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个3-酮脂酰ACP合成酶同源蛋白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马金成 邓丽婷 +2 位作者 童文华 朱磊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7-895,共9页
大肠杆菌的FabB和FabF均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除参与长链饱和脂酰链的延伸外,FabB还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之一,参与不饱和脂酰ACP的从头合成,最终生成顺-9-十六烯脂酰ACP.而FabF只能将顺-9-十六烯脂酰ACP延伸为顺-11... 大肠杆菌的FabB和FabF均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除参与长链饱和脂酰链的延伸外,FabB还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之一,参与不饱和脂酰ACP的从头合成,最终生成顺-9-十六烯脂酰ACP.而FabF只能将顺-9-十六烯脂酰ACP延伸为顺-11-十八烯脂酰ACP,不参与不饱和脂酰ACP的从头合成.有研究表明,粪肠球菌、乳酸乳球菌、丙酮丁醇梭菌和茄科雷尔氏菌等细菌的FabF同源蛋白,具有类似大肠杆菌FabB和FabF的双功能.为证实该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本研究选取了枯草芽孢杆菌BsfabF、中华苜蓿根瘤菌SmfabF、霍乱弧菌VcfabF、铜绿假单胞菌PafabF1和PafabF2 5个同源基因进行功能鉴定,体外酶学分析表明,5个FabF同源蛋白均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异体互补大肠杆菌CL28的脂肪酸组分分析显示,SmfabF、VcfabF、PafabF1和PafabF2具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Ⅱ(FabF)活性,遗传互补大肠杆菌温度敏感突变株CY242和CY244的研究显示,仅有PafabF2编码的蛋白拥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Ⅰ(FabB)活性,能互补大肠杆菌fabB的突变.这表明不是所有的FabF同源蛋白均具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Ⅰ和Ⅱ的双重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肪酸合成 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Ⅰ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Ⅱ 遗传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苜蓿生物钟基因MtTOC1a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2
作者 段婷婷 杨明康 +1 位作者 黄可 黄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3-809,共7页
【目的】分析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生物钟基因MtTOC1a的蛋白结构,探究MtTOC1a在生物钟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比较其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TOC1功能相似性和差异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了T... 【目的】分析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生物钟基因MtTOC1a的蛋白结构,探究MtTOC1a在生物钟系统中的生物学功能,比较其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TOC1功能相似性和差异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了TOC1在蒺藜苜蓿中的同源基因。构建MtTOC1a基因的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引入到拟南芥野生型Col、及相应的功能丧失突变体toc1-2中,进行遗传互补分析。【结果】MtTOC1a和MtTOC1b均具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和三维结构。遗传分析表明,在早期光形态建成中,外源转化的MtTOC1a完全恢复了toc1-2的下胚轴伸长表型,但对toc1-2的提前开花表型没有显著影响。在引入CAB::LUC报告基因的株系中,外源转化MtTOC1a在连续光照下使短周期突变体toc1-2的近日节律周期延长,但仍不能完全恢复至野生型水平。【结论】MtTOC1a和拟南芥AtTOC1的功能存在相似性,但在不同的下游调控途径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MtTOC1a基因的功能,利用MtTOC1a基因改造苜蓿的重要性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拟南芥 MtTOC1a 生物钟 生物节律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中华根瘤菌desA基因功能的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马金成 周俊超 +2 位作者 吴楚云 胡喆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0-749,共10页
为研究苜蓿中华根瘤菌脂肪酸脱饱和酶desA基因在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共生结瘤固氮以及应对逆境胁迫中的功能,为高效利用苜蓿中华根瘤菌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异体遗传互补和脂肪酸组成薄层层析,分析SmdesA编码蛋白是否具有脱饱和酶的活... 为研究苜蓿中华根瘤菌脂肪酸脱饱和酶desA基因在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共生结瘤固氮以及应对逆境胁迫中的功能,为高效利用苜蓿中华根瘤菌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异体遗传互补和脂肪酸组成薄层层析,分析SmdesA编码蛋白是否具有脱饱和酶的活性并参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构建SmdesA的缺失突变株和互补菌株,比较各菌株在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生长速率以及回接宿主植物后与紫花苜蓿共生结瘤的能力.结果表明SmdesA不能互补大肠杆菌CY57中EcfabA的突变,但具有将饱和脂肪酸脱饱和形成不饱和的棕榈油酸和十八碳烯酸的能力.另外,SmdesA缺失突变对苜蓿中华根瘤菌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但会显著影响低温和高盐条件下菌株的生长速率以及与紫花苜蓿共生结瘤的能力.我们推测,SmdesA参与的脱饱和途径可能是苜蓿中华根瘤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补偿途径,其编码的蛋白DesA不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但在应对逆境胁迫和共生结瘤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中华根瘤菌 细菌脂肪酸合成 脂肪酸脱饱和酶 De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类有机溶剂对木瓜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初志战 陈纪鹏 +2 位作者 刘小林 黄卓烈 黄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2-1115,共4页
