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永丽 王瑾 盛文凯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8期1018-1021,共4页
近年来广大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呈现低水平徘徊状态,这既与现行人文素质课程的质量不佳有关,又与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之间缺乏有机融合有关。切实提高医学院校的育人水平,迫切需要树立大医学、大教育、大文化的全息育人观念,... 近年来广大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呈现低水平徘徊状态,这既与现行人文素质课程的质量不佳有关,又与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之间缺乏有机融合有关。切实提高医学院校的育人水平,迫切需要树立大医学、大教育、大文化的全息育人观念,全力提升现有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努力提高医学院校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与培育能力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医学专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胜任力架构的康复治疗学本科实习生研究胜任力调查
2
作者 曾斌 郭霜 +4 位作者 叶海燕 叶金群 许子菡 徐光青 张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8-552,共5页
目的调查康复医学科本科实习生的研究胜任力。方法2024年7月,调查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本科实习生81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研究胜任力初级熟练程度标准进行自评,面对面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意愿和所面临... 目的调查康复医学科本科实习生的研究胜任力。方法2024年7月,调查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本科实习生81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研究胜任力初级熟练程度标准进行自评,面对面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意愿和所面临的困难。结果自评得分最低项目为C2.3协助评估康复服务利用需求和研究重点、A2传播研究证据。访谈显示,72例实习生表达了参与科研实践的意愿,目的在于提升个人竞争力、为考研和就业增加优势;缺乏教师指导(n=48)、专业知识不足(n=43)和科学问题凝练困难(n=43)是阻碍研究胜任力提升的主要障碍。结论大多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实习生虽然具备强烈的参与意愿,但受限于自身和环境因素,研究胜任力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 本科实习生 康复胜任力架构 研究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序列分析
3
作者 吴民富 李莎 +3 位作者 谭艺涵 罗林 吴民华 黄琼林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7,113,共6页
为解析火龙果Selenicereus undatus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并探讨其系统进化关系,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火龙果叶绿体基因组测序,使用生物学信息技术对其组装和注释,分析其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与近缘物种间序列变异的关... 为解析火龙果Selenicereus undatus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并探讨其系统进化关系,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火龙果叶绿体基因组测序,使用生物学信息技术对其组装和注释,分析其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与近缘物种间序列变异的关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火龙果叶绿体基因组133071 bp,呈环状双链四段式结构,包括大单拷贝区(LSC)68001 bp,小单拷贝区(SSC)21716 bp和两个12477 bp的反向重复区(IR)。火龙果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到基因118个,其中蛋白编码基因76个,rRNA基因4个、tRNA基因38个。火龙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以A/U(T)结尾,在检测到的66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中,大多数是A/T碱基形成的单核苷酸重复基序。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火龙果与同科的硫磺团扇和长枪团扇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首次测得火龙果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明确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为火龙果的种植栽培和资源开发等研究提供了基因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叶绿体 基因组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与神经信号在神经内分泌癌转移中的串扰作用:基于通讯劫持的视角
4
作者 宋淑萍 王心怡 +4 位作者 周锶琪 成旭晨 林潍轩 王永炫 孙艳芹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为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NEC细胞兼具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特性,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机制劫持神经元信号传导并动态调节神经元谱系标志物的表达,从而形成有利... 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为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NEC细胞兼具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特性,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机制劫持神经元信号传导并动态调节神经元谱系标志物的表达,从而形成有利于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微环境。另一方面,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反过来也会增强神经元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最终协同促进NEC转移的发生。本综述介绍了癌症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揭示了NEC中的神经元谱系标志物,通过介导肿瘤细胞与神经系统之间发生串扰、双向交流以及协同作用,促进肿瘤扩散转移。因此,肿瘤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肿瘤转移生物学机制的认识,为深入理解肿瘤转移,特别是脑转移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肿瘤细胞与神经信号在NEC转移中的串扰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神经科学 肿瘤转移 神经内分泌癌 串扰作用 通讯劫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赛维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王燊 蔡金慧 +5 位作者 郑琳 张研 曾凯晴 徐启恩 冯燕敏 叶晓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74,共9页
