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序列Kriging模型的汽车车身轻量化可靠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方义 文忠武 +2 位作者 刘杰 荣见华 李凤玲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05-212,共8页
为减少汽车车身轻量化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计算量并提高优化设计的精度,提出一种序列Kriging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以整车质量作为优化目标,选取整车耐撞性指标作为可靠性约束,建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采用Latin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汽车正... 为减少汽车车身轻量化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计算量并提高优化设计的精度,提出一种序列Kriging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以整车质量作为优化目标,选取整车耐撞性指标作为可靠性约束,建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采用Latin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样本数据进行计算,根据有限元仿真结果构建目标和约束函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定方法 (SORA)将该嵌套优化问题解耦为单层次优化问题;优化每一迭代步,基于Kriging模型采用功能度量法评定概率约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满足工程设计所需的效率和精度要求,满足了整车安全性、轻量化和可靠性设计要求,整车质量减少约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耐撞性 KRIGING模型 可靠性优化设计 序列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凸集混合模型的汽车正面碰撞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方义 荣见华 +2 位作者 胡林 李凤玲 易继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5-220,230,共7页
基于概率和凸集模型研究汽车正面碰撞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汽车吸能结构厚度、材料参数等不确定参数类型,分别采用概率和多椭球凸模型进行描述,以汽车安全性可靠性指标为约束,考虑汽车吸能结构质量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模型可靠性优... 基于概率和凸集模型研究汽车正面碰撞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汽车吸能结构厚度、材料参数等不确定参数类型,分别采用概率和多椭球凸模型进行描述,以汽车安全性可靠性指标为约束,考虑汽车吸能结构质量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模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利用功能度量法评定概率约束,通过基于移动因子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定将嵌套优化解耦为单层次优化。实际算例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及精度,对实际设计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 凸模型 混合模型 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定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鑫 陈德 +1 位作者 周振华 胡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40-246,共7页
考虑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对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某型汽车的乘员约束系统建立其数值模型,并通过实车碰撞实验以检验数值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概率模型和... 考虑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对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某型汽车的乘员约束系统建立其数值模型,并通过实车碰撞实验以检验数值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概率模型和区间模型来描述不确定性变量,并建立了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乘员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利用karush-kuhn-tucker(KKT)最优化条件和基于最大熵原理的二次四阶矩方法对可靠性优化问题进行解耦,将原始的三层嵌套优化问题转化为单层优化问题,实现高效求解;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基于径向基函数建立了乘员约束系统的近似模型,构建了近似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并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高效准确地为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匹配最佳的设计参数,又提高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在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工程领域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员约束系统 可靠性优化设计 混合模型 最大熵原理 近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坐姿乘员在自动驾驶汽车碰撞中的损伤仿真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和全 李羿辉 +1 位作者 刘瑾 张申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4-491,共8页