为了探索木瓜蛋白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催化机理和活力变化,为其工业应用打下基础,研究了在4种不同有机溶剂极性系数的醇类单相共溶体系中,木瓜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催化活性及木瓜蛋白酶构象的变化。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在体积分数15%丙二醇... 为了探索木瓜蛋白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催化机理和活力变化,为其工业应用打下基础,研究了在4种不同有机溶剂极性系数的醇类单相共溶体系中,木瓜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催化活性及木瓜蛋白酶构象的变化。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在体积分数15%丙二醇和体积分数8%正丙醇的溶液中水解酪蛋白的活性分别上升20.1%和17.8%,在乙二醇和丙三醇体系中则酶活力显著下降。动力学测定表明,木瓜蛋白酶在4种有机介质中水解酪蛋白的米氏常数Km与Vmax均明显下降。差示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表明,体积分数40%丙三醇可使木瓜蛋白酶含有Trp残基区域的空间结构趋向更紧密,而在体积分数15%丙二醇和体积分数10%乙二醇体系中,无规则卷曲或者β-折叠增加的区域很少包含Trp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有机溶剂 酶活力 动力学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中华根瘤菌fabA和fabB基因功能的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喆 马金成 +1 位作者 蒋晶晶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48-1159,共12页
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脂肪酸合成酶体系中,fabA基因编码有双功能的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其异构产物能被fabB基因编码的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Ⅰ延伸,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该FabA-FabB途径被认为是缺氧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 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脂肪酸合成酶体系中,fabA基因编码有双功能的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其异构产物能被fabB基因编码的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Ⅰ延伸,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该FabA-FabB途径被认为是缺氧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经典途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SmFabA与EcFabA相似性达到60.6%,具有相同的保守活性位点和两个保守的α螺旋结构;SmFabB与EcFabB相似性达到61.1%,具有相同的Cys-His-His活性中心.用携带SmfabA和SmfabB的质粒载体遗传互补大肠杆菌温度敏感突变株CY57和CY242,在添加三氯森(TCL)抑制烯脂酰ACP还原酶活性的条件下,转化子能在42℃恢复生长,且放射性薄层层析能检测到转化子中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Δ9C16:1)和十八碳烯酸(Δ11C18:1)的合成.体外重建脂肪酸合成反应表明,SmFabA能催化羟脂酰ACP的脱水反应且能够使反-2-癸烯酰ACP异构化,SmFabB能催化不同链长的脂酰ACP和丙二酸单酰ACP的聚合反应.另外,未得到SmFabA和SmFabB的突变株,表明SmFabA和SmFabB可能是苜蓿中华根瘤菌脂肪酸合成酶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蛋白.上述结果证实了苜蓿中华根瘤菌fabA和fabB两个基因在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中华根瘤菌 细菌脂肪酸合成 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 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fabZ1和fabZ2基因功能的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马金成 罗彪 +1 位作者 胡喆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7-786,共10页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Ⅱ型脂肪酸合成系统的模式生物,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FabA)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酶.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的基因组中没有标注为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的基因,但...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Ⅱ型脂肪酸合成系统的模式生物,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FabA)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酶.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的基因组中没有标注为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的基因,但有两个标注为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基因LlfabZ1和LlfabZ2,其编码的蛋白质与EcFabZ的相似性分别为41%和45.1%,且都具有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两个保守的α螺旋结构.用携带LlfabZ1和LlfabZ2的质粒载体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A温度敏感突变株CY57,在42℃下不能恢复生长,但无细胞抽提物的结果显示LlFabZ1能够使反-2-癸烯酰ACP异构成顺-3-癸烯酰ACP,而LlFabZ2则不能.互补大肠杆菌fabZ突变株HW7显示,在诱导的条件下,含有LlfabZ2的转化子能够恢复生长,而LlfabZ1则不能.