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医学精准诊疗临床指南(2025版)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 +4 位作者 朱朝晖 李思进 汪静 依荷芭丽·迟 王雪鹃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5-866,共12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的核医学精准诊疗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国NENs的核医学精准诊疗研究及应用历经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随着国际相关诊疗药物即将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自主研...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的核医学精准诊疗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国NENs的核医学精准诊疗研究及应用历经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随着国际相关诊疗药物即将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自主研发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陆续开展,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亟待建立。为此,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最新研究进展和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定了《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医学精准诊疗临床指南(2025版)》,旨在指导我国NENs核医学精准诊疗的规范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核医学精准诊疗 临床指南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多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科医务人员辐射防护知信行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蒙婷 杨素云 施冰梓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9,共9页
为调查核医学科医务人员辐射防护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以规范医务人员辐射防护行为,为丰富辐射防护培训内容提供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辐射防护知信行问卷,对便利选取的核医学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辐射防护... 为调查核医学科医务人员辐射防护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以规范医务人员辐射防护行为,为丰富辐射防护培训内容提供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辐射防护知信行问卷,对便利选取的核医学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辐射防护知信行的因素。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有效回收率为94.62%。核医学科医务人员辐射防护知信行问卷总得分为76.92分,知识得分为57.69分,态度得分为95.24分,行为得分为83.3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子女和是否定期参加辐射防护培训是辐射防护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本次调查表明,核医学科医务人员辐射防护知信行水平良好,态度和行为较为积极,但辐射防护知识掌握不足。相关组织和单位应定期组织辐射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知识水平、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辐射防护 知识 态度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显像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承刚 王来好 +4 位作者 王建民 刘建中 韩树杰 李思进 胡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在急诊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05 例患者接受急诊核素显像。A 组78 例行急诊心肌显像;B 组5 例行急诊脑显像;C 组15 例行急诊胃肠道出血显像;D 组7 例行急诊大血管显像。结果:78 例急诊心肌显像中,阳性74 例,...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在急诊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05 例患者接受急诊核素显像。A 组78 例行急诊心肌显像;B 组5 例行急诊脑显像;C 组15 例行急诊胃肠道出血显像;D 组7 例行急诊大血管显像。结果:78 例急诊心肌显像中,阳性74 例,阴性4 例;5 例急诊脑显像全部阳性;15 例胃肠道出血显像中,6 例阳性;7 例大血管显像全部阳性。结论:核素显像在急诊医学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核医学显橡 锝99M MIBI 心肌灌注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灌注SPECT/CT显像诊断肺栓塞并联合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预测预后
4
作者 李晓玉 曹佳欣 +2 位作者 张志琳 牛思宇 刘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10,共5页
目的观察肺灌注SPECT/CT显像诊断肺栓塞(PE)并联合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60例疑诊PE,其中237例经临床确诊,对比肺灌注SPECT/CT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的诊断效能。针对237例临床确诊PE中的160例首次发病并... 目的观察肺灌注SPECT/CT显像诊断肺栓塞(PE)并联合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60例疑诊PE,其中237例经临床确诊,对比肺灌注SPECT/CT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的诊断效能。针对237例临床确诊PE中的160例首次发病并接受标准抗凝治疗及规律随访至出院后3个月者以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基于肺灌注SPECT/CT显像的肺灌注缺损评分,筛选PE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对于PE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肺灌注SPECT/CT诊断PE的阳性率高于CTPA[66.54%(173/260)vs.59.62%(155/260),χ^(2)=4.765,P=0.038]。160例临床确诊PE中,51例预后不良、109例预后良好;年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D-二聚体水平及肺灌注缺损评分均为PE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联合模型的AUC为0.731。结论肺灌注SPECT/CT显像可用于诊断PE;联合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能有效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预后 血液学试验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核医学:现状、挑战与未来
