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主要耕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1
作者 刘平 马琳杰 +2 位作者 李丽君 邹慧芳 霍晓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山西省主要耕作土壤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鲜有报道。以山西省褐土、潮土和黄绵土三大主要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外源磷浓度的增... 山西省主要耕作土壤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鲜有报道。以山西省褐土、潮土和黄绵土三大主要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外源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但解吸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3种土壤不同土层对磷的吸附过程均与Langmuir方程拟合良好,从等温吸附特征参数来看,土壤最大吸附量的最大值为793.65 mg/kg,出现在褐土40~60 cm土层中;土壤最大缓冲量以潮土0~20 cm土层最小,为16.31 mg/kg;而黄绵土40~60 cm土层K值最大,为0.494。3种土壤相同土层对磷的解吸量均表现为褐土>潮土>黄绵土。另外,褐土、潮土和黄绵土的需磷量分别为7.10、3.22和5.65 mg/kg。总之,褐土对磷有较强吸附能力,且吸附的磷易被解吸;潮土对磷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但供磷能力较强;黄绵土相较褐土与潮土对磷解吸能力较弱。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需根据当地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特性合理制定磷肥施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附解吸 褐土 潮土 黄绵土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褐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武爱莲 丁玉川 +4 位作者 焦晓燕 王劲松 董二伟 郭珺 王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6-743,共8页
生物炭施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固碳减排措施,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及矿质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及保肥能力。为探明其施入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Biolog与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 生物炭施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固碳减排措施,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及矿质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及保肥能力。为探明其施入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Biolog与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K(不施生物炭)和施用5 g·kg^(-1)、10 g·kg^(-1)、30 g·kg^(-1)、60 g·kg^(-1)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AWCD)、功能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表征土壤微生物活性的AWCD值呈下降趋势,表现为:5 g·kg^(-1)处理≈CK>10 g·kg^(-1)处理>30 g·kg^(-1)处理>60 g·kg^(-1)处理,其中CK和5 g·kg^(-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10 g·kg^(-1)、30 g·kg^(-1)和60 g·kg^(-1)处理在整个培养期间的AWCD值显著低于CK处理(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均匀度指数(E)表现出相反趋势,5g·kg^(-1)、10 g·kg^(-1)、30 g·kg^(-1)、60 g·kg^(-1)各处理的H′较CK处理分别增加0.16%、-0.88%、-3.14%、-11.09%,S分别增加-2.82%、-11.27%、-18.31%、-47.89%,E分别增加1.14%、3.00%、3.73%和13.76%。主成分分析表明,与CK处理比较,5 g·k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10 g·kg^(-1)、30 g·kg^(-1)和60g·k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影响显著(P<0.05)。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细菌OTU数目及丰富度指数(Chao1)呈增加趋势,5 g·kg^(-1)处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而10 g·kg^(-1)、30 g·kg^(-1)、60 g·kg^(-1)处理的OTU数目较CK处理分别增加1.09%、5.26%、24.42%,Chao1分别增加5.73%、10.21%、37.68%。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后土壤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在CK处理和5 g·kg^(-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10g·kg^(-1)、30 g·kg^(-1)、60 g·kg^(-1)处理较CK处理分别增加32.3%、21.1%、16.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较CK处理分别减少22.1%、55.3%、66.8%、50.5%。生物炭施入土壤后降低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活性,减少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种类,使土壤原有微生物群落组分发生改变,生物炭也影响了土壤细菌各菌群在土壤中的丰度,使其分布的均匀性降低。为了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石灰性褐土上生物炭一次还田量不能超过5 g·kg^(-1)(干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石灰性褐土 微生物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水胁迫条件下高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浩 焦晓燕 +4 位作者 王劲松 武爱莲 丁玉川 董二伟 王立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57,287,共6页
为明确生物炭对土壤水分有效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比例(0,0.5%,1%,3%和6%(w/w))对土壤水分特征和水胁迫(相对含水量45%)条件下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为明确生物炭对土壤水分有效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比例(0,0.5%,1%,3%和6%(w/w))对土壤水分特征和水胁迫(相对含水量45%)条件下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物炭添加比例增加,土壤吸湿系数、凋萎湿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呈增加趋势,而容重降低;生物炭明显提高了土壤的EC值,0,0.5%,1%,3%和6%处理分别为0.16,0.33,0.47,0.89,1.58mS/cm。添加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土壤的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土壤的有效水含量,但在相同含水量下土壤水的有效性降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6%处理提高了高粱叶片相对含水量,但其植株水势最低,同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净光合速率最低;0.5%处理叶水势最高,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较高,同时干物质累积最大,表明施用0.5%的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水分环境,促进水胁迫条件下高粱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分常数 土壤水分有效性 水胁迫 高粱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8
