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小麦、玉米养分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养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博 陈明昌 +2 位作者 杨治平 张建杰 张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3-7,共5页
对山西省小麦、玉米近10年的产量和养分施用状况以及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省小麦、玉米总产随播种面积的下降在逐年下降,单产则随年际间气候变动波动很大。从养分施用情况看,全省化肥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 对山西省小麦、玉米近10年的产量和养分施用状况以及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省小麦、玉米总产随播种面积的下降在逐年下降,单产则随年际间气候变动波动很大。从养分施用情况看,全省化肥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的农田调查结果显示,小麦、玉米施肥不足与过量现象共存,在所调查的样本数中,占样本数25%的农田施肥过量,主要集中在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南部地区,也是山西省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占样本数50%的农田施肥不足,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中部地区,生产水平较低,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对全省小麦、玉米养分平衡计算分析发现,氮磷养分处于盈余状态,盈余数量氮素多年变动在0.85万-3.57万t,磷素多年变动在3.15万-8.58万t。与氮磷养分不同,钾素多年处于亏缺状态,亏缺数量多年变动在0.04万~6.7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 肥料用量 养分平衡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主要耕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2
作者 刘平 马琳杰 +2 位作者 李丽君 邹慧芳 霍晓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山西省主要耕作土壤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鲜有报道。以山西省褐土、潮土和黄绵土三大主要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外源磷浓度的增... 山西省主要耕作土壤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鲜有报道。以山西省褐土、潮土和黄绵土三大主要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外源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但解吸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3种土壤不同土层对磷的吸附过程均与Langmuir方程拟合良好,从等温吸附特征参数来看,土壤最大吸附量的最大值为793.65 mg/kg,出现在褐土40~60 cm土层中;土壤最大缓冲量以潮土0~20 cm土层最小,为16.31 mg/kg;而黄绵土40~60 cm土层K值最大,为0.494。3种土壤相同土层对磷的解吸量均表现为褐土>潮土>黄绵土。另外,褐土、潮土和黄绵土的需磷量分别为7.10、3.22和5.65 mg/kg。总之,褐土对磷有较强吸附能力,且吸附的磷易被解吸;潮土对磷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但供磷能力较强;黄绵土相较褐土与潮土对磷解吸能力较弱。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需根据当地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特性合理制定磷肥施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附解吸 褐土 潮土 黄绵土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玉川 焦晓燕 +3 位作者 聂督 程滨 赵瑞芬 刘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143,180,共6页
采用田间调查、土壤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耕层(0-20cm)交换性镁含量在78.1~641.8mg/kg范围内,平均含量为255.1mg/kg。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 采用田间调查、土壤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耕层(0-20cm)交换性镁含量在78.1~641.8mg/kg范围内,平均含量为255.1mg/kg。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褐土>栗褐土>石灰性褐土>黄绵土>褐土性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生物消耗试验表明,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的镁生物有效性较高,其次是褐土性土和黄绵土,栗褐土和潮土的镁生物有效性最低。与不施镁肥相比,施镁大豆增产2.77%~9.04%,玉米增产2.98%~10.21%;大豆籽粒粗蛋白含量提高4.56%~7.52%,玉米籽粒粗蛋白、总淀粉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9.96%~15.36%,2.41%~6.42%和8.52~12.50%。相关分析表明,大豆籽粒中镁含量与籽粒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玉米籽粒中镁含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曲线关系,而与粗脂肪含量呈现显著线性负相关。研究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及生物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籽粒中镁与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密切相关,适量施用镁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镁素状况 生物有效性 镁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使用量对土壤环境、夏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建生 焦晓燕 +3 位作者 杨治平 郑普山 李娓 张京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研究了浅水位条件下麦菜轮作体系中夏甘蓝生长季节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夏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甘蓝生长季节正值雨季,导致各处理硝态氮累积峰值出现在靠近地下水位处,并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 研究了浅水位条件下麦菜轮作体系中夏甘蓝生长季节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夏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甘蓝生长季节正值雨季,导致各处理硝态氮累积峰值出现在靠近地下水位处,并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多。