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降雨年内变化的河道生态流量计算水力学法
1
作者 王志华 何艳虎 +1 位作者 刘树锋 关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3,共9页
现有水力学法计算河道生态流量时未能充分考虑山区河流来水年内变化。为此,以广东省流溪河3座梯级水电站为例,开展考虑降雨年内变化的河道生态流量计算水力学法研究,即依据河道内水生生物的适宜用水需求,结合流域降雨量的年内各月分布情... 现有水力学法计算河道生态流量时未能充分考虑山区河流来水年内变化。为此,以广东省流溪河3座梯级水电站为例,开展考虑降雨年内变化的河道生态流量计算水力学法研究,即依据河道内水生生物的适宜用水需求,结合流域降雨量的年内各月分布情况,确定河道断面的水深、流速和各月湿周率标准,进而计算断面各月适宜的河道生态流量。此外,将各月生态流量计算结果与Tennant法评价标准和湿周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座梯级水电站各月生态流量均高于Tennant法的10%(一般状态值)评价标准对应的生态流量,多水期达到了40%(良好状态值)评价标准对应的生态流量,有助于维持少水期河道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相较于湿周法,3座梯级水电站各月生态流量计算结果更加符合河道在不同来水状况下的生态需求。考虑年内降雨变化的影响,分不同时期研究确定河道每月的生态流量值,可实现河道精细化生态流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湿周率 水力学法 降雨分布 广东省流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环境DNA(eDNA)技术领域发展——成就与挑战
2
作者 钟文军 姚蒙 +4 位作者 金小伟 王备新 张远 李创举 张效伟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095,共5页
实现精准生物监测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的需求之一。本文围绕淡水环境DNA(eDNA)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并结合2025年《湖泊科学》eDNA专刊的八项研究成果,简要综述eDNA技术目前的创新成就、关键挑战与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 实现精准生物监测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的需求之一。本文围绕淡水环境DNA(eDNA)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并结合2025年《湖泊科学》eDNA专刊的八项研究成果,简要综述eDNA技术目前的创新成就、关键挑战与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域生态安全中的多应用场景提供应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人工智能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连通性视角下面向水质改善的感潮河网生态流量研究
3
作者 张济显 艾丽莎 +2 位作者 杨盈 张宇健 徐志豪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7,共15页
研究面向水质改善的感潮河网生态流量阈值,探讨径潮耦合作用下水文连通性与水质响应机制,为感潮河网水质改善与生态流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东江三角洲感潮河网为例,识别关键水质因子TN、TP,构建动态水文连通性指标,再运用MIKE HYD... 研究面向水质改善的感潮河网生态流量阈值,探讨径潮耦合作用下水文连通性与水质响应机制,为感潮河网水质改善与生态流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东江三角洲感潮河网为例,识别关键水质因子TN、TP,构建动态水文连通性指标,再运用MIKE HYDRO River建立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不同径潮情景下的水文连通性与水质响应,最后采用Tennant法设置生态流量方案。结果表明:河网水文连通性对径流变化更敏感,其对径流变化的响应强度(27.7%)显著高于潮位变化(7.3%);流量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强于潮汐,潮汐在低流量时期易引发污染物振荡滞留;保障生态流量≥451.47 m^(3)/s(约多年平均径流的60%)可有效提升河网水文连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TN和TP的最优改善率分别约为8%和20%,但仅靠流量管理提升水质的空间有限。未来需结合污染源减排等综合措施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水环境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 水文连通性 水质改善 生态流量 东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生物监测揭示城市河流鱼类群落组装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文祥 邹艳婷 +6 位作者 胡丹心 郝辉擘 吴竞泽 郑康华 刘子方 李飞龙 张远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8-1127,I0003-I0010,共18页
城市化的加剧导致城市河流水质恶化、栖息地丧失及生态系统退化,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产生了显著影响。解析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在群落组装中的相对影响对于鱼类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DNA)技术和传统调查方法,对广州市... 城市化的加剧导致城市河流水质恶化、栖息地丧失及生态系统退化,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产生了显著影响。解析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在群落组装中的相对影响对于鱼类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DNA)技术和传统调查方法,对广州市城市河流30个点位进行鱼类监测,进一步分析鱼类群落特征及其组装机制。结果表明:(1)广州市城市河流鱼类群落呈现出高多样性特征,eDNA技术监测到15目39科139种,传统调查方法监测到6目10科32种属,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虾虎鱼目(Gobiiformes)和鲇形目(Siluriformes)为主,外来物种如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等占据优势。(2)环境因子对eDNA技术和传统调查方法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解释率分别为49.26%和61.15%,其中pH、溶解氧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等对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水质参数在塑造鱼类群落多样性和分布方面起着关键作用。(3)群落组装机制分析表明,确定性过程在广州河流鱼类群落组装中占主导地位,但扩散限制等随机过程的影响亦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环境DNA 鱼类群落 群落组装 环境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的致病微生物快检技术进展及水环境应用展望
