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esNet和UNet的胃癌病理图像诊断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文悦 贾子彦 +3 位作者 李青 张大川 潘玲佼 沈大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40,共8页
考虑到人工对胃癌病理图像的判别和诊断可能存在漏检的问题,为使诊断更加准确,提出一种基于ResNet和UNet的病理图像诊断系统,旨在实现对病理图像的分类、分割以及输出诊断结果.采用ResNet模型对胃癌病理图像进行有癌和无癌的分类.对UNe... 考虑到人工对胃癌病理图像的判别和诊断可能存在漏检的问题,为使诊断更加准确,提出一种基于ResNet和UNet的病理图像诊断系统,旨在实现对病理图像的分类、分割以及输出诊断结果.采用ResNet模型对胃癌病理图像进行有癌和无癌的分类.对UNet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在每个下采样和上采样之前加入卷积注意力模块,以增强模型对癌变区域的关注.使用残差模块替代编码部分的2次卷积,来提高特征的利用率;利用Inception模块来替代解码部分上采样中的2个卷积,从而扩充其宽度并获取不同尺度的特征.将分类与分割结果综合考虑,获取最终的胃癌病理图像的诊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诊断胃癌病理图像中是否存在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图像 图像分类 UNet 图像分割 胃癌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调控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陈曦 汤涛 +4 位作者 俞鹏翼 胡源源 谢雯莹 李青 王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55,共8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二甲双胍干预后,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RT-PCR检测E-cadherin、N-cadherin、SMA和Vimentin等mRNA表...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二甲双胍干预后,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RT-PCR检测E-cadherin、N-cadherin、SMA和Vimentin等mRNA表达。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二甲双胍对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通过TGF-β1诱导构建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模型,二甲双胍干预后,观察A549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E-cadherin、N-cadherin、SMA和Vimentin等蛋白表达。转染si-NGF,检测A549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SMA和Vimentin等蛋白表达,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二甲双胍干预后,细胞失去间质样形态,细胞变圆、集落变少,贴壁性能下降。RT-PCR和高通量测序结果均显示间质转化相关的基因如N-cadherin、SMA和Vimentin表达下调,上皮转化相关的基因如ZO-1、E-cadherin表达上调,并进一步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显著上调。转染si-NGF后,二甲双胍处理的A549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SMA的表达上调。抑制NGF表达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提高。结论二甲双胍可诱导肺癌A549细胞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SMA表达下降,抑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而NGF信号分子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二甲双胍 上皮间质转化 神经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铜兵 何妙侠 +1 位作者 吴晓辉 朱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与疗效。方法回顾2000~2007年诊治的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平均年龄31.5岁,男性6例,女性1例... 目的探讨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与疗效。方法回顾2000~2007年诊治的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平均年龄31.5岁,男性6例,女性1例,均以间歇性便血就诊,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肿瘤切面暗红色,蜂窝状,镜下由大小不一的薄壁血管构成;免疫组化CD34+、CD31+、SMA-、FⅧRAg、vimentin+、cytokeratin-。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主要症状是便血,早期容易误诊,一旦确诊,宜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病理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素瘤p53、C-erbB_2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探讨
4
作者 唐亚娟 谈敏 +2 位作者 谈炎 鲁常青 陈同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1-362,共2页
为了探讨p53及C-erbB2在恶性黑素瘤(恶黑)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8例恶黑皮损中p53及C-erbB2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p53的表达与黑素复发、脏器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生存期呈负相关(... 为了探讨p53及C-erbB2在恶性黑素瘤(恶黑)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8例恶黑皮损中p53及C-erbB2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p53的表达与黑素复发、脏器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级无统计学意义。C-erbB2的表达与恶黑淋巴结转移、复发、脏器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53、C-erbB2在恶黑中的共同表达未发现相关关系。p53、C-erbB2在恶黑中可作为一种生物学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P53 C-ERBB2 蛋白表达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物电刺激联合抗阻夹腿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5
作者 殷小燕 钱亚萍 +2 位作者 孙光宇 高倩芸 陈曦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究仿生物电刺激(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BES)联合抗阻夹腿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205例PFD患者分为BES组(102例)与联合组(103例),均接受常规盆底肌... 目的探究仿生物电刺激(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BES)联合抗阻夹腿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205例PFD患者分为BES组(102例)与联合组(103例),均接受常规盆底肌训练。BES组此外加以BES干预,联合组加以BES联合抗阻夹腿训练,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尿动力学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分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程度。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盆底肌力分级、SUI分度及POP程度均显著优于BES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与快肌最大肌电值分别为(-1.20±0.35)%、(-0.90±0.30)%、(76.30±5.51)cmH2O、(43.00±5.82)μV,均显著高于BES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动力学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BES组(P<0.05)。结论BES联合抗阻夹腿训练能明显改善PFD患者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动力学,进而减轻SUI/POP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仿生物电刺激 抗阻夹腿训练 盆底肌力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
6
