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PC/ABS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永兵 苗立成 +2 位作者 周如东 郝为强 陈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2-54,56,共4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C/ABS系列合金,探讨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对PC/ABS合金的增韧和增容作用,采用力学测试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MBS和SMA对P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形...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C/ABS系列合金,探讨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对PC/ABS合金的增韧和增容作用,采用力学测试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MBS和SMA对P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C/ABS合金(70/30)体系中,加入6份MBS,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为86 kJ/m2,是没加MBS时的1.5倍左右;而拉伸强度得到了较好的保持;SMA与MBS复合起来以后,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当SMA、MBS质量分数分别为4%、6%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15 kJ/m2,拉伸强度接近单独PC/ABS(70/30)合金,为56.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BS合金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PBT/ABS合金增韧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永兵 苗立成 +3 位作者 虞吉钧 岳邦毅 庄韦 陈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阻燃PBT/ABS系列合金,探讨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和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EMA-GMA)对阻燃PBT/ABS合金的增韧和增容作用,采用力学测试方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阻燃PBT/ABS系列合金,探讨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和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EMA-GMA)对阻燃PBT/ABS合金的增韧和增容作用,采用力学测试方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MBS和EMA-GMA对阻燃PBT/ABS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阻燃PBT/ABS合金(80/20)体系中,加入6%MBS,合金的的缺口冲击强度为9.8 kJ/m2,是没加MBS时的1.5倍左右,而EMA-GMA与MBS复合后,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当EMA-GMA、MBS质量分数分别为4%、4%时,合金的拉伸强度为36.5 MPa,1.6 mm阻燃等级为V-0,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3.5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T/ABS合金 阻燃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 油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ILIC技术检测乳制品中的尿素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余波 李延昭 +3 位作者 郝卫强 孙小丽 陈强 李锦春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52,共3页
基于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技术,建立了可用于乳制品中尿素测定的液相色谱方法,其中固定相为Polar-Silica色谱柱,流动相为4m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pH=6.8)-乙腈(20:80,体积比),检测波长为200nm,流速为1mL/min。在该体系下,尿素保留时... 基于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技术,建立了可用于乳制品中尿素测定的液相色谱方法,其中固定相为Polar-Silica色谱柱,流动相为4m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pH=6.8)-乙腈(20:80,体积比),检测波长为200nm,流速为1mL/min。在该体系下,尿素保留时间适中,可与其他几种含氮极性化合物如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三聚氰酸一酰胺、三聚氰酸二酰胺等实现基线分离。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奶粉和液态奶制品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其中奶粉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1600~2400mg/kg,液态奶制品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300~4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尿素 三聚氰胺 HIL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成炭剂的合成及其在阻燃PP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罗国菁 杨永兵 +2 位作者 张伟 李锦春 陈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6-80,共5页
以三聚氰氯、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对苯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有机硅的三嗪类成炭剂(CA),将其与多聚磷酸铵(APP)复配成膨胀型阻燃剂(IFR)用于聚丙烯(PP)阻燃。研究了APP与CA的配比及用量对PP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 以三聚氰氯、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对苯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有机硅的三嗪类成炭剂(CA),将其与多聚磷酸铵(APP)复配成膨胀型阻燃剂(IFR)用于聚丙烯(PP)阻燃。研究了APP与CA的配比及用量对PP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改性后的PP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CA具有优良的成炭作用,含硅基团能够促进PP成炭,提高了PP的热稳定性,有效地抑制了PP的进一步燃烧;当APP/CA为3/1、复配阻燃剂添加量为28%(质量分数,下同)时,阻燃PP的极限氧指数为32.5%,垂直燃烧达UL 94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三嗪类成炭剂 有机硅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共聚物/有机硅改性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洪秀 庄韦 +2 位作者 曹青华 刘涛民 张洪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65,共5页
