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杜维 聂长庆 +2 位作者 杨利民 熊颖华 徐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0,153,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8例SPTP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均为女性,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8例SPTP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均为女性,年龄19~38岁,平均28岁。肿块直径3~15 cm。镜下肿瘤由乳头区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表型:CK(3/8)、vimentin(8/8)、NSE(8/8)、CD56(8/8)、ER(0/8)、PR(5/8)、α-AT(8/8)、CgA(1/8)、Syn(8/8)、E-cadherin(0/8)、β-连环蛋白(8/8)和cyclinD1的核阳性率均大于40%。随访6例患者17~131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并存活至今。结论 SPTP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胰腺肿瘤,其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对SPT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真菌病影像和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江涛 邓永键 +2 位作者 唐娜 聂长庆 丁彦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8-853,共6页
目的分析术前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真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提高深部真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部真菌肿块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肺部周围... 目的分析术前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真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提高深部真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部真菌肿块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肺部周围型真菌性肿块患者术前均未发现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其它器官恶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均诊断为周围型肺癌或高度疑似为周围型肺癌,行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曲霉菌病8例、肺隐球菌病14例、组织胞浆菌病1例和孢子丝菌病1例。结论无其它基础性疾病且免疫功能正常者出现的周围型肺部肿块,不能过分依赖或单凭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肺癌,肺隐球菌病和曲霉菌病是周围型肺肿块常见的肺部真菌病,术前穿刺活检可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病 周围型肺癌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皮肤为主的组织细胞增生症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建建 李昕 +3 位作者 陈霄霄 龙剑 何平 杜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4-269,共6页
目的:总结累及皮肤为主的不同类型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共同点。方法:分析比较4例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有3例发生于儿童,年龄在1~16个月之间,1例... 目的:总结累及皮肤为主的不同类型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共同点。方法:分析比较4例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有3例发生于儿童,年龄在1~16个月之间,1例为老年女性,病程在1~6个月,发病部位分别为会阴、面部、右前胸及前胸,呈肤色、黄红色及红色丘疹、斑块,其它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通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分别为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幼年黄色肉芽肿及皮肤Rosai-Dorfman病。结论: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皮肤及其他系统,需要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确诊,不同类型有类似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代表疾病谱中不同的阶段,仅累及皮肤者症状较轻,但需要全面检查及随访排除系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组织细胞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茎尖锐湿疣78例临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德茂 聂长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4-35,共2页
报道阴茎尖锐湿疣78例,早期癌变1例。治疗上采用液氮冷冻、药物烧灼及手术等,疗效满意。该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且与癌有关。临床上及组织学上极易与孔头状瘤、疣状癌混淆。应引起重视。本文讨论了本病的病因、病理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 阴茎 类锐湿疣 癌变 诊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呈丹毒样损害的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5
作者 朱建建 李昕 +4 位作者 龙剑 何平 陈霄霄 杜维 覃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3-428,共6页
患者男,69岁。右下肢红肿3个月,结节1个月余。患者早期右下肢皮肤红肿呈丹毒样损害,抗感染治疗欠佳,病程进展出现肿胀加重及多个紫红色结节。皮肤科检查:右下肢肿胀,可见多个紫红色结节,部分融合。右大腿及颈部散在豌豆大的红色或肤色... 患者男,69岁。右下肢红肿3个月,结节1个月余。患者早期右下肢皮肤红肿呈丹毒样损害,抗感染治疗欠佳,病程进展出现肿胀加重及多个紫红色结节。皮肤科检查:右下肢肿胀,可见多个紫红色结节,部分融合。右大腿及颈部散在豌豆大的红色或肤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真皮可见无浸润带,真皮内及皮下脂肪层可见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淋巴样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性明显,部分呈泡状核,有单个中位核仁,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20、CD10、转录因子(MUM)-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灶状表达Bcl-6;不表达CD3、CD5、CyclinD1及CD30;原癌基因(Cmyc)约70%阳性;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细胞约90%。诊断: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ⅢA期。予化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皮肤 原发性 丹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DS对DJ-1核定位高表达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岳海燕 秦晶 +7 位作者 王文松 杨叶宁 易岚 王娟 唐玉娴 何洁 苏琦 谭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最近研究表明,DJ-1在许多肿瘤中过表达,而且DJ-1的核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本文主要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DJ-1核定位高表达人白血病HL-60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阐明DJ-1在细胞核内的功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提供一个潜在的... 最近研究表明,DJ-1在许多肿瘤中过表达,而且DJ-1的核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本文主要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DJ-1核定位高表达人白血病HL-60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阐明DJ-1在细胞核内的功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提供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建立核内高表达HL-60细胞株(DJ-1/HL-60),利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MTT法、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实验、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比色实验评估HL-60细胞的增殖与分化,DJ-1核定位过表达促进HL-60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分化. Transwell迁移侵袭小室实验表明DJ-1核定位过表达可以促进HL-60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DADS具有抑制HL-60细胞中核内DJ-1蛋白表达的能力.说明DJ-1核定位高表达具有促进HL-60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及抑制HL-60细胞分化的作用,DADS可以诱导DJ-1核定位高表达HL-60细胞分化及抑制迁移侵袭, DJ-1核定位高表达可减弱DADS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二烯丙基二硫 DJ-1 细胞核定位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