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珊瑚种类及覆盖率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锋 沈城 +3 位作者 张艳苹 周洁 彭慧湃 刘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304-308,共5页
于2018年4月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内的珊瑚资源进行调查,共设置10个调查站位,主要从珊瑚种类、覆盖率、多样性及珊瑚病害4个方面对保护区内珊瑚资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共有珊瑚12科46种,角孔珊瑚和盾形陀螺珊... 于2018年4月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内的珊瑚资源进行调查,共设置10个调查站位,主要从珊瑚种类、覆盖率、多样性及珊瑚病害4个方面对保护区内珊瑚资源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共有珊瑚12科46种,角孔珊瑚和盾形陀螺珊瑚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优势物种,推测气候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导致了当地珊瑚礁优势种的转变。2、4 m水深石珊瑚覆盖率分别为10.71%、8.35%,同时还发现,所调查站位中珊瑚多样性指数较低,珊瑚死亡率也较低,推测珊瑚礁覆盖率减少除与环境变化有关外,站位选择也会对调查结果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徐闻 样带法 珊瑚覆盖率 优势种 多样性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徐闻地区滨珊瑚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丽 李文娟 刘楚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1-376,共6页
利用ITS区和12SrRNA基因对广东徐闻地区7种滨珊瑚科珊瑚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ITS1检测到在58个样本中有48个单倍型,多样性在0.800—1.000之间,多态位点数在5—62之间,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0.012—0.09... 利用ITS区和12SrRNA基因对广东徐闻地区7种滨珊瑚科珊瑚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ITS1检测到在58个样本中有48个单倍型,多样性在0.800—1.000之间,多态位点数在5—62之间,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0.012—0.094之间;基于ITS2检测到43个单倍型,多样性在0.742—1.000之间,多态位点数在22—75之间,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0.017—0.175之间。基于ITS区所得遗传分化系数在0.00409—0.12170之间(P<0.001),遗传分化不明显,7种珊瑚中,二异角孔珊瑚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2)以12SrRNA基因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系统基本吻合,7种珊瑚被分成了3个支系,滨珊瑚属3种为一个支系,二异角孔珊瑚为一个支系,其余3种角孔珊瑚为一个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珊瑚科 ITS区 12S RRNA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环境状况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艳苹 沈城 +2 位作者 李锋 彭慧湃 刘丽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9-43,共5页
2017年10月对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质进行调查监测,共设置调查站位10个。监测指标包含pH值、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硝酸盐、活性磷酸盐、 COD、石油类、悬浮物等12个。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 2017年10月对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质进行调查监测,共设置调查站位10个。监测指标包含pH值、水温、盐度、透明度、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硝酸盐、活性磷酸盐、 COD、石油类、悬浮物等12个。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体污染指数法以及水体富营养化指数法对监测海域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内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导致对应站点水质评价指数>1,有机污染指数>1,但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在10个站位均<1,表明保护区内水质开始受到轻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单项水质指数法 有机污染指数法 富营养化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域常见龙虾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丽 杨新龙 +1 位作者 刘楚吾 罗丽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0-164,共5页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南海海域黄斑龙虾、锦绣龙虾、密毛龙虾、杂色龙虾、波纹龙虾、中国龙虾、日本龙虾7种常见龙虾的种内和种间遗传多样性、种间亲缘关系及种质特异性标记。研究结果显示,7种龙虾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种质资源良好,其...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南海海域黄斑龙虾、锦绣龙虾、密毛龙虾、杂色龙虾、波纹龙虾、中国龙虾、日本龙虾7种常见龙虾的种内和种间遗传多样性、种间亲缘关系及种质特异性标记。研究结果显示,7种龙虾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种质资源良好,其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3.39%~89.12%,平均遗传距离为0.2134~0.4044,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834~0.1990;对7个种的种间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日本龙虾与密毛龙虾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杂色龙虾的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虾 遗传多样性 RAPD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齐明 申玉春 +1 位作者 吴灶和 黄翔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0-172,188,共4页
