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酸雨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亚军 吕红玉 +3 位作者 初桂华 张忠效 宋东键 赵海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7-71,120,共6页
酸雨严重危害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相关系数方法统计分析1994-2012年山西省南部侯马和中部太原;2006-2012年北部五台山、大同、南部长治这5站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山西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4-2012年侯马... 酸雨严重危害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相关系数方法统计分析1994-2012年山西省南部侯马和中部太原;2006-2012年北部五台山、大同、南部长治这5站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山西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4-2012年侯马和太原酸雨年平均pH值范围在5.01~6.40,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为-0.310/10 a,尤以南部侯马降低最为明显。在秋季下降最为明显为-0.953/10 a,从10年尺度来看,21世纪前10年与20世纪90年代pH值下降了0.39,山西省酸雨酸性呈上升趋势。不同等级降水酸雨发生频率差别大,在降水量5~10 mm时酸雨发生频率最大,当降水量超过15 mm以后酸雨发生的频率就大大减小。酸雨发生的频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季发生的频率最大,降水酸性也最强。酸雨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山西省南部和西北部酸雨比其他地区污染严重,侯马出现的频率最大,为29.94%;大同出现的频率最小,为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PH值 K值 酸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控制在气象新旧站址对比观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志宏 常泽堃 +1 位作者 郑煜 李政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1期26-27,共2页
应用目前成熟的远程控制技术,重点是应用工业PLC比较稳定的性能及其低廉的价格和易于开发性的特点,尝试在气象设备工作状态监控中应用远程控制技术。
关键词 远程控制 对比观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预警 被引量:50
3
作者 杨世刚 赵桂香 +6 位作者 潘森 赵彩萍 牛永波 胡建军 王春乙 高兴龙 张伟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159,共7页
利用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编印的《全国雷电灾害汇编》(1997-2006年中)10年的资料,分析了我国雷电灾害的分布和主要特征。同时,根据山西省30年来的地面气象站资料,利用自动站、闪电定位仪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新型探测资料,采用OS... 利用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编印的《全国雷电灾害汇编》(1997-2006年中)10年的资料,分析了我国雷电灾害的分布和主要特征。同时,根据山西省30年来的地面气象站资料,利用自动站、闪电定位仪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新型探测资料,采用OSR方法、FORTRAN和VB6.0等语言,建立了地区性雷电预警业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特征 雷电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夏季冷锋后暴雨的形成机制探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瑞萍 王秀明 +1 位作者 夏扬 周晋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60,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9日山西太原至河北石家庄一带的暴雨成因分析表明:(1)山西太原附近的暴雨发生在持续性层云弱降水持续6 h之后,层云中镶嵌积云并伴有弱雷电活动,暴雨区位于地面冷锋北侧低层冷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9日山西太原至河北石家庄一带的暴雨成因分析表明:(1)山西太原附近的暴雨发生在持续性层云弱降水持续6 h之后,层云中镶嵌积云并伴有弱雷电活动,暴雨区位于地面冷锋北侧低层冷区中,距离地面锋面120 km以上,极易漏报;(2)850 hPa东北风显著增强,低层假相当位温小的干冷空气随东北风向西南方向伸展,低层稳定层持续增厚,不稳定区位于稳定的边界层之上,强降水由高架对流造成;低层东北风和高层西南风同时增强,锋区斜压性显著增强,锋面抬升加强,锋面抬升和与500 hPa西南气流相伴的干平流使得锋区上空大气层结由近中性的绝对稳定转化为位势不稳定,锋区抬升使得位势不稳定转化为条件性不稳定;(3)午后河北中西部大气层结绝对稳定,石家庄雷达监测到其附近数条平行于热成风方向的水平尺度几十千米的对流云带是由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导致的倾斜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位势不稳定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高架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冬季黄河中游一次由旱转雨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桂香 秦春英 +3 位作者 赵彩萍 张运鹏 董文晓 范英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4-874,共11页
