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邹宇晓 王思远 廖森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53-161,共9页
近年来,我国蚕桑产业已由原来单一的“种桑养蚕”发展到“种桑养人”和“种桑养畜”多业态并举的发展模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我国蚕桑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蚕桑资源多... 近年来,我国蚕桑产业已由原来单一的“种桑养蚕”发展到“种桑养人”和“种桑养畜”多业态并举的发展模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我国蚕桑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与新产品开发的科研单位之一,通过以果叶两用、无核三倍体桑树品种粤椹大10的成功选育和推广为契机,桑椹果汁、桑椹果酒、桑叶茶、桑枝灵芝和维力康胶囊等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引领了全国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推动了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近30年来在蚕桑资源食药用、饲料用和肥料用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在蚕桑资源多元化加工利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蚕桑资源 多元化利用 技术与产品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不饱和脂肪酸特膳食品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梦瑶 张雁 +4 位作者 邓媛元 刘明浩 苏伟娟 赵志浩 钟立煌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33-148,共16页
脂肪酸是膳食脂肪的重要结构组分,可分为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s)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s),其中,UFAs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以及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抗炎、免疫调节及调... 脂肪酸是膳食脂肪的重要结构组分,可分为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s)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s),其中,UFAs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以及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抗炎、免疫调节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功效。其分子机制涉及调控相关疾病信号因子的分泌、激活机体免疫信号,调节肠道菌群种类和丰度、维持细胞结构及功能等。特膳食品是为满足特殊生理状况或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目前有全营养配方食品、脂肪组件配方食品、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氨基酸配方食品、碳水化合物组件配方食品及电解质配方食品等,其中以UFAs为组件制备的高不饱和脂肪酸特膳食品可为婴幼儿、青少年、孕妇、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营养支持。该文从UFAs结构及生理功能、高不饱和脂肪酸原料的评价与筛选、高不饱和脂肪酸特膳食品的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不同剂型高不饱和脂肪酸特膳食品的制备流程及稳定化与抗氧化技术,并展望将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高不饱和脂肪酸特膳食品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膳食脂肪 生理功能 特膳食品 加工技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观意愿评价——以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苏炎芳 王思远 +1 位作者 黎尔纳 廖森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4-494,共11页
农户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和评价农户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观意愿,对指导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情境互动下农户参与遗产保护的分析框架,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 农户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和评价农户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观意愿,对指导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情境互动下农户参与遗产保护的分析框架,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为例,采用Q方法进行研究设计,通过与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后邀请调查对象自愿对遗产保护Q陈述进行排序。结果显示:1)PQ Method 2.35软件提取了F1、F2、F3和F4共4个具有代表性因子,其特征根分别是10.334、4.028、2.741和1.891,经因子旋转4个因子均被接受解释。根据各因子得分将农户保护意愿划分为潜在保护意愿导向型、回避保护意愿导向型、原生保护意愿导向型和开发保护意愿导向型共4种类型。2)受访对象保护遗产意愿与其年龄、学历和是否务农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老年小农户主要持低保护意愿,而大规模养殖农户主要是潜在保护意愿群体。3)不同保护意愿的农户在认知、态度和行为3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持原生保护意愿和开发保护意愿的农户对遗产保护认知较高,不同的是两者注重的保护方式不同。持回避保护意愿的农户不关注遗产保护,强调政府作用,其中弱认知和生计困境是导致其低保护意愿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为了提高遗产地农户保护遗产意愿,发挥农户参与保护基塘农业系统的主体作用,建议提高整体农户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强化遗产地农户生计保障措施、激发潜在保护意愿农户的保护潜能和提升农户参与遗产保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户保护意愿 Q方法 佛山基塘农业系统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益生活性桑叶低聚糖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功能研究