为研究不同坐姿乘员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碰撞安全性,筛选了7种具有代表性的乘员姿态(包括头部、上肢和躯干的变化)进行正面碰撞的仿真实验,对其乘员运动学和所受载荷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其姿态对乘员碰撞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面碰... 为研究不同坐姿乘员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碰撞安全性,筛选了7种具有代表性的乘员姿态(包括头部、上肢和躯干的变化)进行正面碰撞的仿真实验,对其乘员运动学和所受载荷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其姿态对乘员碰撞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面碰撞仿真实验中,倚靠姿态乘员的综合损伤风险与其他姿态相比更高,较交谈姿态,倚靠姿态乘员胸部压缩量增大了45.5%,肋骨骨折严重,内脏器官应变提高了48.8%,左倾姿态乘员损伤风险则明显降低,其头部损伤风险减少了49.1%,胸部损伤降低了14.4%。基于此,提出乘员在碰撞前可通过调整自身姿态来规避部分损伤的策略,以提高乘员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碰撞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正面碰撞 仿真实验 乘员损伤风险 乘员非标坐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信号交叉口延时的最优车辆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林 钟远兴 +2 位作者 黄晶 杜荣华 张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23-1229,1253,共8页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信号交叉口等待时间的车辆最优路径规划算法。通过GPS采集的浮动车数据与电子地图进行匹配,实时计算出各路段的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和通行时间。基于马尔科夫链构建信号交叉口红绿灯的概率模型,通过车路协同技术预先...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信号交叉口等待时间的车辆最优路径规划算法。通过GPS采集的浮动车数据与电子地图进行匹配,实时计算出各路段的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和通行时间。基于马尔科夫链构建信号交叉口红绿灯的概率模型,通过车路协同技术预先获取各路段交叉口信号灯的位置和相位配时信息,并在车辆接近交叉口时对车辆速度进行优化,将车辆加速通过交叉口视为绿灯时间的延长,并以此构建车辆快速通过交叉口的等待时间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A*算法,提出一种考虑快速通过信号交叉口的改进A*算法。最后选取长沙市区某路网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A*算法所得路径的通行时间明显短于传统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路径算法 车路协同 信号交叉口 等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约束的类周期性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7
6
作者 荣见华 廖莺 +2 位作者 赵志军 谢亿民 易继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6-881,953-954,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约束的类周期性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方法。为了获得类周期性结构的最优拓扑,将优化的结构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子区域;为了解决目标函数振荡问题,在每一迭代步形成并引入变位移约束限,以单元相对密度指数幂的倒数作... 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约束的类周期性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方法。为了获得类周期性结构的最优拓扑,将优化的结构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子区域;为了解决目标函数振荡问题,在每一迭代步形成并引入变位移约束限,以单元相对密度指数幂的倒数作为设计变量,建立了位移约束的显式近似式,并形成了以结构质量作为目标函数、以位移作为约束条件的类周期性结构拓扑优化近似模型;本文通过改进对偶求解方法,建立了拉格朗日乘子迭代求解公式;引入虚拟子域设计变量,建立了类周期性结构各子区域单元设计变量之间的联系,满足了指定的类周期性约束条件,并推导出了设计变量迭代公式;最后给出了梁结构拓扑设计和双坡梯形屋钢屋架设计的算例。结果表明: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子结构尺寸对最优拓扑的影响减弱;优化迭代过程中没有目标函数振荡现象。以上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周期性结构 拓扑优化 位移约束 二次规划法 拉格朗日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林 方胜勇 陈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3,共7页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设定正交实验,分别获得了对汽车、两轮车的参数影响权重顺序;据此指导PC-Crash对一起真实的汽车-两轮车碰撞案例进行模拟重建。结果表明,按参数权重顺序辅助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的再现仿真,可用较短时间再现与实际事故情况相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两轮车碰撞 事故再现 碰撞模型 正交实验 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灯具石墨散热器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谢炜 彭顺文 +4 位作者 匡加才 邓应军 徐华 郑亚亚 王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以朗硕LS-QL0X灯具散热器结构为参考模型,研究了石墨散热器替代铝散热器后灯具的散热状况,讨论了石墨散热器翅片长度、翅片角度、翅片厚度及散热器导热系数对LED灯具散热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散热器结构进行了正交优化分析。仿真... 以朗硕LS-QL0X灯具散热器结构为参考模型,研究了石墨散热器替代铝散热器后灯具的散热状况,讨论了石墨散热器翅片长度、翅片角度、翅片厚度及散热器导热系数对LED灯具散热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散热器结构进行了正交优化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灯具散热影响因素大小的顺序为散热器导热系数>翅片角度>翅片长度>翅片厚度,最优仿真结果是散热器导热系数为50W/(m·℃)、翅片角度为7°、翅片长度为19mm、翅片厚度为0.7mm,优化后芯片最高温度为37.52℃,比优化前温度下降了20.6%。优化后的LED石墨散热器灯具的最高温度比铝散热器灯具芯片仅高出2.23℃,质量却比铝散热器减少了25.9%。研究表明优化后的石墨散热器可以满足LED灯具的散热要求,且能有效减轻灯具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散热器 仿真分析 散热结构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润滑小模数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方法
