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剪接因子SRSF9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刘玉婷 喻莹 +2 位作者 黎桂珍 史沁雪 李彬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9-391,共13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富含丝氨酸/精氨酸的剪接因子9(SRSF9)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以及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30...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富含丝氨酸/精氨酸的剪接因子9(SRSF9)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以及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30784和GSE13601数据集、临床蛋白质组学肿瘤分析联盟(CPTAC)数据库、基因表达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RSF9在HNS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SRSF9基因变异情况;应用ESTIMATE算法和肿瘤免疫估计资源(TIMER)数据库评估SRSF9表达与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SRSF9在HNSCC中的共表达基因及其调控通路;基于TCGA SpliceSeq数据库分析HNSCC中SRSF9调控的可变剪接事件,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TCGA数据库、GEO数据库中GSE30784和GSE13601数据集分析,HNSCC组织中SRSF9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0.01);CPTAC数据库分析,与正常组织比较,HNSCC组织中SRSF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TCGA数据库分析,SRSF9 mRNA表达与HNSCC患者病理分级(P=0.004)和HPV感染(P=0.031)有关联。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HNSCC组织中SRSF9 mRNA高表达均与患者总生存期(OS)较差相关[风险比(HR)=1.40,P=0.019;HR=1.55,P=0.003]。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HNSCC中SRSF9基因拷贝数变异(CNV)占26.85%,其CNV与SRSF9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4,P<0.001)。ESTIMATE算法分析,SRSF9 mRNA高表达组基质评分和免疫评分均较SRSF9 mRNA低表达组低(P<0.001),肿瘤纯度则高于SRSF9 mRNA低表达组(P<0.001)。TIMER数据库分析,SRSF9 mRNA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浸润呈正相关关系(r=0.186,P<0.001),而与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呈负相关关系(r=-0.269,P<0.001;r=-0.353,P<0.001;r=-0.304,P<0.001)。SRSF9共表达基因富集分析,核糖体、剪接体和代谢通路等相关基因上调,而黏着斑、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等相关基因下调。SRSF9相关可变剪接靶基因主要涉及脂类代谢、胰高血糖素和紧密连接等通路。结论:SRSF9在HNSCC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和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可成为HNSCC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9 可变剪接 肿瘤免疫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胃癌术前放化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马雄辉 官成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1-275,共5页
目的比较术前放化疗与术后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局部晚期胃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放化疗+手术组)26例,行2周期XP方案[顺铂60 mg/m2第1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次)(2次/d,第1~14天),每3周为1... 目的比较术前放化疗与术后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局部晚期胃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放化疗+手术组)26例,行2周期XP方案[顺铂60 mg/m2第1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次)(2次/d,第1~14天),每3周为1个周期],之后行卡培他滨同期放疗45 Gy/25F;对照组(手术+术后放化疗组)26例,手术后行2周期XP方案化疗,之后行卡培他滨同步放疗,再行2方案化疗。评价两组的不良反应,并随访比较1年无病生存期(DFS)和1年总生存(OS)。结果试验组的1年DF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试验组的1年OS不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试验组发生Ⅲ度腹痛、Ⅲ度白细胞下降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45)。结论局部晚期胃癌术前放化疗比术后放化疗改善无进展生存,但不能延长总生存。术前放化疗发生不良反应要低于术后放化疗。局部晚期胃癌行术前放化疗是否能得到更好的疗效,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胃癌 术前放化疗 术后放化疗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PAMM基因对小鼠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雪荣 徐明锋 +8 位作者 吴洪福 梁杰 吴志远 陈露珠 和文奕 李伟玲 张之炜 刘新光 史玉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05,共9页