针对2009年2月7~8日持续干旱近百天的黄河中游地区出现的转折性雨雪天气,利用实况资料计算了等熵温度梯度、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分析了熵分布及演变、干侵入、水汽场特征等,结果表明:(1)这次降水出现在5... 针对2009年2月7~8日持续干旱近百天的黄河中游地区出现的转折性雨雪天气,利用实况资料计算了等熵温度梯度、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分析了熵分布及演变、干侵入、水汽场特征等,结果表明:(1)这次降水出现在500hPa环流形势平直,极地冷空气活动较弱,在地面回流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背景下,系统浅薄,降水量级难以把握。(2)熵诊断揭示,500hPa等熵梯度大值区的出现对未来12~24h强降水有先兆指示意义,强降水中心出现在500hPa等熵梯度大值区与700hPa温度露点差<3℃的叠加区。(3)水汽诊断表明,强降水出现前,黄河中游及其上游西南地区的可降水量显著增加,为强降水的出现提供了水汽的积聚,而降水开始后,低空超低空东南急流则是水汽的主要补充来源;强降水并不是出现在水汽通量大值区内,而是在水汽通量大值区西北侧、等值线密集带附近,同时又有风辐合的区域。(4)这次雨雪过程中,干冷空气主要来自对流层高层,在雨雪区上空的垂直分布呈"漏斗"状,该过程中从贝加尔湖地区南下的西北和东北气流沿漏斗壁下滑向低层传播;而中低层湿区呈倒扣的"碗状"向上伸展,中低层西南和东南两支暖湿气流沿"碗壁"爬升,在对流层中层耦合加强,与干冷空气交汇,产生强降水。(5)对流层高层持续的干侵入,使得中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有利于其前方西南急流的稳定加强和对流性不稳定的持续发展,是导致强降雪持续、增幅的重要原因。(6)强降水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稳定加强期间,降水落区在辐合区及其东南侧;辐合区内强烈的上升运动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使熵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干侵入 中尺度辐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0年安徽省全椒养殖塘碳水通量数据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弥 肖薇 +13 位作者 赵佳玉 贾磊 葛培 包恒鑫 邱吉丽 张圳 赵若男 王娇 张秀芳 张昊 杨剑 刘寿东 曹畅 胡凝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105-121,共17页
养殖塘是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内陆小型水体,是大气的碳源,也是区域水分蒸发的重要贡献源。准确观测其碳水通量是准确量化内陆水体碳排放以及蒸发贡献的重要基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安徽省全椒县官渡村一处淡水养殖基地建立了进行小型水体... 养殖塘是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内陆小型水体,是大气的碳源,也是区域水分蒸发的重要贡献源。准确观测其碳水通量是准确量化内陆水体碳排放以及蒸发贡献的重要基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安徽省全椒县官渡村一处淡水养殖基地建立了进行小型水体碳水通量综合观测的大气环境试验基地。本数据集包含了在该站点观测的2016–2020年的CO_(2)通量数据(多通道密闭式动态箱观测)、CH_(4)通量数据(涡度相关法观测、多通道密闭式动态箱观测、倒置漏斗法观测)和潜热、显热通量数据(涡度相关法观测),也包含了气温、水温、辐射等关键环境要素数据。所有数据都进行了规范的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本数据集可为区域及全球内陆小型水体碳排放及蒸发贡献的准确估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体 CO_(2)通量 CH_(4)通量 潜热通量 涡度相关法 箱式法 倒置漏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春季典型干湿年份水汽输送特征差异
7
作者 周晋红 李丽平 武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0-1276,共7页
应用山两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春季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春季典型干湿年份水汽输送特征差异。研究发现:春季典型干旱年,青藏高原南侧副热带偏西风及其在进入我国东部长江以南地区转向... 应用山两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春季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春季典型干湿年份水汽输送特征差异。研究发现:春季典型干旱年,青藏高原南侧副热带偏西风及其在进入我国东部长江以南地区转向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减弱,高原北侧西风带水汽输送亦减弱,而西太平洋副高北侧西风水汽输送显著加强,西侧偏南风水汽输送减弱,使江南西南风向华北的水汽输送显著减少,山西偏北风水汽输送加大出现春旱;同时我国东部长江流域及向北到黄河流域、我国东部沿海水汽通量辐散加强,而华南及沿海水汽通量辐合加强;春季典型湿润年则相反。春季典型干旱年山西西风水汽通量减少和北风水汽通量增加量级相当,典型湿润年山西南风水汽通量增加明显大于西风水汽通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典型干湿年份 水汽输送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塘CH_(4)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贾磊 张弥 +7 位作者 蒲旖旎 赵佳玉 王娇 谢燕红 张圳 肖薇 石婕 邱吉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10-2922,共13页
本研究基于多通道密闭式动态箱法对亚热带典型养殖塘CH_(4)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养殖塘CH_(4)主要排放方式是冒泡,CH_(4)扩散及冒泡通量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秋、冬4个季节CH_(4)扩... 本研究基于多通道密闭式动态箱法对亚热带典型养殖塘CH_(4)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养殖塘CH_(4)主要排放方式是冒泡,CH_(4)扩散及冒泡通量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秋、冬4个季节CH_(4)扩散通量分别为:0.113,0.830,0.002,0.005μmol/(m^(2)·s),冒泡通量分别为0.923,1.789,0.006,0.007μmol/(m^(2)·s),冒泡通量占总通量的比例分别为89.04%、68.29%、78.95%和60.52%.在冬、春季养殖塘没有人工管理措施的情况下,CH_(4)通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冬、春季养殖塘中间区域CH_(4)总通量分别是岸边浅水区的34.70和2.98倍.