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调节性T细胞抑制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的研究
1
作者 亢天放 马爱青 +5 位作者 陈丽琦 龚含 欧阳佳城 潘璠 潘宏 蔡林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6-956,共11页
目的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著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过度的神经炎症可能导致继发性神经元损伤,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并阻碍功能恢复。因此,有效调控和减少脑内神经炎症已成为改善缺血性脑卒... 目的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著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过度的神经炎症可能导致继发性神经元损伤,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并阻碍功能恢复。因此,有效调控和减少脑内神经炎症已成为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键治疗策略。在众多方法中,通过免疫调节控制炎症反应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治疗效果。通过研究Treg细胞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希望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阴性选择的方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初始CD4+T细胞,以确保高纯度,然后通过添加特定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其分化为Treg细胞。评估Treg细胞移植在缺血性脑卒中小鼠模型中的抗炎作用及治疗潜力。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中,移植Treg细胞后,观察其是否能顺利到达脑梗死区域,以及对神经炎症水平的影响。分析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及其对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梗死面积及行为学评分,以评估Treg细胞在神经保护方面的效果。通过整合多种指标,全面探讨Treg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潜在优势。结果Treg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显著调节了促炎和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有效平衡免疫反应并抑制过度炎症。此外,Treg细胞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和活性,从而减少神经炎症。在MCAO小鼠模型中,观察到Treg细胞在脑梗死区域富集,显著降低了梗死面积,显示出其神经保护作用。此外,Treg细胞治疗显著改善了行为学评分,提示其对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且提高了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存活率,突出了其作为卒中治疗潜在策略的应用价值。结论体外诱导的Treg细胞能够有效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神经炎症,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平衡,Treg细胞可抑制神经系统中的免疫反应来减少神经元损伤。Treg细胞还能调控免疫微环境,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促进组织修复。此外,Treg细胞的治疗作用还包括增强卒中后恢复、改善行为学表现以及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存活率。凭借其抑制神经炎症的特性,Treg细胞疗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策略,在临床免疫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炎症 细胞治疗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亚甲基小檗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靖琪 张琪 +2 位作者 陈雨桐 仝永斌 鲁澄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去亚甲基小檗碱(demethyleneberberine,DMB)是小檗碱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其具有广泛的药理特性。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感染、抗炎、抗纤维化、抑制癌细胞、调节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有巨大潜力。该... 去亚甲基小檗碱(demethyleneberberine,DMB)是小檗碱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其具有广泛的药理特性。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感染、抗炎、抗纤维化、抑制癌细胞、调节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有巨大潜力。该文通过对DMB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概述,以期为深入理解其药理作用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亚甲基小檗碱 药理作用 抗感染 抗炎 肝保护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究半边旗抑制鼻咽癌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靖怡 胡莹莹 +6 位作者 陈妹 王燊 陈雅娟 马泽欣 翁逸珊 叶晓霞 吴民华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7-287,共11页
目的:本文拟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外实验探究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PsL)的抗鼻咽癌作用及其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获得PsL主要活性成分,在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PsL主要成分相关基因,并从GeneCard、OMIM、Pharm... 目的:本文拟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外实验探究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PsL)的抗鼻咽癌作用及其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获得PsL主要活性成分,在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PsL主要成分相关基因,并从GeneCard、OMIM、PharmGkb、TTD和CTD数据库获取鼻咽癌疾病基因。将药物与疾病的交集基因导入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结合生物信息学对核心靶点进行分析,将筛选出的核心靶点与PsL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并将结合能低的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同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PsL提取物作用于鼻咽癌Hone1细胞,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Calcein/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流式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获得PsL与鼻咽癌交集基因共115个。