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工科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
作者 张金纳 梁华成 +3 位作者 何浩铿 赵莺慧 吕嘉琪 庞小兰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解决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方法】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现状,以新工科理念为导向,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和项目式教学三方面对“机械制造工艺学”... 【目的】解决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方法】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现状,以新工科理念为导向,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和项目式教学三方面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结果】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课程成绩、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对课程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满足新时代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结论】本研究可为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可增加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环节、增加案例教学、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为培养高素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提供更坚实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机械制造工艺学” 项目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地铁深基坑坍塌风险评估
2
作者 陈资 邱华婉 +2 位作者 刘家宇 杨斯羽 黎志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为准确判识深基坑坍塌风险等级,提升深基坑施工安全性,建立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深基坑坍塌风险评估模型,从水文地质、支护情况、施工操作和管理监测4个方面筛选出16个影响因素,构建深基坑坍塌风险指标体系并明确相应等级标准;采用乘法... 为准确判识深基坑坍塌风险等级,提升深基坑施工安全性,建立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深基坑坍塌风险评估模型,从水文地质、支护情况、施工操作和管理监测4个方面筛选出16个影响因素,构建深基坑坍塌风险指标体系并明确相应等级标准;采用乘法合成法对逐步加权评估比率分析法(SWARA)确定的主观权重与熵权法计算的客观权重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综合权重;运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求得综合等级特征值以此判定深基坑坍塌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所得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相较于现有评估方法,该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深基坑坍塌风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深基坑 坍塌 可变模糊集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在人机交互与能源收集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杨晶晶 杨斌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1,共6页
本研究基于纤维素滤纸的全绿色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可再生基材与可回收功能层的闭环生态设计了,突破了传统器件环境负荷瓶颈。结果表明,采用分层复合架构:聚偏二氟乙烯修饰的纤维素滤纸构成高效摩擦层,铜纳米线网格化纤维素基材形成柔... 本研究基于纤维素滤纸的全绿色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可再生基材与可回收功能层的闭环生态设计了,突破了传统器件环境负荷瓶颈。结果表明,采用分层复合架构:聚偏二氟乙烯修饰的纤维素滤纸构成高效摩擦层,铜纳米线网格化纤维素基材形成柔性电极,协同作用实现198 V输出电压与1 038.6 mW/m2输出功率。该器件成功驱动了湿度计、发光二极管和计算器,并融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自供能人机界面,通过识别手指运动实现了对网络游戏的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滤纸 能量收集 人机交互 摩擦纳米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滤纸基陶瓷复合隔膜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娟 庞小兰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7,共7页
本研究通过原位湿法涂覆技术在纤维素滤纸基材上构建了壳聚糖/聚乙烯醇/钛酸钡多功能涂层,制备了纤维素滤纸基陶瓷复合隔膜。通过调控陶瓷填料分散与聚合物交联网络,成功实现了复合隔膜三维多孔结构的可控构筑。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 本研究通过原位湿法涂覆技术在纤维素滤纸基材上构建了壳聚糖/聚乙烯醇/钛酸钡多功能涂层,制备了纤维素滤纸基陶瓷复合隔膜。通过调控陶瓷填料分散与聚合物交联网络,成功实现了复合隔膜三维多孔结构的可控构筑。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25%,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1.0%,钛酸钡质量分数为0.1%时,所制纤维素滤纸基复合隔膜展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200℃下热稳定性得到改善且尺寸无收缩,全电池在0.5 C下的首圈放电比容量高达118.69 mAh/g,不锈钢/复合隔膜/半电池的电荷转移电阻仅为6.87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隔膜 纤维素滤纸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电主轴多目标优化
5
作者 陈木荣 黎志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293,298,共6页
为提升某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电主轴关键部件综合性能,基于Ansys workbench建立了主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静力学和模态分析。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完成试验设计,抽取了以主轴关键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的21组设计点,采用有限元分析了对应... 为提升某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电主轴关键部件综合性能,基于Ansys workbench建立了主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静力学和模态分析。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完成试验设计,抽取了以主轴关键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的21组设计点,采用有限元分析了对应的主轴最大总变形、质量、一阶固有频率值。随后,采用Kriging建立了电主轴特性的预测模型,分析发几何参数对特性的交叉耦合影响与灵敏度。最后,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MOGA得到了使得主轴总变形最小、质量最低和一阶固有频率最大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提升了主轴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模型,主轴的最大总位移降低了9.74%,总质量降低了1.93%,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KRIGING模型 敏感度分析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阀泵泵腔圆顶复合结构耦合特性分析
6
