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气环境毒理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君灵 孟紫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对大气环境中重要污染物的毒理学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首先,总结了细颗粒物(PM2.5)和纳米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理学作用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然后,评述了二氧化硫(SO2)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内源性SO2生理作用方面的... 对大气环境中重要污染物的毒理学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首先,总结了细颗粒物(PM2.5)和纳米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理学作用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然后,评述了二氧化硫(SO2)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内源性SO2生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提出SO2既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又是一种新型信号分子的新观点;对大气环境致癌物,特别是有关苯并芘致癌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讨论;对大气中臭氧和光化学烟雾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作了评述;最后,对室内空气污染物尤其是甲醛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毒理学 细颗粒物 二氧化硫 致癌物 臭氧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蚤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巩宁 孟紫强 +1 位作者 邵魁双 孙野青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8,共8页
水蚤是广泛分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水生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近年来,分子毒理学的发展为水蚤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研究思路。本文分别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 水蚤是广泛分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水生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近年来,分子毒理学的发展为水蚤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研究思路。本文分别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组学方面,综述了不同环境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杀菌剂等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纳米材料和藻毒素等)对水蚤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及分子机制,为通过水蚤生态毒理学研究进行环境污染生物标志物筛选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蚤 分子生态毒理学 生态毒理基因组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几个基本概念的见解 被引量:10
3
作者 孟紫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7-104,共8页
对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首先,论述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定义和各自的研究范畴,提出二者区分的条件和方法;其次,对“毒物”和“非毒物”的概念进行论述,否定了“物质即毒物”的论点;第三,论述“靶器官”... 对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首先,论述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定义和各自的研究范畴,提出二者区分的条件和方法;其次,对“毒物”和“非毒物”的概念进行论述,否定了“物质即毒物”的论点;第三,论述“靶器官”概念的局限性及其对学科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以“敏感器官”概念代替“靶器官”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毒物 非毒物 靶器官 敏感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化学形态及其脂/水分配系数:SO_2生理学研究新模式 被引量:8
4
作者 孟紫强 郭掌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了探讨内源性SO2生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化学机制,采用真空减压法、超声波法、通气法、光谱扫描法及摇瓶法等对SO2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化学形态及其脂/水分配系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气态SO2不仅易溶于水,而且更易溶于有机溶剂;2)... 为了探讨内源性SO2生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化学机制,采用真空减压法、超声波法、通气法、光谱扫描法及摇瓶法等对SO2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化学形态及其脂/水分配系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气态SO2不仅易溶于水,而且更易溶于有机溶剂;2)SO2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主要是物理性溶解,其主要以SO2分子状态存在于溶液中,在饱和溶液中90%以上是以自由分子状态存在,在较低浓度下也有50%左右以自由分子状态存在;3)SO2的脂/水分配系数仅为0.16~0.20,使存在于生物膜(脂相)系统的内源性SO2很容易进入水相并转化为亚硫酸盐,这将导致其在组织细胞内的半寿期很短,这符合信号分子的特征.由此结论:1)以SO2生理盐水溶液作为SO2供体,可作为研究内源性SO2生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新模式;2)内源性SO2在组织细胞内的失活途径是:SO2→SO32-/HSO3-→SO42-.此外,论文认为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并不能作为"SO2供体"用以处理生物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供体 脂/水分配系数 失活途径 生理研究新模式 真空减压 饱和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衍生物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后期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仪慧兰 李新锋 孟紫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研究SO2 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 ( 3:1mmol·L- 1 /mmol·L- 1 )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后期异常的效应。