有机肥用量增加导致甘蓝中白利糖度降低,但对其他品质指标没有影响;尽管大量使用有机肥导致土体剖面硝态氮的累积,由于淋洗作用,耕层硝态氮含量并不太高,有机肥用量对甘蓝中硝酸盐含量没有影响。因此,在绿色蔬菜生产中,应该避免盲目大量地使用有机肥料,以免增加污染环境风险和影响蔬菜品质,确保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夏甘蓝 硝态氮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以山西省中南部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范远 刘李硕 +4 位作者 宋凯悦 张丽春 秦洁 李华 程芳琴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93-97,共5页
选取山西省中南部4个典型地区(太原市、晋中市、长治市、临汾市)的设施菜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7种重金属(As,Cd,Cr,Cu,Ni,Pb,Zn)的含量特征,并对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4个典型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 选取山西省中南部4个典型地区(太原市、晋中市、长治市、临汾市)的设施菜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7种重金属(As,Cd,Cr,Cu,Ni,Pb,Zn)的含量特征,并对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4个典型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超过了山西省土壤背景值,Cd,Pb和Ni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2008);Cd与Cr,Ni无显著相关性,Pb与其他重金属呈负相关,其余重金属(As,Cu,Zn)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重金属具有相同的污染源;4个地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序为太原市>晋中市>长治市>临汾市,整体风险等级在中等以上,其中,Cd,Pb呈中等以上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很高,是研究区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因此,需注意Cd,Pb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土壤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措施对保护地黄瓜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淋失影响 被引量:41
6
作者 杨治平 陈明昌 +1 位作者 张强 张建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0,共4页
不同施氮措施条件下,对保护地黄瓜生育期内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氮素淋洗损失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传统施肥处理(2100 kg/hm2)与推荐施肥处理(900 kg/hm2)之间氮素吸收量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施氮措施条件下,对保护地黄瓜生育期内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氮素淋洗损失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传统施肥处理(2100 kg/hm2)与推荐施肥处理(900 kg/hm2)之间氮素吸收量没有显著差异,传统施肥处理中大量的氮肥没有用于促进黄瓜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其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都很低,每千克纯氮增产只有2.06 kg,91.65%的氮素以各种途径被损失掉,其中土壤硝态氮淋洗是主要形式。同时研究发现,传统施肥处理过量氮肥施用阻碍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N,P,K养分的利用率。从产量和品质看,减少氮的用量,黄瓜产量会降低,但推荐施肥与传统施肥处理差异不明显,而推荐施肥能提高果实中Vc含量、有效酸度(pH),改善黄瓜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黄瓜 氮素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太原市旱作农区大气活性氮干湿沉降年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平 刘学军 +6 位作者 刘恩科 韩彦龙 李丽君 白光洁 许稳 吕薇 张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5-633,共9页
鉴于大气氮素沉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我国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不同尺度的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研究,但少有农业区多年连续监测的资料。本研究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太原市郊区阳曲县河村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年的... 鉴于大气氮素沉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我国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不同尺度的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研究,但少有农业区多年连续监测的资料。本研究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太原市郊区阳曲县河村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年的监测试验,观测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间变异。结果表明:2011年4月—2015年3月,河村4年大气活性氮NH_3、HNO_3、NO_2、颗粒态NO_3^-(pNO_3^-)、颗粒态NH_4^+(pNH_4^+)平均沉降量分别为4.50 kg(N)·hm^(-2)·a^(-1)、3.54 kg(N)·hm^(-2)·a^(-1)、2.56 kg(N)·hm^(-2)·a^(-1)、1.62 kg(N)·hm^(-2)·a^(-1)、2.75 kg(N)·hm^(-2)·a^(-1),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12.38~18.95 kg(N)·hm^(-2)·a^(-1),以2011年的氮干沉降量最高,2014年的最低。