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学习下动火作业人员安全装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鹏程 秦浩东 +1 位作者 张颖 张珂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47,共7页
安全防护装备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设施,为提高人员安全装备识别精度,解决施工现场动火作业智能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学习下动火作业人员安全装备检测方法。通过在YOLOv5网络中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和SPD-Conv模块,优化主干特征... 安全防护装备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设施,为提高人员安全装备识别精度,解决施工现场动火作业智能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学习下动火作业人员安全装备检测方法。通过在YOLOv5网络中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和SPD-Conv模块,优化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对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建立数据集训练网络以构建动火作业人员安全装备智能检测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网络模型对4类安全装备的平均识别精度为92.9%,较原始网络提升了8.8%。该方法对动火作业现场人员安全装备检测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能有效促进施工现场的智能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火作业 深度学习 安全装备 YOLOv5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可拓云理论的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
2
作者 马寒箫 邢志祥 +2 位作者 鞠伟轶 吴凡 吴洁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3,共8页
为解决化工园区内事故频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基于距离函数的组合赋权法和可拓云理论的新型风险评估模型。选择C市化工园区作为评估对象,首先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基于距离函数的组合赋权法计算综合权重,并邀请专家... 为解决化工园区内事故频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基于距离函数的组合赋权法和可拓云理论的新型风险评估模型。选择C市化工园区作为评估对象,首先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基于距离函数的组合赋权法计算综合权重,并邀请专家对评估指标进行评分,确定了C市化工园区的安全风险值,以消除主客观权重误差;最后引入置信度因子,建立了风险值等级模型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市化工园区的安全风险模糊等级特征期望值Ex_(r)为2.8992,熵值En_(r)为0.0238,安全风险等级为高,置信度因子Φ为0.0082,均位于可信度区间内,表明研究结果的可信性较高。该模型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安全风险评估 组合赋权 可拓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M和SMART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研究
3
作者 史越 黄勇 +3 位作者 左杭冬 朱方 崔嘉伟 郑凯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1-267,共7页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存在的覆盖面不全、分级管理缺失、协同性不足、效果评估和追踪机制不完善等核心问题,该研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理论和SMART原则模型,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该体系实施方案包含需求分析、设... 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存在的覆盖面不全、分级管理缺失、协同性不足、效果评估和追踪机制不完善等核心问题,该研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理论和SMART原则模型,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该体系实施方案包含需求分析、设计、实施、监测与评估、维护和总结6个阶段,同时针对各阶段提出具体措施与方法。此外,还通过考试、问卷调查访谈、应急演练等方式来检验该安全培训体系的实效性。数据统计表明,该体系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师生安全知识水平、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实验室安全培训 实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站液氢泄漏扩散特性与安全监测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刘奕扬 邢志祥 +4 位作者 刘烨铖 彭明 李玉洋 李云浩 沈宁舟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94-4708,共15页
