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农业技术在橡胶树病害监测中的应用实践及问题
1
作者 袁志能 潘媛 +6 位作者 吴如慧 倪燕妹 杨江波 赵双双 段门俊 伍兆诚 陈明文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1期29-32,共4页
该文通过建立天然橡胶树病害监测的野外监测站,首次开展了智慧农业技术在天然橡胶病害监测的应用实践,实现了对橡胶树生长环境、病害发展的持续性监测进而指导天然橡胶病害防控工作。同时,探索了野外供电受限情况下在高大乔木下建设智... 该文通过建立天然橡胶树病害监测的野外监测站,首次开展了智慧农业技术在天然橡胶病害监测的应用实践,实现了对橡胶树生长环境、病害发展的持续性监测进而指导天然橡胶病害防控工作。同时,探索了野外供电受限情况下在高大乔木下建设智能监测站的方法,实践中发现了智慧农业技术在橡胶树这一高大乔木林中病虫害监测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智慧农业技术在天然橡胶树等高大乔木上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病害监测 智慧农业 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日间割胶时间和品种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谢黎黎 马启铭 +7 位作者 潘媛 周少新 李富存 罗平 黄明超 袁志能 杨江波 袁克艳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2期23-32,16,共11页
日间割胶是一种与常规割胶时间段不同的割胶方法,对改善胶工割胶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出适合日间割胶的橡胶树品种和割胶时间点,以广东茂名垦区的9个橡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设置3个日间割胶时间,以常规割制下4时割胶为对照,通过分... 日间割胶是一种与常规割胶时间段不同的割胶方法,对改善胶工割胶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出适合日间割胶的橡胶树品种和割胶时间点,以广东茂名垦区的9个橡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设置3个日间割胶时间,以常规割制下4时割胶为对照,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在不同时间段的割胶生理参数,以期建立起合适的日间割胶品种评价方法。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地点·品种和割胶时间对初始排胶速度、单株鲜胶体积、鲜胶重、干胶含量等参数存在显著(P<0.05)的交互影响;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将不同地点·品种的生理参数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建立日间割胶品种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筛选出了团结农场‘热垦525’、团结农场‘热研73397’、新时代农场‘湛试32713’、新时代农场‘PR107’、新时代农场‘热研73397’和新时代农场‘云研774’等5个适合日间割胶的地点·品种,确定了割胶时间以上午6—8时为最优;同时,利用茂名垦区广泛种植的‘热研73397’进行评价结果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常规割胶和上午6—8时割胶下干胶产量、鲜胶重和初始排胶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日间割胶、筛选适合日间割胶橡胶品种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日间割胶 品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个品系橡胶树的叶片解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雨 胡欣欣 +4 位作者 丁世涛 袁志能 黄肖 欧阳宇珺 高新生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373-381,共9页
为摸清我国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品系间的叶片形态结构差异,为高光效品种选育及适应性评价等提供依据,以‘热研73397’、‘热研917’等21份我国橡胶树主要栽培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指甲油印迹法,观测了不同品系橡胶... 为摸清我国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品系间的叶片形态结构差异,为高光效品种选育及适应性评价等提供依据,以‘热研73397’、‘热研917’等21份我国橡胶树主要栽培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指甲油印迹法,观测了不同品系橡胶树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等叶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南华1’、‘红星1’以及‘热研917’品系的栅栏组织结构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等较高;‘热垦628’、‘热研106’与‘热研917’的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和气孔密度相对较小,推测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一定的抗旱能力。采用系统聚类将上述品种进行分成2类,其中,‘南华1’,‘红星1’,‘海垦1’,‘热研917’品系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组织结构致密度相对较高。综上,‘南华1’,‘红星1’,‘热研917’品系叶片厚度,栅栏组织,组织结构致密度较高,气孔小而密,推测其有更好的光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叶片解剖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火龙果产期调节和增产综合调控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杨玉 伍兆诚 +7 位作者 黄贞 尤小婷 庞生 吴如慧 张正贺 李栋宇 雷炳富 陈士伟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3期84-88,62,共6页
