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测多评法测定法制半夏曲中11种成分含量及其GRA、EW-TOPSIS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舒波 雷果平 袁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法制半夏曲中肌苷、鸟苷、腺苷等11种成分含量,并建立其灰色关联度分析(GRA)联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分析法(EW-TOPSIS)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 18色谱柱;乙腈-0.5%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法制半夏曲中肌苷、鸟苷、腺苷等11种成分含量,并建立其灰色关联度分析(GRA)联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分析法(EW-TOPSIS)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 18色谱柱;乙腈-0.5%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和290 nm。以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为内参比物质,计算其他10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测定各成分含量。采用GRA联合EW-TOPSIS模型对法制半夏曲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法制半夏曲中11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6.94%~100.12%(RSD<2.0%,n=9);QAMS与外标法(ESM)实测值无明显差异。GRA模型相对关联度0.2903~0.6187,EW-TOPSIS模型相对接近度0.2114~0.6343;GRA和EW-TOPSIS模型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QAMS法便捷、准确,可用于法制半夏曲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GRA联合EW-TOPSIS模型可用于法制半夏曲综合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半夏曲 一测多评法 多指标成分 相对校正因子 灰色关联度分析 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医嘱预点评工具的设计与效果
2
作者 母立峰 何梅 +2 位作者 黎风 方榆岚 杨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设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医嘱预点评工具,以提高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效率。方法 以开源软件R为平台,以相关指导原则和文件为依据,使用tidyverse等R包构建预点评工具,使用shiny包构建web应用程序。使用设计的预点评工具回顾性... 目的 设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医嘱预点评工具,以提高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效率。方法 以开源软件R为平台,以相关指导原则和文件为依据,使用tidyverse等R包构建预点评工具,使用shiny包构建web应用程序。使用设计的预点评工具回顾性点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4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出院病历,并与既往人工点评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使用McNemar配对检验。结果 该医嘱预点评工具可快速完成出院病历抽样、批量预点评、结果统计、数据可视化和结果输出,并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点评规则。与人工点评相比,预点评工具效率更高,点评速度为每份13.46 ms。在人工累计点评的2 642份出院病历中,使用类型(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判断方面,预点评与人工点评结果相比(预防性使用占比:76.85%vs.7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在预点评和人工点评均判定为预防性使用的1 857份出院病历中,不合理检出率(39.90%vs.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经由高级职称临床药师复核确认的63份典型不合理病历中,60份被预点评工具判定为不合理,典型不合理检出率为95.24%。结论 基于R构建的医嘱预点评工具可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医嘱点评效率,点评结论与统计结果较为可靠,值得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 医嘱点评 R语言 tidyverse包 shiny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DA、SOD、TXB_2及6-keto-PGF1a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6
3
作者 江承平 刘福 +4 位作者 李毅 王柏强 唐晓蓉 吴碧华 王晓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含量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脑的保护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含量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脑的保护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20)、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0)、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SFI组,n=20)。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MCAOR)模型,观察大鼠MCAOR时神经功能状态,TTC染色测脑梗死面积,同时测定血浆中MDA、SOD、TXB2、6-keto-PGF1a的变化。结果参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MCAOR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减小梗死灶。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TXB2含量增加,6-keto-PGF1a含量降低(P<0.05);参附治疗组与IR组比较,SOD活性增高,MDA、TXB2含量下降,6-keto-PGF1a含量增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够纠正TXB2/6-keto-PGF1a平衡,达到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参附注射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l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水提液除杂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柏强 刘福 +2 位作者 何效平 曾芝兰 江承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优选杜仲叶水提液的除杂工艺。方法采用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壳聚糖絮凝沉淀法、ZTC絮凝沉淀法、壳聚糖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ZTC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对杜仲叶水提液进行澄清处理,筛选出适宜的澄清方法。以绿原酸保留率、鞣质和蛋... 目的优选杜仲叶水提液的除杂工艺。方法采用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壳聚糖絮凝沉淀法、ZTC絮凝沉淀法、壳聚糖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ZTC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对杜仲叶水提液进行澄清处理,筛选出适宜的澄清方法。以绿原酸保留率、鞣质和蛋白质去除率以及药液澄明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澄清工艺。结果最佳澄清方法是壳聚糖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该方法处理后提取液有效成分保留率为89.5%,蛋白质和鞣质去除率为分别为54.4%和57.5%,澄明度和稳定性良好。结论壳聚糖絮凝澄清-高速离心法可作为杜仲叶水提取液的最佳澄清工艺,其稳定可行,而且有效成分损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水提液 除杂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梅 黎风 +1 位作者 胡厚祥 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475-4480,共6页