随着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氢气由于具有低密度、高扩散性及宽可燃范围等危险特性,泄漏后易形成大范围可燃云团,遇点火源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这一安全问题,对液氢泄漏扩散... 随着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氢气由于具有低密度、高扩散性及宽可燃范围等危险特性,泄漏后易形成大范围可燃云团,遇点火源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这一安全问题,对液氢泄漏扩散规律进行安全研究,可以预防和减少氢泄漏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Fluent,结合Lee模型和流体体积多相流(volume of fluid,VOF)模型,模拟液氢泄漏及气化过程。研究发现,风速增加会延长下风向扩散距离,降低垂直高度。并基于可燃气云扩散规律,针对氢气传感器的局限性,提出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变化来预测氢气浓度的新方法。通过分析泄漏初期温度与氢气浓度间的数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验证模型在0.8 m高度平面上布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快速响应泄漏事件,从而提高加氢站的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气液两相流 可燃氢气云团扩散 加氢站安全 氢浓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火作业场景下安全防护品识别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颖 张珂 +2 位作者 赵鹏程 刘洋 吴义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48-4658,共11页
确保动火作业过程中多种安全防护品的配置是预防人员受伤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决复杂动火场景下安全防护品的实时监测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YOLOv5的改进目标检测算法,记为Hot work-YOLOv5s。首先,在YOLOv5s算法的主干网络中嵌入空间深... 确保动火作业过程中多种安全防护品的配置是预防人员受伤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决复杂动火场景下安全防护品的实时监测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YOLOv5的改进目标检测算法,记为Hot work-YOLOv5s。首先,在YOLOv5s算法的主干网络中嵌入空间深度转换卷积(Space-to-Depth Convolution, SPD-Conv)模块以取代原有的步幅卷积和池化下采样,减少细微特征信息的丢失。随后,在残差模块引入无参注意力机制(Simple, parameter-free Attention Module, SimAM),以增强特征表达能力,提高网络速度;最后,将原网络的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优化为WIoU(Weighted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采用动态非单调聚焦机制,加速网络收敛。在自制的动火作业安全防护品的数据集上,改进后的模型平均检测精度达到了96.8%,每秒处理帧数达到了89帧,所提出的算法满足动火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品检测任务的准确性与实时性的要求,同时在场景干扰较大、受光照影响的成像上也有很好的检测效果,给动火场景下安全防护品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动火作业 目标检测 空间深度转换卷积模块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硝化合成一硝基萘安全工艺研究
6
作者 刘祥 吴绪伟 +4 位作者 薛洪来 严生虎 陈代祥 沈介发 张跃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4,共5页
针对萘硝化间歇式反应存在反应时间长、收率低和风险高等问题,以萘为原料、浓硝酸为硝化剂、二氯乙烷为溶剂,提出了微通道反应器内合成一硝基萘的连续流工艺。考察了硝酸与萘摩尔比、反应温度、硝酸质量分数、反应停留时间4个因素对微... 针对萘硝化间歇式反应存在反应时间长、收率低和风险高等问题,以萘为原料、浓硝酸为硝化剂、二氯乙烷为溶剂,提出了微通道反应器内合成一硝基萘的连续流工艺。考察了硝酸与萘摩尔比、反应温度、硝酸质量分数、反应停留时间4个因素对微通道连续反应的影响,验证了最佳工艺条件下微通道连续反应转化率和收率的稳定性,并对比分析了间歇式反应与微通道连续流反应的反应严重度。结果表明,硝酸与萘摩尔比为2∶1、反应温度为40℃、硝酸质量分数为85%、停留时间为96 s时微通道连续流反应效果最佳;最佳工艺条件下,微通道连续反应稳定,萘的转化率达到99.1%,一硝基萘的收率达到96.3%;间歇反应、微通道连续反应绝热温升分别为103.25℃和1.5℃,表明微通道连续流的萘一段硝化反应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硝基萘 硝化反应 微通道反应器 连续流工艺 本质安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沟槽缺陷高钢级弯管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7
作者 张涛 张颖 +3 位作者 赵鹏程 王佳音 何战友 宋沛霖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131,共8页
弯管是油气管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力状态和介质流动状态相较于直管更为复杂,一旦在弯头处产生缺陷,弯管更容易发生失效。高钢级管道是长距离油气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所以急需开展对高钢级弯管剩余强度评价的工作。以含沟槽缺陷的高... 弯管是油气管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力状态和介质流动状态相较于直管更为复杂,一旦在弯头处产生缺陷,弯管更容易发生失效。高钢级管道是长距离油气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所以急需开展对高钢级弯管剩余强度评价的工作。以含沟槽缺陷的高钢级弯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缺陷尺寸、相对位置、弯曲半径、管道参数及管材性能对弯管极限内压的影响规律,最后建立含沟槽缺陷高钢级弯管的极限内压预测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缺陷长度和缺陷深度的增加,弯管的极限内压明显降低;沟槽缺陷位于弯管的内拱处时对极限内压影响最大;弯曲半径、管径壁厚及管材都会对弯管极限内压产生影响;误差分析显示拟合所得到的预测公式精度较高,该公式可为含沟槽缺陷高钢级弯管的剩余强度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沟槽缺陷 极限内压 有限元分析 预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型环氧树脂/低分子聚苯醚材料固化及热解动力学
