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DX1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陈旭狮 姚仕奋 +2 位作者 蔡宏华 罗思东 王业杨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1,共6页
目的旨在探讨PRDX1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神经炎症损伤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对于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实验,BV2细胞分为:对照组(BV2细胞进行正常培养),脂多糖处理组,NCshRNA慢病毒感染组(细胞经NCshRNA慢病毒感染48 h后,用脂... 目的旨在探讨PRDX1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神经炎症损伤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对于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实验,BV2细胞分为:对照组(BV2细胞进行正常培养),脂多糖处理组,NCshRNA慢病毒感染组(细胞经NCshRNA慢病毒感染48 h后,用脂多糖处理24 h组),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组(细胞经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48 h后,用脂多糖处理24 h组)。对于TLR4过表达实验,在慢病毒感染实验的基础上增加TLR4过表达组(细胞经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及TLR4过表达慢病毒感染48 h后,用脂多糖处理24 h)。RT-qPCR和Westernblot分别用于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脂多糖处理的BV2细胞相比,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组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RT-qPCR结果表明,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和ELISA检测结果趋势一致。MTT法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处理组BV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而与脂多糖处理组相比,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处理组BV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与脂多糖处理组相比,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脂多糖处理组BV2细胞中TLR4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与脂多糖处理组BV2细胞相比,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TLR4表达(P<0.05)。与PRDX1 shRNA慢病毒感染组相比,TLR4过表达组BV2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活力水平降低(P<0.05),且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沉默PRDX1明显促进脂多糖刺激BV2细胞活力,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凋亡及炎症应答反应,其可能是通过正向调控TLR4来实现的。阐明PRDX1/TLR4信号轴在脂多糖诱导的BV2细胞损伤的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一个有前景的SCI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X1/TLR4轴 炎症应答 凋亡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手术要点和早期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梁昌详 郑晓青 +5 位作者 肖丹 黄勇兄 梁国彦 陈崇 尹东 昌耘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3-708,共6页
目的介绍双通道镜下腰椎间融合术(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BELIF)的手术要点,报道短期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5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38~79岁)接受BELIF术并随访3个月以上的。记录术前术后腰腿... 目的介绍双通道镜下腰椎间融合术(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BELIF)的手术要点,报道短期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5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38~79岁)接受BELIF术并随访3个月以上的。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评分。统计总手术时间,镜下操作时间,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测量植骨区域占总椎间盘面积的百分比。结果腰疼VAS评分由术前(6.13±0.6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21±1.04)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46.54±13.75)改善至(14.78±9.23)(P<0.05)。平均手术时间164 min,平均镜下时间102 min。平均出血量为(156±31)ml。平均植骨面积(48.5±9.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BELIF术短期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兼顾微创,安全及效率的腰椎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辅助腰椎融合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管狭窄 双通道内镜减压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B3沉默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汪洋 王业杨 +1 位作者 张辉 黄丽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3-891,共9页
目的探讨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OGD/R组(进行OGD/R处理),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 目的探讨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OGD/R组(进行OGD/R处理),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RB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Scramble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与shTRB3组(感染TRB3 shRNA慢病毒),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RB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确定TRB3 shRNA慢病毒干扰效率;设置对照组(正常培养)、OGD/R组(进行OGD/R处理)、shTRB3组(感染TRB3 shRNA慢病毒)、Scramble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OGD/R+shTRB3组(感染TRB3 shRNA慢病毒后,进行OGD/R处理)与OGD/R+Scramble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后,进行OGD/R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LDH漏出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使用NF-κB p65激动剂白桦脂酸(BA)20μmol/L处理OGD/R组和OGD/R+shTRB3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OGD/R处理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TRB3 mRNA(2.15±0.12 vs.1.00±0.05)和蛋白(2.10±0.16 vs.1.00±0.0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hTRB3组星形胶质细胞中TRB3 mRNA(0.30±0.07 vs.1.00±0.10)和蛋白(0.30±0.04 vs.1.00±0.0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TRB3 shRNA慢病毒感染成功。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OGD/R+Scramble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SOD活性及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DH漏出率、MDA含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与OGD/R组和OGD/R+Scramble组比较,OGD/R+shTRB3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SOD活性及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LDH漏出率、MDA含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OGD/R组比较,BA处理能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36.15%±0.87%vs.24.70%±1.05%,P<0.05);与OGD/R+shTRB3组比较,BA处理能逆转TRB3 shRNA慢病毒感染对OGD/R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22.00%±1.04%vs.13.91%±1.20%,P<0.05)。结论TRB3沉默可能通过阻断NF-κB通路而减轻OGD/R诱导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再灌注 Tribbles同源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刚度调控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汪洋 黄丽珊 +4 位作者 姚舜 黄子祥 张力 张辉 王业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基质刚度变化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基于成功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制备不同刚度(0.7 k Pa、40 k P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底,将大鼠原代NSCs于不同刚度...