5
作者 杨吉刚 兰晓莉 +2 位作者 冯惠茹 刘海燕 刘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5年第8期1392-1403,共12页
儿科核医学利用肾动态显像、骨显像及18F-FDG PET/CT等技术精准评估功能及代谢,对儿童疾病诊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8Ga-DOTATATE、18F-DOPA及18F-MFBG等新型分子探针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其临床应用范围,而131I、131I-MIBG及177Lu-DOTA... 儿科核医学利用肾动态显像、骨显像及18F-FDG PET/CT等技术精准评估功能及代谢,对儿童疾病诊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8Ga-DOTATATE、18F-DOPA及18F-MFBG等新型分子探针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其临床应用范围,而131I、131I-MIBG及177Lu-DOTATATE等放射性核素治疗可为儿童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瘤等提供高效靶向治疗方案。本文就儿科核医学现状、挑战与未来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 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显像 分子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诱导的肺细胞癌变过程中时间异质性的拉曼光谱分析
6
作者 周海涛 姚伟 +6 位作者 崔曹哲 周晓彤 梁喜龙 秦成兵 肖连团 武志芳 李思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70,共13页
目的肺癌在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变异、增殖速度及化疗响应方面的时间异质性,构成了对有效治疗的显著阻碍。肺癌时间异质性的复杂性,结合其空间异质性,为研究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将为肺癌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肺癌的时间... 目的肺癌在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变异、增殖速度及化疗响应方面的时间异质性,构成了对有效治疗的显著阻碍。肺癌时间异质性的复杂性,结合其空间异质性,为研究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将为肺癌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肺癌的时间异质性,从而提升对肺癌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应用拉曼光谱显微技术作为监测肺癌细胞生物分子组成实时变化的有力工具,揭示了疾病的时间异质性。通过拉曼光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结合,对苯并(a)芘处理后人类肺上皮细胞的生物分子变化进行了细致观察。结果随时间推移,核酸、脂质、蛋白质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葡萄糖浓度上升。这些变化模式暗示,苯并(a)芘可导致遗传物质结构损伤、促进脂质过氧化、干扰蛋白质代谢、降低类胡萝卜素生成,并改变葡萄糖代谢路径。运用拉曼光谱技术,以实时、无侵入性、非破坏性的方式监控肺癌细胞内的生物分子动态,进而阐明其关键分子特性。结论本项研究深化了对肺癌演进的认识,并为发展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支持,助力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异质性 肺癌 拉曼光谱 多元统计分析 苯并(a)芘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分子量子相干调制的细胞温度成像技术
7
作者 周海涛 秦成兵 +2 位作者 肖连团 武志芳 李思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细胞温度成像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和理解细胞内部的温度分布,揭示细胞代谢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关键信息。目前,基于荧光温度探针的细胞温度成像技术存在低温度分辨率和有限测量范围等限制。本文旨在利用单分子量子相干过程依赖温度的特... 目的细胞温度成像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和理解细胞内部的温度分布,揭示细胞代谢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关键信息。目前,基于荧光温度探针的细胞温度成像技术存在低温度分辨率和有限测量范围等限制。本文旨在利用单分子量子相干过程依赖温度的特性,开发一种单细胞温度成像和实时检测技术。方法基于飞秒脉冲激光制备延时和相位可调的飞秒脉冲对,调制的脉冲对通过显微系统激发细胞内标记的荧光单分子,之后收集并记录每个荧光光子的到达时间。利用单分子相干过程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关系,定义单分子量子相干可视度(V),建立V与环境温度的对应关系。通过调制解调荧光光子的到达时间,获取单分子周围环境温度,结合扫描成像,实现细胞的温度成像和实时检测。结果该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温度分辨率<0.1℃)和大范围温度(10~50℃)的温度成像和测量,并观测到了单个细胞代谢相关的温度变化。结论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代谢、蛋白质功能和疾病机制,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相干调制 单分子显微 细胞温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治疗场所被服衰变时间及衰变间面积布局的探讨
8
作者 张翰笙 杨素云 +1 位作者 王蒙婷 胡曼曼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6,共7页
分析行^(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被服的表面污染水平衰变至清洁解控水平需要的时间,编写Python代码以讨论不同规模下的核医学科^(131)I治疗场所需要的被服衰变间最小面积以及最优布局方式。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8—9月... 分析行^(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被服的表面污染水平衰变至清洁解控水平需要的时间,编写Python代码以讨论不同规模下的核医学科^(131)I治疗场所需要的被服衰变间最小面积以及最优布局方式。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8—9月核医学科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50床被服并由专人于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被服的表面污染水平。编写Python代码,讨论不同参数下被服衰变间所需最小空间面积和最优布局。^(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被服表面污染水平衰减常数为0.0970±0.2421,出院后2小时被服表面污染水平为0.42~8.67(2.23±1.64)Bq/cm^(2)。