4
作者 钟文豪 黎尔纳 +4 位作者 杨琼 邹宇晓 钟赛意 周东来 廖森泰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76-3685,共10页
【目的】优化桑叶低聚糖促鼠李糖乳杆菌GG(LGG)增殖的制备工艺,分析其对LGG产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为桑叶低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桑叶低聚糖促LGG增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酶解法制备桑叶低聚糖,筛选出最适水解酶,然后通过... 【目的】优化桑叶低聚糖促鼠李糖乳杆菌GG(LGG)增殖的制备工艺,分析其对LGG产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为桑叶低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桑叶低聚糖促LGG增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酶解法制备桑叶低聚糖,筛选出最适水解酶,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桑叶低聚糖对LGG脂肪酸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β-葡聚糖酶酶解制备的桑叶低聚糖促增殖效果最佳,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制备工艺:酶添加量1500 U/mL、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4 h,在此工艺下制备得到的桑叶低聚糖促LGG增殖率为253.16%,与理论预测值(244.80%)接近,促增殖效果优于同质量浓度的桑叶多糖和商品化低聚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各因素对LGG增殖率的影响排序为酶解温度(B)>酶添加量(A)>酶解时间(C),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对LGG增殖率的影响排序为AC>AB>BC,AC和AB的交互作用对LGG增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BC的交互作用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桑叶低聚糖分子量为1900 Da,桑叶低聚糖能显著提高LGG产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等短链脂肪酸能力,较对照组(未添加多糖或低聚糖)分别提高207%、39%、17%和10%。【结论】酶解法制备得到的桑叶低聚糖具有高益生活性,能显著提高LGG产短链脂肪酸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低聚糖 鼠李糖乳杆菌GG 酶解法 响应面优化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速冻液配方优化及对罗非鱼应用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段婷 彭岚清 +6 位作者 戴凡炜 陈飞平 罗政 王琼瑶 岳海林 龚吉军 叶明强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22-137,共16页
【目的】研究适宜水产品的液体速冻液配方,并验证其最佳配方条件下速冻对罗非鱼的应用效果,为发展水产品液体速冻技术提供基础。【方法】选取食品级醇类(乙醇、丙二醇)、盐类(氯化钠、氯化钙)、糖类(葡聚糖、海藻糖)和甜菜碱作为液体速... 【目的】研究适宜水产品的液体速冻液配方,并验证其最佳配方条件下速冻对罗非鱼的应用效果,为发展水产品液体速冻技术提供基础。【方法】选取食品级醇类(乙醇、丙二醇)、盐类(氯化钠、氯化钙)、糖类(葡聚糖、海藻糖)和甜菜碱作为液体速冻液组分,以冻结点和黏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多元液体速冻液配方。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将最佳速冻液配方条件下液体速冻(IF)与空气冻结(AF)、鼓风冻结(BF)和液氮速冻(LNF)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测定鱼肉持水率、pH值、TVB-N含量、TBARS值、色泽和质构特性等理化指标,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水分分布分析及肌肉微观结构观察,探究4种冷冻方式对罗非鱼品质的影响。【结果】液体速冻液的最佳配方为20.00%乙醇、10.19%丙二醇、8.00%氯化钠和15.00%甜菜碱(以占速冻液总质量分数计)。该配方的冻结点低(-67.02℃),在-30℃下黏度较低(14.09 mPa·s)。罗非鱼冻结试验结果显示,IF组冷冻速率显著高于AF、BF和LNF组(P<0.05)。在理化指标方面,IF组持水率、TVB-N、TBARS和质构特性等参数均显著优于AF组和BF组(P<0.05),与LNF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微结构和SEM图像观察表明,IF组肌肉纤维结构完整性保持最佳,细胞内冰晶细小且均匀。低场核磁共振显示IF组不易流动水占比显著高于AF和BF组(P<0.05)。【结论】成功研制出一种由乙醇、丙二醇、氯化钠和甜菜碱组成的多元液体速冻液。该速冻液应用于液体速冻以对罗非鱼进行冻结处理,解冻后罗非鱼的鱼肉呈乳白色,持水能力强、水分流失少,组织结构致密、富有弹性,有效延缓其蛋白质变性和脂质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速冻 速冻液 配方优化 响应面法 冷冻方式 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的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婉媛 陈晓维 +4 位作者 刘杜娟 余元善 陈树鹏 郭冬玲 卜智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120-130,共11页