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基质刚度变化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基于成功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制备不同刚度(0.7 k Pa、40 k P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底,将大鼠原代NSCs于不同刚度基底上培养。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 (piezo 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 sh RNA质粒转染NSCs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标志物双皮质醇(doublecortion,DCX)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组织及NSCs细胞中Piez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0.7 k Pa基质刚度组相比,40 k Pa基质刚度组中DCX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Piezo1蛋白表达量上升。脊髓损伤大鼠损伤组织Piez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sham)组。40 k Pa基质刚度条件下沉默Piezo1后,DCX阳性细胞数减少,而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制研究发现,沉默Piezo1导致IV型胶原及纤连蛋白表达下降。重组纤连蛋白逆转了Piezo1 sh RNA对NSCs分化的影响,即DCX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 综上可见,硬基底刚度通过促进Piezo1蛋白表达,上调IV型胶原及纤连蛋白表达,从而调控NSCs细胞分化。本研究为基于生物材料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 神经干细胞 基质刚度 纤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F1A过表达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汪洋 张辉 +2 位作者 黄丽珊 林想红 王业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目的:研究Kinesin-3家族成员蛋白(Kinesin-3 family member1A,KIF1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自噬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KIF1A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PC12细胞(美国ATCC公司)分为四组:A组,... 目的:研究Kinesin-3家族成员蛋白(Kinesin-3 family member1A,KIF1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自噬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KIF1A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PC12细胞(美国ATCC公司)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无处理;B组,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组,PC12细胞用无糖DMEM培养基,于含混合气体(95%N2和5%CO2)的37℃恒温箱内密闭缺氧培养4h;C组,pcDNA3.1空质粒组,PC12细胞转染pcDNA3.1空质粒48h,进行OGD/R处理;D组,pcDNA3.1-KIF1A质粒组,PC12细胞转染pcDNA3.1-KIF1A质粒48h,进行OGD/R处理。B、C、D组经OGD/R处理后,更换常规培养基,正常孵育24h,收集细胞总RNA及蛋白质,进行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IF1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凋亡ELISA及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相关基因LC3-Ⅰ、LC3-Ⅱ、P62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1.00±0.00)相比,B组细胞KIF1A mRNA(0.41±0.05)和蛋白表达水平(0.52±0.07,P<0.05)显著下调;细胞活力[(51.60±7.35)%,P<0.05]显著降低。与B组(1.00±0.00)相比,C组空质粒对KIF1A mRNA(0.91±0.13)及蛋白质(1.08±0.08)表达,细胞活力[(51.60±7.35)%vs(47.30±4.16)%],细胞凋亡(1.95±0.18 vs 2.08±0.16,P>0.05)等无显著影响。而D组KIF1A过表达后能显著上调KIF1A mRNA(2.63±0.16)以及蛋白表达(2.51±0.18,P<0.05),显著缓解OGD/R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51.60±7.35)%vs(86.40±9.03)%]及凋亡[1.95±0.18 vs 1.36±0.12,P<0.05];与B组相比,D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1.68±0.14 vs 1.19±0.09,P<0.05)及pmTOR的表达(1.00±0.00 vs 1.26±0.02,P<0.05)显著受抑制,P62表达显著升高(0.53±0.05 vs 0.89±0.09,P<0.05)。结论:KIF1A过表达可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抑制细胞自噬与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sin-3家族成员蛋白1A PC12细胞 氧糖剥夺 凋亡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老话新说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秋坚 邓展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1-367,共7页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后远期翻修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攻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这一难题成为关节外科研究的重点。目前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国内外研...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后远期翻修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攻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这一难题成为关节外科研究的重点。目前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国内外研究提出了多种发病理论,包括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理论、微动理论、应力遮挡理论、高流体压力理论、内毒素理论和个体遗传差异理论等。其中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理论为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发病机制。最新的研究表明,自噬水平异常、表观遗传学调控、免疫系统紊乱等因素均参与了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过程;而无菌性松动方向从预防、治疗甚至概念目前仍具有较大争议。文章旨在对当前无菌性松动的现状、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尚存在的争议进行探讨,以期为无菌性松动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发病机制 磨损微粒 骨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作用的间歇性Theta节律爆发式刺激模式经颅磁刺激对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早期脑内炎症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佳琳 王帅 +4 位作者 赖碧琴 吴镕杰 徐阳 曾园山 张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85-1492,共8页
目的:研究兴奋作用的间歇性Theta节律爆发式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模式经颅磁刺激对大鼠T10全横断脊髓损伤早期脑内炎症及运动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SCI模... 目的:研究兴奋作用的间歇性Theta节律爆发式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模式经颅磁刺激对大鼠T10全横断脊髓损伤早期脑内炎症及运动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SCI模型组(n=10)、假刺激组(n=10)和i TBS治疗组(n=10)。正常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其余3组做T10脊髓全横断手术。SCI模型组术后不施加任何干预,iTBS治疗组在术后72h开始对大鼠大脑皮层运动区进行i TBS模式刺激,每日1次,600个脉冲,每次3min 20s,假刺激组术后72h开始给予假磁刺激治疗,只将刺激线圈垂直放置于头部。各组分别于治疗1周和2周取材5只大鼠的大脑组织,一侧大脑半球用于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CD68、CCR7和CD206蛋白的表达,另一侧大脑半球用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68、IBA-1和cleaved caspase3在组织内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T10全横断脊髓损伤经i TBS治疗1周后,i TBS组大鼠大脑皮层内CD68、CCR7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SCI模型组和假刺激组(P<0.01),而CD206蛋白含量显著高于SCI模型组和假刺激组(P<0.001);经i TBS治疗2周后,大鼠大脑皮层IBA-1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SCI模型组和假刺激组(P<0.0001);运动皮层cleaved caspase 3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也显著低于SCI模型组和假刺激组(P<0.05);而SCI模型组和假刺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早期采取i TBS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损伤导致的脑内炎症,防止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和运动皮层神经元凋亡,可为运动皮层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提供有利的微环境,为严重脊髓损伤后的脑神经保护和及早开展康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经颅磁刺激 炎症微环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