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华海糖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显威力
1
作者 苏忠民 曾国秀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企业 农场 公司 产业化经营 实行 糖业 发展 证明 一条龙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干温度对广东大叶种绿茶的品质效应——大叶种绿茶干燥技术原理研究(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汉生 刘红 +3 位作者 苏忠民 李洪祥 梁勇 梁锦芳 《广东茶叶》 1999年第3期30-35,共6页
通过对广东大叶种绿茶初制的干燥工序中烘干温度的比较试验与样品生化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大叶种绿茶品质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烘干温度有利于大叶种绿茶内含成分的转化和形成。并对大叶种绿茶的色、香、味产生良好效应。... 通过对广东大叶种绿茶初制的干燥工序中烘干温度的比较试验与样品生化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大叶种绿茶品质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烘干温度有利于大叶种绿茶内含成分的转化和形成。并对大叶种绿茶的色、香、味产生良好效应。广东大叶种绿茶干燥时,第一次烘干温度过130~135,第二次烘干温度105~110,温度过高,成茶易带高火香。汤色较黄,叶底较暗;温度过低,成茶香气较低,且滋味略带苦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干温度 广东 大叶种绿茶 品质效应 干燥技术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叶种绿茶热滚、车色技术原理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汉生 刘红 +3 位作者 苏忠民 李洪祥 梁勇 梁锦芳 《广东茶叶》 1998年第4期37-42,共6页
通过对大叶种绿茶加工中热滚和车色工艺技术条件的比较试验与样品生化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热滚处理的毛茶外形灰绿、紧结,干嗅烘炒香较明显,但匀整度下降,内质汤色和叶底偏黄。热滚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烘坯来足干,样品中黄酮类、... 通过对大叶种绿茶加工中热滚和车色工艺技术条件的比较试验与样品生化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热滚处理的毛茶外形灰绿、紧结,干嗅烘炒香较明显,但匀整度下降,内质汤色和叶底偏黄。热滚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烘坯来足干,样品中黄酮类、叶绿素、水溶性糖、儿茶素、多酚类、氨基酸等品质成分减少较明显,成茶品质明显降低。热滚适宜的时间是30~40分钟,叶温60℃左右,热滚前烘坯应烘至足干。烘坯摊凉后经车色处理,内质成分无明显变化,内质审评也无明显差异,车色120分钟是可取的,但车色前烘坯需经摊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大叶种绿茶 热滚方法 车色技术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现代蔗糖产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永光 《中国热带农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26,共3页
广垦糖业集团华海公司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拥有土地面积18.3万亩,资产总额8.6亿,总人口9000人。蔗糖生产是该公司的支柱产业,蔗区常年种植甘蔗15万亩以上,年产白砂糖8万吨。2006年,该公司的蔗糖生产总收入31086.1万... 广垦糖业集团华海公司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拥有土地面积18.3万亩,资产总额8.6亿,总人口9000人。蔗糖生产是该公司的支柱产业,蔗区常年种植甘蔗15万亩以上,年产白砂糖8万吨。2006年,该公司的蔗糖生产总收入31086.1万元,总产值22014.9万元,上缴税收1981万元,实现利润2569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跨越发展 蔗糖产业 蔗糖生产 雷州半岛 祖国大陆 土地面积 资产总额 支柱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海蔗区甘蔗糖分低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峰松 《甘蔗(福建)》 2002年第2期24-29,共6页
光照少 ,土壤强酸性 ,施肥过迟 ,种植密度过高 ,倒伏严重 ,秋笋多 ,虫节率高 ,早、中、晚熟品种种植比例不当是华海蔗区甘蔗糖分低的主要原因。提高蔗糖分的基本措施为 :施石灰改良土壤 ,提高 p H值 ;提早施肥 ;合理密植 ;强调深沟浅种... 光照少 ,土壤强酸性 ,施肥过迟 ,种植密度过高 ,倒伏严重 ,秋笋多 ,虫节率高 ,早、中、晚熟品种种植比例不当是华海蔗区甘蔗糖分低的主要原因。提高蔗糖分的基本措施为 :施石灰改良土壤 ,提高 p H值 ;提早施肥 ;合理密植 ;强调深沟浅种和大培土措施以防倒伏和减少秋笋 ;综合防治螟虫 ,降低虫节率 ;科学安排早、中、晚熟品种的种植比例并加强农务管理 ,提早种植延长生长期。提倡种植特早熟和特晚熟品种 ,以延长压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海蔗区 原因 对策 甘蔗 蔗糖分 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农垦打造糖业“巨舰”
6
作者 曾国秀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2,共1页
常听说这样一句话:船大好冲浪。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正在由国内的“江河湖泊”向国际的“汪洋大海”转变,再靠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小船”,已经抵挡不住不断卷起的“汹涌波涛”。
关键词 广东 湛江市 农垦经济 制糖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烟熏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路 刘辉 +2 位作者 谌素华 王维民 王小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74-276,280,共4页