背景阿司匹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基石,2%~9%的患者可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西洛他唑可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然而其心血管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时使用西洛他唑的安全性。方法... 背景阿司匹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基石,2%~9%的患者可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西洛他唑可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然而其心血管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时使用西洛他唑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住院,主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均按心肌梗死诊疗规范治疗,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使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作为暴露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作为非暴露组,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1∶1匹配两组。比较两组1年内心源性死亡率、1年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大小(LV)改变值及射血分数(EF)改变值。对于1年内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44例,其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3893例。匹配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LV改变值、EF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暴露组心源性死亡率、心力衰竭再入院率高于非暴露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为1年内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西洛他唑疗程>90 d为1年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心功能Ⅰ级、Ⅱ级的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西洛他唑可能是安全的,但对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西洛他唑的安全风险增加,西洛他唑疗程也不宜>90 d,因可能增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西洛他唑 阿司匹林 药物耐受性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江承平 吴碧华 +4 位作者 王柏强 罗飞 何效平 王晓明 刘黎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参附注射液(8 mg/kg)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参附注射液(8 mg/kg)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24 h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并取脑,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参附注射液对Nrf2、HO-1、NQO1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尼氏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显著增加核内Nrf2蛋白的表达(P<0.05),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围脑组织中HO-1、NQO-1的表达量(P<0.05),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受损神经元的个数,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评分(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上调Nrf2信号通路从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参附注射液 NRF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胜前 冯婧 +3 位作者 刘福 江承平 杨云 徐秀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9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调查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使用碘海醇注射液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623例.详细查问相关数据资料。根据自制的碘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造影危险因素、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 目的调查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使用碘海醇注射液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623例.详细查问相关数据资料。根据自制的碘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造影危险因素、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3例中有碘海醇造影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患者302例(48.48%);进行完善健康心理教育的患者115例(18.46%);造影前后均进行水化治疗患者206例(33.07%);造影前、造影后48~72h都做肾功能和尿常规检查者124例(19.90%);33例患者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5.30%。结论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规范临床医师造影剂使用行为,制订完善用药管理措施,以促进造影剂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海醇 碘造影剂 CT增强扫描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癖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宫颈癌放疗致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8
作者 贺美波 邓开勇 +2 位作者 李胜前 冉伟 张源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94-2698,共5页
目的探讨肠癖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宫颈癌放疗致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左氧氟沙星、盐酸洛哌丁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癖方加减,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 目的探讨肠癖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宫颈癌放疗致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左氧氟沙星、盐酸洛哌丁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癖方加减,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4+/CD8+、NK+)、PFS-R评分、KPS评分、外周血TLR4、血清TNF-α和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PFS-R评分、外周血TLR4、血清TNF-α和IL-6降低(P<0.05),免疫功能指标、KPS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肠癖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缓解宫颈癌放疗致放射性肠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癌症疲劳和功能状态,调控外周血TLR4 mRNA表达,抑制血清TNF-α、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癖方 常规治疗 放射性肠炎 宫颈癌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协同超声提取紫苏叶总黄酮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柏强 何效平 曾芝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41-1743,共3页