目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单核细胞活化的类过氧化物酶2(peroxiredoxin-like 2 activated in M-CSF stimulated monocytes,PAMM)是一种具有抗炎、抗氧化功能的蛋白,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本文拟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探究PAMM对白色和棕... 目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单核细胞活化的类过氧化物酶2(peroxiredoxin-like 2 activated in M-CSF stimulated monocytes,PAMM)是一种具有抗炎、抗氧化功能的蛋白,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本文拟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探究PAMM对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及基因表达等的影响,以期为其功能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构建PAMM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用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作为对照。收集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组织(inguinal adipose tissue,IAT)和背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利用RNA-seq和RT-q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基因组PCR及测序,证明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正确。敲除PAMM后IAT和BAT形态无明显变化,但E2F靶点、未折叠蛋白反应等基因集在IAT或BAT中富集。比较WT和KO小鼠组织,发现33个基因的变化趋势在IAT和BAT中保持一致;而仅在IAT中出现变化的基因,分布在胞外、胞膜等部位,参与免疫和趋化反应等,与钙信号通路等相关;仅在BAT中出现变化的基因,分布在胞外基质、胞核等部位,参与葡萄糖稳态、生物节律等过程。RT-qPCR检测钙通路及生物节律相关基因,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类似。本文还观察了敲除PAMM对IAT和BAT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发现WT和KO小鼠BAT/IAT的差异基因和通路大多相同,但也有部分基因和通路发生了变化。结论:PAMM敲除对IAT和BAT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影响了二者的基因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还可能影响IAT和BAT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PAMM基因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预测炎症性肠病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戴世学 顾红祥 +12 位作者 武钢 钟涛 菅洪健 湛永乐 张旻海 高勇 徐俊 陈东升 廖广捷 封艳玲 刘洪波 邹颖 迟宏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09-1615,共7页
目的评价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在预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GH)的作用与价值。方法收集IBD患者49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罗恩病(CD)19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及CD8^+CD28-T细胞T细胞... 目的评价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在预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GH)的作用与价值。方法收集IBD患者49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克罗恩病(CD)19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及CD8^+CD28-T细胞T细胞的百分含量,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评价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比值)在预测IBD患者出现GH的效能,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因素下的持续缓解时间(LTR)差异,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CD组的免疫抑制剂、激素及生物制剂(BA)使用率均显著高于UC组(P=0.003、0.043及0.002);(2)UC组患者的CD8^+CD28^+T细胞显著高于CD组(t=3.022,P=0.004);(3)ROC结果显示CD8^+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及CD8^+CD28^+/CD8^+CD28-比值三者在预测GH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能(均为P<0.01),但以CD8^+CD28^+/CD8^+CD28-最优[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P=0.000],截值分析显示当CD8^+CD28^+/CD8^+CD28-比值取值为1.14时(13.95%/12.24%),其对应的敏感度达93.3%,特异度为91.2%;(4)未使用BA及未行手术治疗的IBD患者算术及中位LTR均显著长于使用BA及已行手术的IBD患者(分别为χ2=9.730,P=0.002;χ2=15.981,P=0.000);(5)Spearman分析显示CD8^+CD28^+/CD8^+CD28-与BA及手术均成显著相关性(P=0.009、0.038)。结论外周血CD8^+CD28^+T细胞降低或CD8^+CD28-T细胞升高与IBD患者出现GH密切相关,CD8^+CD28^+/CD8^+CD28-平衡预测GH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尤其是在比值为1.14时;该平衡与生物制剂及手术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活动期 消化道出血 CD8+CD28+/CD8+CD28-平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TAP42基因在细胞壁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5
