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煌 武秀萍 +19 位作者 黄兰 徐晓梅 康娜 韩向龙 李宇 赵宁 江凌勇 谢贤聚 郭杰 李志华 莫水学 刘楚峰 胡江天 施洁珺 曹猛 胡炜 曹阳 宋锦璘 汤旭娜 白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9-637,共9页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 正畸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患者的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与IL-18、IL-37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张震宇 马艳宁 赵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患者龈沟液(GCF)中C反应蛋白(CRP)与IL-18、 IL-37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固定矫治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接受矫治前与接受矫治后...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患者龈沟液(GCF)中C反应蛋白(CRP)与IL-18、 IL-37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固定矫治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接受矫治前与接受矫治后24 h、 1个月、 3个月龈沟液中IL-18、 IL-37及CRP的表达水平。结果:正畸治疗前,两组GCF中IL-18、 IL-37及CR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矫治器24 h,两组GCF中IL-18、 IL-37及CRP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实验组GCF中IL-18、 IL-37及CR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佩戴矫治器1个月,实验组GCF中IL-18、IL-37及CRP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佩戴矫治器3个月,组间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GCF中CRP与IL-18、 IL-37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隐形矫治矫治24 h内,由于高应力的刺激GCF中IL-18、 IL-37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固定矫治,提示加力初期隐形矫治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可能大于固定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固定矫治 IL-18 IL-37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肽涂层微种植体对Beagle犬骨整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武秀萍 HEE Moon Kyung +3 位作者 胡小璐 李冰 李世峰 冯云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1-505,I0004,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涂层微种植体在不同愈合时间时骨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蛋白(OC)表达水平的变化,阐明RGD肽涂层对微种植体骨整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6只成年雄性Beagle犬,将36枚微种植体分为2组,实验组...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涂层微种植体在不同愈合时间时骨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蛋白(OC)表达水平的变化,阐明RGD肽涂层对微种植体骨整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6只成年雄性Beagle犬,将36枚微种植体分为2组,实验组为RGD肽涂层微种植体,对照组微种植体表面未做处理(n=18)。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在第0、4、6周时分别在Beagle犬上颌骨左、右侧植入区(第2、第3、第4前磨牙根分叉区域随机选取任一部位)各植入1枚种植体,一侧为实验组,对侧为对照组。实验第8周时处死动物,获得愈合时间为2、4和8周的微种植体-骨组织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检测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和OC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显示有一定的成骨反应,愈合2和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组织表现为较强的成骨反应,8周时骨反应趋于一致,均可见板层状骨组织。实验组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和OC表达水平在2和4周时高于对照组(P<0.05),8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4周时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表达水平高于2和8周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2周与8周时ColⅠ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OC表达水平随愈合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8周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周时(P<0.05);实验组愈合4周时O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周时(P<0.05),而对照组2周与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D肽涂层能够提高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和OC的表达,其在促进微种植体初期骨整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微种植体 BEAGLE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技术中前牙转矩的控制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斌 刘名燕 冯云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0,共4页
正畸治疗中前牙的转矩关系到患者牙列的美观、功能与咬合。直丝弓矫治器的托槽底板预置了转矩,但不同矫治系统转矩的数值差异较大,影响转矩表达的因素众多,加之临床中患者错牙合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转矩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矫治效... 正畸治疗中前牙的转矩关系到患者牙列的美观、功能与咬合。直丝弓矫治器的托槽底板预置了转矩,但不同矫治系统转矩的数值差异较大,影响转矩表达的因素众多,加之临床中患者错牙合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转矩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矫治效果。该文就直丝弓矫治技术中前牙转矩的影响因素、控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槽 转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支抗种植钉加载时机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武红梅 冯云霞 李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建立支抗种植钉的动物模型,分析不同愈合期加载对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于绵羊牙槽骨上植入微型支抗种植钉,建立颌骨—支抗种植钉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不加力为A组,即刻加力为B组,植入2周加力为C组,植入4周加力为D组),截取带... 目的建立支抗种植钉的动物模型,分析不同愈合期加载对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于绵羊牙槽骨上植入微型支抗种植钉,建立颌骨—支抗种植钉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不加力为A组,即刻加力为B组,植入2周加力为C组,植入4周加力为D组),截取带有种植钉的上、下颌骨组织标本;上颌骨块制作不脱钙的骨磨片,光镜下观察种植钉与骨组织界面的愈合情况,下颌骨块用材料性能试验机检测种植钉与骨组织松脱瞬间的最大剪切力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组种植钉的剪切力值总体上有差别,A、B组的剪切力低于C、D组。2)骨纵磨片显示:种植钉与周围组织界面的结合方式在种植钉的压力侧和张力侧无明显区别;横断磨片显示:4组界面既有纤维性结合,又有骨性结合,A、D组界面以骨性结合为主,B、C组界面以纤维性结合为主,C组种植钉周围可见新生的骨组织潜行生长。结论加载时机对支抗种植钉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 骨整合 支抗种植钉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和咬合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原玉娟 冯云霞 +1 位作者 任娟 朱娟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28,共3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复杂,有多种发病因素,咬合因素是其中的一种。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是否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干扰 正中 正中关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侧矫治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荆璇 武秀萍 王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舌侧矫治具有美观性强、托槽定位精确和适应证广等优点,近年来,舌侧矫治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由于舌侧矫治的生物力学机制与传统唇侧矫治技术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医生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舌侧矫治技术的发展... 舌侧矫治具有美观性强、托槽定位精确和适应证广等优点,近年来,舌侧矫治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由于舌侧矫治的生物力学机制与传统唇侧矫治技术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医生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舌侧矫治技术的发展、种类特征、生物力学机制和临床应用特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矫治 舌侧托槽 舌侧矫治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溢安对大鼠舌下神经压榨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香 涂玲 +1 位作者 唐艳萍 刘良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8-662,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P75的表达及中药脑溢安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模型,脑溢安治疗组用脑溢安颗粒剂以灭菌生理盐水调成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灭菌生理盐水灌胃。动物分... 目的:观察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P75的表达及中药脑溢安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模型,脑溢安治疗组用脑溢安颗粒剂以灭菌生理盐水调成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灭菌生理盐水灌胃。动物分别存活1、4、7、14 d后灌注固定并取脑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舌下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胞体P75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两侧舌下神经核内均无P75免疫反应阳性物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脑溢安治疗组损伤侧(右侧)舌下神经核内神经元胞体开始表达P75。2组均术后1 d低量表达P75,7 d P75表达量达高峰;生理盐水对照组14 d P75表达量仍维持高水平,略有下降;脑溢安治疗组14 d P75表达量开始下降,7 d和14 d P75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脑溢安治疗组损伤后4、7 d和14 d损伤侧舌下神经核内P75免疫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阳性细胞数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溢安下调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神经元胞体P75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神经 P75 压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