作者 陈曦 汤涛 +1 位作者 俞鹏翼 王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3-2098,共6页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在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促进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CAFs和肺癌A549细胞,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NE干预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VEGF、IL-...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在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促进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CAFs和肺癌A549细胞,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NE干预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VEGF、IL-6和IL-8表达,并检测NE对共培养的CAFs和肺癌A549细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验证NE促进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NE可诱导CAFs VEGF、IL-8和IL-6的高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β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普萘诺尔PROP可抑制CAFs表达VEGF、IL-8和IL-6;NE可抑制与CAFs共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E-cadherin表达,并促进Vimentin上调,增强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NE通过CAFs协同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增殖 迁移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在乳腺癌各亚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伟良 谈炎 +6 位作者 王旭芬 程锦玲 张磊 方琦 谈珂岚 杨澜 王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7-351,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公认的指导乳腺癌治疗和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指标有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HER-2)。近年来Ki-67逐渐成为一个新的... 背景与目的:目前公认的指导乳腺癌治疗和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指标有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HER-2)。近年来Ki-67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众多研究提示,Ki-67很可能是继HER-2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生物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Ki-67在不同亚型的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25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测定手术后乳腺癌组织的ER、PR、HER-2和Ki-67的表达以区分不同的乳腺癌亚型。结果:Ki-67指数在不同年龄及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Ki-67指数显著高于直径≤2 cm的患者(P=0.001)。病理分期为Ⅰ、Ⅱ和Ⅲ期患者的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病理分期为0期的患者(P<0.05),但是Ⅰ、Ⅱ和Ⅲ期患者间的Ki-67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的患者的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对应的ER阳性、PR阳性和HER-2阴性的患者(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的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Luminal A型(P<0.001),而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三者间的Ki-67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结合其他生物指标对预测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意义,值得和ER、PR和HER-2同时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KI-67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家族PD-L1和B7-H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辉 田波 鲁常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17,共2页
"协同刺激信号"的提出很好地解释了免疫系统对自身和外源性抗原的不同调节机制。B7家族作为唯一能从抗原提呈细胞传递信号给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其与相应配体结合在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及癌症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B7家族成员... "协同刺激信号"的提出很好地解释了免疫系统对自身和外源性抗原的不同调节机制。B7家族作为唯一能从抗原提呈细胞传递信号给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其与相应配体结合在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及癌症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B7家族成员在免疫反应中的调节机制仍然不甚清楚,本文综述了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B7-H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 PD-L1 PD-1 B7-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_(53)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卉 刘艳萍 +2 位作者 钱翠娥 谈炎 吴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53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2009-01~2009-1217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这些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超声表现中的肿块大小...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P53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2009-01~2009-1217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这些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超声表现中的肿块大小、内部的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边缘的"毛刺征"及血流分级与ER、PR、CerbB-2、P5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77例导管癌中,肿块边缘"毛刺征"和内部血流信号分级0~Ⅰ级与癌细胞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内部的钙化与癌细胞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和血流信号分级Ⅱ~Ⅲ级与癌细胞CerbB-2、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肿块大小与ER、PR、CerbB-2、P53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与ER、PR、CerbB-2、P5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相互结合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母细胞瘤的良恶性问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同钰 袁晓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关于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国内报道不太多,约有70例。1960年李瑞宗首先报道4例后,各杂志从病理、放射、临床等角度陆续发表零星个案报道。
关键词 软骨肿瘤 母细胞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经典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馨 谢军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典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1例成人经典型ARM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发生于左肩部,镜下见肿瘤边界不清,浸润周... 目的探讨经典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1例成人经典型ARM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发生于左肩部,镜下见肿瘤边界不清,浸润周围纤维及脂肪组织,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部分瘤细胞形成特征性的腺泡状排列结构,腺泡之间可见纤维血管性间隔。肿瘤由未分化的原始间叶性细胞组成,呈圆形、卵圆形或小多边形,核深染,核分裂易见,胞质少。免疫表型:瘤细胞desmin、Myo D1弥漫强阳性,vimentin、Myoglobin、CD56阳性,Syn、Cg A、CD20、CD79a、CD3、CD99、CK(AE1/AE3)、EM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70%。结论 ARMS是横纹肌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形态学上以瘤细胞形成腺泡状结构为特征,需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骨外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恶性淋巴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黏液性囊腺癌2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卉 李忠 田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4-695,共2页
