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逍遥散证与逍遥散抗应激研究看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路 被引量:16
1
作者 秦雪梅 高晓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4期521-525,共5页
本文回顾了经典名方逍遥散的中医理论、临床及方剂3个方面基本问题的研究状况,明确了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从中医药现代化战略思路分析并提出了逍遥散现代系统研究的几点建议,为逍遥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现代化 逍遥散 逍遥散证 抗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研究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能量代谢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耀 许腾 +2 位作者 吴丹 田俊生 秦雪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1-491,共11页
目的预测逍遥散潜在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构建逍遥散抗抑郁成分靶标-疾病靶标网络,通过网络分析方法筛选关键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节点... 目的预测逍遥散潜在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构建逍遥散抗抑郁成分靶标-疾病靶标网络,通过网络分析方法筛选关键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节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索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可能参与的生物过程。结果逍遥散中多个成分可通过钠钾ATP酶α1,及ATP合酶α,β和γ亚基等靶点,调节三羧酸循环、糖代谢、氨基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和氧化磷酸化等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模式调节能量代谢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整合药理学 抑郁症 能量代谢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亚健康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蕾 武嫣斐 +3 位作者 向欢 张丽增 秦雪梅 田俊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0-596,共7页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抑郁症、焦虑症和高血压等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本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2方面对其科学概念、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和药理学研究...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抑郁症、焦虑症和高血压等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本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2方面对其科学概念、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和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为心理亚健康的识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亚健康 诊断 中医 辩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对大鼠机体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爱平 范玛莉 +3 位作者 张松 秦雪梅 杜冠华 李震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68-274,共7页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代谢通路分析,对山西老陈醋对大鼠机体代谢组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山西老陈醋后,大鼠的血清和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发生明显变化,其中α-...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代谢通路分析,对山西老陈醋对大鼠机体代谢组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山西老陈醋后,大鼠的血清和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发生明显变化,其中α-葡萄糖、β-葡萄糖、乳酸、柠檬酸、苹果酸、脂质和马尿酸等代谢物含量变化较大。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山西老陈醋能显著影响大鼠机体的酮体合成与降解、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和丁酸甲酯代谢,这些影响主要与能量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等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分析了山西老陈醋对大鼠正常机体代谢物的影响,为其抗疲劳、降糖、降脂等保健作用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多元统计分析 代谢通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柴胡皂苷b2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萌 施浩 +4 位作者 陈佳俊 吕家乐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L^(-1)孵育24 h)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模型组(CORT 400μmol·L^(-1)孵育24 h)和模型+SSb2组(SS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预处理3 h,去上清,然后加入CORT 400μmol·L^(-1)及对应浓度SSb2共孵育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检测PC12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③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SSb212.5μmol·L^(-1)组,采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PC12细胞代谢轮廓变化;比色法检测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当CORT浓度为400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6)%(P<0.01);SSb2浓度>50μmol·L^(-1)时,对PC12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P<0.01)。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释放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各浓度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P<0.01),LDH释放率显著降低(P<0.01)。③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SSb2能显著回调谷氨酸、肌酸、N-乙酰天冬氨酸、L-酪氨酸、柠檬酸、L-异亮氨酸、乳酸、谷氨酰胺和胆碱9个差异代谢物。对SSb2调控的关键代谢物进一步富集分析表明,SSb2主要影响5条代谢通路,即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谷氨酸含量(P<0.01)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SSb2对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b2 皮质酮 PC12细胞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经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以修复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史薇 刘敏 +2 位作者 王智超 吴也可 吴克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9-1278,共10页
