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HIV-1TAT蛋白质转导结构域细胞内转导系统的成功改建 被引量:8
1
作者 郭爱华 刘志锋 +3 位作者 孙学刚 李海玉 邓鹏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索本室构建的pET14b-His-TAT-Flag重组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细胞中转导效率低的原因,建立高效的细胞内转导系统。方法通过PCR方法去除原有载体中的Flag序列,在改建正确的pET14b-His-TAT重组载体基础上插入EGFP编码序列,将经酶切、... 目的探索本室构建的pET14b-His-TAT-Flag重组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细胞中转导效率低的原因,建立高效的细胞内转导系统。方法通过PCR方法去除原有载体中的Flag序列,在改建正确的pET14b-His-TAT重组载体基础上插入EGFP编码序列,将经酶切、DNA测序鉴定正确的pET14b-His-TAT-EGFP质粒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正确,再经蛋白透析、过滤处理。将His-TAT-EGFP融合蛋白加入ECV304细胞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重组质粒pET14b-His-TAT融合表达载体和pET14b-His-TAT-EGFP重组载体经酶切、DNA测序鉴定证实构建成功。表达纯化出了高纯度His-TAT-EGFP融合蛋白并具有较高细胞内转导活性。结论成功改建pET14b-His-TAT-Flag重组载体,正确构建pET14b-His-TAT-EGFP载体,His-TAT-EGFP融合蛋白高效表达,并具有明确的细胞内转导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反式激活因子 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融合蛋白 细胞内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原核细胞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雷 刘靖华 +4 位作者 唐靖 李志杰 刘亚伟 邓鹏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构建带His标记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融合蛋白原核细胞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人HMGB1重组蛋白,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首先将目的片段HMGB1亚克隆到改造的载体pET14b上,经鉴定、测序证实序... 目的:构建带His标记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融合蛋白原核细胞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人HMGB1重组蛋白,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首先将目的片段HMGB1亚克隆到改造的载体pET14b上,经鉴定、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is-HMGB1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树脂纯化。将纯化得到的HMGB1蛋白经透析和过滤除菌后,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h后收集培养上清,经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细胞因子。结果:构建的pET14b/HMGB1表达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表达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能被His抗体识别;检查了纯化的HMGB1蛋白对HUVEC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发现重组的HMGB1可诱导白细胞介素8(IL-8)上调,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成功构建了His-HMGB1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纯化得到重组的HMGB1;在HUVEC模型上证实所得到的HMGB1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HMGB1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原核表达 细胞因子类 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穿透肽技术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丽萍 刘志锋 +2 位作者 黎永明 李志杰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TAT技术的p38MAPK蛋白转运系统并对导入细胞的融合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亚克隆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His-TAT-p38和pHis-TAT-p38(AF)无活性突变体,并诱导原核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将这两种蛋白加入培养的ECV304细胞,在高... 目的构建基于TAT技术的p38MAPK蛋白转运系统并对导入细胞的融合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亚克隆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His-TAT-p38和pHis-TAT-p38(AF)无活性突变体,并诱导原核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将这两种蛋白加入培养的ECV304细胞,在高渗刺激下,通过检测p38底物ATF2的磷酸化水平,以观察由TAT转导进入细胞His-TAT-p38及其无活性突变体对内源性p38活性的影响。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载体构建正确;SDS-PAGE凝胶电泳可见原核表达纯化得到高纯度目的蛋白;Westernblot表明,融合蛋白His-TAT-p38及其突变体能够以一种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方式高效转导进入细胞;导入His-TAT-p38蛋白后,结果发现导入的野生型p38可增强内源性p38的功能,而无活性突变体则竞争性抑制了内源性p38MAPK蛋白的功能,从而阻止或抑制其对内源性底物ATF2的磷酸化,使得信号不能传递下去,进而抑制p38MAPK通路的活动。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TAT的蛋白转运系统,并证实TAT能够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高效转运蛋白进入真核细胞;进入细胞的His-TAT-p38和His-TAT-p38无活性突变体蛋白均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在高渗刺激作用下前者可以增加p38磷酸化水平,而后者则显著抑制p38信号通路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转录激活蛋白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蛋白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穿透肽核靶向运输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转导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海玉 郭爱华 +6 位作者 刘志锋 刘瑜 刘靖华 邓鹏 李志杰 刘亚伟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94-1399,1407,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细胞穿透肽靶向细胞核运输的蛋白表达载体,并研究其蛋白转导功能。