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AS高分辨率质谱数据的非靶标识别技术综述
1
作者 孟祥周 张博暄 +3 位作者 韩宝苍 朱清禾 杨洁 张敏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F0002,共12页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使用广泛,在环境中难以降解,且具有生物富集性、迁移性和毒性,引发全球关注.PFAS种类繁多,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标分析是发现环境中未知PFAS的主要方法,而高效识别技术...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使用广泛,在环境中难以降解,且具有生物富集性、迁移性和毒性,引发全球关注.PFAS种类繁多,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标分析是发现环境中未知PFAS的主要方法,而高效识别技术是其中的难点.系统梳理了PFAS非靶标识别技术的框架,总结了不同PFAS非靶标识别策略的应用情况与优缺点,比较了不同PFAS非靶标识别开源软件的特点,以期为环境未知PFAS的精准识别、溯源和管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 高分辨率质谱(HRMS) 非靶标识别 疑似筛查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纺织等消费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美蓉 魏孟媛 +3 位作者 刘芳 段冀渊 谢秋慧 刘敏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4,共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无需标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学、医药检测、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文章对SPR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重对其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无需标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学、医药检测、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文章对SPR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重对其在有毒有害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SPR生物传感技术在消费品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由于SPR技术检测过程方便快捷、灵敏度高,且只要更换不同的修饰特异性匹配芯片,一台仪器便可实现无机和有机类危害因子的筛查检测,因此SPR技术在消费品检测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消费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琳琳 刘珍 +3 位作者 马腾州 清江 田衍香 丁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1-1465,共5页
以蜡样芽孢杆菌gyrB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并设计特异性引物,用95℃预变性5 min、95℃变性15 s、50℃复性30 s、72℃延伸30 s,反应45个循环为反应程序,以蜡样芽孢杆菌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提出了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快... 以蜡样芽孢杆菌gyrB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并设计特异性引物,用95℃预变性5 min、95℃变性15 s、50℃复性30 s、72℃延伸30 s,反应45个循环为反应程序,以蜡样芽孢杆菌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提出了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快速检测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特异性、蜡样芽孢杆菌DNA灵敏度以及活菌检出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在分段扩增中可以实现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而且重复性好;以3种非蜡样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特异性试验,非蜡样芽孢杆菌均没有扩增出曲线,仅蜡样芽孢杆菌扩增出特异性曲线;蜡样芽孢杆菌DNA按10倍稀释法进行灵敏度检测,可达0.01 mg·L^(-1),活菌检出限为8.9×10^(2)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gyrB基因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动物纤维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费静 黄钰 +2 位作者 陈晓 刘芳 魏孟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针对外观形态相似的特种动物纤维难以鉴别的现象,简述了近年来特种动物纤维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进展,分析和比较了显微镜/电镜方法、DNA检测法、蛋白分析法以及自动智能图像检测法的检测原理、步骤、成本、优缺点和适用性等,分析表明某... 针对外观形态相似的特种动物纤维难以鉴别的现象,简述了近年来特种动物纤维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进展,分析和比较了显微镜/电镜方法、DNA检测法、蛋白分析法以及自动智能图像检测法的检测原理、步骤、成本、优缺点和适用性等,分析表明某些特别难区分的检测样品需综合利用主客观检测方法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文章可为相关检测机构、检测人员了解和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动物纤维 显微镜法 光谱法 DNA检测 多肽分析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球压痕试验检测金属材料应变硬化指数方法的修正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云涛 邓小伟 +2 位作者 吴益文 于洪洁 余征跃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75,共6页
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获取金属材料压入载荷-深度曲线,将该曲线计算转化为表征应力-应变数据并拟合即可得到应变硬化指数n;通过采用材料塑性拓展指数确定材料完全塑性变形区间,采用迭代算法对塑性约束因子进行修正以及考虑压痕堆积效应获... 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获取金属材料压入载荷-深度曲线,将该曲线计算转化为表征应力-应变数据并拟合即可得到应变硬化指数n;通过采用材料塑性拓展指数确定材料完全塑性变形区间,采用迭代算法对塑性约束因子进行修正以及考虑压痕堆积效应获得真实接触深度对连续球压痕试验测定n值方法进行修正。采用修正方法得到6061铝合金、6063铝合金、45钢、ST钢、AIF1合金、X52钢、X60钢、SK3钢等8种材料的n值,并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未修正方法得到的n值与拉伸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上,采用3种方法修正后相对误差减小,除X60钢的相对误差为8.6%外,其他均在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球压痕试验 应变硬化指数 完全塑性区间 塑性约束因子 真实接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无标样分析技术在出入境矿产品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志秀 冯健 +2 位作者 李晨 蒋海宁 江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2-835,共4页