被服衰变至清洁解控水平所需的时间为0~24.57(8.67±6.35)d;采用Python计算不同情况下被服衰变间最小面积,并根据储物架数量等条件将衰变间布局方式分为三种,以本研究所在三级甲等医院为例,至少需要7.5 m^(2)被服衰变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给予被服衰变间面积规划的参考,为临床工作中被服衰变不充分、衰变间空间不足等问题提供一定借鉴,该结果同时适用于放射性废物衰变间或储物间等房间的面积规划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病房 清洁解控 被服 衰变间 碘-1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作为PET显像剂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董伟璇 秦开心 +3 位作者 沈聪 施冬梅 胡文豪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吲哚丙酸在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拟设计合成^(18)F-标记的吲哚丙酸即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并对其作为肿瘤PE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前体1-(2-对甲苯磺酸氧乙基)-吲哚丙酸甲酯与^(1... 目的吲哚丙酸在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中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拟设计合成^(18)F-标记的吲哚丙酸即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并对其作为肿瘤PE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前体1-(2-对甲苯磺酸氧乙基)-吲哚丙酸甲酯与^(18)F-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粗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收集中间体,最后水解得1-[^(18)F]-IPA。目测产品的澄清度,精密试纸测定pH值,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ICR健康小鼠尾静脉注射1-[^(18)F]-IPA(0.2 mL,7 MBq),于5、15、25、45、75、120 min各不同时间点处死并解剖,测定1-[^(18)F]-IP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荷BxPC-3裸鼠行micro-PET/CT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组织器官不同时间点生物学分布的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结果1-[^(18)F]-IPA总制备时间约35~40 min,放射化学产率(45±5)%,放射化学纯度>95%。产品溶液澄清无颗粒,pH值约6.5,体内外稳定性好。于各时间点处死ICR健康小鼠并解剖后测定1-[^(18)F]-IP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除外脑组织,在ICR健康小鼠全身各主要脏器均有1-[^(18)F]-IPA的一定摄取,以肝脏、胆囊以及肾脏摄取最明显,胆囊处随时间推移放射性逐渐增高,在120 min时达到(39.86±6.56)%ID/g,骨摄取随时间无明显变化。Micro-PET/CT表明,荷BxPC-3裸鼠在注射1-[^(18)F]-IPA 30 min后的BxPC-3肿瘤处有一定量放射性摄取,但并不明显,此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约为55.18±14.62。这与生物分布结果一致,脑在各时间点摄取均较低。结论1-[^(18)F]-IPA合成时间短、产率高,有望成为一种探查色氨酸吲哚代谢途径以及进一步揭示肿瘤免疫抵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8)F]氟代乙基吲哚丙酸(1-[^(18)F]-IPA) 放射化学 小动物PET/CT 分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在诊断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耿会霞 赵德善 +2 位作者 高桂珠 冯菲 李思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7-339,共3页
目的比较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在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伴有髋部不适、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全部患者核素骨显像和MR检查均于5日内完成,并经临床... 目的比较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在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伴有髋部不适、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全部患者核素骨显像和MR检查均于5日内完成,并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22例患者的44个髋关节中,共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关节炎性病变4髋,其中1例患者为强直性脊柱炎。MRI发现股骨头坏死17髋,髋关节炎4髋;SPECT/CT融合图像发现股骨头坏死18髋,髋关节炎4髋,且核素骨显像浓聚或稀疏区与MRI征象之间均存在对应关系。结论SPECT/CT融合图像和MRI两种显像方法在诊断髋关节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相当,两者互为补充,且SPECT/CT融合图像可区分髋臼与股骨头病变,较单纯平面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衰减校正用于^(99m)Tc-N-NOE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卫华 李思进 +4 位作者 刘建中 武志芳 李清 胡光 王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53-1956,共4页
目的评价X线衰减校正(AC)对99mTc-N-NOET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伪影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可疑冠心病(CAD)患者的102例次MPI(负荷49例次,延迟或静息53例次)进行X线AC,比较AC前后的图像。其中有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 目的评价X线衰减校正(AC)对99mTc-N-NOET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伪影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可疑冠心病(CAD)患者的102例次MPI(负荷49例次,延迟或静息53例次)进行X线AC,比较AC前后的图像。其中有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结果 54例受检者中,31例正常,12例心肌可逆性灌注缺损,11例固定性缺损;AC后40例正常,12例可逆性缺损,2例固定性缺损。102例次MPI中,AC前,下后壁显像剂分布减低22例次(22/102,21.57%),AC后为4例次(4/102,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2,P<0.05);14例CAG受检者中,8例正常,6例冠状动脉狭窄≥50%。CAG正常者AC前MPI显示6例正常,2例下后壁固定性缺损;AC后8例均正常;6例CAD者AC前MPI显示2例正常,1例前壁近心尖部可逆性缺损、下后壁固定性缺损,3例可逆性缺损,AC后,2例正常者MPI无变化,前壁近心尖部可逆性缺损、下后壁固定性缺损者,下后壁恢复正常,前壁近心尖部仍呈可逆性缺损,3例可逆性缺损者无变化。