目的:采用酶法协同超声对紫苏叶总黄酮进行有效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酶解p H、酶解温度、酶质量浓度、固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及超声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中总黄酮的... 目的:采用酶法协同超声对紫苏叶总黄酮进行有效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酶解p H、酶解温度、酶质量浓度、固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及超声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为:酶解p H 5.0,酶解温度40℃,酶质量浓度0.25 mg·m L-1,固液比1∶20,乙醇浓度70%,超声提取时间30 min,超声提取温度60℃。结论:酶法协同超声应用于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超声 紫苏叶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芬那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玲 杨明 +1 位作者 李雪峰 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00-1405,共6页
背景雷芬那辛是第一个仅需一天给药一次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维持治疗的抗毒蕈碱类药物,国内尚未见其治疗COPD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雷芬那辛治疗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为COPD的药物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 背景雷芬那辛是第一个仅需一天给药一次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维持治疗的抗毒蕈碱类药物,国内尚未见其治疗COPD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雷芬那辛治疗COPD的疗效与安全性,为COPD的药物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s.gov等数据库,收集雷芬那辛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5月。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记录第一作者、发表时间、NCT编号、国家地区、干预措施、样本例数、性别、年龄、种族、疗程、疗效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谷值(trough 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峰值(peak FEV1)、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应答率]及安全性指标(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对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合计样本量2175例,文献质量总体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雷芬那辛组改善trough FEV1效果优于安慰剂组[MD=146.78,95%CI(133.52,160.05),P<0.00001],peak FEV1[MD=129.50,95%CI(115.69,143.31),P<0.00001]、SGRQ应答率低于安慰剂组[OR=1.60,95%CI(1.29,1.98),P<0.0001]。雷芬那辛组严重不良反应[OR=0.93,95%CI(0.44,1.94),P=0.84]、上呼吸道感染[OR=1.42,95%CI(0.72,2.82),P=0.31]、头痛[OR=0.88,95%CI(0.49,1.58),P=0.66]、咳嗽[OR=1.06,95%CI(0.62,1.82),P=0.82]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雷芬那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OR=0.54,95%CI(0.33,0.87),P=0.01]。结论雷芬那辛治疗COPD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雷芬那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结果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塞通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丹 余凌英 +3 位作者 韩丽 周淑芳 唐学贵 钟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建立便塞通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便塞通颗粒中的白术、枳实、地黄、荷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枳实中的辛弗林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辛弗林在0.13128~0.78768μg范围... 目的:建立便塞通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便塞通颗粒中的白术、枳实、地黄、荷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枳实中的辛弗林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辛弗林在0.13128~0.7876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32,RSD=1.7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便塞通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塞通颗粒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白术、枳实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丹 周淑芳 +3 位作者 唐学贵 钟华 李毅 廖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93-1694,共2页
关键词 生白术 枳实挥发油 Β-CD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兹夫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梅 李荟 +1 位作者 母立峰 杨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76-2481,共6页
背景阿兹夫定是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用抗病毒药物,但其对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极为匮乏。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使用阿兹夫定后肝肾功能的变化,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使用阿兹夫定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某三甲综合医... 背景阿兹夫定是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用抗病毒药物,但其对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极为匮乏。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使用阿兹夫定后肝肾功能的变化,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使用阿兹夫定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某三甲综合医院2022-12-26—31使用阿兹夫定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按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终末期组,观察各组患者使用阿兹夫定后肝肾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总胆红素(TB),血肌酐(Scr)、eGFR〕变化;对eGFR<60 mL·min^(-1)·(1.73 m^(2))^(-1)的患者应用D_FR=D_NL×[1-F_k(1-K_f)]公式校正阿兹夫定维持剂量,按是否遵循此公式给药将其分为校正组和未校正组,比较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结果336例使用阿兹夫定的患者中19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按eGFR水平分组后各组年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降钙素原峰值、降压药、襻利尿药及阿兹夫定维持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发生ALT升高有73例(38.4%),其中升高1倍正常上限值以内的有68例(93.2%);eGFR降低有58例(30.5%),其中下降至下一肾功能分级的有7例(12.1%);无论肾损伤分级如何,使用常规剂量或校正剂量阿兹夫定后eGFR、ALT、AST、TB、ALP、白蛋白未见恶化(P>0.05);因中重度肾损伤患者使用阿兹夫定均进行剂量校正,未能比较此类人群若不校正剂量的安全性。结论使用阿兹夫定易引起ALT升高、eGFR降低,但具有临床意义的损伤分别为2.6%、3.7%;中重度肾损伤患者使用校正阿兹夫定剂量后,未见肝肾功能损伤加重,但此结论还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阿兹夫定 肾功能不全 肝功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白藜芦醇对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抑制作用