研究了3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的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的硝酸盐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值含量为134.8μg/L,氨氮与亚硝酸盐平均值含量分别为60.6μg/L和33.0μg/L。无机氮浓度平均值为228.3μ... 研究了3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的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的硝酸盐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值含量为134.8μg/L,氨氮与亚硝酸盐平均值含量分别为60.6μg/L和33.0μg/L。无机氮浓度平均值为228.3μg/L,无机磷的浓度平均值为66.0μg/L,均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的阈值。虾池N/P值的变化范围为2.27~6.27,绝大部分时间的N/P值在5以下。虾池水柱毛初级生产力变化在1.28~11.38g/(m2·d),总平均值为5.27g/(m2·d);呼吸量的变化范围是1.09~9.26g/(m2·d),总平均值为4.17g/(m2·d)。试验虾池的P/R值的变化范围在1.10~3.00,平均值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营养盐 初级生产力 凡纳滨对虾 高位养殖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10种石珊瑚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丽 陈育盛 +2 位作者 李晓娜 申玉春 刘楚吾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通过PCR扩增直接测序得到10种徐闻石珊瑚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和变异频率,并采用Neighbor-Joining和Maximum Parsimony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序列中A+T比例为61.0%,G+C比例为39.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碱基替换... 通过PCR扩增直接测序得到10种徐闻石珊瑚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和变异频率,并采用Neighbor-Joining和Maximum Parsimony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序列中A+T比例为61.0%,G+C比例为39.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滨珊瑚科分类与传统分类存在一定差异,揭示传统形态学分类可能受珊瑚骨骼生长可塑性限制,造成分类不准确;刺柄珊瑚属与蜂巢珊瑚科各属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珊瑚 CYTB基因 碱基比例 变异频率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石珊瑚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丽 李晓娜 +1 位作者 陈育盛 刘楚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4-820,共7页
以广东徐闻地区常见的6科10属17种石珊瑚的21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线粒体COⅠ、16SrRNA和mtSSU三基因片段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并计算了属间和科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以广东徐闻地区常见的6科10属17种石珊瑚的21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线粒体COⅠ、16SrRNA和mtSSU三基因片段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并计算了属间和科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石珊瑚线粒体基因碱基构成同样具有AT偏倚特征;石珊瑚属间的遗传距离显著大于属内遗传距离,而所有石珊瑚与两个外类种群的距离均大于石珊瑚之间的遗传距离;在系统发育树中,分子系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阐述的遗传进化关系略有差别,暗示传统形态学分类可能受珊瑚骨骼生长可塑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珊瑚 联合分析 分子系统分类 遗传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对氮、磷的吸收速率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再亮 申玉春 +2 位作者 谢恩义 吴灶和 杜晓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7,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羊栖菜对不同浓度N、P及其不同形态的N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不同N、P浓度下,羊栖菜吸收N、P的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羊栖菜对N、P的吸收速率随各处理组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N、P分别为50μmol/L和5μ...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羊栖菜对不同浓度N、P及其不同形态的N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不同N、P浓度下,羊栖菜吸收N、P的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羊栖菜对N、P的吸收速率随各处理组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N、P分别为50μmol/L和5μmol/L时达到饱和吸收速率,其分别为1.369μmol/(g.h)和0.143μmol/(g.h)。不同N/P值对羊栖菜吸收N速率的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随着N/P值的增加,羊栖菜对N的吸收速率逐渐增加,在N/P为10 1处达到最大吸收速率,以后逐渐下降,在N为50μmol/L时,最大吸收速率为1.324μmol/(g.h),在N为10μmol/L时,最大吸收速率为0.385μmol/(g.h);N浓度不同、N/P值相同时,羊栖菜对N的吸收速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N/P对羊栖菜吸收P的速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N为50μmol/L时,N/P在5 1处出现峰值,为0.124μmol/(g.h)。同一N/P不同N浓度对羊栖菜吸收P的速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不同NO-3-N/NH+4-N值对羊栖菜吸收NO-3-N、NH+4-N以及总无机N的速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羊栖菜吸收总无机N速率的变化呈M趋势,在2 1和1 2处有2个峰值,分别为1.443μmol/(g.h)和1.423μmol/(g.h);羊栖菜对NO-3-N的吸收速率随NO-3-N/NH+4-N值的增大而增大,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NO-3-N/NH+4-N值的增大而减小;在NO-3-N/NH+4-N为1 1时,羊栖菜对NH+4-N的吸收速率大于对NO-3-N的吸收速率。不同NO-3-N/NH4+-N值对羊栖菜吸收P的速率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速率 羊栖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分子分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丽 陈育盛 +1 位作者 申玉春 刘楚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8-722,共5页
通过nlsrDNA(nuclear large-subunit ribosomal DNA)及nssrDNA(nuclear small-subunit ribosomal DNA)的PCR-RFLP研究广东徐闻地区8科15属25种62个造礁石珊瑚样本的共生藻。结果表明,共生藻nlsrDNA的RsaI酶切基因型只存在一种,属于C系... 通过nlsrDNA(nuclear large-subunit ribosomal DNA)及nssrDNA(nuclear small-subunit ribosomal DNA)的PCR-RFLP研究广东徐闻地区8科15属25种62个造礁石珊瑚样本的共生藻。结果表明,共生藻nlsrDNA的RsaI酶切基因型只存在一种,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nssrDNA的MobⅠ和TaqⅠ两种酶切都存在两种基因型。实验进一步通过PCR直接测序法得到62个造礁石珊瑚样品的共生藻ITS序列,与GenBank上的4种虫黄藻ITS序列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区的造礁石珊瑚共生两种不同种类(亚系群)的共生藻,分别为C1亚系群与C15亚系群共生藻,两个亚系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19。广东徐闻地区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多样性偏低,暗示该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可能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 共生藻 分子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线粒体COⅠ基因分析8种石珊瑚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娜 刘丽 刘楚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88,共6页
