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DAS的东刘家沟村黄土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
1
作者 张宏伟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320-322,共3页
以山西省临县刘家会镇东刘家沟村滑坡地质灾害为例,该滑坡为小型推移式土质滑坡,该滑坡长约180 m,宽约200 m,滑体厚度10~20 m,主滑方向约226°,平均坡度30°,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滑体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滑床岩性为第四... 以山西省临县刘家会镇东刘家沟村滑坡地质灾害为例,该滑坡为小型推移式土质滑坡,该滑坡长约180 m,宽约200 m,滑体厚度10~20 m,主滑方向约226°,平均坡度30°,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滑体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滑床岩性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粉质黏土。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模块对该滑坡建立几何模型,定义岩土体属性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得到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的变形云图。研究表明,天然工况下,该滑坡的安全系数为1.118,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工况下,该滑坡的安全系数为1.033,处于欠稳定状态,与野外调查结果吻合。该模拟结果可为黄土地区该类滑坡的治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AS 滑坡地质灾害 稳定性评价 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渭地堑中、深层地热资源富集背景与形成机制
2
作者 刘德民 张昌生 +5 位作者 陆婉玲 韦梅华 祁焱雅 刘菲 赵悦 姜淮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7-379,共13页
汾渭地堑中、深层地热资源较富集,但其成因机制不明。为了更有效地勘探开发这些资源,首先必须弄清楚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和热聚敛成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汾渭地堑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深部热构造特征,源、通、储、盖条件... 汾渭地堑中、深层地热资源较富集,但其成因机制不明。为了更有效地勘探开发这些资源,首先必须弄清楚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和热聚敛成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汾渭地堑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深部热构造特征,源、通、储、盖条件,并探讨了其热聚敛机制。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形成了汾渭地堑新生代伸展拉张作用;软流圈底辟上涌,上地幔热隆起,莫霍面和居里面抬升,中、浅层低速高导体形成,地壳拉张减薄,固态剪切脆-韧性变形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形成的基础。新生代强烈的伸展拉张和特殊的构造格局是有利的控热构造,地幔传导热是目标热储最根本的动态热源,埋藏较浅的上地幔内和壳内的低速高导层是良好的导热体和热能汇集中心,是中、深层热储的直接热源和震源层,切割较深并在新生代具有强烈活动的边山断裂和控盆断裂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是良好的导热构造和释热构造;夹有孔隙极为发育的火山岩的厚层状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具有良好的阻热保温效果,是优质的热盖层。发育韧性剪切变形的变质基底不仅是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固热能)的目标层,也是浅层水热型地热资源良好的热源层。源、通、储、盖四位一体的高效热聚敛地热系统促进了优质中、深层地热资源的形成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热系统 控热构造系统 形成机制 汾渭地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