火龙果产业已经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一大支柱产业,但是价格持续走低和投入增大势必会影响火龙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据此,主要从LED补光调控产期、宜机化高起垄种植防病、秸秆粉碎还田和堆肥覆盖养地培肥、绿色生草控草多菌多虫态协同防... 火龙果产业已经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一大支柱产业,但是价格持续走低和投入增大势必会影响火龙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据此,主要从LED补光调控产期、宜机化高起垄种植防病、秸秆粉碎还田和堆肥覆盖养地培肥、绿色生草控草多菌多虫态协同防控、套种与雾化护果、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农机管理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火龙果产期调节和增产综合调控技术等,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加收益等,助力火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LED补光催花产期调控 绿色生草控草多菌多虫态协同防控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农垦剑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毛丽君 赵家流 +2 位作者 郭继阳 张光辉 吴良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4期132-135,共4页
本文从农业生产、纤维加工、纤维制品生产等方面对广东农垦剑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广东农垦当前剑麻产业发展存在农业生产短板明显,工、农业生产矛盾突出,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从加大改革力度、加强产业技术攻关、加强... 本文从农业生产、纤维加工、纤维制品生产等方面对广东农垦剑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广东农垦当前剑麻产业发展存在农业生产短板明显,工、农业生产矛盾突出,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从加大改革力度、加强产业技术攻关、加强产品市场开发能力建设、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下一步广东农垦制定剑麻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农垦 剑麻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菠萝新品种在湛江农垦引种比较试验
6
作者 胡小忠 张曼其 +3 位作者 庞生 伍兆诚 詹盛荣 李康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41-47,共7页
通过台湾菠萝新品种在湛江农垦引种比较试验,初步掌握台湾菠萝新品种生长特性和果实性状等,以期达到加快湛江农垦菠萝品种更新换代和品质提升的目的。3个试验点4个菠萝品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设计小区,每个品种每个小区种植1亩(1亩≈6... 通过台湾菠萝新品种在湛江农垦引种比较试验,初步掌握台湾菠萝新品种生长特性和果实性状等,以期达到加快湛江农垦菠萝品种更新换代和品质提升的目的。3个试验点4个菠萝品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设计小区,每个品种每个小区种植1亩(1亩≈667 m2),重复3次,每个试验点12个小区;各品种生长期间管理水平一致,试验采用统一催花和果实自然成熟,采收时选择能代表品种特性、成熟度一致的果实进行品质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和长势方面,巴厘菠萝为多刺品种,株高最高大,总叶片数最少;而垦引1901、台农16号和台农17号为少刺品种,株高低于对照巴厘,总叶片数高于对照巴厘,在生产上更有利于田间作业管理。物候期方面,4个菠萝品种同时定植和催花,巴厘菠萝最早现红抽蕾和成熟采收;台农17号和台农16号比巴厘晚15 d现红抽蕾,采收时间分别晚11和26 d;垦引1901比巴厘晚30 d现红抽蕾,采收时间晚41 d。出花情况方面,台农17号自然花最高为6.0%,垦引1901为2.0%,台农16号和巴厘没有出自然花;巴厘菠萝最容易催花,其次是台农17号,台农16号和垦引1901对催花技术要求较高。果实性状方面,单果重垦引1901>台农17号>巴厘>台农16号;折合亩产垦引1901>巴厘>台农17号>台农16号;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和果汁率垦引1901、台农16号和台农17号都高于对照巴厘菠萝;VC含量台农17号>台农16号>巴厘>垦引1901;可滴定酸含量台农17号>台农16号>垦引1901>巴厘;成熟时4个菠萝品种果皮为黄绿色或黄色,果肉淡黄或金黄色,垦引1901、台农16号和巴厘无裂果,台农17号少部分有裂果。品种抗寒性级别方面,垦引1901>巴厘>台农16号或台农17号;4个菠萝品种植株叶片寒害整体上较轻,翌年的产量不受影响。综合果实大小、果形外观和口感品质等可知,垦引1901、台农16号和台农17号都是比较好的菠萝品种,适合鲜食,巴厘菠萝适合加工。目前,台农16号和台农17号在湛江农垦栽培种植初具一定的规模;台湾菠萝新品种垦引1901作为一个新引进的菠萝品种,还待进一步的重复试验,才能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新品种 引种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袁志能 赵双双 +5 位作者 徐杨玉 段门俊 伍兆诚 吴如慧 陈明文 陈叶海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6期354-360,共7页