余甘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果,含有黄酮、酚酸、鞣质和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护肝、免疫调节和预防糖尿病等多种功效。在古代,余甘子就被用来治疗咳嗽、喉痛、腹泻及血热等疾病。余甘子鲜果水分含量较... 余甘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果,含有黄酮、酚酸、鞣质和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护肝、免疫调节和预防糖尿病等多种功效。在古代,余甘子就被用来治疗咳嗽、喉痛、腹泻及血热等疾病。余甘子鲜果水分含量较高,采后易受微生物污染,在自然条件下贮藏易失水、褐变、腐败,造成果品严重浪费。而且余甘子鲜食时有较强烈的酸涩感,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对余甘子加工,不仅能降低其酸涩的口感,还能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综述了余甘子中鞣质类、酚酸类、黄酮类和萜类等主要化学成分,体外和体内模型下抗氧化、预防糖尿病、抗炎、抗菌、护肝等生物活性功能以及余甘子加工制品研究现状,为充分挖掘余甘子产品的营养价值和深层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推动余甘子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化学成分 营养价值 提取物 生物活性 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梅的营养价值及加工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树鹏 陈晓维 +4 位作者 余元善 邹波 卜智斌 郭冬玲 林奕楠 《中国果菜》 2023年第6期15-21,共7页
西梅是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水果,富含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和酚类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且不含胆固醇和脂肪,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结肠癌、促进骨骼健康、缓解便秘等多种功效。由于西梅水分含量较高,采后易发生腐... 西梅是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水果,富含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和酚类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且不含胆固醇和脂肪,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结肠癌、促进骨骼健康、缓解便秘等多种功效。由于西梅水分含量较高,采后易发生腐烂变质,不耐贮存,造成浪费,因此,对西梅进行加工,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综述了西梅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功能以及加工制品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西梅产业化发展及其加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 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体外降尿酸活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克芳 肖阳 +5 位作者 邢东旭 黎尔纳 杨琼 邹宇晓 庞道睿 廖森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6,共8页
为研究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体外降尿酸活性,以野生瓦宁木层孔菌、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4个不同来源的桑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来源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及其在高尿酸细胞模型中的降尿酸... 为研究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体外降尿酸活性,以野生瓦宁木层孔菌、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4个不同来源的桑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来源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及其在高尿酸细胞模型中的降尿酸作用。筛选出降尿酸活性强的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其降尿酸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的游离酚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IC_(50)值分别为(94.63±2.73)μg/mL、(99.69±2.50)μg/mL和(106.32±5.06)μg/mL;栽培粗毛纤孔菌和野生瓦宁木层孔菌的游离酚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高尿酸细胞模型中尿酸生成(P<0.05)。进一步通过UPLC-MS/MS分析活性较强的栽培粗毛纤孔菌游离酚中主要成分发现,其黄酮类物质中金丝桃苷、表儿茶素、茶黄素、地奥司明及木犀草苷等,可能是其降尿酸的主要活性物质。该研究可为桑黄降尿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粗毛纤孔菌 黄酮 黄嘌呤氧化酶 降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柑品种制汁特性评价及特征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郑自奋 陈晓维 +3 位作者 邹波 余元善 肖更生 马路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8,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油柑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油柑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广东和广西两省主栽的8个油柑品种为原料,分别测定果汁的理化指标、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合理-满意... 