作者 崔新刚 孙雅欣 +4 位作者 崔晓静 邓雁文 孙恩浩 王俊芳 崔红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62,共6页
研究蛋白质磷酸酶2A调节亚单位Tap42p(type 2A associated protein-42kD)在酵母细胞壁应激反应中的作用。采用一步基因置换法构建TAP42基因缺失(tap42Δ)酵母菌株;观察在细胞壁应激反应条件下tap42Δ菌株的克隆形成能力;通过全自动生长... 研究蛋白质磷酸酶2A调节亚单位Tap42p(type 2A associated protein-42kD)在酵母细胞壁应激反应中的作用。采用一步基因置换法构建TAP42基因缺失(tap42Δ)酵母菌株;观察在细胞壁应激反应条件下tap42Δ菌株的克隆形成能力;通过全自动生长曲线分析仪检测细胞分裂增殖活力;RT-PCR检测细胞壁应激反应通路中转录因子Swi4p、Swi6p、Ssd1p和Mpt5p的表达水平。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与野生型酵母细胞(BY4743)比较,tap42Δ菌株形成较小克隆,细胞增殖活力较差;在细胞壁应激反应条件下,tap42Δ菌株的克隆大小和增殖活力都与BY4743菌株相似,菌株对应激反应诱导剂有一定的抗性;且缺失TAP42基因上调SWI4、SWI6、SSD1和MPT5等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因此,缺失TAP42基因影响酵母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增强对细胞壁应激反应的抵抗性,上调细胞壁应激反应通路中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细胞壁应激 TOR Tap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机制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王惠国 李丹 +5 位作者 杨加顺 毛筝 李雨桐 张静莹 孙颖超 唐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53-156,I0001,共5页
目的初步探究双氢青蒿素对肝癌细胞Huh7和Huh6生长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培养肝癌细胞Huh7和Huh6,使用CCK-8法和结晶紫染色检测双氢青蒿素对肝癌细胞Huh7和Huh6生长抑制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于细胞48 h后,AKT/mTOR信... 目的初步探究双氢青蒿素对肝癌细胞Huh7和Huh6生长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培养肝癌细胞Huh7和Huh6,使用CCK-8法和结晶紫染色检测双氢青蒿素对肝癌细胞Huh7和Huh6生长抑制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于细胞48 h后,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双氢青蒿素(12.5μM、25μM、50μM)可以下调AKT/mTOR信号通路p-AKT、p-S6K、p-S6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肝癌细胞的生长。结论双氢青蒿素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DHA) 肝癌 AKT/MTOR P-AKT p-S6K p-S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汤通过调节ILC3s-Th细胞反应减轻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长琳 郑学宝 +5 位作者 黄晓其 苏冀彦 李木霞 陈志维 李敏瑶 迟宏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6-263,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芩汤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过程中对三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及辅助性T细胞(Th)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HL,2.275 g/kg;HM,4.55 g/kg;HH,9... 目的探讨黄芩汤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过程中对三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及辅助性T细胞(Th)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HL,2.275 g/kg;HM,4.55 g/kg;HH,9.1 g/kg)。各组自由饮食,除正常组自由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持续7d以建立UC模型,同时美沙拉嗪组和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日分别给予美沙拉嗪及低、中、高剂量黄芩汤灌胃1次。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ILC3s细胞比例及其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分子表达变化以及Th细胞中Th1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采用Milliplex多因子测定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多个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各剂量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得以缓解,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宏观评分下降(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黄芩汤各剂量组小鼠结肠中ILC3s细胞比例增加(P<0.05)且MHCⅡ分子表达增多(P<0.05),其中黄芩汤低、中剂量组Th1细胞比例降低(P<0.05)而Treg细胞比例增加(P<0.05)。Milliplex多因子测定结果表明,黄芩汤各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h细胞相关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白介素-17A、白介素-23、α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含量降低(P<0.05)。结论黄芩汤通过增加ILC3s细胞数目及其MHCⅡ的表达,调节Th细胞免疫反应,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黄芩汤 固有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药抑制人胰脂肪酶活性的潜在物质基础以及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欧海亚 叶小鹏 +3 位作者 纪意纯 刘嘉辉 邝卫红 程宏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11-4221,共11页