剑麻加工副产物是指压榨剑麻叶片获取纤维过程中的麻渣、麻水等非目标产物。因其含有丰富的果胶、皂素、叶肉组织、纤维素、木质素等生物源物质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文章针对剑麻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剑麻加工副产... 剑麻加工副产物是指压榨剑麻叶片获取纤维过程中的麻渣、麻水等非目标产物。因其含有丰富的果胶、皂素、叶肉组织、纤维素、木质素等生物源物质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文章针对剑麻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剑麻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水平,并针对剑麻加工副产物的研究和应用提出问题和建议,旨在为剑麻加工副产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副产物 综合利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雷州半岛‘台农23号’菠萝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及发展建议
8
作者 经福林 胡小忠 +5 位作者 苏增强 徐杨玉 李志勇 李华富 黄香武 陈士伟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6期76-81,共6页
‘台农23号’是一种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的菠萝品种,在雷州半岛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从园地规划、种植准备、定植技术、田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各个环节介绍了‘台农23号’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探讨了其在雷州半岛的未... ‘台农23号’是一种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的菠萝品种,在雷州半岛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从园地规划、种植准备、定植技术、田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各个环节介绍了‘台农23号’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探讨了其在雷州半岛的未来发展建议,旨在为湛江‘台农23号’生产及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农23号’ 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湛江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9
作者 赵双双 萧晓吉 +4 位作者 古敬锋 刘靖 詹若挺 刘军民 刘子琪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进一步探究长叶香茶菜[Isodon walkeri(Arn.) H. Har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技术对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macro... 为进一步探究长叶香茶菜[Isodon walkeri(Arn.) H. Har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技术对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macrophynin E、6,12,15-三羟基-5,8,11,13-松香四烯-7-酮、β-胡萝卜苷、熊果酸、蓟黄素、迷迭香酸、咖啡酸、牡荆素。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长叶香茶菜中分离获得,并且,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首次从香茶菜属[Isodon(Benth.) Kudo]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香茶菜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市宜机化菠萝栽培模式及其机械化研究初探 被引量:14
10
作者 崔振德 陈明文 +3 位作者 谢季青 邓干然 周伟 郑爽 《现代农业装备》 2022年第4期2-9,共8页
菠萝是湛江重要特色热带水果。由于生产过程严重依靠人工,导致成本高且效益低,产业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菠萝生产机械化,是增加经济效益、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密植型的菠萝栽培模式导致机具下地作业时会造成较严重的... 菠萝是湛江重要特色热带水果。由于生产过程严重依靠人工,导致成本高且效益低,产业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菠萝生产机械化,是增加经济效益、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密植型的菠萝栽培模式导致机具下地作业时会造成较严重的菠萝损伤,其根本原因是农机与农艺不匹配。针对巴厘和台农2个不同品系的栽培特点,结合机械化作业要求,分别制定了四行带状种植、宽窄双行起垄种植的栽培模式,依此模式研制了菠萝种植机和菠萝收获机。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其农机农艺融合性较好,总体上能满足全程机械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栽培 机械化 种植机 收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套种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广藿香生长、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包韵滋 钟文轩 +6 位作者 冯丽琼 陈梓倩 赖志明 倪燕妹 王丽平 詹若挺 陈立凯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43-53,共11页