凹凸棒土(AT)经提纯后,通过使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其进行有机改性,得到有机化的凹凸棒土(OAT),并对其进行FTIR和XRD表征,结果表明,KH570对凹凸棒土起到了良好的修饰改性作用。采用悬浮复合法合成了AT用量为0... 凹凸棒土(AT)经提纯后,通过使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其进行有机改性,得到有机化的凹凸棒土(OAT),并对其进行FTIR和XRD表征,结果表明,KH570对凹凸棒土起到了良好的修饰改性作用。采用悬浮复合法合成了AT用量为0~5 phr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丁酯(PBA)/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PMMA-PBA/(KH570-AT)-x),对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力学分析(DMA)和热重分析TGA等表征。SEM结果表明,KH570-AT的加入使复合材料断裂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综合热性能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PMMA-PBA/KH570-AT-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玻璃花转变温度(Tg)比纯PMMA-PBA分别高出15.72%、34.59%和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硅烷偶联剂 丙烯酸酯共聚物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压成型ABS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永兵 虞吉钧 +3 位作者 周如东 郝卫强 冯磊 陈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采用化学交联模压法制备了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温度、发泡压力、发泡时间等加工参数对泡孔性能的影响,采用力学测试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ABS微孔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泡孔形态。研究结... 采用化学交联模压法制备了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温度、发泡压力、发泡时间等加工参数对泡孔性能的影响,采用力学测试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ABS微孔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泡孔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当发泡温度为170℃、发泡压力为10 MPa、发泡时间为12 min时,制得的ABS微孔发泡材料泡孔尺寸、泡孔密度适中,表观密度最小,同时具有较好的冲击强度。在此模压工艺参数下,材料的平均泡孔直径约为50μm,泡孔密度约为3.2×108个/cm3,满足工业上微孔发泡材料泡孔密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微孔发泡 模压法 加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阻燃环氧树脂/有机化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磊 吴越 +3 位作者 张莉莉 闫淼 俞强 庄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3-77,共5页
考察了不同膨胀型阻燃剂(IFR)添加量对环氧树脂(EP)阻燃性能的影响,以及有机化凹凸棒土(OAT)对膨胀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及阻燃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中加入25%的IFR,可使复合材... 考察了不同膨胀型阻燃剂(IFR)添加量对环氧树脂(EP)阻燃性能的影响,以及有机化凹凸棒土(OAT)对膨胀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及阻燃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中加入25%的IFR,可使复合材料的氧指数(LOI)达到30%,并通过UL94 V-0级测试,但拉伸性能有所降低;在膨胀阻燃环氧树脂体系中,适量添加3%的OAT能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对氧指数未见协同改善效果,但都通过了UL94垂直燃烧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膨胀阻燃剂 凹凸棒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凹凸棒土/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莉莉 周磊 +2 位作者 吴越 俞强 庄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2,共5页
主要研究载银凹凸棒土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影响。采用原位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载银凹凸棒土/PMMA纳米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银离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菌... 主要研究载银凹凸棒土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影响。采用原位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载银凹凸棒土/PMMA纳米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银离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显著提升;当载银凹凸棒土填充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达到8.49 kJ/m2,相对磨损量最低为0.52%;载银凹凸棒土填充量为2%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大,达到87.3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凹凸棒土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甲酚醛环氧树脂/核壳粒子共混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青华 孙洪秀 +1 位作者 纪清林 庄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2,共4页
采用直接分散和二次分散两种方法分别制备了邻甲酚醛环氧树脂/核壳粒子(ECN/CSP)共混物,并对其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分散法制备的ECN/CS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直接分散法。当CSP用量为8份时... 采用直接分散和二次分散两种方法分别制备了邻甲酚醛环氧树脂/核壳粒子(ECN/CSP)共混物,并对其微观形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分散法制备的ECN/CS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直接分散法。当CSP用量为8份时,采用二次分散法可制备综合性能较好的ECN/CSP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甲酚醛环氧树脂 核壳粒子 共混物 二次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液相色谱保留时间公式在梯形梯度洗脱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小丽 郝卫强 +5 位作者 王俊德 狄斌 陈强 庄韦 俞强 张培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3-757,共5页
根据前期得到的梯度液相色谱保留时间计算公式,在不指定溶剂强度模型形式的前提下,探讨了梯形梯度洗脱的一些特点。对于溶质在梯形梯度坡度上流出时的情形,推导得到溶质流出色谱柱所对应的流动相组成(φR)随梯度斜率(B)变化的表达式。... 根据前期得到的梯度液相色谱保留时间计算公式,在不指定溶剂强度模型形式的前提下,探讨了梯形梯度洗脱的一些特点。对于溶质在梯形梯度坡度上流出时的情形,推导得到溶质流出色谱柱所对应的流动相组成(φR)随梯度斜率(B)变化的表达式。该公式表明,在该情形中φR将会随着B值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溶质在梯形梯度最后一个等度区间流出时的情形,如果初始和终止流动相组成保持不变而仅有梯度的斜率发生变化时,从理论上证明了溶质保留时间(tR)与梯度斜率的倒数(1/B)之间呈线性关系。实验中以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联苯为样品,测定了不同流动相组成以及梯形梯度条件下的保留时间,所得到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梯度洗脱 梯形梯度 保留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火相传:郑集先生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1