通过COⅠ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对徐闻地区的8种石珊瑚COⅠ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的平均G+C含量为41.60%。其中,第1密码子位点的含量最高(42.26%~44.05%,平均为43.45%);转换和颠换多发生在第3密码子位点,比例高达70.... 通过COⅠ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对徐闻地区的8种石珊瑚COⅠ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的平均G+C含量为41.60%。其中,第1密码子位点的含量最高(42.26%~44.05%,平均为43.45%);转换和颠换多发生在第3密码子位点,比例高达70.30%和72.70%。采用临位连接(NJ)、最小进化(ME)和最大似然(ML)法对本研究中徐闻的8种及引自GenBank的20种石珊瑚COⅠ基因片段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子系统分类与传统分类略有差异,暗示珊瑚表型可塑性可能对传统分类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珊瑚 线粒体COⅠ 分子系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洋 杜涛 朱春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3,共4页
试验研究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C组(10 kg/t)、D组(15 kg/t)比对照组和B组(5 kg/t)有显著提高;C、D两组比对照组体重增长率分别提高17%和16%,差异显著(P<0.05);试验阶段成活率... 试验研究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C组(10 kg/t)、D组(15 kg/t)比对照组和B组(5 kg/t)有显著提高;C、D两组比对照组体重增长率分别提高17%和16%,差异显著(P<0.05);试验阶段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免疫性能方面,B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当添加量为10 kg/t和15 kg/t时,溶菌酶活性分别提高23%和35%,差异显著(P<0.05);D组SOD活性最强,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5%(P<0.05),B组与A组和C组差异均不显著,但C组比A组显著提高了4%(P<0.05);磷酸酶活性方面,各试验组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D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7%、8.3%、12.81%,仅D组AKP活性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添加5 kg/t和10 kg/t小肽制品对其影响不大,说明小肽制品对磷酸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提升酸性磷酸酶活性方面。结果显示,在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添加5 kg/t小肽制品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凡纳滨对虾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RAPD技术分析3种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
12
作者 刘丽 李晓娜 汤恩普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应用RAPD技术,从7个系列14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星洲银罗非鱼(O.s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星洲银罗非鱼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 应用RAPD技术,从7个系列14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星洲银罗非鱼(O.s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星洲银罗非鱼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4.7%、44.4%和56.0%,种内个体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45 0、0.115 6和0.141 3,种内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55 0、0.884 6和0.858 7;种间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星洲银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星洲银罗非鱼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 星洲银罗非鱼 遗传多样性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鱼IGF-1和IGF-2的克隆及其在胚胎发育过程的表达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克伟 陈华谱 +4 位作者 江东能 邓思平 朱春华 吴天利 李广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7-14,共8页
【目的】克隆金钱鱼IGF-1和IGF-2基因,研究二基因在金钱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不同发育时间点的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胚胎为实验材料,分析IGF-1和IGF-2基因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图式。【... 【目的】克隆金钱鱼IGF-1和IGF-2基因,研究二基因在金钱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不同发育时间点的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胚胎为实验材料,分析IGF-1和IGF-2基因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图式。【结果】金钱鱼IGF-1和IGF-2的蛋白全序列分别为186和21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IGF-1和IGF-2均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典型结构,含有N端信号肽、B、C、A、D和E结构域,且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与其他鲈形目鱼类花鲈的IGF-1和IGF-2相似性较高(95%和91%)。IGF-1从受精卵到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量逐渐上调;IGF-2在受精后至囊胚期表达量极低,而在原肠胚期和神经胚期表达量显著上调至最高水平,在神经胚期后表达量显著降低并维持稳定。【结论】IGF-1和IGF-2序列保守性低,与鲈形目同源性高,在金钱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不同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IGF-1 IGF-2 基因克隆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鱼Amhr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妹 邓思平 +4 位作者 陈华谱 朱春华 吴天利 李广丽 江东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7-24,共8页
