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HCl-H_(2)SO_(4)协同分解白钨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国钻 张代彬 +2 位作者 黄成龙 张龙辉 刘德刚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研究了采用HCl-H_(2)SO_(4)协同分解白钨矿,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分解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分解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22%、浓硫酸用量0.5%、液固体积质量比2.5∶1、分解温度85℃、分解时间2 h、搅拌速率360 r/min优化条件下,白... 研究了采用HCl-H_(2)SO_(4)协同分解白钨矿,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分解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分解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22%、浓硫酸用量0.5%、液固体积质量比2.5∶1、分解温度85℃、分解时间2 h、搅拌速率360 r/min优化条件下,白钨矿中钨酸钙分解率达99.6%,分解率较高;HCl-H_(2)SO_(4)协同分解白钨矿过程受化学反应和固体膜层混合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5.52 kJ/mol,白钨矿中的钨酸钙可高效转变为钨酸,从而使白钨矿中钨提取率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HCL H_(2)SO_(4) 协同分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崇义新安子石英脉型钨锡矿床控矿构造解析
2
作者 张海信 刘战庆 +4 位作者 赵正 钟先源 郭淑庆 丁政 李赛赛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江西崇义新安子钨锡矿床位于赣南“崇-余-犹”矿集区西华山-漂塘钨锡矿田,是赣南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文章首先对矿区的4个中段进行坑道编录,对含矿石英脉组、脉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几何形态、结构面构造等方面进行仔细观测,并... 江西崇义新安子钨锡矿床位于赣南“崇-余-犹”矿集区西华山-漂塘钨锡矿田,是赣南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文章首先对矿区的4个中段进行坑道编录,对含矿石英脉组、脉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几何形态、结构面构造等方面进行仔细观测,并对矿脉及成矿后断裂产状统计分析;其次对5条勘探线剖面上5个中段的矿脉密度以及脉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安子矿床存在低温、高温2类石英脉。其中低温石英脉无矿化;高温石英脉具有白云母边,富含锡石、黑钨矿,且存在多期次特点。新安子矿区含矿石英脉主要呈NWW走向,倾向SSW,倾角为50°~85°;个别脉体呈NE走向,倾向NW,倾角为65°~78°;单条矿脉局部具波状弯曲、分枝复合、膨大缩小、尖灭侧现等特征,部分位置被后期断裂错动,并未影响矿脉的整体展布。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认为:新安子矿区受到NW-SE向主应力挤压作用,产生一系列裂隙,被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成矿;成矿花岗岩体是从南东往北西方向侵入,推测新安子区段北部成矿潜力大,目前钻探已在龙潭面区段揭露出良好的工业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矿床 断裂特征 应力分析 赤平投影 新安子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矿碱分解工艺制备仲钨酸铵全流程仿真计算 被引量:3
3
作者 龚丹丹 张勇 +4 位作者 周红丽 钱汉麟 马爱顺 任嗣利 李明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4,共12页
以钨矿碱分解工艺制备仲钨酸铵全流程为对象,基于质量守恒、化学平衡、元素分配约束和指标约束等原理,构建钨矿配矿、磨矿、碱分解、脱磷、离子交换、除钼和蒸发结晶的热力学模型,进而根据各工序物料的迁移传递关系,应用MetCal软件平台... 以钨矿碱分解工艺制备仲钨酸铵全流程为对象,基于质量守恒、化学平衡、元素分配约束和指标约束等原理,构建钨矿配矿、磨矿、碱分解、脱磷、离子交换、除钼和蒸发结晶的热力学模型,进而根据各工序物料的迁移传递关系,应用MetCal软件平台,开发钨矿碱分解工艺制备仲钨酸铵全流程仿真计算系统,并采用典型工况下的实际值对模型计算的可靠性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碱分解浓料中WO_(3)和P质量分数计算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755%和-12.195%,钨渣中WO3、P、Fe、Mn和Ca质量分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026%、-5.439%、-14.819%、-14.971%和11.826%;脱磷后液中WO3和P质量分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513%和-7.692%,脱磷渣中WO_(3)、P和Ca质量分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834%、3.337%和7.113%;除钼后液中WO3和Mo质量分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27%和-9.375%,除钼渣中WO_(3)、Mo、S和Cu质量分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547%、-8.827%、8.686%和9.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冶炼 碱分解 全流程 仿真计算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脉群钨矿开采过渡区围岩力学环境变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钟文 林圣杰 +4 位作者 欧飞 邱金铭 张泽群 曾槟 赵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3,共8页