5
作者 何文祥 胡丹心 +3 位作者 蒙启宇 李敦柱 张远 李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4,I0003,共5页
水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精准检测是保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水环境中潜在致病微生物种类繁多,通常含量较低但风险极大,这对检测方法的通量和灵敏度提出了要求。同时,生物风险应急响应也对致病微生物的便携和快速检测... 水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精准检测是保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水环境中潜在致病微生物种类繁多,通常含量较低但风险极大,这对检测方法的通量和灵敏度提出了要求。同时,生物风险应急响应也对致病微生物的便携和快速检测提出了要求。CRISPR/Cas检测技术具有高效性、特异性和易操作性,在致病微生物核酸快检领域体现出巨大潜力。从检测灵敏度、多重检测、对象适配性和便携装置4个方面出发,系统综述了国际上有关CRISPR/Cas在致病微生物核酸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结合水环境监测领域的实际特点,指出了CRISPR/Cas致病微生物快检技术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将为CRISPR/Cas在水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快检中的推广应用和方法构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微生物 水环境 快速检测 CRISPR/Cas 便携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开发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分析——以深圳市光明区为例
6
作者 陈龙 刘松 +1 位作者 张燚 姚维科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6,共8页
探究高强度开发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对保护区域尤其是新区的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2年深圳市光明区16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定量分析光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当量因子法、障碍度函数模型和生态经济... 探究高强度开发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对保护区域尤其是新区的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2年深圳市光明区16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定量分析光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当量因子法、障碍度函数模型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光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主要提升障碍因素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光明区建设用地面积>林地面积>农用地面积>城市绿地面积>湿地面积>未利用地面积;2007—2022年,光明区建设用地、湿地和城市绿地面积累计增幅分别为39.67%、38.77%和13.68%;未利用地、林地和农用地面积分别下降了48.42%、29.75%和28.57%。②2007—2022年,光明区林地、农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下降了6.67、3.09亿元,湿地、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10.43、1.52亿元,光明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增加了2.18亿元;光明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表现为湿地>林地>城市绿地>农用地。③2007—2022年林地和农用地的障碍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绿地和湿地的障碍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7—2017年湿地的障碍度最大,2018—2022年林地的障碍度最大;林地、农用地、城市绿地和湿地的障碍度变化趋势与其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恰好相反。④2008—2022年光明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低度冲突与低度协调左右摇摆的状态,表明光明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度 土地利用变化 深圳市光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广西北部湾水产养殖活动监测及其环境效应
7
作者 史兴峰 周文能 +8 位作者 胡泓达 荆文龙 张灵波 杨骥 孙嘉 尹小玲 彭小燕 邓琰 蓝文陆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7-1428,共12页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2022年的Sentinel-2、Landsat-8卫星影像和水质实测数据,利用核密度法提取了养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水质遥感反演模型,对比分析了溶解态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2022年的Sentinel-2、Landsat-8卫星影像和水质实测数据,利用核密度法提取了养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水质遥感反演模型,对比分析了溶解态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在养殖区/非养殖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部湾养殖活动强度近年持续增加,通过分析2022年近岸海域水质季节性变化发现:养殖活动对水质的影响在不同季节和区域存在显著时空差异,夏季高密度养殖区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基于2014—2022年北部湾近岸数据分析,高密度养殖区活性磷酸盐呈波动上升趋势,该区域水质呈现潜在退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反演 水产养殖 环境效应 GoogleEarthEngine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结构现状与保护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潘德炉 张偲 +8 位作者 秦大河 杨志峰 吴丰昌 周成虎 白雁 郝增周 欧阳晓光 阳平坚 李登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5,共13页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是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最有潜力的生态学途径之一。