结果表明 :SO2 衍生物处理可诱发蚕豆根尖间期细胞微核和核芽 ,使分裂后期出现多种染色体异常 ,如... 研究SO2 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 ( 3:1mmol·L- 1 /mmol·L- 1 )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后期异常的效应。结果表明 :SO2 衍生物处理可诱发蚕豆根尖间期细胞微核和核芽 ,使分裂后期出现多种染色体异常 ,如断片、桥以及滞后染色体等。异常细胞中以微核细胞和染色体断裂细胞居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细胞异常率与处理液浓度之间表现正的线性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蚕豆根尖间期微核和后期染色体异常有可能用作检测SO2 污染的生物剂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衍生物 诱发 蚕豆 根尖细胞 微核 后期异常 生物剂量计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诱发蚕豆体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仪慧兰 秦海峰 李红孩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9-442,共4页
利用蚕豆根尖研究环磷酰胺的遗传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 :环磷酰胺 ( 0 .1~ 5 .0mg/mL)能够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使根尖细胞中具有微核、核出芽及核固缩的细胞明显增多 ,并诱发染色体结构和行为异常 ,产生染色体断片、滞后和桥... 利用蚕豆根尖研究环磷酰胺的遗传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 :环磷酰胺 ( 0 .1~ 5 .0mg/mL)能够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使根尖细胞中具有微核、核出芽及核固缩的细胞明显增多 ,并诱发染色体结构和行为异常 ,产生染色体断片、滞后和桥。环磷酰胺处理组根尖中具有核固缩和微核的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而分裂指数的降低也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低浓度长时间接触或高浓度短时间接触环磷酰胺均可产生遗传毒害 ,因此 ,有关的作业人员应注意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诱发 微核 遗传损伤 剂量依赖性 分裂指数 研究结果 蚕豆 传毒 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硫酸盐引起小麦幼苗细胞膜透性等改变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杜青平 孟紫强 +1 位作者 袁保红 王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38-941,共4页
研究亚硫酸盐胁迫后,小麦幼苗叶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变化等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指标的敏感性来看,亚硫酸盐引起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质膜透性改... 研究亚硫酸盐胁迫后,小麦幼苗叶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变化等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指标的敏感性来看,亚硫酸盐引起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质膜透性改变的反应敏感性依次降低;从时间进程来看,亚硫酸盐首先引起抗氧化酶活性改变,然后引起游离脯氨酸的积累,最后导致细胞质膜透性增加,并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盐 抗氧化菌活性 脯氨酸 质膜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对大蒜根尖细胞遗传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仪慧兰 孟紫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9-714,共6页
研究 SO2 ( 1 4 ,35 ,84 mg/m3 )对大蒜幼根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表明 :大蒜幼苗短时间暴露于高浓度 SO2 环境中 ,或者长时间生长在低浓度 SO2 环境中 ,均可导致根尖细胞微核和双核频率明显增高 ,并引起根尖部分细胞核固缩。SO2 的... 研究 SO2 ( 1 4 ,35 ,84 mg/m3 )对大蒜幼根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表明 :大蒜幼苗短时间暴露于高浓度 SO2 环境中 ,或者长时间生长在低浓度 SO2 环境中 ,均可导致根尖细胞微核和双核频率明显增高 ,并引起根尖部分细胞核固缩。SO2 的上述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 -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 ,细胞中的微核、双核及核固缩率与 SO2 浓度间呈线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SO2 可引起植物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大蒜根尖细胞有可能用作监测 SO2 污染的生物计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大蒜根尖细胞 遗传损伤作用 微核 双核 核固缩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对暴露儿童健康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孟紫强 张雷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为了研究沙尘暴对儿童可能造成的急性危害,以沙尘暴源区——甘肃省武威市的某2所小学3~5年级的1040名学生(年龄8~14岁)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和2005年的3~5月沙尘暴频发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共调查4场沙尘暴事件,所调查的症状有... 为了研究沙尘暴对儿童可能造成的急性危害,以沙尘暴源区——甘肃省武威市的某2所小学3~5年级的1040名学生(年龄8~14岁)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和2005年的3~5月沙尘暴频发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共调查4场沙尘暴事件,所调查的症状有咳嗽、咯痰、气短、肺部喘鸣、胸部憋闷、咽干口苦、眼睛干涩、流泪、流涕、打喷嚏、心情压抑等11种常见的症状.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当天(滞后0d)儿童各种所查症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沙尘暴过后(滞后1~5d),儿童各种症状的RR逐渐降低,沙尘暴过后4d(滞后4d),几乎所有症状均恢复正常.暴露儿童在沙尘暴发生当天,除肺部喘鸣和胸部憋闷发生的RR升高不显著外(p>0.05),其他所查症状发生的RR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p<0.001).沙尘暴过后虽然各种症状RR均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不同:在滞后1~2d,气短、眼睛干涩、流泪和心情压抑等4种症状RR仍显著高于沙尘暴前,直到滞后3d才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咳嗽、咯痰、咽干口苦和打喷嚏等4种症状RR在滞后4d才恢复正常;流涕症状RR在滞后5d才基本恢复正常.不同年度和不同时期的沙尘暴事件对儿童健康症状的影响有所不同.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沙尘暴对儿童的健康既有当日急性效应又有一定的短期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广义估计方程 健康效应 急性影响 儿童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3^(2-)与Cl^-胁迫对小麦幼苗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青平 孟紫强 袁保红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8-330,342,共4页