【目的】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与其特异的Ⅱ型受体Amhr2共同参与脊椎动物性腺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了解金钱鱼Amhr2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克隆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Amhr2,采用逆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 【目的】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与其特异的Ⅱ型受体Amhr2共同参与脊椎动物性腺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了解金钱鱼Amhr2在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克隆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Amhr2,采用逆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Amhr2的组织分布及其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金钱鱼Amhr2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金钱鱼Amhr2 N端有信号肽、跨膜螺旋区和配体结合结构域。金钱鱼Amhr2与欧洲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的相似性最高,为73.1%,与人类的相似性最低,为23.2%。金钱鱼与欧洲海鲈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亲缘关系最近,与进化地位一致,说明金钱鱼Amhr2与其他物种具有一定保守性。金钱鱼Amhr2主要在性腺表达,且精巢表达高于卵巢。Amhr2在Ⅱ时相卵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ⅡI和IV时相卵巢。【结论】金钱鱼Amhr2序列与鲈形目同源性高,在雌雄性腺均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Amhr2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卵巢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鱼Dmrt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江东能 彭友幸 +6 位作者 奥马尔.法鲁克.穆斯塔法 古皓天 邓思平 陈华谱 朱春华 吴天利 李广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研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Dmrt4(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4)基因在性腺和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Dmrt4,采用逆转录PCR检测Dmrt4的组织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mrt4在性腺和... 【目的】研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Dmrt4(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4)基因在性腺和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Dmrt4,采用逆转录PCR检测Dmrt4的组织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mrt4在性腺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金钱鱼Dmrt4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260 bp,编码蛋白全序列为419个氨基酸。金钱鱼Dmrt4氨基酸序列含有DM和DMA结构域。金钱鱼Dmrt4与欧洲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同源性最高,为87.6%;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的同源性最低,为47.1%。金钱鱼Dmrt4与其他鲈形目鱼类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支。金钱鱼Dmrt4在精巢、卵巢和鳃中高表达,在Ⅲ和Ⅳ期精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V期精巢和Ⅱ、Ⅲ和Ⅳ期卵巢。胚胎发育过程中Dmrt4均有表达,原肠胚的表达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Dmrt4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性腺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胁迫及恢复初期稀杯盔形珊瑚共生虫黄藻Hsp70、Hsp90、psaA、psbA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城 刘楚吾 刘丽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8,共7页
以SAM(S-腺苷酰-L-甲硫氨酸)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 astreata)共生虫黄藻(Symbiodinium spp.)Hsp70、Hsp90、psa A和psb A基因在升温至32℃持续胁迫及恢复至28℃后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 以SAM(S-腺苷酰-L-甲硫氨酸)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 astreata)共生虫黄藻(Symbiodinium spp.)Hsp70、Hsp90、psa A和psb A基因在升温至32℃持续胁迫及恢复至28℃后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升温至32℃时,Hsp70、Hsp90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高温胁迫的持续,Hsp70与Hsp90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到32℃7d时2个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胁迫前的10.3倍和28.2倍);在随后的降温过程中,Hsp70和Hsp90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当温度恢复至28 5d℃时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下降至较低水平(分别为胁迫前的0.6倍和2.0倍,p<0.01),且趋于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psa A的表达量略有升高(p>0.05),在31 24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为胁迫前的1.2倍),随后显著下降(p<0.01);而psb A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在31℃24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为胁迫前的1.9倍),继续升温至32℃持续胁迫24h后才开始显著下降(p<0.01)。