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纳米颗粒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明彬 郑翠芳 +5 位作者 龚萍 赵鹏飞 岳彩霞 张鹏飞 马轶凡 蔡林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1-976,共6页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传统的临床近红外(NIR)荧光染料,同时能够高效吸收激光用于光热和光动力治疗.但是ICG在水溶液中的不稳定性及在体内的快速清除限制了它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ICG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本文主... 吲哚菁绿(ICG)是一种传统的临床近红外(NIR)荧光染料,同时能够高效吸收激光用于光热和光动力治疗.但是ICG在水溶液中的不稳定性及在体内的快速清除限制了它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ICG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本文主要介绍ICG纳米颗粒在肿瘤近红外诊断及光热和光动力治疗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纳米探针 光热治疗 光动力治疗 联合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_(10)对10月龄小鼠股骨的Micro CT观察及骨生物力学检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志荣 朱丽斌 +6 位作者 吴海游 陈丽思 吕思敏 许碧莲 崔燎 邹丽宜 吴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和Micro-CT技术,探讨辅酶Q10对10月龄小鼠股骨的显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35只SPF级8月龄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维生素E组(VE)、辅酶Q10低剂量组(Co Q10L)、辅酶Q10高剂量组(Co Q10H),辅酶Q10...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和Micro-CT技术,探讨辅酶Q10对10月龄小鼠股骨的显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35只SPF级8月龄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维生素E组(VE)、辅酶Q10低剂量组(Co Q10L)、辅酶Q10高剂量组(Co Q10H),辅酶Q10低剂量联合维生素E(Co Q10L+VE),连续灌胃给药10周。实验结束后,取右侧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左侧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CON组比较,Co Q10L组小鼠右侧股骨的微观参数:体积分数、连接密度和骨密度明显增加,左侧股骨的骨生物力学刚度增加。Co Q10H体积分数、连接密度和SMI明显增加,同时骨生物力学参数中弹性载荷和最大位移得到明显增加。Co Q10L联合VE组连接密度增加,生物力学方面参数没有统计学差异。与VE比较,辅酶Q10两个剂量和辅酶Q10低剂量联合维生素E参数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o Q10(500 mg·kg-1·d-1)能够修复小鼠的股骨微观结构,提高骨生物力学的性能,修复骨量、降低股骨骨折风险的能力优于VE,提示Co Q10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MICRO-CT 10月龄 骨生物力学 股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CT和力学测试观察环磷酰胺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时效特点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琼 吕思敏 +2 位作者 崔燎 吴铁 王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测试和micro-CT技术,观察环磷酰胺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时效关系。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用环磷酰胺4.5 mg·kg-1·d-1连续灌胃15 d,停药后的0、15和30 d,取右侧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然后进行MicroCT扫描...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测试和micro-CT技术,观察环磷酰胺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时效关系。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用环磷酰胺4.5 mg·kg-1·d-1连续灌胃15 d,停药后的0、15和30 d,取右侧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然后进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大鼠环磷酰胺诱导15 d后,股骨松质骨的三维结构和评价参数均呈现明显的微观结构退化,小梁骨结构由板状向杆状变化,而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停药后15d和30d,股骨松质骨的三维结构和评价参数仍然呈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变化,除韧性系数和刚性系数外,其他生物力学参数仍然低下。停药后,环磷酰胺组大鼠以上各骨评价参数虽呈现了稳定的增长趋势,但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结论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近期效果好,停药后1个月内,骨增长的抑制效果虽有所减弱,但骨丢失仍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大鼠 骨质疏松 MICRO-CT 骨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10对环磷酰胺大鼠股骨的显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于琼 吕思敏 +1 位作者 崔燎 吴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1-425,共5页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和micro-CT技术,探讨Co Q10对环磷酰胺大鼠股骨的显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并与阳性药物阿仑磷酸钠对比。方法 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环磷酰胺组(CTX)、阿仑膦酸钠组(ALD)、辅酶Q10组(Co Q10)...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和micro-CT技术,探讨Co Q10对环磷酰胺大鼠股骨的显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影响,并与阳性药物阿仑磷酸钠对比。方法 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环磷酰胺组(CTX)、阿仑膦酸钠组(ALD)、辅酶Q10组(Co Q10),连续给药15 d。