8
作者 单雪影 张家傅 +3 位作者 黄其鑫 刁玉璇 李锦春 李玲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1,共8页
为提高环氧树脂(EP)在应用领域的安全性,使用苯二甲酸钙(CaT)这一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MOF)材料,协同液体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改性EP/低分子聚苯醚(PPO)体系,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表征其阻燃性能... 为提高环氧树脂(EP)在应用领域的安全性,使用苯二甲酸钙(CaT)这一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MOF)材料,协同液体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改性EP/低分子聚苯醚(PPO)体系,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表征其阻燃性能,并利用Kissinger、FWO和Crane方程研究改性EP/PPO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当添加8%BDP和2%CaT至EP中,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达34.5%,垂直燃烧测试获V-0级别,且其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较纯EP分别降低76.6%及51.5%;CaT有利于固化反应;利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外推法能够得到最佳固化温度为:初始100℃,后120℃,最后170℃;通过非等温热重分析及热解动力学分析可发现EP/PPO体系表现出更低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环氧树脂(EP) 低分子聚苯醚(PPO) 固化动力学 热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环氧树脂/低分子聚苯醚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单雪影 李玲玉 +2 位作者 张濛 张家傅 李锦春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3-1541,共9页
通过采用低聚磷酸酯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对环氧树脂/低分子量聚苯醚(EP/PPO)复合材料改性,得到了EP/PPO/BDP阻燃复合材料。通过同惠LCR电桥、热重分析(TGA)、垂直燃烧(UL-94)、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和力学测试,研究... 通过采用低聚磷酸酯阻燃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对环氧树脂/低分子量聚苯醚(EP/PPO)复合材料改性,得到了EP/PPO/BDP阻燃复合材料。通过同惠LCR电桥、热重分析(TGA)、垂直燃烧(UL-94)、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和力学测试,研究液体阻燃剂BDP对EP/PPO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热降解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BDP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从2.81降低到1.27(2M);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略有降低,但高温下的残炭率明显增加;仅加入5%的BDP即可使EP/PPO材料达到UL-94 V-0,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EP的热释放速率、烟释放量和有毒气体释放量,有效降低了EP的危险火灾性;与此同时材料自身优良的力学性能得到保持,说明BDP与EP/PPO材料的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降解性能 介电性能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氧化温度破碎煤在轴压下的自燃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永亮 吴晋东 +2 位作者 李敏杰 张健 王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为了探究采空区破碎煤在应力状态下的氧化自燃特性,方法采用荷载加压煤自燃特性参数测定装置,研究不同预氧化温度破碎煤在不同轴压状态下的自燃特性,分析破碎煤在氧化过程的耗氧速率、特征温度点、气体生成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 目的为了探究采空区破碎煤在应力状态下的氧化自燃特性,方法采用荷载加压煤自燃特性参数测定装置,研究不同预氧化温度破碎煤在不同轴压状态下的自燃特性,分析破碎煤在氧化过程的耗氧速率、特征温度点、气体生成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轴压会增强煤的自燃特性,具体表现为耗氧速率增加,CO和C_(2)H_(4)气体体积分数增大,氧化特征温度点前移,表观活化能减小;轴压为0,4 MPa时,预氧化温度70℃煤样的氧化特性最强,轴压为8 MPa时,预氧化温度升高导致煤样的氧化特性降低;结合耗氧速率、指标气体和表观活化能的变化,表明预氧化温度70℃的煤自燃倾向性更高,更易复燃。结论(1)不同预氧化温度煤样的自燃特性在轴压的影响下表现一致:轴压会增强煤的氧化特性,更容易到达快速氧化阶段。(2)不同轴压下预氧化温度对煤样的自燃特性影响存在差异:预氧化温度升高反而会降低煤样的氧化特性,表明在高轴压影响下煤体预氧化温度越高,其氧化特性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压 耗氧速率 特征温度点 指标气体 表观活化能 自燃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有机质限域空间内的气水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楚 姚艳斌 +1 位作者 冯鹏 张雨恒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81-2595,共15页