为探究不同油柑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油柑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广东和广西两省主栽的8个油柑品种为原料,分别测定果汁的理化指标、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分析建立油柑品种制汁适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柑汁品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总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富马酸、鞣花酸、柚皮素含量差异较大,而出汁率、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较小;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筛选出ROAV>1的香气成分15种,反式-2-癸烯醛、正辛醛、壬醛为油柑汁的主要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6.033%,结合聚类分析,将品质指标简化为糖酸比、出汁率、总糖、褐变度、没食子酸、苹果酸、乳酸7个代表性指标,利用“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建立了油柑汁评价模型,综合排名为‘丙甜’>‘赤皮’>‘玻璃’>‘白玉’>‘灵山4号’>‘平丹1号’>‘水晶’>‘直生苗’,与感官评价排名结果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该研究可为两广地区油柑制汁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柑汁 活性成分 香气成分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联合DMDC和Nisin处理对杨梅汁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盛周杨 邹波 +6 位作者 肖更生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程丽娜 温靖 安可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6-308,共13页
为增强超高压处理对杨梅汁的杀菌效果,比较了热杀菌(Thermal sterilization,TS)(90℃,5 min)、超高压(Hydrostatic pressure processing,HPP)杀菌(500 MPa,5 min)、HPP联合抑菌剂处理(HPP联合二烷酸二甲酯(Dimethyl dicarbonate,DMDC)... 为增强超高压处理对杨梅汁的杀菌效果,比较了热杀菌(Thermal sterilization,TS)(90℃,5 min)、超高压(Hydrostatic pressure processing,HPP)杀菌(500 MPa,5 min)、HPP联合抑菌剂处理(HPP联合二烷酸二甲酯(Dimethyl dicarbonate,DMDC)处理、HPP联合乳酸链球菌素(Nisin)处理以及HPP联合DMDC和Nisin处理)对杨梅汁4℃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数量、色度、花色苷、聚合色素、褐变度、总黄酮、总酚、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HPP处理对杨梅汁杀菌效果有限,在贮藏10 d后,杨梅汁中菌落总数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100 CFU/mL。TS处理与HPP联合抑菌剂处理的杨梅汁,4℃贮藏40 d,微生物数量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贮藏过程中,不同处理组杨梅汁的花色苷含量呈下降趋势,聚合色素、褐变度呈上升趋势,总黄酮、总酚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色差变化不明显,其中TS处理组贮藏过程中聚合色素、总花色苷、褐变度、总酚含量均低于HPP处理组和HPP联合抑菌剂处理组,而4组非热杀菌的杨梅汁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在贮藏40 d后,各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相比于未杀菌杨梅汁均减少,其中热杀菌组和非热杀菌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非热杀菌更好地保留了杨梅汁中芳樟醇(玫瑰花香)与2-戊基呋喃(蔬菜味青香)这两种积极风味物质。贮藏40 d后的热处理组总香气活力值低于HPP处理组和HPP联合抑菌剂处理组,香气损失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区分原汁、热杀菌组与非热杀菌组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而4组非热杀菌杨梅汁彼此之间距离接近,表明抑菌剂的使用不会对贮藏后期的杨梅汁风味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所述,HPP联合DMDC和Nisin可以提升HPP对杨梅汁的杀菌效果,延长杨梅汁货架期,且能较好地保留杨梅汁的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杨梅汁的非热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杨梅汁 DMDC NISIN 花色苷 挥发性化合物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瓜果实不同部位糖酸积累规律及代谢基因表达分析
11
作者 刘玲 周美江 +5 位作者 钟玉娟 徐颖超 金庆敏 傅曼琴 谢大森 薛舒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0,共7页
为探究冬瓜果实糖酸积累规律及代谢调控机制,分别以黑皮冬瓜、粉皮冬瓜和小冬瓜果实为试材,分析从果皮到果瓤不同部位的糖酸组成、积累规律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定不同冬瓜品种果皮、外果肉、中果肉、内果... 为探究冬瓜果实糖酸积累规律及代谢调控机制,分别以黑皮冬瓜、粉皮冬瓜和小冬瓜果实为试材,分析从果皮到果瓤不同部位的糖酸组成、积累规律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定不同冬瓜品种果皮、外果肉、中果肉、内果肉及果瓤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比较分析冬瓜果实各部位糖代谢基因SUS和AGA2、苹果酸代谢基因MDH和PEPC、及柠檬酸代谢基因CS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含量与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瓜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果皮和果瓤,且不同冬瓜类型间的主要糖组分也存在差异,粉皮冬瓜为果糖,黑皮冬瓜和小冬瓜为葡萄糖。冬瓜果肉的主效有机酸为苹果酸,而果瓤则为柠檬酸,果皮中有机酸含量较低。黑皮冬瓜果实不同部位糖酸代谢基因的表达与其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US(Bhi12G001032)和AGA2(Bhi03G001926)基因的表达与可溶性糖含量正相关且部分达显著水平,MDH(Bhi12G001426)和PEPC(Bhi12G000721)基因的表达与苹果酸含量显著正相关,CS(Bhi09G000480)和CS(Bhi02G001831)基因的表达与柠檬酸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冬瓜果实糖酸组成及含量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受糖酸代谢关键基因SUS、AGA2、PEPC、MDH和CS表达的影响,进而影响冬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果实差异组织部位 可溶性糖 有机酸 代谢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肉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名位 董丽红 张瑞芬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荔枝是华南地区的主要特色水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国内外对荔枝果肉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较为活跃。