【目的】研究林下套种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广藿香生长、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为优化广藿香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广藿香-澳洲坚果套种种植模式,设置单作对照组(CK:4株/m^(2),行株距50 cm×50 cm)和林下套作试验组。在套... 【目的】研究林下套种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广藿香生长、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为优化广藿香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广藿香-澳洲坚果套种种植模式,设置单作对照组(CK:4株/m^(2),行株距50 cm×50 cm)和林下套作试验组。在套种试验组中,设计梯度密度试验:XT1(4株/m^(2),行株距50 cm×50 cm)、XT2(5株/m^(2),行株距50 cm×50 cm,“品”字型种植)和XT3(6.67株/m^(2),行株距30 cm×50 cm)。测定广藿香移栽生长180 d的鲜质量、干质量、茎粗、株高等生长指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利用GC-MS测定广藿香醇含量,HPLC测定广藿香酮含量,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测定广藿香挥发油得率。【结果】与CK相比,套种后XT1、XT2和XT3处理的广藿香地上部鲜质量、干质量和一级分枝数分别显著增加38.03%、23.96%和58.8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广藿香鲜质量和干质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林下套种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均显著提高广藿香CAT和SOD活性,同时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64.35%、76.97%和76.47%。林下套种对广藿香醇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广藿香酮含量显著增加18.56%。与XT1相比,XT2和XT3处理后广藿香酮含量和广藿香挥发油得率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广藿香单株鲜质量、干质量与一级分枝数呈正相关;广藿香醇含量与株高、茎粗呈正相关;广藿香酮含量与茎粗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广藿香与澳洲坚果林下套种模式的得分顺序为:XT1>CK>XT2>XT3。【结论】林下套种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广藿香的生长、生理特性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与澳洲坚果套种并保持4株/m^(2)、行株距50 cm×50 cm的种植密度,可获得优质高产的广藿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林下套种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抗氧化酶活性 广藿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因素方差分析探究覆膜和施肥对甘蔗出苗的影响
12
作者 冯学娟 陈士伟 +5 位作者 经福林 张曼其 刘伟清 庞生 吴刃 杨江波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通过设计覆膜和施肥两种处理探究双因素对甘蔗出苗的影响,分析最佳覆膜方式和施肥量及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为科学指导甘蔗幼苗期管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覆膜和施肥均能够促进甘蔗出苗,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露膜... 通过设计覆膜和施肥两种处理探究双因素对甘蔗出苗的影响,分析最佳覆膜方式和施肥量及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为科学指导甘蔗幼苗期管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覆膜和施肥均能够促进甘蔗出苗,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露膜10cm处理出苗数最多,而覆膜后再将泥土全覆盖将降低出苗数。在不同的覆膜处理下,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3个施肥水平中,1890kg/hm^(2)水平下甘蔗出苗数最多。覆膜和施肥的交互效应显示,相对于不同施肥水平,覆膜对甘蔗出苗的影响更大。综合来看,在广东湛江蔗区,新植甘蔗区域建议施用专用肥料,且底肥施足,同时覆盖透明地膜并将出苗位置露出约10cm,能够增加甘蔗出苗数量,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覆膜 施肥 双因素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林下种植珠芽魔芋发展展望
13
作者 袁志能 赵双双 +5 位作者 徐杨玉 吴如慧 段门俊 伍兆诚 刘卫军 陈明文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天然橡胶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天然橡胶的供给是国家大策。从我国天然橡胶的现状出发,总结天然橡胶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开拓营收途径的重要性,分析天然橡胶林下发展珠芽魔芋种植情况,剖析橡胶林下种植珠芽魔芋的优劣势。结果表明:橡... 天然橡胶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天然橡胶的供给是国家大策。从我国天然橡胶的现状出发,总结天然橡胶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开拓营收途径的重要性,分析天然橡胶林下发展珠芽魔芋种植情况,剖析橡胶林下种植珠芽魔芋的优劣势。结果表明:橡胶林下种植珠芽魔芋有巨大的潜力待挖掘。最后,提出充分发挥天然橡胶林下珠芽魔芋潜力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广东天然橡胶林下珠芽魔芋的种植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珠芽魔芋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的UPLC特征图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萧晓吉 邱佳佳 +4 位作者 刘军民 赵双双 古敬锋 王德勤 詹若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38-1048,共11页