目的探讨络赛维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作用AML^(-1)2和HepG2细胞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和CCK-8实验确定FFA最佳诱导浓度。络赛维给药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观... 目的探讨络赛维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作用AML^(-1)2和HepG2细胞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和CCK-8实验确定FFA最佳诱导浓度。络赛维给药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脂滴堆积情况,试剂盒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络赛维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候选靶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候选靶点在络赛维干预前后的表达。结果通过FFA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络赛维(25,50μmol·L^(-1))干预后以剂量依赖性形式降低肝细胞内脂滴数量,还可降低细胞TG、TC、AST、ALT水平,并升高SOD和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获得5个核心候选靶点:NOS3、MAPK14、PPARG、TNF-α、IGF-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络赛维作用可明显降低FFA诱导后肝细胞内TNF-α、PPARG的基因表达。结论络赛维能够通过调控TNF-α和PPARG,降低肝细胞内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水平和脂质积累,从而改善FFA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玫瑰红景天 络赛维 脂肪变性 TNFΑ PPA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CR1的泛癌分析及其对膀胱癌化疗和免疫治疗应答的潜在预测价值
6
作者 李煜桐 宋杏钰 +2 位作者 孙蕊旭 董璇 刘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0-892,共13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PYCR1)作为泛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探究其在膀胱癌(BLCA)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PYCR1与泛癌患者预后、免疫微环境重塑、肿瘤突变负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PYCR1)作为泛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探究其在膀胱癌(BLCA)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PYCR1与泛癌患者预后、免疫微环境重塑、肿瘤突变负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联。在TCGA-BLCA数据集中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PYCR1作为BLCA患者独立预后风险因素的潜力,并构建临床决策模型。利用IMvigor210中的BLCA队列鉴定PYCR1作为免疫治疗效果评估独立因子的潜力。基于pRRophetic药物库筛选PYCR1高表达时BLCA治疗耐受的潜在化疗药物。CMap-XSum算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用于筛选并验证小分子PYCR1抑制剂。结果PYCR1高表达与多种肿瘤不良预后、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突变负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显著相关(r>0.3)。PYCR1在BLCA中过表达,PYCR1高表达与BLCA预后差密切相关(HR:1.14,95%CI:1.02-1.68,P=0.006)。PYCR1高表达时西妥昔单抗、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等抗肿瘤药物IC50提高(P<0.0001)。结论PYCR1是癌症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PYCR1高表达是BLCA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决策能力,是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和免疫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 免疫治疗 化疗药物敏感性 小分子PYCR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误诊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间质细胞瘤一例
7
作者 李树雄 李云清 +1 位作者 林佳钦 黎东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42,共4页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并经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SDHKY-2025-007-01。患者男,26岁,2025年1月16日因血精2个月就诊于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并经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SDHKY-2025-007-01。患者男,26岁,2025年1月16日因血精2个月就诊于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精,表现为性生活时射出的精液中混有血液,颜色呈淡红色,未伴有射精疼痛、会阴部不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间质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 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影像组学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直肠癌周围神经侵犯
8
作者 尚宏霖 詹钰琪 +4 位作者 莫少颖 范誉铧 杨云竣 赵海 王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21,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MR 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组学构建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直肠癌周围神经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43例直肠癌,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n=275,92例PNI(+)及183例PNI(-)]与测试集[n=68,23例PNI(+)及45例PNI(-)... 目的观察基于MR 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组学构建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直肠癌周围神经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43例直肠癌,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n=275,92例PNI(+)及183例PNI(-)]与测试集[n=68,23例PNI(+)及45例PNI(-)]。以单、多因素逻辑回归(LR)分析临床相关资料,筛选直肠癌PNI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基于术前T2WI及DWI提取及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以极度随机树、多层感知器、轻量梯度提升机、极限梯度提升、支持向量机(SVM)、LR、K-邻近法及随机森林算法构建ML模型,筛选其中最优者,联合临床相关因素构建临床-影像组学ML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患者年龄为直肠癌PNI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88,P<0.001),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435及0.458。8种ML模型SVM模型最优,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87及0.854;临床-影像组学ML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87及0.860,与SVM模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阈值为0.20~0.45时,SVM模型的临床净收益高于其他模型。结论基于T2WI及DWI影像组学构建的SVM模型可有效预测直肠癌P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侵袭性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究半边旗抑制鼻咽癌的机制
