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
1
作者 赵楠 郭丽丽 +3 位作者 赵世昌 吕一甲 杨璇 高晓丽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5期7-12,共6页
为实现水保措施在流域空间上的精细化配置,文章将水保措施及其空间配置集成至水文模型并进行栅格计算,得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的方法。研究表明,位于上游且汇水面积较大的子流域径流贡献率最大,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子流域的... 为实现水保措施在流域空间上的精细化配置,文章将水保措施及其空间配置集成至水文模型并进行栅格计算,得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的方法。研究表明,位于上游且汇水面积较大的子流域径流贡献率最大,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子流域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较高;优化方案二的减水减沙效益较方案一更好,表明封禁措施有效提高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研究结果能有效减少当地水土流失,为小流域最佳治理方案的比选和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效益 空间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传统水土保持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治国 李文银 蔡继清 《山西水利》 1998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效益 水土流失防治 技术体系 土地生产力 生态效益 人为加速侵蚀 水土资源 经济效益 植被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淑凝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2期96-98,共3页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下水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农业种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山西省,距海较远,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所以地下水资源的质量与社会各方面发展密切相关。过去,山西省的发展以...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下水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农业种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山西省,距海较远,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所以地下水资源的质量与社会各方面发展密切相关。过去,山西省的发展以超支生态环境为代价,民众和政府管理者对水资源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山西省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污染严重等情况。地下水本身具有脆弱性的特点,基于此,对山西省地下水污染状况展开详细探讨,分析山西省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途径、污染来源等,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以期为山西省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地下水 水污染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锦志 杨军 《海河水利》 2024年第10期22-26,共5页
黄河中游地区黄土高原遭受严重侵蚀,随着治理工程实施,地区水土保持率逐年提高,生态显著改善。选取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昕水河为研究区,利用水沙数据、无人机影像和淤地坝数据分析时间序列上的水沙变化趋势,定量计算降雨和人类活动对... 黄河中游地区黄土高原遭受严重侵蚀,随着治理工程实施,地区水土保持率逐年提高,生态显著改善。选取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昕水河为研究区,利用水沙数据、无人机影像和淤地坝数据分析时间序列上的水沙变化趋势,定量计算降雨和人类活动对减沙效益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该地区输沙量显著减少,人类活动占主导作用,其对径流和泥沙的影响作用在2003年后大幅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和县小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及效益分析
5
作者 方堃 《陕西水利》 2022年第5期127-129,共3页
根据山西省永和县小区域水土流失、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建设水平梯田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水平梯田参数。实际施工后共建设水平梯田372个。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后,预期发挥效益年... 根据山西省永和县小区域水土流失、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建设水平梯田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水平梯田参数。实际施工后共建设水平梯田372个。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后,预期发挥效益年限为20年,效益期内累计净增收益27658.52万元,每年可拦蓄泥沙3.06万t,集蓄雨水7.45万m^(3),每年增产粮食0.1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设计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研究
6
作者 赵伟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88-91,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征,本研究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低林分密度700株/hm^(2)、中林分密度1500株/hm^(2)、高林分密度2500株/hm^(2)),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分... 为了探究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征,本研究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低林分密度700株/hm^(2)、中林分密度1500株/hm^(2)、高林分密度2500株/hm^(2)),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手段,分析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结果表明:中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低林分密度和高林分密度。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征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当林分密度在1500株/hm^(2)左右时,更有利于华北落叶松发挥其水土保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林分密度 土壤水分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地坝溃决洪水计算研究
7
作者 张晓静 《陕西水利》 2024年第8期52-56,共5页
为研究淤地坝溃决后的洪水风险,通过总结归纳淤地坝溃决案例,分析淤地坝溃坝特征,以溃口尺寸、洪水痕迹为目标反演溃决流量过程,采用溃口扩展模型和水力学计算模型,推导针对淤地坝溃决洪水的计算模型,实现淤地坝溃决洪水快速分析方法 ,... 为研究淤地坝溃决后的洪水风险,通过总结归纳淤地坝溃决案例,分析淤地坝溃坝特征,以溃口尺寸、洪水痕迹为目标反演溃决流量过程,采用溃口扩展模型和水力学计算模型,推导针对淤地坝溃决洪水的计算模型,实现淤地坝溃决洪水快速分析方法 ,并结合西廒沟流域实际情况,对流域范围内的淤地坝溃坝洪水情况进行模拟分析,该方法计算快速、准确,可在工程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溃决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典型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分析研究
8