本研究采用UPLC法建立适用于鉴别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Hara、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纤花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var.graciliflora(Benth.)H.Hara和长叶... 本研究采用UPLC法建立适用于鉴别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Hara、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纤花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var.graciliflora(Benth.)H.Hara和长叶香茶菜Rabdosia stracheyi(Benth.ex Hook.f.)Hara的特征图谱,并结合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对4种基原植物的共有成分与差异性成分进行研究。从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和长叶香茶菜的特征图谱中分别标定了19、24、26、21个特征峰。除溪黄草外,其他3种基原植物各自样品的相似度较高;但是不同基原植物之间的相似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CA、PCA可将溪黄草与其他3种基原植物明显区分,通过OPLS-DA可将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和长叶香茶菜区分。该研究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溪黄草药材4种基原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为溪黄草药材的基原鉴别和质量分析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特征图谱 化学计量学 基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再生稻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门俊 田玉聪 +1 位作者 金涛 刘章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6期21-23,32,共4页
以新德优8258、天优华占和丰乐4号为试验材料,比较3个再生稻品种的产量(头季、再生季和周年)及稻米品质(外观和加工),研究再生稻整精米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出适合湖北省洪湖市种植的优质品种。结果表明,新德优8258的头季稻产量显著高... 以新德优8258、天优华占和丰乐4号为试验材料,比较3个再生稻品种的产量(头季、再生季和周年)及稻米品质(外观和加工),研究再生稻整精米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出适合湖北省洪湖市种植的优质品种。结果表明,新德优8258的头季稻产量显著高于天优华占和丰乐4号,而天优华占的再生季产量最高,产量达5971.4 kg/hm^(2),新德优8258再生季产量最低,产量为4238.7 kg/hm^(2),但品种间两季总产量无显著差异。新德优8258的再生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最高,分别为80.1%、68.8%和62.9%,且均显著高于丰乐4号。天优华占与丰乐4号的垩白粒率有显著差异,与新德优8258和丰乐4号的长宽比均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3个品种再生稻米的整精米率与糙米率和精米率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P=-0.712)。在保证两季总产量的前提下,新德优8258和天优华占比丰乐4号的再生稻米整精米率高,更适宜在洪湖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水产种业发展概述
16
作者 吴良 王亚坤 姜松 《海洋与渔业》 2022年第1期116-116,共1页
加快水产种业发展,破解结构性“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水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新时期打赢水产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广东省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水产种业 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 应对策略 发展概述 问题与不足 结构性 翻身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措施对剑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郭继阳 张光辉 +3 位作者 吴良 陈伟南 赵家流 毛丽君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16-21,共6页
剑麻是我国热带地区的重要麻类经济作物,是优质的硬质纤维来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剑麻种植业不断发展,剑麻种植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剑麻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施肥不合理和土壤养分下降等问题逐渐突出。针对生产... 剑麻是我国热带地区的重要麻类经济作物,是优质的硬质纤维来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剑麻种植业不断发展,剑麻种植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剑麻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施肥不合理和土壤养分下降等问题逐渐突出。