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一季稻气象条件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忠华 陆魁东 +2 位作者 张玉龙 申建斌 解平强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28-31,共4页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借鉴强化栽培技术(SRI),通过播种期、密度、栽培技术对比试验和天气条件对超级一季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气候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改善群体气象条件为核心的气象条件优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气候生态 优化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低温、阴雨对直播早稻育秧的气象风险分析与决策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学知 易建佑 +2 位作者 廖炎平 罗军红 李明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42-44,共3页
通过对历年早春低温、阴雨气候资料的分析,确定影响直播早稻烂种烂秧的气候风险率,并确定播种育秧期间的栽培技术要点是:播种期间发展“趋利避害”型气象服务技术,育秧期间加强“抗灾减灾”技术服务及设施整治。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气象灾害风险 低温阴雨渍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超级晚稻生育进程对气候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宁金花 陆魁东 +2 位作者 宋忠华 解娜 王庆龄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53-58,共6页
利用2011-2013年超级稻岳优6135的分期播种发育期长度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超级晚稻发育进程的关系,并基于不同的温光因子组合,建立温光因子与不同发育进程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发育进程与温光因子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积温... 利用2011-2013年超级稻岳优6135的分期播种发育期长度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超级晚稻发育进程的关系,并基于不同的温光因子组合,建立温光因子与不同发育进程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发育进程与温光因子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积温-日照与气温日较差累积-日照时数2个组合与播种至移栽生育期的长度关系极显著,积温780℃左右,气温日较差累积230℃左右,日照时数200 h以上时,对该品种该阶段的生长较有益。移栽至拔节生育期的长度与日最高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及积温-日照时数2个组合的关系极显著,最佳的生育长度在29~33 d之间,所需的积温约为880℃。气温日较差累积对移栽至抽穗阶段的影响较大,气温日较差累积达442.2℃,日照时数达374.0 h时,该阶段的长度约为54 d。日最低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对抽穗至成熟期阶段的影响最明显,日最低温度累积达805.8℃,总日照时数达262 h时,该生育期模拟长度约为43 d。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晚稻根据气候资源状况进行本地化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超级晚稻 分期播种 气候因子 温光组合 生育期 发育进程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年湘北秋初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对晚稻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学知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30,共3页
1994年湘北秋初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对晚稻生产的影响余学知(常德农业气象试验站,415102)1资料来源和方法1.1选择常德、澧县、岳阳、华容为湘北代表站。1993、1994年9、10月份气象资料取自各站编制的《地面... 1994年湘北秋初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对晚稻生产的影响余学知(常德农业气象试验站,415102)1资料来源和方法1.1选择常德、澧县、岳阳、华容为湘北代表站。1993、1994年9、10月份气象资料取自各站编制的《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历年同期气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点 晚稻 生长 湘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超级稻生育期及产量形成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德佳 李明辉 +1 位作者 武孟祥 邬泽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9期14-14,16,共2页
为了给大面积早稻超级稻高产栽培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于2016年选择同一地块、同一土壤质地、同一品种和同一栽培水平的地段,对早稻品种株两优819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播种的水稻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缩短;后播种的... 为了给大面积早稻超级稻高产栽培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于2016年选择同一地块、同一土壤质地、同一品种和同一栽培水平的地段,对早稻品种株两优819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播种的水稻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缩短;后播种的则相反。移栽时基本苗较少(60万株/hm^2),虽然分蘖率高,但成穗率较低。因此,移栽时适度保持较多基本苗(120万株/hm^2)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超级稻早稻全生育≥0℃活动积温2 400~2 500℃、日照时数400~450 h、降雨量600~900 mm,能保持其正常发育和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生育期 产量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湖南省暖冬事件气候特征分析
6
作者 谢睿恒 涂潇琴 +2 位作者 罗潇 廖春花 彭玮莹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3期67-70,共4页
近年来,全球显著增暖,我国暖冬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根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利用1961—2020年湖南省87个国家站的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湖南省暖冬事件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61—2020年湖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增温趋势,... 近年来,全球显著增暖,我国暖冬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根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利用1961—2020年湖南省87个国家站的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湖南省暖冬事件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61—2020年湖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全省平均升温趋势为0.23℃/10年,并在199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整体而言,湖南西部的增温幅度较小,而北部和南部的增温幅度较大。湖南区域暖冬和区域强暖冬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4.8%/10年和5.1%/10年。1961—2020年间湖南共发生了28次区域暖冬事件,其中20世纪90年代后区域暖冬次数明显增多,1991—2020年共出现19次区域暖冬,占暖冬总数的67.9%。1979年和1999年是自1961年以来暖冬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2年,强暖冬指数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冬 气候特征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