2011年4月—2015年3月各月氮干沉降量与氨气沉降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09 8~0.937 1,由此可知,该地区活性氮沉降主要受农业氨气排放的影响。河村4年雨水中NO_3^-、NH_4^+平均浓度分别为3.20 mg(N)·L^(-1)和2.43 mg(N)·L^(-1),大气氮素湿沉降11.67~41.31 kg(N)·hm^(-2)·a^(-1)。年度间氮素湿沉降存在很大差异,以2012年氮素年湿沉降量最高,2014年最低,每年大气氮素湿沉降占氮总沉降量的份额超过50%。此外,4年湿沉降中不仅NO_3^--N和NH_4^+-N之间、且二者与降雨量也呈显著线性或二次相关关系,说明降雨量对NO_3^--N和NH_4^+-N的湿沉降影响较大。本研究表明太原市旱作农区不同年份间氮素湿沉降比干沉降差异更大,且总沉降数量较高。虽然是旱作区,该地区氮素干沉降略低于湿沉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农田氮肥施用和氮素循环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干沉降 湿沉降 年度变化 旱作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8
作者 卢朝东 李建华 +1 位作者 靳东升 郜春花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52-154,182,共4页
山西煤炭开采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但与这些破坏不相符的是全省的土地复垦率只有2%左右。因此,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山西省农业生产、... 山西煤炭开采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但与这些破坏不相符的是全省的土地复垦率只有2%左右。因此,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山西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对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的分析,提出山西省土地复垦工作未来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煤炭可持续发展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芦笋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郜春花 卢朝东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在阐述了山西省芦笋种植、加工、销售和出口等环节的现状后,指出目前芦笋产业主要存在农民种植的盲目性和种植技术偏低,产销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芦笋收购市场混乱,产销脱节,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等方面的问题。为打开... 在阐述了山西省芦笋种植、加工、销售和出口等环节的现状后,指出目前芦笋产业主要存在农民种植的盲目性和种植技术偏低,产销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芦笋收购市场混乱,产销脱节,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等方面的问题。为打开山西芦笋在国际市场的大门,让真正的山西品牌芦笋在世界立足,提出应该迅速扶持本土企业,开发国际市场,提高广大笋农芦笋种植技术,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加强芦笋科学研究力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无公害芦笋示范基地和优良品种示范基地,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建立自己的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内市场等具体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芦笋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沿岸芦笋田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以黄河农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郜春花 卢朝东 +3 位作者 于志勇 王岗 李建华 周纪纲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1期7-8,12,共3页
通过对黄河农场芦笋田土壤定点采样及其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土壤pH值偏高,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储备不足,速效氮和有效钾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效磷为极缺状态。微量元素中铜和铁是中等水平,锌、锰和硼比较缺乏。阳离... 通过对黄河农场芦笋田土壤定点采样及其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土壤pH值偏高,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储备不足,速效氮和有效钾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效磷为极缺状态。微量元素中铜和铁是中等水平,锌、锰和硼比较缺乏。阳离子代换量低,土壤保肥能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田 土壤养分 肥力评价 黄河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采煤沉陷农田土壤养分的三维可视化
11
作者 张亚丽 白文斌 +2 位作者 焦晓燕 王立革 王劲松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894-896,924,共4页
当前,我国黄土区井工采煤已经造成大量农田沉陷,但针对沉陷农田的养分表达侧重于传统的二维等值线表达,与沉陷地形变化信息不能很好地结合。以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矿沉陷区农田养分数据可视化为例,对不同沉陷深度下土壤特征空间变异运用S... 当前,我国黄土区井工采煤已经造成大量农田沉陷,但针对沉陷农田的养分表达侧重于传统的二维等值线表达,与沉陷地形变化信息不能很好地结合。以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矿沉陷区农田养分数据可视化为例,对不同沉陷深度下土壤特征空间变异运用Surfer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Surfer软件的等值线功能和三维地形模块,简便、高效地实现了以空间数据形式表达沉陷农田区域的养分空间变化格局,为简便、准确掌握养分因子在整个沉陷农田区域内的空间异质特征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农田 三维可视化 SURFER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及粪尿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彩霞 杨子森 +2 位作者 马文奇 焦光月 张建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48-1557,共10页