实验结束后,取右侧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然后进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与CON组比较,CTX组大鼠股骨的骨微观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密度明显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和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增高;而股骨的骨生物力学参数:最大强度、断裂强度、断裂应变及韧性系数明显减少,刚性系数明显增加。与CTX组相比,ALD组大鼠股骨的骨微观参数均得到了良好地修复,但骨生物力学参数中仅断裂应变、韧性系数和刚性系数三个参数得到了明显修复。而Co Q10组大鼠股骨的微观参数仅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两个参数得到明显修复,但骨生物力学参数除断裂应变外均得到了明显修复。结论 Co Q10(30 mg·kg-1·d-1)修复CTX大鼠股骨微观结构的能力有限,但修复骨质量、降低股骨骨折风险的能力优于ALD,提示Co Q10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大鼠 骨丢失 辅酶Q10 MICRO-CT 骨生物力学 股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386#)次级代谢产物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魏美燕 邵长伦 +4 位作者 谭倪 胡谷平 王长云 佘志刚 林永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重新研究南海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386的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中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1,2,3),3个环二肽类化合物(4,5,6),2个甾醇类(7,8)和1个结构新颖的生物碱... 重新研究南海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386的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中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1,2,3),3个环二肽类化合物(4,5,6),2个甾醇类(7,8)和1个结构新颖的生物碱化合物(9)。其中化合物1的结构是通过乙酰化,水解等化学方法以及NMR、GC-MS等技术得以确定。化合物9的结构主要通过波谱方法得以确定的,尤其是2D NMR,最后有单晶X射线测定得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PENICILLIUM sp. 神经酰胺 化学反应 penicillazine X射线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树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中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魏美燕 李尚德 +3 位作者 袁宁宁 梁丽萍 佘志刚 林永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2,共4页
对采自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3个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Griseofulvin(1),Ve... 对采自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3个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Griseofulvin(1),Vermixocin B(2)和Tenellic acid A(1)。化合物1的立体结构还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得以确定。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对人口腔表皮样癌(鳞癌)细胞KB,人口腔鳞癌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8.23,9.10和14.2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单晶X-r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纤维修饰碳糊电极用于双酚A的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金影 吕思敏 +1 位作者 崔燎 吴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制备了碳纳米纤维修饰碳糊电极,并用于双酚A的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电化学检测。碳纳米纤维材料经静电纺丝和碳化过程相结合制备而成,采用滴涂的方法修饰于碳糊电极表面制成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以及微分脉冲伏安法考... 制备了碳纳米纤维修饰碳糊电极,并用于双酚A的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电化学检测。碳纳米纤维材料经静电纺丝和碳化过程相结合制备而成,采用滴涂的方法修饰于碳糊电极表面制成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以及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性质及双酚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酚A的峰电流响应与其浓度在0.8~50μ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μmol/L。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环境水样中双酚A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碳糊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双酚A 微分脉冲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树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ZZF29#)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尚德 魏美燕 +2 位作者 李志华 佘志刚 林永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研究了一株药用红树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ZZF29#)的次级代谢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种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苯丙-丙)二... 研究了一株药用红树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ZZF29#)的次级代谢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种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苯丙-丙)二肽(1)、环(苯丙-甘)二肽(2)、环(苯丙-苯丙)二肽(3)、环(苯丙-酪)二肽(4)、大黄素(5)、大黄素甲醚(6)、麦角甾醇(7)和过氧化麦角甾醇(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sp.