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环形撕囊下晶状体前囊膜撕裂力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韩少峰 李志朝 +1 位作者 苗艳瑞 裴雅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9-419,共1页
目的为了测量在连续环形撕囊过程中晶状体前囊膜的撕裂力大小,探讨在撕囊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原理研制的2自由度微力感知撕囊镊(精度0.42 m N),对28只猪眼球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操作(专家19只猪眼球样本... 目的为了测量在连续环形撕囊过程中晶状体前囊膜的撕裂力大小,探讨在撕囊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原理研制的2自由度微力感知撕囊镊(精度0.42 m N),对28只猪眼球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操作(专家19只猪眼球样本,新手9只猪眼球样本),并实时记录撕囊力大小及其操作行为;然后,对整个撕囊过程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比每一夹持步中最大撕囊力和操作时间,得到撕囊操作规律;最后,利用Image J软件对撕囊图像进行测量,计算囊膜夹持点到裂纹扩展点距离与裂纹扩展点到囊膜夹持点距离的比值,获取囊膜断裂伸长率。结果连续环形撕囊的最大撕裂力范围为13.76~48.35 m N,其中,专家平均最大撕裂力为22.43±7.65 m N,新手平均最大撕裂力为31.40±9.68 m N。最大撕囊力多出现在第一夹持步中,且9 m N在操作时间占比中最多。在整个撕囊过程中,囊膜断裂平均伸长率为0.18±0.11。结论本研究成果可为撕囊操作提供指导以及撕囊理论的构建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撕囊 晶状体前囊膜 布拉格光纤光栅 传感原理 实时记录 操作行为 裂纹扩展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miRNA表达框架下调端粒酶活性并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
2
作者 赵丹丹 丁彩云 李文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28-2439,共12页
目的本研究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miRNA表达框架(MEC),其以hTERT和hTR的特异性序列为靶点。该框架能够有效改善传统RNAi方法中miRNA易降解和细胞毒性问题,为miRNA的合成提供一种简便的方法。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构建hTERT和hTR特异的miRNA... 目的本研究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miRNA表达框架(MEC),其以hTERT和hTR的特异性序列为靶点。该框架能够有效改善传统RNAi方法中miRNA易降解和细胞毒性问题,为miRNA的合成提供一种简便的方法。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构建hTERT和hTR特异的miRNA表达框架。采用TRAP银染色和TRA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端粒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端粒长度,MTT法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hTERT/hTR特异性miRNA表达框架。不同MEC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程度不同。端粒酶的沉默可引起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G0/G1期生长阻滞,导致细胞凋亡。结论miRNA介导的端粒酶沉默是一种有效抑制RB细胞生长的策略,开发一个强大的系统来充分探索miRNA的作用是必要的。本文构建的MEC显示了强大的RNAi效应,可成为筛选用于RB基因治疗的RNAi靶向序列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MIRNA RNAI 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