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芦笋病害现状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利平 郝变青 乔雄梧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通过对山西省芦笋主要病害茎枯病和枯萎病的为害程度、病害侵染规律、相关因素以及对芦笋污染因素(如滥用农药的污染、大气和酸雨的污染、土壤的污染、肥料污染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山西省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即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 通过对山西省芦笋主要病害茎枯病和枯萎病的为害程度、病害侵染规律、相关因素以及对芦笋污染因素(如滥用农药的污染、大气和酸雨的污染、土壤的污染、肥料污染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山西省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即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选择适宜的定植田、科学合理进行病害防治、平衡施肥、合理灌溉、搞好大田管理减少发病因素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病害 芦笋茎枯病 芦笋枯萎病 无公害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22种基质中的4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37
2
作者 秦曙 乔雄梧 +1 位作者 王霞 赵丽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2-1167,共6页
在密闭加热的容器中用SnCl2-HCl溶液酸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农药,反应生成的二硫化碳气体被瓶中的正己烷吸收,形成二硫化碳的正己烷溶液;使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硫滤光片)测定有机相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即得到DTC农药的残留... 在密闭加热的容器中用SnCl2-HCl溶液酸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农药,反应生成的二硫化碳气体被瓶中的正己烷吸收,形成二硫化碳的正己烷溶液;使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硫滤光片)测定有机相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即得到DTC农药的残留量。采用该方法对苹果、葡萄等22种基质中残留的代森锰锌、代森联、丙森锌和福美双进行了方法确证:添加水平为0.06~3.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8%~22.0%,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范围为0.01~0.1mg/kg(信噪比(S/N)为3),定量限范围为0.02~0.2mg/kg(S/N=10)。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不同基质中DTCs农药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农药 残留 蔬菜 水果 植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对家蚕(Bombyx mori L.)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3
作者 朱九生 王静 +1 位作者 乔雄梧 韩巨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334-3343,共10页
明确农药对家蚕的影响对综合评价农药的生态效应与合理使用农药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食物利用方面综述了农药对家蚕的亚致死效应;从生理代谢、组织器官亚显微结构和培养细胞方面介绍了亚致死效应产生的机制,并结... 明确农药对家蚕的影响对综合评价农药的生态效应与合理使用农药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食物利用方面综述了农药对家蚕的亚致死效应;从生理代谢、组织器官亚显微结构和培养细胞方面介绍了亚致死效应产生的机制,并结合杀虫剂对其它鳞翅目昆虫亚致死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对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总的来说,亚致死剂量农药的胁迫可使家蚕幼虫眠性不齐,眠蚕体重和蛹重减轻,发育历期延长,严重者结茧(上蔟)时间推迟,且吐丝营茧功能失常,最终导致蚕茧质量下降。桑叶上残留的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家蚕的取食行为以及食物摄入后的消化吸收产生影响。农药对家蚕亚致死效应产生的机制目前主要有3个:家蚕体内正常生理水平和代谢平衡受到扰动、家蚕的一些重要组织器官如中肠和后丝腺等微形态结构受到损伤和家蚕卵巢细胞出现凋亡现象。农药对家蚕的亚致死效应因农药种类、试验剂量和家蚕受药时间而异,产生的机理也十分复杂。今后应着重开展新农药对家蚕亚致死效应研究,特别是对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以及农药复合污染对家蚕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亚致死剂量 家蚕 亚致死效应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留的五种有机磷农药在菜豆烹饪过程中的降解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洪 赵丽娟 +1 位作者 秦曙 乔雄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75,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久效磷、毒死蜱、马拉硫磷、对硫磷、敌敌畏5种有机磷农药在菜豆烹饪过程中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菜豆经油炸后,除久效磷未降解外,其余农药降解率在37.6%~85.1%之间。油炸时间的长短对敌敌畏降解影响较大,炸5mi...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久效磷、毒死蜱、马拉硫磷、对硫磷、敌敌畏5种有机磷农药在菜豆烹饪过程中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菜豆经油炸后,除久效磷未降解外,其余农药降解率在37.6%~85.1%之间。油炸时间的长短对敌敌畏降解影响较大,炸5min时降解率为37.6%,7min时降解率为65.2%;油炸时间长短对其余农药的降解均无显著影响。炒的过程中5种农药的降解率在7.6%~56.5%之间;蒸的过程中降解率为23.0%~63.4%;未盖锅盖煮的条件下降解率为39.5%~81.7%,盖锅盖煮后降解率为42.0%~86.4%。在加盖煮10min后的汤中,各种农药的残留量在0.03~0.50mg/L之间。