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网络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高文君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7-8,12,共3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该技术在水土流失预测、土壤侵蚀评估以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等关键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基于实际案例,展现了神经网络技术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显著成效,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 文章简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该技术在水土流失预测、土壤侵蚀评估以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等关键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基于实际案例,展现了神经网络技术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显著成效,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可为神经网络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预测 土壤侵蚀评估 措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水土保持率遥感估算 被引量:1
2
作者 贺冬梅 王锦志 +4 位作者 高玉凤 高文文 李金峰 田佳莉 赵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2,共11页
[目的]水土保持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区域尺度水土保持成效研究可为水土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技术,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 [目的]水土保持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区域尺度水土保持成效研究可为水土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技术,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构建区域尺度水土保持率遥感估算方法体系,并估算山西省土壤侵蚀空间格局。[结果]山西省水土流失等级以中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约49545.68 km^(2),2022年水土保持率为68.38%,水土保持率高的等级面积占比最大。自然植被水土保持率高于农田,其中,森林水土保持率最高,为84.37%,且在自然植被与农田类型中,水土保持率高的等级面积占比最大,分别为48.11%,46.46%。水土保持率受坡度影响较大,且随坡度的变化呈现先显著减少后平缓波动的趋势。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比,估算得到的山西省水土流失空间格局及规律与现有水土流失数据基本一致,且水土保持率估算结果与公布的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呈显著强相关。[结论]综上所述,区域尺度水土保持率遥感估算方法可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及其他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成效和效益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遥感 山西省 区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水源涵养研究态势分析
3
作者 习玉森 杨军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1期9-14,42,共7页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文献图谱分析法,对近30年国内水源涵养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论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在2008年、2012年和2020年达到高峰;(2)学科分布以林学为主,环境和生态学科也占较大比例;(3...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文献图谱分析法,对近30年国内水源涵养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论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在2008年、2012年和2020年达到高峰;(2)学科分布以林学为主,环境和生态学科也占较大比例;(3)核心研究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关键词分析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为研究热点,遥感地理信息技术方法探究水源涵养时空变化规律成为未来趋势。研究为水源涵养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促进生态建设和保障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文献计量法 CITESPACE 研究热点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以来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4
作者 王小云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3期51-53,共3页
对三川河流域范围内四个县从2006年以来所实施的梯田、乔木林、灌木林和经济林四种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四县四种措施共实施111928.24 hm^(2),其中梯田占2.10%、乔木林占46.23%、灌木林占14.91%、经济林占36.76%,主要... 对三川河流域范围内四个县从2006年以来所实施的梯田、乔木林、灌木林和经济林四种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四县四种措施共实施111928.24 hm^(2),其中梯田占2.10%、乔木林占46.23%、灌木林占14.91%、经济林占36.76%,主要以乔木林和经济林建设为主,梯田和灌木林为辅,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三川河流域生态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川河 流域 梯田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西廒沟淤地坝坝系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习玉森 杨军 +1 位作者 孙雪姣 张晓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通过查阅资料及专家咨询等方式,建立了乡宁县西廒沟小流域淤地坝坝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组成,其中目标层为坝系综合效益,准则层由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一级指标组成,指标层是... 通过查阅资料及专家咨询等方式,建立了乡宁县西廒沟小流域淤地坝坝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组成,其中目标层为坝系综合效益,准则层由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一级指标组成,指标层是准则层各个指标的细分,共有15个二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了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对西廒沟流域淤地坝坝系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得到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具体分值分别为82.40、83.09、80.40,综合效益得分为81.96,达到了优等级,说明该淤地坝坝系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模糊模型 评价指标 淤地坝 坝系效益 乡宁县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山西褐土土壤特性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媛媛 周晗 张勇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1期26-30,49,共6页