随着现代化采矿工艺的发展,急倾斜脉群矿体正由传统的浅孔留矿法向更高效的阶段矿房法转变,采区围岩力学环境扰动规律也随之改变,特别是在2种采矿方法接替的开采过渡区,可能存在围岩力学环境分布规律的盲区。基于声发射测定的初始地应... 随着现代化采矿工艺的发展,急倾斜脉群矿体正由传统的浅孔留矿法向更高效的阶段矿房法转变,采区围岩力学环境扰动规律也随之改变,特别是在2种采矿方法接替的开采过渡区,可能存在围岩力学环境分布规律的盲区。基于声发射测定的初始地应力采用FLAC3D软件模拟研究了过渡区开采中段采区围岩的力学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上部采区经浅孔留矿法回采出矿后,采区上下盘围岩受到拉应力作用且存在采场边帮松脱的趋势,单脉采场间围岩受应力作用不均匀导致上下端位移交错分布,采区上下盘围岩及单脉采场间围岩以剪切塑性区为主,有发生剪切破坏的风险。②下部采区经阶段矿房法回采出矿后,采区的应力集中现象更加明显,采场顶板出现沉降趋势,采区上下盘围岩向竖直方向变形且两采区位移较连续,采区的顶底板主要为拉伸塑性区且上下盘围岩存在较大范围的剪切塑性区,预示着采区围岩可能同时存在张拉和剪切破坏风险。③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废石嗣后充填能够有效抑制应力集中现象。矿山在开采过渡区生产时应严格控制上下部相邻采场的开采、充填时序,避免超前开采,进而最大程度抑制应力集中导致的围岩变形、失稳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脉群矿 开采过渡区 围岩 力学环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冶炼渣酸分解减量资源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范泽坤 黄超 +4 位作者 徐国钻 杨正锋 胡家园 唐孝江 梁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盐酸作分解试剂处理NaOH+磷酸冶炼黑白钨混合矿所产生的钨冶炼渣,达到除杂、最大富集钨的目的。结果表明:在盐酸溶液与钨冶炼渣液固比10∶1、反应时间3 h、温度60℃、盐酸浓度2 mol/L的条件下,渣中钨含量从最初的2.56%提升至9.35%,... 采用盐酸作分解试剂处理NaOH+磷酸冶炼黑白钨混合矿所产生的钨冶炼渣,达到除杂、最大富集钨的目的。结果表明:在盐酸溶液与钨冶炼渣液固比10∶1、反应时间3 h、温度60℃、盐酸浓度2 mol/L的条件下,渣中钨含量从最初的2.56%提升至9.35%,提高近3倍;酸反应过程无较大钨损,91.02%的钨仍留在渣中;酸反应渣的质量减至原钨渣的1/4,并可与钨精矿混料进行二次冶炼,较好地实现了钨渣的减量资源化处理,能有效解决钨冶炼渣堆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冶炼渣 酸分解 钨富集 减量 资源化 二次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淘锡坑石英脉型钨矿床找矿新突破及“台阶式”勘查模型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淑庆 赵正 +3 位作者 郭聪 李陈浩 刘善宝 刘战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7,共15页
淘锡坑钨矿床是目前赣南地区可采规模最大的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主要由宝山、棋洞、烂埂子和枫林坑矿段组成。近年通过深边勘查,在矿区南东侧东峰矿段又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新增优质黑钨矿资源量(WO_(3))超1.4万吨。文章系统对比了淘锡... 淘锡坑钨矿床是目前赣南地区可采规模最大的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主要由宝山、棋洞、烂埂子和枫林坑矿段组成。近年通过深边勘查,在矿区南东侧东峰矿段又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新增优质黑钨矿资源量(WO_(3))超1.4万吨。文章系统对比了淘锡坑各类矿体地质特征,重点对东峰矿段Ⅰ号脉带黑钨矿开展了矿物学研究,结合矿物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系统总结了石英脉内带型黑钨矿与外带型黑钨矿的地球化学差异。结果显示,内带型黑钨矿具有更低的Zr/Hf、Nb/Ta和LREE/HREE比值,反映其成矿热液演化程度更高,与其更低的成矿温度相对应。东峰矿段黑钨矿由浅至深具有从外带型向内带型过渡的特征,其深部仍具有重要找矿潜力。结合赣南地区石英脉型钨矿发育特征,在“五层楼”模型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适用于石英脉型钨矿深边部找矿的“台阶式”勘查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勘查技术方法及黑钨矿矿物化学标志,为矿床-矿田尺度的钨矿勘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钨矿 地球化学特征 勘查模型 淘锡坑 东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某钨尾砂中微细粒钨矿物的回收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博皓 胡海祥 +2 位作者 余策恩 黄文 黄英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23,共5页