其中,SRC、MAPK1以及RHOA可能是鼻咽癌治疗的关键靶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RC在鼻咽癌中异常高表达,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胡萝卜苷、芦丁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与SRC的结合能较低。富集结果分析表明PsL可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半边旗水提取物可抑制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及活性,并促进Hone1细胞凋亡。半边旗水提取物可明显下调SRC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PsL可通过负向调控SRC-AKT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旗 鼻咽癌 网络药理学 SRC-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1/2在糖脂代谢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雨桐 赵之强 +1 位作者 仝永斌 刘钰瑜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7-1612,共6页
CRY1/2作为生物钟系统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在机体代谢稳态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该文通过对既有研究的分析,重点探讨了CRY1/2对糖代谢和脂代谢的调控机制。CRY1在糖异生、糖酵解及胰岛素分泌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其通过调控关键酶的表达... CRY1/2作为生物钟系统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在机体代谢稳态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该文通过对既有研究的分析,重点探讨了CRY1/2对糖代谢和脂代谢的调控机制。CRY1在糖异生、糖酵解及胰岛素分泌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其通过调控关键酶的表达,维持血糖稳态。此外,CRY1/2通过调控脂肪合成和吸收,参与脂质代谢的调控,影响体内能量平衡。该文还讨论了CRY1/2在肥胖及外源物解毒中的潜在应用前景,指出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CRY1/2作为代谢调控的核心因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深入理解CRY1/2在糖脂代谢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将为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2 糖代谢 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肥胖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里拉京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芷胭 宋丽军 +4 位作者 余润宇 江小英 周芸湄 余俊贤 赵文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19-2624,共6页
柯里拉京属于天然植物多酚单宁酸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叶下珠、余甘子等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由于其低毒性、广谱抗病毒的特点,柯里拉京在抗病毒领域受到广泛重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很大进... 柯里拉京属于天然植物多酚单宁酸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叶下珠、余甘子等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由于其低毒性、广谱抗病毒的特点,柯里拉京在抗病毒领域受到广泛重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表明,柯里拉京对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肠道病毒等多种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单纯疱疹病毒-1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具有多样性,既可直接作用于病毒,又能提高宿主抗病毒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尚未有柯里拉京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系统性综述。因此,本文就近十年来柯里拉京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总结,以期为促进柯里拉京在抗病毒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里拉京 多酚 冠状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赛维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王燊 蔡金慧 +5 位作者 郑琳 张研 曾凯晴 徐启恩 冯燕敏 叶晓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74,共9页
目的探讨络赛维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作用AML^(-1)2和HepG2细胞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和CCK-8实验确定FFA最佳诱导浓度。络赛维给药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观... 目的探讨络赛维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作用AML^(-1)2和HepG2细胞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和CCK-8实验确定FFA最佳诱导浓度。络赛维给药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脂滴堆积情况,试剂盒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络赛维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候选靶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候选靶点在络赛维干预前后的表达。结果通过FFA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络赛维(25,50μmol·L^(-1))干预后以剂量依赖性形式降低肝细胞内脂滴数量,还可降低细胞TG、TC、AST、ALT水平,并升高SOD和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获得5个核心候选靶点:NOS3、MAPK14、PPARG、TNF-α、IGF-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络赛维作用可明显降低FFA诱导后肝细胞内TNF-α、PPARG的基因表达。结论络赛维能够通过调控TNF-α和PPARG,降低肝细胞内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水平和脂质积累,从而改善FFA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玫瑰红景天 络赛维 脂肪变性 TNFΑ PPA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稳定同位素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谷物中4种霉菌毒素的含量
7