目的 探讨中药抑制人胰脂肪酶(Human pancreatic lipase,HPL)活性的潜在物质基础以及用药规律。方法 以OB(oral bioavailability)≥30%、DL(drug likeness)≥0.18、Lipinski类药五原则及Verb原则为条件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化合物并构... 目的 探讨中药抑制人胰脂肪酶(Human pancreatic lipase,HPL)活性的潜在物质基础以及用药规律。方法 以OB(oral bioavailability)≥30%、DL(drug likeness)≥0.18、Lipinski类药五原则及Verb原则为条件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化合物并构建配体数据库。借助软件Autodock Vina 1.1.2软件将配体数据库中的分子与靶点HPL进行分子对接,以亲和力≤-9.2 kcal·mol^(-1)进一步筛选出苗头化合物并匹配相关中药。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献收集治疗肥胖或超重的中药处方,将苗头化合物相关中药与文献中处方中药取交集,获取交集中药。统计苗头化合物相关中药、文献处方中药、交集中药的性味及归经等信息,并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从文献中药及交集中药中提取新方组合从而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 配体数据库共纳入化合物1924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亲和力较佳的分子可与受体HPL形成氢键作用、Pi-Pi堆积作用、疏水作用等多种分子间作用模式。以亲和力≤-9.2 kcal·mol^(-1)为条件挖掘出113个苗头化合物及相关中药99味。综合文献分析结果以及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35味交集中药。就归经而言,交集中药主要归脾、肺、肝、胃等经,就性味而言,中药主要以苦、甘、辛味为主,以寒性、温性、平性药居多。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从文献中挖掘出2个新方组合,从交集中药中挖掘出1个新方组合。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子对接的方法系统地预测了中药抑制HPL活性的物质基础,挖掘出具有潜力的苗头化合物以及相关中药,结合文献有效处方总结了潜在可抑制HPL活性中药的一般规律并获取3个新方,为今后新型HPL抑制剂的研发以及深入探讨中西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人胰脂肪酶 分子对接 物质基础 用药规律 新药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汤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迟宏罡 于丰彦 +1 位作者 张轶 邹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4期694-700,共7页
目的:研究芍药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结肠炎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实验设正常对照组、DSS组、DSS+芍药汤组(17.8 g·kg-1),n=10;3.5%DSS自由饮用7天制成结肠... 目的:研究芍药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结肠炎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实验设正常对照组、DSS组、DSS+芍药汤组(17.8 g·kg-1),n=10;3.5%DSS自由饮用7天制成结肠炎小鼠模型后第2天进行治疗,连续7天。记录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并评分,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1、Hes-1、Math-1和黏蛋白2(Mucins-2,Muc-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能有效降低结肠炎小鼠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和MPO活性,增加结肠长度,抑制IL-6和TNF-α的表达,抑制Notch-1和Hes-1 m RNA及蛋白表达,促进Math-1和Muc-2 m RNA及蛋白表达。结论:芍药汤能够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芍药汤 NOTCH信号通路 肠道黏膜屏障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巴戟天抗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邓少东 郭上诗 +3 位作者 江晓雯 叶锦崇 王颖 叶海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0,I0032,I0033,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巴戟天治疗抑郁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巴戟天的活性成分和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症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巴戟天治疗抑郁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巴戟天的活性成分和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症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以STRING数据库对关建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最后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巴戟天中筛选出有效成分20个,得到可作用于抑郁症的靶点22个。GO分析富集得到65个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分析富集得到48条信号通路。结论巴戟天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基因本体 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
11