江西某钨尾砂Cu含量为0.10%、WO_(3)含量为0.15%,脉石成分主要为SiO_(2)。为了回收钨尾砂中的微细粒钨矿物,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采用1粗2精1扫闭路浮选流程脱硫、1粗4精1扫闭路浮选流程浮钨,脱硫阶段采用丁基黄药+乙硫氮为捕... 江西某钨尾砂Cu含量为0.10%、WO_(3)含量为0.15%,脉石成分主要为SiO_(2)。为了回收钨尾砂中的微细粒钨矿物,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采用1粗2精1扫闭路浮选流程脱硫、1粗4精1扫闭路浮选流程浮钨,脱硫阶段采用丁基黄药+乙硫氮为捕收剂,浮钨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苯甲羟肟酸为捕收剂,可获得WO_(3)品位16.98%、WO_(3)回收率36.28%的钨精矿,S品位19.33%、Cu品位10.20%、S回收率46.94%、Cu回收率54.43%的含铜硫精矿,再选可有效解决现场微细粒钨矿物的流失问题,研究结果可作为现场工艺改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尾砂 综合回收 钨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毛刷抛光工艺参数优化
8
作者 黄丽容 焦建良 +4 位作者 陈瀚 谭卓鹏 郭德均 钟志强 彭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3,共6页
硬质合金刀片加工铝合金工件时,前刀面易发生黏刀现象并形成积屑瘤,进而影响工件表面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为改善该问题,采用毛刷抛光工艺对硬质合金刀片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来降低刀片表面粗糙度,提高刀片的表面质量。应用正交试验对硬质... 硬质合金刀片加工铝合金工件时,前刀面易发生黏刀现象并形成积屑瘤,进而影响工件表面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为改善该问题,采用毛刷抛光工艺对硬质合金刀片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来降低刀片表面粗糙度,提高刀片的表面质量。应用正交试验对硬质合金刀片抛光参数进行优化,以轮刷转速、进给量、加工时长为主要参数,将刀片前刀面区域的面粗糙度和线粗糙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极差分析来确定毛刷抛光的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抛光加工参数对面粗糙度和线粗糙度的影响主次顺序均为加工时长>轮刷转速>进给量,工艺参数的优化水平组合是加工时长为20 min、轮刷转速为200 r/min、进给量为2.5 mm。在该抛光参数组合下进行试验,刀片前刀面区域的面粗糙度和线粗糙度分别下降了55.2%和54.5%,刀片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平整,表面形貌得到显著改善。进一步建立了抛光参数与面粗糙度和线粗糙度的经验方程,为硬质合金刀片毛刷抛光提供经验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刷抛光 硬质合金刀片 粗糙度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的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章来烨 郑小龙 +2 位作者 郭远树 邹庆松 饶运章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0,共5页
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基于博弈论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同时考虑层次分析法(AHP)和CRITIC法的优化地下矿山采场结构参数的组合赋权法(A&C)。通过FLAC3D模拟计算某钨矿山8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并赋权值,建... 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基于博弈论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同时考虑层次分析法(AHP)和CRITIC法的优化地下矿山采场结构参数的组合赋权法(A&C)。通过FLAC3D模拟计算某钨矿山8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并赋权值,建立了组合隶属度矩阵,在综合分析各方案采场的应力、位移、塑性区、回采率等指标的基础上综合优越度排序得到最佳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方案。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优化地下矿山采场结构参数,对同类矿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采场参数优化 数值模拟 博弈论 组合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新安子钨锡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开兴 张恋 +2 位作者 陈陵康 喻彪 丁政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70-78,共9页