9
作者 胡波 谭清杰 +2 位作者 董建雄 肖泽亮 尹来容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87,共8页
时变啮合刚度是齿轮动力学设计与分析中至关重要的参数,而充斥啮合齿面的润滑剂会改变齿轮接触特性,影响时变啮合刚度。同时,小模数齿轮副的中心距极小,其啮合角、重合度与啮合刚度等对中心距误差非常敏感。针对脂润滑与中心距误差对小... 时变啮合刚度是齿轮动力学设计与分析中至关重要的参数,而充斥啮合齿面的润滑剂会改变齿轮接触特性,影响时变啮合刚度。同时,小模数齿轮副的中心距极小,其啮合角、重合度与啮合刚度等对中心距误差非常敏感。针对脂润滑与中心距误差对小模数齿轮接触的影响,该研究基于弹流脂润滑理论,推导了油膜承载刚度的计算公式;结合势能法,构建了脂润滑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模型,研究了转速、黏度对脂润滑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脂润滑小模数齿轮的二次压力峰与膜厚紧缩现象明显,其位置随着载荷的增加向出口偏移;充斥啮合齿面之间的润滑油膜通过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强化小模数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相反,中心距误差的增加会弱化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油脂黏度可以增加油膜对齿轮副啮合刚度的强化作用,但齿轮转速的上升会弱化脂润滑齿轮的啮合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模数齿轮 脂润滑 啮合刚度 中心距误差 势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侧面柱撞前排双乘员中远端乘员头颈部损伤研究
10
作者 吕远朋 王方 +3 位作者 龙春光 王丹琦 邹铁方 刘煜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研究电动汽车侧面柱碰撞中前排双乘员体型差异,以及相互作用对远端乘员的影响,该研究使用了5百分位体型女性作为近端乘员,50百分位体型男性作为远端乘员,通过改变碰撞角度和位置构建多种仿真场景;采用线性拟合的方式对远端乘员在不同... 为研究电动汽车侧面柱碰撞中前排双乘员体型差异,以及相互作用对远端乘员的影响,该研究使用了5百分位体型女性作为近端乘员,50百分位体型男性作为远端乘员,通过改变碰撞角度和位置构建多种仿真场景;采用线性拟合的方式对远端乘员在不同碰撞条件下的运动学响应和头、颈部损伤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碰撞角度增大,远端乘员横向位移增加,安全带约束效果减弱,乘员更易与近端乘员或自身发生碰撞;碰撞角度大于45°时,HIC15预测的AIS3+损伤风险超过50%,头部损伤准则(HIP)值显示在所有案例中头部吸收了大量能量,均表明远端乘员会承受较高的AIS3+脑损伤风险。颈部前外侧韧带(ALL)损伤多发生于大角度碰撞,且与碰撞角度相关;后纵向韧带(PLL)、关节囊韧带(CL)和棘突间韧带(ISL)几乎在所有案例中都存在明显的颈部韧带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侧面柱碰撞 远端乘员 头部损伤 颈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鑫 刘祥 +1 位作者 周振华 胡林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7-893,共7页
为提升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性能并降低乘员所受的伤害,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的乘员约束系统数值模型,并通过实车碰撞试验对该数值模型进行检验和校正;然... 为提升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性能并降低乘员所受的伤害,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某微型客车的乘员约束系统数值模型,并通过实车碰撞试验对该数值模型进行检验和校正;然后,基于径向基函数建立了乘员约束系统的代理模型,并通过逆向形参数法有效获得具备较高精度的代理模型;最后,利用隔代映射遗传算法(IP-GA)对汽车乘员约束系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获得汽车乘员约束系统的最优匹配参数,从而确保乘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员约束系统 代理模型 逆向形参数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析事故再现仿真结果不确定性的多响应面-均匀设计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铁方 胡林 +1 位作者 李平凡 易亮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72,共7页
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由于受到其他车辆和行人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确定性,但若将这些不确定性信息反映到事故再现结果中,即可增强再现结果的可信性。为能更好地从不确定痕迹定义域空间内找到事故再现仿真结果的取值区间,在均匀设计... 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由于受到其他车辆和行人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确定性,但若将这些不确定性信息反映到事故再现结果中,即可增强再现结果的可信性。为能更好地从不确定痕迹定义域空间内找到事故再现仿真结果的取值区间,在均匀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多响应面-均匀设计法(MUD法)。该方法首先用均匀设计生成实验样本点并进行实验;然后借助正交设计中的极差分析法分析实验结果而找出可能产生极值的子空间域;再在子空间域内生成新的样本点,并依托实验结果分析各子空间域及整个定义域空间内事故再现结果的极值;最终综合这些极值给出再现结果之取值区间。通过一个数值算例及真实的车人碰撞事故案例,发现MUD法能显著改善事故再现结果的精度,且仅需较少的仿真次数即能找出可能产生极值的子空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安全 事故再现 均匀设计 不确定性分析 响应面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排乘员安全带约束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惠来 武和全 王海涛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