体外重建脂肪酸合成反应及蛋白质活性测定表明,LlFabZ1具有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功能,而LlFabZ2只具有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功能.另外,未得到LlfabZ1和LlfabZ2的突变株,表明LlFabZ1和LlFabZ2可能是乳酸乳球菌脂肪酸合成酶系中的必不可少的关键蛋白.上述结果证实了乳酸乳球菌fabZ1和fabZ2两个基因在脂肪酸合成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细菌脂肪酸合成 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 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菌来源的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永红 马建荣 +1 位作者 苗馨予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4-1012,共9页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是催化细菌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研究表明,革兰氏阳性细菌FabH对支链脂酰-CoA前体的选择性是其合成支链脂肪酸的关键.但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也产生一定量的支链脂肪酸,其合成机制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取...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FabH)是催化细菌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研究表明,革兰氏阳性细菌FabH对支链脂酰-CoA前体的选择性是其合成支链脂肪酸的关键.但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也产生一定量的支链脂肪酸,其合成机制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取了革兰氏阳性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sfabH1和BsfabH2、金黄色葡萄球菌SafabH、天蓝色链霉菌ScofabH、革兰氏阴性细菌茄科雷尔氏菌RsfabH、大肠杆菌EcfabH,以及产支链脂肪酸的水稻黄单胞菌XoofabH,共7种fabH同源基因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异体遗传互补茄科雷尔氏菌fabH突变株RsmH,表明这7个基因编码蛋白都具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活性.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4个革兰氏阳性菌fabH和XoofabH互补株类似,均能产生支链脂肪酸,而EcfabH和RsfabH互补株不产生支链脂肪酸,说明XooFabH不同于EcFabH,参与支链脂肪酸合成.体外酶学分析表明,XooFabH与4种革兰氏阳性菌FabH类似,对支链脂酰-CoA有较高的选择,但EcFabH和RsFabH对支链前体活性低.与革兰氏阳性细菌FabH不同,XooFabH对中短链长(C4-C10)脂酰-CoA也具有较高的活性.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细菌来源FabH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FabH能利用支链前体是细菌合成支链脂肪酸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Ⅲ 支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烯脂酰ACP还原酶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余永红 马建荣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522,共9页
烯脂酰ACP还原酶是细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Xcc)8004基因组中XC_0119(Xccfab V)注释为反-2-烯脂酰Co A还原酶基因.但其编码产物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烯脂酰ACP还原... 烯脂酰ACP还原酶是细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Xcc)8004基因组中XC_0119(Xccfab V)注释为反-2-烯脂酰Co A还原酶基因.但其编码产物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烯脂酰ACP还原酶Fab V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含有相同的催化活性中心Tyr-(Xaa)8-Lys序列.用携带Xccfab V的质粒载体互补大肠杆菌fab I温度敏感突变株JP1111,转化子能在42℃生长,表明Xccfab V能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 I突变.体外重建脂肪酸合成反应表明,Xcc Fab V能催化不同链长的烯脂酰ACP还原为脂酰ACP,且催化活性不受三氯森抑制.遗传学研究表明,Xccfab V是必需基因,不能获得Xccfab V基因敲除突变株.将携带大肠杆菌fab I的外源质粒导入野生菌后,可敲除染色体上的fab V基因,获得的替换突变株生长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替换突变株对三氯森敏感.上述结果证实,野油菜黄单胞菌fab V是必需基因,编码烯脂酰ACP还原酶,参与脂肪酸从头合成反应,且Fab V是Xcc对三氯森耐受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脂肪酸合成 烯脂酰ACP还原酶 三氯森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及酶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初志战 巫光宏 刘小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89,共4页
【目的】优化水解醇溶蛋白生产功能肽的工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提取条件;通过碱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水解... 【目的】优化水解醇溶蛋白生产功能肽的工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提取条件;通过碱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水解生产玉米多肽.【结果和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即:料液比1∶4(g/mL),60℃水浴加热,乙醇体积分数为75%,提取3 h.两步酶解法效率高于单酶解法,两步酶解法先加蛋白酶K反应后再加碱性蛋白酶时水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提取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建荣 陈程 +3 位作者 鄢明峰 李先其 张文彬 余永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697,共10页