详细介绍了荔枝果肉酚类和多糖类活性物质的化学表征及品种分布特征。荔枝果肉酚类物质以原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 荔枝是华南地区的主要特色水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国内外对荔枝果肉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较为活跃。详细介绍了荔枝果肉酚类和多糖类活性物质的化学表征及品种分布特征。荔枝果肉酚类物质以原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为主;荔枝多糖为复杂的杂多糖结构,不同级分多糖的分子量和结构差异较大;且不同的荔枝品种间果肉酚类和多糖类物质的含量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以妃子笑、糯米糍主栽品种为佳。重点就荔枝果肉酚类和多糖类物质的抗氧化、护肝、改善脂质代谢以及免疫调节等主要健康效应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此外,还简要介绍了酚类和多糖类物质在荔枝加工过程中变化特征,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荔枝的精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肉 酚类物质 多糖 化学表征 生物活性 加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对百香果乙烯合成和细胞壁降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戚英伟 姜永华 +6 位作者 陈于陇 王玲 陈飞平 罗政 陈敏惠 叶明强 戴凡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以黄金百香果为实验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百香果常温贮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使用1.2μL/L的1-MCP处理商业成熟的百香果果实,以未处理的果实作为对照。将百香果于(20±1)℃贮藏12 d,每3 d测定果实乙烯释放速率、呼... 以黄金百香果为实验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百香果常温贮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使用1.2μL/L的1-MCP处理商业成熟的百香果果实,以未处理的果实作为对照。将百香果于(20±1)℃贮藏12 d,每3 d测定果实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胶含量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等指标,同时分析百香果乙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ACS1、ACO1)和细胞壁降解酶编码基因(PME1、XTH16/28/30、PG1、GAL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MCP处理能够降低百香果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抑制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ACS1和ACO1的表达。1-MCP处理组的酸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酶活性检测发现,1-MCP处理降低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基因定量结果表明,1-MCP抑制了PME1、XTH16/28/30和GAL1的表达。此外,贮藏后期1-MCP处理组a*和L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对照组,总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MCP通过降低ACS1和ACO1表达,抑制了百香果内源乙烯的合成;同时通过抑制PME1、XTH16/28/30和GAL1的表达和细胞壁分解酶活性,降低了果皮细胞壁的分解,延缓了百香果采后成熟进程,从而对百香果起到了较好的保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乙烯 1-甲基环丙烯 细胞壁降解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龙眼果肉基本组成、益生活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宋唯维 黄菲 +5 位作者 张瑞芬 贾栩超 董丽红 马勤 梁珊 马永轩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目的】探究乳酸菌复合发酵对龙眼果肉基本组成、益生活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为开发龙眼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 【目的】探究乳酸菌复合发酵对龙眼果肉基本组成、益生活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为开发龙眼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复合发酵龙眼果肉,以未发酵的龙眼果肉为对照,分析发酵对果肉基本组成含量、益生菌活菌数、胃肠消化前后各成分含量、消化率、透析前后成分含量和透析保留率的影响。【结果】龙眼果肉主要由糖类组成,含量为67.8%,同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5.32和0.86%。经发酵后,龙眼果肉中多糖和游离糖含量分别减少6.03%和4.27%,蛋白质含量增加24.2%;益生活性试验发现,发酵后的龙眼果肉促进发酵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增殖效果显著,发酵24 h和48 h平均增殖数量增加0.12~0.21 lg CFU/mL;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显著提升龙眼果肉中多糖和蛋白质在胃肠消化阶段的消化率,胃阶段多糖和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升0.87%和3.83%,肠阶段分别提升0.88%和4.98%;采用透析模拟肠道吸收,发现经乳酸菌发酵后龙眼果肉中可被吸收的多糖、蛋白质、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增加2.99%、8.34%、0.11%和0.28%。【结论】龙眼果肉经乳酸菌发酵后不仅含糖量降低,且具有更好的益生活性和体外消化特性,因此乳酸菌发酵适用于高活性龙眼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龙眼果肉 发酵 基本组成 消化 益生活性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豆类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永轩 李升锋 +2 位作者 田云 吴婕 郝娟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6期66-68,共3页