9
作者 谭靖怡 胡莹莹 +6 位作者 陈妹 王燊 陈雅娟 马泽欣 翁逸珊 叶晓霞 吴民华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7-287,共11页
目的:本文拟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外实验探究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PsL)的抗鼻咽癌作用及其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获得PsL主要活性成分,在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PsL主要成分相关基因,并从GeneCard、OMIM、Pharm... 目的:本文拟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外实验探究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PsL)的抗鼻咽癌作用及其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文献获得PsL主要活性成分,在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PsL主要成分相关基因,并从GeneCard、OMIM、PharmGkb、TTD和CTD数据库获取鼻咽癌疾病基因。将药物与疾病的交集基因导入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结合生物信息学对核心靶点进行分析,将筛选出的核心靶点与PsL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并将结合能低的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同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PsL提取物作用于鼻咽癌Hone1细胞,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Calcein/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流式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获得PsL与鼻咽癌交集基因共115个。其中,SRC、MAPK1以及RHOA可能是鼻咽癌治疗的关键靶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RC在鼻咽癌中异常高表达,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胡萝卜苷、芦丁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与SRC的结合能较低。富集结果分析表明PsL可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半边旗水提取物可抑制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及活性,并促进Hone1细胞凋亡。半边旗水提取物可明显下调SRC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PsL可通过负向调控SRC-AKT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旗 鼻咽癌 网络药理学 SRC-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毛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彦权 殷悦 +3 位作者 曾敏娟 杨慧 陈玉婷 唐焕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分析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H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CL的临床特征、诊治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HCL患者中男7例、女4例,确诊时中位年... 目的分析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例H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CL的临床特征、诊治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HCL患者中男7例、女4例,确诊时中位年龄为57(30~81)岁,从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到诊断的中位时间为5.0(0.5~26.0)个月。诊断时伴淋巴瘤B症状(即发热、盗汗、体重减低)者有6例,伴有感染者7例(均为肺部感染),淋巴结肿大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脾肿大(轻度脾大3例,中度脾大2例,巨脾6例)。11例患者均行一代或二代基因测序检测,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突变阳性率为81.82%(9/11);外周血常规示两系减少4例(36.36%),三系减少7例(63.64%),单核细胞减少9例(81.82%)。11例患者中,除1例采用FC方案(氟达拉滨50 mg第1~3天;环磷酰胺0.3 g第1~3天)及1例第1个疗程采用R-CVP方案(利妥昔单抗500 mg第1天;环磷酰胺1.1 g第2天;长春地辛4 mg第2天;地塞米松15 mg第1~5天)后改为克拉屈滨以外,其余9例患者均接受克拉屈滨单药治疗。1例采用FC方案治疗的患者1个疗程后即获得完全缓解,余10例中克拉屈滨单疗程治疗者有7例、2个疗程治疗者有3例,4例在克拉屈滨治疗后1~3个月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6例4~12个月治疗疗效评估达完全缓解,对克拉屈滨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00.00%(10/10)。10例采用克拉屈滨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2~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7例(63.64%,7/11)发生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6例(54.55%,6/11)患者发生血小板计数减少,4例(36.36%,4/11)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3例(27.27%,3/11)发生肺部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伴随感染症状患者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好转。除血液学不良反应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11例HC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3~6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与无进展生存期均未达到。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HCL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结论HCL为临床罕见的惰性血液肿瘤,其对克拉屈滨敏感且不良反应可控,对于复发、难治HCL患者可选择进入临床试验或考虑联用其他靶向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细胞白血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化学治疗 克拉屈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胃癌铁死亡相关基因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的临床和功能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连响 陈心铭 +1 位作者 郑羽诗 罗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37-1244,共8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胃癌(GC)中有预后价值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免疫细胞浸润矩阵,并探讨其临床和功能意义。方法:建立基于TCGA GC数据集的10个铁死亡相关基因风险模型,并采用GEO数据集验证其预后预测准确性。