方法在带His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ET14b-HE(pET14b-His-EGFP)基础上,利用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依次含细胞穿透肽(CPP)、连接子、核定位信号(... 目的构建基于细胞穿透肽靶向细胞核运输的蛋白表达载体,并研究其蛋白转导功能。方法在带His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ET14b-HE(pET14b-His-EGFP)基础上,利用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依次含细胞穿透肽(CPP)、连接子、核定位信号(NLS)序列和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14b-HC(L)NE(pET14b-His-CPP-Linker-NLS-EGFP);经酶切、测序鉴定载体构建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后、用Ni2+亲和层析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透析、过滤除菌后加入培养的真核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Westernblot检测分析其在活细胞的蛋白转导功能。结果酶切、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有效表达;蛋白转导实验可见融合蛋白可快速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并且这种内化转导功能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细胞穿透肽的蛋白表达运输载体,建立了可携带外源蛋白进入细胞浆及细胞核的运输系统,为研究蛋白或多肽的细胞内功能以及运输药物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透肽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核定位信号 蛋白转导 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节 被引量:9
5
作者 彭毅 龚小卫 姜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6-310,共5页
微丝参与了细胞形态维持及细胞运动等多种重要的细胞过程。微丝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 2 / 3(Arp2 /Arp3,Arp2 / 3)复合体在微丝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rp2 / 3复合体由 7个亚单位组成 ,在细胞内受到多种核化促进... 微丝参与了细胞形态维持及细胞运动等多种重要的细胞过程。微丝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 2 / 3(Arp2 /Arp3,Arp2 / 3)复合体在微丝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rp2 / 3复合体由 7个亚单位组成 ,在细胞内受到多种核化促进因子的调节 ,并与这些因子协同作用来调节肌动蛋白的核化。Arp2 / 3复合体结构、功能及调节的研究对于阐明微丝形成机制及细胞骨架与某些信号分子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 微丝 核化 核化促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的制备及其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6
作者 付晓霞 叶萍 +6 位作者 李雪 钟玙沄 崔航 陈小欢 蔡军伟 姜勇 刘靖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3-888,共6页
目的:用不同方法制备组蛋白并观察组蛋白在体外对巨噬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用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组蛋白H3和H4的原核表达质粒,分别表达和纯化带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组氨酸(His)标签的组蛋白(GST-H3、GST-H4、His-H3... 目的:用不同方法制备组蛋白并观察组蛋白在体外对巨噬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用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组蛋白H3和H4的原核表达质粒,分别表达和纯化带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组氨酸(His)标签的组蛋白(GST-H3、GST-H4、His-H3和His-H4);用高盐法提取真核细胞(RAW264.7和293F细胞)组蛋白;用上述不同来源组蛋白(7.5~50 mg/L)刺激巨噬细胞4 h,利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活力;用液相芯片方法检测不同来源组蛋白对巨噬细胞释放在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His-H3/H4和真核细胞来源的组蛋白明显降低细胞活性,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晚期凋亡和坏死;不同来源组蛋白对RAW264.7细胞释放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原核表达His-H3、His-H4及真核细胞提取的组蛋白均可抑制巨噬细胞活力,诱导巨噬细胞发生晚期凋亡和坏死。组蛋白可能通过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蛋白表达 组蛋白类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多梳蛋白2不同功能片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7
作者 肖智 吴炜 +1 位作者 姜勇 赵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构建HPC2不同截短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各片段在骨肉瘤U2OS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2-V5/HPC2为模板,分别设计各片段PCR引物进行扩增,EcoR I酶切鉴定PCR产物,正确的PCR产物进行连接后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并... 目的:构建HPC2不同截短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各片段在骨肉瘤U2OS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质粒pcDNA3.2-V5/HPC2为模板,分别设计各片段PCR引物进行扩增,EcoR I酶切鉴定PCR产物,正确的PCR产物进行连接后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并涂板筛选,从而得到带有V5标签的不同截短动能片段的表达载体,提取质粒并转染U2OS细胞,Western blot法鉴定目标蛋白的表达。结果:测序及酶切的结果均表明HPC2不同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在U2OS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PC2不同功能域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C2 基因表达 截短功能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被引量:19
8