新安子钨锡矿床主矿脉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学研究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320~360℃、260~300℃和180~230℃3个区间,代表成矿的3个阶段,黑钨矿主要形成于高温阶段,硫化物则主要形成于中温阶段;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 新安子钨锡矿床主矿脉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学研究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320~360℃、260~300℃和180~230℃3个区间,代表成矿的3个阶段,黑钨矿主要形成于高温阶段,硫化物则主要形成于中温阶段;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的混合及其伴生的沸腾作用发生于成矿的晚期阶段(180~230℃),因此它们可能不是W、Sn和硫化物成矿的主要机制.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石英和黄玉中的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H4和CO2,并呈现出随均一温度的降低,CO2的含量降低,CH4含量升高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流体由氧化性逐渐向还原性转变,这可能是造成硫化物成矿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子 钨锡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绿色冶炼工艺研究方向和技术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万林生 邓登飞 +3 位作者 赵立夫 李红超 徐国钻 梁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5期15-18,共4页
我国钨冶炼技术世界领先,但由于Na+和Cl-无法闭路循环,沿袭百年的碱(酸)浸出-净化-铵盐转型湿法工艺难以达到废水零排放要求."钨精矿火法直接制取碳化钨"和"熔盐电解直接制取碳化钨或金属钨"工艺,在金属提纯和分离... 我国钨冶炼技术世界领先,但由于Na+和Cl-无法闭路循环,沿袭百年的碱(酸)浸出-净化-铵盐转型湿法工艺难以达到废水零排放要求."钨精矿火法直接制取碳化钨"和"熔盐电解直接制取碳化钨或金属钨"工艺,在金属提纯和分离杂质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同时存在酸洗废液排放的问题.铵盐不变体系白钨闭路冶炼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与现行白钨碱法-离子交换工艺相比,全流程金属回收率提高2.6%,达到98.1%,APT产品加工成本下降30%,可实现白钨无酸碱闭路冶炼和杂质元素的绿色分离,过程无废水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冶炼 白钨闭路冶炼 钨冶炼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钠溶液氢氧化钙苛化-沉淀白钨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万林生 黄小晶 +3 位作者 杨亮 邓登飞 李红超 谌勇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23-27,共5页
钨酸钠溶液氢氧化钙苛化-沉淀白钨工艺是实现钨矿NaOH分解试剂回收,以至黑钨和黑白钨混合矿绿色冶炼的技术途径;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钨酸钠溶液氢氧化钙苛化-沉淀白钨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化,分析了氢氧化钠和钨酸钠的活度系数对... 钨酸钠溶液氢氧化钙苛化-沉淀白钨工艺是实现钨矿NaOH分解试剂回收,以至黑钨和黑白钨混合矿绿色冶炼的技术途径;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钨酸钠溶液氢氧化钙苛化-沉淀白钨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化,分析了氢氧化钠和钨酸钠的活度系数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工艺研究表明:温度和钨酸钠溶液浓度对白钨沉淀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当氢氧化钙用量为1.4倍理论量,温度100℃,钨酸钠溶液钨浓度为105 g/L,保温时间为2 h,搅拌速度为350 r/min,白钨沉淀率可达96%以上.与传统工艺采用氯化钙作为沉淀剂相比,氢氧化钙沉淀白钨所需的理论量倍数较大、反应的时间较长、搅拌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钠溶液 氢氧化钙 苛化 沉淀 白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钨酸铵结晶掺Cr制备的WC粉和超细硬质合金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万林生 曾学品 +2 位作者 赖星任 杨亮 刘鹏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59,共6页
与固相掺Cr相比,仲钨酸铵结晶掺Cr制备WC粉的宏观和微观均匀性较好;用其制备的超细WC-Co类硬质合金晶粒细小、粒度分布窄,组织均匀,合金中无异常晶粒、孔隙等缺陷,硬度和强度有一定提升,密度、钴磁、磁力等性能相近。