为明确山西省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优化畜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为山西省农牧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基于农牧生产系统养分平衡的方法,测算了山西省县域尺度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规模... 为明确山西省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优化畜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为山西省农牧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基于农牧生产系统养分平衡的方法,测算了山西省县域尺度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规模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错位,种植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域南部和中部的区县,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则分布在省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区县;山西省当前的畜牧业发展规模折合为2 371.77万猪当量,以粪尿氮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5 976.01万猪当量;以粪尿磷(纯磷,下同)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7 212.27万猪当量。综合粪尿氮磷承载力指数结果分析,超载区域主要分布在省域北部种植业欠发达的区县和省城太原周边的区县;全省粪尿氮、磷的有效供给量分别为18.28万t和3.15万t,可以分别有效替代氮、磷肥39.79%和33.21%。无论以粪尿氮或磷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整体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适度增加畜禽养殖规模,但需要关注城市近郊区县的畜禽粪尿氮磷的环境排放和大中型养殖企业的点源污染问题。在畜禽粪尿养分资源管理策略上,则应考虑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和区域间协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养分 有机肥 畜牧业 土地承载力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肥减水对温室黄瓜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珧 李丽君 +1 位作者 刘平 白光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减轻温室蔬菜过量施肥灌水对肥料浪费及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影响,通过温室试验,设3个施肥水平(N-P_2O_5-K_2O分别为中肥F1:517.2-383.3-629.6 kg/hm^2、低肥F2:382.1-286.5-467.4 kg/hm^2、高肥F3:755.0-558.5-916.4 kg/hm^2)和2种灌... 为了减轻温室蔬菜过量施肥灌水对肥料浪费及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影响,通过温室试验,设3个施肥水平(N-P_2O_5-K_2O分别为中肥F1:517.2-383.3-629.6 kg/hm^2、低肥F2:382.1-286.5-467.4 kg/hm^2、高肥F3:755.0-558.5-916.4 kg/hm^2)和2种灌水处理(传统灌溉W1、滴灌W2),分析黄瓜产量及养分含量、水氮生产率、氮、磷淋溶状况以及土壤养分情况,探究减肥减水对温室黄瓜生长、土壤环境等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在农民习惯施肥量基础上减肥不会造成黄瓜减产,采用滴灌较传统灌溉能提高黄瓜产量;同时,减肥滴灌也不会对黄瓜的养分含量产生影响。此外,减肥滴灌还可以提高灌溉水生产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增加0~20 cm土壤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减少肥料向下淋溶。因此,在当前水肥管理条件下,减肥滴灌效果良好;试验范围内,T4(低肥+滴灌)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肥减水 黄瓜 产量 养分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水减肥对温室西葫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霍晨 李丽君 +4 位作者 邹慧芳 马琳杰 霍晓兰 刘平 惠薇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26-435,共10页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在温室进行了西葫芦种植试验,设施肥量水平(农民习惯施肥量和减肥量)、灌水处理(传统灌溉和滴灌)及施加生物炭3种因素,以明确不同水肥条件下西葫芦产量、不同部位养分含量...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在温室进行了西葫芦种植试验,设施肥量水平(农民习惯施肥量和减肥量)、灌水处理(传统灌溉和滴灌)及施加生物炭3种因素,以明确不同水肥条件下西葫芦产量、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水肥生产率、生物量、土壤养分及养分盈余情况,研究减量水肥组合对西葫芦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肥量基础上适量减少施肥、灌溉量与施加生物炭措施未造成西葫芦减产,且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和灌溉水生产率,对西葫芦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西葫芦、根系及茎叶养分含量无明显影响;减肥减水对于土壤pH、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及CaCl2-P含量基本没有显著影响,而施加生物炭能增加耕层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淋溶风险;减水与施加生物碳处理对土壤氮素、磷素盈余量无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设施蔬菜水肥利用效率、减轻土壤养分淋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水减肥 西葫芦 产量 养分 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褐土区设施蔬菜地不同棚龄土壤氮、磷残留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丽君 刘平 +3 位作者 马琳杰 惠薇 马琦琦 霍晓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166,共7页
