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研发机构赋能果蔬产业发展——以山西农业大学曲沃果蔬研究院为例
1
作者 张振宇 任红燕 +3 位作者 韩伟宏 李建军 聂园军 田文杰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7-101,共5页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科技研发体系和国家战略科技布局的重要力量,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生力量。产业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高校创新农业科技研发模式的重大突破,通过“政产学研”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有效...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科技研发体系和国家战略科技布局的重要力量,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生力量。产业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高校创新农业科技研发模式的重大突破,通过“政产学研”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有效促进了科研资源重整、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落实落地。以山西农业大学曲沃果蔬研究院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其工作宗旨和运行机制、工作路径与成效,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校地对接机制、激活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动能、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梳理和落实技术服务清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果蔬产业 产业研究院 科技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产业结构时空演变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山西省的实证
2
作者 左海霞 李万明 +1 位作者 赵敏 王兴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3,共6页
文章采用2001—2020年山西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分析山西省县域层面的农业结构及其内部产业时空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西... 文章采用2001—2020年山西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分析山西省县域层面的农业结构及其内部产业时空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农、林、牧、渔业发展可以分为缓慢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以及波动变化并趋于稳定三个阶段;各县域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产业占比减少主要发生在山西省南部区域的县域,林业产业占比减少仅仅发生在临猗县和平定县,牧业和渔业产业的调整相对呈现无规律性变化。山西省县域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相邻县域间基本不存在协同合作效应,受全省经济水平、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小。山西省农业结构中的林业产业和渔业产业与农民收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农业产业和牧业产业与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和0.385,但是解释度较低,仅为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时空演变 农民收入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的现实逻辑与提升路径——以晋中市为例
3
作者 靳晓荷 吴宇欣 +1 位作者 刘豪 徐冬梅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0期127-134,共8页
以山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选取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3家)、省市级示范合作社(367家)、示范家庭农场(105家)三类主体,通过“两找+两寻+两建”的方式,明确了山西省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发展现状... 以山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选取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3家)、省市级示范合作社(367家)、示范家庭农场(105家)三类主体,通过“两找+两寻+两建”的方式,明确了山西省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发展现状,从理论逻辑和实践运行2个层面厘清其益农机理,并结合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寿阳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晋中市太谷区蔬有道农业家庭农场等典型案例,分析了其发展模式和运营方式,以期找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联结松动与形式化的根本问题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山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益农过程中存在联农形式单一、益农链条较短、益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山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联农机理及益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益农机制,结合示范典型,从投融资、服务、人才、科技、市场等多维度完善了益农机制,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联农带农 益农机制 晋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静 李文婷 +2 位作者 韩小英 殷海善 高洋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2期6-11,19,共7页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育种创新和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数据为来源,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结果显示,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和授权量整...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育种创新和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数据为来源,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结果显示,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和授权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五大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水稻、棉花)的申请和授权数量最多,尤其是玉米。小杂粮、果树和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作物的研发和保护略有不足。因此,建议应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升育种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多样化的育种主体参与,优化作物研发结构,促进地方特色作物的保护与发展,以推动山西省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 申请量 授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方法的“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至琛 冶会锋 +4 位作者 陈飞 聂园军 王威雁 廖允成 温晓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2-1032,共11页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准确地评价现有循环农业模式,可以为其科学规划布局和大力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和重要保障。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采集和调研访谈的方法,收集了晋...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准确地评价现有循环农业模式,可以为其科学规划布局和大力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和重要保障。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采集和调研访谈的方法,收集了晋南以超人奶业有限责任公司“粮-畜-沼”为代表的循环农业模式相关数据,采用生命周期方法(LCA)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在海洋生态毒性、化石资源稀缺、光化学臭氧形成和细颗粒物的形成等4个方面有显著减排效应,分别减排13.97%、9.05%、8.06%和7.28%;相较非循环农业模式,该循环农业模式总体减排14.60%,减排效果主要集中在生态毒性、人体毒性、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等4种环境影响。此外,“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对人体毒性、生态毒性、气候变化、平流层臭氧消耗和淡水富营养化这5个种类的环境影响较大。其中,“奶牛养殖”亚系统产生的影响最大,“种植”亚系统次之,“沼气工程”亚系统最小。奶牛养殖亚系统的精补料和犊牛料,种植亚系统的化肥、种子和电力,沼气工程亚系统的电力,以上物质投入是导致环境影响压力增加的主要因素。奶牛养殖亚系统的豆粕、青贮玉米、苜蓿和燕麦草的投入有助于减小环境压力。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为企业优化模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典型模式的复制推广提供实践参考,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生命周期评价(LCA) 环境影响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武舜臣 杨茜 王兴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8,共9页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作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其执行效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12省(区)414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以收割环节为例,采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考查农业...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作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其执行效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基于12省(区)414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以收割环节为例,采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考查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对服务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显著抑制试点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效率,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仍成立;项目对未参与主体服务效率负向影响更为突出,而对参与主体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服务小农户及指定任务面积的强制性要求和附加条件,显著削弱项目对参与主体服务效率的潜在提升效应。就政策设计而言,需兼顾市场机制与执行可行性,并聚焦核心目标,减少政策干预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服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对策 被引量:8