(ZZF29#)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鉴别 环二肽 蒽醌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地多糖活性炭脱色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统武 梁志坚 +2 位作者 吴天秀 吴科锋 李文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72-975,994,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活性炭对熟地多糖提取液脱色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多糖脱色率(%)和多糖剩余率(%)为指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确定了熟地多糖活性炭脱色的最优工艺的参数。结果发现:活性炭添加量对脱色... 本研究旨在探讨活性炭对熟地多糖提取液脱色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多糖脱色率(%)和多糖剩余率(%)为指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确定了熟地多糖活性炭脱色的最优工艺的参数。结果发现:活性炭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温度,再次为时间。最佳脱色条件为脱色温度60℃,活性碳添加量5%,吸附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98.20%,多糖剩余率为84.89%。从而表明活性炭对熟地多糖脱色工艺可行,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熟地多糖 脱色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实验优化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郝吉福 王建筑 +3 位作者 郭丰广 孔志峰 李菲 彭新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13-1718,共6页
目的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探讨影响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因素以优化最佳处方。方法以龙血竭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X1),泊洛... 目的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探讨影响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因素以优化最佳处方。方法以龙血竭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X1),泊洛沙姆188的用量(X2)以及药物的比例(X3)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Y1)、浊度(Y2)和载药量(Y3)的影响,通过建立相应的二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为5%,5.39%的poloxmer 188作为乳化剂,含药物量为15%。结论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可用于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优化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BOX-BEHNKEN设计 固体脂质纳米粒 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生植物鲨烯合酶适应性进化正选择位点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镛 吴耀生 +3 位作者 胡艳玲 晁耐霞 唐银琳 蒋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7,共7页
鲨烯合酶是三萜类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了三萜皂苷、植物甾醇等后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对鲨烯合酶进行正选择位点分析,可为识别重要的功能位点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本研究在克隆获得五加科三七、葫芦科绞股蓝鲨烯合... 鲨烯合酶是三萜类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了三萜皂苷、植物甾醇等后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对鲨烯合酶进行正选择位点分析,可为识别重要的功能位点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本研究在克隆获得五加科三七、葫芦科绞股蓝鲨烯合酶cDNA的基础上,结合GenBank中所登载的植物鲨烯合酶cDNA序列信息,利用位点模型检测并分析了38种陆生植物鲨烯合酶的适应性进化.结果显示,进化上相对保守的鲨烯合酶受到正选择作用,检测到的21个正选择位点大部分集中于第2跨膜区及其两侧,其中189S、194S、196S、265I、389P、390T、408A、410R和414N等9个位点很可能与鲨烯合酶的活性有关.本研究从分子进化角度为调控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烯合酶 适应性进化 正选择 陆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cro CT观察洛伐他汀和秋水仙碱对CCl_4致肝损伤后小鼠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思敏 于琼 +2 位作者 夏海珊 崔燎 吴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本实验应用Micro CT研究洛伐他汀和秋水仙碱对CCl4致肝损伤后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并比较二者的效果。方法体积分数40%的CCl4花生油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同时,洛伐他汀按2.6 mg·kg-1,秋水仙碱按0.065 mg·kg-1每天1... 目的本实验应用Micro CT研究洛伐他汀和秋水仙碱对CCl4致肝损伤后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并比较二者的效果。方法体积分数40%的CCl4花生油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同时,洛伐他汀按2.6 mg·kg-1,秋水仙碱按0.065 mg·kg-1每天1次灌胃给药,连续1个月,于实验结束后观察肝损伤血清学指标以及肝匀浆相关的抗氧化指标,并用Micro CT测定小鼠胫骨骨组织结构参数。结果单用CCl4小鼠肝指数明显增加,AST和ALT活性明显升高,肝匀浆中SOD活性和GSH-Px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且胫骨上段骨组织结构参数BVF、TMD值明显降低,SMI值明显升高,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而洛伐他汀、秋水仙碱用药后对肝损伤没有明显影响,但洛伐他汀对肝损伤导致的骨丢失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秋水仙碱组则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CCl4致肝损伤后的小鼠出现骨质疏松症状,洛伐他汀用药后对CCl4致肝损伤的骨丢失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T 洛伐他汀 秋水仙碱 CCl_4 肝损伤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红树内生真菌Microsphaeropsis sp.二氢异香豆素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美燕 胡谷平 +5 位作者 郑彩娟 邵长伦 王长云 周世宁 佘志刚 林永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1,共4页
