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挤压膨化青稞冲调粉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晶岩 张倩芳 +1 位作者 李敏 栗红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青稞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生产青稞冲调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青稞冲调粉的加工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压膨化Ⅲ区温度150℃、水分添加量20%、螺杆转速160 r/min,物料喂料量25 kg/h。在该条件下,青稞冲调粉的蛋白... 以青稞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生产青稞冲调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青稞冲调粉的加工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压膨化Ⅲ区温度150℃、水分添加量20%、螺杆转速160 r/min,物料喂料量25 kg/h。在该条件下,青稞冲调粉的蛋白质、水分、淀粉、脂肪损失较小,可溶性膳食纤维提高1.68倍,青稞的功能成分和加工品质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冲调粉 挤压膨化 膨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主要杂粮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卫英 张玲 +2 位作者 张江宁 韩基明 杨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4期15-18,共4页
以高粱、绿豆、糯玉米、小米、苦荞等杂粮为材料,分别对其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析水率、糊化特性和淀粉的颗粒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杂粮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在90℃时其溶解度和膨胀度分别可达到63.92%和85.71%,... 以高粱、绿豆、糯玉米、小米、苦荞等杂粮为材料,分别对其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析水率、糊化特性和淀粉的颗粒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杂粮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在90℃时其溶解度和膨胀度分别可达到63.92%和85.71%,绿豆淀粉的透光度可高达27%,小米仅有5.2%;绿豆的析水率为53.26%,苦荞的析水率15.14%;糯玉米淀粉糊化温度70.9℃,苦荞淀粉的糊化温度83.2℃。糯玉米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都明显高于其他杂粮淀粉,绿豆的透光率较好,苦荞具有优良的抗冻融能力,糯玉米的糊化特性较好,电镜观察发现绿豆淀粉颗粒较大,小米的淀粉颗粒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淀粉 理化特性 溶解度 透光率 析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膳食纤维组成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倩芳 李敏 +1 位作者 栗红瑜 孟晶岩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94,共4页
采用挤压膨化、蒸煮、烘烤、超微粉碎4种加工方式对青稞粉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膳食纤维组成成分、物化特性、功能特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单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后,青稞粉基础营养成分无明显变化,总膳食纤维含量(... 采用挤压膨化、蒸煮、烘烤、超微粉碎4种加工方式对青稞粉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膳食纤维组成成分、物化特性、功能特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单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后,青稞粉基础营养成分无明显变化,总膳食纤维含量(TDF)除烘烤组外均略微降低,其中挤压膨化可显著提高样品SDF含量。4种加工方式均能提高样品的持水力、膨胀力,除挤压膨化外其他3种加工方式均使得样品的持油力下降。液相色谱结果显示,加工前后青稞SDF中均含有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但在含量上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膳食纤维 加工方式 理化特性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条件对小米膳食纤维品质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孟晶岩 李敏 +1 位作者 张倩芳 栗红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通过挤压膨化、超微粉碎、蒸汽爆破3种不同的加工条件,对小米膳食纤维的蛋白质、淀粉、脂肪、膳食纤维、水分的影响以及持水力、膨胀力、吸油力等理化特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蒸汽爆破加工后,小米可溶性膳食纤维分别提高... 通过挤压膨化、超微粉碎、蒸汽爆破3种不同的加工条件,对小米膳食纤维的蛋白质、淀粉、脂肪、膳食纤维、水分的影响以及持水力、膨胀力、吸油力等理化特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蒸汽爆破加工后,小米可溶性膳食纤维分别提高了2.2倍、2.64倍,和原料相比小米膳食纤维持水力,膨胀力、吸油力等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蒸汽爆破明显增加了小米膳食纤维的脂肪含量,超微粉碎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品质 加工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粮米类产品开发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亚军 郭志利 +1 位作者 周柏玲 田志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4,共3页