作者 徐佳 刘志锋 姜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7-402,共6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是一系列的染色质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量丰富,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可分为HMGB、HMGA和HMGN三类亚家族,各亚家族有其特征的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介导了HMG和DNA或染色质相关区域的相互作用.现已发现这些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其中几乎所有HMG都可以通过修饰、弯曲或改变染色质/DNA的结构,促进各种蛋白质因子形成大分子复合物来调节基因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调控 迁移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mobility 真核生物细胞 group 生物学功能 分子复合物 染色质 相关蛋白 相互作用 基因转录 结构域 蛋白质 DNA 家族 G蛋白 BMG H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钟田雨 唐靖 +6 位作者 刘亚伟 李志杰 陈登宇 赵明哲 王蔚 刘靖华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白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规律及其与脂多糖(LPS)的协同作用;探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上述作用中的地位。方法用LiquiChip液相蛋白... 目的研究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白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规律及其与脂多糖(LPS)的协同作用;探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上述作用中的地位。方法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不同浓度重组HMGB1(0~75ng/ml),或者HMGB1(15ng/ml)刺激后不同时间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IL-8、MCP-1的水平变化以及HMGB1(15ng/ml)与LPS(10ng/ml)共同刺激后IL-8、MCP-1的水平变化;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中的作用时首先加入抑制剂SB203580(20mol/L)、PD98059(20mol/L)和JNKinhibitorII(50nmol/L)预处理细胞1h,再加入HMGB1和LPS刺激。结果在HMGB1蛋白刺激后3~6h,IL-8和MCP-1水平开始增加,12~24h持续增高(P<0.01);随着HMGB1浓度的增加,IL-8和MCP-1水平也明显升高,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用LPS(10ng/ml)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 脂多糖 趋化因子 白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样分化蛋白-2在识别和转导内毒素信号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田雨 刘靖华 姜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0-464,共5页
脂多糖(LPS)通过TLR4介导细胞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髓样分化蛋白-2(MD-2)通过与TLR4形成复合物参与LPS诱导的细胞信号过程.TLR4/MD-2复合物中的MD-2结合LPS后,引起TLR4低聚化,进而激发下游信号.MD-2合成后,大部分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TLR4... 脂多糖(LPS)通过TLR4介导细胞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髓样分化蛋白-2(MD-2)通过与TLR4形成复合物参与LPS诱导的细胞信号过程.TLR4/MD-2复合物中的MD-2结合LPS后,引起TLR4低聚化,进而激发下游信号.MD-2合成后,大部分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TLR4结合,然后以TLR4/MD-2复合物的形式在细胞表面表达.这既能调节TLR4的胞内分布,又能辅助TLR4识别LPS.还有一部分MD-2释放到血浆中,形成可溶性的MD-2(sMD-2).sMD-2在CD14参与下,能结合血浆中的LPS,形成LPS-sMD-2复合物从而辅助只表达TLR4而不表达MD-2的细胞识别LPS,但过度表达的sMD-2又能抑制LPS信号.MD-2在TLR4介导的内毒素识别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分化蛋白-2(MD-2) TLR4 脂多糖(LPS)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的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的信号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要国华 杨新艳 +1 位作者 姜勇 徐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采纳RT-PCR...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采纳RT-PCR、EMSA、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进一步分析JAK-STAT通路中信号分子的磷酸化、IRF-1和IP-10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应信号分子抑制剂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诱导了JAK-STAT信号通路涉及的重要转录因子基因IRF-1的表达,该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TAT1在刺激后15 min发生磷酸化,2 h即可检出IP-10基因的表达,IP-10的表达可以完全被STAT1、JAK2抑制剂阻断。EMSA显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S蛋白的作用下,其核蛋白能够特异性与ISRE和GASDNA基序相结合,而不能与NF-κB的DNA基序相结合。结论:SARS-CoV的S蛋白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诱导IP-10在宿主细胞的生成。提示病毒诱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在病毒感染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属 S蛋白 气道上皮细胞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P-10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紫韫 刘志锋 +4 位作者 彭毅 徐佳 秦清和 邓鹏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8-901,共4页
目的构建人His标记的IP-10(interferon-γ-inducibleprotein10)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纯化,获得有活性的IP-10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抗炎途径提供基础。方法从人肺cDNA文库中PCR扩增无信... 目的构建人His标记的IP-10(interferon-γ-inducibleprotein10)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纯化,获得有活性的IP-10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抗炎途径提供基础。方法从人肺cDNA文库中PCR扩增无信号肽的IP-10基因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载体pET-14b/IP-10;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后,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以THP-1细胞进行微室跨膜迁移(transwell)实验鉴定融合蛋白活性。结果酶切、测序鉴定重组载体pET-14b/IP-10构建正确,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IP-10融合蛋白。而且该蛋白具有诱导单核细胞THP-1跨膜迁移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人IP-10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纯化得到具有活性的IP-10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IP-10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融合蛋白质类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B-Kelch家族蛋白KLHL32参与炎症反应调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妮 陈新玉 +2 位作者 欧小利 姜勇 梅柱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0-875,共6页