虽然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但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模式和蓝碳资源价值转化实现等仍有待优化。本研究梳理并分析了我国红...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是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最有潜力的生态学途径之一。虽然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但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模式和蓝碳资源价值转化实现等仍有待优化。本研究梳理并分析了我国红树林、盐沼湿地和海草床等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结构及变化;从海岸带蓝碳资源、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蓝碳资源价值和碳汇交易市场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碳汇认知、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蓝碳资源管控体系和价值实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完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认知、强化绿色可持续的保护修复模式、发展蓝碳资源精细化管控体系和交易体系等建议,可为我国“双碳”目标下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蓝碳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海水贝藻养殖碳汇核算——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袁雪婷 罗丽娟 +2 位作者 曾雪兰 张远 栾天罡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7,共8页
湛江市的海水养殖面积3.7万hm^(2),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对其进行海水贝藻养殖碳汇核算,为湛江市未来开展渔业碳汇交易,服务国家碳中和需求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实地调查以及实验室分析检测获... 湛江市的海水养殖面积3.7万hm^(2),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对其进行海水贝藻养殖碳汇核算,为湛江市未来开展渔业碳汇交易,服务国家碳中和需求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实地调查以及实验室分析检测获得湛江市本土贝藻碳汇核算的关键性基础数据,并基于贝藻类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精准评估湛江市海水贝藻养殖碳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湛江市海水养殖贝藻碳汇总量(以CO_(2)计)为155436 t,其中贝类155359 t,藻类77 t。按照我国目前蓝碳交易市场中CO_(2)交易价格,湛江市贝类和藻类碳汇创造的经济价值为1648万元。综合贝藻类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方法,湛江市贝类净碳汇为135176 t,藻类为39 t。由此可见,湛江市具有较高的海水贝藻养殖碳汇能力,能带来可观的减排经济效益,为我国实现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以及完成“双碳”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碳汇 生命周期评价 双壳贝类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宇龙 杨青 +1 位作者 刘耕源 杨志峰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54-165,共12页
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的“水库”价值对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由于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水生态系统服务受益主体复杂、生态效益与核算边界多元,其价值核算方法仍存在诸多挑战,使得建立在其准确计量基础上的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保护与修复... 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的“水库”价值对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由于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水生态系统服务受益主体复杂、生态效益与核算边界多元,其价值核算方法仍存在诸多挑战,使得建立在其准确计量基础上的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保护与修复难以有效开展,阻碍了国家公园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进程。基于此,首先厘清现有研究中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元受益主体、多尺度生态效益、多边界评估框架,综述现有研究中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并总结其优势与挑战,进一步结合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水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指出其对核算研究的启示。可为后续热带雨林类国家公园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水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等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热带雨林 水生态系统服务 受益主体 生态效益 价值核算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不同区域汽车新能源化的减碳潜力及成本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永红 张帆 +5 位作者 苗领 蔡雨锋 赖雨梦 吴潇彬 曾雪兰 姚达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10,共12页