细菌采用II型脂肪酸系统合成脂肪酸,其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唯一的脱水反应,是细菌生长的关键酶之一.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引起几乎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黑腐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广泛的经济损失.为研究Xcc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本研究利... 细菌采用II型脂肪酸系统合成脂肪酸,其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唯一的脱水反应,是细菌生长的关键酶之一.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引起几乎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黑腐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广泛的经济损失.为研究Xcc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3-羟脂酰ACP脱水酶FabZ序列同源比对时,发现其与XC2876(XcfabZ)编码蛋白具有同源性,序列一致性达到46.1%,同时还具有保守的α螺旋结构和活性位点.将XcfabZ异体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Z(EcfabZ)条件突变株HW7,结果显示添加IPTG能恢复突变株的生长,初步表明XcFabZ具有3-羟脂酰ACP脱水酶活性.而体外活性分析显示,XcFabZ能在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和延伸反应中发挥3-羟脂酰ACP脱水酶活性作用.本研究不能直接获得XcfabZ基因敲除突变株,但将携带EcfabZ或XcfabZ的表达质粒导入后,获得基因替换突变株,证明XcfabZ是必需基因.EcfabZ替换突变株的脂肪酸组成与野生菌有差异,对逆境条件(高盐、低pH、H2O2和SDS)的耐受性显著下降,运动性也显著降低,但XcfabZ替换突变株恢复到野生菌水平,表明XcFabZ与EcFabZ虽然都具有3-羟脂酰ACP脱水酶活性,但在细胞中生理功能可能有一些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3-羟脂酰ACP脱水酶 脂肪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代谢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川 王利娟 汪玲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2-369,共8页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谷类、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中。在我国尤其是南方省份,受高温高湿环境的影响,黄曲霉毒素在农作物上的污染极易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微生物代谢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谷类、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中。在我国尤其是南方省份,受高温高湿环境的影响,黄曲霉毒素在农作物上的污染极易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微生物代谢黄曲霉毒素,具有专一、高效、反应条件温和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公认的理想脱毒方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B_1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以及毒性基团,接着重点介绍了已报道的能代谢黄曲霉毒素B_1的微生物种类、关键酶以及代谢途径,最后列举了应用基础研究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微生物 关键酶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藻PCC7120基因alr0267敲除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必溥 傅雪琳 +1 位作者 蔡晓丹 何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166,共10页
【目的】敲除鱼腥藻PCC7120的alr0267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克隆获得鱼腥藻PCC7120alr0267基因部分片段,通过构建敲除载体,使其与目的基因发生单交换同源重组,从而将鱼腥藻PCC7120中的alr0267基因敲除,并对敲除体... 【目的】敲除鱼腥藻PCC7120的alr0267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克隆获得鱼腥藻PCC7120alr0267基因部分片段,通过构建敲除载体,使其与目的基因发生单交换同源重组,从而将鱼腥藻PCC7120中的alr0267基因敲除,并对敲除体进行纯化和PCR鉴定,然后对alr0267敲除体和野生型固氮异形胞进行形态观察和统计,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培养不同时间(O,3,8,24h和10d)检测野生型和alr0267基因敲除体中与异形胞功能相关基因all0813、all2736、alr2887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鱼腥藻PCC7120alr0267基因被成功敲除;在缺氮条件下培养6-12d,敲除体异形胞营养细胞数的均值明显少于野生型;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野生型中all0813、all2736、alr2887基因表达量均在培养24h达到最大,敲除体中这3个基因最大相对表达量的出现时间均有所延迟。【结论】alr0267基因敲除导致异形胞分化频率增加,同时影响异形胞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藻PCC 7120 alr0267基因 异形胞 单交换同源重组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SDG723蛋白C末端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3
作者 林欣欣 张志刚 +3 位作者 李超 梁杰文 杜平州 王玉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51-153,共3页
水稻SDG723蛋白含有植物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保守的SET结构域。选取其抗原决定簇较密集的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723C,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后进行纯化。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 水稻SDG723蛋白含有植物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保守的SET结构域。选取其抗原决定簇较密集的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723C,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后进行纯化。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分析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有效地检测抗原的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DG723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DG723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SDG711蛋白C末端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4