利用R软件cluste...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胃癌(GC)中有预后价值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免疫细胞浸润矩阵,并探讨其临床和功能意义。方法:建立基于TCGA GC数据集的10个铁死亡相关基因风险模型,并采用GEO数据集验证其预后预测准确性。利用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量化16个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和13个免疫相关通路活性。结果:根据10基因模型得出的中位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生存分析表明,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GC患者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铁死亡相关风险评分与是GC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子。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风险模型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ssGSEA和免疫评分相关性分析指出了高风险组中上调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途径,开发了一个列线图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决策。结论:基于10个铁死亡相关基因的风险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后预测性能,为GC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铁死亡 预后 生物信息学 列线图 免疫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森 蓝金辛 +2 位作者 杨铎 何俊冰 张隆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5-1109,共5页
瑞马唑仑是一种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是近年在国内上市的短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和催眠效果,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治疗... 瑞马唑仑是一种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是近年在国内上市的短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和催眠效果,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治疗失眠等方面。同时,瑞马唑仑在围手术期主要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有较快的起效时间和短暂的作用时长。近年来研究表明,瑞马唑仑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凋亡等途径来保护重要器官和减轻器官损伤。本文总结瑞马唑仑对脑、心、肝、肺等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为瑞马唑仑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器官保护 器官损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彦权 陈晓君 +1 位作者 曾敏娟 沈建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2-958,共7页
作为临床较罕见且预后差的恶性血液病,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被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HLH和继发性(获得性)HLH两类,其特征为大量异常的免疫细胞持续激活与调节失控,进而导致全身性炎性因子风暴和... 作为临床较罕见且预后差的恶性血液病,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被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HLH和继发性(获得性)HLH两类,其特征为大量异常的免疫细胞持续激活与调节失控,进而导致全身性炎性因子风暴和多器官衰竭,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恶性高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和组织器官发生噬血现象等。成人HLH致病诱因复杂,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居高不下,多器官衰竭、出凝血异常及脓毒性休克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以及临床实践中对病情严重性和预后判断缺乏有效认识,导致部分HLH患者被漏诊、误诊,继而错过最佳诊疗时机。本文针对成人HLH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为HLH的临床诊疗、预后评估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恶性血液病 诊断与鉴别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君 林素霞 刘彦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7-961,共5页
原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I-DLBCL)临床罕见,但近年来随着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成熟,其发病率、诊断率亦随之升高。由于PI-DLBCL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而在临床实践中,对于PI-DLBCL的最佳治疗手段目前尚无共... 原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I-DLBCL)临床罕见,但近年来随着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成熟,其发病率、诊断率亦随之升高。由于PI-DLBCL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而在临床实践中,对于PI-DLBCL的最佳治疗手段目前尚无共识。为此,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旨在对PI-DLBCL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予以系统性论述和分析,以期提高血液学与肿瘤学界对罕见PI-DLBCL的认识,并为PI-DLBCL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肠道肿瘤 消化系统 鉴别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弛 黄伟俊 钟敏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65-1968,共4页
食管胃静脉曲张(EGV)及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EGV及EVB极为重要。本文就影像学预测肝硬化患者EGV及EVB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B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致远 曾瑾子 +1 位作者 郑桐煜 黄日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5-335,共11页