作者 吴铨欣 孙良娟 +6 位作者 余文华 吴欣蕾 张雯静 丁秀琼 张娜 李红权 郭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提出了体外稳定同位素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黄曲霉毒素B_(2)(AFB_(2))、黄曲霉毒素M_(1)(AFM_(1))、玉米赤霉烯酮(ZEN)等4种霉菌毒素含量的方法。取过40目(0.425 mm)筛的样品200 mg... 提出了体外稳定同位素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黄曲霉毒素B_(2)(AFB_(2))、黄曲霉毒素M_(1)(AFM_(1))、玉米赤霉烯酮(ZEN)等4种霉菌毒素含量的方法。取过40目(0.425 mm)筛的样品200 mg置于离心管中,加入0.5 mL甲醇,涡旋1 min,离心3 min,共提取3次,合并上清液,用氮气吹干,加入170μL甲醇溶解,再依次加入20μL吉拉德P(GP)试剂(20 mmol·L^(-1))和10μL冰乙酸,涡旋10 s,于50℃振荡3 h,用氮气吹干,加入190μL甲醇溶解,再加入10μL GP-d_(5)标记的霉菌毒素标准品(内标)溶液(2.0μmol·L^(-1)),混匀,采用LC-MS/MS测定其中4种霉菌毒素的含量。以ODS-3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4种霉菌毒素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比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4~150 p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9.2%~119%,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试验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9)均不大于20%。方法用于实际60份谷物样品的分析,部分样品检出AFB_(1)、AFB_(2)、AFM_(1)、ZEN,检出量分别为0.757~1.981μg·kg^(-1),0.060~1.059μg·kg^(-1),0.313~0.538μg·kg^(-1),0.969~4.348μ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稳定同位素标记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谷物 霉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与纳米生物治疗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卓俊 陈玉颖 +11 位作者 周泱 戴桂琴 刘德亮 刘孟德 高健辉 陈泽 邓嘉玉 梁光炎 魏莉 赵鹏飞 卢洪洲 郑明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4-1617,共14页
由细菌生物膜造成的耐药是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挑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细菌定植在机体后产生胞外基质形成生物膜,其具有结构致密、高黏附性、药物低渗等特征,是临床传统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关键原因。因此,亟待开发抗细菌生物膜感染... 由细菌生物膜造成的耐药是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挑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细菌定植在机体后产生胞外基质形成生物膜,其具有结构致密、高黏附性、药物低渗等特征,是临床传统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关键原因。因此,亟待开发抗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新型治疗策略,应对日益严峻的耐药感染。纳米生物材料具有特异靶向、智能递送、载药量高、毒副性低、穿透性强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治疗。本文阐述了细菌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分子机制,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通过破坏成熟生物膜、阻断细菌通信、抑制细菌代谢和增强生物膜渗透等策略治疗细菌感染的进展,并展望了纳米材料生物治疗的发展趋势与转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耐药机制 纳米药物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结合哈里斯鹰优化核极限学习机鉴别化橘红胎切片年份 被引量:3
9
作者 谢百亨 马晋芳 +5 位作者 周泳欣 韩雪勤 陈嘉泽 朱思祁 杨懋勋 黄富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4-1500,共7页
化橘红胎是药用历史悠久的广东省道地中药材,由于其制品收藏年份越久远价格越高,市面上常有以次充好的现象。为此,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哈里斯鹰优化核极限学习机对四组不同年份的化橘红胎切片样品进行鉴别。采集四个年份共193个化... 化橘红胎是药用历史悠久的广东省道地中药材,由于其制品收藏年份越久远价格越高,市面上常有以次充好的现象。为此,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哈里斯鹰优化核极限学习机对四组不同年份的化橘红胎切片样品进行鉴别。采集四个年份共193个化橘红胎切片样本400~1000 nm的高光谱图像。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化橘红胎切片的原始反射光谱,然后分别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S-G平滑)、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交换(SNV)对样本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建立核极限学习机(KELM)模型;发现经SNV处理的样本光谱的判别准确率最高,训练集达到99.24%,测试集95.56%;进一步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对样本光谱进行特征波长的选择;最后,采用KELM建立判别模型,同时使用哈里斯鹰算法(HHO)优化KELM参数选择并比较建模效果。结果表明:基于HHO-KELM的判别效果相较KELM有0.76%~4.44%的提升,通过MCUVE筛选所得特征波段信息冗余明显减少且精度提升,训练集和测试集最佳准确率均可达100%,故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年份的化橘红胎切片进行无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橘红胎 高光谱成像 特征波长 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矢藤叶绿体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民华 吴子健 +3 位作者 叶晓霞 谭靖怡 王燊 黄琼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了阐明岭南特色药用植物鸡矢藤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鸡血藤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再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得序列进行拼接、注释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鸡矢藤叶绿体基因组为153456 bp的环状双链四分体结构,共编... 为了阐明岭南特色药用植物鸡矢藤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鸡血藤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再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得序列进行拼接、注释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鸡矢藤叶绿体基因组为153456 bp的环状双链四分体结构,共编码133个基因。在鸡矢藤叶绿体基因组中发现54个简单重复序列,其中A/T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占比61.1%;共找到26983个密码子,第3位碱基是A/T的密码子具有更高的使用频次。序列比对分析显示,鸡矢藤等5种茜草科植物在基因间隔区和内含子等非编码区域存在显著的碱基突变。系统进化树清晰地展现了鸡矢藤在茜草科内的进化位置,且不同来源的鸡矢藤序列同源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矢藤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特点 序列比对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琼林 谭靖怡 +3 位作者 叶晓霞 梁秋婷 蒲柳池 吴民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1,共9页
