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门急诊管理中的医患沟通 被引量:3
1
作者 卫正洪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0-51,共2页
患者看病时对医院印象不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门急诊这一"门面"拥挤、混乱的感受。门急诊是医院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的环节,涉及到医患和谐,关系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而医患沟通又是门急诊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医患沟通 门急诊管理 医疗纠纷 医院 患者 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 人文关怀 和谐 医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探讨艾灸“足三里”“肝俞”穴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亚芳 张晓梅 +3 位作者 蒋诗媛 庄艺 王宇航 孙建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18-3126,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对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艾灸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运用脾脏注射法接种HCT116-GFP结肠癌细胞。将60只SPF级BALB/c雄性裸鼠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艾灸...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对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艾灸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运用脾脏注射法接种HCT116-GFP结肠癌细胞。将60只SPF级BALB/c雄性裸鼠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艾灸组、预防+艾灸组。穴位选用双侧“肝俞”和“足三里”穴,每天1次,每次10 min。计算各组间成瘤率及肝转移率、转移灶数目,运用16S rRNA法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艾灸可显著降低肝转移率,减少转移灶数目。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预防组罗伊氏乳杆菌、Robinsoniella_peoriensis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耳蜗形梭菌、丹毒丝菌属-多枝梭菌显著升高(P<0.01);预防+艾灸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丹毒丝菌属-多枝梭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耳蜗形梭菌显著升高(P<0.05)。LEfSe差异分析显示预防组以粪芽孢菌属改变为主;艾灸组以Muribaculaceae、丹毒丝菌为标志;预防+艾灸组以疣微菌门、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丹毒丝菌为标志。结论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可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尤其给予5周的造模前后艾灸干预,抑制肝转移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经脾注射法 结肠癌肝转移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曲马多在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梅芳 王雪松 +1 位作者 赵一栋 石学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5-1096,共2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曲马多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7例PHN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入院后进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给予普瑞巴林150mg/d,视疼痛缓解情况可追加至225mg/d、300mg/d,同时给予曲...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曲马多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7例PHN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入院后进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给予普瑞巴林150mg/d,视疼痛缓解情况可追加至225mg/d、300mg/d,同时给予曲马多100mg/d,1周后出院,继续用药,观察并记录NRS评分、睡眠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前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1d起镇痛总有效率为95%,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治疗期间除了3例出现周围性水肿外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曲马多能有效治疗老年患者难治性PHN,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曲马多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老年患者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默通乳腺抽吸旋切系统治疗120例乳腺良性肿块 被引量:10
4
作者 褚东明 顾兵 +2 位作者 荣国强 刘娴 王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肿块是女性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急切需要一种手术创伤小,效果好的新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手术摘除术,于是麦默通出现了。本研究评价Mamnlotome乳腺抽吸旋切系统对乳腺单、多发性肿块切除的疗效。评价Mam... 背景与目的:乳腺肿块是女性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急切需要一种手术创伤小,效果好的新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手术摘除术,于是麦默通出现了。本研究评价Mamnlotome乳腺抽吸旋切系统对乳腺单、多发性肿块切除的疗效。评价Mammotome乳腺抽吸旋切系统对乳腺单、多发性肿块切除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本院门诊发现的乳腺单、多发性肿块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与彩色超声定位下Mammtome手术,比较分析其手术情况、并发症、预后及患者满意度:结果:Mammotome抽吸旋切术组的切口长度、麻醉用药量、手术时间、疼痛情况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尤其对于多发性肿块更为明显.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出血情况较传统手术组无明显差别,随访3~15个月,无一例复发,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及相告知性:结论:彩色超声定位下Mammotome乳腺柚吸旋切术对乳腺良忡肿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导用于轮深、多学件烈腺肿缺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otome抽吸旋切术 彩色超声引导 乳腺良性肿块 多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静 吴晓琰 陈晓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索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共选取瘢痕疙瘩患者35例(90个皮损),采用随机表单盲法,将皮损分为3组(A、B、C组),分别进行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A型肉毒素、复方倍他米松+氟尿嘧啶、单独复方倍他米松。以瘢痕... 目的:探索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共选取瘢痕疙瘩患者35例(90个皮损),采用随机表单盲法,将皮损分为3组(A、B、C组),分别进行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A型肉毒素、复方倍他米松+氟尿嘧啶、单独复方倍他米松。以瘢痕体积、硬度、痒痛感觉及外观自我评价4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共32例患者的85个皮损完成试验(A组29个,B组28个,C组28个)。体积、硬度、外观自我评价各组间及组内配对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痒痛评分疼痛值上A组和C组疗程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皮损内注射对于缓解瘢痕疙瘩痒痛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糖皮质激素 A型肉毒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被引量:7