为了探究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的抗结肠癌活性,并明确铁死亡在CuB发挥抗癌作用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本文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了CuB的抗结肠癌活性,检测了铁死亡相关指标如细胞内铁离子浓度、谷胱甘肽(G... 为了探究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的抗结肠癌活性,并明确铁死亡在CuB发挥抗癌作用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本文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了CuB的抗结肠癌活性,检测了铁死亡相关指标如细胞内铁离子浓度、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水平,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代谢组学分析、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CuB抑制结肠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uB能显著(P<0.05)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4.48 nmol/L。此外,CuB可以降低细胞内GSH含量、促进总铁离子的积累和LDH的释放,并且铁死亡抑制剂Fer-1能够逆转CuB诱导的LDH释放。网络药理学分析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CuB抑制结肠癌的作用机制与铁死亡密切相关的谷胱甘肽代谢途径有关。随后,分子对接结果提示CuB能与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中的关键蛋白SLC7A11和GPX4分别以-4.819和-3.833的得分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CuB与SLC7A11的结合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波动性以及能量稳定性。由此,本研究发现CuB可以通过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中铁死亡的发生来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 结肠癌 铁死亡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矢藤叶绿体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民华 吴子健 +3 位作者 叶晓霞 谭靖怡 王燊 黄琼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了阐明岭南特色药用植物鸡矢藤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鸡血藤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再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得序列进行拼接、注释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鸡矢藤叶绿体基因组为153456 bp的环状双链四分体结构,共编... 为了阐明岭南特色药用植物鸡矢藤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鸡血藤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再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得序列进行拼接、注释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鸡矢藤叶绿体基因组为153456 bp的环状双链四分体结构,共编码133个基因。在鸡矢藤叶绿体基因组中发现54个简单重复序列,其中A/T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占比61.1%;共找到26983个密码子,第3位碱基是A/T的密码子具有更高的使用频次。序列比对分析显示,鸡矢藤等5种茜草科植物在基因间隔区和内含子等非编码区域存在显著的碱基突变。系统进化树清晰地展现了鸡矢藤在茜草科内的进化位置,且不同来源的鸡矢藤序列同源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矢藤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特点 序列比对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琼林 谭靖怡 +3 位作者 叶晓霞 梁秋婷 蒲柳池 吴民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1,共9页
【目的】阐明药食两用植物五指毛桃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为其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等研究提供基因组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工具和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注释、比对和系... 【目的】阐明药食两用植物五指毛桃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为其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等研究提供基因组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工具和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注释、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为环状双链四分体分子,长度160 340 bp,GC含量为35.9%,包含130个基因。该基因组含有26 679个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共有93个简单重复序列,其中以A/T形成的单、二核苷酸重复为优势重复基序。五指毛桃与其他榕属植物相比,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较高,碱基变异位点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非编码区域如rpoB-trnC、trnT-trnL、rpl32-trnL等,与薜荔具有最高的序列相似度。【结论】五指毛桃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组成,存在密码子偏好性,包含类型丰富的简单重复序列,且与同属植物薜荔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毛桃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简单重复序列 序列比对 系统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带状疱疹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翔宇 陈泽豪 +1 位作者 李陈广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1-696,共6页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人体热辐射成像原理,反映体表温度分布情况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在肿瘤、炎症和疼痛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带状疱疹及...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人体热辐射成像原理,反映体表温度分布情况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在肿瘤、炎症和疼痛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疗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疾病的早期预测和疗效评估中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参考,以辅助临床更好地把握病人的病情和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手术后霍纳综合征2例
20
作者 杨声飞 刘铭 黎东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6-780,共5页
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HS)是眼交感神经受损引起的眼球内陷、睑裂变小、瞳孔缩小、面部少汗或无汗等表现的综合征,既可以是中枢(下丘脑到脊髓C_(8)~T_(2)的交感通路)受损,也可以是周围神经(包括颈交感链、颈上神经节及颈动脉的交... 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HS)是眼交感神经受损引起的眼球内陷、睑裂变小、瞳孔缩小、面部少汗或无汗等表现的综合征,既可以是中枢(下丘脑到脊髓C_(8)~T_(2)的交感通路)受损,也可以是周围神经(包括颈交感链、颈上神经节及颈动脉的交感丛)损害。腔镜甲状腺术后霍纳综合征罕见,多发生于颈部淋巴结清扫患者,与损伤交感神经有关。我院从2007年开始行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团队每年约行500例,2021和2022年发生2例腔镜甲状腺术后霍纳综合征。本文对此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纳综合征 瞳孔缩小 甲状腺手术 眼球内陷 无汗 颈上神经节 颈部淋巴结清扫 Horn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