以桉树枝为原料制备干馏液,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桉树枝干馏液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酚类物质、羰基化合物和3,4-苯并芘含量为衡量指标,并对干馏液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馏温度为400℃,电压220V,粒径2.00cm的条件下... 以桉树枝为原料制备干馏液,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桉树枝干馏液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酚类物质、羰基化合物和3,4-苯并芘含量为衡量指标,并对干馏液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馏温度为400℃,电压220V,粒径2.00cm的条件下制得的烟熏液品质最佳,酚类物质含量:15.56mg/mL,3,4-苯并芘:20.73μg/mL,羰基化合物:16.55g/1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 干馏 酚类物质 羰基化合物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茶园害虫的生态调控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振伦 苏忠民 《热带农业工程》 2002年第4期21-24,共4页
阐述了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茶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雷州半岛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建成后茶园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十多年的实践表明 ,通过采用调控措施进行生态调控后 ,基地茶园生物多样性提高 ,园内昆虫群落趋于相对稳定 ,控制了茶... 阐述了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茶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雷州半岛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建成后茶园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十多年的实践表明 ,通过采用调控措施进行生态调控后 ,基地茶园生物多样性提高 ,园内昆虫群落趋于相对稳定 ,控制了茶园害虫的发生及危害 ,达到完全不用施用化学农药 ,净化生产 ,减少残留 ,生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绿色食品 基地建设 茶园害虫 生态调控 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湛江徐闻蔗区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潘朝勃 蔡文惠 +4 位作者 吴玉亮 林鑫 陈先锋 沈富标 唐莹莹 《中国热带农业》 2018年第4期49-51,共3页
为了明确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蔗区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效果,试验通过放蜂区释放赤眼蜂与不放蜂的对照区对比,调查释放赤眼蜂对蔗茎虫口节率、螟蛀节率、螟害株率及田间平均锤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区相比,放蜂区的蔗... 为了明确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蔗区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效果,试验通过放蜂区释放赤眼蜂与不放蜂的对照区对比,调查释放赤眼蜂对蔗茎虫口节率、螟蛀节率、螟害株率及田间平均锤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区相比,放蜂区的蔗茎虫口节率平均下降6.95百分点,蔗茎螟蛀节率平均下降6.82百分点,蔗茎螟害株率平均下降4.99百分点,蔗茎田间平均锤度提高0.36百分点。结果表明,在该蔗区释放赤眼蜂,对甘蔗螟虫为害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甘蔗螟虫 田间效果 湛江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螟虫防治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建 《中国热带农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3,共3页
选用美国呋喃丹、地虫灵、中国福南丹等3种农药与常规特丁磷处理进行比较试验。在甘蔗苗期调查出苗数、分蘖率、蔗茎数、株高。生长后期调查株高、茎粗、有效茎数、田间锤度、虫口率和虫节率等。4种农药中,中国福南丹处理的在有效茎数... 选用美国呋喃丹、地虫灵、中国福南丹等3种农药与常规特丁磷处理进行比较试验。在甘蔗苗期调查出苗数、分蘖率、蔗茎数、株高。生长后期调查株高、茎粗、有效茎数、田间锤度、虫口率和虫节率等。4种农药中,中国福南丹处理的在有效茎数、株高、虫节率、田间锤度上均有优势。产量预测上,最高为中国福南丹,达到6774.6千克/亩。最低为美国呋喃丹,5599.9千克/亩。综合价格和收入支出等考虑,在生产中,福南丹和特丁磷具有比其它农药增产增收的效果。虫口率上,除中国福南丹和地虫灵外,其余农药处理的虫口率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福南丹类农药为高毒农药有关,具有较强的杀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农药 筛选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机械化田管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振恒 《热带农业工程》 2012年第3期52-56,共5页
结合国家甘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要求,通过运用机械手段与人工对比的方法,开展甘蔗在种植与收获期间的生产阶段——包括芽前封闭除草、农药喷施除虫、喷施叶面肥、中耕松土、培土施肥等进行田间管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的每... 结合国家甘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要求,通过运用机械手段与人工对比的方法,开展甘蔗在种植与收获期间的生产阶段——包括芽前封闭除草、农药喷施除虫、喷施叶面肥、中耕松土、培土施肥等进行田间管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的每公顷蔗地的经济效益为:管理成本减少288元,平均增产甘蔗3.76t(按500元/t算),则利润增加2168元;另外,机械作业的工效要比人工少39.7hm2/人.班次:即在一定情况下,机械作业可以减少甘蔗田管作业成本和达到解决"民工荒"的问题,并起到增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 田管 试验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种绿茶不同杀青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定新 苏忠民 李浩 《广东茶业》 2002年第3期36-38,共3页