炒过的菜豆再经微波加热2min后,5种农药残留量比炒过之后又降解了21.0%~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残留 降解 气相色谱 菜豆 烹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剂型、喷雾参数与采样方法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原始沉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秦曙 庞斌 +2 位作者 乔雄梧 赵丽娟 王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以代森锰锌为对象,研究了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技术对小油菜施药后原始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型、相同有效成分用药量的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不同,30%代森锰锌悬浮剂喷雾后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94.4~115.8mg/... 以代森锰锌为对象,研究了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技术对小油菜施药后原始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型、相同有效成分用药量的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不同,30%代森锰锌悬浮剂喷雾后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94.4~115.8mg/kg)明显高于70%可湿性粉剂(34.3~86.1mg/kg)和75%水分散粒剂(61.1~82.4mg/kg);同种剂型和剂量条件下,施药液量的多少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药液量的增加,沉积量呈递减趋势;喷片孔径从0.7mm增大至1.6mm时,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沉积量由86.3mg/kg减小至65.1mg/kg;喷雾压力对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影响不大;采用对角线采样方法,当采样数量为5时,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与采样数量15,25相比差异显著;当采取随机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别为25,50和100时,三者之间代森锰锌在小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对角线采样法相比差异显著。可见农药剂型、喷雾参数和采样方法成为影响农药原始沉积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剂型 喷雾参数 采样方法 小油菜 代森锰锌 原始沉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的人工饲养方法优化和对几种农药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静 朱九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5期12524-12525,12529,共3页
[目的]优化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人工饲养方法,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75%、光照周期L∶D=(14∶10)h的培养条件下,用吹塑纸收集小菜蛾卵,用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苗饲养... [目的]优化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人工饲养方法,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75%、光照周期L∶D=(14∶10)h的培养条件下,用吹塑纸收集小菜蛾卵,用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苗饲养幼虫;同时采用浸叶法,测定小菜蛾对5种供试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用小油菜苗饲养的小菜蛾发育状况良好,其蛹重为5.4 mg/头,羽化率为94.0%,每雌产卵量为135.1粒;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20%氟虫双酰胺WG、150 g/L茚虫威EC、200 g/L虫酰肼SC和1.8%阿维菌素EC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52、0.223、1.151、93.340和0.128 mg/L。[结论]该饲养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用于小菜蛾的批量繁殖;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有较高杀虫活性,这3种农药可交替轮换使用防治小菜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小油菜苗 人工饲养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农药对小菜蛾的毒杀活性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静 朱九生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973-975,共3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L茚虫威乳油、200 g/L虫酰肼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5种农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防效及其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72 h对小菜蛾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L茚虫威乳油、200 g/L虫酰肼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5种农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防效及其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72 h对小菜蛾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茚虫威>虫酰肼,其LC50值分别为0.128,0.152,0.223,1.151,93.34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新农药 药效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光照及生物因子对啶虫脒和吡虫啉在油菜叶面消解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庾琴 秦曙 +1 位作者 王霞 乔雄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啶虫脒、吡虫啉在温度、光照和生物因子作用下在油菜叶面的消解趋势。