以鹰嘴豆和绿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豆类发芽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2种豆在发芽1 d后蛋白质含量降低,从发芽2 d开始蛋白质含量升高。绿豆与鹰嘴豆的脂肪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呈下降的趋势,鹰嘴豆发芽7 d后其脂肪含量与发芽前相比,... 以鹰嘴豆和绿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豆类发芽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2种豆在发芽1 d后蛋白质含量降低,从发芽2 d开始蛋白质含量升高。绿豆与鹰嘴豆的脂肪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呈下降的趋势,鹰嘴豆发芽7 d后其脂肪含量与发芽前相比,降低了21.28%,绿豆比发芽前降低了32.18%。鹰嘴豆发芽1 d后,其还原糖含量由1.34 g/100 g增加至1.45 g/100 g,绿豆的还原糖含量在发芽第2天时最大为0.82 g/100 g,2种豆类发芽2 d后,随着发芽时间的增加其还原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鹰嘴豆和绿豆发芽后维C和异黄酮含量都比发芽前高,其维C含量从第3天开始有较大的增幅,异黄酮含量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绿豆 发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适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志浩 邓媛元 +6 位作者 魏振承 刘光 李萍 唐小俊 张雁 周鹏飞 张名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44-152,共9页
大米是我国居民的重要口粮之一,大米加工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由于消费者对大米口感和外观的过度追求,我国大米加工业长期存在严重的过度加工现象,而且大米加工产生的大量副产物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米... 大米是我国居民的重要口粮之一,大米加工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由于消费者对大米口感和外观的过度追求,我国大米加工业长期存在严重的过度加工现象,而且大米加工产生的大量副产物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米加工业健康发展的产业瓶颈问题。过度加工造成稻米资源大量浪费、营养物质过分流失以及能耗增加,开展大米适度加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居民膳食营养具有重要意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不足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威胁。提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程度和水平是延长大米加工产业链、提高稻米资源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概述了大米加工行业现状、加工精度对大米营养和食用品质的影响、大米加工精度的检测和适度加工技术进展,分析了米糠、碎米和稻壳等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现状,以期为促进大米适度加工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适度加工 加工精度 副产物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多酚对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损伤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孔会 廖森泰 +3 位作者 李倩 邹宇晓 穆丽霞 龙晓珊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共9页
以质量分数5%的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研究山药多酚预防肠黏膜损伤的功效。采用组织病理学分析、蛋白印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等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状态的改变,测定关键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 以质量分数5%的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研究山药多酚预防肠黏膜损伤的功效。采用组织病理学分析、蛋白印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等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状态的改变,测定关键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山药多酚灌胃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山药多酚可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量,保护肠黏膜,下调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8表达量,减少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抑制环氧合酶-2的表达,其中以240 mg/(kg·d)的山药多酚灌胃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山药多酚具有预防小鼠肠黏膜损伤的功效,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环氧合酶-2表达的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多酚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性结肠炎小鼠 肠黏膜损伤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采后特性与保鲜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18