【目的】阐明药食两用植物五指毛桃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为其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等研究提供基因组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工具和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注释、比对和系... 【目的】阐明药食两用植物五指毛桃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为其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等研究提供基因组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工具和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注释、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为环状双链四分体分子,长度160 340 bp,GC含量为35.9%,包含130个基因。该基因组含有26 679个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共有93个简单重复序列,其中以A/T形成的单、二核苷酸重复为优势重复基序。五指毛桃与其他榕属植物相比,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较高,碱基变异位点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非编码区域如rpoB-trnC、trnT-trnL、rpl32-trnL等,与薜荔具有最高的序列相似度。【结论】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组成,存在密码子偏好性,包含类型丰富的简单重复序列,且与同属植物薜荔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简单重复序列 序列比对 系统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葡萄籽多酚海藻酸钠冻干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菌止血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圣兰 陈嘉 +3 位作者 许月莹 柳忠佳 郭宁 冯肖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海藻酸钠(SA)、葡萄籽提取物(GSE)、Fe3+为原料,经过两次冷冻干燥得到冻干凝胶SA/GSE/Fe3+(SGF(0.75)),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SGF(0.75)冻干凝胶的孔隙率、吸水率、光热特性、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止血性能。结果表明,SGF(0.75)的孔隙... 以海藻酸钠(SA)、葡萄籽提取物(GSE)、Fe3+为原料,经过两次冷冻干燥得到冻干凝胶SA/GSE/Fe3+(SGF(0.75)),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SGF(0.75)冻干凝胶的孔隙率、吸水率、光热特性、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止血性能。结果表明,SGF(0.75)的孔隙率约37%,吸水率约1500%。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SGF(0.75)可以杀死近9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91%的大肠杆菌。止血性能实验表明,与纱布相比,SGF(0.75)失血量和止血时间分别减少了31%和66%。SGF(0.75)冻干凝胶止血能力强,抗菌效果好,且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能促进伤口组织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葡萄籽提取物 光热疗法 抗菌 冻干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PAMM基因对小鼠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雪荣 徐明锋 +8 位作者 吴洪福 梁杰 吴志远 陈露珠 和文奕 李伟玲 张之炜 刘新光 史玉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05,共9页
目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单核细胞活化的类过氧化物酶2(peroxiredoxin-like 2 activated in M-CSF stimulated monocytes,PAMM)是一种具有抗炎、抗氧化功能的蛋白,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本文拟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探究PAMM对白色和棕... 目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单核细胞活化的类过氧化物酶2(peroxiredoxin-like 2 activated in M-CSF stimulated monocytes,PAMM)是一种具有抗炎、抗氧化功能的蛋白,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本文拟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探究PAMM对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及基因表达等的影响,以期为其功能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构建PAMM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用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作为对照。收集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组织(inguinal adipose tissue,IAT)和背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利用RNA-seq和RT-q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基因组PCR及测序,证明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正确。敲除PAMM后IAT和BAT形态无明显变化,但E2F靶点、未折叠蛋白反应等基因集在IAT或BAT中富集。比较WT和KO小鼠组织,发现33个基因的变化趋势在IAT和BAT中保持一致;而仅在IAT中出现变化的基因,分布在胞外、胞膜等部位,参与免疫和趋化反应等,与钙信号通路等相关;仅在BAT中出现变化的基因,分布在胞外基质、胞核等部位,参与葡萄糖稳态、生物节律等过程。RT-qPCR检测钙通路及生物节律相关基因,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类似。本文还观察了敲除PAMM对IAT和BAT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发现WT和KO小鼠BAT/IAT的差异基因和通路大多相同,但也有部分基因和通路发生了变化。结论:PAMM敲除对IAT和BAT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影响了二者的基因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还可能影响IAT和BAT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PAMM基因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结合UPLC-MS/MS法测定陈皮中6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树东 梁土金 +2 位作者 冯霁 胡文军 鲁澄宇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陈皮中6种主要黄酮类物质的分析方法。采用HLB-D101复合固相萃取柱净化和富集样品,通过Hypersil Gold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化正负...