当温度降至28℃时,2个基因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仍显著低于胁迫前的表达水平(p<0.01),28℃9d时分别为胁迫前的0.27倍和0.15倍,表明热应激可能使虫黄藻的光合功能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黄藻 基因表达 温度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鱼Zar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飞祥 江东能 +6 位作者 陈华谱 邓思平 吴天利 田昌绪 石红娟 朱春华 李广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分析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卵巢发育过程重要基因——合子阻滞因子1(Zygote arrest 1,Zar1)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子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Zar1基因,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其在各组织的分布情况,... 【目的】分析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卵巢发育过程重要基因——合子阻滞因子1(Zygote arrest 1,Zar1)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子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Zar1基因,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其在各组织的分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研究Zar1在不同卵巢发育时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金钱鱼Zar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全长为1008bp,编码33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金钱鱼Zar1在蛋白C末端高度保守,具有非典型的PHD基序(Plant homeo domain)和锌指结构域。金钱鱼Zar1同源性分析发现,它与鲈形目物种相似度最高,其中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相似性最高,为85.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金钱鱼Zar1与大黄鱼亲缘关系最近,与其分类地位一致。组织分布发现,金钱鱼Zar1仅在卵巢中表达。Zar1在II、III和IV期卵巢表达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其中IV期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I期卵巢。Zar1在胚胎发育早期表达较高,后期较低,其中在四细胞期表达水平最高,之后逐渐降低。【结论】金钱鱼Zar1在卵巢和胚胎期表达,在金钱鱼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Zar1 克隆 卵子发生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TS基因研究徐闻滨珊瑚的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文娟 刘楚吾 +1 位作者 刘丽 廖宝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60,共5页
分别研究了徐闻3种滨珊瑚的ITS1和ITS2基因的碱基组成和G+C含量,并和已上传至Genbank上的其他9种滨珊瑚的ITS序列进行比较,研究了徐闻3种滨珊瑚的系统发生关系。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种滨珊瑚的ITS1的长度为205 bp~209 bp,G+C含量为37.6%... 分别研究了徐闻3种滨珊瑚的ITS1和ITS2基因的碱基组成和G+C含量,并和已上传至Genbank上的其他9种滨珊瑚的ITS序列进行比较,研究了徐闻3种滨珊瑚的系统发生关系。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种滨珊瑚的ITS1的长度为205 bp~209 bp,G+C含量为37.6%~45.5%,ITS2的长度为192 bp~226 bp,G+C含量为45.1%~50.7%,利用MEGA4.1软件计算滨珊瑚属基于ITS1和ITS2基因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97和0.200。基于ITS1和ITS2的NJ系统进化树都显示出,灰黑滨珊瑚位于进化树的基部,是原始的类群,普格滨珊瑚是进化类群,澄黄滨珊瑚是过渡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珊瑚 ITS基因 系统发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杯盔形珊瑚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程辉 刘丽 +1 位作者 沈城 郭昱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9,共7页
利用反转录PCR和RACE法获得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 astreata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Cu Zn SOD)基因c DNA全序列,大小为730 bp。5′非编译区(5′-UTR)为111 bp,3′-UTR为188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 利用反转录PCR和RACE法获得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 astreata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Cu Zn SOD)基因c DNA全序列,大小为730 bp。5′非编译区(5′-UTR)为111 bp,3′-UTR为188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471bp,编码156个氨基酸。编码的目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两个Cu Zn SOD蛋白家族信号,Cu2+分别与His49、His51、His66和His123配位,Zn2+则与His66、His74、His83和Asp86配位,Cys60和Cys149之间形成唯一的链内二硫键。Signal P 3.0 Server预测并未发现信号肽,TMHMM Server v.2.0预测不存在跨膜结构,PSORT II Prediction预测位于细胞质的可能性为56.5%,推测可能是胞内Cu Zn SOD。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造礁石珊瑚的抗氧化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astre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湾卵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秀菊 刘丽 +1 位作者 刘楚吾 申玉春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4-18,共5页
为分析湛江流沙湾海域优势渔种卵鳎的遗传多样性,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15对微卫星引物,以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固定指数等遗传参数为指标,评估卵鳎群体内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 为分析湛江流沙湾海域优势渔种卵鳎的遗传多样性,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15对微卫星引物,以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固定指数等遗传参数为指标,评估卵鳎群体内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从1-12不等,平均为6.0;有效等位基因数从1.0-8.4,平均为4.0,多态性位点比例为53%,显示其具有中等杂合子水平,其中8个多态位点的期望杂合度(He)为0.670-0.881,平均为0.800,观测杂合度(Ho)为0.353-1.000,平均为0.773,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616-0.870,平均为0.773,群体内固定指数F为-0.199-0.564,平均为0.046;流沙湾卵鳎群体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鳎 微卫星 流沙湾 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