文中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XRFS)分析中无标样分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对相关软件的开发及其分析步骤和工作原理作了说明。通过几个矿产品实样分析的例举,证明了这一技术在出入境商品检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前瞻。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XRFS分析中的无标样分析技术 矿产品检验 进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S、双酚A和4,4′-二氯二苯砜的迁移量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涛 马明 +2 位作者 邵敏 沈康俊 朱晓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98-1402,共5页
样品经水、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等4种食品模拟物浸泡后,浸泡液用0.45μm滤膜过滤。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待测物,以乙腈-水混合液为流动相进... 样品经水、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等4种食品模拟物浸泡后,浸泡液用0.45μm滤膜过滤。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待测物,以乙腈-水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别在259,228,247nm处测定双酚S、双酚A和4,4′-二氯二苯砜。双酚S、双酚A和4,4′-二氯二苯砜的线性范围均为0.02~5.0 mg·L^(-1),检出限(3S/N)分别为0.01,0.02,0.01mg·L^(-1)。加标回收率在89.6%~10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84%~3.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双酚S 双酚A 4 4′-二氯二苯砜 塑料食品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技术联用鉴别含铜物料固体废物属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咸洋 闵红 +2 位作者 朱志秀 周海明 张琳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20,26,共4页
根据进口铜精矿货物物理性状的不同分别进行取制样,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能量散射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分析,并与铜精矿及多种含铜废物的特征参数进行比对,从而得到含铜物料固体废物的属性。结果表明:... 根据进口铜精矿货物物理性状的不同分别进行取制样,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能量散射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分析,并与铜精矿及多种含铜废物的特征参数进行比对,从而得到含铜物料固体废物的属性。结果表明:该批货物中黑色货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成分较为均匀,主要物相为黄铜矿、黄铁矿和石英,与铜精矿的相符;灰绿色货物的物理性状不均匀,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大,物相组成复杂,推断为铜矿渣等含铜废料在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矿 含铜物料 固体废物属性 X射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橡胶类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多环芳烃 被引量:10
9
作者 清江 马明 周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3-1246,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橡胶类食品接触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采用超声萃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萃取液经0.25μm滤膜过滤后进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仪(GC-MS/MS)测定.结果表明,16种PAH...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橡胶类食品接触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采用超声萃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萃取液经0.25μm滤膜过滤后进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仪(GC-MS/MS)测定.结果表明,16种PAH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6%—105.2%,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5.3%,方法检出限为20—200μg·kg-1.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橡胶类食品接触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橡胶类食品接触材料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DBP及DEHP迁移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明 清江 +2 位作者 周韵 周宇艳 刘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8-710,共3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向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方法.按一定条件浸泡后,脂性模拟物异辛烷直接进样分析,而水性模拟物(水、3%乙酸溶液及10%乙醇...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向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方法.按一定条件浸泡后,脂性模拟物异辛烷直接进样分析,而水性模拟物(水、3%乙酸溶液及10%乙醇溶液)用正己烷进行液液萃取后进样分析.结果表明,DBP标准溶液在0.02—1.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而DEHP标准溶液在0.04—1.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本方法在4种模拟物浸泡液中,回收率为80.3%—103.4%,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7%—5.71%.该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抗干扰能力强、重现性好,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DBP及DEHP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食品接触材料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尼龙类食品接触材料中己内酰胺与十二内酰胺迁移量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洁 马明 +2 位作者 邵敏 樊颖丽 杨敏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7-1181,共5页
