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导电剂优化设计
1
作者 曾帅波 李涌仪 +5 位作者 彭静 何梓星 梁倬健 徐伟 蓝凌霄 梁兴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7-1197,共11页
导电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池的内阻、倍率、容量、循环稳定性等性能。为研究导电剂种类以及导电剂含量占比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分别以SuperP、L-MWCNT和S-MWCNT为不同导电剂,以NCM622为正... 导电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池的内阻、倍率、容量、循环稳定性等性能。为研究导电剂种类以及导电剂含量占比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分别以SuperP、L-MWCNT和S-MWCNT为不同导电剂,以NCM622为正极活性材料,按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黏结剂质量比为8∶1∶1制得3组不同导电剂种类的纽扣电池。通过循环伏安测试(CV)、交流阻抗测试(EIS)、充放电测试等电化学测试,研究不同种类的导电剂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此优化导电剂在三元锂离子电池中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电化学性能最优的S-MWCNT作为导电剂,探究不同导电剂含量占比对三元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优化导电剂含量与电极质量比容量的平衡。结果表明,采用S-MWCNT为导电剂的电池表现出更低的阻抗、更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更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而其不同含量占比的电池表现出明显的性能差异,这种现象在高倍率充放电时尤为显著。可见,导电剂的选择和优化设计对提高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可为后续三元锂离子电池中导电剂含量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剂 多壁碳纳米管 导电剂的选择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弧焊梯度材料增材制造微观组织和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正宇 范谨锐 +2 位作者 蔡易高 黄楚岚 武威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3,共9页
目的研究等离子弧焊工艺增材制造SS 316L不锈钢和Inconel 625镍基合金梯度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方法采用非同轴送丝的等离子弧焊的方式分别制备了采用梯度过渡和没有采用梯度过渡的SS 316L不锈钢与Inconel 625镍基合金电弧增材制... 目的研究等离子弧焊工艺增材制造SS 316L不锈钢和Inconel 625镍基合金梯度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方法采用非同轴送丝的等离子弧焊的方式分别制备了采用梯度过渡和没有采用梯度过渡的SS 316L不锈钢与Inconel 625镍基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样件,在将实验数据线性归一化后,研究了2种样件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随层数的增多,采用了梯度过渡的样件底部各层热输入逐层减小,底部增材制造过程更稳定,而没有采用梯度过渡的样件在2种金属的连接区域粗糙度较大且层间成形不均匀。2种样件的显微硬度随层高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在30%(体积分数,下同)Inconel 625/70%SS 316L到20%Inconel 625/80%SS 316L的特定过渡区中梯度过渡样件显微硬度突然下降,因为该区域有Mo、Nb元素明显偏析,因此判断产生了Laves相。结论通过等离子弧焊工艺可得到薄而均匀的SS 316L不锈钢与Inconel 625镍基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样件,梯度过渡材料具有较多的柱状枝晶和较少的等轴枝晶,且晶区结构更加均匀,导致显微硬度值增加,进而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因此采用梯度过渡材料同时避免特定过渡区(30%Inconel 625/70%SS 316L到20%Inconel 625/80%SS 316L)能有效提高此工艺的产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材料 等离子弧 316L不锈钢 Inconel 625镍基合金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丝CMT+P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件组织性能
3
作者 任香会 马腾 +1 位作者 武威 韩善果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3,共8页
