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技术联合3D打印模板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虹 丁焕文 +2 位作者 刘宝 黄敏强 沈健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脊柱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辅助手术组:选择我科自2009年1月起至2011年6月32例脊柱畸形患者,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3D打印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60个月。对照组:对照我科同期27例常规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脊柱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辅助手术组:选择我科自2009年1月起至2011年6月32例脊柱畸形患者,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3D打印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60个月。对照组:对照我科同期27例常规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通过对二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行统计学分析,论证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优越性。结果计算机辅助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成功率、术中X线照射次数、Cobb角纠正率均较对照组改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技术能显著提高脊柱畸形外科手术的准确度及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技术 外科手术 脊柱畸形 矫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抗炎及抗氧自由基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梁文宝 陈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630-1632,1636,共4页
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抗炎及抗氧自由基的效应。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0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病毒性心肌炎... 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抗炎及抗氧自由基的效应。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0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IL23/IL-17炎症轴及细胞因子、氧化及抗氧化指标、心肌酶谱及病情相关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IL-17、IL-23、IL-1β、IL-6、TNF-α值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后血清MDA、AOPP、NO值低于对照组患儿,SOD、T-AOC值高于对照组患儿(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后血清cTnT、CK-MB、MCP-1、H-FABP值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均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接受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发挥积极的抗炎及抗氧自由基功能,在心肌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丹参注射液 抗炎 抗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左叶一过性灌注异常与肝动脉变异的MSCT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彬 关键 +4 位作者 严超贵 高瑞晖 何其舟 斯光晏 李子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究肝左叶一过性灌注异常与肝动脉变异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对肝动脉变异的认识。方法:筛查2015年06月-2015年12月上腹部双期增强CT检查的连续性病例1275例,所有病例均按照统一扫描方案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扫描。收集肝左叶表... 目的:探究肝左叶一过性灌注异常与肝动脉变异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对肝动脉变异的认识。方法:筛查2015年06月-2015年12月上腹部双期增强CT检查的连续性病例1275例,所有病例均按照统一扫描方案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扫描。收集肝左叶表现为叶段性分布的一过性灌注异常者,并记录是否存在肝动脉变异;按Hiatt分型进行分类,分析肝动脉变异与肝左叶一过性灌注异常的相关性。结果:1275例连续性病例中33例符合纳入标准,肝左叶一过性灌注异常均呈肝叶或肝段分布,以多个肝段同时出现居多(30/33)。MSCT表现为动脉期肝左叶或1~3个段均匀性密度增高,平扫及门静脉期为等密度;其中肝S3分布2例(对应血管变异为HiattⅣ型、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各1例),肝S4分布1例(对应血管变异为HiattⅡ型1例),肝S2加S3分布15例(对应血管变异为HiattⅡ型9例,HiattⅤ型1例,肝左动脉粗大2例,无血管变异3例),肝S2、S3及S4分布15例(对应血管变异为HiattⅡ型6例,HiattⅢ型4例,HiattⅤ型2例,HiattⅣ型、肝左动脉粗大、肝右动脉起自于腹腔干各1例)。本组3例肝左动脉粗大分别表现为直径超过肝右动脉17%、28%、40%。肝左叶一过性灌注异常与肝动脉变异存在显著相关性(χ2=35.9,P=0.022),以肝左动脉变异为主(64%)。结论:肝左叶表现为叶段性分布的一过性灌注异常者常存在肝动脉变异,该征象对CT诊断肝动脉变异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左叶 分布 一过性灌注异常 动脉变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妇女生殖道内格氏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苏炳森 操龙斌 +3 位作者 郑介婷 张琳 张子康 邱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09-1815,共7页
目的对健康妇女生殖道内分离得到的菌株LGV03进行鉴定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划线分离法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对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和菌落形态观察;采用革兰氏染色鉴别分离菌株的形态与革兰氏阴阳性;采... 目的对健康妇女生殖道内分离得到的菌株LGV03进行鉴定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划线分离法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对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和菌落形态观察;采用革兰氏染色鉴别分离菌株的形态与革兰氏阴阳性;采用VITEK ANC鉴定卡对菌株LGV03进行生理生化性质的鉴定;采用DNA提取、PCR扩增、16S rDNA和pheS产物测序和数据分析对菌株LGV03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采用血琼脂平板检测菌株LGV03的溶血性;采用E-test法检测菌株LGV03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红霉素、利奈唑胺、克林霉素的敏感性;菌株LGV03以体积分数5%接种于MRS培养基中,于37℃发酵后,运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发酵液中的乳酸浓度;最后,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评价菌株LGV03的安全性。结果菌株LGV03经鉴定,其培养特性为:在MRS固体培养基上,37℃厌氧生长良好,菌落呈圆形、白色、表面湿润、不透明、边缘整齐。菌株LGV03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细胞呈杆状,菌体大小为0.4~0.5μm×0.9~6.3μm。结合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可初步鉴定分离菌株LGV03为乳杆菌属。同时,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LGV03被鉴定为格氏乳杆菌。溶血性试验结果显示格氏乳杆菌LGV03在血平板上未产生溶血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格氏乳杆菌LGV03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红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48、0.19、0.38、0.75、0.064、0.75μg/mL,而对克林霉素耐药最小抑菌浓度为6μg/mL。菌株LGV03在MRS培养基中可产生乳酸,约18 h后达到饱和浓度,最终乳酸浓度达到1.72 mg/mL。小鼠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格氏乳杆菌LGV03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氏乳杆菌LGV03组小鼠的器官质量和脏器指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女性生殖道中分离的菌株LGV03被鉴定为格氏乳杆菌,其具有潜在的益生效应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乳杆菌 分离鉴定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月乐联合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痛经及月经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徐秋霞 赵相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918-1920,1924,共4页