样品在水、4%(体积分数)乙酸、50%(体积分数)乙醇、95%(体积分数)乙醇等食品模拟物中回流浸泡30 min(在异辛烷中于60℃浸泡30 min,浸泡液经氮气吹干并用50%乙醇溶解),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进行分离,以BEH C18色谱... 样品在水、4%(体积分数)乙酸、50%(体积分数)乙醇、95%(体积分数)乙醇等食品模拟物中回流浸泡30 min(在异辛烷中于60℃浸泡30 min,浸泡液经氮气吹干并用50%乙醇溶解),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进行分离,以BEH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和水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己内酰胺与十二内酰胺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2.0 mg·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3.4%~10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液相色谱法 尼龙类食品接触材料 己内酰胺 十二内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法测定车用汽油中6种硫醚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宇锋 费旭东 +3 位作者 赵波 吴颖 张继东 邱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7-1540,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车用汽油中6种硫醚的含量。用DB-1毛细管色谱柱(60 m×0.32mm,0.50μm)分离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6种硫醚的质量浓度均在0.5~15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3~0.26mg...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车用汽油中6种硫醚的含量。用DB-1毛细管色谱柱(60 m×0.32mm,0.50μm)分离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检测。6种硫醚的质量浓度均在0.5~15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3~0.26mg·kg-1之间。方法用于车用汽油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在76.6%~12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0.50%~6.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车用汽油 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法测定车用汽油中5种噻吩类硫化物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宇锋 吴颖 +2 位作者 费旭东 赵波 张继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1-174,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法(GC—SCD)同时测定车用汽油中噻吩、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3-甲基苯并噻吩、5-甲基苯并噻吩含量的分析方法。选择甲基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作为分离柱,考察了色谱条件对车用汽油中噻吩类硫化... 建立了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法(GC—SCD)同时测定车用汽油中噻吩、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3-甲基苯并噻吩、5-甲基苯并噻吩含量的分析方法。选择甲基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作为分离柱,考察了色谱条件对车用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分离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SCD检测条件,对噻吩类硫化物进行了准确定性分析。车用汽油中5种噻吩类硫化物的添加回收率在83.56%~115.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4%~5.54%之间,各待测物在0.50—15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62~0.9996之间,样品中各待测物检出限在0.17—0.36mg/kg之间,能够满足车用汽油中微量噻吩类硫化物的定量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汽油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法(GC—SCD) 噻吩 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无机物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组分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宇艳 程欲晓 +1 位作者 蔡婧 金樱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2-515,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分析无机物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组分。将试样研磨至粒径为0.1~0.5mm,取样品13~15mg,均匀装填于TGA样品盘中,以15℃·min-1升温速率进行热重分析,同时采用50mL·min-1氮气吹...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分析无机物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组分。将试样研磨至粒径为0.1~0.5mm,取样品13~15mg,均匀装填于TGA样品盘中,以15℃·min-1升温速率进行热重分析,同时采用50mL·min-1氮气吹扫流量将热分解后析出气体导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通过解析红外光谱图,鉴别了样品中无机填充物及高分子基质的组分;分析热重曲线,测定了各组分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2%;分析比对红外光谱的Gram-Schmidt正交重构图和热重分析的失重百分比-温度微分曲线,评价了热重-红外光谱的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无机物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美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法规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曙 王芳 +4 位作者 朱蕾 陈蓉芳 李丽怡 赵洁 白利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101,共8页
着眼于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管理要求、合规测试、产品信息传递,对比分析了当前阶段中欧美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在监管法规构成、原料管理、成型品管理、回收塑料管理、食品分类和食品模拟物、迁移试验条件、食品接触面积与食... 着眼于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管理要求、合规测试、产品信息传递,对比分析了当前阶段中欧美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在监管法规构成、原料管理、成型品管理、回收塑料管理、食品分类和食品模拟物、迁移试验条件、食品接触面积与食品模拟物体积比、符合性声明、标签标识等方面的差异,提出欧美法规对我国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和制品法规的借鉴与参考,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标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塑料 管理要求 合规测试 产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测试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郅惠博 李洪涛 +7 位作者 王涛 吴益文 王彪 陈杰 徐杰 李蒙 季诚昌 宿太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90-94,116,共6页