为提高不同体型后排乘员的安全性,针对后排乘员在50 km/h下100%正面碰撞工况的损伤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建立后排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然后分别采用THUMS_AM50、THUNS_AF05、CHARM-70模型模拟不同体型的后排乘员,并分别施加恒... 为提高不同体型后排乘员的安全性,针对后排乘员在50 km/h下100%正面碰撞工况的损伤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建立后排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然后分别采用THUMS_AM50、THUNS_AF05、CHARM-70模型模拟不同体型的后排乘员,并分别施加恒定加载限制(Con-LL)曲线、渐进加载限制(Pro-LL)曲线、递减加载限制(Dig-LL)曲线以探究安全带加载曲线对不同体型乘员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该工况下乘员的颈部韧带损伤风险较大;遭受正面碰撞时,Dig-LL曲线对CHARM-70保护作用明显,但是对THUMS_AM50保护效果较差;Con-LL曲线不适用于该工况下对THUMS_AM50和CHARM-70的保护;Pro-LL曲线对THUMS_AM50和THUNS_AF05保护效果较好。未来安全带约束系统应根据乘员类型和碰撞工况适配不同的加载曲线,以更好地保护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安全带约束 后排乘员 加载曲线 CHARM-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卸舶物料输送架参数化三维设计及灵敏度分析
14
作者 何羽 孙林 付庆 《河南科技》 2016年第1期88-89,共2页
自卸舶是用于码头卸货的重要运输船,针对其物料输送架设计效率低的问题,首先建立自卸舶物料输送架结构三维参数化模型,通过修改其骨架模型及结构局部尺寸等细节来调整结构尺寸,从而满足设计需要;然后建立自卸舶物料输送架的结构参数化... 自卸舶是用于码头卸货的重要运输船,针对其物料输送架设计效率低的问题,首先建立自卸舶物料输送架结构三维参数化模型,通过修改其骨架模型及结构局部尺寸等细节来调整结构尺寸,从而满足设计需要;然后建立自卸舶物料输送架的结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其结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各个结构尺寸变化时对输送架最大应力值影响较明显的设计参数,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卸舶物料输送架 三维参数化设计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工况和病态载荷的稳健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15
作者 陈一雄 赵圣佞 +1 位作者 陈成 石军 《河南科技》 2019年第1期37-40,共4页
多工况载荷下,结构拓扑优化中的病态载荷问题仍是一个开放的课题。因此,结合变体积约束限技术,构建新的近似拓扑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解决结构柔顺度拓扑优化中病态载荷问题的优化方法。首先,构建多种载荷工况下结构柔顺度的双重凝聚函数... 多工况载荷下,结构拓扑优化中的病态载荷问题仍是一个开放的课题。因此,结合变体积约束限技术,构建新的近似拓扑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解决结构柔顺度拓扑优化中病态载荷问题的优化方法。首先,构建多种载荷工况下结构柔顺度的双重凝聚函数,形成新的连续体拓扑优化模型。其次,基于有理分数材料惩罚模型和移动渐近线表示式,形成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显式二次近似式。最后,利用光滑化对偶算法,给出具有收敛性的多工况载荷下连续体结构的柔顺度拓扑优化算法。给出的算例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能解决多工况载荷下结构拓扑优化中的病态载荷问题,且可获得更优和清晰0/1分布的结构拓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域调整 柔顺度优化 结构拓扑优化 多载荷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座椅旋转策略的自动驾驶汽车侧面碰撞乘员损伤研究
16
作者 武和全 王海涛 胡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2-322,共11页
在自动驾驶中,乘员座椅角度可以自由调节,车内空间更加宽敞,为了提高不同座椅靠背角度乘员侧面碰撞安全性,提出先将乘员座椅朝向旋转至与碰撞方向呈180°后碰撞的策略,探讨在不同座椅靠背角度下乘员在旋转后碰撞的损伤情况,讨论该... 在自动驾驶中,乘员座椅角度可以自由调节,车内空间更加宽敞,为了提高不同座椅靠背角度乘员侧面碰撞安全性,提出先将乘员座椅朝向旋转至与碰撞方向呈180°后碰撞的策略,探讨在不同座椅靠背角度下乘员在旋转后碰撞的损伤情况,讨论该策略的适用性。通过仿真试验探讨了不同碰撞场景下座椅靠背角度、碰撞时刻延迟等因素对乘员运动学响应和损伤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侧面碰撞仿真试验中,座椅靠背角度为100°和120°的乘员上半身存在身体和其他乘员或汽车部件二次碰撞接触风险。在不同靠背角度座椅旋转后碰撞策略中,通过调整碰撞时刻延迟时间能够有效减少乘员头部的偏移和损伤风险。通过模拟座椅在200 ms内旋转90°后碰撞的试验,发现该策略并未给乘员造成额外损伤,乘员内脏应变均未超过损伤阈值,并在不同靠背角度下呈现相对较低的综合损伤风险。座椅靠背角度的差异对乘员运动响应产生显著影响。先旋转至180°座椅朝向后再碰撞的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乘员在侧面碰撞时的横向偏移,减少与其他乘员或车内其他部件接触的损伤风险,提高自动驾驶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主动安全策略 自动驾驶汽车 不同姿态 侧面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两轮车碰撞前驾驶员风险感知研究
17
作者 王兴华 胡林 +3 位作者 彭勇 伍贤辉 向国梁 许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8-508,共11页