为探索新型耕作技术——生态粉垄技术在山西缺水干旱区农业节水增产提质的应用效果,以玉米作为试验作物,采用设置对照(传统旋耕CK)、粉垄(FL)、粉垄+施肥(FL+S)三种不同耕作方式,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贮水量、土壤颗粒度和玉米产量等指标... 为探索新型耕作技术——生态粉垄技术在山西缺水干旱区农业节水增产提质的应用效果,以玉米作为试验作物,采用设置对照(传统旋耕CK)、粉垄(FL)、粉垄+施肥(FL+S)三种不同耕作方式,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贮水量、土壤颗粒度和玉米产量等指标,探讨生态粉垄技术在山西缺水干旱区农业节水增产提质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粉垄耕作能有效增加土壤贮水量,各生育期0~20 cm、20~40 cm土壤贮水量均表现为FL>CK,FL+S>CK。FL、FL+S处理0~2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比CK最高可增加31.62%、22.80%,FL、FL+S处理20~4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比CK最高可增加29.47%、33.33%。在粉垄耕作处理下,试验区土壤的机械性团聚体降低。FL处理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相比CK降低了17.32%、90.03%。相比CK,FL、FL+S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穗粒数、果穗质量、单穗籽粒质量、穗长。粉垄耕作能提高玉米籽粒质量,FL、FL+S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24.80%、3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粉垄 土壤贮水量 土壤团聚体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伟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88-91,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征,本研究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低林分密度700株/hm^(2)、中林分密度1500株/hm^(2)、高林分密度2500株/hm^(2)),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分... 为了探究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征,本研究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低林分密度700株/hm^(2)、中林分密度1500株/hm^(2)、高林分密度2500株/hm^(2)),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手段,分析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结果表明:中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低林分密度和高林分密度。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征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当林分密度在1500株/hm^(2)左右时,更有利于华北落叶松发挥其水土保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林分密度 土壤水分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边坡不同治理措施水沙变化研究
8
作者 周晗 李有华 王小云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2期40-43,46,共5页
通过监测2023年4-10月的5场侵蚀性降雨下公路边坡不同治理措施的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分析比较了各种措施类型的水沙变化特征、减流减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边坡治理措施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分别为237.56~5100.28 mL/m^(2)、0.23~5.40... 通过监测2023年4-10月的5场侵蚀性降雨下公路边坡不同治理措施的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分析比较了各种措施类型的水沙变化特征、减流减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边坡治理措施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分别为237.56~5100.28 mL/m^(2)、0.23~5.40 g/m^(2),其中2023年7月30日产流产沙量为所有降雨日中最大。不同边坡治理措施的减流率、减沙率变化趋势不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地面坡度为30°时,圆孔砖植三七景天坡面的减流率、减沙率分别为36.11%~40.76%、50.25%~59.68%;地面坡度为35°时,打孔植紫穗槐坡面的减流率、减沙率(28.01%~33.25%、41.59%~45.88%)高于土工格栅植苜蓿坡面;地面坡度为40°时,打孔植紫穗槐减流率最大,达23.95%~30.89%,土工格栅植苜蓿次之,圆孔砖植八宝景天最小。雨强为中雨时,土工格栅植苜蓿减沙率最大,打孔植紫穗槐次之,圆孔砖植八宝景天最低。雨强为大雨时,圆孔砖植八宝景天减沙率最高,土工格栅植苜蓿次之,打孔植紫穗槐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天然降雨 水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9
作者 韩国忠 李有华 张文婷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1年第4期9-10,24,共3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已进入了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时代。我省作为煤炭能源大省,由于长时期粗放式发展,生态环境已十分突出。本文通过资料查阅、专家咨询、会议论证等方法,充分应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已进入了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时代。我省作为煤炭能源大省,由于长时期粗放式发展,生态环境已十分突出。本文通过资料查阅、专家咨询、会议论证等方法,充分应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充分调查了解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山西 生态文明建设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小沿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10