设施蔬菜地因其高度集约化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极大,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氮、磷残留趋势并不清楚。基于此,采取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范村镇象谷村不同种植年限(10、20... 设施蔬菜地因其高度集约化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极大,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氮、磷残留趋势并不清楚。基于此,采取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范村镇象谷村不同种植年限(10、20、30年)温室大棚土壤主要肥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褐土区设施蔬菜地土壤主要养分氮、磷残留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氮、磷均出现表层(0~20 cm)累积的现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年限大棚土壤NO3--N残留量均有降低的趋势,各棚龄土壤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NO3--N)残留量均显著高于100~200、200~300、300~400 cm土层土体的残留量,10、20、30年棚龄土壤0~100 cm土层的NO3--N残留量分别为100~200、200~300、300~400 cm土层土体内NO3--N残留量的34.9%、43.4%、40.9%,且20年的残留量占比最高;不同棚龄相应各层土体NO3--N残留量均高于大田。随着棚龄增加,土壤0~20 cm土层的有效磷(Olsen-P)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棚龄Olsen-P含量(0~40 cm土层)是大田3.8~5.6倍,均以20年棚龄的含量最高。10年棚龄20~40 cm土层和20年棚龄40~60cm土层的Olsen-P含量均已接近大田表层值(24.66 mg/kg),不同棚龄土壤Olsen-P含量从40 cm土层开始均急剧下降。0~400 cm土层土体内全氮与NO3--N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0~100 cm土层土体全磷和Olsen-P含量之间呈乘幂相关关系,由各自的决定系数可知,土壤中50%左右的NO3--N和Olsen-P含量受全氮量和全磷量的影响。此外,褐土区磷淋溶阈值为45.1 mg/kg,超过此值该区域土壤存在磷淋溶风险。总之,大棚内短期投入大量肥料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壤中特别是0~20 cm表层土壤氮和磷的大量残留,而长期水肥的高投入又引起有效态氮和磷的淋溶,进而在土壤深层次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褐土区 设施蔬菜 种植年限 土壤养分残留 磷淋失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碱地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紫花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16
作者 郑普山 郝保平 +4 位作者 冯悦晨 丁玉川 李屹峰 薛志强 曹卫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6-1221,共6页
为明确国产化盐碱地改良剂在重度盐碱地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牧草和绿肥兼用型紫花苜蓿为供试作物,研究重度盐碱地施用国产1号(2 250 kg·hm-2)、国产2号(7 960kg·hm-2)和脱硫石膏(22 500 kg... 为明确国产化盐碱地改良剂在重度盐碱地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牧草和绿肥兼用型紫花苜蓿为供试作物,研究重度盐碱地施用国产1号(2 250 kg·hm-2)、国产2号(7 960kg·hm-2)和脱硫石膏(22 500 kg·hm-2)3种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出苗率和鲜草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0~20 cm)和紫花苜蓿茎、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处理的紫花苜蓿出苗率提高18.4%~31.7%,3茬鲜草总产量提高18.9%~43.5%;土壤pH下降0.11~1.46,容重降低0.01~0.06 g·cm-3、孔隙率提高1.15%~10.15%,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施用脱硫石膏和含有脱硫石膏的国产2号使土壤和紫花苜蓿中汞、铅和铬含量有显著提高,但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过国家《农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1规定的二级土壤使用标准,紫花苜蓿中汞、镉、铅和铬的含量检测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指标(GB13078—2001)的规定。本研究表明,3种盐碱地改良剂以国产2号的施用效果最好,可在同类型盐碱地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脱硫石膏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紫花苜蓿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7
17
作者 王莉 张强 +2 位作者 牛西午 杨治平 张建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3-56,共4页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持续利用30年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农田、杨树林、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地以及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以及小叶锦鸡...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持续利用30年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农田、杨树林、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地以及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以及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N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混交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的土壤培肥作用高于杨树纯林。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使土壤退化。撂荒地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以及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用解磷菌剂改善缺磷土壤磷素的有效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郜春花 张强 +3 位作者 卢朝东 董云中 王岗 张乃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9,共4页