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陈皮中6种主要黄酮类物质的分析方法。采用HLB-D101复合固相萃取柱净化和富集样品,通过Hypersil Gold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化正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检测。结果表明,选用的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可有效分离纯化陈皮样品中6种黄酮类成分。通过优化好的色谱和质谱条件,在负离子模式下,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4种黄烷酮类成分在0.05~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5 mg/kg;在正离子模式下,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在0.005~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1 mg/kg。在不同浓度的加标水平下,样品中6种待测物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5%~10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6.4%。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快速高效、灵敏度高、回收率和重现性好。通过对不同品种陈皮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相同品种的陈皮中黄酮类的含量相对稳定,部分黄酮类成分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 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固相萃取 陈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哥王叶绿体基因组分析
15
作者 吴民华 叶晓霞 +3 位作者 谭靖怡 梁秋婷 吴子健 黄琼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5,共9页
【目的】阐明药用植物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点及系统进化地位,为了哥王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了哥王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和软件进行序列拼接... 【目的】阐明药用植物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点及系统进化地位,为了哥王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了哥王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和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注释以及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了哥王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49864 bp,由86347 bp的大单拷贝区(LSC)、10601 bp的小单拷贝区(SSC)以及穿插在它们之间均为26458 bp的一对反向重复区(IR)构成,具有环状双链四分体结构,包含124个基因。在了哥王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找到64种24180个密码子,其中30种为高频使用密码子,高频使用密码子中又有29种是以A/T结尾;搜索到93个简单重复序列(SSR),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居多(72个),且以A或T及两者组合形成的基序为优势基序。了哥王与近缘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IR边界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异。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显示了哥王与同属细轴荛花W.nutans具有最高的序列同源性。【结论】了哥王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典型结构,有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含多态性较为丰富的SSR,且与细轴荛花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哥王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简单重复序列 序列比对 系统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增效多粘菌素B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发现
16
作者 吴夏丽 黄维 典灵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196,共2页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迫切需要开发新抗生素的最优先级关键性病原体之一[1]。多粘菌素B(PolymyxinB,PB)对包括CRPA在内的耐药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迫切需要开发新抗生素的最优先级关键性病原体之一[1]。多粘菌素B(PolymyxinB,PB)对包括CRPA在内的耐药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被认为是治疗其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1]。然而,PB的毒性及临床上出现的多粘菌素耐药是阻碍其临床应用的两个重要因素[2]。开发新的替代PB的抗生素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但周期较长且成功率极低,而开发其增效剂则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案[3]。本研究通过对已知靶点化合物库的筛选发现芬戈莫德可增强PB的抗PA活性,具有与PB形成联合用药方案的潜能。芬戈莫德(Fingolimod)的中文化学名称:2-氨基-2-[2-(4-辛烷基苯基)乙基]-1,3-丙二醇,分子式为C19H33NO2,分子量为30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粘菌素B 芬戈莫德 pmrB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酯醇抗轮状病毒作用及机制
17
作者 杨思雁 袁月 +5 位作者 钱余培 易灏森 杨芷胭 徐文韬 赵文昌 宋丽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7-916,共10页
目的探讨白桦酯醇(BE)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BE按0.03125~64μmol·L^(-1)浓度梯度处理MA104细胞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②设细胞对照组、RV组和RV+BE组,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并结合MTT法检测BE抗RV病毒作用(干... 目的探讨白桦酯醇(BE)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BE按0.03125~64μmol·L^(-1)浓度梯度处理MA104细胞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②设细胞对照组、RV组和RV+BE组,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并结合MTT法检测BE抗RV病毒作用(干扰RV吸附、抑制RV生物合成和直接抑制RV)。③细胞分组同②,加药培养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RV结构蛋白VP6的表达水平。④细胞分组同②,加药培养24 h后,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及抗炎因子IL^(-1)0和Ⅱ型干扰素IFN-γ水平。