结论 X线AC能有效鉴别99mTc-N-NOETSPECT心肌灌注图像中的下后壁伪影,但可引起新伪影出现于心尖和前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衰减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非血流受限人群心肌血流影响的^(13)N-氨水PET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武萍 武志芳 +3 位作者 郭小闪 李莉 王若楠 李思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9-245,共7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无或轻度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非血流受限人群的心肌血流量(MBF)及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科室完成13N-氨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心肌灌注显像(MPI)、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无或轻度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非血流受限人群的心肌血流量(MBF)及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科室完成13N-氨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心肌灌注显像(MPI)、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造影(CTA)或冠脉造影(CAG)检查提示无或轻度冠脉狭窄的68例受检者,收集整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长期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潜在危险因素(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肿瘤术后化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绝对定量分析获得静息及负荷MBF、左心室整体CFR。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上述危险因素对心肌灌注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的负荷MBF低于女性[(3.02±0.72)ml/(min·gm) vs(3.77±0.86)ml/(min·gm),χ~2=3.886,P=0.049],年龄>55岁受试者的CFR最小值(CFRmin)较≤55岁者减低(2.12±0.37 vs2.62±0.67,χ~2=10.236,P=0.001),糖尿病患者CFRmin(2.17±0.44 vs 2.51±0.65,χ~2=5.798,P=0.016)、负荷MBF[(2.79±0.64)ml/(min·gm) vs(3.57±0.86)ml/(min·gm),χ~2=7.053,P=0.008]低于无糖尿病者,存在潜在危险因素人群的CFR平均值(CFRmean)低于无潜在危险因素人群(2.42±0.44 vs 3.30±0.72,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OR=5.471,95%CI:1.040~28.788)、年龄>55岁(OR=6.213,95%CI:1.758~21.955)是CFRmin减低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负荷MBF减低的危险因素(OR=9.444,95%CI:1.912~46.646);潜在危险因素是CFRmean减低的危险因素(OR=18.667,95%CI:2.807~124.145)。结论:(1)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静息MBF影响很小;(2)年龄、性别对负荷MBF、CFR有影响;(3)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对负荷MBF、CFR的影响不容忽视;(4)相比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潜在危险因素对CFR的影响更为显著,需高度重视,及时纠正或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流量 冠脉血流储备 危险因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测联合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原凌 刘建中 +4 位作者 田富国 李思进 李险峰 胡光 王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显像、手持γ探测仪及高频超声联合使用在早期乳腺癌中前哨淋巴结的识别、定性准确性,临床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3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PECT前哨淋巴结显像、高频超声检查及术中用手持γ探测仪探... 目的探讨^(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显像、手持γ探测仪及高频超声联合使用在早期乳腺癌中前哨淋巴结的识别、定性准确性,临床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3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PECT前哨淋巴结显像、高频超声检查及术中用手持γ探测仪探测前哨淋巴结,观察其位置、性质。结果39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显像及γ探测仪检出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97.44%、94.87%。超声发现所有发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的横径为0.6 cm以上,纵径为O.8 cm以上,1.0≤纵横比<2.2。三者的联合使用诊断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3%、91.67%、92.3%。结论^(99)Tc^m-硫胶体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指向性;联合检查是较早发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99^Tc^m-硫胶体 高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SPECT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晓棠 李思进 +3 位作者 彭琨 刘起旺 冯艳林 李剑英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应用MRI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99Tcm-MIBISPECT对原发扩张型心肌病(IDCM)定量评价左室功能和容积;比较三种影像学方法评价心功能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MRI与2DE、SPECT对42例IDCM患者分别进行左室容积和功能测量。NYHAⅠ... 目的应用MRI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99Tcm-MIBISPECT对原发扩张型心肌病(IDCM)定量评价左室功能和容积;比较三种影像学方法评价心功能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MRI与2DE、SPECT对42例IDCM患者分别进行左室容积和功能测量。NYHAⅠ~Ⅱ级11例,Ⅲ级16例,Ⅳ级15例。MRI采用Argus软件MassAnalysis功能进行测量和计算,2DE采用Simspon法测算,SPECT采用QGS软件处理。结果三种检查方法对EDV、ESV、EF的测值相关性好,MRI与SPECT所测指标的r值大于0.9;MRI与2DE所测指标r值为0.699~0.878。MRI与2DE、SPECT比较左室容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然而2DE和SPECT均低估左室容积;与MRI比较,2DE低估EF值,而SPECT没有低估。MRI与NYHA心功分级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心功能Ⅰ~Ⅱ级比较,ESV、SV、EF、PER、PFR、EDD、E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E与NYHA心功分级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心功能Ⅰ~Ⅱ级比较,ESV和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级与心功能Ⅰ~Ⅱ级比较,EDD、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CT与NYHA心功分级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心功能Ⅰ~Ⅱ级比较,ESV和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与SPECT比较心功能指标之间相关性良好,MRI较2DE提供更多的左室功能和容积参数,而2DE低估左室容积;三种方法与NYHA心功能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门控心肌显像定量分析室壁局部运动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小闪 李思进 +2 位作者 刘建中 武志芳 胡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0-1404,共5页