通过室内对比实验,研究了亚硫酸盐和氯化钠对小麦幼苗的毒性。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盐比氯化钠对小麦幼苗的伤害程度大;在总电荷浓度和钠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SO32-的毒性大于Cl-。这提示亚硫酸盐和氯化钠对小麦幼苗伤害的机理存... 通过室内对比实验,研究了亚硫酸盐和氯化钠对小麦幼苗的毒性。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盐比氯化钠对小麦幼苗的伤害程度大;在总电荷浓度和钠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SO32-的毒性大于Cl-。这提示亚硫酸盐和氯化钠对小麦幼苗伤害的机理存在差异,且主要由SO32-和Cl-的不同属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亚硫酸盐 氯化钠 小麦幼苗 脂质过氧化 膜通透性 土壤盐渍化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连接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波 孟紫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9-641,共3页
DNA连接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酶 ,其所催化的反应在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DNA连接酶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ATP的能量催化两个核苷酸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依赖ATP的DNA连接酶 ,另一类是利用NAD+ 的能量催化两个核苷酸链之... DNA连接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酶 ,其所催化的反应在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DNA连接酶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ATP的能量催化两个核苷酸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依赖ATP的DNA连接酶 ,另一类是利用NAD+ 的能量催化两个核苷酸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依赖NAD+ 的DNA连接酶 .研究发现 ,细菌的DNA连接酶都是依赖NAD+ 的 ,且有非常相似的序列和相近的分子质量 ,其酶分子分为两个功能区 :N端区与NAD+ 结合形成酶 腺苷酸中间物 ;C端区催化两条DNA链的连接 .所有真核生物的DNA连接酶都是利用ATP提供能量 ,且一种真核生物含有多种DNA连接酶 ,不同的DNA连接酶催化不同的DNA修复和复制过程 :DNA连接酶Ⅰ的作用是将岗畸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链以及进行碱基切除修复 (BER) ;DNA连接酶Ⅲ主要是在DNA修复中起作用 ,即催化单核苷酸碱基切除修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结构 岗畸片段 DNA修复 DNA复制 DNA连接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生物大型溞在水生生态毒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巩宁 孟紫强 +1 位作者 邵魁双 孙野青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大型溞(Daphnia magna)因其个体小、繁殖快、易于培养及对污染物敏感等特点,而成为水生毒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模式物种。本文构建了一套以大型溞为受试动物的水生生态毒理学实验内容和方案,可用于本科生基础性、综合性实验教学。本方... 大型溞(Daphnia magna)因其个体小、繁殖快、易于培养及对污染物敏感等特点,而成为水生毒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模式物种。本文构建了一套以大型溞为受试动物的水生生态毒理学实验内容和方案,可用于本科生基础性、综合性实验教学。本方案以形态学观察、生理学和毒理学测试为主,也可扩展为包括分子毒理学在内的其他毒性终点的创新性实验。此外,授课教师还可以本方案为基础,对实验内容酌情增减或联合使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生态毒理学实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水生毒理学 实验教学 实验设计 实验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mes试验对氟化物诱发突变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
13
作者 张波 孟紫强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1-442,共2页
应用Ames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酶技术研究了氟化钠(NaF)对TA98和TA100两个组氨酸缺陷型菌株的致突变和抗突变活性。结果表明,NaF对所试微生物缺乏致突变活性,且在中毒浓度下(>2000μg·皿-1)降低了试验菌株的回复突变频率;NaF... 应用Ames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酶技术研究了氟化钠(NaF)对TA98和TA100两个组氨酸缺陷型菌株的致突变和抗突变活性。结果表明,NaF对所试微生物缺乏致突变活性,且在中毒浓度下(>2000μg·皿-1)降低了试验菌株的回复突变频率;NaF对已知的阳性致突变物也未显示抗突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钠 AMES试验 氟化物 诱发突变 抗突变活性 环境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硫对小鼠不同脏器DNA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孟紫强 张波 +1 位作者 秦国华 李瑞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7,共4页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了SO2对小鼠不同脏器(脑、肺、肝、脾、肾、肠和睾丸)及血液淋巴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SO2引起所有受试器官和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且随SO2浓度增加,DNA损伤加剧,并呈明确的剂量-效应...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了SO2对小鼠不同脏器(脑、肺、肝、脾、肾、肠和睾丸)及血液淋巴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SO2引起所有受试器官和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且随SO2浓度增加,DNA损伤加剧,并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吸入SO2浓度增加,DNA受损伤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率增加,二者呈正相关.SO2是一种全身性DNA损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DNA 器官 小鼠 彗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天气多发区民勤县发现多例非职业性尘肺病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孟紫强 杨振华 +7 位作者 潘竞界 李建民 耿红 张剑 卢彬 闫晓钟 张全喜 张欣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37-342,共6页