作者 王锦志 刘柱 《海河水利》 2024年第8期16-21,共6页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也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淤地坝拦截的泥沙赋存了大量侵蚀产沙信息,提供了对缺乏资料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的可能。选取黄河中游的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淤地坝沉积特性进行分析,...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也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淤地坝拦截的泥沙赋存了大量侵蚀产沙信息,提供了对缺乏资料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的可能。选取黄河中游的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淤地坝沉积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坝控流域的侵蚀产沙强度及泥沙来源,模拟流域不同时期土壤侵蚀情况。结果表明,流域产沙模数与降雨量显著相关,年产沙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泥沙来源为裸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产沙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淤地坝建设运行状况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聂兴山 张晓静 《山西水利》 2021年第12期34-37,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了我省已建淤地坝运行状况,多年淤地坝建设运行成就及目前仍然存在的病险坝、运行管理不力、汛期管理不科学、安全监测手段落后等问题,结合水土保持学科发展最新动态,提出今后需加大病险坝除险加固力度、提高新建淤地坝的... 文章通过分析了我省已建淤地坝运行状况,多年淤地坝建设运行成就及目前仍然存在的病险坝、运行管理不力、汛期管理不科学、安全监测手段落后等问题,结合水土保持学科发展最新动态,提出今后需加大病险坝除险加固力度、提高新建淤地坝的建设标准、完善运行管护机制、增加建设管护经费、提高管护监测手段、坚持“三制”、抓好前期工作等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建设 运行 管护机制 坚持“三制”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三川河流域水沙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敏 《山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研究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对象,基于1999-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和遥感影像,采用M-K法揭示降雨量、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特征,结合回归分析法阐明降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 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研究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对象,基于1999-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和遥感影像,采用M-K法揭示降雨量、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特征,结合回归分析法阐明降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输沙的影响。通过研究,可科学认识降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三川河流域水沙突变的影响,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川河流域 径流输沙 降雨 土地覆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潇河灌区地表水无机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婷 孟志龙 +2 位作者 唐秀丽 王捷 高玉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为研究潇河灌区无机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对潇河灌区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类型及离子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 为研究潇河灌区无机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对潇河灌区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类型及离子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_(-)Na·Mg·Ca型,优势离子为Mg^(2+)和HCO_(3)_(-),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的35.41%和68.49%。地表水体受岩石风化影响显著,离子含量的时间变化特征显著,2月和6月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最高。Ca^(2+)、Mg^(2+)和K^(+)来源于硅酸岩风化,HCO_(3)_(-)来源于碳酸岩风化,Cl^(-)、SO_(4)^(2-)和NO_(3)^(-)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河灌区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因子分析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下不同辐射面蒸发蒸腾量的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芳 樊贵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3,共5页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下的田间试验,利用TDR测定了研究区不同辐射面15个不同坡面的含水量,基于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蒸发蒸腾量,揭示了不同辐射面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坡向、坡度对蒸发蒸腾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预测模...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下的田间试验,利用TDR测定了研究区不同辐射面15个不同坡面的含水量,基于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蒸发蒸腾量,揭示了不同辐射面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坡向、坡度对蒸发蒸腾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黄土丘陵沟壑区蒸发蒸腾量在越冬期过后,逐渐增大,4月底达到第一个极值;进入6月雨季之前,缓慢减少,雨季之前达到最小值;进入雨季后,逐渐增加,8月底达到最大值;雨季结束后,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②坡向和蒸发蒸腾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接近正南区域阳坡的月度ET值为最大值;坡度和蒸发蒸腾量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坡度越大,蒸发蒸腾量越小,反之亦然。③采用水量平衡法对研究区蒸发蒸腾量进行预测,从模拟结果来看,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对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下不同辐射面ET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灌溉制度的制定、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实现基于蒸发蒸腾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量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不同辐射面 水量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丰水年产流产沙特征分析
13
作者 张勇 李彦军 杜轶 《农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1-56,共6页
设置标准径流小区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探讨天然降雨条件下,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期为该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内2种坡度、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设置标准径流小区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探讨天然降雨条件下,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期为该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内2种坡度、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8个径流小区,开展自然降雨观测、径流泥沙观测。结果表明:(1)试验期降雨超过多年同期平均雨量,属于丰水年;且年内雨量分布较多年平均差异较大;(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差异明显,坡面为15°时,各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大小顺序为裸坡地>坡耕地>草地;而18°各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大小为裸坡地>草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黄刺玫);(3)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坡面产沙量差异明显。