目的:克隆人BTB-Kelch家族蛋白KLHL32编码基因并初步鉴定其在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 5,TLR5)特异性激活剂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agllin from S.typhimurium,ST-FLA)刺激经佛波酯(... 目的:克隆人BTB-Kelch家族蛋白KLHL32编码基因并初步鉴定其在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 5,TLR5)特异性激活剂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agllin from S.typhimurium,ST-FLA)刺激经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分化的THP-1巨噬细胞中KLHL3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RT-PCR克隆人KLHL32编码区的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采用萤光素酶双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分析KLHL32过表达对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了KLHL32与Cul-3蛋白在细胞内的相互结合。结果:ST-FLA(100μg/L)刺激经PMA诱导分化的THP-1巨噬细胞4 h引起KLHL32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成功克隆了人KLHL3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KLHL32-FLAG,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KLHL32蛋白对TNF-α诱导的转录因子NF-κB激活没有明显影响,但KLHL32可通过其氨基端的BTB结构域与Cul-3相互结合。结论:成功鉴定了人KLHL32蛋白,其通过BTB结构域与Cul-3蛋白相互结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E3泛素连接酶,证实了TLR5受体激活可诱导其表达水平的下调,提示KLHL32蛋白在细胞中可能参与炎症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HL32蛋白 E3泛素连接酶 TOLL样受体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秀娟 黄劭 +3 位作者 刘亚伟 陈茜 邓鹏 姜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构建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u/Zn-SOD,SOD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为研究细胞内SOD1基因表达调控和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SOD1 5′非编码区启动子序... 目的构建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Cu/Zn-SOD,SOD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为研究细胞内SOD1基因表达调控和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SOD1 5′非编码区启动子序列(-1 499-+17);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由SOD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将该载体瞬时转染Hella细胞,观察静息或佛波酯(PMA)刺激下红色荧光蛋白表达,以检测SOD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明所构建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正确;该表达载体静息状态下在Hella细胞表达少量红色荧光蛋白,经PMA刺激后,能够表达较多高亮度的红色荧光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SOD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其对相关刺激有很好的反应,可用于SOD1基因表达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转录启动子 基因 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位技术的脑组织超薄电镜切片制作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磊 顾晶晶 +1 位作者 谢敏娟 张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7-488,共2页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对不同脑区的功能及超微结构分别研究[1,2],大脑纹状体分为两个区域,尾壳核区和伏隔核区,海马区分为CA1,1CA2,CA3,DG区等,而这些区域在解剖结构上非常接近,传统的取材方法是无法做到准确的定位某一区域。
关键词 切片制作 定位技术 脑组织 电镜 超薄 科学研究 超微结构 脑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GTPase慢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斌 李娟 +2 位作者 张磊 张琳 张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ac1-GTPase显性负效突变体(Rac1N17)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ac1L61)的慢病毒。方法构建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ac1-GTPase突变体...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ac1-GTPase显性负效突变体(Rac1N17)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ac1L61)的慢病毒。方法构建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ac1-GTPase突变体慢病毒上清,用其感染大鼠前皮质神经元,分别进行Rac1生物学活性检测、细胞转染效率鉴定与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构建的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表达质粒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1×106TU/ml。用制备的慢病毒上清感染原代培养的前皮质神经元,Rac1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ac1N17慢病毒显著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Rac1活性的升高,而Rac1L61慢病毒感染神经元Rac1活性显著升高。感染效率鉴定显示病毒上清可感染80%以上的前皮质神经元。形态学观察显示经慢病毒感染后的神经元其胞体与树突分支清晰可见。结论成功制备了Rac1N17和Rac1L61慢病毒,并成功实现了慢病毒感染前皮质神经元,为进一步研究Rho蛋白家族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GTPase 慢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10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病毒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邵紫韫 刘志锋 +3 位作者 彭毅 徐佳 邓鹏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签的!