概述了杂粮米、杂粮米茶、杂粮方便米饭和方便粥等杂粮米类产品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我国杂粮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粮米类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燕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杜亚军 田志芳 周柏玲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发芽谷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燕麦因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卓越的保健功效而备受世界瞩目,燕麦通过发芽,可富集和提高营养和功效成分,实现燕麦营养价值的再次转变,发芽燕麦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是对燕麦产品研究的突破。本文综述了... 发芽谷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燕麦因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卓越的保健功效而备受世界瞩目,燕麦通过发芽,可富集和提高营养和功效成分,实现燕麦营养价值的再次转变,发芽燕麦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是对燕麦产品研究的突破。本文综述了发芽对燕麦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燕麦制麦工艺以及发芽燕麦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发芽燕麦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燕麦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 燕麦 产品开发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发条件对绿豆芽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石磊 刘超 +1 位作者 周柏玲 孟婷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3,共4页
以中绿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确定绿豆芽最佳的萌芽条件。结果表明:当浸种温度为40℃、浸种时间为24 h,萌发时间为96 h和萌发温度为15℃时的条件下,绿豆芽中GABA含量最高,测得的GABA含量为0.408 mg/mL;考虑到生产应用,选用萌... 以中绿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确定绿豆芽最佳的萌芽条件。结果表明:当浸种温度为40℃、浸种时间为24 h,萌发时间为96 h和萌发温度为15℃时的条件下,绿豆芽中GABA含量最高,测得的GABA含量为0.408 mg/mL;考虑到生产应用,选用萌发温度为20℃,浸种温度为20℃,浸种时间为24 h的萌发条件。在此条件下,谷氨酸和谷氨酸钠都可促进绿豆芽中GABA的转化生成,谷氨酸的促进作用高于谷氨酸钠。当谷氨酸的浓度为7.5‰时,绿豆芽中GABA含量最高,为0.467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萌发 Γ-氨基丁酸 萌芽条件 G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果肉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孟晶岩 栗红瑜 +1 位作者 张倩芳 李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36,共5页
以藜麦、苹果为主要原料,探究藜麦果肉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和最佳配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藜麦果肉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藜麦添加量50%、烘干温度50℃、果肉含量30%、蔗糖15%、柠檬酸0.08%,该饮料具有藜麦的品质和营养,生产的藜... 以藜麦、苹果为主要原料,探究藜麦果肉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和最佳配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藜麦果肉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藜麦添加量50%、烘干温度50℃、果肉含量30%、蔗糖15%、柠檬酸0.08%,该饮料具有藜麦的品质和营养,生产的藜麦果肉饮料,麦香可口,食用方便,具有营养、保健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果肉饮料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酿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态势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江宁 丁卫英 +2 位作者 张玲 韩基明 杨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8期61-62,共2页
将黄酒酿造新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从原料选择多样性、原料预处理工艺的转型与创新、黄酒微生物研究进展、主要功能成分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黄酒 原料预处理 微生物 功能成分 酿造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发芽过程中植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芬 王宇婷 石磊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3期59-61,66,共4页
在荞麦加工中,植酸含量与其营养效价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荞麦发芽温度、发芽时间等发芽条件对荞麦中植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的发芽温度下,苦荞和甜荞经过7d的发芽过程,植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苦荞中植酸含量在发芽后的5d降... 在荞麦加工中,植酸含量与其营养效价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荞麦发芽温度、发芽时间等发芽条件对荞麦中植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的发芽温度下,苦荞和甜荞经过7d的发芽过程,植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苦荞中植酸含量在发芽后的5d降至最低,为5.02mg/g,比萌发初期(0d)降低了63.38%;甜荞中植酸含量在发芽后的3d降至最低,为6.28mg/g,比萌发初期(0d)降低了57.99%。分析发芽荞麦籽粒不同部位植酸含量变化规律表明,在发芽过程中荞麦全谷物粉、荞麦麸皮及芯粉的植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荞麦麸皮中植酸含量最高,发芽后的植酸降低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甜荞 颗粒结构 全谷物粉 麸皮 芯粉 植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淀粉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江宁 丁卫英 +1 位作者 张玲 杨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2期87-88,共2页
