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分析:基于883例斑贴试验
1
作者
叶林燕
钟慧琳
+1 位作者
樊翌明
黎兆军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了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83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的斑贴试验结果阳性率情况。结果斑贴试验阳性751例(85.05%)。前6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重铬酸钾、硫柳...
目的了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83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的斑贴试验结果阳性率情况。结果斑贴试验阳性751例(85.05%)。前6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重铬酸钾、硫柳汞、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夸特15。男性患者重铬酸钾(χ^(2)=48.58)和硫柳汞(χ^(2)=4.36)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均P<0.05)。不同年龄组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3,P<0.01),其中18~45岁和46~59岁组硫酸镍阳性率均高于<18岁组(χ^(2)值分别为4.09、12.06,均P<0.01),18~45岁组卡巴混合物阳性率及46~59岁组重铬酸钾阳性率也均高于<18岁组(χ^(2)值分别为7.50、7.47,均P<0.01);18~45岁组硫柳汞阳性率高于>59岁组(χ^(2)=10.28,P<0.01);而18~45岁组夸特15阳性率低于>59岁组(χ^(2)=12.06,P<0.01)。斑贴试验阳性率在不同过敏性皮肤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结论硫酸镍、重铬酸钾、硫柳汞、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夸特15是本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斑贴试验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皮肤病
斑贴试验
变应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分析
2
作者
唐祯菊
龙小换
+2 位作者
王意军
黄愉腾
王卫亮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6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简称“多纳非尼”)罕见全身皮肤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多纳非尼致罕见皮肤毒性病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散在非典型靶...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简称“多纳非尼”)罕见全身皮肤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多纳非尼致罕见皮肤毒性病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散在非典型靶形红斑、瘙痒、发热,与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表现相似,予停用多纳非尼,使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抗组胺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多纳非尼致多形红斑型药疹罕见且严重,应引起重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相关报道,多纳非尼为索拉非尼衍生物,考虑其发生机制与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纳非尼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
药品不良反应
多形红斑
药疹
皮肤
胆囊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2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蔡艳霞
马萍萍
李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08-111,11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分析常见致敏药、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2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39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6例,红皮病型3例,药物超敏...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分析常见致敏药、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2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39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6例,红皮病型3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4例。致敏药物主要是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抗生素类及别嘌呤醇。33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余使用单独激素冲击或人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或激素联合IVIG冲击疗法,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重症药疹患者应早期足量使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联合IVIG治疗,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交叉过敏,同时加强支持疗法及护理,可极大减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药疹
临床分析
糖皮质激素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4
作者
赖惠君
杨岚
+2 位作者
游馥榕
马萍萍
郭红卫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72-477,共6页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HF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再生能力、高度增殖潜能、可多向分化且来源丰富的慢周期标记滞留细胞,可促进表皮、毛囊和皮脂腺再生。得益于其来源丰富、易获得、可于体外扩增、无需基因操作、不会形成肿瘤和无伦理限制等特点...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HF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再生能力、高度增殖潜能、可多向分化且来源丰富的慢周期标记滞留细胞,可促进表皮、毛囊和皮脂腺再生。得益于其来源丰富、易获得、可于体外扩增、无需基因操作、不会形成肿瘤和无伦理限制等特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优势。Wnt、Shh、Notch和BMP等信号通路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在干细胞稳态调节、表皮发育和毛囊再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途径的失调可能导致毛发脱落或者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类及其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化以及影响毛发再生的生物分子途径,为毛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
毛发周期
毛乳头细胞
毛囊干细胞
毛发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进行性骨发育异常1例
被引量:
2
5
作者
胡海怡
樊翌明
+1 位作者
黎兆军
莫玉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2-34,48,共4页
报告1例进行性骨发育异常。患儿女,8个月11天,右上肢暗红色丘疹、结节7个月。皮肤科情况:右上肢多发性暗红色谷粒至绿豆大小丘疹、结节、斑块,质较硬,可活动。右上臂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中部团块状或片状嗜伊红骨组织。X光检查显示软...
