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V广东株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1
作者 敖敬群 娄高明 +2 位作者 杨林 龙綮新 王珣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5-117,共3页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 (PRV)Rice株gE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以我国PRV地方毒株广东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方法获得了一大小约 1 6kb的DNA片段 ,并将其克隆到pMD18_T载体上进行测序 .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该片段长 16 6 5bp ...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 (PRV)Rice株gE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以我国PRV地方毒株广东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方法获得了一大小约 1 6kb的DNA片段 ,并将其克隆到pMD18_T载体上进行测序 .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该片段长 16 6 5bp ,编码 5 5 5个氨基酸 ,与PRVRice株g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7 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 PCR扩增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快速检测口蹄疫病毒 被引量:12
2
作者 娄高明 杜伟贤 +3 位作者 杨傲冰 周秀蓉 张春红 谢明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根据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序列 ,设计了 1对引物 ,建立了检测口蹄疫病毒的RT -PCR方法。对FMDV各毒株检测 ,结果均为阳性 ,而对猪病毒性疾病相关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检测 19份已知阳性样品 ,检出率 10 0 % ;与动物接种试验比较 ... 根据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序列 ,设计了 1对引物 ,建立了检测口蹄疫病毒的RT -PCR方法。对FMDV各毒株检测 ,结果均为阳性 ,而对猪病毒性疾病相关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检测 19份已知阳性样品 ,检出率 10 0 % ;与动物接种试验比较 ,符合率 10 0 % ,证明该方法特异。与经典方法动物接种试验比较 ,其灵敏度提高10 0倍左右 ;对O3I3株的细胞毒进行检测 ,其敏感度达 10个TCID50 。初步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快速检测 口蹄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O型口蹄疫病毒强弱毒株VP_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娄高明 杜伟贤 +5 位作者 魏平华 宋长绪 杨傲冰 周秀蓉 张春红 谢明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7-381,共5页
本研究根据口蹄疫病毒 (FMDV)VP1基因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用于扩增整个VP1基因的引物 (5P、P6 )。从细胞培养液或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PT_PCR扩增 ,从F2 9株、O3I3株和T5 0 9株中均获得了 1条约 740bp的DNA电泳带。将PCR产物双酶... 本研究根据口蹄疫病毒 (FMDV)VP1基因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用于扩增整个VP1基因的引物 (5P、P6 )。从细胞培养液或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PT_PCR扩增 ,从F2 9株、O3I3株和T5 0 9株中均获得了 1条约 740bp的DNA电泳带。将PCR产物双酶切后电泳回收 ,插入到相应双酶切的pUC18质粒中 ,获得了重组质粒。通过PCR鉴定 ,证明重组质粒pUCVP1/F2 9、pUCVP1/O313、pUCVP1/T5 0 9均插入了VP1基因。对上述 3个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后分析 ,F2 9强毒株与O3I3、T5 0 9弱毒株相比 ,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8.75 %和 99.0 6 % ;因F2 9株核苷酸发生 3个碱基缺失与 1个碱基替换 ,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仅为 44 .13%和 41.32 % ;而T5 0 9株与O3I3株相比 ,其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37%和 95 .31%。通过序列分析发现 ,本研究的 3个毒株与国内大多数毒株 (包括 1997年台湾暴发FMDV所分离的毒株 ,除O/A/ 5 8株外 )均属于同一基因型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85 %~ 94% ;而与国外毒株相比 ,属不同的基因型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 81%~ 82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除F2 9株与O/HK/ 93株及 1997年台湾暴发FMDV分离的少数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 45 %~ 6 3%外 ,本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测定 强毒株 弱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检测伪狂犬病病毒DNA 被引量:14
4
作者 娄高明 杜伟贤 +1 位作者 廖筱萍 谢明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9-523,共5页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 (PRV)gB基因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以闽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 ,筛选最佳反应条件 ,建立了检测PRV的PCR方法 应用该方法对Fb、Bartha、BJ、GD、V2F4、S、S3、SR、Buk、Shope、Norden、MinkⅢ、HB、F8、F9、F1...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 (PRV)gB基因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以闽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 ,筛选最佳反应条件 ,建立了检测PRV的PCR方法 应用该方法对Fb、Bartha、BJ、GD、V2F4、S、S3、SR、Buk、Shope、Norden、MinkⅢ、HB、F8、F9、F12等毒株的细胞培养液进行基因扩增 ,均获得了分子量为 2 81bp的特异性目的DNA片段 ,而对Vero细胞与FMDV、SVDV、HCV、PRRSV、JEV、PPV等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没有出现交叉反应 对PRV毒株扩增的产物测序 ,结果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 ,证明PCR扩增产物和方法的特异性 对 1994~ 2 0 0 0年期间送检的临床样品和保存的PRV毒种 ,用病毒分离、双抗体夹心ELISA和PCR等 3种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前 2种方法检测为阳性的 ,PCR检测均为阳性 ;PCR检测为阴性 ,前 2种方法检测也为阴性 ;可是 ,前 2种方法检测为阴性的 ,PCR却检测出部分阳性 ;经x2 检验 ,证明PCR检出率明显高于前 2种方法的检出率 对PRV闽A株细胞毒提取物DNA进行检测 ,其最低检出量为 15 8pg 对 1999~ 2 0 0 0年期间广东、福建、海南等省的 31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 191份病料进行检测 .