汽车新能源化被认为是减少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有效政策,实施不同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及减排成本值得关注。本文在分析广东省各区域发展现状基础上,基于各车型存活和淘汰规律,搭建自下而上的汽车碳排放预测模型,通过耦合汽车保有量预测模... 汽车新能源化被认为是减少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有效政策,实施不同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及减排成本值得关注。本文在分析广东省各区域发展现状基础上,基于各车型存活和淘汰规律,搭建自下而上的汽车碳排放预测模型,通过耦合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以及碳减排技术成本核算模型,分区域和分阶段研究广东省不同力度汽车新能源化情景的减碳潜力及短期成本。结果表明:在现有政策情景下,广东省将在2060年前实现车队大规模新能源化,更激进的新能源化政策将有望使此进程提前10年;广东省在现有政策力度下,能够在2030年前实现汽车碳达峰目标,峰值约为1亿t;珠三角(不含广深)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将是减碳重点区域,私家车、其他乘用车以及出租车将是减碳重点车型;短期成本分析显示,相较于基准情景,各情景均呈现短期累计减碳总成本以及单位减碳成本广州和深圳低,珠三角(不含广深)和非珠三角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碳排放 自下而上模型 汽车新能源化 减排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2
作者 刁衍斌 谭倩 马金星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4,共8页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福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高校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正积极探索新模式。以系统思维、学科交叉...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福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高校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正积极探索新模式。以系统思维、学科交叉等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为高校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向。针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平台打造等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多样性跨学科“双碳”课程体系、建设层次性交叉学科“双碳”师资队伍、打造整体性减污降碳实践教学平台和建立动态人才培养激励保障机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为高校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工科 拔尖创新人才 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灾害影响的产业链跨部门传导机制——以台风“天鸽”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舒婷 夏琳琳 +1 位作者 王晓明 梁赛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19,共7页
极端天气事件会通过产业链对经济系统产生级联影响,现有研究聚焦极端天气事件影响评估,但仍未明晰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在经济系统产业链的跨部门传导机制。该文通过整合自适应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构路径分析和介数中心性分析方法,以台风... 极端天气事件会通过产业链对经济系统产生级联影响,现有研究聚焦极端天气事件影响评估,但仍未明晰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在经济系统产业链的跨部门传导机制。该文通过整合自适应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构路径分析和介数中心性分析方法,以台风“天鸽”为例,揭示了台风灾害影响对广东省产业链的跨部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台风“天鸽”造成广东省经济损失共310亿元,其中间接损失占13%。在台风灾害发生阶段,造成经济损失的关键传导路径与建筑业紧密相关,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筑业;关键传输部门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典型的关键部门间关联包括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建筑业等。在重建阶段,金属矿采选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部门从重建需求中获得较多经济收益。研究为提高产业链适应能力和灾后资金分配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事件 台风 经济影响 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氧化活性与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文波 王桢 +1 位作者 邓权东 江进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71-2183,共13页
自由基是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氧化性深度水处理体系中的重要活性组分,其对目标污染物的氧化效能受到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等水质背景成分的强烈干扰.本文系统总结了羟基自由基(HO·)、硫酸根自由基(SO_(4)^(·-))、碳酸根自由... 自由基是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氧化性深度水处理体系中的重要活性组分,其对目标污染物的氧化效能受到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等水质背景成分的强烈干扰.本文系统总结了羟基自由基(HO·)、硫酸根自由基(SO_(4)^(·-))、碳酸根自由基(CO_(3)^(·-))和卤素自由基(Cl·、Cl_(2)^(·-)、Br·和Br_(2)^(·-))等主要自由基活性组分与DOM的反应动力学.通过横向对比发现SO_(4)^(·-)、CO_(3)^(·-)、Cl_(2)^(·-)和Br_(2)^(·-)与DOM的反应活性相对较低,因而这些自由基活性组分更具选择氧化性.梳理了表征DOM分子结构特性的特征光谱参数,并综述了自由基对DOM的氧化活性与DOM特征光谱参数间的定量构效关系,以期为精准评估复杂水体环境中DOM引起的强基质效应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溶解性有机质 污水有机质 定量构效关系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高原小型湖泊微塑料时空分布及源/汇作用