作者 张志刚 李超 +3 位作者 林欣欣 巫光宏 杜平州 王玉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对水稻SDG711蛋白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选取水稻SDG711蛋白抗原决定簇较密集的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711C,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后进行纯化,再... [目的]对水稻SDG711蛋白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选取水稻SDG711蛋白抗原决定簇较密集的C末端进行原核表达,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711C,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后进行纯化,再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试验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有效地检测抗原的表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DG711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DG723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免疫相关的猪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2三维建模、分子特征及mRNA表达的组织分布
15
作者 李美娣 赵锃珏 +3 位作者 刘汉清 傅嘉莉 张玲华 武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94-3207,共14页
本研究利用广泛用于肠道感染机制研究的IPEC-J2细胞系探究poCRIP2在猪胃肠道炎症中的作用。在识别poCRIP2基因全长序列的基础上研究poCRIP2的有关特征,同时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建立有效的poCRIP2三维结构模型以解释其功能,了解p... 本研究利用广泛用于肠道感染机制研究的IPEC-J2细胞系探究poCRIP2在猪胃肠道炎症中的作用。在识别poCRIP2基因全长序列的基础上研究poCRIP2的有关特征,同时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建立有效的poCRIP2三维结构模型以解释其功能,了解poCRIP2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及其与NF-κB通路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猪心获得poCRIP2的全长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5.0和NCBI Primer BLAST程序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采用保家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对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测试CRIP2基因在猪体内的组织分布;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oCRIP2的特性进行分析,构建poCRIP2蛋白模型;利用ROBETTA服务器,以高度同源的小鼠LIM-homeodomain protein islet 1(Isl1)(PDB:4 JCJ)为模板,模拟poCRIP2的三维结构;用PROCHECK和ProSA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应用Procheck对蛋白质折叠进行立体化学和拓扑分析,并应用ProSA对蛋白质折叠进行评价;使用PyMOL程序对建模结果进行评估,分析poCRIP2的保守结构域;设计肠道感染试验,分析poCRIP2在肠道免疫中的功能。结果表明,从猪心获得的poCRIP2 cDNA全长序列为1118 bp,poCRIP2蛋白与人和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4.23%和93.75%,它还含有两个保守区(LIM-TLP和LIM-CRP)。poCRIP2的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oCRIP2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小肠、肺、胃、脾和肌肉等中表达较低。poCRIP2在革兰阴性菌作用下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1~2倍,但NF-κB通路在同一作用下被激活,无抑制作用,poCRIP2可能不与NF-κB通路相互作用,而与其它通路共同作用于肠道免疫。本研究成功获得了猪CRIP2基因的全长序列,poCRIP2的组织表达模式表明,poCRIP2与人CRIP2相似,建立了可靠的三维结构模型,基于该模型推测poCRIP2中包含的功能主要由β折叠和α-螺旋结构实现,革兰阴性菌感染肠道后poCRIP2能被显著上调,poCRIP2应不依赖于NF-κB通路,在肠道免疫中起其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CRIP2 长白猪 IPEC-J2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抗菌肽PBD-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学斌 陈嘉蔚 +8 位作者 杨军 刘顺枝 肖安吉 卢志鹏 楚品品 黄朝远 蔡海明 马苗鹏 张玲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4-649,共6页
本试验旨在实现猪β防御素1(poricine-β-defensin 1,PBD-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获得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肽PBD-1。根据PBD-1的氨基酸序列和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设计优化其核苷酸序列,利用SOE-PCR技术获得PBD-1基因序列,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 本试验旨在实现猪β防御素1(poricine-β-defensin 1,PBD-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获得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肽PBD-1。根据PBD-1的氨基酸序列和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设计优化其核苷酸序列,利用SOE-PCR技术获得PBD-1基因序列,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9K-PBD-1,经SacⅠ线性化后转入毕赤酵母SMD1168中。PCR筛选得到阳性酵母表达菌株,经甲醇诱导后得到分子质量约4.5ku的抗菌肽PBD-1。抗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表达产物抗菌肽PBD-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D-1基因 表达 毕赤酵母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脂肪酸合成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余永红 马建荣 王海洪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6-83,共8页