结果表明:在14、25、35℃下啶虫脒在油菜叶面消解的半衰期分别为19.3、6.6和5.2d,同一条件下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7、3.8和2.9d,两者的...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啶虫脒、吡虫啉在温度、光照和生物因子作用下在油菜叶面的消解趋势。结果表明:在14、25、35℃下啶虫脒在油菜叶面消解的半衰期分别为19.3、6.6和5.2d,同一条件下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7、3.8和2.9d,两者的消解速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消解趋势有所不同;在光照强度为500、3 000、6 000lx条件下,啶虫脒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9.1、10.4和6.6d,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9、6.2和3.7d,两者消解速度均随光强的增加而加快,但光强变化对啶虫脒消解影响更为明显。25℃时,自然叶面、消毒处理叶面啶虫脒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6和8.1d,吡虫啉为3.8和3.5d,表明叶面微生物稍加快了啶虫脒的消解,而对吡虫啉的消解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吡虫啉 消解 半衰期 温度 光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9
作者 周育 庾琴 +2 位作者 侯慧锋 乔雄梧 李顺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0,共5页
本文对新型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利用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展望。
关键词 啶虫脒 烟碱类杀虫剂 害虫防治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96-II对3种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拮抗物质初步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利平 乔雄梧 +1 位作者 高芬 郝变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9-102,共4页
枯萎病拮抗菌B96-II(Bacillussp)自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获得。进一步试验证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可观察到的抑菌现象有:对孢子的溶解作用;对孢子壁的破坏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抑制和对菌... 枯萎病拮抗菌B96-II(Bacillussp)自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获得。进一步试验证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可观察到的抑菌现象有:对孢子的溶解作用;对孢子壁的破坏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抑制和对菌丝致畸等作用,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6.2%,57.3%,54.7%,对芽管的抑制率分别为88.5%,87.5%,79.5%。拮抗物质之一是几丁质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拮抗菌 抑制作用 几丁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病促生枯萎病拮抗菌“98-Ⅰ”对4种枯萎病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利平 乔雄梧 +1 位作者 高芬 郝变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经 8年系统试验研究从 330个细菌菌株中筛选出 1株防病促生枯萎病拮抗菌“98 Ⅰ” ,经鉴定属蜡质芽孢杆菌。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青椒枯萎病和番茄枯萎病 4种土传病害均有显著防治效果 ,其平皿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 79 2 %、7... 经 8年系统试验研究从 330个细菌菌株中筛选出 1株防病促生枯萎病拮抗菌“98 Ⅰ” ,经鉴定属蜡质芽孢杆菌。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青椒枯萎病和番茄枯萎病 4种土传病害均有显著防治效果 ,其平皿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 79 2 %、75 1%、72 3%和 95 7% ,且该菌对多种蔬菜有促生和促进种子发芽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病促生枯萎病拮抗菌 98-I 枯萎病 防治效果 蜡质芽孢杆菌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茎枯病的生物防治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利平 郝变青 +1 位作者 秦曙 乔雄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9-1233,共5页
利用拮抗芽孢杆菌菌株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治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稀释50~1600倍后平皿试验,生长速率抑制率为97.37%~92.98%;离体组织培养对菌斑的抑制率为94.40%;... 利用拮抗芽孢杆菌菌株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治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稀释50~1600倍后平皿试验,生长速率抑制率为97.37%~92.98%;离体组织培养对菌斑的抑制率为94.40%;田间防治效果为93.40%。显微观察发现,B96-II处理后可导致菌丝和孢子严重破损,使细胞内容物外渗。处理后24h,菌液电导率(μs·cm-1)和总溶解固体(TDS)比不处理的对照明显提高,处理中B96-II培养液浓度从1%升到10%时,电导率增加量从47.50%提高到518.33%,总溶解固体增加量从176.10%提高到797.60%。经测定,B96-II可抑制病原菌菌丝呼吸,处理中B96-II培养液浓度从1%升到10%时呼吸抑制率从25.00%升至196.40%。生物测定表明,B96-II的主要抑菌物为拮抗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拮抗菌 电导率 呼吸 拮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利平 郝变青 +1 位作者 秦曙 乔雄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4,共5页