糯玉米几乎100%是支链淀粉,具有较大的膨胀力、透明度和较强的黏滞性,介绍了糯玉米淀粉的改性种类及其增黏、保型、稳定作用,并列举了其在面制食品、肉类、酱类等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 应用 面食 肉类 酱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粉面包品质及质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江宁 丁卫英 +2 位作者 张玲 韩基明 杨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5期25-26,34,共3页
通过研究不同水量、酵母添加量、枣粉添加量对面包品质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得出枣粉面包品质及质构特征.结果表明,将红枣粉碎添加至面包中,最优工艺配方为酵母添加量8%,水添加量15%,枣粉添加量10%,此时产品品质好;各个参数对产品感官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水量、酵母添加量、枣粉添加量对面包品质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得出枣粉面包品质及质构特征.结果表明,将红枣粉碎添加至面包中,最优工艺配方为酵母添加量8%,水添加量15%,枣粉添加量10%,此时产品品质好;各个参数对产品感官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依次为水量、枣粉添加量、酵母添加量;硬度与感官评分有相关性,当硬度为800~900 g时,产品感官评价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粉 面包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渣面条研制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江宁 丁卫英 +2 位作者 张玲 韩基明 杨春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4期13-14,共2页
将枣渣超微粉碎制得枣渣粉,再加入小麦粉中制成枣渣面条,并通过添加改良剂谷朊粉和魔芋胶来改善口感粗糙的问题,最终枣渣粉面条的工艺为枣渣粉添加量25%,谷朊粉添加量4%,魔芋粉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面条感官品质好,无苦涩味,口... 将枣渣超微粉碎制得枣渣粉,再加入小麦粉中制成枣渣面条,并通过添加改良剂谷朊粉和魔芋胶来改善口感粗糙的问题,最终枣渣粉面条的工艺为枣渣粉添加量25%,谷朊粉添加量4%,魔芋粉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面条感官品质好,无苦涩味,口感细腻,并具有浓郁枣香味,提高了面条膳食纤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渣粉 面条 品质 工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淀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卫英 张玲 +2 位作者 韩基明 张江宁 杨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6期63-64,70,共3页
糯玉米中淀粉几乎都是由支链淀粉组成,黏度高、膨胀度高、透明度好、糊化特性也较好,这些优良的理化特性使得糯玉米淀粉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结合相关的研究,综述糯玉米淀粉的特性、提取方法、改性,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条理... 糯玉米中淀粉几乎都是由支链淀粉组成,黏度高、膨胀度高、透明度好、糊化特性也较好,这些优良的理化特性使得糯玉米淀粉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结合相关的研究,综述糯玉米淀粉的特性、提取方法、改性,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条理的介绍,可为糯玉米及淀粉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淀粉 理化特性 提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荞麦米储藏期品质动态变化研究
15
作者 程哲 李云龙 +4 位作者 胡红娟 胡俊君 何永吉 李红梅 郭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9-294,共6页
以通荞2号、赤甜1号和品甜2号三个品种的荞麦米为研究对象,开展80 d储藏期内色度、含水量、脂肪、蛋白质、淀粉、总黄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品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推移,荞麦米的外观颜色发生劣变。总色差ΔE^*、... 以通荞2号、赤甜1号和品甜2号三个品种的荞麦米为研究对象,开展80 d储藏期内色度、含水量、脂肪、蛋白质、淀粉、总黄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品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推移,荞麦米的外观颜色发生劣变。总色差ΔE^*、ΔL^*和Δa^*变化显著,Δb^*无明显变化;含水量、总黄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缓慢增加,但不显著;脂肪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这些因素变化趋势与时间变化相关性各异,ΔE^*、Δa^*与时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ΔL^*与时间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负相关;含水量、总黄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与时间显著性负相关(P<0.05);三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不一致;淀粉和脂肪与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品种对ΔE^*、ΔL^*、Δa^*、含水量、脂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变化程度显著影响,而对Δb^*、蛋白质、淀粉、总黄酮影响很小。研究结果为提高储藏品质及延长货架期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米 储藏 品质 动态变化 总黄酮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不同品种苦荞的易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云龙 赵琳 +3 位作者 何永吉 程哲 吕慧卿 李红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3,30,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通过GC-MS分析,5种不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通过GC-MS分析,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共检测到烷烃类、烯烃类、酯类、醛类、醇类、含N物质及其他7类挥发性化合物。