作者 王亚阁 李威 +2 位作者 陈朝大 单亮 王德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无阀泵泵腔内部复合结构的排布和耦合特性直接影响着液体的流动状态,导致输出特性产生差异。为了探究无阀压电泵泵腔内部圆顶复合结构耦合特性对输出性能的影响,泵腔圆顶结构的参数选取为4 mm和8 mm,梯形结构角度选取为3°和9°... 无阀泵泵腔内部复合结构的排布和耦合特性直接影响着液体的流动状态,导致输出特性产生差异。为了探究无阀压电泵泵腔内部圆顶复合结构耦合特性对输出性能的影响,泵腔圆顶结构的参数选取为4 mm和8 mm,梯形结构角度选取为3°和9°,圆角导流结构的参数设置为2,3和6 mm,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不同结构的参数进行排列组合,从理论基础推导了复合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制作了系列样机泵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圆顶为8 mm、梯形结构角度为9°、圆角为3 mm的参数组合时,在电压为210 V、频率为50 Hz的驱动条件下,泵输出流量达到最佳状态为186.8 mL/min,此时仿真输出流量为182.21 mL/min,相对误差为2.52%,当圆顶为8 mm、梯形结构角度为3°、圆角为3 mm的参数组合时,仿真和测试输出流量相对误差达到最大为17.40%,通过分析圆顶复合结构的耦合特性为压电泵输出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顶复合结构 耦合特性 无阀泵 仿真分析 输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采摘机器人算法研究
7
作者 张亮智 郑凯扬 +3 位作者 叶兆元 史煜 苏湘钿 黎志勇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4期17-20,共4页
基于机器视觉的采摘机器人算法研究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课题,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农业工程等,旨在通过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实现机器人对目标果实的准确识别、定位及自动采摘。针对特定果园和丘陵山地环境... 基于机器视觉的采摘机器人算法研究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课题,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农业工程等,旨在通过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实现机器人对目标果实的准确识别、定位及自动采摘。针对特定果园和丘陵山地环境下传统作业受限、机械自主作业困难、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文章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引入多特征融合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纹理特征、颜色信息等多维特征,构建了全面的控制系统,以提升模型在多光谱图像处理和复杂背景消除方面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先进计算机视觉技术,有效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农业环境下的性能。通过应用深度学习驱动的立体视觉算法和深度相机技术,获取精确的三维坐标信息,实现了高精度的农作物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自动化 数据集构建与增强 环境感知技术 机械臂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数字孪生技术在脱粒机中的应用
8
作者 高志远 谢宏基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3期48-50,共3页
【目的】将数字孪生技术与脱粒机相结合,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方法】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农机中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脱粒机设计。详细阐述了脱粒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 【目的】将数字孪生技术与脱粒机相结合,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方法】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农机中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脱粒机设计。详细阐述了脱粒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电机功率计算,构建了脱粒机的物理系统方案和虚拟系统方案,完成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脱粒机系统框架设计。【结果】数字孪生技术与现代农机的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质量,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结论】本研究为数字农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农业机械的智能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脱粒机 脱粒 数字农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果蔬分拣系统设计
9
作者 高志远 谢宏基 张禾妍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传统的果蔬分拣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误判和漏判,影响果蔬的品质和安全,因此提高果蔬分拣的效率和准确性对果蔬生产和流通企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果蔬分拣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果... 【目的】传统的果蔬分拣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误判和漏判,影响果蔬的品质和安全,因此提高果蔬分拣的效率和准确性对果蔬生产和流通企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果蔬分拣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果蔬分拣系统,详细分析了该果蔬分拣系统的设计需求与总体方案,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整个果蔬分拣过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结果】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实现对果蔬分拣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控制,有效提高了果蔬分拣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果蔬的品质和安全。【结论】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果蔬分拣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可为果蔬分拣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果蔬分拣 设计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分拣装配模型构建与仿真技术研究
10
作者 谢宏基 高志远 张禾妍 《南方农机》 2025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分拣装配环节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分拣装配环节仍面临装配效率低下、准确性不高等挑战,因此提高分拣装配设备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分拣装配模... 【目的】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分拣装配环节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分拣装配环节仍面临装配效率低下、准确性不高等挑战,因此提高分拣装配设备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分拣装配模型构建与仿真技术,该方法引入了数字孪生的概念与系统架构,重点研究了分拣装配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物理模型、虚拟模型和孪生数据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分拣装配仿真技术设计,阐述了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结果】基于数字孪生的分拣装配模型构建与仿真技术可以实现对装配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干涉控制,能够显著提高分拣装配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容错的成本,提高装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结论】本研究可以为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分拣装配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分拣装配 模型构建 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双搅龙TMR制备机混料系统仿真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丽玲 赵文涛 杨善东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2-41,共10页