目的研究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对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公藤甲素建立人卵巢颗粒细胞(KGN)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调经促孕丸组、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 目的研究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对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公藤甲素建立人卵巢颗粒细胞(KGN)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调经促孕丸组、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抑制剂组和SIRT1抑制剂+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组。用雷公藤甲素孵育6 h造成颗粒细胞功能损伤后再予SIRT1抑制剂以及空白或含药血清。干预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ELISA试剂盒检测抗苗勒激素(Anti-Müllerian,AM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抑制素B(Inhibin B,INHB);生化试剂盒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酶;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数量和活性变化;Westernblot检测SIRT1、p-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eroxl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l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蛋白表达;PCR检测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mRNA表达和线粒体DNA拷贝数(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mtDNA)。结果中成药调经促孕丸和补肾养血活血复方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均可提高颗粒细胞活力(P<0.05);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提高ATP酶活性和MMP(P<0.05);改善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增加线粒体数量、活性和mtDNA表达(P<0.01),上调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结论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对雷公藤甲素所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新生线粒体生物合成以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苁蓉菟丝子汤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线粒体功能障碍 SIRT1/PGC-1α 卵巢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质量酸枣仁多肽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一萌 索晓雄 +3 位作者 刘彩霞 杜晨晖 闫艳 裴香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1-96,共6页
为研究酸枣仁多肽制备工艺及不同分子质量酸枣仁多肽的功能特性,该研究筛选了酸枣仁多肽适宜的水解条件,利用超滤法分离酸枣仁多肽,获得不同分子质量酸枣仁多肽(ZSSPP-I、ZSSPP-Ⅱ、ZSSPP-Ⅲ、ZSSPP-Ⅳ),并对各多肽组分的溶解度、吸油... 为研究酸枣仁多肽制备工艺及不同分子质量酸枣仁多肽的功能特性,该研究筛选了酸枣仁多肽适宜的水解条件,利用超滤法分离酸枣仁多肽,获得不同分子质量酸枣仁多肽(ZSSPP-I、ZSSPP-Ⅱ、ZSSPP-Ⅲ、ZSSPP-Ⅳ),并对各多肽组分的溶解度、吸油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功能特性与分子质量、温度和pH值的相关性。酸水解法以小于3 kDa的组分为主;酶水解各组分含量相对均衡;功能特性研究表明,不同分子质量的酸枣仁多肽功能特性具有差异,ZSSPP-I(分子质量>10 kDa)的溶解度、吸油性、起泡性和乳化性最好,而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则以ZSSPP-Ⅳ(分子质量<3 kDa)较好。结果表明,不同分子质量的酸枣仁多肽可通过酶水解或酸水解方法快速制备;ZSSPP-I和ZSSPP-Ⅳ组分更具有开发潜力,可为酸枣仁多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多肽 制备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调节海马丙酮酸-乳酸轴代谢稳态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
8
作者 韩雨梅 包春辉 +5 位作者 张子威 梁家任 向欢 田俊生 周石 吴爽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8-1483,共16页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调节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海马组织中丙酮酸-乳酸轴代谢稳态改善其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PF级8周龄雄性SD...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调节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海马组织中丙酮酸-乳酸轴代谢稳态改善其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PF级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安静组(C)、CUMS安静组(M)、正常运动组(HC)和CUMS运动组(HM)。M组与HM组接受8周CUMS造模;HC组与HM组从第5周开始接受4周HIIT干预(3 min(85%~90%)S_(max)+1 min(50%~55%)S_(max),循环3~5次,S_(max)为最大运动速度)。检测HC组与HM组在第4周安静状态下和运动后第0、2、4、8、12、24 h以及各组第8周安静状态下的血乳酸浓度;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采用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直立次数与穿越格数等行为学指标评估各组大鼠抑郁样行为。在第8周末行为学测试后采集海马组织,分别采用液质色谱-质谱法(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靶标定量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代谢物含量、乳酸与丙酮酸浓度、丙酮酸-乳酸轴关键代谢酶含量和单羧酸转运载体(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s)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4周HIIT干预显著提高了CUMS大鼠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直立次数和穿越格数;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发现,与C组相比,M组有21种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4周HIIT干预后,与C组相比,HC组有14种差异代谢物得到显著回调,与M组相比,HM组有11种差异代谢物得到显著回调;靶标定量结果显示,相比于C组,M组海马组织中乳酸浓度显著降低,丙酮酸浓度显著增加,4周HIIT干预显著增加HM组海马组织中乳酸、丙酮酸浓度,血乳酸浓度变化趋势与海马组织乳酸浓度变化一致,与C组相比,M组LDHB含量显著升高,PKM2和PDH含量以及MCT2与MCT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降低,4周HIIT干预上调了HM组PKM2和PDH含量以及MCT2与MCT4蛋白质表达水平。结论4周HIIT干预可以上调CUMS大鼠的血乳酸浓度以及海马组织中PKM2与PDH代谢酶含量,并上调MCT2与MCT4转运载体蛋白的表达,促进中枢乳酸的摄取与利用,从而调节丙酮酸-乳酸轴的代谢稳态,改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丙酮酸-乳酸轴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单羧酸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调节乳酸介导的突触可塑性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
9
作者 韩雨梅 张子威 +5 位作者 梁家任 包春辉 田俊生 周石 向欢 杨永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9-1510,共12页