目的利用定量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评价左心室室壁各节段运动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68例患者进行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采用QGSPECT程序定量获得20节段的局部室壁运动(WM)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析LVEF与心室各节段WM的... 目的利用定量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评价左心室室壁各节段运动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68例患者进行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采用QGSPECT程序定量获得20节段的局部室壁运动(WM)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析LVEF与心室各节段WM的关系。结果所得4个公共因子分别代表不同的节段信息,F1反映了心尖、侧壁的近心尖和中段、前壁、下壁和下间隔的近心尖的信息。F2反映了前壁和下间隔的中段、整个前间隔的信息。F3反映了前壁和下侧壁的基底段的信息。F4反映了下壁的中段和基底段及下间隔基底段的信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其对LVEF影响的大小顺序为F1>F3>F2>F4(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633、0.471、0.415、0.169,P<0.001)。结论应用定量门控心肌显像获得的WM与LVEF有显著的相关性,影响最大的包括心尖、侧壁的近心尖和中段、前壁、下壁和下间隔的近心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检测 心电门控成像技术 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SPECT/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增益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牛静 刘海燕 +2 位作者 刘静 武志芳 李思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19,共4页
目的评价低剂量SPECT/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增益价值。方法收集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考虑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分别行^(99)Tc^(m)O_(4)-平面显像和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者诊断效能。结果低剂量SPECT/C... 目的评价低剂量SPECT/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增益价值。方法收集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考虑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分别行^(99)Tc^(m)O_(4)-平面显像和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者诊断效能。结果低剂量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1.90%、53.33%、63.41%和0.64;均高于^(99)Tc^(m)O_(4)-平面显像的19.05%、45.00%、31.70%和0.32(P均<0.05)。结论低剂量SPECT/CT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优于^(99)Tc^(m)O_(4)-平面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晓棠 李思进 +3 位作者 彭琨 刘起旺 冯艳林 李剑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价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左、右心室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个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磁共振检查,平均年龄(54.81±13.99)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分级Ⅰ~Ⅱ级者11例,Ⅲ级者16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价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左、右心室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个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磁共振检查,平均年龄(54.81±13.99)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分级Ⅰ~Ⅱ级者11例,Ⅲ级者16例,Ⅳ级者15例。同时选择44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GESign1.5T超导MR机,应用心脏专用8通道阵列线圈,采用快速稳态进动成像序列(FIESTA)行左、右室短轴电影成像,用argus软件massanalysis分别描记左、右室心内、外膜界面,自动画出左、右室容积-时间变化曲线,测得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参数和功能参数,并对正常志愿者组与患者组临床资料及左、右两侧心室功能数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性别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心功能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患者组EF、LVPER和LVPFR比正常对照组比较减小,患者组EDV、ESV、LVEDD、LVLAD和M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扩大;IDCM组室壁增厚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组临床心功能分级与左室相关良好,与右室心功能部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电影成像可准确测定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左、右室心功能参数,重复性好,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扩张型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N-NOET双时相SPECT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海燕 李思进 +5 位作者 王艳艳 武志芳 任媛 李险峰 刘建中 胡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N-NOET双时相SPECT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LM)的价值。