1病例简介病例1:女,35岁。因右侧输卵管卵巢肿块,门诊行抗感染治疗,1个月余复查超声示肿块体积无明显改变,盆腔中等量积液。体格检查:右附件触及约5.0 cm×3.0 cm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59×109/L,肿瘤标志物CEA 5.6 ... 1病例简介病例1:女,35岁。因右侧输卵管卵巢肿块,门诊行抗感染治疗,1个月余复查超声示肿块体积无明显改变,盆腔中等量积液。体格检查:右附件触及约5.0 cm×3.0 cm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59×109/L,肿瘤标志物CEA 5.6 ng/ml,CA125 35.32 IU/ml,CA19-9 10.30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囊腺癌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误诊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下肢疼痛为首发症状的甲状旁腺癌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辉华 邬迪 +6 位作者 安勇 施龙青 薛卫 彭妍 陈铜兵 杨岳 孙冬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7-248,共2页
患者男性,40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足跟部疼痛并逐步蔓延至膝部,行走时明显伴下肢乏力,纳差”,就诊于当地医院骨科,对症处理后无明显缓解.2015年9月就诊于当地中医院,查甲状腺功能及肿瘤指标(AFP、CEA、CA199、PSA、FP-SA)均正常,H... 患者男性,40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足跟部疼痛并逐步蔓延至膝部,行走时明显伴下肢乏力,纳差”,就诊于当地医院骨科,对症处理后无明显缓解.2015年9月就诊于当地中医院,查甲状腺功能及肿瘤指标(AFP、CEA、CA199、PSA、FP-SA)均正常,HLA-B27阴性;肝功能AKP:842 U/L;肾功能BUN:8.66 mmol/L;Cr:102.3μmol/L;尿酸524μmol/L.B超提示:甲状腺左叶不均质肿块,甲状腺左叶下方低回声团块,双肾结石,右肾囊肿,前列腺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癌 骨痛 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灶乳腺癌伴双侧腋窝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卉 朱丹霞 李兆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192,194,共2页
1病例简介 女,47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个月入院。体格查体:双乳对称,发育良好,皮肤正常,双乳头无凹陷;左乳未触及明显肿块,右乳11-12点距乳头约2 cm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4 cm×0.8 cm,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局部皮肤弹性差,桔皮征... 1病例简介 女,47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个月入院。体格查体:双乳对称,发育良好,皮肤正常,双乳头无凹陷;左乳未触及明显肿块,右乳11-12点距乳头约2 cm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4 cm×0.8 cm,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局部皮肤弹性差,桔皮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胃肠道癌皮肤转移CK18和CK20及CEA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定华 汤寅 陈同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为了探讨CK18和CK20在乳腺癌和胃肠道癌皮肤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对11例乳腺癌与12例胃肠道癌皮肤转移患者CK18、CK20和CEA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观察。所有23例皮肤转移癌CK18和CEA均呈阳性表达,其中5例结直肠癌皮肤转移CK20呈阳性表达... 为了探讨CK18和CK20在乳腺癌和胃肠道癌皮肤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对11例乳腺癌与12例胃肠道癌皮肤转移患者CK18、CK20和CEA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观察。所有23例皮肤转移癌CK18和CEA均呈阳性表达,其中5例结直肠癌皮肤转移CK20呈阳性表达。结果提示,CK18和CK20在乳腺癌与胃肠道癌皮肤转移中的表达对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胃肠癌 皮肤转移 CK18 CK20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淋巴环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12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洋 陈同钰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报道12例成人咽淋巴环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NHL),重点讨论了临床特点、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咽淋巴环和胃肠是常见的结外病变.本组4例表现出咽淋巴环和肠道NHL其发生和复发上有一定的相关性,此种类型预后差,4例均死亡。12例... 报道12例成人咽淋巴环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NHL),重点讨论了临床特点、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咽淋巴环和胃肠是常见的结外病变.本组4例表现出咽淋巴环和肠道NHL其发生和复发上有一定的相关性,此种类型预后差,4例均死亡。12例中7例作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测定(ABC法),3例为B细胞性,4例为T细胞性。存活6例中2例已超过5年,现已停止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咽淋巴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17
作者 唐亚娟 谈敏 +2 位作者 谈炎 鲁常青 陈同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nm23蛋白在恶性黑素瘤(恶黑)中的表达及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法)对30例恶黑中nm2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nm23的表达与恶黑淋巴结转移、有复发、脏... 目的:探讨nm23蛋白在恶性黑素瘤(恶黑)中的表达及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法)对30例恶黑中nm2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nm23的表达与恶黑淋巴结转移、有复发、脏器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生存期呈正相关(P<0.001)。结论:nm23蛋白表达对恶黑的转移、复发具有负调控作用,nm23蛋白低表达恶黑具有高转移潜能,而高表达者预后相对好,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脏器转移率均低,生存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NM23蛋白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内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超声表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卉 田波 张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5-955,共1页
1病例简介忠哲男,67岁,3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有坠胀感,逐渐增大, 于2011-07-16入院。体格检查:右侧阴囊内睾丸下方可触及包块,大小约8.0cm-x7.0cmx5.0cm,质偏硬,有沉最感,界限清,无触痛,透光试验阴性。二维超声湿示双侧睾... 1病例简介忠哲男,67岁,3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有坠胀感,逐渐增大, 于2011-07-16入院。体格检查:右侧阴囊内睾丸下方可触及包块,大小约8.0cm-x7.0cmx5.0cm,质偏硬,有沉最感,界限清,无触痛,透光试验阴性。二维超声湿示双侧睾丸、附睾大小及形态正常,左侧睾丸位置正常,打侧睾丸及附睾位于阴囊根部,被包块向上推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黏液样 阴囊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