15
作者 李潇 喻庆国 +3 位作者 王行 李波 谢雪杨 刘阳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236-5244,共9页
以云南省高原小型湖泊剑湖为研究区,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实验,研究湖泊水体中微塑料时空分布和入出湖河流通量,揭示高原小型湖泊对微塑料的源/汇作用.结果显示,丰水期和枯水期剑湖水体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4.80±2.85)和(... 以云南省高原小型湖泊剑湖为研究区,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实验,研究湖泊水体中微塑料时空分布和入出湖河流通量,揭示高原小型湖泊对微塑料的源/汇作用.结果显示,丰水期和枯水期剑湖水体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4.80±2.85)和(12.61±8.00)n/m^(3),入湖平均月通量分别为(55.59×10^(6))和(3.82×10^(6))n,出湖月通量分别为(13.70×10^(6))和(9.80×10^(6))n.剑湖水体中微塑料聚合物主要类型为人造丝(RY)、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低密度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枯水期剑湖水体微塑料污染程度高于丰水期,入湖河流微塑料输入对剑湖水体微塑料累积具有显著贡献.总体上,剑湖是微塑料的“汇”,但在不同条件下,湖泊对微塑料的“源”和“汇”作用处于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湖 微塑料 季节变化 通量 源/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37种氨基酸含量
16
作者 赵云霞 李子樱 +10 位作者 陈欣 张玉鑫 肖伟敏 刘爱平 李美芳 金一宝 杜青平 王奇 苏佳婷 杨国武 方文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13-2322,共10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量分析血清中37种氨基酸的方法。样本经10%磺基水杨酸水溶液沉淀蛋白处理后,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F5(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0.02%甲酸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建立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量分析血清中37种氨基酸的方法。样本经10%磺基水杨酸水溶液沉淀蛋白处理后,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F5(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0.02%甲酸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37种氨基酸在检出限至10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保留时间为4.60~9.16 min,检出限为0.2~10.0 ng/mL,定量下限为0.5~20.0 ng/mL,不同加标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83.2%~118%,相对标准偏差为0.90%~9.4%。应用该方法检测49例血清样本,鹅肌肽与胱硫醚未检出,同型半胱氨酸的检出率为10.20%,其余34种氨基酸的检出率均大于90%。该方法具有高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血清样本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为与氨基酸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提供更全面的检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氨基酸 血清 磺基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效应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永阳 蔡宴朋 张盼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3-1314,共12页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度的碳排放量,碳汇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承载指数表征其净碳排放程度。同时采用Tapio脱钩模型评价该区域的净碳排放和经济效应的脱钩指数进行探讨,结合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识别和分析净碳排放的脱钩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生产视角碳排放总量处于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75×10^(8)t增长到2020年的4.87×10^(8)t,增长率为178.29%。(2)2000-2020年,珠三角地区碳吸收量由1.84×10^(8)t增长到2.06×10^(8)t,增长率为11.9%。林地和耕地是城市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贡献者,其碳吸收量占总的碳吸收量的97%以上。(3)珠三角地区碳生态承载指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地区周边的肇庆、惠州和江门生态承载指数高,与之相反,佛山和东莞的生态承载指数低。(4)碳排放强度因素、能源消耗因素、效率因素和人口因素对净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有着显著的作用。提高生态服务和增加绿地管理有助于增强碳汇能力,进而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因此,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建议珠三角地区应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加强碳汇能力的提升。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对高碳排放行业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促进区域内低碳、绿色、协同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该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量 脱钩效应 脱钩指数 LMDI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溶解无机氮遥感监测及时空变化研究