6
作者 褚东明 王晔 +1 位作者 卫正洪 姚丽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6-67,共2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形体残损和心理创伤已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有接受乳房重建尤其是Ⅰ期重建的意愿。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既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又保留乳房美观外形的乳房再造...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形体残损和心理创伤已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有接受乳房重建尤其是Ⅰ期重建的意愿。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既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又保留乳房美观外形的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07年4月共收治早期乳腺癌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的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保留乳房皮肤,切除乳腺组织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结果:术后评价优11例(73.3%),良4例(26.7%)。结论: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切口隐蔽,再造乳房形态效果好,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手术方法 乳房再造 背阔肌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雪婷 潘文志 付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高尿酸血症与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对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尿蛋白排泄率(AER)、尿酸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分析颈动脉IMT与AER、高...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高尿酸血症与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对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尿蛋白排泄率(AER)、尿酸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分析颈动脉IMT与AER、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常规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AER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史、空腹血糖(FBG)及血肌酐有关,与颈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2)高尿酸血症不是颈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的因素;(3)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ER、年龄和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结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高尿酸血症不是其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尿白蛋白排泄率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肌网络训练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柳丰萍 蔡红星 +6 位作者 汤琪春 周文军 王辉 魏志明 王玮 徐志平 闻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3968-3971,共4页
目的探讨以呼吸引导动画为主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网络训练系统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活动耐受力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60例COPD稳定期患者参加了四阶段网络训练,对其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V... 目的探讨以呼吸引导动画为主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网络训练系统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活动耐受力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60例COPD稳定期患者参加了四阶段网络训练,对其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VC、最大呼气流量(PEF)、6 min步行试验(6-MWT)、试验前后登上10级和20级台阶前后心率和呼吸频率、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观察。结果患者试验前后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FVC、FEV1/FVC、PEF等肺功能参数分别为〔(48.00±1.41)L、(52.89±0.75)%和(41.28±0.04)L/min〕,而试验后分别为〔(56.50±0.71)L、(63.79±1.11)%和(48.36±0.73)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6-MWT、登上10级台阶和20级台阶呼吸频率、登上10级台阶心率和20级台阶心率等运动耐力的测量结果分别为〔(298.00±59.43)m、(40.23±12.23)次/min、(46.22±13.25)次/min、(89.90±0.39)次/min和(100.33±1.52)次/min〕,而试验后分别为〔(360.02±66.50)m、(30.74±10.36)次/min、(34.27±14.05)次/min、(85.74±1.09)次/min和(90.67±2.08)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得分依次为(52.74±0.01)、(62.23±3.15)、(51.00±1.41)、(45.00±2.83)分,试验后则为(35.68±0.45)、(42.00±1.41)、(36.00±0.00)、(28.00±1.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网络训练系统可为患者呼吸肌的康复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肌 网络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觉敏感性与结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梦玲 朱胜 +4 位作者 朱熙 朱文杰 鞠钰蕊 周心怡 张根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3,共5页