4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3 位作者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0-705,共6页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都能提高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能使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使褐土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随单施化肥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减小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可以判断褐土土壤有机质和N素状况,可作为评价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为提高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对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5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3 位作者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使微生物碳、氮量增加;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提高了褐土土壤脲酶活性;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可以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它们可作为综合指标来反映褐土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秸秆还田秋施肥 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浩 焦晓燕 +4 位作者 王劲松 丁玉川 武爱莲 董二伟 王立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5-201,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1%,5%,10%(w/w)和不同氮肥水平(0,400,800 kg/hm2)及其交互效应对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C值低的土壤植株生长状况整体要优于EC值高的土壤;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1%,5%,10%(w/w)和不同氮肥水平(0,400,800 kg/hm2)及其交互效应对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C值低的土壤植株生长状况整体要优于EC值高的土壤;1%生物炭对作物生长略优于0处理,而5%和10%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施氮肥与施400 kg/hm2氮肥间无显著差异,800 kg/hm2氮肥水平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效应;生物炭用量、施氮量及其交互效应对2种土壤植株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叶绿素的表现与其生长状况表现基本一致;还原糖含量受生物炭和氮肥影响表现不一;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生物炭用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低量生物炭(1%)有利于高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高量生物炭(5%和10%)和高氮水平(800 kg/hm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粱幼苗的生长;植株硝酸盐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相应减少,随氮肥水平提高而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肥 高粱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敏 郜春花 +4 位作者 李建华 卢晋晶 卢朝东 靳东升 刘靓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674-676,共3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变得十分重要。目前,治理方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生物修复以...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变得十分重要。目前,治理方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生物修复以技术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在论述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方法、特点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磷、钾养分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宁 焦晓燕 +5 位作者 武爱莲 王劲松 董二伟 郭珺 丁玉川 王立革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1402-1405,1420,共5页
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钾有效含量,形态转化及淋溶损失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施用生物炭后对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土壤后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这和生物炭本身携带一定量的磷、钾养分有... 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钾有效含量,形态转化及淋溶损失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施用生物炭后对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土壤后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这和生物炭本身携带一定量的磷、钾养分有关;生物炭也会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境等对土壤磷素有效态转化和固定态钾的释放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此外,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也能有效减少土壤中磷、钾的淋溶损失;生物炭类型、施用量、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炭对磷、钾的作用。建议今后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开展多点联网定位试验,以进一步明确生物炭对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转化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常勃 李建华 +4 位作者 卢朝东 靳东升 张强 郜春花 武文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1071-1074,共4页
矿业开发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矿区复垦土壤的改良和利用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概述了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矿区土壤结构改善、养分增加和酶活性提高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前景及对策。
关键词 微生物复垦技术 矿区生态重建 丛枝菌根 微生物活性 生物菌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分析山西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永霞 张名昌 +3 位作者 白建荣 程宇坤 张效梅 任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0-818,共9页