方法29例经X线检查示肺部阴影疑肺癌的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99mTcN-NOETSPECT早期、延迟胸部断层显像和CT检查,所有病例检查前均未经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99mTcN-NOET双时相SPECT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MLM)的价值。方法29例经X线检查示肺部阴影疑肺癌的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99mTcN-NOETSPECT早期、延迟胸部断层显像和CT检查,所有病例检查前均未经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组,MLM组(G1)11例,共34处MLM;无MLM组(G2)18例。99mTcN-NOET图像根据纵隔内淋巴结区是否有异常浓聚,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半定量分析采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肿瘤与正常组织(ROI1/ROI2)放射性比值即摄取比值(T/N)。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各组的ER、DR、RI%差异的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G1中NOET早期阳性显像72.7%(8/11);G2中77.8%(14/18)的患者阴性显像。NOET延迟阳性显像45.4%(5/11);G2中88.9%(16/18)的患者阴性显像。而CT结果显示有54.5%(6/11)纵隔淋巴结转移。G2中83.3%(15/18)的患者显示阴性。99TcmN-NOET早期显像诊断MLM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7%、77.8%、75.9%,延迟显像分别为45.5%、88.9%、72.7%;CT检查分别为54.5%、83.3%、72.4%。②G1的ER为1.26±0.11,DR为1.38±0.15;G2的ER为1.28±0.17,DR为1.43±0.22,两组DR均高于ER(P<0.001)。两组ER、DR和RI%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N-NOET双时相SPECT可以用于探测肺癌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其灵敏度及特异性与常规CT没有差别。肺癌患者进行99mTcN-NOET显像时的半定量指标与MLM无关,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肺癌患者无论有无MLM,肿瘤清除NOET均较对侧正常肺组织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N-NOET 肺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照射增加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洁 陆克义 +1 位作者 周军涛 李险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胸部X线放射治疗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方法:用胸部单次照射X线20 Gy构建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假损伤+假手术组、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损伤+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胸部X线放射治疗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方法:用胸部单次照射X线20 Gy构建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假损伤+假手术组、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损伤+假手术组和损伤+缺血/再灌注组,于创伤后2周行心肌缺血/再灌注。通过BL-410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记录各组大鼠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用BI200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结果:损伤+缺血/再灌注组离体心功能明显低于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P<0.01),损伤+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显著高于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P<0.01),损伤+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大于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X线照射增加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脏损伤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心室容积参数与收缩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水旺 郭文玲 +5 位作者 陈还珍 李丽 王陆建 阎晓梅 李思进 张承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每搏搏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意义。  方法 :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7例为患者全组 ,平均年龄 6 1.2± 10 .0岁 ,平均发病时间 6 .6±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每搏搏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意义。  方法 :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7例为患者全组 ,平均年龄 6 1.2± 10 .0岁 ,平均发病时间 6 .6± 5 .8小时 ,其中前壁组 2 2例 ,下壁组 15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 11例。采用双探头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采集心肌显像资料 ,由计算机内已设程序自动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各容积参数。  结果 :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 :患者全组为 110 .0± 45 .2 ml,其中前壁组和下壁组分别为 12 5 .4± 43.9ml和 87.9±38.3ml,正常对照组为 74.7± 12 .2 ml,患者全组与正常对照组、下壁组和前壁组间均差异显著 (P<0 .0 5 )。 2左心室收缩末容积 :正常对照组 ,患者全组 ,前壁组和下壁组分别为 2 5 .3± 5 .8ml,6 4.0± 35 .9ml,79.0± 33.7ml和 42 .0±2 7.3ml。正常对照组与患者全组之间差异十分显著 (P<0 .0 0 1) ,前壁组与下壁组之间差异显著 (P<0 .0 1)。 3每搏搏出量 :正常对照组 ,患者全组 ,前壁组和下壁组四者两两之间均无差异。 4左心室射血分数 :患者全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 .6 6± 0 .0 5比 0 .45± 0 .13,P<0 .0 0 1) ,前壁组低于下壁组 (0 .38± 0 .0 8比 0 .5 5± 0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 CT 收缩功能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