人机共驾阶段人类驾驶员对驾驶环境保持较高的风险感知水平是保证及时有效、稳定安全接管的核心。本研究通过开展风险感知模拟驾驶试验,获取了驾驶员在典型汽车-动力两轮车碰撞场景下的驾驶行为及脑电响应数据。从驾驶行为层面以制动TTC... 人机共驾阶段人类驾驶员对驾驶环境保持较高的风险感知水平是保证及时有效、稳定安全接管的核心。本研究通过开展风险感知模拟驾驶试验,获取了驾驶员在典型汽车-动力两轮车碰撞场景下的驾驶行为及脑电响应数据。从驾驶行为层面以制动TTC(time to collision)和平均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分位数回归构建了驾驶员风险感知量化模型,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发现驾驶经验、碰撞场景类型对驾驶员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影响。在脑电响应层面,通过双独立样本检验及FDR校正发现Alpha频段与驾驶员风险感知显著相关。此外,提出了驾驶员风险感知神经机理,包括视觉感知与认知加工两个阶段。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人机共驾汽车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动力两轮车碰撞 模拟驾驶试验 驾驶行为 脑电响应 风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碰撞速度与年龄因素对下肢损伤影响
18
作者 陈凯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1期158-161,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因素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以提高行人保护水平。基于CIDAS(China in-depth accident study)数据库,筛选了2017-2022年的16起真实行人碰撞案例。利用PC-Crash软件重建事故,获取边界条件,并将其导入车辆-行人下肢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因素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以提高行人保护水平。基于CIDAS(China in-depth accident study)数据库,筛选了2017-2022年的16起真实行人碰撞案例。利用PC-Crash软件重建事故,获取边界条件,并将其导入车辆-行人下肢有限元碰撞模型进行损伤重建。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得到不同碰撞速度下,各年龄段的损伤参数和下肢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各年龄段的下肢长骨损伤阈值和耐受极限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行人保护法规及下肢损伤评估指标制定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人 年龄-速度 事故重建 AIS3+重伤风险 逻辑回归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事故案例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两轮车测试场景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胡林 易平 +2 位作者 黄晶 张新 雷正保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35-1446,1453,共13页
两轮车事故是我国道路一种重要的交通事故类型,但我国在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研究中还缺乏合适的两轮车测试场景。据此,本文中参考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适用于我国道路交通环境的AEB系统两轮车测试场景。首先,对419起汽车与两轮... 两轮车事故是我国道路一种重要的交通事故类型,但我国在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研究中还缺乏合适的两轮车测试场景。据此,本文中参考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适用于我国道路交通环境的AEB系统两轮车测试场景。首先,对419起汽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进行了聚类分析,获得了11类典型的汽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场景;接着,根据11类场景在不同参数特征下的事故伤亡程度和事故样本数,准确地获得了各类场景中两轮车运动状态、汽车车速和两轮车车速的详细参数特征;最后,设计了汽车在照明良好的情况下直行通过路口的主要测试场景,通过改变主要测试场景得到了其它5类次要测试场景,且因而最终获得汽车与3种不同两轮车类型(电动两轮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碰撞下6类AEB系统两轮车测试场景的具体参数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我国AEB系统两轮车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B系统 汽车两轮车事故 聚类分析 事故伤亡程度 两轮车测试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熵和关联维数的金属疲劳损伤过程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振峰 刘永坚 +3 位作者 毛汉颖 王向红 李欣欣 毛汉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10-214,共5页
深化对金属疲劳损伤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特征认识,是运用声发射信号对金属结构损伤过程进行监测预测的重要基础热点问题。针对金属疲劳损伤经历裂纹萌生阶段、裂纹缓慢扩展阶段、裂纹快速扩展阶段、临近破坏等四个阶段产生大量的声发射信... 深化对金属疲劳损伤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特征认识,是运用声发射信号对金属结构损伤过程进行监测预测的重要基础热点问题。针对金属疲劳损伤经历裂纹萌生阶段、裂纹缓慢扩展阶段、裂纹快速扩展阶段、临近破坏等四个阶段产生大量的声发射信号,采用K熵和关联维数等混沌特征量来分析海量的声发射信号;通过对45号钢试件进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测试得到试件疲劳损伤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分别估算不同时间段所产生声发射信号的K熵和关联维数,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疲劳损伤过程的声发射信号具有混沌特征,其K熵和关联维数的变化趋势与金属疲劳损伤过程的四个阶段具有较清晰的对应关联,表明K熵和关联维数可以较好的揭示金属疲劳损伤过程的动力学特性,这将为运用声发射信号实现金属结构疲劳损伤在线监测及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疲劳损伤 K熵 关联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