⑤实验分组同②,加药培养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进一步检测MYD88和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BE在0.03125~1μmol·L^(-1)未出现明显细胞毒性,>1μmol·L^(-1)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②与RV组相比,BE可抑制RV生物合成,0.0625~1μmol·L^(-1)的BE抗RV-Wa的抑制率>50%,EC50为0.0485μmol·L^(-1),治疗指数(TI)为119.48;0.25~1μmol·L^(-1)的BE抗RV-SA-11的抑制率>50%,EC50为0.1226μmol·L^(-1),TI值为47.27。而BE抗RV吸附和直接抑制RV的作用不明显。③与RV组相比,RV+BE组RV结构蛋白VP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④与RV组相比,RV+BE组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⑤与RV组相比,RV+BE组TLR4,MYD88和TRAF6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 p65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BE具有抗RV生物合成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了RV引起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白桦酯醇 炎症反应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PmrB_(△Leu172)缺失突变对多黏菌素B耐药的影响
18
作者 邓珍 黄维 王晓琴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9-815,共7页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mrB_(△Leu172)突变对多黏菌素B耐药的影响。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铜绿假单胞菌PmrB_(△Leu172)突变株,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黏菌素B对野生株和突变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利用转录组测序明确PmrB_(△Leu172)缺失突变...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mrB_(△Leu172)突变对多黏菌素B耐药的影响。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铜绿假单胞菌PmrB_(△Leu172)突变株,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黏菌素B对野生株和突变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利用转录组测序明确PmrB_(△Leu172)缺失突变对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验证PmrB_(△Leu172)缺失突变对铜绿假单胞菌中受PmrB调控的基因表达水平影响。PmrB_(△Leu172)缺失突变株较野生株最低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分别提高了4和2倍,突变株表现出对多黏菌素B更强的耐受性;突变株中受PmrB调控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PmrB_(△Leu172)缺失突变可引起PmrA-PmrB双组分系统的调控能力提升,从而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产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pmrB 耐药性 多黏菌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桠苦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分析
19
作者 吴民华 陈依虹 +3 位作者 谭靖怡 邹山扬 叶晓霞 黄琼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为了探明岭南地区特色中药三桠苦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以三桠苦叶片为材料,采用试剂盒法提取DNA和构建测序文库,利用Nova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再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拼接、注释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三桠苦叶绿体基... 为了探明岭南地区特色中药三桠苦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以三桠苦叶片为材料,采用试剂盒法提取DNA和构建测序文库,利用Nova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再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拼接、注释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三桠苦叶绿体基因组为158992 bp的环状四分体分子,含有134个基因;在三桠苦叶绿体基因组内找到86个简单重复序列,主要是A/T单核苷酸重复;检测到26907个密码子,以A/T结尾的密码子有着更高的使用频次;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三桠苦与同科植物在非编码区存在更明显的序列变异;系统进化树揭示不同来源的三桠苦亲缘关系最近,但在基因组成和碱基序列上呈现出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桠苦 叶绿体基因组 结构特征 序列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爪金龙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20
作者 黄琼林 陈依虹 +3 位作者 叶晓霞 谭靖怡 梁秋婷 吴民华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58,共8页
为了阐明药用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选用五爪金龙叶片为样品,采用试剂盒法提取DNA并建立测序文库,随后使用新一代细胞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组装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为了阐明药用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选用五爪金龙叶片为样品,采用试剂盒法提取DNA并建立测序文库,随后使用新一代细胞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组装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五爪金龙叶绿体基因组为环状双链四分体分子,全长161780 bp,由88205 bp的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30747 bp的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IR)A、12081 bp的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和30747 bp的反向重复区B(IRB)排列而成,含有131个基因;共有28757个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存在67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并以A/T单核苷酸重复居多。五爪金龙与近缘植物在IRB-SSC边界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异,与同属三裂叶薯I.triloba、番薯I.batatas等的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报道了五爪金龙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序列组成,并分析其特征,为五爪金龙的物种鉴定、遗传进化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基因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简单重复序列 系统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