为了调查非职业性尘肺在我国沙尘天气多发区的发病情况,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沙尘天气多发区甘肃省民勤县6个乡镇从未接触过职业性沙尘的1500名18岁以上的农民为调查对象,对其中自觉呼吸系统不适的480人进行了胸透,其中81人... 为了调查非职业性尘肺在我国沙尘天气多发区的发病情况,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沙尘天气多发区甘肃省民勤县6个乡镇从未接触过职业性沙尘的1500名18岁以上的农民为调查对象,对其中自觉呼吸系统不适的480人进行了胸透,其中81人进行了X光拍片,分析非职业性尘肺病的发生.分析结果表明,有8例非职业性尘肺患者.如果假设在所调查的未进行X光拍片的农民中无人患有非职业性尘肺病(实际上漏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患病率也高达5.33‰,表明长期暴露于沙尘天气可引发非职业性尘肺,且发病率高,症状严重,对当地农民的健康影响很大.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由此结论:长年暴露于沙尘天气可导致非职业性尘肺病的发生.论文建议,将这种因常年暴露于沙尘天气而引起的非职业性尘肺病定名为"沙漠尘肺"(简称:沙漠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职业性尘肺 沙漠尘肺 沙漠肺 尘肺病 沙尘天气 沙尘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对大鼠心、肺、睾丸的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晓莉 李红 孟紫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采用气管直接注入染毒法,研究PM2.5对大鼠心、肺和睾丸的氧化损伤作用.染毒后24h观察大鼠心、肺和睾丸抗氧化酶(SOD,CAT,GSH-PX)、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PM2.5染毒后,与对照组相比,肺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 采用气管直接注入染毒法,研究PM2.5对大鼠心、肺和睾丸的氧化损伤作用.染毒后24h观察大鼠心、肺和睾丸抗氧化酶(SOD,CAT,GSH-PX)、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PM2.5染毒后,与对照组相比,肺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LPO)水平的变化最显著,出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变化;睾丸仅高剂量组GSH-Px酶活性和LPO水平出现显著变化;心脏也仅是较高剂量组的LPO水平有显著升高,但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M2.5可对大鼠心、肺、睾丸具有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睾丸 抗氧化酶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衍生物对大鼠神经元和心肌细胞几种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紫强 聂爱芳 +2 位作者 桑楠 杜正清 魏彩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为了阐明大气污染物SO2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作用机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SO2衍生物(NaHSO3和Na2SO3,分子比为1∶3)对大鼠海马、背根节神经元和心肌细胞膜上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1)SO2衍生物可显著增大大... 为了阐明大气污染物SO2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作用机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SO2衍生物(NaHSO3和Na2SO3,分子比为1∶3)对大鼠海马、背根节神经元和心肌细胞膜上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1)SO2衍生物可显著增大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钠电流,不影响钠通道的激活过程,但可使钠电流的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延迟钠通道的失活过程;另外,SO2衍生物可显著增大瞬间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不影响IA的激活过程,使IK的激活过程向负电压方向移动,促进IK的激活过程,而使IA的失活曲线向正电压方向移动,延迟IA的失活过程.(2)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大鼠背根节神经元钠电流(TTX-S钠电流和TTX-R钠电流),可使两种钠电流的激活和失活曲线均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但对失活的影响大于对激活的影响,即延迟钠通道的失活过程;SO2衍生物显著增大背根节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TOCs)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不影响TOCs的激活过程,但可使IK的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促进IK的激活.另外,还可使TOCs的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即延迟TOCs的失活.(3)SO2衍生物可显著增大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使ICa,L的激活和失活曲线均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但对失活的影响大于对激活的影响;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心肌细胞钠电流,不影响钠通道的激活过程,但可使钠电流的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延迟钠通道的失活过程;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使Ito的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促进Ito的激活过程,但可使Ito的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延迟Ito的失活过程;此外,SO2衍生物还可显著增大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但不影响其反转电位.