采用了冷金属过渡加脉冲(CMT+P)双丝双电弧工艺进行60层316L不锈钢沉积件的增材,对比分析了不同熔敷电流对沉积件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敷电流增大,成形宽度逐渐增大,而高度则先增大后减小,表面良好无明显缺陷,是... 采用了冷金属过渡加脉冲(CMT+P)双丝双电弧工艺进行60层316L不锈钢沉积件的增材,对比分析了不同熔敷电流对沉积件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敷电流增大,成形宽度逐渐增大,而高度则先增大后减小,表面良好无明显缺陷,是一种可行的双丝双电弧增材制造工艺.通过金相分析可以看出组织均由γ-Fe和δ铁素体构成,自下而上均以连续生长的柱状枝晶为主.当电流变化时,铁素体的大小和形状存在明显变化,铁素体同熔敷电流呈负相关,通过力学性能分析可知,当熔敷电流100 A时表现出的整体性能最优,平均冲击吸收能量为31.15±0.85 J,整体抗拉强度达到537.9±31.25 MPa,整体屈服强度达到214.45±5.87 MPa,断后伸长率达47.1%±2.3%,断口为韧性断裂;当熔敷电流83 A时平均硬度最高,达到209.1 HV0.3,但熔敷电流100 A时硬度更均匀.创新点:(1)探索CMT+P双丝双电弧工艺对316L成形的影响.(2)探究不同熔敷电流对CMT+P双丝增材制造316L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演变规律.(3)阐明不同熔敷电流对CMT+P双丝增材制造316L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增材制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和镍基合金梯度材料MIG焊电弧增材制造工艺研究
4
作者 温淳杰 姚屏 +3 位作者 范谨锐 曾祥坤 喻小燕 武威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8-216,共9页
目的采用MIG焊电弧增材制造的工艺方法,实现316L不锈钢和625镍基合金2种材料的增材制造,以获得无缺陷、性能优异的功能梯度材料。方法采用双脉冲电弧模式,利用316L和Inconel6252种焊丝在钢板上分别以25%和5%梯度比例进行50层往复式堆积... 目的采用MIG焊电弧增材制造的工艺方法,实现316L不锈钢和625镍基合金2种材料的增材制造,以获得无缺陷、性能优异的功能梯度材料。方法采用双脉冲电弧模式,利用316L和Inconel6252种焊丝在钢板上分别以25%和5%梯度比例进行50层往复式堆积实验,对沉积样品进行形貌外观、沉积效率、微观组织、硬度和拉伸性能的研究,并采用多级指标的评价系统综合评价沉积样品的成形质量。结果2个试样成功过渡堆积50层,表面成形良好,无未熔合、流淌、裂纹等缺陷。从宏观来看,样品横截面无气孔、热裂纹等缺陷。研究发现,5%梯度样品沉积效率高于25%梯度样品,硬度随着镍基合金比例的增大而增加,并通过电镜扫描方法发现25%梯度样品中75%(质量分数)316L+25%Inconel625区域出现裂纹,硬度和拉伸性能下降,降低了样品总体质量,而5%梯度比例的样品无此区域,总体质量良好。结论电弧增材制造采用5%的过渡比例工艺获得的梯度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与韧性,优良的拉伸性能为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工业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16L不锈钢 镍基合金 梯度材料 MIG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爆胎工况下的自动驾驶车辆稳定性控制研究
5
作者 徐伟 胡玲玲 夏红阳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1期58-66,74,共10页
针对高速行驶的车辆爆胎造成的车辆失控等问题,在分析爆胎车辆参数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爆胎车辆模型并设计滑模控制器对爆胎车辆进行控制。针对滑模控制器的参数难整定、收敛缓慢等问题,提出基于加速因子的粒子群滑模控制算法,控制车辆... 针对高速行驶的车辆爆胎造成的车辆失控等问题,在分析爆胎车辆参数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爆胎车辆模型并设计滑模控制器对爆胎车辆进行控制。针对滑模控制器的参数难整定、收敛缓慢等问题,提出基于加速因子的粒子群滑模控制算法,控制车辆在爆胎后尽快行驶至应急车道并保持稳定状态。分别在80 km/h和120 km/h行驶速度下设置转弯和直行车辆的爆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无控制相比,改进的粒子群滑模控制策略能将横向偏差控制在2.5 m的安全距离以内,横摆角速度变化率峰值分别减少80%、71%、78%。相比滑模控制器,改进的粒子群滑模控制器在保证车辆平稳行驶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爆胎车辆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胎 滑模控制 自动驾驶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水马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6
作者 曾祥坤 许健升 +1 位作者 蔡仁烨 植柏槺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5期140-144,共5页
针对水马结构存在的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使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中的Design Exploration模拟水马在车辆正面碰撞时的应力应变情况,以优化水马结构为目标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建立以变密度法保留质量... 针对水马结构存在的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使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中的Design Exploration模拟水马在车辆正面碰撞时的应力应变情况,以优化水马结构为目标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建立以变密度法保留质量百分比为响应约束的数学模型。优化后水马结构的质量和体积比原有结构下降了约10%,在同等碰撞条件下等效应力和等效弹性应变均减少超过20%,总变形量减少47.59%,为类似优化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马 数学模型 拓扑优化 变密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振橡胶材料疲劳寿命可靠性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小莉 彭肖阳 +2 位作者 刘湘楠 段小成 徐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5-1342,共8页