页岩储层中基质-流体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对评估页岩气资源量和开发潜力至关重要。传统研究受限于数学表征模型假设较多的固有劣势,对不同尺度储集空间内气水吸附行为及其赋存规律的刻画仍不完善,使得限域空间内的气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 页岩储层中基质-流体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对评估页岩气资源量和开发潜力至关重要。传统研究受限于数学表征模型假设较多的固有劣势,对不同尺度储集空间内气水吸附行为及其赋存规律的刻画仍不完善,使得限域空间内的气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尚不明确。鉴于此,选取6组四川盆地海相龙马溪组页岩,对提取的干酪根开展干燥和含水条件下的甲烷吸附试验,而后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和改进的Ono-Kondo模型表征微纳米孔隙中气水吸附行为,最后探讨微纳米限域空间内气水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干燥条件下甲烷填充吸附行为对总甲烷吸附量起主要贡献,同时甲烷填充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中,甲烷表面吸附则主要在中孔中。在含水条件下,甲烷的吸附行为会发生显著变化,原本在干燥条件下以填充吸附为主的样品会转变为以表面吸附为主。水分子以簇状分布堵塞占据微孔空间,并驱使甲烷至高能含硫位点周围,从而显著降低甲烷的填充吸附能力;相比之下,由于水分子和甲烷吸附位点的差异,水分子对中孔中甲烷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有机质 气水作用 吸附行为 限域空间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出口状态对液氢泄漏后液态氢和低温云团扩散的影响
12
作者 李雪华 邢志祥 +3 位作者 杨克 徐谦 吴洁 刘烨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为了弥补目前液氢泄漏后液态氢和低温云团扩散分布研究的不足,探讨泄漏压力(0.3~0.9 MPa)、泄漏口径(0.125~0.5 m)和泄漏方向(水平/竖直)对液氢泄漏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泄漏口径固定时,液态氢分布仅与泄漏流量及障碍物距离相关;... 为了弥补目前液氢泄漏后液态氢和低温云团扩散分布研究的不足,探讨泄漏压力(0.3~0.9 MPa)、泄漏口径(0.125~0.5 m)和泄漏方向(水平/竖直)对液氢泄漏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泄漏口径固定时,液态氢分布仅与泄漏流量及障碍物距离相关;水平泄漏时,压力或口径增大会使低温云团水平扩散距离增加,竖直方向扩散变化受泄漏流量与浮升力竞争影响呈不确定性;竖直泄漏时,口径增大会显著提升低温云团竖直扩散距离,水平方向扩散变化受泄漏流量与风速耦合作用影响暂不明确。研究结果可为液氢泄漏风险评估及安全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氢气 低温云团 数值模拟 泄漏压力 泄漏口径 泄漏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O-1234yf和几种干粉灭火剂协同灭火试验研究
13
作者 张涵 舒中俊 +1 位作者 吴洁 邢志祥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24,共7页
随着《基加利修正案》的实施,以七氟丙烷为代表的具有较高GWP的HFCs气体灭火剂将被限制使用,新型替代灭火剂的开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绿色环保型制冷剂HFO-1234yf作为含氟烯烃类化合物,也属于替代灭火剂的筛选范围。采用杯式燃烧器测定H... 随着《基加利修正案》的实施,以七氟丙烷为代表的具有较高GWP的HFCs气体灭火剂将被限制使用,新型替代灭火剂的开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绿色环保型制冷剂HFO-1234yf作为含氟烯烃类化合物,也属于替代灭火剂的筛选范围。采用杯式燃烧器测定HFO-1234yf熄灭正庚烷火焰的临界灭火体积分数为11.4%,为提高其灭火效能,选用KHCO_(3)、Na HCO_(3)和ABC干粉分别与其复配,开展气固混合灭火研究。结果表明,HFO-1234yf气体和3种粉体之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协同作用,且分别在粉体质量浓度为40.2、55.1、67.4 g/m^(3)时协同效果最佳,对应的协同因子峰值分别为0.884 8、0.892 6、0.931 0。将合适的干粉灭火剂与HFO-1234yf复配使用,可以降低HFO-1234yf的灭火浓度,提高其灭火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O-1234YF 杯式燃烧器 复合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 协同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过程中预混气体流动状态对甲烷爆炸影响分析
14
作者 张丽 康青春 +2 位作者 杨克 纪虹 方奇明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通过自主搭建的可视化水平长直管道甲烷爆炸试验平台,利用在管道尾端安装的可变速小风扇制造与火焰传播方向相同、相反的不同流速的预混气气流,研究变速气流对甲烷/空气混合燃料的爆炸火焰传播特性与爆炸超压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变... 通过自主搭建的可视化水平长直管道甲烷爆炸试验平台,利用在管道尾端安装的可变速小风扇制造与火焰传播方向相同、相反的不同流速的预混气气流,研究变速气流对甲烷/空气混合燃料的爆炸火焰传播特性与爆炸超压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速气流对甲烷爆炸燃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促进甲烷爆炸燃烧的效果逐渐增加。但是随着气流速度的逐步增加,对于单相对流气体,甲烷爆炸的促进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于单相同流气体,随着气流强度的提高,一直表现出对甲烷爆炸的促进。同时,火焰在接近尾端风扇时发生振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爆炸 气流速度 火焰图像 火焰速度 爆炸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垃圾焚烧飞灰对甲烷爆炸抑制效果的研究