通过锅炒杀青和蒸汽杀青试验比较分析表明,杀青过程杀青叶的物质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多酚类、黄酮类、儿茶素、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水浸出物、氨基酸、水溶性糖的含量增加,酚氨比、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比均下降,这些变化有... 通过锅炒杀青和蒸汽杀青试验比较分析表明,杀青过程杀青叶的物质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多酚类、黄酮类、儿茶素、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水浸出物、氨基酸、水溶性糖的含量增加,酚氨比、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比均下降,这些变化有利于改善大叶种绿茶茶汤的苦涩味,提高制茶品质。锅炒杀青受热时间较长,上述物质变化的幅度较大,茶汤滋味较浓醇,汤色、叶底黄绿;蒸汽杀青受热时间较短,物质变化不及锅炒杀青,茶汤略带涩,汤色、叶底较绿。蒸汽杀青的残留酶活性明显低于锅炒杀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绿茶 杀青方法 锅炒杀青 蒸汽杀青 感官评审 内质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垦企业科技项目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国盛 王小明 陈孔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98-100,共3页
分析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工作中的难点,提出加强该公司在科技项目工作的对策,为国内的农垦企业在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促进农垦企业项目带动战略顺利实施和实现农垦企业科学发展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垦企业 科技项目 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茶叶在质量追溯系统建设中的内容与做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卫武 陈孔华 朱振恒 《广东茶业》 2010年第3期4-7,共4页
介绍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认识;以茶叶质量追溯为例,介绍在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以合理划分追溯单元为前提,确定信息采集关键点和设计追溯信息代码为重要建设内容,配套建立完整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和质量追溯信息记录档... 介绍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认识;以茶叶质量追溯为例,介绍在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做法,以合理划分追溯单元为前提,确定信息采集关键点和设计追溯信息代码为重要建设内容,配套建立完整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和质量追溯信息记录档案,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期为同类企业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农产品质量追溯 系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在大叶种蒸青绿茶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小明 罗国盛 +1 位作者 陈孔华 刘胜利 《广东茶业》 2013年第4期22-24,共3页
本文以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蒸青绿茶为例,研究了HACCP在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并建立监测方法和纠偏措施,从而为绿茶产品质量... 本文以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蒸青绿茶为例,研究了HACCP在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并建立监测方法和纠偏措施,从而为绿茶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HACCP 质量安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无公害栽培和工艺改革新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忠民 刘胜利 李洪祥 《广东茶叶》 2000年第4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无公害栽培 茶树 加工工艺 大叶群体种 适制性 制茶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节水灌溉技术在湛江农垦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国柱 郑学文 陆斌 《热带农业工程》 2010年第2期75-77,共3页
简述了湛江农垦推广应用综合节水灌溉技术,总结甘蔗节水灌溉的意义、实施效果和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 湛江农垦 甘蔗产业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法对橙汁褐变控制的研究
18
作者 王小明 吴巨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9-110,122,共3页
为了提高活性炭吸附法对橙汁褐变的控制,通过研究活性炭颗粒大小、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橙汁色值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最佳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为活性炭颗粒大小为180μm,每200 mL添加量为11... 为了提高活性炭吸附法对橙汁褐变的控制,通过研究活性炭颗粒大小、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橙汁色值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最佳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为活性炭颗粒大小为180μm,每200 mL添加量为11 mg,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橙汁 吸附 色值 褐变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走生态农业之路——记“雄鸥”、“勇士”牌茶叶
19
作者 曾国秀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徐闻县 茶叶生产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茶叶名牌
20
作者 邓卫武 赖荣光 陈孔华 《广东茶业》 2008年第2期9-11,共3页
阐述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茶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以及建立标准化有机茶生产基地的有关内容和实施品牌战略的途径。
关键词 标准化 品牌战略 茶叶名牌 有机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