目的探究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pra... 目的探究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对照运动组(HC组)以及模型运动组(HM组)。M组和HM组采用8周CUMS建立抑郁模型,HC组和HM组从第5周开始接受4周HIIT干预,HIIT方案为3 min高速(85%~90%S_(max))和1 min低速(50%~55%S_(max))无间歇重复训练(S_(max)为最大训练速度),每次训练循环3~5组,每周训练5 d。分别于第4周和8周末评价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尾静脉血乳酸含量。干预结束后取大鼠PFC,用高尔基染色检测突触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乳酸和谷氨酸含量以及血清中5-羟色胺(5-HT)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c-Fos、Arc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NMDAR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M组大鼠糖水偏爱率、穿越格数、直立次数、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时间均显著降低;PFC中突触棘密度显著下降,c-Fos、Arc、NMDAR1表达以及乳酸和谷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BDNF和MCT1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5-HT含量显著降低。与M组相比,HIIT能够显著改善HM组大鼠行为学指标,上调PFC中MCT1和乳酸含量,并回调PFC中c-Fos、Arc、NMDAR1表达水平以及谷氨酸和BDNF含量,突触棘密度显著增加。结论4周HIIT干预可能通过增加CUMS大鼠PFC的乳酸含量,降低谷氨酸浓度从而回调NMDAR过度表达,减轻其神经兴奋性毒性,增强突触可塑性进而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乳酸 谷氨酸 突触可塑性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0
作者 薛立英 高丽 +2 位作者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02-309,共8页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因此将其开发成抗衰老...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因此将其开发成抗衰老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药食同源中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已报道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的文献数量,筛选出可以用作抗衰老研究的中药;同时,以衰老机制为基础,对药食同源中药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 药食同源 抗氧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元波 张敏 +2 位作者 程启斌 马丽莎 张立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9-634,共6页
建立连翘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指标,探索连翘叶抗氧化主要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18个不同产地连翘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分别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法和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连翘叶的抗氧化活性... 建立连翘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指标,探索连翘叶抗氧化主要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18个不同产地连翘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分别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法和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连翘叶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通过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连翘叶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双变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了连翘叶抗氧化的谱效关系,结果显示连翘叶中主要有3个化学成分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本研究结果为连翘叶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叶 指纹图谱 抗氧化 谱效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类方及其分离组分抗抑郁作用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贾广成 田俊生 +4 位作者 周玉枝 李金兵 郭晓擎 李寅生 秦雪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逍遥散类方及其分离组分的抗抑郁作用,筛选最佳的抗抑郁复方及分离组分。方法:首先,以传统中药复方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水煎剂和阳性药(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采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各组药效。其次,将逍遥散... 目的:研究比较逍遥散类方及其分离组分的抗抑郁作用,筛选最佳的抗抑郁复方及分离组分。方法:首先,以传统中药复方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水煎剂和阳性药(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采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各组药效。其次,将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和柴胡疏肝散复方及其分离所得的6个不同极性的组份,采用体外活性筛选实验,考察各复方及其分离组份对大鼠脑突触体摄取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逍遥散水煎剂组、柴胡疏肝散水煎剂组、文拉法辛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地缩短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在待测样品的终反应浓度为10μg/mL的条件下,逍遥散水煎剂组X1、逍遥散分离组分X6、X7对大鼠脑突触体摄取单胺类神经递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逍遥散及其分离组分X6、X7表现出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可以作为筛选抗抑郁新药的理想组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类方 大鼠强迫游泳 分离组分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冯光明 田俊生 +3 位作者 武嫣斐 赵思俊 张丽增 秦雪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12-516,共5页
目的: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入组抑郁症患者62例,每例患者给予逍遥散370 g/d,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中医证候量表在基线及治疗后2、4、6、8周末进行评分。结... 目的: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入组抑郁症患者62例,每例患者给予逍遥散370 g/d,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中医证候量表在基线及治疗后2、4、6、8周末进行评分。结果:58例为有效病例,4例脱落。HAMD量表评定显效率为90%。经8周治疗后HAMD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各项症状发生率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量表评分及各项症状发生率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有肯定的疗效,且起效较快,不良反应相对少而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抑郁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俊杰 贾金萍 秦雪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9-587,共9页