作者 邓少东 王颖 +3 位作者 赵文昌 肖凤霞 林靖然 段倩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测定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含有量,并考察其在不同时间点(0、20、40、60、80、100、120 min)的代谢情况。方法 UPLC分析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3.0 mm×100 mm,1.7μm);流动相甲醇-0.1%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目的测定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含有量,并考察其在不同时间点(0、20、40、60、80、100、120 min)的代谢情况。方法 UPLC分析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3.0 mm×100 mm,1.7μm);流动相甲醇-0.1%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8 nm。结果野漆树苷和芹菜素分别在3.714~37.143μg/m L(r=0.999 0)和3.729~37.286μg/m L(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RSD)分别为89.44%~93.75%(0.78%~1.59%)和88.06%~93.98%(0.91%~2.14%)。两者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的I相代谢均呈线性消除,其中芹菜素更为显著。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可用于测定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野漆树苷和芹菜素的含有量和代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漆树苷 芹菜素 肝微粒体 代谢 大鼠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Orbitrap-MS/MS法分析青蒿鳖甲汤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12
作者 韩鑫龙 成欣 +4 位作者 孙颖超 李雨桐 杨加顺 张静莹 唐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31-3535,共5页
目的利用UHPLC-Orbitrap-MS/MS法对青蒿鳖甲汤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UHPLC-Orbitrap-MS/MS技术,结合Mass Frontier7.0、Compound Discoverer3.0、Xcalibur软件、在线数据库ChemSpider和mzCloud、Scifinder、Pubmed、PlantCyc,检索... 目的利用UHPLC-Orbitrap-MS/MS法对青蒿鳖甲汤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UHPLC-Orbitrap-MS/MS技术,结合Mass Frontier7.0、Compound Discoverer3.0、Xcalibur软件、在线数据库ChemSpider和mzCloud、Scifinder、Pubmed、PlantCyc,检索青蒿鳖甲汤一级、二级质谱数据,推断其裂解规律,鉴别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了青蒿鳖甲汤中的71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酚酸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萜类。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青蒿鳖甲汤化学成分的鉴定,为该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化学成分 UHPLC-Orbitrap-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9细胞及其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亚姝 成海燕 邹颖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4-1339,共6页
辅助性T细胞从Th1和Th2细胞报道至今,又增加了很多新成员,如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Treg)、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Tfh),以及根据其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因子而命名的Th17、Th22、Th9细胞。Th9细胞是一种新型CD4+辅助... 辅助性T细胞从Th1和Th2细胞报道至今,又增加了很多新成员,如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Treg)、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Tfh),以及根据其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因子而命名的Th17、Th22、Th9细胞。Th9细胞是一种新型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9,在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就近年来Th9细胞相关因子、共刺激信号、和其他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关系以及Th9/IL-9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细胞 IL-9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M不影响人脂肪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萌 王颖 +8 位作者 梁杰 吴洪福 史玉仓 吴志远 饶敏腊 彭健愉 蒋智文 刘新光 孙雪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05-1317,共13页