以常熟市各大医院肠镜检查者中的志愿者为受试对象,通过蘸涂法检测其甜味、苦味阈值,结合肠镜检查报告和饮食问卷调查,探讨味觉敏感性与结肠疾病的关系.结果显示,甜味、苦味敏感性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分析,结肠炎症... 以常熟市各大医院肠镜检查者中的志愿者为受试对象,通过蘸涂法检测其甜味、苦味阈值,结合肠镜检查报告和饮食问卷调查,探讨味觉敏感性与结肠疾病的关系.结果显示,甜味、苦味敏感性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分析,结肠炎症组与息肉组的苦味阈值较正常组显著增高,而甜味阈值无显著差异;但是炎症组和息肉组的年龄显著大于正常组.进一步分析45~64岁年龄段(组间无年龄差异),结肠炎或息肉患者的甜味阈值显著低于正常组,而苦味阈值没有变化.该研究提示,甜味敏感性高的人群,膳食纤维摄入较少,罹患结肠疾病的风险较高.此外,甜味阈值测试对及早诊治结肠炎或结肠息肉、预防结肠癌的发生以及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 丙硫氧嘧啶 结肠 息肉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建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6.6%(57/59),溃疡面直径为(1.29±0.48)mm,临床总有效率为94.9%(56/59),对照组HP根除率为78.9%(30/38),溃疡面直径为(3.62±0.57)mm,临床总有效率为84.2%(3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观察组HP再感染率、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能显著提高HP感染根除率和临床疗效,对预防HP再感染和溃疡复发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感染 胃溃疡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健 余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3-3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与肿瘤的发病和进展相关。该研究主要探讨IGF在胃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6例确诊的Ⅲ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使用FOLFOX4方...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与肿瘤的发病和进展相关。该研究主要探讨IGF在胃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6例确诊的Ⅲ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使用FOLFOX4方案作术前静脉新辅助化疗后行胃癌根治术,并评估治疗的效果。按病理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3组。采用酶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外周血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protein-3,IGFBP3)表达水平,另选择5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外周血IGF-Ⅰ和IGFBP3对胃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意义。结果:胃癌患者治疗前IGF-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对照组为(156±19)ng/mL,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188±19)、(212±24)和(240±27)ng/mL,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IGF-Ⅰ值越高(P<0.05)。而IGFBP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对照组为(4.9±0.6)μg/mL,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3.9±0.8)、(3.1±0.6)和(2.6±0.8)μg/mL,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IGFBP3值越低(P<0.05)。胃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有效后IGF-Ⅰ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165±15)、(176±20)和(186±19)ng/mL。而IGFBP3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4.4±0.9)、(4.2±0.8)和(4.0±0.9)μg/mL,但均不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IGF-Ⅰ和IGFBP3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恶性程度及新辅助治疗效果,可能是一种新的协助诊断胃癌并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胃癌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卫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046-1047,1053,共3页
目的:对美托洛尔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确诊患者病例15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平均每组50例。... 目的:对美托洛尔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确诊患者病例15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平均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美托洛尔加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方法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口服美托洛尔的方法进行治疗。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P<0.05);A组患者服药前、后心率改变情况不大,B、C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心率改变较大;A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也明显较B、C两组少(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对心率产生的影响小,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硝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梭形细胞癌1例
13
作者 王健 吴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876-3876,共1页
患者男,65岁。因“咳嗽半个月”于2010年5月27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稍粗,未及啰音。CT及X线检查示:前纵隔占位,两肺多发病灶(图1、图2)。纵隔肿块穿刺病理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
关键词 梭形细胞癌 纵隔占位 肺呼吸音 浅表淋巴结 X线检查 恶性肿瘤 穿刺病理 纵隔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预防多柔比星相关性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国华 曹东 +1 位作者 郭海宜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多柔比星(阿霉素)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5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在以ADM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前3天予黄芪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多柔比星(阿霉素)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5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在以ADM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前3天予黄芪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对照组28例,于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VitE每次100mg,每日两次,辅酶Q10每次20mg,每日三次,两周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SD)、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A/E)、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各项指标。结果:在本组ADM化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虽然EF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心电图异常改变及LVIDD、LVISD、A/E、、FS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是预防和减轻ADM引起的急性心脏毒性的较为理想的药物,对慢性心脏毒性发生的减轻也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往射液 多柔比星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