目的:探讨曼月乐联合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痛经及月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于宫腔处放置曼月乐,观察... 目的:探讨曼月乐联合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痛经及月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于宫腔处放置曼月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散结镇痛胶囊,2组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子宫体积、痛经及月经情况;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3、6个月后2组患者子宫体积均显著缩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月经量评分(PBAC)评分及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VAS、PBAC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VAS、PBAC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77%)(P<0.05)。结论:曼月乐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可显著缩小患者子宫体积、改善痛经及月经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曼月乐 散结镇痛胶囊 子宫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慢性疼痛性疾病管理 被引量:6
6
作者 曾宪明 漆海如 +4 位作者 刘宝 刘烈斌 赵家安 陈亚影 卓春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区域医院的医疗服务对慢性疼痛性疾病管理的新模式。方法对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濠头社区常住居民的慢性疼痛性疾病行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前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病率为51.83%,其中男性为47.0... 目的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区域医院的医疗服务对慢性疼痛性疾病管理的新模式。方法对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濠头社区常住居民的慢性疼痛性疾病行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前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病率为51.83%,其中男性为47.06%,女性为57.32%;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后疗效的优良率从30.22%提高到67.08%,医疗费用下降了36.16%,病休天数由平均32.42 d减少至平均15.25 d(均P<0.001)。结论具有网络终端、集规范化诊治、远程会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与区域医院对慢性疼痛疾病的共同管理模式能提高社区慢性疼痛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社区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囊外摘除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朱白蕾 钟丘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4-376,378,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超乳三联术组)的患者82例(82只眼)和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超乳三联术组)的患者82例(82只眼)和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囊外三联术组)的患者52例(54只眼),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记录手术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两组术后1周和3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间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眼压≥21 mmHg者,超乳三联术组2只眼,囊外三联术组4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安全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效果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晶体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治疗儿童烧伤的临床应用(附80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兴才 章文杰 郑圣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儿童烧伤的方法。方法应用湿润烧伤膏创面外涂,同时配合抗休克、抗感染、纠正水电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80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死亡,17例有疤痕形成。结论湿润烧伤膏创面处理止痛效果确切,创面湿润,渗出... 目的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儿童烧伤的方法。方法应用湿润烧伤膏创面外涂,同时配合抗休克、抗感染、纠正水电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80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死亡,17例有疤痕形成。结论湿润烧伤膏创面处理止痛效果确切,创面湿润,渗出减少,痂下感染少,皮肤生长较快,使用方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药物疗法 软膏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那雄胺在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9
作者 张小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finasteride)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去势等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就诊的6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5,随机分为两组(n=30)。常规治疗组行TURP、双侧睾...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finasteride)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去势等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就诊的6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5,随机分为两组(n=30)。常规治疗组行TURP、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口服氟他胺250 mg,每日3次;非那雄胺组在前者基础上,加服非那雄胺5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6月内临床疗效、并发症、肿瘤血清标记物(PSA)浓度变化,药物治疗有效期限,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两组6月内尿动力学、IPSS、前列腺体积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相近(P>0.05)。非那雄胺组6月内PSA最低谷值低于常规组(P<0.05),血清PSA正常例数明显多于后者(P<0.05)。两组平均随访时间28.6月,非那雄胺治疗期限长于常规治疗(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良好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URP、去势等综合治疗改善晚期前列腺癌合并尿路梗阻的疗效和生活质量,非那雄胺阻断细胞内雄激素途径,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激素治疗有效的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药物 前列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