为提高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的测试准确度,主要以康铜合金和钴酸钙为测试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其中以典型的碲化铋、方钴矿、硒化铅块体热电材料为辅助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测温热电偶的塞贝克效应、温差设置、数据处理方式对塞贝克系数测... 为提高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的测试准确度,主要以康铜合金和钴酸钙为测试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其中以典型的碲化铋、方钴矿、硒化铅块体热电材料为辅助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测温热电偶的塞贝克效应、温差设置、数据处理方式对塞贝克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电偶的塞贝克效应对Seebeck系数测试准确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样品两端温差设为10K以上,多组温差间的梯度设为3K以上,直线拟合方式采用不过原点拟合,可以使Seebeck系数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塞贝克系数 测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高分子材料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探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樱华 顾中怡 +2 位作者 强音 郭争云 程欲晓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40-342,共3页
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核磁共振波谱等多种检测手段剖析了所委托的进口高分子材料的成分、含量和熔体流动速率等,并且分析了其产生的来源,对该样品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了全面探讨。结果表明,该样品为固体废物,为海关部门的监管和执法... 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核磁共振波谱等多种检测手段剖析了所委托的进口高分子材料的成分、含量和熔体流动速率等,并且分析了其产生的来源,对该样品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了全面探讨。结果表明,该样品为固体废物,为海关部门的监管和执法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固体废物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抑制型电导检测法同时测定食品级润滑油中的3种无机阴离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丽媛 费旭东 +1 位作者 邱丰 林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建立了离子色谱-抑制型电导检测同时测定食品级润滑油中Cl-、NO3-、SO2-4 -3种代表性无机阴离子的方法。样品经50%(v/v)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后所得下层水相用0.22μm混合纤维过滤膜净化,以15mmol/LKOH溶液为淋洗液,采用抑... 建立了离子色谱-抑制型电导检测同时测定食品级润滑油中Cl-、NO3-、SO2-4 -3种代表性无机阴离子的方法。样品经50%(v/v)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后所得下层水相用0.22μm混合纤维过滤膜净化,以15mmol/LKOH溶液为淋洗液,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上述条件下,Cl-、NO3-、SO2-4 -3种无机阴离子在0.10—20.0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检出限(S/N=3)为0.01-0.03mg/kg;在1.00、5.00、10.00mg/kg添加水平下,实际样品中3种阴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2.8%~5.7%。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燃烧、灰化油相基质等繁琐耗时的前处理过程,可以快速、准确定量测定食品级润滑油中Cl-、NO3-、SO2-4 -3种无机阴离子的含量,适用于润滑油等油品中痕量无机阴离子的同时分离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抑制型电导检测 无机阴离子 食品级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中高含量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明星 吴晓红 +4 位作者 屠虹 赵雨薇 邱丰 张继东 沈国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33-1737,共5页
采用1%三氯乙酸溶液对肥料或土壤中三聚氰胺的提取,MCX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分离,用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仪进行微量---常量的三聚氰胺检测。检出限为1mg/kg,定量范围为可达2mg/kg^20%,标准添加回收率在91~105%。该方法准确、简便,测定范围... 采用1%三氯乙酸溶液对肥料或土壤中三聚氰胺的提取,MCX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分离,用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仪进行微量---常量的三聚氰胺检测。检出限为1mg/kg,定量范围为可达2mg/kg^20%,标准添加回收率在91~105%。该方法准确、简便,测定范围宽,能适用较广泛的肥料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三聚氰胺测定 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品种申报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曙 李丽怡 +1 位作者 李晨 白利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主要介绍了欧盟、美国、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品种申报的管理规定,包括监管法规、管理机构、申报流程、数据要求等,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欧美法规于我国的借鉴和参考,建议建立快速评审程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暴露评估模型,进一步完... 主要介绍了欧盟、美国、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品种申报的管理规定,包括监管法规、管理机构、申报流程、数据要求等,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欧美法规于我国的借鉴和参考,建议建立快速评审程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暴露评估模型,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品种申报管理,保障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新品种申报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