结果表明,SO2衍生物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元和心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活动而对中枢神经、传导神经以及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提示大气SO2污染可能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离子通道 海马神经元 背根节神经元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气态SO2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Ⅱ:与亚硫酸盐的比较及SO2的内源产生与调节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孟紫强 李君灵 +4 位作者 张全喜 白维铭 杨振华 王法琦 赵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了探讨内源性气态SO2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将气态SO2或SO2生理盐水溶液加入孵育液,使SO2分子直接作用于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方法,对体内SO2的失活机制、正常生理浓度及其内源产生的体内调节等进行了研究,并对亚硫酸盐/... 为了探讨内源性气态SO2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将气态SO2或SO2生理盐水溶液加入孵育液,使SO2分子直接作用于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方法,对体内SO2的失活机制、正常生理浓度及其内源产生的体内调节等进行了研究,并对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能否作为“SO2供体”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1)气态SO(21~2000μmol·L^-1)对血管的舒张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且其舒血管作用远大于SO2衍生物(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表明SO2衍生物是SO2信号作用失活的产物;2)SO2气体和SO2生理盐水溶液对大鼠血管的舒张作用强度相似,表明在SO2生理学或毒理学试验中二者可相互替代;3)正常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和血浆中内源性SO2平均浓度分别为(127.76±31.34)和(16.77±8.24)μmol·L^-1,表明血管组织SO2的浓度很高;4)内源性SO2在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均可合成,但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5)不论对大鼠体内血管组织还是对离体血管组织、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乙酰胆碱(Ach)均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SO2的产生,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E)能够抑制SO2产生.由此结论:1)SO2生理作用的失活途径为“气态SO2→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硫酸盐”,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混合液的作用并不能等同于内源性SO2的作用,不能作为体内、外处理生物组织的“SO2供体”;2)直接应用SO2气体或者应用SO2生理盐水溶液代替SO2气体处理生物组织可作为内源性SO2生理学研究的新模式;3)血管组织SO2的浓度很高且主要在内皮细胞合成;4)SO2的生物合成也能被体内某些内源性物质(如Ach、NE)所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衍生物 亚硫酸盐 生理浓度 调节 气体信号分子 血管舒张作用 SO2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PM_(2.5)水溶和有机成分对巨噬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20
19
作者 耿红 孟紫强 张全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用超纯水或二氯甲烷从甘肃省武威市和内蒙古包头市采集的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中提取水溶成分和有机成分,于体外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4h,测定细胞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质膜ATP酶活性、膜表层和膜脂疏水区流动性、胞质内游... 用超纯水或二氯甲烷从甘肃省武威市和内蒙古包头市采集的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中提取水溶成分和有机成分,于体外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4h,测定细胞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质膜ATP酶活性、膜表层和膜脂疏水区流动性、胞质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表明,沙尘暴PM2.5水溶成分可抑制质膜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降低质膜表层和膜脂疏水区流动性,增加胞质LDH外渗,并使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弱,但对ACP和Ca2+浓度影响不大;有机成分除引起胞质LDH渗漏、质膜Na+-K+-ATP酶活性下降外,对其它测定指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沙尘暴PM2.5水溶和有机成分均可对肺泡巨噬细胞产生毒性,其中水溶成分的毒性作用大于有机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细颗粒物 水溶成分 有机成分 肺泡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体内衍生物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 被引量:20
20
作者 仪慧兰 李红孩 孟紫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8-371,共4页
以蚕豆为材料 ,研究 SO2 体内衍生物 -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混合液 (3:1)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效应。结果表明 :0 .0 5~2 .0 0 mmol/ L的 SO2 衍生物处理可诱发两品种蚕豆根尖中的微核细胞明显增加 ;不同浓度 (0 .0 5~ 15 .0 0 mmol/ L ... 以蚕豆为材料 ,研究 SO2 体内衍生物 -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混合液 (3:1)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效应。结果表明 :0 .0 5~2 .0 0 mmol/ L的 SO2 衍生物处理可诱发两品种蚕豆根尖中的微核细胞明显增加 ;不同浓度 (0 .0 5~ 15 .0 0 mmol/ L ) SO2 衍生物处理 12、2 4、36 h后 ,根尖微核细胞率是对照组的 2 .5~ 5 .0倍 ,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SO2 衍生物浓度之间具有正的线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SO2 衍生物能够破坏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衍生物 亚硫酸氢钠 蚕豆 微核 遗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