14
作者 韩彬 夏莉莎 +3 位作者 蒙宁 任为 刘媛琪 周黎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92-1699,共8页
目的考察氧化白藜芦醇对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7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霉素组(5 mg/kg)、白藜芦醇组(40 mg/kg)、氧化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20、40、60 mg/kg),各组腹腔注射给药21 d。然后,测量小... 目的考察氧化白藜芦醇对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7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霉素组(5 mg/kg)、白藜芦醇组(40 mg/kg)、氧化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20、40、60 mg/kg),各组腹腔注射给药21 d。然后,测量小鼠体质量及肿瘤、淋巴结体积和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MMP-9、VEGF-C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氧化白藜芦醇组小鼠体质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淋巴结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少(P<0.05,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淋巴结转移更少;MMP-9、VEGF-C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氧化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并对免疫器官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白藜芦醇 肝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MDR/XDR菌肺部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锐 刘福 +5 位作者 丁锐 李胜前 彭媛 何梅 赵曜 杨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41-749,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雾化吸入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多重/广泛耐药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发表在PubMed、Embase、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与雾化吸入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多重/广泛耐药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医院获得性... 目的系统评价雾化吸入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多重/广泛耐药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发表在PubMed、Embase、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与雾化吸入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多重/广泛耐药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的临床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提取文献数据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含976名患者。有效性方面:实验组(雾化组)的临床治愈率[OR=2.24,95%CI(1.35,3.71),P=0.002]和细菌清除率[OR=3.59,95%CI(2.53,5.08),P<0.0000l]都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或空白雾化),但死亡率[OR=0.90,95%CI(0.65,1.24),P=0.5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方面:雾化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62,95%CI(0.47,0.82),P=0.0009]。结论雾化吸入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MDR/XDR菌所致肺部感染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且能降低患者的AEs发生率,但并不能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氨基糖苷 多重/广泛耐药菌 肺部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锐 唐志勇 +3 位作者 彭媛 周玥 刘福 杨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32-2938,共7页
背景 多重耐药肠杆菌(MDR-EB)感染已成为全球住院患者的治疗难题,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目的 系统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 背景 多重耐药肠杆菌(MDR-EB)感染已成为全球住院患者的治疗难题,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目的 系统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涉及CAZ/AVI治疗MDR-EB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其中试验组采用包含CAZ-AVI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其他治疗措施。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由两位评审人员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73,1.43),P=0.90;OR=1.23,95%CI(0.96,1.58),P=0.10;OR=1.02,95%CI(0.85,1.22),P=0.84〕。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OR=0.72,95%CI(0.52,0.99),P=0.04〕。绘制临床治愈率的漏斗图,结果显示,漏斗图分布基本对称。对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及死亡率进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三者无发表偏倚存在(P=0.234、0.679、0.056)。结论 CAZ-AVI可以降低MDR-EB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可以作为MDR-EB,特别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肠杆菌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的有效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锐 唐志勇 +2 位作者 李胜前 刘福 杨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0,I000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CRE)细菌所致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万方、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等数据库中与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CRE感染相... 