18
作者 张昕玥 徐志豪 +2 位作者 范文杰 陈凯恒 杨志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研究中国近海溶解无机氮(DIN)浓度的精确时空监测,为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近海水质评价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卫星遥感影像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中国近海DIN浓度遥感反演模型,通过递归特征消除法与网格搜索交叉验证法... 研究中国近海溶解无机氮(DIN)浓度的精确时空监测,为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近海水质评价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卫星遥感影像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中国近海DIN浓度遥感反演模型,通过递归特征消除法与网格搜索交叉验证法优化模型参数,重点分析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50 n miles范围内的典型近岸海域,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DIN浓度与人类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R^(2))达0.836,平均绝对误差(M_(AE))为0.047 mg/L。2003—2021年中国近海DIN浓度空间异质性显著:近岸高于远岸、封闭性海湾高于开敞性海域,渤海近岸浓度最高,为(0.315±0.045)mg/L,高于东海(0.200±0.006)mg/L和黄海(0.193±0.007)mg/L,南海相对较低,为(0.118±0.017)mg/L。DIN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近岸50 n miles海域冬季浓度最高,为(0.221±0.007)mg/L,夏季最低,为(0.155±0.005)mg/L,全年呈“先降后升”的单峰趋势。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DIN的影响不同:华东地区DIN浓度与废水排放、GDP正相关,华南受农业扩张与城市污染共同影响,华北与GDP、海水养殖负相关,东北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氮 机器学习 遥感反演 中国近海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Fe(Ⅲ)工艺对络合态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语馨 杨正恒 +3 位作者 马晓明 余瑾 金青海 何頔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0,共8页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 UV/Fe(Ⅲ)工艺是一种处理络合态重金属的新型组合工艺,该工艺先通过Fe(Ⅲ)的置换作用释放游离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UV辐照对有机配体进行降解,最后通过碱性沉淀去除络合态重金属。以Cu(Ⅱ)-EDTA、Ni(Ⅱ)-EDTA为目标污染物,采用UV/Fe(Ⅲ)工艺对其进行去除,通过去除效果对比和机理分析,对组合工艺去除效果差异的内部机理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UV/Fe(Ⅲ)工艺对Cu(Ⅱ)-EDTA、Ni(Ⅱ)-EDTA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对两种络合态重金属中Cu、Ni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4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光光度法、苯甲酸(BA)探针实验,确定Cu(Ⅱ)-EDTA、Ni(Ⅱ)-EDTA去除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Fe(Ⅲ)对Cu(Ⅱ)、Ni(Ⅱ)的置换效果有明显差异,置换率分别是85%、22%。对Ni(Ⅱ)-EDTA置换过程分别进行Fe(Ⅲ)投加量和反应温度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优化可以显著提升Fe(Ⅲ)对Ni(Ⅱ)-EDTA的置换效率。将反应温度提升至35℃,Ni去除率从41%提升至60%。反应温度在UV/Fe(Ⅲ)工艺中对Ni(Ⅱ)-EDTA的去除至关重要,适当升温有助于提高置换率,进而提升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态重金属 三价铁置换 UV辐照 碱性沉淀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土地利用跨区域产业链驱动机制
20
作者 王淇 邢泽霖 +1 位作者 李雨萌 梁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170-6180,共11页
上海市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了严峻的土地利用形势。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上海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土地利用,其他地区生产消费活动对上海市土地利用的跨区域产业链驱动机制尚不清晰,无法为缓解上海市土地利用压力的政策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上海市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了严峻的土地利用形势。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上海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土地利用,其他地区生产消费活动对上海市土地利用的跨区域产业链驱动机制尚不清晰,无法为缓解上海市土地利用压力的政策决策提供充分依据。构建了一个全行业土地利用核算框架,并结合环境扩展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侧、需求侧、供给侧视角识别了多区域产业链中驱动上海市土地利用的关键地区与行业。结果表明,生产侧视角下,上海市用地面积最大的行业包括“种植业”和“批发和零售”;需求侧视角下,上海对“种植业”产品的需求驱动了大量的本市土地利用,河南、广东等省份的最终需求对上海市用地的驱动作用显著;供给侧视角下,关键初始投入行业包括上海市“种植业”和“批发和零售”,江苏等省份的初始投入行业间接驱动了较多的上海市用地。研究结果从多视角为上海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管理指出着力点,同时可为其他地区的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产业链 投入产出分析 需求侧 供给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