作者 郭靖 陈于陇 +4 位作者 王萍 王玲 陈飞平 罗政 于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340,共7页
百香果成熟于高温时节,采后极易失水皱缩、腐败劣变,采后贮运难度较大。因而研究百香果采后保鲜技术,对延长百香果货架期具有重要经济意义。该文阐述了百香果采后生理变化以及采后病害,并从物理、化学、生物、复合保鲜等方面综述了百香... 百香果成熟于高温时节,采后极易失水皱缩、腐败劣变,采后贮运难度较大。因而研究百香果采后保鲜技术,对延长百香果货架期具有重要经济意义。该文阐述了百香果采后生理变化以及采后病害,并从物理、化学、生物、复合保鲜等方面综述了百香果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百香果贮藏保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为百香果采后保鲜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采后 生理特性 病害 保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肉桂中酚类物质抗氧化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瑶瑶 钟赛意 +5 位作者 李会鹏 王卫飞 黎尔纳 庞道睿 廖森泰 邹宇晓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为研究肉桂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以台湾土肉桂、清化肉桂、云野肉桂和西江肉桂4个品种肉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粗提物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抑... 为研究肉桂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以台湾土肉桂、清化肉桂、云野肉桂和西江肉桂4个品种肉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粗提物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并对肉桂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其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UHPLC-MS/MS法对4个品种肉桂游离态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肉桂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9~71.62 mg/g和46.49~58.05 mg/g,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品种对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台湾土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蔗糖酶的IC50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进一步通过UHPLC-MS/MS发现,原花青素类、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芦丁可能是肉桂抑制糖消化酶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不同品种肉桂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能够为肉桂的品种筛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糖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游离酚提取物改善非酒精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会鹏 庞道睿 +5 位作者 刘瑶瑶 邢东旭 钟赛意 黎尔纳 廖森泰 邹宇晓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890,共12页
【目的】分析云野肉桂中不同存在形式酚类物质的含量,并探究其不同存在形式酚类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为热带亚热带植物肉桂资源的深加工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分析云野肉桂中不同存在形式酚类物质的含量,并探究其不同存在形式酚类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为热带亚热带植物肉桂资源的深加工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福林酚法及硼氢化钠—四氯对苯醌法分析肉桂中不同存在形式的酚类物质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体外以游离脂肪酸诱导剂(油酸钠∶棕榈酸=2∶1)诱导HepG2细胞为模型,分析不同浓度的肉桂游离酚/结合酚提取物对NAFLD细胞模型脂滴形成及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体内以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NAFLD小鼠为模型,探究体外筛选的强活性酚类提取物对小鼠血脂及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肉桂多酚主要以游离酚(55.99±0.45 mg GAE/g)的形式存在,含有一定比例的结合酚(3.21±0.12 mg GAE/g),其中黄酮类物质(46.49±4.75 mg CE/g)是肉桂的主要酚类物质之一。云野肉桂游离酚提取物可有效降低NAFLD细胞模型胞内TG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经中和高剂量的肉桂游离酚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分别降低17.07%和26.83%,而结合酚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内TG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游离酚提取物干预后,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小鼠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降低42.21%和22.2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结果表明,肉桂游离酚提取物主要由原花青素C1、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A2、原花青素B3和原花青素B1等物质组成。【结论】肉桂游离酚提取物对NAFLD可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原花青素类物质可能是发挥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提取物 多酚 脂肪变性 NAFLD细胞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