针对目前国内全混合日粮制备机在制备饲料过程中易出现搅拌死角和物料挂壁现象所造成的混合均匀度低、投料效果差等问题,制定了一种牵引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的总体方案。采用motion分析和EDEM软件对混料系统中物料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并... 针对目前国内全混合日粮制备机在制备饲料过程中易出现搅拌死角和物料挂壁现象所造成的混合均匀度低、投料效果差等问题,制定了一种牵引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的总体方案。采用motion分析和EDEM软件对混料系统中物料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并对各时间段的混合均匀度进行分析。为验证制备机工作性能,以8、11、14 min三个时间段的混合均匀度和投料均匀度为试验指标,采用筛分法和称重法对制备机的混合均匀度和投料均匀度进行性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搅拌11 min时,混合均匀度达到了94.26%,比搅拌8 min时的混合均匀度高7.30%,比搅拌14 min时混合均匀度低1.01%,综合考虑,建议牧场在制备泌乳牛日粮时将搅拌时间控制在11 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混合日粮 TMR制备机 混料系统 EDEM 混合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变形及时效对Ti-15Mo-3Al-2.7Nb-0.2Si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陇红 黎志勇 杨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6-120,共5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子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冷变形和时效处理对Ti-15Mo-3Al-2.7Nb-0.2Si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冷变形过程中没有发生相的转变。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 通过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子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冷变形和时效处理对Ti-15Mo-3Al-2.7Nb-0.2Si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冷变形过程中没有发生相的转变。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晶格逐渐向<011>方向旋转。合金冷变形后时效会析出均匀分布的细小针状α相,α相与β基体具有非常良好的共格关系,这有助于合金性能的提升。冷变形时效合金以时效析出强化为主,形变强化为辅。冷变形会促进时效析出,冷变形量越大,时效析出强化效果也越明显。60%冷变形时效处理的合金最大抗拉强度达到了178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15Mo-3Al-2.7Nb-0.2Si钛合金 冷变形 时效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蜂窝力学行为及其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碧敏 黄小娣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梯度蜂窝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耐撞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蜂窝的耐撞性指标为优化目标,在梯度蜂窝的设计空间内,直接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梯度蜂窝每层的具体参数。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将会得到多组最优的蜂窝梯度参数,这些参... 梯度蜂窝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耐撞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蜂窝的耐撞性指标为优化目标,在梯度蜂窝的设计空间内,直接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梯度蜂窝每层的具体参数。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将会得到多组最优的蜂窝梯度参数,这些参数形成一个解集,根据蜂窝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取合适的梯度参数。以正六边形蜂窝为研究对象,将均质蜂窝分成4层进行梯度优化设计。将NSGA⁃Ⅱ算法推荐的梯度蜂窝与均质蜂窝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梯度蜂窝可以在小幅提高总吸能(EEA)与比吸能(SSEA)的同时大幅改善初始峰值力(PPCF),最大的改善程度达到7851%,证明了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梯度设计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 梯度设计 多目标优化 耐撞性 最优解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数控激光切割机进给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睿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9-264,共6页
数控激光切割机是现今制造工业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大型设备,内部进给系统由于振动、偏斜现象的存在,使得进给误差无法避免,若是不对其进行补偿,会影响切割机的应用效果,故提出高性能数控激光切割机进给误差补偿方法研究。深入分析切割... 数控激光切割机是现今制造工业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大型设备,内部进给系统由于振动、偏斜现象的存在,使得进给误差无法避免,若是不对其进行补偿,会影响切割机的应用效果,故提出高性能数控激光切割机进给误差补偿方法研究。深入分析切割机进给误差来源,确定进给误差组成公式(定位误差+力变形误差),阐明定位误差与力变形误差的测量方式,获取同一时刻多个测量点的进给误差数据,利用加权平均计算最终需要补偿的进给误差,结合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制定进给误差补偿程序,执行制定程序即可实现进给误差的有效补偿。实验数据显示:应用提出方法获得的进给误差补偿结果与预期进给位置一致,进给误差补偿响应时间最小值为0.1 s,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进给误差补偿性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给误差 数控激光切割机 误差补偿 高性能 进给系统 补偿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a添加量对汽车用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强 庞小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0-132,137,共4页
对Al-Si-Cu-Mg-Ni合金中添加了不同量的Ce-La复合稀土,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对铸态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的Al-Si-Cu-Mg-Ni合金中有大量块状的初生Si相... 对Al-Si-Cu-Mg-Ni合金中添加了不同量的Ce-La复合稀土,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对铸态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的Al-Si-Cu-Mg-Ni合金中有大量块状的初生Si相和针状共晶Si相存在。随着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的增加,合金中的初生Si相直径和共晶Si相尺寸先减小后增加。Ce-La稀土添加量为0.4wt%时,合金中的初生Si相直径和共晶Si相尺寸最小。随着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的增加,Al-Si-Cu-Mg-Ni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为0.4wt%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6.5 MPa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Ni合金 稀土Ce-La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技术在农机耕作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志远 谢宏基 晏芙蓉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3期13-16,共4页