作者 梁明霞 许建定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2期10-12,共3页
上小沿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7.67 km^(2),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4386 t/km^(2)·a,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2020年,该流域被水利部列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项目,旨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调动社... 上小沿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7.67 km^(2),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4386 t/km^(2)·a,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2020年,该流域被水利部列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项目,旨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本文以上小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例,概述工程建设内容,总结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并进行综合效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效益分析 上小沿小流域 繁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不同算法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比较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杜轶 郭青霞 张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5-171,共7页
为分析比较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核算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异同,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构建出“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山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其2007—201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种不同... 为分析比较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核算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异同,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构建出“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山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其2007—201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种不同算法得出12年间山西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人均水资源承载力、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变化趋势相似,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但用国家公顷法得出的结果均大于用全球公顷法得出的同1年份的结果。(2)2种不同算法得出山西省2007—2018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呈下降趋势,说明12年间其水资源利用率在提高。(3)2种不同算法得出这12年间山西省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远>1,说明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研究认为:(1)2种算法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采用的水资源均衡因子、水资源产量因子及区域水资源平均生产能力存在差异。国家公顷法比全球公顷法能更好地反映国家级以下空间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态势。(2)需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构建相应的计算模型进行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核算与分析,既有助于真实反映不同空间尺度上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态势,也有利于同级空间区域尺度上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国家公顷 全球公顷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油菜素内酯对镉胁迫下黄瓜生长生理的调控效应
12
作者 连芯 李欣瑀 +5 位作者 路紫鑫 韩丽叶 张波 于佳 王小云 孙红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7-133,共7页
为探讨外源表油菜素内酯在镉胁迫条件下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效应,以黄瓜“津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组处理为对照组、表油菜素内酯、镉、镉+表油菜素内酯,记录生长及生理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示,在镉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明... 为探讨外源表油菜素内酯在镉胁迫条件下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效应,以黄瓜“津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组处理为对照组、表油菜素内酯、镉、镉+表油菜素内酯,记录生长及生理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示,在镉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包括根长、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下降,以及蛋白质含量、叶片、茎和根系鲜重及干重减少。然而,当添加外源表油菜素内酯后,和单独镉处理的黄瓜幼苗相比,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根长增加了22.46%、株高增加了29.03%、根系和茎的干重分别增加了39.56%和16.85%;同时,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得到改善,且幼苗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幅提升。结果表明,外源表油菜素内酯能有效缓解镉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不利影响,不仅促进幼苗的生长,还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增强植物组织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黄瓜在镉胁迫逆境中保持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强其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镉胁迫 表油菜素内酯 生长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侵蚀沟分类初探