橡胶隔振器主体隔振橡胶疲劳寿命具有很大的分散性,仅采用裂纹萌生法和裂纹扩展法等确定方法是不足的,还需从概率的角度对橡胶结构的疲劳寿命做出合理的预测。基于橡胶单轴拉伸疲劳试验测试数据,推导三参数威布尔分布(Three Parameters ... 橡胶隔振器主体隔振橡胶疲劳寿命具有很大的分散性,仅采用裂纹萌生法和裂纹扩展法等确定方法是不足的,还需从概率的角度对橡胶结构的疲劳寿命做出合理的预测。基于橡胶单轴拉伸疲劳试验测试数据,推导三参数威布尔分布(Three Parameters Weibull Distribution,3PWD)和对数正态分布(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LND)两种典型概率分布模型对应的疲劳剩余寿命的累积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应用到剩余寿命可靠性的预测中,以此确定不同概率分布模型下所需最小的试样数和工况数。结果表明,3PWD更适合用来表征橡胶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规律;橡胶疲劳试验样本数和工况数的最小值分布在4~6个之间;在确定中值寿命时应优先选择对数平均值作为后续的疲劳分析。研究工作可以为橡胶隔振器抗疲劳设计和试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疲劳寿命 可靠性 威布尔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剩余寿命 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优化SAE方法及在轴承故障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杜灿谊 林祖胜 张绍辉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7-964,共8页
稀疏自动编码(Sparse Auto Encoder, SAE)通过寻找一组"超完备"基向量用于挖掘输入数据的内在结构与模式,使得高层输出能够更好的表达输入样本的类别信息,其良好的降维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应用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然而,... 稀疏自动编码(Sparse Auto Encoder, SAE)通过寻找一组"超完备"基向量用于挖掘输入数据的内在结构与模式,使得高层输出能够更好的表达输入样本的类别信息,其良好的降维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应用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然而,SAE模型中隐含层特征数直接影响高层输出对低层输入模式的表达效果,简单的设置隐含层特征数难以取得理想的识别效果,针对该问题,利用萤火虫寻优算法的优点,确定各个隐含层的最优特征数,从而确定最优的SAE模型。轴承仿真及故障状态识别实验证明,隐含层特征数确定之后的稀疏自动编码模型在不同测试样本数目下均能取得比浅层结构及随机参数SAE模型更好的识别效果,得到更高的识别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稀疏自动编码 轴承故障诊断 萤火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粒子群的机器人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盛前 张小帆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3-68,共6页
针对利用经验试凑法或其他优化算法整定机器人自抗扰控制器参数,存在整定过程复杂、整定结果不是全局最优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免疫粒子群融合算法的机器人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该方法将免疫算法的免疫信息处理机制引入粒子群算法... 针对利用经验试凑法或其他优化算法整定机器人自抗扰控制器参数,存在整定过程复杂、整定结果不是全局最优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免疫粒子群融合算法的机器人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该方法将免疫算法的免疫信息处理机制引入粒子群算法结构中,解决了免疫算法优化过程繁杂冗长以及粒子群算法过早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实现了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快速找到全局最优解。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自抗扰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适用于机器人自抗扰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自抗扰控制器 免疫算法 粒子群算法 参数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PNN与CV-SVM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龚永康 李雯 +3 位作者 喻菲菲 杜灿谊 陈国燕 刘利武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95-1402,共8页
不同类型的旋转机械发生故障时会激发出不同特征的振动信号。针对旋转机械故障点位判断难、复合故障判断不准确等问题,构建了概率神经网络(PNN)以及支持向量机(SVM)这两种人工智能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旋转机械进行了故障识别研究。首先... 不同类型的旋转机械发生故障时会激发出不同特征的振动信号。针对旋转机械故障点位判断难、复合故障判断不准确等问题,构建了概率神经网络(PNN)以及支持向量机(SVM)这两种人工智能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旋转机械进行了故障识别研究。