中药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中,但其存在化学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及高通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中药复杂成分... 中药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中,但其存在化学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及高通量的特点,特别适合于中药复杂成分及其代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中药成分鉴定及质量控制、中药代谢组学及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典型应用,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MS) 中药 质量控制 代谢组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种栽培黄芪药材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雪洁 孙海峰 +2 位作者 谢道生 武滨 秦雪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评价对于黄芪的规范化栽培与种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即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引种至山西浑源黄芪道地产区不同来源黄芪药材中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 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评价对于黄芪的规范化栽培与种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即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引种至山西浑源黄芪道地产区不同来源黄芪药材中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成分不仅仅与黄芪栽培方式、产地有关,还与种质来源密切相关;山西、陕西地区黄芪种质适宜在当地栽培和野生种植,而甘肃、内蒙古黄芪引种到山西浑源地区黄酮类物质含量较原产地为高,适宜大面积引种;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将为黄芪的规范化种植、优良品种选育及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引种栽培 质量评价 黄酮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致病镰刀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芬 岳换弟 +2 位作者 秦雪梅 雷振宏 王梦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5-960,共6页
镰刀菌是一类重要的寄生性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是镰刀菌侵入寄主使其致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主要从镰刀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与植物抗菌次生代谢物之间的关系等方... 镰刀菌是一类重要的寄生性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是镰刀菌侵入寄主使其致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主要从镰刀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与植物抗菌次生代谢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阐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镰刀菌的侵染致病机制,进而为寻找新的病害控制措施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细胞壁降解酶 作用机制 影响因素 抗病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薛立英 周玉枝 +2 位作者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2-1082,共1页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本文以药食同源中药为...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本文以药食同源中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已报道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的文献数量,筛选出可以用作抗衰老研究的中药;同时,以自由基学说、端粒酶学说、免疫学说、DNA损伤修复学说和神经内分泌学说为基础,对药食同源中药的抗衰老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调查发现,有52种药食同源中药已考察抗衰老活性,其中抗衰老研究较多的有枸杞子、马齿苋、黄精、葛根、沙棘、山楂、甘草、玉竹、山药和火麻仁等(n>10,n为文献数量),而青果、槐花、香薷、肉豆蔻、砂仁、昆布、小茴香、麦芽、百合、香椽、槐米和鱼腥草等虽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目前尚未报道其抗衰老研究;目前对于药食同源中药的抗衰老研究大多依据某一机制展开,且多集中于自由基学说,其他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文综述了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为其抗衰老研究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 药食同源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窦春艳 郑兴宇 +3 位作者 秦雪梅 李震宇 薛水玉 高晓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肾毒性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大鼠喂食三聚氰胺污染饲料20 d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肾毒性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大鼠喂食三聚氰胺污染饲料20 d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手段对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利用代谢组学分析软件SIMCA-P+11对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采集的GC-MS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部分纤维化,有大量尿酸盐结晶,可见颗粒管形病变。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样品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指认引起差异的特征代谢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中丙氨酸显著上升;缬氨酸和乙醇胺等明显下降;尿液中乳酸显著上升,而半胱氨酸和尿嘧啶等明显下降。结论三聚氰胺污染饲料引起大鼠明显的肾毒性,尿液中有17种物质,肾脏组织中有11种物质被判定为可能特征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毒性作用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MR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款冬花蕾动态化学成分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支海娟 孙海峰 +2 位作者 支鹏 李震宇 秦雪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8-466,共9页
运用基于核磁共振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款冬花蕾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首先采用1D和2D NMR图谱对款冬样品的核磁图谱进行了结构指认,共鉴定了40个代谢产物;随后核磁数据导入SMCA-P软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 运用基于核磁共振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款冬花蕾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首先采用1D和2D NMR图谱对款冬样品的核磁图谱进行了结构指认,共鉴定了40个代谢产物;随后核磁数据导入SMCA-P软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发育阶段的款冬花蕾能很好的分开,且呈逐步变化趋势;其中10月、11月、12月的样品在散点图上距离较近,说明这三个时期花蕾的代谢组成接近;而9月(发育初期)和3月(开花后)采集的款冬花样品相距较远,说明这两个阶段的样品化学差异性很大;款冬中的代表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柱状图揭示,随着花蕾的发育,蔗糖的含量逐渐降低,到开花后达到最低,而款冬酮的含量逐渐升高,到开花后达到最高。本研究结果与中医传统用药经验是一致的,即花蕾发育初期和开花后其代谢产物组成与传统采收期差异较大,均不能入药。此外,单一款冬酮不能代表款冬花的止咳化痰药效物质基础,其药效的发挥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 代谢组学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俊生 秦雪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61-862,共2页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在预防和治疗复杂性疾病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方面,但目前仍存在药效物质基础不清楚、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在预防和治疗复杂性疾病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方面,但目前仍存在药效物质基础不清楚、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多向药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思想、新策略,它系统综合地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和影响,特别适合复杂中药体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