13
作者 李建军 焦菊英 +9 位作者 陈一先 曹雪 陈同德 程玉卓 刘祖艳 章志鑫 王颢霖 林红 陈玉兰 税军锋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传统的侵蚀沟分类体系集中在农业景观,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少,侵蚀沟主要发生在自然景观中,为提出一套因地制宜的、适应自然景观的青藏高原侵蚀沟分类体系。[方法]通过对一江两河地区、藏东南地区、藏北高原、三江源地区、河湟谷地... [目的]传统的侵蚀沟分类体系集中在农业景观,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少,侵蚀沟主要发生在自然景观中,为提出一套因地制宜的、适应自然景观的青藏高原侵蚀沟分类体系。[方法]通过对一江两河地区、藏东南地区、藏北高原、三江源地区、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等青藏高原典型地区开展大量的野外调查,并结合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室内判读。[结果]区分成因或形态与侵蚀沟相近但非侵蚀沟的多种地貌,并基于侵蚀沟的规模、成因、所处地貌、形态等多个依据对其进行分类。根据侵蚀沟的规模将其划分为小型沟、中型沟、大型沟和巨型沟等;根据成因划分为降雨径流沟、融雪泥流沟、冰川沟、冻土热融沟和人类活动沟等;根据发育所处的地貌划分为陡坡沟、谷底沟、缓坡沟、悬沟、阶地沟、塬边沟和塬面沟等;根据形态划分为直线沟、弯曲沟、勺状沟、条状沟、拓宽状沟、窄长沟、宽短沟、放射状沟、平行状沟和树状沟等。[结论]初步提出一套适合青藏高原特点的多依据侵蚀沟综合分类原则,并建议以规模作为与黄土高原等其他地区侵蚀沟分类对比的主要依据,为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沟蚀 侵蚀沟 分类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地坝系风险预警防控平台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沭 李颖哲 +3 位作者 姚雪飞 王志坚 尹鹏海 耿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目的]研究在极端降雨条件下淤地坝系的风险预警防控问题,实现智能巡检,防止淤地坝发生水毁溃决,为防汛管理和风险预警提供专业、快速、精确的技术支持。[方法]基于iVX语言,使用MySQL数据库,采用“家谱法”理论和淤地坝系溃决风险分析程... [目的]研究在极端降雨条件下淤地坝系的风险预警防控问题,实现智能巡检,防止淤地坝发生水毁溃决,为防汛管理和风险预警提供专业、快速、精确的技术支持。[方法]基于iVX语言,使用MySQL数据库,采用“家谱法”理论和淤地坝系溃决风险分析程序FT-IWHR,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形成全覆盖、高效率软件系统。[结果]建立了淤地坝系风险预警防控平台,以可视化、移动化的方式将淤地坝系基础信息、巡检监测系统和溃决风险预警系统应用到淤地坝系的日常风险管理中。该平台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西廒沟小流域得到应用。[结论]通过信息化建设对淤地坝系进行风险预警防控是可行的。它可以提供快捷直观的信息传递平台,方便工作人员对淤地坝进行运行管理,有效预防淤地坝系发生风险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风险预警 防控平台 山西省临汾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淤地坝—梯田联合雨洪调控分析方法与问题
15
作者 吉星宇 李冰 高文君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1期46-48,51,共4页
梯田和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坡沟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两者在雨洪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梯坝联合调控领域的研究还较少。文章论述了梯坝联合调控的相关原理和研究分析方法,总结提出了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梯田和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坡沟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两者在雨洪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梯坝联合调控领域的研究还较少。文章论述了梯坝联合调控的相关原理和研究分析方法,总结提出了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1)模型参数的获取和校正可能受到数据不足或不准确的限制,水文模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异质性高,可能导致相同的管理措施在不同区域效果差异显著;(3)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水模式和强度的变化,使原有的雨洪调控措施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梯田 联合调控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棚西红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汉清 刘洋 +1 位作者 秦智通 李有华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2年第2期26-30,56,共6页
针对山西省大棚蔬菜种植中水肥利用低下现状,本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里修村温室大棚中开展。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以西红柿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对西红柿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试验结果表... 针对山西省大棚蔬菜种植中水肥利用低下现状,本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里修村温室大棚中开展。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以西红柿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对西红柿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高水高肥(W_(1)F_(1))、和高水中肥(W_(1)F_(2))以及中水高肥(W_(2)F_(1))三种水肥处理条件下,均可达到与当地传统水肥管理模式下同样的产量。相比而言,三种水肥处理可分别较传统水肥管理模式减少灌溉用水量10%,10%,30%;较传统水肥管理模式减少施肥量10%,30%,10%。W_(2)F_(1)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为显著,较传统水肥管理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52.78%;(2)W_(2)F_(1)处理可明显提高西红柿有机酸、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对降低西红柿硝酸盐含量有一定作用;减水减肥可改善西红柿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水肥利用效率 西红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特征的影响