15
作者 方奇明 贾岳 +2 位作者 杨克 邢志祥 张丽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6-312,共7页
本研究旨在得到一种新型粉体抑爆剂,采用一系列改性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多孔粉状抑爆剂。通过在自行搭建的小尺寸管道内进行甲烷抑爆试验,探讨粉体改性前后对甲烷爆炸的抑制效果。通过最大爆炸超压、火焰传播速率以及火焰传播形态等... 本研究旨在得到一种新型粉体抑爆剂,采用一系列改性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多孔粉状抑爆剂。通过在自行搭建的小尺寸管道内进行甲烷抑爆试验,探讨粉体改性前后对甲烷爆炸的抑制效果。通过最大爆炸超压、火焰传播速率以及火焰传播形态等对抑爆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垃圾焚烧飞灰(MFA)相比于未改性垃圾焚烧飞灰(FA)抑爆性能得到提高,0.12 g/L的MFA使9.5%甲烷的最大爆炸压力降低了30.55%,9.5%甲烷的峰值速度降低了40.24%。同时发现,与FA相比,MFA具有较高的质量损失和较低的热解温度,同时具有物理和化学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爆炸抑制 改性垃圾焚烧飞灰 火焰传播 理化协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下吊装作业吊物与吊钩实时监测方法
16
作者 张颖 刘洋 +2 位作者 赵鹏程 张珂 吴义蓉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17,共10页
为解决吊装作业数据集获取困难与吊装作业过程中重要对象(吊物与吊钩)监管难题,提出虚实结合的方法构建数据集,基于SketchUp软件建立虚拟吊装作业场景获取虚拟吊装作业图片,同时从网络获取吊装作业图片及现场作业视频截图,将真实作业场... 为解决吊装作业数据集获取困难与吊装作业过程中重要对象(吊物与吊钩)监管难题,提出虚实结合的方法构建数据集,基于SketchUp软件建立虚拟吊装作业场景获取虚拟吊装作业图片,同时从网络获取吊装作业图片及现场作业视频截图,将真实作业场景的图片与虚拟作业场景的图片共同组成虚实结合的数据集。引入可改变核卷积(Arbitrary Kernel Convolution,AKConv)和鬼魅空洞可分离卷积(Concentrated-Comprehensive Convolution with GhostBottleneck,C3Ghost)改进目标检测算法模型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改进后的模型比原始模型在精确率上高出2.6百分点,在推理速度上高出9.1帧/s,且模型所占存储容量降低1.9 MB。搭建可视化操作界面,与优化好的模型整合成吊装作业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吊物和吊钩的安全状态识别和风险预警,及时进行风险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吊装作业 可改变核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与搅拌对泡沫铜+1,3-DIOX体系甲烷水合物形成影响
17
作者 米昕伟 李瑶 +3 位作者 王兰云 徐永亮 高艺博 吕泽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7,共9页
目的甲烷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气储存方法。然而,其缓慢的形成速度和有限的存储容量阻碍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因此亟待解决甲烷水合物的形成速度问题并提高甲烷储气量。方法采用喷雾法和搅拌法对2.0、3.0和4.0 MPa的压力下... 目的甲烷水合物被认为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气储存方法。然而,其缓慢的形成速度和有限的存储容量阻碍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因此亟待解决甲烷水合物的形成速度问题并提高甲烷储气量。方法采用喷雾法和搅拌法对2.0、3.0和4.0 MPa的压力下泡沫铜(CF)和摩尔分数为5.56%1,3−二氧五环(1,3-DIOX)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搅拌+喷雾的共同作用下,60 PPI(pores per inch,1 PPI=2.54个/cm)CF+1,3-DIOX对甲烷水合物形成的促进效果最佳,诱导时间仅为12.45 min,比不添加CF的诱导时间缩短了66.8%;耗气量最高(1 mol H2O耗气0.1733 mol),与纯水、60 PPI CF单一体系和1,3-DIOX单一体系相比,耗气量分别增加了261.04%、136.75%和74.00%。结论添加CF+1,3-DIOX不仅能缩短诱导时间,还能显著增加气体消耗量。该项研究结果将为水合物法固态储运天然气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泡沫铜 1 3-DIOX 喷雾法 搅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体系下水合物法提纯低浓度瓦斯实验研究
18
作者 赵田 徐永亮 +2 位作者 王兰云 吕泽成 霍兴旺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9-150,共12页