15°径流小区坡面产沙量裸坡地>胡麻>土豆>草地;相比之下,18°径流小区产沙量以灌木林地和油松林地最少,均为0.30 t/hm^(2);裸坡地产沙量最多,是林地的92.08倍;林草地减流减沙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该流域的生态重建,土地利用以及汾河上游其他小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丰水年 土地利用 汾河 水土流失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硒对丝瓜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慧敏 毕佳慧 +5 位作者 张倩玉 张向丰 于佳 高一帆 孙红艳 王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2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丝瓜“泰国中绿”为试验材料,以滤纸为介质,在培养皿中采用0、1.0、1.5、2.0、2.5和5.0μmol/L亚硒酸钠溶液处理丝瓜幼苗,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丝瓜幼苗根长、茎长、茎粗、根体积...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丝瓜“泰国中绿”为试验材料,以滤纸为介质,在培养皿中采用0、1.0、1.5、2.0、2.5和5.0μmol/L亚硒酸钠溶液处理丝瓜幼苗,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丝瓜幼苗根长、茎长、茎粗、根体积、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外源硒对丝瓜幼苗生长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硒(1.0~2.5μmol/L)处理对丝瓜根长、茎粗、根体积及叶绿素b含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和2.5μmol/L的硒显著促进了丝瓜芽长和整个植株的生长、光合特性的提升,1.5和2.0μmol/L硒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含量;但5.0μmol/L的硒对丝瓜根长和植株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显著降低了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论]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对丝瓜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2.0~2.5μmol/L是亚硒酸钠促进丝瓜生长的最佳浓度,硒浓度过高会抑制丝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生长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以及植被恢复治理方案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淑凝 《能源与节能》 2022年第11期53-55,共3页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能源需求增加,矿产资源大规模开采在带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土地污染等。矿山开采过后未能及时恢复,导致废弃矿山遗留了一系列环境...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能源需求增加,矿产资源大规模开采在带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土地污染等。矿山开采过后未能及时恢复,导致废弃矿山遗留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废弃矿山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给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做好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势在必行。基于此,指出了废弃矿山产生的危害,分析了废弃矿山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原因,详细探讨了植被恢复治理方案,为未来更加快速、科学、合理地推进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植被恢复 地质环境 治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征分析
16
作者 赵伟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9期113-116,共4页
为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征,以关帝山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6块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样地的枯落物持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越大,半分解层枯落... 为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征,以关帝山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6块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样地的枯落物持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越大,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越大,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越小;未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小,半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大;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枯落物 半分解层 未分解层 持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特征的影响
17
作者 赵伟文 孙雁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1期87-90,98,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特征的影响,以华北落叶松典型分布区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林分密度(500、1 000、1 500、2 000、3 000株/hm^(2))的15个样地,调查与测定其林下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及...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特征的影响,以华北落叶松典型分布区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林分密度(500、1 000、1 500、2 000、3 000株/hm^(2))的15个样地,调查与测定其林下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下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林分密度为500株/hm^(2)时地上生物量最高;当林分密度为1 500株/hm^(2)时,华北落叶松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最大;林分密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采用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调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可提高其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更好地发挥华北落叶松的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林下草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干旱区集雨补灌措施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陈媛媛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7期307-310,共4页
本试验在中阳县坡改梯农地配套建设1种新型的玻璃钢雨水储蓄设施,探究集雨补灌措施对作物的影响,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测定玉米穗部性状及玉米产量,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实施集雨补灌措施后,玉米各生育... 本试验在中阳县坡改梯农地配套建设1种新型的玻璃钢雨水储蓄设施,探究集雨补灌措施对作物的影响,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测定玉米穗部性状及玉米产量,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实施集雨补灌措施后,玉米各生育指标相关系数较高,改善了玉米穗部性状,增加了玉米产量产值。集雨补灌工程以极少量供水获得良好增产效果,投入与使用价值直观,可在晋西北干旱区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玉米穗部性状 玉米产量 山西旱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