报告1例进行性骨发育异常。患儿女,8个月11天,右上肢暗红色丘疹、结节7个月。皮肤科情况:右上肢多发性暗红色谷粒至绿豆大小丘疹、结节、斑块,质较硬,可活动。右上臂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中部团块状或片状嗜伊红骨组织。X光检查显示软组织多发性高密度钙化灶。患儿及其父亲GNAS基因5号外显子c.417delC突变。诊断:进行性骨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骨发育异常
异位骨化
GNA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痛悼念赵永铿教授
6
作者
吴志华
邓列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1-31,共1页
著名皮肤科教授,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兼皮肤科主任赵永铿教授不幸于2016年9月17日于美国辞世,享年86岁。消息传来,我们深感悲痛。
关键词
岭南大学
皮肤科主任
附属医院
皮肤科医生
皮肤病研究室
科室建设
皮肤病学
防治手册
皮肤基底细胞癌
科技图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底细胞癌复发风险水平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忠
刘聪
+3 位作者
雷丽华
程玉琪
付雅雯
谢月嫦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BCC)复发风险的水平和特点。方法选取67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底细胞癌部位/大小、病理亚型等资料。结果 6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76:1;发病平均年龄为(68.6&...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BCC)复发风险的水平和特点。方法选取67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底细胞癌部位/大小、病理亚型等资料。结果 6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76:1;发病平均年龄为(68.6±11.36)岁;入选患者均为原发单发病例。发病部位:头颈部56例,躯干四肢10例,会阴1例。复发风险区:H区33例, M区25例,L区9例。单个皮损平均最大直径(2.82±1.18)cm,平均最小直径(1.29±0.89)cm。其中结节型占50.75%,浸润型占17.91%,微结节型占16.42%,色素型占8.96%,浅表型占2.99%,基底鳞状细胞癌占2.99%。结合部位/大小、病理亚型等复发危险因素评估,高危基底细胞癌56例,占83.58%(56/67)。结论综合基底细胞癌复发危险因素中部位/大小及病理亚型进行评估,高危比例达83.58%,临床治疗时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74例
被引量:
1
8
作者
蔡艳霞
王洁娣
+3 位作者
龙博泉
祝瑶
吴玮
李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基底细胞癌(BCC)的疗效。方法:74例经病理确诊为浅表型或结节型BCC患者,分别采用手术联合ALA-PDT、高频电刀联合ALA-PDT及单纯使用ALA-PDT治疗。治疗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时间;...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基底细胞癌(BCC)的疗效。方法:74例经病理确诊为浅表型或结节型BCC患者,分别采用手术联合ALA-PDT、高频电刀联合ALA-PDT及单纯使用ALA-PDT治疗。治疗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时间;1年后观察肿瘤复发、疤痕形成、外观效果等情况。结果:74例患者中,手术联合ALA-PDT治疗39例,高频电刀联合ALA-PDT治疗31例,单纯ALA-PDT治疗4例。所有患者术后创面均未发生感染,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2.34±1.32)d。3例单纯ALA-PDT治疗患者1年后肿瘤复发;7例出现疤痕增生,1例发生疤痕挛缩;66例(89.19%)对治疗后外观满意,8例基本满意。结论:BCC可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及面积等选择不同方式联合ALA-PDT治疗,临床安全性高且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基底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9
作者
孙利炎
裴国明
+3 位作者
阳慧芝
刘双
曾杰
陈嵘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湿疹患者皮损表皮、真皮中CD1a、CD68抗原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人皮肤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皮肤中CD1a抗原主要表达于表皮棘层、基底...
目的:观察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湿疹患者皮损表皮、真皮中CD1a、CD68抗原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人皮肤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皮肤中CD1a抗原主要表达于表皮棘层、基底膜朗格汉斯细胞膜上,而湿疹皮损中CD1a抗原主要散在分布于表皮棘层及真皮乳头中。CD68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膜染色,表达在表皮下部及真皮。湿疹皮损表皮及真皮中CD1a阳性、CD68阳性的细胞线性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值分别为2.86、4.43,P值均<0.01)。结论: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处表达较高,提示朗格汉斯抗原提呈细胞增多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与湿疹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A
CD68
湿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婴儿结节性脂膜炎1例
10
作者
刘环
陈嵘祎
+1 位作者
周英
史建强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84-287,共4页
报道1例婴儿结节性脂膜炎。患儿男,6个月2天,发热4天,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结节2天。皮肤专科检查:背部、四肢散在直径1~2 cm的水肿性红斑,类圆形,部分中央颜色较淡,可见假性水疱,红斑基底可触及质硬结节,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真皮...