目的PAMM(peroxiredoxin-like 2 activated in M-CSF stimulated monocyte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的分泌因子,但其生物学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为了给PAMM功能研究提供新线索,本文探讨了PAMM在白色脂肪生成中的可能作用及P... 目的PAMM(peroxiredoxin-like 2 activated in M-CSF stimulated monocyte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的分泌因子,但其生物学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为了给PAMM功能研究提供新线索,本文探讨了PAMM在白色脂肪生成中的可能作用及PAMM调节的下游基因。方法利用成脂分化液或“成脂分化液+IL-1α”建立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成脂分化和成脂抑制模型。用si RNA干扰和过表达质粒转染的方法抑制或上调PAMM表达水平。采用基因芯片、m RNA测序及定量RT-PCR检测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评价蛋白质表达水平,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沉积。结果随着ADSCs向白色脂肪分化,PAMM表达水平明显上升,而随着成脂抑制,PAMM表达明显下降。在ADSCs中沉默或过表达PAMM后,再进行成脂分化。结果发现,上调或下调PAMM对脂滴形成及成脂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类似地,在高度分化的脂肪细胞中敲低PAMM表达,对细胞形态及脂滴含量亦无明显影响。本文进一步利用si RNA干扰、m RNA测序及q RT-PCR,筛选和验证了一批受PAMM调节的下游基因及功能性基因集,包括SULF1、A2M基因及调节P53稳定性的基因集等。结论PAMM可作为白色成脂分化的标志基因,但其自身对白色脂肪细胞生成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筛选出来的PAMM下游基因及基因集,可为进一步研究PAMM的功能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M 脂肪细胞 成脂分化 干细胞 脂肪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酸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新诱 宗治贤 +3 位作者 张浪云 黄健萍 林思恩 崔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探讨高低2种剂量积雪草酸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6只12周龄C57小鼠麻醉后行右侧股骨骨折术。骨折术后实验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每周2次皮下注射;低剂量积雪草酸组,给予低剂量积雪草酸... 目的:探讨高低2种剂量积雪草酸对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6只12周龄C57小鼠麻醉后行右侧股骨骨折术。骨折术后实验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每周2次皮下注射;低剂量积雪草酸组,给予低剂量积雪草酸水溶液(5μg/g,0.2 mL)每周2次皮下注射;高剂量积雪草酸组,给予高剂量积雪草酸水溶液(15μg/g,0.2 m L)每周2次皮下注射。术后给药前和给药后8周行右下肢X线摄像。给药后8周进行取材,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三点弯曲力学测试和脱钙骨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各组均呈现不同程度愈合。X线影像结果提示,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积雪草酸治疗组骨痂生长不完全,高剂量积雪草酸治疗组骨痂形成较完整,骨小梁密度均匀;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定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积雪草酸治疗组骨组织体积百分数和骨密度分别升高13.0%(P=0.264)或7.6%(P=0.215),而高剂量积雪草酸组骨组织体积百分数和骨密度分别升高28.3%(P=0.020)或15.8%(P=0.009)。股骨生物力学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积雪草酸治疗有助于提高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低剂量组最大载荷和杨氏模量分别增加26.37%(P=0.025)和10.00%(P=0.183),高剂量组最大载荷和杨氏模量分别增加42.89%(P=0.007)和25.19%(P=0.035)。形态学结果提示,空白对照组骨折端未完全愈合且矿化不完全,接受高低2种剂量积雪草酸治疗的骨折区矿化完全,高剂量组骨组织修复效果较为理想。结论:高剂量积雪草酸有助于加速小鼠股骨骨折骨化和愈合,并提高其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痂愈合 积雪草酸 天然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锦程 肖梦媛 +1 位作者 邓少东 陈建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9,共11页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为了探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必需建立与发病机制相对应的实验模型。本文利用Pubmed、ScienceDirect、Wiley和CNKI检索相关文献,系统...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为了探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必需建立与发病机制相对应的实验模型。本文利用Pubmed、ScienceDirect、Wiley和CNKI检索相关文献,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肺动脉高压实验模型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对这些实验模型涉及的病理特征进行分类和探讨,以期为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在小细胞肺癌恶性表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调控机制
17
作者 黄彩玲 甘思远 +5 位作者 刘旺 蔡凯尔 宋浩 舒旭 何志巍 孙艳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70-1176,共7页