作者 周潇然 华子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郑集教授(1900年~2010年)是中国生物化学领域的杰出先驱之一,晚年还在营养学和衰老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集教授不仅全程参与了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的成立和《中国生物化学与... 郑集教授(1900年~2010年)是中国生物化学领域的杰出先驱之一,晚年还在营养学和衰老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集教授不仅全程参与了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的成立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的发展,并在学报发起设立“郑集⁃张昌颖优秀论文奖”。他亲自编写的《普通生物化学》教材深受好评,多次再版,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经典教材,曾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他还大力推动生物化学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他的学术成就和献身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几代生物化学科研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衰老 科学报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144改性氮化铝/环氧树脂新型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阳 缪广春 陈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2,共3页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LD-144对AlN粉末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机械搅拌,超声波处理制备AlN/环氧树脂(EP)新型高导热电子封装材料。研究不同钛酸酯偶联剂含量及AlN粉末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热膨胀系数以及介电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LD-144对AlN粉末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机械搅拌,超声波处理制备AlN/环氧树脂(EP)新型高导热电子封装材料。研究不同钛酸酯偶联剂含量及AlN粉末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热膨胀系数以及介电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对AlN粉末的改性有利于其与基体EP的界面结合,且随着填料Al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升明显,热膨胀系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酯偶联剂 ALN 环氧塑封料 导热系数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静 杨永兵 +2 位作者 朱志开 李锦春 陈强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8,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分别加入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作为聚丙烯酸酯改性剂,制备了2种含氟丙烯酸酯核壳乳液。采用1H-NMR、TEM、DSC、EDS-SEM、Zeta电位及纳米激光粒度仪等表征...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分别加入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作为聚丙烯酸酯改性剂,制备了2种含氟丙烯酸酯核壳乳液。采用1H-NMR、TEM、DSC、EDS-SEM、Zeta电位及纳米激光粒度仪等表征了乳胶粒子的组成、结构、粒径及其分布以及乳胶膜表面氟元素的含量。研究了2种含氟单体的用量对乳液稳定性、乳胶膜吸水率、单体转化率、乳胶膜表面疏水疏油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FHM的改性效果明显好于HFBMA。当DFHM的加入量为4%时,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达到93.5°,吸水率降为11.54%,对正己烷的接触角达到82.0°;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70.02 nm,粒径分布窄(PDI=0.082),且具有核壳结构;SEM-EDS测试结果显示,制备的含氟聚合物在成膜过程中,氟元素更易向表面迁移,从理论的5.70%上升到13.47%,从而使乳胶膜具有更好的疏水和疏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单体 丙烯酸酯 核壳聚合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硅阻燃成炭剂的热性能及成炭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缪广春 杨永兵 陈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104,117,共5页
传统膨胀型阻燃剂(IFR)中的炭源为小分子醇类化合物,因此阻燃剂具有易吸湿、易迁移、与聚合物基体不相容等缺点。为了改进这些缺点,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机硅的三嗪类大分子成炭剂(CA),将其与多聚磷酸铵(APP)复配成膨胀型阻燃剂用于聚丙... 传统膨胀型阻燃剂(IFR)中的炭源为小分子醇类化合物,因此阻燃剂具有易吸湿、易迁移、与聚合物基体不相容等缺点。为了改进这些缺点,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机硅的三嗪类大分子成炭剂(CA),将其与多聚磷酸铵(APP)复配成膨胀型阻燃剂用于聚丙烯(PP)阻燃。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锥形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CA的热性能、燃烧性能、成炭机理以及APP与CA的配比对PP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A显示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成炭性,残炭率为25.6%(600℃)。另外,APP与CA在阻燃PP中具有协同阻燃作用;IFR的加入能大幅度降低PP阻燃体系的热释放速率和总释放热,有效地降低烟释放量及烟释放速率,提高PP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有机硅 成炭剂 热性能 成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氨基二苯甲烷改性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克 王凯 +2 位作者 俞强 陈强 徐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3,共4页
采用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处理氧化石墨烯(GO),将处理后的氧化石墨烯(GO-DDM)与环氧树脂(EP)充分混合制备了改性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O-DDM/EP)。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方法对G... 采用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处理氧化石墨烯(GO),将处理后的氧化石墨烯(GO-DDM)与环氧树脂(EP)充分混合制备了改性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O-DDM/EP)。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方法对GO-DDM进行表征,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悬臂梁冲击试验机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DDM成功地接枝在GO的表面,极大提高了GO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且GO不再分散在水中。当复合材料中的GO-DDM含量为0.9%时,其拉伸强度提升了64.9%,冲击强度提升了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氨基二苯甲烷 氧化石墨烯 环氧树脂 增强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蛋白质与生物纳米磁珠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萌慧 高瑛 +1 位作者 李家璜 华子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8-214,共7页