-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重组腺病毒。方法将IP-10编码序列克隆入带有EGFP示踪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形成转移载体pAdTrack-CMV/IP-10... 目的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签的!-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重组腺病毒。方法将IP-10编码序列克隆入带有EGFP示踪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形成转移载体pAdTrack-CMV/IP-10,将其在大肠杆菌BJ5183内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pAd/IP-10;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HEK293细胞。收集病毒上清,PCR鉴定正确后,扩增并再次感染HEK293细胞检测病毒感染能力。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无误,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有感染活性的病毒颗粒。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表达IP-10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了重组腺病毒Ad/IP-10,为研究IP-10的蛋白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影响p38蛋白在单核细胞内定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琳 刘怒云 +2 位作者 姜勇 李庆林 张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LPS作用下p38蛋白激酶激活的动力学特点及其在细胞内超微结构中的定位。方法:应用激酶活性测定、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观察LPS刺激前后p38蛋白激酶的动力学特点及在单核细胞株Raw264.7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动力学检测结果显... 目的:探讨LPS作用下p38蛋白激酶激活的动力学特点及其在细胞内超微结构中的定位。方法:应用激酶活性测定、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观察LPS刺激前后p38蛋白激酶的动力学特点及在单核细胞株Raw264.7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LPS作用后15min,p38磷酸化活性明显升高,30min达到高峰,2h达基线水平;p38在LPS浓度为100μg/L时达最大激活效应。超微定位结果显示,未受刺激的及EGF刺激的细胞,p38在胞浆和胞核中金颗粒呈弥散性分布,金颗粒弥散在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单核细胞株受到LPS刺激后,细胞核区的金颗粒明显增多,而胞浆区域的金颗粒显著减少。结论:单核细胞株Raw264.7受LPS刺激后,其p38蛋白激酶由胞浆移位到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P38激酶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J-1蛋白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19
作者 唐靖 刘靖华 +5 位作者 蓝兴国 李志杰 刘亚伟 赵明哲 邓鹏 姜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0-534,共5页
采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示踪的方法,研究人DJ-1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对刺激的反应.将克隆在pGEX-KG上的DJ-1亚克隆到载体pEGFP-C2上,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用脂质体转染NIH3T3细胞;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 采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示踪的方法,研究人DJ-1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对刺激的反应.将克隆在pGEX-KG上的DJ-1亚克隆到载体pEGFP-C2上,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用脂质体转染NIH3T3细胞;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DJ-1在细胞内的定位以及在血清刺激时的移位;探讨在氧化应激时DJ-1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变化.重组质粒在NIH3T3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绿色荧光弥散分布于胞质、胞核中,但以胞质居多;血清刺激后,细胞中的绿色荧光从胞质移位到胞核;在200~600 μmol/L H2O2刺激下,DJ-1能有效保护细胞抵抗氧化应激,并且也能从胞质移位到胞核.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J-1蛋白的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蛋白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双氧水 血清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S2蛋白胞外段的原核表达及其细胞膜融合效应研究
20
作者 刘芸 刘爱华 +5 位作者 邓鹏 吴向玲 李涛 刘亚伟 徐佳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6,共6页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S2蛋白胞外段(S2ED)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获得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目的蛋白。方法在生物信息学预测基础上,利用PCR方法扩增S2ED和EGFP的编码序列,插入到质粒pET-14b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在...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S2蛋白胞外段(S2ED)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获得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目的蛋白。方法在生物信息学预测基础上,利用PCR方法扩增S2ED和EGFP的编码序列,插入到质粒pET-14b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His-S2ED-EGFP。采用Ni-NTA亲和树脂纯化融合蛋白可溶部分,利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的方法鉴定纯化后的蛋白,通过荧光显微镜考察S2ED与Hela细胞胞膜能否发生融合效应。结果重组质粒pET-14b-S2ED-EGFP的构建正确无误,并能够在BL21(DE3)中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蛋白与Hela细胞孵育后,未观察到蛋白通过膜融合的过程内化进入细胞。结论S2ED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原核细胞中获得了部分可溶的表达和有效的纯化。虽然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未能在Hela细胞上发挥预期的生物学效应,但是该工作将为加深S2蛋白介导的胞膜融合过程的认识以及未来进行以特异性细胞结合肽为基础的定向靶细胞转运系统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S2蛋白 胞外段 蛋白表达 细胞膜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