17
作者 赵伟文 孙雁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1期87-90,98,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特征的影响,以华北落叶松典型分布区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林分密度(500、1 000、1 500、2 000、3 000株/hm^(2))的15个样地,调查与测定其林下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及...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特征的影响,以华北落叶松典型分布区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林分密度(500、1 000、1 500、2 000、3 000株/hm^(2))的15个样地,调查与测定其林下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下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林分密度为500株/hm^(2)时地上生物量最高;当林分密度为1 500株/hm^(2)时,华北落叶松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最大;林分密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采用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调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可提高其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更好地发挥华北落叶松的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林下草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吕梁山区缓坡旱地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周晗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13-15,共3页
研究以“晋薯16号”马铃薯为材料,设穴施、沟施、对照3个处理,分析了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下马铃薯出苗、株高、基径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促进马铃薯出苗,试验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马铃薯苗期株高、基径在各处理间差... 研究以“晋薯16号”马铃薯为材料,设穴施、沟施、对照3个处理,分析了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下马铃薯出苗、株高、基径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促进马铃薯出苗,试验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马铃薯苗期株高、基径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块茎膨大期、淀粉形成期株高、基径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施用保水剂能促进马铃薯株高、基径、产量增加,穴施组、沟施组马铃薯株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9.9%~27.2%、4.6%~12.0%,基径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2.4%~42.7%、14.7%~26.7%,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4.7%、27.0%。穴施保水剂促进马铃薯生长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保水剂 缓坡旱地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降水条件下黄土高原坡面产流产沙变化特征
19
作者 陈媛媛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20-23,共4页
文章基于阳曲县阳坡小流域坡面径流场降水、径流及泥沙监测成果,分析自然降水条件下黄土高原典型坡面径流泥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1年6—10月径流小区径流量排序为3号裸地2.753 m3>8号裸地2.713 m3>9号农地1.681 m3>10号农... 文章基于阳曲县阳坡小流域坡面径流场降水、径流及泥沙监测成果,分析自然降水条件下黄土高原典型坡面径流泥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1年6—10月径流小区径流量排序为3号裸地2.753 m3>8号裸地2.713 m3>9号农地1.681 m3>10号农地1.654 m3>4号自然坡0.742 m3>7号自然坡0.574 m3>5号林地0.432 m3>2号林地0.301 m3>6号灌草地0.012 m3;土壤侵蚀量为3号裸地26.67t/hm^(2)>8号裸地24.03 t/hm^(2)>9号农地23.59 t/hm^(2)>10号农地21.25 t/hm^(2)>4号自然坡0.94 t/hm^(2)>7号自然坡0.87 t/hm^(2)>5号林地0.72 t/hm^(2)>2号林地0.60 t/hm^(2)>6号灌草地0.01t/hm^(2),1号灌草地小区未发生产流产沙。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量、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土保持措施可削减径流和泥沙,建议在阳坡小流域合理种植乔木林和灌木埂并配套布设鱼鳞坑,可以有效发挥水土保持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坡坡面径流场 水土保持措施 径流量 土壤侵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对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的研究——以汾河上游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锦志 赵喜萍 +1 位作者 刘林 李泽利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2期45-49,共5页
为了加快汾河流域水污染源治理,本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气象、水文、农作物管理数据,构建了汾河上游SWAT模型,并对该地区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汾河上游流域泥沙及总氮输出系数较大的... 为了加快汾河流域水污染源治理,本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气象、水文、农作物管理数据,构建了汾河上游SWAT模型,并对该地区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汾河上游流域泥沙及总氮输出系数较大的区域集中于海拔较高、坡度较陡、耕地较多的中部、东部及东南部;总磷输出系数较大的区域集中于中部及中东部城镇、村庄等人类聚集地集中的地区;(2)汾河源头区,虽然海拔较高、坡度陡,但泥沙、总氮、总磷输出系数均较小,没有明显的非点源污染;(3)草地为泥沙和总磷的主要贡献来源,耕地输出系数对总氮的贡献比很大,林地对总氮和总磷的贡献较低,城镇的总氮和总磷输出系数较大,但是由于面积占比小,整体贡献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上游 SWAT模型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