开发利用低浓度瓦斯资源,对于缓解能源紧缺、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亮氨酸、色氨酸是促进水合物生成的高效绿色动力学促进剂,为了促进水合物快速生成,选择亮氨酸、色氨酸及来研究其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促进效果。然而,其与1... 开发利用低浓度瓦斯资源,对于缓解能源紧缺、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亮氨酸、色氨酸是促进水合物生成的高效绿色动力学促进剂,为了促进水合物快速生成,选择亮氨酸、色氨酸及来研究其对甲烷水合物生成的促进效果。然而,其与1,3-二氧五环协同作用下对水合物法分离瓦斯的影响尚不清楚。氨基酸是一种促进水合物生成的高效绿色动力学促进剂,可用于气体储存与运输技术。为了研究氨基酸与热力学促进剂1,3-二氧五环两者协同作用下对水合物分离低浓度瓦斯的影响,以亮氨酸、色氨酸和1,3-二氧五环为添加剂,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添加剂体系下30%CH_(4)+70%N_(2)混合气体的水合物生成动力学过程和气体分离效率,分析了在氨基酸协同作用下的水合物形貌、诱导时间、气体消耗速率、气体消耗量、气体分离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物分解而出的气体中的CH_(4)体积分数相比于原料气体有了极大提高,分解气体中的CH_(4)体积分数范围为43.92%~57.41%,CH_(4)回收率为42.11%~62.20%,所有体系都能有效分离30%CH_(4)+70%N_(2)混合气中的CH_(4)气体。其中当压力为6 MPa时,0.3%质量分数亮氨酸+1 mol%1,3-二氧五环复配体系中CH_(4)+N_(2)的分离提纯效果最好,CH_(4)体积分数为56.46%,回收率为64.2%。相比单一的1,3-二氧五环体系,加入亮氨酸、色氨酸之后的复配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分离提纯30%CH_(4)+70%N_(2)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为低浓度瓦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 色氨酸 1 3-二氧五环 水合物 煤层气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钠蒙脱土对无氟泡沫性能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盼盼 欧红香 +2 位作者 薛洪来 舒中俊 王钧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52-2460,共9页
本文以碳氢表面活性剂APG0810、CAB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OFX-5211为无氟泡沫灭火剂核心组分,引入多糖聚合物海藻酸钠(SA)和固体颗粒钠蒙脱土(Na-mmt)作为稳泡剂,制备无氟泡沫灭火剂。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SA和Na-mmt对碳氢/有机硅表面活性... 本文以碳氢表面活性剂APG0810、CAB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OFX-5211为无氟泡沫灭火剂核心组分,引入多糖聚合物海藻酸钠(SA)和固体颗粒钠蒙脱土(Na-mmt)作为稳泡剂,制备无氟泡沫灭火剂。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SA和Na-mmt对碳氢/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泡沫灭火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SA、Na-mmt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添加0.4wt%的SA、0.2wt%的Na-mmt时泡沫溶液发泡高度达到213mm,优于单独添加SA或Na-mmt的发泡高度;当SA、Na-mmt添加量为0.8wt%、0.4wt%时,泡沫溶液稳定性最佳,25%析液时间与未添加相比提高98.3%,灭火时间为57s;添加适量的SA能降低泡沫溶液的表面张力;SA和Na-mmt之间主要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来提高泡沫的发泡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多糖聚合物和固体颗粒用于环保型无氟泡沫灭火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钠蒙脱土 表面活性剂 泡沫稳定性 无氟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改性凹凸棒土协同膨胀型阻燃剂增强低密度聚乙烯的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
20
作者 刘孟龙 欧红香 +2 位作者 冉镒柠 薛洪来 朱方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95-6204,共10页
通过将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和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按3∶1∶1质量比混合构建膨胀型阻燃剂(IFR),并将有机改性凹凸棒土(OATP)作为协同阻燃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膨胀阻燃LDPE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 通过将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和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按3∶1∶1质量比混合构建膨胀型阻燃剂(IFR),并将有机改性凹凸棒土(OATP)作为协同阻燃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膨胀阻燃LDPE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试验、热重分析(TGA)和锥形量热仪(CCT)对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LDPE2的LOI值达到30.5%,UL-94达到V-0级别。与原始LDPE相比,LDPE2的峰值烟气释放率(pSPR)和总烟气释放量(TSR)分别下降了82%和65%。与未添加OATP的LDPE1相比,LDPE2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7.2%,拉伸强度提升了17.3%。在IFR体系中适量添加OATP,不仅显著提升了LDPE材料的阻燃性能,还有效抑制了烟气的释放,同时提高了膨胀阻燃材料的机械强度,展现良好的协同阻燃和抑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有机改性 膨胀阻燃剂 阻燃性能 抑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