首先,采集了研究对象各故障状态下的振动信号,对振动信号的时域和频谱进行了分析,根据振动信号的特征表现,分别将原始振动信号幅值和振动信号特征值作为人工智能模型的输入向量;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概率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交叉验证法(CV)对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建立了概率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故障诊断模型,对旋转机械故障进行了诊断,并对比分析了诊断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SO-PNN模型的旋转机械故障识别准确率在97%以上;基于CV-SVM模型的旋转机械故障识别准确率在98%以上;这两种人工智能方法在用于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时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其中,PSO-PNN方法适用于旋转机械故障实时监测,CV-SVM方法适用于旋转机械复杂故障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机件 粒子群算法 概率神经网络 交叉验证法 支持向量机 故障识别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双阈值水下焊缝图像边缘检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盛前 张小帆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73-178,共6页
水下焊缝图像受到水下环境、弧光、飞溅、泥沙浑浊等噪声影响,生成的焊缝图像模糊不清质量较差,采用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水下焊缝边缘,结果无法满足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利用Canny算法,提出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双阈值边缘检测... 水下焊缝图像受到水下环境、弧光、飞溅、泥沙浑浊等噪声影响,生成的焊缝图像模糊不清质量较差,采用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水下焊缝边缘,结果无法满足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利用Canny算法,提出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双阈值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结合多尺度小波变换,以三次B样条为小波函数,采用双线性插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根据OTSU法生成自适应双阈值抑制噪声和去除伪边缘。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Canny算法,此改进算法对水下焊缝图像边缘检测效果更佳,边缘检测更精确、丰富完整,且有效抑制噪声,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焊缝 边缘检测 自适应双阈值边缘检测 多尺度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减速器摆线齿轮磨削表面粗糙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兰英 伍强 +1 位作者 何宝兰 赵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9-53,共5页
为研究RV减速器摆线轮的表面完整性,开展了20CrMnTi钢摆线轮成型磨削试验,分析砂轮的旋转速度、摆线轮进给速度、磨削深度以及砂轮粒度对摆线齿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砂轮粒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显著,砂轮旋转速度次之,进给... 为研究RV减速器摆线轮的表面完整性,开展了20CrMnTi钢摆线轮成型磨削试验,分析砂轮的旋转速度、摆线轮进给速度、磨削深度以及砂轮粒度对摆线齿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砂轮粒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显著,砂轮旋转速度次之,进给速度最不显著。选用粒度为150目的砂轮、采用不同的磨削参数进行试验,获得摆线齿轮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当砂轮转速为3 200 r/min、摆线轮进给速度为1.2 m/min及磨削深度为0.12 mm时,可使摆线轮齿面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果,最大相对误差仅为5.1%,为实际加工合理选择磨削参数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齿轮 正交试验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u-Mg合金粉末在半固态的组织演变及晶粒粗化机制
13
作者 吴敏 刘健 +4 位作者 罗霞 刘允中 蔡仁烨 徐伟 陈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75-181,共7页
将Al-Cu-Mg合金粉末及其粉末烧结体分别加热到833 K、843 K、853 K、863 K、873 K、883 K和893 K,并保温60 min、50 min、40 min、30 min、20 min、10 min和0 min后水冷得到其半固态微观组织。通过计算半固态粉末及其烧结体的晶粒尺寸... 将Al-Cu-Mg合金粉末及其粉末烧结体分别加热到833 K、843 K、853 K、863 K、873 K、883 K和893 K,并保温60 min、50 min、40 min、30 min、20 min、10 min和0 min后水冷得到其半固态微观组织。通过计算半固态粉末及其烧结体的晶粒尺寸、形状因子和晶粒粗化速率,分析其组织演变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相同成分下粉末与致密材料在半固态下的晶粒粗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半固态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粉末的晶粒尺寸增加;为避免获得粗大晶粒,Al-Cu-Mg合金半固态粉末成形的参考温度应低于883 K,保温时间应在40 min以内;随着温度的提高,粉末的晶粒粗化速率增大,在883 K时达到19μm^(3)/s,但远远小于同成分下致密材料的粗化速率,这是半固态粉末成形技术能够获得细小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合金 半固态粉末 组织演变 晶粒长大 粗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分布的信号交叉口噪声排放统计模型