夏季养殖活跃期CH_(4)通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人工投食区(7.371μmol/(m^(2)·s))>自然生长区(2.151μmol/(m^(2)·s))>人工增氧区(0.888μmol/(m^(2)·s))>岸边浅水区(0.206μmol/(m^(2)·s))的特征.在0.5h尺度上,春季CH_(4)扩散通量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秋季CH_(4)扩散通量与水温、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冒泡通量和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在日尺度上,水温是CH_(4)扩散通量和冒泡通量的主控因子,两者均随着水温升高呈指数增加,并且冒泡通量的水温敏感性Q10(12.72)大于扩散通量(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塘 密闭式动态箱法 CH_(4)扩散通量 CH_(4)冒泡通量 时空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塘CH_(4)冒泡通量观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娇 肖薇 +1 位作者 姚闯 赵佳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9-134,共6页
为研究安徽省养殖塘CH_(4)冒泡通量的排放特征,作者采用倒置漏斗法对2个养殖塘CH_(4)冒泡通量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CH_(4)冒泡通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233.90 mg/(m^(2)·d))>春季(87.22 mg/(m^(2)&#... 为研究安徽省养殖塘CH_(4)冒泡通量的排放特征,作者采用倒置漏斗法对2个养殖塘CH_(4)冒泡通量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CH_(4)冒泡通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233.90 mg/(m^(2)·d))>春季(87.22 mg/(m^(2)·d))>秋季(56.65 mg/(m^(2)·d))>冬季(0.09 mg/(m^(2)·d))。且CH_(4)冒泡通量存在空间差异,中间区域的CH_(4)冒泡通量显著高于岸边区域。在日尺度和季节尺度上,CH_(4)冒泡通量与20 cm水温显著正相关,与气压显著负相关,但季节尺度上的相关性较日尺度更好。虽然养殖塘面积较湖泊小很多,但其CH_(4)冒泡通量较湖泊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塘 CH_(4)冒泡通量 倒置漏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对策
10
作者 李爱忠 高文林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6期218-218,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气象预报工作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如何不断提高我国气象预报的精准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已经成为广大气象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重要的问题。由此本文通过总结地面测报中面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气象预报工作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如何不断提高我国气象预报的精准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已经成为广大气象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重要的问题。由此本文通过总结地面测报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工作经验,并且结合先进的观测工作理念,针对如何提高地面测报工作的质量问题作出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测报 工作质量 对策 提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典型小型养殖塘N_(2)O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何洋 张弥 +5 位作者 石婕 王娇 谢燕红 贾磊 肖薇 曹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5年第7期1930-1942,共13页
本研究于2017年5月—2021年5月基于薄边界层法对长三角地区一处典型小型养殖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进行观测,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的日变化在4个季节均在午间或午后达到最高值,... 本研究于2017年5月—2021年5月基于薄边界层法对长三角地区一处典型小型养殖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进行观测,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的日变化在4个季节均在午间或午后达到最高值,在四季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20~117.28、30.96~150.30、3.77~22.77、4.73~21.74μmol·m^(-2)·d^(-1)。养殖塘N_(2)O通量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为-0.97~217.83μmol·m^(-2)·d^(-1),年平均N_(2)O通量为34.86μmol·m^(-2)·d^(-1)。N_(2)O通量的日变化会受风速、气压、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影响。在春季日变化的主控因子为气压,二者呈线性负相关;夏、秋和冬季日变化的主控因子为风速,二者呈线性正相关。N_(2)O通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水温、气温、气压、溶解氧(DO)、pH和ORP的影响,主控因子为水温,N_(2)O通量随水温呈指数增加,温度敏感性(Q10)为2.36。饲料和鸡粪的投放以及排水措施均会显著提高N_(2)O的排放水平,其中投入鸡粪区域的N_(2)O通量约为饲料投放区域N_(2)O通量的1.5倍,排水期间排水塘N_(2)O通量约为未排水塘N_(2)O通量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塘 薄边界层法 N_(2)O通量 时空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