与哺乳动物、真菌采用I型脂肪酸合成系统不同,细菌采用II型脂肪酸合成系统,每步反应都由独立的酶催化,因此细菌脂肪酸合成酶是研究抗菌药物的优良靶标。研究表明,在不同细菌中参与脂肪酸合成的酶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而脂肪酸种类不同,... 与哺乳动物、真菌采用I型脂肪酸合成系统不同,细菌采用II型脂肪酸合成系统,每步反应都由独立的酶催化,因此细菌脂肪酸合成酶是研究抗菌药物的优良靶标。研究表明,在不同细菌中参与脂肪酸合成的酶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而脂肪酸种类不同,合成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 多样性 不饱和脂肪酸 支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鉴定与酶活力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江学斌 成雪鸿 +2 位作者 马苗鹏 邓仲晴 李嘉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116-122,共7页
【目的】从14株细菌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材料基础。【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14株细菌中初步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菌株;对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使用刚果红染色... 【目的】从14株细菌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材料基础。【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14株细菌中初步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菌株;对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使用刚果红染色法比较各菌株降解纤维素的能力,用DNS法检测各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结果】初步筛选出7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经16S rDNA鉴定,其中4株为地衣芽孢杆菌、3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刚果红染色法初步判定7株芽孢杆菌纤维素降解能力大小表现为LW006>LW005>LW004>LW002>LW007>LW003>LW001,其中菌株LW006(枯草芽孢杆菌)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其透明圈直径达22.5 mm;经DNS法测定,7株芽孢杆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大小表现为LW006>LW005>LW004>LW007>LW003>LW002>LW001,其中菌株LW006纤维素酶活力最高,酶活力为1.22(±0.07)U/mL。【结论】菌株LW006是相对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有望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新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纤维素降解菌 筛选 鉴定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PR39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学斌 陈嘉蔚 +5 位作者 杨军 胡位荣 肖安吉 卢志鹏 楚品品 张玲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48-151,共4页
为构建猪源抗菌肽PR39的高效表达真核载体pVAX1-PR39,通过猪股骨骨髓组织基因组RNA合成c DNA,根据PR39基因全长序列,设计高效表达启动子,利用PCR扩增获得PR39全长基因,连接到真核载体pVAX1,构建重组载体pVAX1-PR39。转化大肠杆菌DH5α... 为构建猪源抗菌肽PR39的高效表达真核载体pVAX1-PR39,通过猪股骨骨髓组织基因组RNA合成c DNA,根据PR39基因全长序列,设计高效表达启动子,利用PCR扩增获得PR39全长基因,连接到真核载体pVAX1,构建重组载体pVAX1-PR39。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进行菌落PCR鉴定和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网站上猪源抗菌肽PR39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表明已成功构建了猪PR39的真核表达载体,理论上所构建的PR39表达载体能够提高猪的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PR39 真核表达 载体 PVAX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呕吐毒素的毒理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邓诣群 林如琴 +2 位作者 吴思婷 余丹妮 刘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96,共10页
呕吐毒素是对粮谷、饲料原料和饲料等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畜禽摄入呕吐毒素污染的饲料会出现呕吐、腹泻、拒食和体重减轻等急、慢性的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威胁着畜禽的健康养殖。呕吐毒素的毒理机制和代谢转化是... 呕吐毒素是对粮谷、饲料原料和饲料等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畜禽摄入呕吐毒素污染的饲料会出现呕吐、腹泻、拒食和体重减轻等急、慢性的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威胁着畜禽的健康养殖。呕吐毒素的毒理机制和代谢转化是农业和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呕吐毒素的细胞毒理机制、生物防治方法和脱毒微生物的筛选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防控呕吐毒素对畜禽的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真菌毒素 毒理 生物防治 脱毒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