14
作者 赵帮涛 杨炜俊 +1 位作者 李锋 蔡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5-121,共7页
为提高噪声地图信号交叉口噪声预测精度,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速度分布的信号交叉口噪声排放统计模型。首先通过交通仿真采集交通流和噪声数据,再拟合交叉口进出口道的速度分布曲线,然后在线性假设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噪声排放模型。... 为提高噪声地图信号交叉口噪声预测精度,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速度分布的信号交叉口噪声排放统计模型。首先通过交通仿真采集交通流和噪声数据,再拟合交叉口进出口道的速度分布曲线,然后在线性假设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噪声排放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进口道速度分布呈偏态分布,出口道速度分布呈正态分布。模型拟合指标表明模型拟合良好,残差分析表明模型线性假设成立。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于平均速度模型预测精度提高,预测平均误差从2.8 dB下降到0.9 dB。速度分布划分越细,模型预测值越高,取划分间隔为5 km/h可将平均误差控制在1 dB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分布 信号交叉口 噪声排放 交通仿真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硫共聚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曾帅波 郭颖华 +2 位作者 高群 伍强 徐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1-1473,共3页
聚合物硫电极能够对多硫化物“穿梭效应”起到化学限域作用,明显改善锂硫电池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但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其使用。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涂覆厚度下的电极表面形貌;通过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法(EIS)分析不同厚度聚合物硫... 聚合物硫电极能够对多硫化物“穿梭效应”起到化学限域作用,明显改善锂硫电池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但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其使用。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涂覆厚度下的电极表面形貌;通过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法(EIS)分析不同厚度聚合物硫电极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电池电化学性能;对比聚合物硫电极在不同涂覆厚度下,形成的不同硫负载量的锂硫电池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涂覆厚度较小的富硫共聚物电极负载活性物质少,故电极内部电子能够快速转移到集流体并对外电路做功,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避免了电极的极化;相反,涂覆厚度较大的电极在小电流充放电过程中能存储更多电能,更适合做储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硫共聚物 电化学性能 涂覆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相空间重构与稀疏自编码的振动信号分解方法
16
作者 杜灿谊 林祖胜 +1 位作者 喻菲菲 张绍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72,共6页
稀疏自编码算法通过对输入信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使得输出信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输入数据信息,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然而,SAE的输出数据具有什么特性、噪声成分在转化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并没有详细研究,针对该问题,以时域振动信号... 稀疏自编码算法通过对输入信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使得输出信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输入数据信息,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然而,SAE的输出数据具有什么特性、噪声成分在转化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并没有详细研究,针对该问题,以时域振动信号作为输入,理论推导噪声在编码与解码过程中的变化,分析输出信号的具体成分,得出信号在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滤除噪声成分,并分离出信号的主要成分。仿真振动数据及齿轮箱故障诊断实验证明,稀疏自编码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振动信号的信噪比和提取故障的频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自编码 信号处理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