试验表明,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9.62%,对孢子产生的抑制率为99.65%;对芦笋茎枯菌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3.10%。研究表明,B96-II的拮抗蛋白对芦笋茎枯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芦笋的超氧... 试验表明,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9.62%,对孢子产生的抑制率为99.65%;对芦笋茎枯菌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3.10%。研究表明,B96-II的拮抗蛋白对芦笋茎枯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芦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激活和诱导作用。B96-II处理后30 d,芦笋组织的SOD活力较对照提高254.98%,CAT活力提高81.84%,POD活性提高22.13%,PPO活力提高146.67%,PAL活力提高17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芽胞杆菌 拮抗蛋白 诱导抗性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食物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海燕 王静 +1 位作者 朱九生 乔雄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7-302,共6页
采用质量分析法研究了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个亚致死剂量(LC5、LC10和LC20)药剂处理的桑叶对家蚕Bombyxmori3、4龄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3、4龄幼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有明... 采用质量分析法研究了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个亚致死剂量(LC5、LC10和LC20)药剂处理的桑叶对家蚕Bombyxmori3、4龄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3、4龄幼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后家蚕的生长指标(虫体增重率和相对生长率)、营养指标(相对取食量和排粪量)和营养效应指数(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降低,而近似消化率(营养指标)显著升高。其中3、4龄幼虫在处理后第2d,其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9.6%~66.1%、13.9%~23.6%、6.6%~57.0%和9.3%~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亚致死剂量 家蚕 食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磷原药及其中相关杂质治螟磷的水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曙 乔雄梧 +2 位作者 王霞 王静 马利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采用气-质联用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对三唑磷原药中的三唑磷及其相关杂质治螟磷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下的水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唑磷属于水解不稳定化合物,在50℃时5d的水解率在pH为5、7、9时分别为48.0%、70.7%和79.4%;杂... 采用气-质联用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对三唑磷原药中的三唑磷及其相关杂质治螟磷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下的水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唑磷属于水解不稳定化合物,在50℃时5d的水解率在pH为5、7、9时分别为48.0%、70.7%和79.4%;杂质治螟磷则均大于86%,较三唑磷更易水解。三唑磷和治螟磷的水解速率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升高,半衰期缩短;pH值增大,三唑磷水解速率明显加快,而pH值对治螟磷水解的影响不明显。相同条件下,三唑磷的水解速度比治螟磷慢,其水解半衰期是治螟磷的1.4-6.0倍,差异随温度升高和pH值变大而减小。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三唑磷的水解特性介于易降解到中等降解之间,治螟磷呈易降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治螟磷 水解 气质联用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标记的植物促生菌B96-Ⅱ-gfp的定殖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郝变青 马利平 乔雄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1-865,共5页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技术研究了植物促生菌B96-Ⅱ的标记菌B96-Ⅱ-gfp在盆栽黄瓜土壤中的时间、空间定殖动态以及在黄瓜植株上的分布。研究表明:B96-Ⅱ-gfp在土壤中具有持久的定殖能力,接种180d时在自然土和黄瓜枯萎菌病土中的定殖...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技术研究了植物促生菌B96-Ⅱ的标记菌B96-Ⅱ-gfp在盆栽黄瓜土壤中的时间、空间定殖动态以及在黄瓜植株上的分布。研究表明:B96-Ⅱ-gfp在土壤中具有持久的定殖能力,接种180d时在自然土和黄瓜枯萎菌病土中的定殖数量分别为2.7×104cfu·g-1和6.6×104cfu·g-1,360d时在土壤中仍可检测到B96-Ⅱ-gfp的存在。B96-Ⅱ-gfp可在盆栽植株生长土壤的表层(0~4cm)、中层(4~8cm)和底层(8~12cm)定殖,定殖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B96-Ⅱ-gfp还可在黄瓜的根、茎和叶上定殖,根部定殖的数量(7.2×104cfu·g-1)显著高于茎部和叶部定殖的数量;黄瓜植株体内定殖的数量多于体表定殖的数量。对土壤中可培养的3大微生物类群影响的研究表明:B96-Ⅱ-gfp对土壤中真菌数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没有明显影响。防病促生试验表明:B96-Ⅱ-gfp可增加黄瓜株高、鲜重和干重,对黄瓜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与未标记菌株B96-Ⅱ的防病促生作用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菌 B96-Ⅱ-gfp 绿色荧光蛋白 定殖 枯草芽孢杆菌 防病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菌腈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伟 秦曙 +2 位作者 吴文君 郭正彦 沈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2-794,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溴菌腈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溴菌腈在苹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在苹果中半衰期为0.9-1.0d,药后14d消解90%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0.8-1.2d,药后21d消解90%以上。