近年来,纳米磁珠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蛋白质与生物纳米磁珠之间往往存在非特异性吸附,故从蛋白质角度出发,研究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及理化性质与磁珠吸附的关系。利用两种生物纳米磁珠,对6种不同蛋白质与磁珠的吸... 近年来,纳米磁珠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蛋白质与生物纳米磁珠之间往往存在非特异性吸附,故从蛋白质角度出发,研究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及理化性质与磁珠吸附的关系。利用两种生物纳米磁珠,对6种不同蛋白质与磁珠的吸附特异性展开研究。使用蛋白质分析软件分析各个蛋白结构及蛋白质性质与磁珠吸附特异性的关系。不同的蛋白质与纳米磁珠之间存在非特异性吸附,蛋白大小与磁珠吸附蛋白的能力没有明显关联性。随着蛋白β折叠比例的降低,蛋白质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降低。β折叠比例最大的蛋白——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最多,可通过吸附获得单一蛋白条带。β折叠比例最小的人膜联蛋白A5(Annexin A5)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最少。当Annexin A5融合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后,β折叠比例升高,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增加。不同蛋白质的大小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无明显的相关性,磁珠对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能力与蛋白结构的β折叠比例呈正相关,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影响蛋白质与磁珠非特异性吸附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珠 不同蛋白质 非特异性吸附 β折叠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水热法制备锌镁铝多元水滑石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建 张秀芹 +3 位作者 金吉 王凯 陈强 俞强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2,共4页
采用尿素水热法合成了锌镁铝多元水滑石Zn Mg Al-CO3LDHs。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尿素用量、投料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并探索了Zn Mg Al-CO3LDHs的形成机理。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控... 采用尿素水热法合成了锌镁铝多元水滑石Zn Mg Al-CO3LDHs。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尿素用量、投料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并探索了Zn Mg Al-CO3LDHs的形成机理。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控制体系中n(M2+)∶n(M3+)=2∶1、n(尿素)∶[n(M2+)+n(M3+)]≥2∶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48 h,可以获得晶形好、板层结构显著、晶相单一且高度分散的优质锌镁铝水滑石;锌镁铝水滑石的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尿素水解、碳酸锌沉淀、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锌及氢氧化镁沉淀、水解、沉淀成核、水滑石纳米片堆积、晶粒生长、晶体形成几个阶段;锌镁铝水滑石形貌转变过程可以概括为球形粒子、玫瑰花状、六方片状几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镁铝多元水滑石 合成 表征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坚 潘玉妹 +1 位作者 陈强 吴石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9,共7页
综述了聚氯乙烯(PVC)用水滑石类化合物(LDHs)热稳定剂的特性及应用现状,主要介绍了LDHs的制备方法、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水滑石 热稳定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层三元锌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其在PVC中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凯 岳邦毅 +1 位作者 朱建 陈强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共沉淀-离心-水热法制备出形貌规整且高结晶度的锌镁铝水滑石(ZnMgAl-CO_3LDHs),以此为前驱体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出磷酸二氢根插层锌镁铝水滑石(ZnMgAl-P LDHs),利用XRD、FT-IR、SEM、TG/DTG分析表明磷酸二氢根成功插入到锌镁铝... 采用共沉淀-离心-水热法制备出形貌规整且高结晶度的锌镁铝水滑石(ZnMgAl-CO_3LDHs),以此为前驱体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出磷酸二氢根插层锌镁铝水滑石(ZnMgAl-P LDHs),利用XRD、FT-IR、SEM、TG/DTG分析表明磷酸二氢根成功插入到锌镁铝水滑石层间,层间距从0.763 5 nm增加到1.226 0 nm。将磷酸二氢根插层锌镁铝水滑石与聚氯乙烯(PVC)复配,研究其对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磷酸二氢根插层锌镁铝水滑石能够明显提高PVC的初期抑制变色性能,但是长期热稳定性略有降低;磷酸二氢根插层改性锌镁铝水滑石后提高了在聚氯乙烯基材中的分散性并改善了与聚氯乙烯之间的相容性,聚氯乙烯力学性能提高,但是加工流变性能稍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插层 磷酸二氢根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环硫树脂/凹凸棒土复合体系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臻 赵亚丽 +1 位作者 庄韦 俞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70,116,共5页
采用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与硫脲为原料,制备了环氧-环硫树脂(EP-ES)。通过IR分析确定合成产物结构中有环硫基团存在。对合成产物固化过程的DSC测试,表明环氧-环硫树脂具有比环氧树脂更低的固化温度及更少的固化反应热。并通过超声分散... 采用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与硫脲为原料,制备了环氧-环硫树脂(EP-ES)。通过IR分析确定合成产物结构中有环硫基团存在。对合成产物固化过程的DSC测试,表明环氧-环硫树脂具有比环氧树脂更低的固化温度及更少的固化反应热。并通过超声分散和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环氧-环硫树脂/有机化凹凸棒土(EP-ES/OAT)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力学性能、SEM、DMA和TGA测试。结果表明:与EP-ES树脂相比,EP-ES/OA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玻璃化温度以及耐热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环氧-环硫树脂 复合材料 固化温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