针对生产中的问题,文章从剑麻种植规格、粉蚧防治、行间覆盖、施用不同基肥等方面对剑麻生长和产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目前的生产种植条件下,剑麻种植间距推荐双行种植方式,大行距4m,小行距1.2 m,株距0.95 m,即方便剑麻后期栽培管理,也保证剑麻产量;(2)剑麻行间覆盖种植选用平托花生或者黑麦草的效果最好;(3)剑麻粉蚧防治采用2.25 L/hm^(2) 45%毒死蜱+0.22 L/hm^(2)阿普顿+0.67 kg/hm^(2) 70%吡虫啉混合喷施,再配合20 kg/hm^(2)毒死蜱颗粒施入剑麻芯效果最佳;(4)在同等成本的情况下,基肥施用剑麻专用肥效果最好。通过以上措施可显著提高剑麻叶片产量、单叶重和叶长,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酸化现象,提高土壤养分。研究结果为剑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种植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肥增效剂(表面活性剂)湿润效果研究
18
作者 李光玉 丁汉卿 +3 位作者 赖聪玲 杜怡安 倪燕妹 徐杨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3期31-34,共4页
为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湿润效果和分散性,筛选出湿润效果最佳的表面活性剂,本文以Sur105、Sur214、Sur810等3种活性剂为材料,开展了不同钙肥增效剂表面活性剂湿润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分散性表现为Sur214>Sur810=Sur105,湿润效... 为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湿润效果和分散性,筛选出湿润效果最佳的表面活性剂,本文以Sur105、Sur214、Sur810等3种活性剂为材料,开展了不同钙肥增效剂表面活性剂湿润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分散性表现为Sur214>Sur810=Sur105,湿润效果表现为Sur810>Sur105>Sur214,其中以浓度为1%的Sur810湿润效果最佳,湿润时间更长,初步表明Sur810作为农药助剂和肥料助剂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钙肥增效剂(表面活性剂) 分散性 湿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花香茶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ISSR与SSR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靖 赵双双 +4 位作者 古敬锋 萧晓吉 谢文波 詹若挺 刘军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茶菜种子最佳诱变处理。利用EMS诱变处理3000粒纤花香茶菜种子,对得到的1262株成株期M 1代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共筛选出489株表型变异植株,变异频率为38.7%,表型变异性状包括高杆、矮杆、粗茎、细茎、分枝、多分枝、叶色深等。M 2代经表型鉴定初步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单株。ISSR分析结果表明,9条引物共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75.00%。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389~0.8472;SSR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8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62.79%。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5~0.8286。基于ISSR及SSR的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对照组基本上能与表型变异植株区分开,说明大部分诱变植株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花香茶菜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碱性蛋白酶基因TvALP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杨玉 刘付香 +6 位作者 洪彦彬 陈小平 李海芬 温世杰 李杏瑜 李玲 梁炫强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683-690,共8页
基于绿色木霉中抗菌蛋白质的de-novo质谱测定得到的部分肽段序列,通过BLASTp数据库检索,发现该肽段由碱性蛋白酶基因编码,采取同源克隆技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TvALP基因(GenBank编号KJ659907)完整开放读码框为1 23... 基于绿色木霉中抗菌蛋白质的de-novo质谱测定得到的部分肽段序列,通过BLASTp数据库检索,发现该肽段由碱性蛋白酶基因编码,采取同源克隆技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TvALP基因(GenBank编号KJ659907)完整开放读码框为1 230 bp,并编码了一个由40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预测分子量约为43 kD,且含有一段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根据分类,该蛋白质属于Peptidase inhibitor_I9超家族,并且是枯草杆菌蛋白酶家族丝氨酸蛋白酶S8家族的一个成员。利用双酶切法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宿主菌BL21(DE3)pLysS中诱导表达。结果在45 kD处显示出1条特异蛋白质条带,与生物性信息预测目的蛋白大小一致,表明切除信号肽的表达质粒pET30a-ΔTvALP(“Δ”表示切除信号肽)在宿主菌BL21(DE3)pLysS中成功表达。经超声波破碎后,蛋白形成了包涵体。但经体外复性技术,未能获得有活性的蛋白进行抗菌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碱性蛋白酶基因 原核表达 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