山西省大部分土壤为石灰性土壤,耕地土壤缺磷较严重,施入土壤的化学磷肥极易被固定,为了提高缺磷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分离筛选的B2和B67菌株研制的解磷菌剂(后称菌剂),首先接种到以磷酸三钙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中,液体速效磷含量比CK提高12... 山西省大部分土壤为石灰性土壤,耕地土壤缺磷较严重,施入土壤的化学磷肥极易被固定,为了提高缺磷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分离筛选的B2和B67菌株研制的解磷菌剂(后称菌剂),首先接种到以磷酸三钙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中,液体速效磷含量比CK提高12.92倍和9.18倍,然后又接种到其它典型缺磷土壤中,可使土壤速效磷含量较CK增加1.35~3.04倍,且发现其溶磷效果和液体的pH值有关,也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效活菌数相关,而且菌剂在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另外菌剂在缺磷的盆栽和大田试验中取得相同效果,除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培肥土壤外,同时还有改善作物农艺性状,提高作物产量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茵剂 缺磷土壤 磷素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丁玉川 焦晓燕 +2 位作者 聂督 李丽君 黄明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6-1002,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4个氮源,分别为不施氮肥、100%铵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设4个硫酸镁施用量,...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4个氮源,分别为不施氮肥、100%铵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设4个硫酸镁施用量,分别为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结果表明,100%硝态氮与中量(150 kg·hm-2)镁配施处理的甘蓝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分别增产56.9%、14.7%和5.2%。施用100%硝态氮处理的甘蓝产量略高于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比施用100%铵态氮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3.0%和44.2%。施用低量(75kg·hm-2)镁肥的甘蓝产量比不施镁肥增产9.3%,而增加镁肥用量对甘蓝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100%硝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和100%铵态氮处理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84.4%、63.4%和6.9%。100%硝态氮与高量(300 kg·hm-2)镁肥配合施用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高量镁肥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高镁肥配施处理分别增加101.4%、82.3%和14.1%。施用高量镁肥处理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增加11.2%。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相应增加,镁肥施用量对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影响明显。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对磷、钾和钙吸收量显著增加;随着镁施用量增加,磷、钾和镁吸收量相应增加。不同氮源与镁肥相互作用对甘蓝维生素C含量,氮、磷、钾、钙和镁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表明,50%硝态氮和50%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既能增加甘蓝产量,提高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又能减少硝酸盐含量,提高甘蓝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镁肥 甘蓝 产量和质量 硝酸盐含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土壤施硫磺对油菜生长、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8
20
作者 吴曦 陈明昌 杨治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1-677,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磺施用量对碱性土壤pH、速效磷和磷酸酶活性以及油菜生物量、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植株吸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磺能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硫磺后土...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磺施用量对碱性土壤pH、速效磷和磷酸酶活性以及油菜生物量、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植株吸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磺能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硫磺后土壤pH值最大降幅为0.5个单位。当硫磺用量为120 mg/kg时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68.6%。对油菜生长状况的研究表明,施用硫磺能增加油菜植株生物量,降低油菜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植株吸磷量。施硫磺与对照相比,油菜植株生物量最大增加了29.64%,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降低了58.6%,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近1.8倍,吸磷量增加了1.55倍。研究结果还显示,虽然高硫处理对土壤pH值降低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同时会也抑制油菜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土 硫磺 pH 有效磷 生物量 硝酸盐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