首次研究了一株南海红树内生真菌Microsphaeropsi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的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个二氢异香豆素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hydroxy-8-O-methylmellein(1),mellein(2),4-hydroxymellei... 首次研究了一株南海红树内生真菌Microsphaeropsi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的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个二氢异香豆素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hydroxy-8-O-methylmellein(1),mellein(2),4-hydroxymellein(3),5-hydroxymellein(4),4-hydroxy-3,5-dimethylmellein(5),5-methylmellein(6),7-hydroxymellein(7),5-carboxymellein(8)。其中,化合物1为从自然界发现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5,6,7,8为首次从海洋真菌Microsphaeropsissp.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二氢异香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ERCC1 C19007T多态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熊兴东 古李中 +4 位作者 曾俐琴 杨志宏 张志珍 罗喜平 刘新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6-288,289,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19007T(Asn118Asn,rs11615)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19007T(Asn118Asn,rs11615)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91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103例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的ERCC1C19007T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并用年龄进行校正,计算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T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中的分布频率(31.3%)高于对照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显著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调整后的OR=3.68,95%CI=1.22~11.14,P=0.021)。而且T等位基因增加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的趋势在Ⅰ期的宫颈癌患者(TTvsCC:调整后的OR=4.69,95%CI=1.36~16.21)以及在<45岁的人群中(TTvsCC:调整后的OR=5.05,95%CI=1.01~25.20)更加明显。结论:ERCC1C19007T多态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T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宫颈癌易感的一个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宫颈癌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丹参水提有效部位群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琼 崔燎 吴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5-699,共5页
目的对比三种丹参水提有效部位群对激素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试图寻找丹参对抗激素大鼠骨质疏松的最佳有效成分。方法 4月龄SD大鼠灌服泼尼松3.5 mg.kg-1.d-1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同时分别给予三种丹参水提有效部位群进行防治性用药,用药... 目的对比三种丹参水提有效部位群对激素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试图寻找丹参对抗激素大鼠骨质疏松的最佳有效成分。方法 4月龄SD大鼠灌服泼尼松3.5 mg.kg-1.d-1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同时分别给予三种丹参水提有效部位群进行防治性用药,用药时间为12周。实验结束后,取左侧胫骨做骨形态学静态参数观察,取股骨进行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检测,随后检测骨钙、磷、镁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泼尼松模型组大鼠胫骨反应骨小梁结构、数量的四个参数均显著下降,股骨中段骨密度显著下降,而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刚性系数、最大强度和弹性模量等五个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指标均显著降低,股骨中的钙和羟脯氨酸均成比例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SAB组大鼠胫骨松质骨四个参数有显著改善,且能有效增加股骨中钙的含量,但对其他的参数无明显改善;DSⅠ组能显著改善激素大鼠胫骨和股骨的骨丢失破坏,且能有效提高其抗骨折的能力;DSⅡ组可有效改善大鼠松质骨改变,股骨骨密度以及骨中钙盐含量,但对于其他参数的改变无显著效果。结论三种丹参水提有效部位群均可改善激素大鼠松质骨的改变,对其股骨的修复作用以DSⅠ组(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2∶1∶2)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水提物 丹酚酸B 大鼠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异位-5,8-O-二甲基乙酰紫草素衍生物的2D/3D-QSAR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国栋 彭发 +2 位作者 陈兰美 陈锦灿 郑康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本文综合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2)和统计学等方法对22个具有抗人体乳腺癌(MDA-MB-231)活性的6-异位-5,8-O-二甲基乙酰紫草素类衍生物进行二维(2D)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同时运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方法进... 本文综合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2)和统计学等方法对22个具有抗人体乳腺癌(MDA-MB-231)活性的6-异位-5,8-O-二甲基乙酰紫草素类衍生物进行二维(2D)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同时运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方法进行三维(3D)QSAR研究。