采用混合取样方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48对引物对山西省38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68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4个,平均为7.48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在0.24~0.89之间,平均为0.66。... 采用混合取样方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48对引物对山西省38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68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4个,平均为7.48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在0.24~0.89之间,平均为0.66。总共检测出185个稀有等位基因,21个特有等位基因。SSR标记聚类分析把38个品种大体分成了4个群。研究表明,山西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很多品种具有频率很高的独特基因,它们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而,山西玉米地方品种对于拓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可能会起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玉米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混合取样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粱基因型对氮磷钾缺乏的生物学响应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成 王劲松 +4 位作者 丁玉川 焦晓燕 董二伟 王立革 武爱莲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133-1137,1191,共6页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缺乏对4个不同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基因型冀蚜2号,T×7000,F44B和7501B的生物学性状、养分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缺乏条件下,不同高粱基因型株高、光合...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缺乏对4个不同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基因型冀蚜2号,T×7000,F44B和7501B的生物学性状、养分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缺乏条件下,不同高粱基因型株高、光合特性、地上部生物量、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与NPK(CK)处理相比,不同高粱基因型NK处理的拔节期株高和抽穗期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拔节期F44B在PK,NK和PK处理的株高降幅显著低于其他3个基因型(P<0.05);抽穗期F44B在PK处理和T×7000在NP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降幅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冀蚜2号、T×7000和7501B在PK和NK处理的光合速率显著(P<0.05)低于CK处理,冀蚜2号和7501B的NP处理显著低于CK处理(P<0.05),F44B在PK和NK处理和T×7000在NP处理的光合速率降幅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不同基因型的PK处理N含量、NK处理P含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P<0.05),其中,F44B降幅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F44B在PK和NK处理和T×7000在NP处理的单株籽粒质量、穗质量和千粒质量的降幅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说明不同高粱基因型对氮磷钾缺乏的适应能力存在明显的遗传性差异,将F44B确定为耐低氮、低磷基因型,将T×7000确定为耐低钾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氮磷钾缺乏 生物学性状 养分吸收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对山药土壤生态特征及病情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文庆 史清亮 +2 位作者 白建军 刘平 张玉花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37-39,56,共4页
在平遥山药产地进行了2种微生物肥料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料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其中0681微生物肥料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有一定减少,而且相对于常规施肥,该肥... 在平遥山药产地进行了2种微生物肥料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料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其中0681微生物肥料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有一定减少,而且相对于常规施肥,该肥料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均有一定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壤的持水、缓冲、保肥能力增强;通过对山药病情指数的调查比较发现,施用微生物肥料有利于减轻山药的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山药 土壤 生态特征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采煤沉陷地土地破坏及复垦土壤培肥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鑫 韩鹏远 +2 位作者 王立革 卢朝东 白文斌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1期97-99,共3页
系统阐述了采煤沉陷对土壤资源的破坏,以及不同复垦方法复垦后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指出了目前复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山西省沉陷区土地复垦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生态坏境 井工开采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及施肥对土壤环境和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宁 焦晓燕 +5 位作者 武爱莲 王劲松 董二伟 郭珺 丁玉川 王立革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633-1637,共5页
以高粱、玉米轮作5 a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5 a连续单独施用生物炭及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后,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 a连续施用生物炭后,单施生物炭(B)处理与空白对照(CK)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OPT+B... 以高粱、玉米轮作5 a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5 a连续单独施用生物炭及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后,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 a连续施用生物炭后,单施生物炭(B)处理与空白对照(CK)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OPT+B)处理与单施化肥(OPT)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但对全氮、容重的影响不显著;施用生物炭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但对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没有显著性影响。与对照相比,单施生物炭能显著提高高粱产量和千粒质量;与单施化肥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能显著提高籽粒千粒质量,但对高粱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炭能显著降低高粱籽粒直链淀粉的含量,但对总淀粉含量没有影响;施肥能显著降低高粱籽粒单宁含量。总体来说,生物炭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在低肥力土壤上施用生物炭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高粱 土壤环境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玉米养分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养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博 陈明昌 +2 位作者 杨治平 张建杰 张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3-7,共5页