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2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ue 2,EZH2)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细胞增殖、凋亡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并初步阐述EZH2作为长链非编码RNA HOTTIP的下游效应分子的调控通路。方法采用RNA干扰... 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2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ue 2,EZH2)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细胞增殖、凋亡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并初步阐述EZH2作为长链非编码RNA HOTTIP的下游效应分子的调控通路。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和EZH2小分子抑制剂GSK-126处理SCLC细胞,并使用qRT-PCR、Western blot、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法分析EZH2参与SCLC恶性表型的调控作用。结果与癌旁肺组织相比,EZH2在SCL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相比,EZH2在SCLC细胞株中的表达较高;与SCLC化疗敏感细胞相比,EZH2在SCLC化疗耐药株中的表达更高(P<0.05)。采用EZH2小分子抑制剂GSK-126和EZH2 shRNA干扰序列抑制或沉默EZH2表达后,CCK-8实验分析发现,沉默EZH2表达后,SCLC细胞对三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P<0.001)、增殖能力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EZH2下调后两株细胞G_(2)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细胞早凋率(P<0.01)及晚凋率(P<0.05)均呈增加趋势。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发现,EZH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肺鳞状细胞癌及肺腺癌组织中均较低(P<0.05),采用GSK-126处理细胞,发现细胞中EZH2蛋白表达随GSK-126升高而下降(P<0.05),细胞中甲基转移酶H3K27me3的表达量亦同时呈梯度下降趋势(P<0.05)。HOTTIP下调的细胞和裸鼠瘤体组织中EZH2和H3K27me3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EZH2是长链非编码RNA HOTTIP的效应分子之一,其可能在SCLC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EZH2 GSK-126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PMT1和TED1基因在细胞壁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18
作者 邓雁文 崔晓静 +9 位作者 刘佳鑫 黄镇武 孙恩浩 方泽森 王少丹 周远 吕晓彤 阮杰 王俊芳 崔红晶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24-29,共6页
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蛋白质O-甘露糖转移酶1(Protein O-mannosyltransferase 1,Pmt1p)和Ted1p(Traffcking of Emp24p/Erv25p-dependent cargo disrupted)在细胞寿命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方面存在相互调控关系。进一步研究酵母Pmt1p和Ted1p... 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蛋白质O-甘露糖转移酶1(Protein O-mannosyltransferase 1,Pmt1p)和Ted1p(Traffcking of Emp24p/Erv25p-dependent cargo disrupted)在细胞寿命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方面存在相互调控关系。进一步研究酵母Pmt1p和Ted1p在细胞壁应激反应中(诱导剂为荧光增白剂或刚果红)的作用。观察PMT1基因缺失(pmt1Δ)酵母菌株和TED1基因缺失(ted1Δ)酵母菌株,以及PMT1和TED1双基因缺失(pmt1Δted1Δ)酵母菌株在细胞壁应激反应条件下的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分裂增殖活性;qRT-PCR检测细胞壁应激反应通路中Slt2p、Ssd1p和Mpt5p等效应蛋白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在细胞壁应激反应条件下,与对照菌株的生长状态比较,pmt1Δ菌株生长缓慢,ted1Δ菌株生长较快;进一步缺失PMT1基因使得ted1Δ菌株生长缓慢。与对照菌株中效应蛋白的转录水平比较,pmt1Δ菌株和pmt1Δted1Δ菌株中SLT2、SSD1和MPT5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ted1Δ菌株中的无明显变化;与pmt1Δ菌株比较,pmt1Δted1Δ菌株中SLT2和MPT5表达明显下调,SSD1表达无明显变化。缺失TED1基因增强酵母细胞对细胞壁应激反应的抵抗性;进一步缺失PMT1基因增强ted1Δ菌株对应激反应的敏感性,上调细胞壁应激反应通路中效应蛋白的转录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细胞壁应激 刚果红 Pmt1p Ted1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黎伟文 邓少东 陈建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133,共7页
非编码RNA(ncRNA)包括微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调控心肌发育、分化、代谢、死亡和重构等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关于ncRNA在DCM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表达谱分析、... 非编码RNA(ncRNA)包括微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调控心肌发育、分化、代谢、死亡和重构等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关于ncRNA在DCM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表达谱分析、标志物筛选和作用机制等方面,本文就此做一综述。概括而言,虽然大量研究已从循环血和心肌组织中筛选出一批有潜力的差异表达ncRNA,但目前仅对miRNA和lncRNA作为DCM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进行了鉴定,迄今对于circRNA在DCM中的作用却不明确。考虑到DCM的病因复杂且具有异质性,今后研究应从更多临床样本中挖掘信息并通过基础研究进一步验证。阐释ncRNA尤其是circRNA在DCM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将可为DCM的诊疗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扩张型心肌病 表达谱 标志物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