结果病料阳性率为 2 6 2 % ( 50 191) ,猪场阳性率为 71% ( 2 2 31) 实验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PCR技术可用于伪狂犬病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DNA检测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敖敬群 娄高明 +4 位作者 杨林 杜伟贤 龙綮新 王珣章 谢明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用PCR方法以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了gE基因表位抗原决定域的编码区段。PCR产物连接到 pMD18-T载体后 ,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菌株。重组质粒经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gE基因序列比较 ,确证含有PRV闽A株 gE基因... 用PCR方法以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了gE基因表位抗原决定域的编码区段。PCR产物连接到 pMD18-T载体后 ,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菌株。重组质粒经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gE基因序列比较 ,确证含有PRV闽A株 gE基因的表位抗原编码区。此区段与PRVRice株相应区段的DNA序列同源性为 97 3%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 序列测定 PCR扩增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在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敖敬群 王瑾雯 +3 位作者 陈新华 王珣章 龙綮新 娄高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9-633,共5页
伪狂犬病病毒囊膜糖蛋白E是一种在伪狂犬病根除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糖蛋白 .将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 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中 ,获得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 FL电击转化野生型酵母菌SM... 伪狂犬病病毒囊膜糖蛋白E是一种在伪狂犬病根除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糖蛋白 .将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 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中 ,获得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 FL电击转化野生型酵母菌SMD116 8后 ,得到多株酵母工程菌SMD116 8/ pPICZαA FL .经高浓度ZeocinTM筛选、表型鉴定、工程菌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的鉴定 ,最后得到高效表达 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的酵母工程菌SMD116 8/ pPICZαA FL 7.工程菌 72h培养上清的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 ,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表达产物大小约为 80ku ,比预期的 6 3 8ku大 .凝胶薄层扫描结合Bradford蛋白质总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表达产物占工程菌培养上清总蛋白的 13 4 9% ,表达量可达 11 7mg/L .间接ELISA结果表明重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闽A株 GE基因 信号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治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傲冰 杜伟贤 +1 位作者 娄高明 周秀蓉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2年第3期27-28,共2页
通过对广东、海南、江西等地110个猪场送检的2 450份血液的检测,结果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场为102个,阳性率为92.7%,结合生产实际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治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病 流行病学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表达PRV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片段的重组质粒
8
作者 敖敬群 娄高明 +2 位作者 杨林 杜伟贤 王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的序列与两种真核表达载体pPICZaA、pAcGP6 7A的序列与特性分别设计了两对PCR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到了两端具不同酶切位点的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片段。将这 2个片段分别克隆到pPICZaA与pAcGP...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的序列与两种真核表达载体pPICZaA、pAcGP6 7A的序列与特性分别设计了两对PCR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到了两端具不同酶切位点的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片段。将这 2个片段分别克隆到pPICZaA与pAcGP6 7A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TOP 10菌株及XL1_Blue菌株 ,获得了含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的重组质粒pPICZaA_FS与pAcGP6 7A_FS。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两个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的大小与方向均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 重组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防制策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9
作者 娄高明 杜伟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1年第3期3-7,共5页
伪狂犬病病毒 (PRV)是α疱疹病毒属的一个成员 ,为伪狂犬病的病原。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该病原一旦感染猪 ,则产生潜伏感染 ,其致死率随猪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由于伪狂犬病的暴发引起畜牧业的巨大经济损失 ,许多国家都进行免疫... 伪狂犬病病毒 (PRV)是α疱疹病毒属的一个成员 ,为伪狂犬病的病原。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该病原一旦感染猪 ,则产生潜伏感染 ,其致死率随猪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由于伪狂犬病的暴发引起畜牧业的巨大经济损失 ,许多国家都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该病。而该病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危害不同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一样 ,另外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对该病所采取的防制策略亦有所不同。文章综述了美国、日本、欧共体及其成员国之间对伪狂犬病采取的防制策略及取得的进展 ,并根据我国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提出了应采取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 防制策略 流行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