关键词 仲钨酸铵(APT)结晶 掺Cr WC粉 WC-CO硬质合金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Fe3O4从钨冶炼废水中去除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山明 罗碧云 +3 位作者 徐国钻 黄超 刘德刚 梁勇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研究了用Fe3O4絮凝沉淀法从钨冶炼废水中去除磷。结果表明:在废水中磷质量浓度9.85 mg/L、废水初始pH=2、温度40℃、Fe3O4添加量3.0 g/100 mL废水、反应时间3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条件下,磷去除率达99.2%,除磷后液中磷质量浓度降至0... 研究了用Fe3O4絮凝沉淀法从钨冶炼废水中去除磷。结果表明:在废水中磷质量浓度9.85 mg/L、废水初始pH=2、温度40℃、Fe3O4添加量3.0 g/100 mL废水、反应时间3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条件下,磷去除率达99.2%,除磷后液中磷质量浓度降至0.43 mg/L,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冶炼 废水 FE3O4 絮凝沉淀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_2HPO_4-H_2O系仲钨酸铵溶解性能及磷钨杂多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林生 张龙辉 +3 位作者 赖星任 杨亮 梁勇 刘鹏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8,共5页
采用溶解平衡法研究了(NH_4)_2HPO_4-H_2O系仲钨酸铵(APT)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70℃时,仲钨酸铵的溶解度随磷酸氢二铵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温度达到70℃以上时,仲钨酸铵的溶解度随磷酸氢二铵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温下磷钨... 采用溶解平衡法研究了(NH_4)_2HPO_4-H_2O系仲钨酸铵(APT)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70℃时,仲钨酸铵的溶解度随磷酸氢二铵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温度达到70℃以上时,仲钨酸铵的溶解度随磷酸氢二铵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温下磷钨杂多酸的形成是仲钨酸铵溶解性能和溶解速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钨酸铵(APT) 磷酸氢二铵 (NH4)2HPO4-H2O系 溶解性能 磷钨杂多酸 溶解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钨矿与碳酸钙人工合成白钨的反应过程和机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林生 舒柳飞 +2 位作者 赵立夫 谌勇明 李红超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2,共5页
研究了黑钨矿与碳酸钙煅烧合成白钨的反应过程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550℃下煅烧黑钨矿时开始出现白钨相;在800℃下黑钨矿与碳酸钙能完全合成为白钨,主要产物为CaWO4、Fe2O3、Mn2O3。在有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合成白钨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研究了黑钨矿与碳酸钙煅烧合成白钨的反应过程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550℃下煅烧黑钨矿时开始出现白钨相;在800℃下黑钨矿与碳酸钙能完全合成为白钨,主要产物为CaWO4、Fe2O3、Mn2O3。在有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合成白钨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生成CaWO4、FeO、MnO,第二步FeO、MnO氧化生成Fe2O3、Mn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钨矿 碳酸钙 白钨 煅烧 合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钨酸铵结晶过程掺Cr制备APT的物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林生 赖星任 +2 位作者 黄海 赵立夫 章秋霖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 15,15,共4页
采用仲钨酸铵结晶过程加入乙酸铬工艺制备了掺Cr的APT粉末,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表明:除Cr外其他杂质元素含量均符合GB/T 10116—2007《仲钨酸铵》中APT-0标准;Cr主要以无定形状氢氧化铬形式存在于APT粉末中;先于APT析出的无定形状氢... 采用仲钨酸铵结晶过程加入乙酸铬工艺制备了掺Cr的APT粉末,对其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表明:除Cr外其他杂质元素含量均符合GB/T 10116—2007《仲钨酸铵》中APT-0标准;Cr主要以无定形状氢氧化铬形式存在于APT粉末中;先于APT析出的无定形状氢氧化铬可抑制APT晶体生长,因此与不掺Cr的普通产品相比,掺Cr的APT粒度细,松装密度低,粒度分布稍宽;掺Cr的APT粉末具有良好的宏观及微观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钨酸铵(APT) 结晶 Cr掺杂APT 物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碳量对超细晶WC-6Co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傅声华 肖森 +3 位作者 邓玲玲 吴益群 曾晓路 金家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以超细晶WC-6Co-0.7Cr_(3)C_(2)-0.4VC硬质合金为研究对象,分别配制了6组不同配碳量(质量分数)的混合料,经压制、烧结制备出不同碳含量的硬质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磁饱和仪、矫顽磁力计、排水法、维氏硬度计和力学试验机分... 