所建最优2D-QSAR方程的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3和0.900;Co MSIA(SEHA)模型的q2和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624和0.999,预测相关系数R2pred为0.838,表明所建立的2D/3D-QSAR模型都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及合理、可信的预报能力,可以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结果为理解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和设计合成更高活性的新化合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衍生物 5 8-O-二甲基-1 4-萘醌 抗肿瘤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对肾阳虚雄性大鼠肾脏和股骨BMP-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周乐 崔燎 吴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在醋酸泼尼松所致的肾阳虚雄性SD大鼠肾脏和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表达,探讨淫羊藿的抗骨质疏松机制中BMP-7的作用。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和淫羊藿组,灌胃给药90d后,ELISA检测血... 目的观察淫羊藿在醋酸泼尼松所致的肾阳虚雄性SD大鼠肾脏和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表达,探讨淫羊藿的抗骨质疏松机制中BMP-7的作用。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和淫羊藿组,灌胃给药90d后,ELISA检测血清BMP-7含量,RT-PCR检测肾脏和股骨BMP-7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脏和股骨BMP-7的表达部位及数量。结果醋酸泼尼松致肾阳虚大鼠血清BMP-7含量下降(P<0.05),肾脏和股骨BMP-7 mRNA和BMP-7的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淫羊藿能提高血清BMP-7的含量(P<0.05),并在mRNA水平(P<0.05)和蛋白水平上增加肾脏(P<0.05)和股骨BMP-7的表达。结论醋酸泼尼松可导致肾脏和股骨BMP-7表达的减少,淫羊藿可通过上调肾脏和股骨中BMP-7的表达,增加诱导成骨作用,修复骨组织损伤,肾脏可能通过BMP-7的血循传送途径调控骨骼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醋酸泼尼松 BMP-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环磷酰胺大鼠皮质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琼 吴铁 崔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皮质骨的特点,观察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并与碳酸钙维D进行比较。方法 3月龄SD大鼠灌服环磷酰胺4.5 mg.kg-1.d-1造模,同时给予中、低剂量阿司匹林和碳酸钙维D进行预防,用药时间为15 d。...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皮质骨的特点,观察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并与碳酸钙维D进行比较。方法 3月龄SD大鼠灌服环磷酰胺4.5 mg.kg-1.d-1造模,同时给予中、低剂量阿司匹林和碳酸钙维D进行预防,用药时间为15 d。实验结束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测左侧胫骨中段骨磨片的动静态参数。同时取大鼠右侧股骨进行骨生物力学检测,随后检测骨钙、磷、镁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环磷酰胺通过抑制骨形成活性,使大鼠皮质骨骨髓腔扩大,管壁变薄,骨有机质和无机物等比例丢失,骨质量降低。中、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有效促进骨形成,对抗环磷酰胺大鼠的骨丢失,效果与碳酸钙维D相当。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对于环磷酰胺大鼠骨质量的改善作用最佳。结论中、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均可有效地促进骨形成,预防环磷酰胺所诱导的大鼠低转换型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环磷酰胺 大鼠 骨生物力学 骨生化指标 骨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修饰的压电晶体传感器用于水中痕量氰化物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德荣 孙慧 +1 位作者 潘文龙 陈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86-690,696,共6页
以压电石英晶体(PQC)技术为基础,研究了光化学方法沉积纳米银粒子到PQC电极表面的过程及机理。将该电极用于检测水中痕量的氰化物,与普通商品PQC的银膜相比,这种新鲜产生的金属纳米银传感层可改善分析性能(检测信号加强3倍)。结果... 以压电石英晶体(PQC)技术为基础,研究了光化学方法沉积纳米银粒子到PQC电极表面的过程及机理。将该电极用于检测水中痕量的氰化物,与普通商品PQC的银膜相比,这种新鲜产生的金属纳米银传感层可改善分析性能(检测信号加强3倍)。结果显示该PQC电极频率的变化与氰化物的浓度在0.1-1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2.2μg/L)较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饮用水氰化物含量的指导值低1-2个数量级。详细研究了光化学沉积银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检测氰化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纳米银粒子的大小及涂层厚度、背景缓冲溶液、pH及样品中共存物质的干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压电石英晶体 二氧化钛 光化学沉积 纳米银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典灵辉 莫柏成 +2 位作者 李元文 龚亮 郭明慧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5-26,29,共3页
优选玉米须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影响因素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玉米须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药材量30倍50%乙醇在60℃下超声... 优选玉米须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影响因素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玉米须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药材量30倍50%乙醇在60℃下超声提取10 min。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总黄酮 超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