报道1例婴儿结节性脂膜炎。患儿男,6个月2天,发热4天,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结节2天。皮肤专科检查:背部、四肢散在直径1~2 cm的水肿性红斑,类圆形,部分中央颜色较淡,可见假性水疱,红斑基底可触及质硬结节,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真皮血管内可见灶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脂肪小叶内可见弥漫成片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脂肪坏死。免疫组化未见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表达。诊断:结节性脂膜炎。入院后予大剂量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脂膜炎
婴儿
激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分析:基于883例斑贴试验
1
作者
叶林燕
钟慧琳
樊翌明
黎兆军
机构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文摘
目的了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83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的斑贴试验结果阳性率情况。结果斑贴试验阳性751例(85.05%)。前6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重铬酸钾、硫柳汞、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夸特15。男性患者重铬酸钾(χ^(2)=48.58)和硫柳汞(χ^(2)=4.36)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均P<0.05)。不同年龄组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3,P<0.01),其中18~45岁和46~59岁组硫酸镍阳性率均高于<18岁组(χ^(2)值分别为4.09、12.06,均P<0.01),18~45岁组卡巴混合物阳性率及46~59岁组重铬酸钾阳性率也均高于<18岁组(χ^(2)值分别为7.50、7.47,均P<0.01);18~45岁组硫柳汞阳性率高于>59岁组(χ^(2)=10.28,P<0.01);而18~45岁组夸特15阳性率低于>59岁组(χ^(2)=12.06,P<0.01)。斑贴试验阳性率在不同过敏性皮肤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结论硫酸镍、重铬酸钾、硫柳汞、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夸特15是本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斑贴试验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差异。
关键词
过敏性皮肤病
斑贴试验
变应原
Keywords
allergic skin diseases
patch test
allergen
分类号
R7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分析
2
作者
唐祯菊
龙小换
王意军
黄愉腾
王卫亮
机构
广东
医科
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
医科
大学
附属
阳江
医院
皮肤科
出处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6期700-702,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简称“多纳非尼”)罕见全身皮肤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方法对1例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多纳非尼致罕见皮肤毒性病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散在非典型靶形红斑、瘙痒、发热,与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表现相似,予停用多纳非尼,使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抗组胺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多纳非尼致多形红斑型药疹罕见且严重,应引起重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相关报道,多纳非尼为索拉非尼衍生物,考虑其发生机制与其相似。
关键词
多纳非尼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
药品不良反应
多形红斑
药疹
皮肤
胆囊恶性肿瘤
Keywords
donafenib
donafenib tosilate tablets
adverse drug reaction
erythema multiforme
drug eruption
cutaneous
gallbladder malignant tumor
分类号
R979.1 [医药卫生—药品]
R994.11 [医药卫生—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2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蔡艳霞
马萍萍
李定
机构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08-111,114,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分析常见致敏药、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2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39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6例,红皮病型3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4例。致敏药物主要是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抗生素类及别嘌呤醇。33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余使用单独激素冲击或人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或激素联合IVIG冲击疗法,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重症药疹患者应早期足量使用激素治疗,必要时可联合IVIG治疗,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交叉过敏,同时加强支持疗法及护理,可极大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
重症药疹
临床分析
糖皮质激素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
分类号
R758.2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4
作者
赖惠君
杨岚
游馥榕
马萍萍
郭红卫
机构
广东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二
医院
皮肤科
广东
医科
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72-477,共6页
基金
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10917114541092)。
文摘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HF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再生能力、高度增殖潜能、可多向分化且来源丰富的慢周期标记滞留细胞,可促进表皮、毛囊和皮脂腺再生。得益于其来源丰富、易获得、可于体外扩增、无需基因操作、不会形成肿瘤和无伦理限制等特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优势。Wnt、Shh、Notch和BMP等信号通路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在干细胞稳态调节、表皮发育和毛囊再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途径的失调可能导致毛发脱落或者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类及其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化以及影响毛发再生的生物分子途径,为毛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靶点。
关键词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
毛发周期
毛乳头细胞
毛囊干细胞
毛发再生
Keywords
hair follicl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ir cycle
hair follicle stem cell
Dermal papilla cells
hair regrowth
分类号