以超细晶WC-6Co-0.7Cr_(3)C_(2)-0.4VC硬质合金为研究对象,分别配制了6组不同配碳量(质量分数)的混合料,经压制、烧结制备出不同碳含量的硬质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磁饱和仪、矫顽磁力计、排水法、维氏硬度计和力学试验机分析了配碳量对硬质合金微观组织以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碳量为5.74%、5.78%的硬质合金处于WC+Co两相区;当配碳量低于5.74%时,合金基体中出现脱碳相(η相);而当配碳量高于5.78%时,合金基体出现雪花状渗碳相(C相)。随着配碳量的增加,硬质合金的相对饱和磁化强度先逐渐增大后略有降低,矫顽力及密度整体上逐渐下降;维氏硬度逐渐降低,开裂韧性先升高后降低再略有回升,横向断裂强度先急剧升高后逐渐降低。当配碳量控制在5.74%~5.78%时,硬质合金处于WC+Co两相区,可获得较佳的硬度、强度与韧性匹配。配碳量为5.66%的合金断口存在点状脱碳相,该相成为断裂源降低了合金强度和韧性;配碳量为5.74%的两相区合金断口组织形貌均匀,无组织缺陷;配碳量为5.86%的合金断口存在黑色渗碳相,该相降低了合金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硬质合金 WC-6Co 配碳量 微观组织 渗碳 脱碳 磁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刷式刃磨参数对刀片r值和K值的影响
19
作者 傅声华 金家成 +2 位作者 钟志强 陈维财 吴益群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0,共6页
本文探讨了不同刃磨参数对数控刀片刃口r值及K值的影响,研究刃口磨床毛刷旋转速度、进给量、毛刷主轴中线偏离刀片中心的距离X值、切入角α等工艺参数对铸铁加工刀片刃口r值及K值的影响,通过光学轮廓分析仪对切削刃r值、K值进行检测,采... 本文探讨了不同刃磨参数对数控刀片刃口r值及K值的影响,研究刃口磨床毛刷旋转速度、进给量、毛刷主轴中线偏离刀片中心的距离X值、切入角α等工艺参数对铸铁加工刀片刃口r值及K值的影响,通过光学轮廓分析仪对切削刃r值、K值进行检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刃口形貌,探讨不同刃口值对刃口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毛刷进给量、毛刷转速、X值和切入角α都能有效增大刃口r值,共同作用于刃口去除量,去除量越大,刃口r值越大;而减小毛刷进给量会导致对后刀面磨损去除量减小,从而影响K值大小,K=1.6比K=1.0在加工铸铁时的耐冲击、耐磨损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位刀片 刃磨 刃口钝化 毛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钨酸钠溶液亚铁盐沉淀法除铬、钒的热力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20
作者 贺山明 潘界昌 +2 位作者 徐国钻 李文君 梁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71-2179,共9页
废硬质合金再生利用过程中得到的粗钨酸盐溶液Cr、V含量容易超标,由于Cr、V与W具有十分相似的水溶液性质,粗钨酸盐溶液除铬、钒一直是个技术难题。本文针对亚铁盐沉淀法从粗钨酸钠溶液中除铬、钒工艺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分别绘制了2... 废硬质合金再生利用过程中得到的粗钨酸盐溶液Cr、V含量容易超标,由于Cr、V与W具有十分相似的水溶液性质,粗钨酸盐溶液除铬、钒一直是个技术难题。本文针对亚铁盐沉淀法从粗钨酸钠溶液中除铬、钒工艺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分别绘制了298K时Cr-Fe-H_(2)O体系和V-Fe-H_(2)O体系的Eh-pH图、Cr^(6+)-Fe^(3+)-V^(5+)-H_(2)O体系和Cr^(3+)-Fe^(2+)-Fe^(3+)-V^(5+)-H_(2)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图。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粗钨酸钠溶液中Cr(Ⅵ)在酸性和碱性体系下均能够被Fe^(2+)或Fe(OH)_(2)沉淀还原,V(Ⅴ)则会与Fe^(2+)或Fe(OH)_(2)反应生成Fe(VO_(3))_(2)沉淀;在Cr^(3+)-Fe^(2+)-Fe^(3+)-V^(5+)-H_(2)O体系中存在Fe(VO_(3))^(2+)Fe(OH)^(3+)Cr(OH)^(3+)Fe(OH)_(2)共沉淀稳定区,为亚铁盐沉淀法同时除铬、钒提供了热力学可行性,并获得了沉淀法最佳条件控制区间。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溶液的pH为9、以n(Fe^(2+))∶n(V+Cr)=15∶1加入硫酸亚铁沉淀剂时,粗钨酸钠溶液的除铬率高达99.85%、除钒率为95.05%、钨损失率仅为0.33%,实验效果与热力学分析结论基本相符;滤渣的SEM-EDS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Fe-Cr-V共沉淀的技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盐沉淀法 热力学分析 钒铬同步脱除 钨酸盐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