5种苦荞共有14种共同组分,包括9种烷烃化合物(2,2,4,6,6-五甲基庚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2,9-二甲基十一烷、3-亚甲基十三烷、十四烷、壬基环戊烷、正十五烷)以及5种烯烃类化合物(乙基苯、萘、1-十二烯、1-十三烯、2E-十四烯);不同品种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醇类、醛类以及酯类化合物,醇类及酯类化合物一般具有花香和果香,醛类化合物有脂肪香味,这些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综合气味,从而使不同品种的苦荞呈现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质联用(GC-MS) 苦荞 易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米中叶绿素、总酚、PPO与褐变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哲 郭洪 +3 位作者 胡俊君 何永吉 李红梅 李云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5,共7页
新鲜的甜荞米呈浅绿色,储藏过程中,颜色逐渐从浅绿色变为红褐色,发生褐变,导致品质降低,商品价值降低。以新鲜甜荞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褐变机理。结果表明:储藏期间,色差值ΔE*升高,其色度值ΔL^*降低,Δa^*升高,Δb^*无明显变化;甜荞... 新鲜的甜荞米呈浅绿色,储藏过程中,颜色逐渐从浅绿色变为红褐色,发生褐变,导致品质降低,商品价值降低。以新鲜甜荞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褐变机理。结果表明:储藏期间,色差值ΔE*升高,其色度值ΔL^*降低,Δa^*升高,Δb^*无明显变化;甜荞米褐变是多因素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叶绿素、酚和PPO均对甜荞米褐变有不同程度影响:叶绿素最大,酚次之,PPO最小。其中,叶绿素与色度值相关性显著,叶绿素a与ΔE^*、ΔL^*和Δa^*的相关性均大于叶绿素b;酚含量低(通荞2号)、中(赤甜1号)、高(品甜2号)3个荞麦米品种,总酚含量与色差值ΔE*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949^*和-0.962^**,品甜2号的褐变程度最高,褐变速率最快;PPO活性随储藏时间先增加后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米 储藏 褐变 叶绿素 总酚 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醋固体调料的研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江宁 丁卫英 +2 位作者 张玲 韩基明 杨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49,共3页
以红曲醋为主料,添加白砂糖5%、食盐10%、味精5%作为辅料,调整产品的盐度和鲜度,提高产品风味及适口性,得到咸淡适宜、回味浓香的液体醋,再将醋浓度调至15%、淀粉添加量1.5%、麦芽糊精添加量10%,设定蠕动泵进料量为40 r/min,物料进风温... 以红曲醋为主料,添加白砂糖5%、食盐10%、味精5%作为辅料,调整产品的盐度和鲜度,提高产品风味及适口性,得到咸淡适宜、回味浓香的液体醋,再将醋浓度调至15%、淀粉添加量1.5%、麦芽糊精添加量10%,设定蠕动泵进料量为40 r/min,物料进风温度为150℃,通过喷雾干燥得到口感浓郁、速溶性好、携带方便的固体调味料,其中洛伐他汀含量为0.0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醋 固体 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枣可溶性膳食纤维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江宁 丁卫英 +2 位作者 张玲 韩基明 杨春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8期13-14,17,共3页
以红枣为原料,经过水提醇沉工艺得到红枣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运用单因素统计方法优化提取工艺;运用正交统计方法优化提取工艺制备红枣可溶性膳食纤维饮料。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确定为料液比1∶3,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可溶性膳食纤... 以红枣为原料,经过水提醇沉工艺得到红枣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运用单因素统计方法优化提取工艺;运用正交统计方法优化提取工艺制备红枣可溶性膳食纤维饮料。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确定为料液比1∶3,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60%。优化得出工艺参数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6 g/100 m L,蔗糖含量3 g/100 m L,柠檬酸添加量1.5%,黄原胶添加量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可溶性膳食纤维 饮料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粉碎粒度对燕麦粉水合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江宁 杨春 +1 位作者 张倩芳 孟晶岩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4期4-5,10,共3页
研究了不同粉碎粒度对燕麦粉水合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粉通过粉碎得到3种不同粒径的燕麦微粉A,B,C的粒径分别为131.60,80.58,44.11μm,随着粒径减小,燕麦微粉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例分别为32.9%,43.9%,62.4%,有显著提高;持水性分别为1.7... 研究了不同粉碎粒度对燕麦粉水合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粉通过粉碎得到3种不同粒径的燕麦微粉A,B,C的粒径分别为131.60,80.58,44.11μm,随着粒径减小,燕麦微粉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例分别为32.9%,43.9%,62.4%,有显著提高;持水性分别为1.78,2.56,3.02 g/g;溶胀性分别为2.94,3.47,4.12 mL/g,呈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粉碎 水合性质 膳食纤维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