25%溴菌腈可湿... 采用田间试验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溴菌腈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溴菌腈在苹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在苹果中半衰期为0.9-1.0d,药后14d消解90%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0.8-1.2d,药后21d消解90%以上。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施药浓度2000-4000mg·kg-1(有效成分500-1000mg·kg-1),施药3-4次,药后7、14、21d苹果和土壤中残留量均未超过0.1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菌腈 苹果 土壤 残留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拮抗菌B96-Ⅱ的分子鉴定及GFP标记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变青 马利平 乔雄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8-191,共4页
用PCR方法扩增的广谱拮抗菌B96-Ⅱ的16S rDNA经序列测定和BLAST同源序列比较,结合传统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了B96-Ⅱ分类地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氯霉素抗性基因标记的大肠杆菌... 用PCR方法扩增的广谱拮抗菌B96-Ⅱ的16S rDNA经序列测定和BLAST同源序列比较,结合传统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了B96-Ⅱ分类地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氯霉素抗性基因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NW33N-gfp-B96-Ⅱ-N)通过原生质体法转化B96-Ⅱ,获得表达GFP的4株标记菌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室内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GFP标记对B96-Ⅱ的广谱抑菌活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谱拮抗菌 分子鉴定 绿色荧光蛋白 原生质体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对家蚕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清军 王静 +1 位作者 朱九生 乔雄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66-672,共7页
阿维菌素作为一种生物农药被广泛使用,是我国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主要品种之一.为探讨阿维菌素对家蚕的生理影响,采用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LC0.(10.001mg·L-1)和LC(50.0045mg·L-1)处理的桑叶饲喂5龄家蚕,通过取血、染片和显微... 阿维菌素作为一种生物农药被广泛使用,是我国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主要品种之一.为探讨阿维菌素对家蚕的生理影响,采用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LC0.(10.001mg·L-1)和LC(50.0045mg·L-1)处理的桑叶饲喂5龄家蚕,通过取血、染片和显微镜观察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血细胞数量、形态和DNA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LC0.1处理的家蚕血球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而LC5处理的家蚕其血细胞数量整体低于对照.试验所用的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未对家蚕血细胞DNA产生损伤,但血细胞出现了空泡、肿胀等病态变化,且随着用药浓度增高细胞异型数量和程度有加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致死剂量 阿维菌素 家蚕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菜蚜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九生 王静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081-1084,共4页
菜蚜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和70%吡蚜酮WG对甘蓝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3~10 d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与对照农药3%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相当;持效期长,是防治甘蓝蚜虫的理想药剂,推荐有效使用剂量... 菜蚜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和70%吡蚜酮WG对甘蓝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3~10 d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与对照农药3%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相当;持效期长,是防治甘蓝蚜虫的理想药剂,推荐有效使用剂量分别为81~117,84~126 g/hm2,在菜蚜发生初盛期及时喷雾施药。小菜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2,5 d的防效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用药后7 d仍维持在90%左右,与对照农药1.8%阿维菌素EC的防效相当。建议在生产上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50 g/L茚虫威EC和20%氟虫双酰胺WG防治甘蓝小菜蛾,有效使用剂量分别以30~37.5,33.75~40.5,30~45 g/hm2为宜,在小菜蛾低龄幼虫初盛期及时喷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蚜 小菜蛾 杀虫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