目的系统评价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CRE)细菌所致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万方、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等数据库中与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CRE感染相关的临床研究,提取文献可用数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应用软件STATA 12.0版本和RevMan 5.1版本对统计数据作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总共包含5篇文献6个研究,共698名患者被纳入。分析结果表明,治疗CRE感染时,双碳青霉烯组(实验组)与其它治疗药物组(对照组)的微生物清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57.81%vs 38.05%;OR=2.05,95%CI(1.05,3.99),P=0.04],即实验组微生物清除率更高。然而,两组比较,临床治愈率[69.42%vs 65.17%;OR=1.43,95%CI(0.89,2.29),P=0.14]和死亡率[33.61%vs 35.82%;OR=0.72,95%CI(0.44,1.17),P=0.18]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CRE感染时,虽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降低死亡率,但能显著提高微生物清除率,因此,可作为治疗CRE感染时的重要可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青霉烯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 有效性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isin通过Sirt1/UCP2拮抗二氯化钴诱导的心肌损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如利 黄韵晓 +1 位作者 韩彬 刘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探讨肌肉因子Irisin调节胞内保护蛋白Sirt1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在心肌缺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以CoCl_(2)作用H9c2心肌细胞24 h,构建心肌细胞体外缺氧模型。实验分为6组:control组、Irisin... 目的探讨肌肉因子Irisin调节胞内保护蛋白Sirt1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在心肌缺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以CoCl_(2)作用H9c2心肌细胞24 h,构建心肌细胞体外缺氧模型。实验分为6组:control组、Irisin 10 nmol·L^(-1)组、Irisin 20 nmol·L^(-1)组、CoCl_(2)模型组、CoCl_(2)+Irisin 10 nmol·L^(-1)治疗组、CoCl_(2)+Irisin 20 nmol·L^(-1)治疗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Flow cytometry测定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探针法指示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高低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Sirt1、UCP2、Bcl-2、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心肌细胞H9c2缺氧模型组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多、ROS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同时抗凋亡蛋白Bcl-2、Sirt1和UCP2表达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Irisin预保护治疗组发挥保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表现为能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细胞活力,同时抑制ROS水平,恢复线粒体膜电位,上调保护性蛋白Sirt1、UCP2、Bcl-2的表达,下调介导凋亡的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论Irisin通过激活Sirt1/UCP2,进而抑制CoCl_(2)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改善氧化应激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isin 氧化应激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SIRT1 UC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增强且与病情相关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鑫 袁叶双 +3 位作者 蒋先虹 贾艾敏 刘静 刘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自噬标志性分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其与RA发病的关系。方法募集22例RA患者,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1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自噬标志性分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其与RA发病的关系。方法募集22例RA患者,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1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LC3在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中LC3蛋白水平,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BMC中LC3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LC3表达与RA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组PBMC中LC3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BMC中LC3表达明显增强,RA患者PBMC中LC3 mRNA水平与血沉(ESR)、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均呈明显正相关(r依次为0.7480、0.5016、0.6518、0.7232)。结论RA患者LC3表达上调,且与ESR、DAS28、CRP、RF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与脑卒中风险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风 邵鑫 +1 位作者 何梅 刘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咖啡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咖啡与脑卒中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咖啡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咖啡与脑卒中风险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文献质量。用Stata/SE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1142274例受试者,其中包括83433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咖啡可明显降低脑卒中风险(RR=0.80,95%CI:0.75~0.85),但并不能降低日本人群的脑卒中风险。剂量-反应Meta分析显示,咖啡摄入量与脑卒中风险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P值<0.001)。与从不喝咖啡者相比,每天喝2、4、6、8杯咖啡者的脑卒中相对风险分别为0.87(95%CI:0.82~0.92)、0.83(95%CI:0.76~0.90)、0.84(95%CI:0.74~0.95)、0.86(95%CI:0.72~1.03)。结论:咖啡摄入量与脑卒中风险呈非线性关系,适量摄入咖啡与脑卒中风险呈负相关,每天喝4~5杯咖啡时脑卒中风险最低。但现有的研究证据不能证明喝咖啡能明显降低亚洲人群的脑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脑卒中 剂量-反应Meta分析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