7
作者 邢虹娟 薛燕琴 范颖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6期25-26,共2页
随着国家持续加强三农投资,不断完善惠农政策,我国农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就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探讨和研究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其优化对策对于新农村建... 随着国家持续加强三农投资,不断完善惠农政策,我国农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就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探讨和研究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其优化对策对于新农村建设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经济管理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水平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8
作者 武亚婕 赵敏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9期129-134,共6页
基于熵权TOPSIS法构建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水平评价模型,对2020—2022年山西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山西省宅基地盘活利用能力影响最大,经济收益能力次之,长效监管能力第三,政策落实能力影响最小,各地市宅基地管... 基于熵权TOPSIS法构建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水平评价模型,对2020—2022年山西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山西省宅基地盘活利用能力影响最大,经济收益能力次之,长效监管能力第三,政策落实能力影响最小,各地市宅基地管理利用综合评价得分呈现出整体水平不高、差距较大的特征。因此,提出改革平稳推进、加快制度体系设计、发挥宅基地多元价值、强化政策监管和落实能力等对策建议,以期切实提升山西省宅基地管理利用水平,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激发农村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熵权TOPSIS 制度改革 水平测度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析
9
作者 胡婕妤 秦作霞 赵淑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9-124,共6页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核心要素,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采用波拉特法对山西省2012—2021年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发现政府...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核心要素,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采用波拉特法对山西省2012—2021年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发现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待遇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水平都对农业信息化发展具有明显影响。因此,提出了明确政府农业信息化建设责任、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教育与培训以及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波拉特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教供给与农业发展需求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10
作者 侯向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4期108-111,115,共5页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农业现代化,首要是农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这既是农民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外在需求。适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基于两方面,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时机已成熟,二是推进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农业现代化,首要是农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这既是农民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外在需求。适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基于两方面,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时机已成熟,二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条件已具备。山西省作为一个特色农业大省,依据自身的发展优势,在加强农业基础研发的同时,培养与山西农业相匹配的农村人才是发展关键。培养山西急需的农村人才,亟需振兴山西的农村职业教育,为此需先解决山西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优化山西省农村人才的发展环境、加大农村职业教育供给、改进农村职业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供给 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角下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瑞 韩小英 +1 位作者 李建军 张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在对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深入剖析基础上,基于数字经济视角,从推进策略、擦亮数字底色、建强产业支撑、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提升善治能力、筑牢民生保障等方面给出了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山西省 数智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引领下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基于粮食产销平衡区省域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晓娟 田凤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791-796,共6页
剖析高质量发展对山西省农业投入要素配置及其效率的要求,对于探寻山西省农业投入效率提高的现实途径以及制定推进山西省供给侧改革相关农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投入导向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高质量发展引领下2017年山西... 剖析高质量发展对山西省农业投入要素配置及其效率的要求,对于探寻山西省农业投入效率提高的现实途径以及制定推进山西省供给侧改革相关农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投入导向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高质量发展引领下2017年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并将其与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其他省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质量发展引领对山西省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影响显著;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水平不高,效率提升任务艰巨。以上结论蕴含的主要启示有科学评价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立足粮食功能区定位制定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路径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改善高质量发展引领环境是其效率优化路径制定的重要突破口;强化农业生产主体高质量发展需要是其效率持续优化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三阶段DEA模型 粮食平衡区 创新创业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邢虹娟 薛燕琴 范颖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7期18-19,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虽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相比于工业经济来说,农业的增速明显较为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有关。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使之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虽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相比于工业经济来说,农业的增速明显较为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有关。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使之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需求相一致。基于此,本文将首先总结分析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重点探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策略。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相关管理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经济 发展模式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背景下山西省智慧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瑞 南洋 +2 位作者 李建军 赵瑞栋 樊军亮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4期150-153,共4页
智慧农业是数字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新业态。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设施农业占比较高是山西省发展智慧农业的场景优势。但数字乡村背景下山西省智慧农业发展面临新型基础设... 智慧农业是数字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新业态。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设施农业占比较高是山西省发展智慧农业的场景优势。但数字乡村背景下山西省智慧农业发展面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研发与建设资金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农业大数据应用管理水平较低、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等困境。为此,应协同推进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发展,形成多元共建格局,推进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构建智慧农业大数据体系,加强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智慧农业 数字乡村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铜仁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15