R329.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行性骨发育异常1例
被引量:
2
5
作者
胡海怡
樊翌明
黎兆军
莫玉兰
机构
广东
医科
大学
研究生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2-34,48,共4页
文摘
报告1例进行性骨发育异常。患儿女,8个月11天,右上肢暗红色丘疹、结节7个月。皮肤科情况:右上肢多发性暗红色谷粒至绿豆大小丘疹、结节、斑块,质较硬,可活动。右上臂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中部团块状或片状嗜伊红骨组织。X光检查显示软组织多发性高密度钙化灶。患儿及其父亲GNAS基因5号外显子c.417delC突变。诊断:进行性骨发育异常。
关键词
进行性骨发育异常
异位骨化
GNAS基因
分类号
R726.8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痛悼念赵永铿教授
6
作者
吴志华
邓列华
机构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暨南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皮肤科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1-31,共1页
文摘
著名皮肤科教授,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兼皮肤科主任赵永铿教授不幸于2016年9月17日于美国辞世,享年86岁。消息传来,我们深感悲痛。
关键词
岭南大学
皮肤科主任
附属医院
皮肤科医生
皮肤病研究室
科室建设
皮肤病学
防治手册
皮肤基底细胞癌
科技图书
分类号
R197.3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底细胞癌复发风险水平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忠
刘聪
雷丽华
程玉琪
付雅雯
谢月嫦
机构
广东
医科
大学
附属
高明
医院
皮肤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期11-1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BCC)复发风险的水平和特点。方法选取67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底细胞癌部位/大小、病理亚型等资料。结果 6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76:1;发病平均年龄为(68.6±11.36)岁;入选患者均为原发单发病例。发病部位:头颈部56例,躯干四肢10例,会阴1例。复发风险区:H区33例, M区25例,L区9例。单个皮损平均最大直径(2.82±1.18)cm,平均最小直径(1.29±0.89)cm。其中结节型占50.75%,浸润型占17.91%,微结节型占16.42%,色素型占8.96%,浅表型占2.99%,基底鳞状细胞癌占2.99%。结合部位/大小、病理亚型等复发危险因素评估,高危基底细胞癌56例,占83.58%(56/67)。结论综合基底细胞癌复发危险因素中部位/大小及病理亚型进行评估,高危比例达83.58%,临床治疗时值得重视。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复发
危险因素
Keywords
Basal cell carcinoma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74例
被引量:
1
8
作者
蔡艳霞
王洁娣
龙博泉
祝瑶
吴玮
李定
机构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基底细胞癌(BCC)的疗效。方法:74例经病理确诊为浅表型或结节型BCC患者,分别采用手术联合ALA-PDT、高频电刀联合ALA-PDT及单纯使用ALA-PDT治疗。治疗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时间;1年后观察肿瘤复发、疤痕形成、外观效果等情况。结果:74例患者中,手术联合ALA-PDT治疗39例,高频电刀联合ALA-PDT治疗31例,单纯ALA-PDT治疗4例。所有患者术后创面均未发生感染,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2.34±1.32)d。3例单纯ALA-PDT治疗患者1年后肿瘤复发;7例出现疤痕增生,1例发生疤痕挛缩;66例(89.19%)对治疗后外观满意,8例基本满意。结论:BCC可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及面积等选择不同方式联合ALA-PDT治疗,临床安全性高且疗效较佳。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基底细胞癌
Keywords
photodynamic therapy
basal cell carcinoma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9
作者
孙利炎
裴国明
阳慧芝
刘双
曾杰
陈嵘祎
机构
潮州市中心
医院
皮肤科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湿疹患者皮损表皮、真皮中CD1a、CD68抗原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人皮肤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皮肤中CD1a抗原主要表达于表皮棘层、基底膜朗格汉斯细胞膜上,而湿疹皮损中CD1a抗原主要散在分布于表皮棘层及真皮乳头中。CD68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膜染色,表达在表皮下部及真皮。湿疹皮损表皮及真皮中CD1a阳性、CD68阳性的细胞线性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t值分别为2.86、4.43,P值均<0.01)。结论: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处表达较高,提示朗格汉斯抗原提呈细胞增多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与湿疹发病有关。
关键词
CD1A
CD68
湿疹
Keywords
CD1a
CD68
eczema
分类号
R758.2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婴儿结节性脂膜炎1例
10
作者
刘环
陈嵘祎
周英
史建强
机构
浙江
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第四
医院
全科医学科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84-287,共4页
文摘
报道1例婴儿结节性脂膜炎。患儿男,6个月2天,发热4天,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结节2天。皮肤专科检查:背部、四肢散在直径1~2 cm的水肿性红斑,类圆形,部分中央颜色较淡,可见假性水疱,红斑基底可触及质硬结节,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真皮血管内可见灶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脂肪小叶内可见弥漫成片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脂肪坏死。免疫组化未见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表达。诊断:结节性脂膜炎。入院后予大剂量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
关键词
结节性脂膜炎
婴儿
激素治疗
分类号
R597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分析:基于883例斑贴试验
叶林燕
钟慧琳
樊翌明
黎兆军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分析
唐祯菊
龙小换
王意军
黄愉腾
王卫亮
《中国药物警戒》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52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蔡艳霞
马萍萍
李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赖惠君
杨岚
游馥榕
马萍萍
郭红卫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进行性骨发育异常1例
胡海怡
樊翌明
黎兆军
莫玉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沉痛悼念赵永铿教授
吴志华
邓列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底细胞癌复发风险水平分析
刘忠
刘聪
雷丽华
程玉琪
付雅雯
谢月嫦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74例
蔡艳霞
王洁娣
龙博泉
祝瑶
吴玮
李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CD1a、CD68抗原在湿疹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孙利炎
裴国明
阳慧芝
刘双
曾杰
陈嵘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婴儿结节性脂膜炎1例
刘环
陈嵘祎
周英
史建强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