对山西省小麦、玉米近10年的产量和养分施用状况以及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省小麦、玉米总产随播种面积的下降在逐年下降,单产则随年际间气候变动波动很大。从养分施用情况看,全省化肥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 对山西省小麦、玉米近10年的产量和养分施用状况以及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省小麦、玉米总产随播种面积的下降在逐年下降,单产则随年际间气候变动波动很大。从养分施用情况看,全省化肥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的农田调查结果显示,小麦、玉米施肥不足与过量现象共存,在所调查的样本数中,占样本数25%的农田施肥过量,主要集中在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南部地区,也是山西省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占样本数50%的农田施肥不足,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中部地区,生产水平较低,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对全省小麦、玉米养分平衡计算分析发现,氮磷养分处于盈余状态,盈余数量氮素多年变动在0.85万-3.57万t,磷素多年变动在3.15万-8.58万t。与氮磷养分不同,钾素多年处于亏缺状态,亏缺数量多年变动在0.04万~6.7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 肥料用量 养分平衡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11
16
作者 范继香 郜春花 +3 位作者 卢朝东 张强 靳东升 李建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55-58,共4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稳定生态系统、监测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其多样性研究在评价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概述和讨论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涵义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 矿区复垦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工矿区土地破坏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靳东升 张强 聂督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1期18-22,共5页
选取山西省主要工矿破坏区的6个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土地破坏状况、补偿情况、采矿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农户对矿区土地复垦的认可、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复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资金短缺... 选取山西省主要工矿破坏区的6个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土地破坏状况、补偿情况、采矿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农户对矿区土地复垦的认可、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复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资金短缺、缺乏技术支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土地破坏 农户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海蓉 周怀平 +1 位作者 解文艳 杨振兴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458-1463,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山西省秸秆资源数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山西省统计年鉴》,对1980—2013年山西省田间秸秆资源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估算,并利用Arc GIS 9.3软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3年... 为了深入了解山西省秸秆资源数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山西省统计年鉴》,对1980—2013年山西省田间秸秆资源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估算,并利用Arc GIS 9.3软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3年,山西省农作物秸秆产量虽然不稳定,但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到2013年达到1 620.03万t,秸秆资源化利用前景大;1980—2013年,秸秆资源量的变化大致分为缓慢上升、平缓波动和快速增长3个阶段;各地区农作物秸秆量、玉米秸秆量、小麦秸秆量及单位播种面积秸秆量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不均衡性,且不均衡性随着时间变化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该研究对山西省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 时空分布 草谷比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建华 郜春花 卢朝东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69-72,共4页
矿产资源的开采在给人类提供财富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对土地的破坏极为严重,但通过合理的整治和复垦,破坏的土地是可以恢复的。针对山西省矿山的土地复垦进行初步探讨,在分析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的基础上... 矿产资源的开采在给人类提供财富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对土地的破坏极为严重,但通过合理的整治和复垦,破坏的土地是可以恢复的。针对山西省矿山的土地复垦进行初步探讨,在分析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山西省矿区复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山西省矿区 复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冬小麦品种Waxy蛋白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海萍 唐朝晖 +2 位作者 刘少翔 张兰萍 逯成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2,共5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了山西100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的缺失类型,筛选出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材料8份。利用2个STS标记和1个SSR标记对不同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鉴定,验证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x...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了山西100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的缺失类型,筛选出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材料8份。利用2个STS标记和1个SSR标记对不同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鉴定,验证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x-7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50 bp的特异带,而在缺失Wx-A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扩增出1条327 bp的特异带;Wx-4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40 bp的特异带,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该扩增片段;Wx-7A,Wx-7D位点的SSR引物在野生型中分别扩增出1条265 bp和1条204 bp的特异带,在缺失Wx-A1和Wx-D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扩增出该特异带。这3个标记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WAXY蛋白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TS标记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