作者 田文勇 刘卫 侯凯 《农业展望》 2024年第9期78-85,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问题,对于促进该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铜仁市农业发展现状,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过程中,构建了铜仁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 乡村振兴背景下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问题,对于促进该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铜仁市农业发展现状,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过程中,构建了铜仁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定量分析,运用熵值法建立测度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对铜仁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2015—2020年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指数由38.22上升至74.77,其中农业产出现代化和绿色农业现代化较突出,粮食单产增速明显,而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支持现代化增速缓慢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基于此,提出铜仁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策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规模化农业经营;加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完善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深化农业技术人才保障,提升农村人才素质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仁市 农业现代化 水平测度 指标体系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四川省农业生态效率动态演进研究
16
作者 欧岭锐 赵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3-219,共7页
基于2015—2021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其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全局自相关分析对四川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出先波动变化后... 基于2015—2021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其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全局自相关分析对四川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出先波动变化后稳定上升的发展趋势,五大经济区具有明显的分级特征,具体表现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2)四川省各市(州)具有较强空间异质性和不均衡性,空间格局呈现出“中西高—东部低”的分布特征;(3)四川省的农业生态效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均逐渐增强的发展趋势,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的空间格局。最后,提出了优化农业结构,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区域联动,发挥增长极作用;探索区域差异,发挥地区优势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四川省低碳农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农业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全局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山西省五台县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佳君 李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74-79,共6页
为改善农业产业布局分散、效益低下、发展不协调等状况,以山西省五台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K均值聚类法,研究土地资源禀赋、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禀赋与农业产业发展协调程度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综合水平... 为改善农业产业布局分散、效益低下、发展不协调等状况,以山西省五台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K均值聚类法,研究土地资源禀赋、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禀赋与农业产业发展协调程度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综合水平。结果表明:五台县16个乡镇土地资源禀赋水平差异明显,部分乡镇土地资源禀赋未得到有效利用,农业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整体上具有良性互动关系,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能够划分为“引领示范、提质增效、规模聚集、协调改善”4大类型。围绕优化依据设计五台县西部丘陵生态科技文旅综合示范区、中部盆地平原优质种养加高效集群区、东部中山生态林牧农旅融合优势区、南部山地工农特色产业融合培育区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 空间布局 土地资源 山西五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资源禀赋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佳君 李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6期70-75,共6页
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加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研究耕地资源禀赋,优化农业产业空间的使用效率与布局秩序。明确耕地资源禀赋状况,包括旱地、水浇地耕地资源、乡镇耕地资源以及地形部位耕地资源现状... 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加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研究耕地资源禀赋,优化农业产业空间的使用效率与布局秩序。明确耕地资源禀赋状况,包括旱地、水浇地耕地资源、乡镇耕地资源以及地形部位耕地资源现状;利用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划分“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4个组合耕地质量等级,研究耕地质量总体、旱地与水浇地耕地质量、各乡镇耕地质量及地形部位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根据耕地质量分布规划“优先划入-优质集群”、“整治调控-特色改良”以及“缩减退出-生态恢复”三大农业产业空间优化布局区域。耕地资源禀赋影响农业产业发展,耕地质量反映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依据耕地质量划分农业产业布局,能够提高耕地利用率,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禀赋 耕地质量 农业产业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支撑山西向日葵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慧敏 李惠 +2 位作者 任红燕 张振宇 薛燕琴 《特产研究》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山西省的向日葵播种面积排名占全国第4位,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典型调研、专家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视角,从山西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成果供给端、需求端和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多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了科... 山西省的向日葵播种面积排名占全国第4位,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典型调研、专家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视角,从山西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成果供给端、需求端和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多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了科技支撑下山西省向日葵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瓶颈。明确了山西省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思路:挖掘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的潜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病虫草害防控、促进产业深加工发展、加强农技推广与成果转化制度建设、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为推动山西省向日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向日葵 科技支撑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禀赋度与农业产业布局研究——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佳君 李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为活化土地资源要素,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着眼于土地利用与农业产业散点式布局及协调性低等问题,基于2018年山西省朔州市土地利用及统计年鉴数据,以朔州市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构建土地数量结构、土... 为活化土地资源要素,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着眼于土地利用与农业产业散点式布局及协调性低等问题,基于2018年山西省朔州市土地利用及统计年鉴数据,以朔州市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构建土地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效益3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对朔州市各县区土地资源禀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朔州市各县区土地资源禀赋度表现为山阴县>应县>朔城区>右玉县>怀仁市>平鲁区。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禀赋度、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业产值以及农业从业人口数,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朔州市6个县区划分为充分利用-提效创新、适度调整-规模增收和集中开发-特色种养3类农业产业布局区域,通过分区规划指引农业产业发展。在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的同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精细谋划农业产业优化布局,为寻求农业高质量发展途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禀赋度 土地利用 农业产业 优化布局 朔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