为了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在农机耕作过程中引入数字孪生技术,重点提高农机耕作过程中的技术水平,突出数字孪生技术与农机产业结合的必要性,简述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农机发展现状、作业框架... 为了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在农机耕作过程中引入数字孪生技术,重点提高农机耕作过程中的技术水平,突出数字孪生技术与农机产业结合的必要性,简述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农机发展现状、作业框架、作业监控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将数字孪生技术与农业机械进行结合,在农机耕作生产过程中融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能够使耕施作业结合得更加紧密,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质量,降低了耕者的劳动强度,还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率,满足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为数字农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农业机械的智能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农机耕作 技术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产教融合对高职教学改革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晨曦 晏芙蓉 高志远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0期182-185,共4页
产教融合是一种将产业发展需求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文章通过深入探讨产教融合的内涵与意义,包括其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 产教融合是一种将产业发展需求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文章通过深入探讨产教融合的内涵与意义,包括其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产教融合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多方面影响,指出了产教融合在高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企业参与度不高、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协调不畅、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存在困难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如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旨在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深入发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教学改革 对策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农机耕作过程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志远 覃羡烘 谢宏基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0期54-56,72,共4页
在目前的农机作业管理中,仍然存在农机的运行状态难以实时监测、耕作过程参数难以准确把握等问题,对农机作业效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数字孪生技术被引入到农机耕作过程中。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农机耕作过程可视化系... 在目前的农机作业管理中,仍然存在农机的运行状态难以实时监测、耕作过程参数难以准确把握等问题,对农机作业效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数字孪生技术被引入到农机耕作过程中。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农机耕作过程可视化系统,对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对系统架构、可视化界面进行了设计,旨在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农田管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农机耕作过程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农机的运行状态和耕作过程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并利用云平台和数据分析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模型的建立,能够将耕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和农机运行状态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给农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其实时监控农机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农田管理水平,也为数字农业耕种和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农机 耕作过程 可视化 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领域紧缺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覃羡烘 李耀贵 +2 位作者 高志远 李家学 杨晶晶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期184-187,共4页
课题组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领域紧缺人才需求,结合地方产业规划和行业背景,充分发挥各专业特点,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服务方向等,通过修订招生简章与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团队教学水平,改革课程教学以及创新实习实训、综合... 课题组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领域紧缺人才需求,结合地方产业规划和行业背景,充分发挥各专业特点,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服务方向等,通过修订招生简章与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团队教学水平,改革课程教学以及创新实习实训、综合实习模式与毕业设计模式,对紧缺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优化了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毕业生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为社会建设输送了更多紧缺人才,教改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机械工程 综合实习 紧缺人才 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物料分拣系统平台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志远 张禾妍 覃羡烘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4期20-23,共4页
【目的】传统的人工分拣物料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误差率高等问题,研究数字孪生技术与物料分拣技术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工业机器人在物料分拣方面的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从物料分拣过程中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数... 【目的】传统的人工分拣物料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误差率高等问题,研究数字孪生技术与物料分拣技术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工业机器人在物料分拣方面的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从物料分拣过程中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物料分拣系统平台,详细介绍了该数字孪生物料分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分析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通过显性特征中的评价指标对孪生系统虚拟环境中的模型、布局进行了相似性评价。【结果】通过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结合,实现了对物料分拣过程的全面模拟和优化,有效验证了数字孪生物料分拣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结论】基于数字孪生的物料分拣系统平台能够完成各种复杂分拣任务,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物料分拣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益,可为工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物料分拣 分拣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