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颅内肿瘤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立恒 赵宏 +2 位作者 靳二虎 郭守芳 杨国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68-1771,共4页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术具有微创、肿瘤靶区剂量高、周围组织接受剂量低的特点,近年来逐步选择性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局部神经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目前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在...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术具有微创、肿瘤靶区剂量高、周围组织接受剂量低的特点,近年来逐步选择性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局部神经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目前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胶质瘤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和鳞癌FDG摄取与临床分期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明焕 于金明 +3 位作者 刘宁波 张品良 付政 杨国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85-487,共3页
目的:对比肺腺癌和鳞癌FDG-PET/CT显像,研究肺腺、鳞癌的原发灶FDG摄取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中,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患者65例,比较... 目的:对比肺腺癌和鳞癌FDG-PET/CT显像,研究肺腺、鳞癌的原发灶FDG摄取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中,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患者65例,比较二者原发灶大小(最大径表示)和FDG摄取(SUVmax)的差异,再进一步按照不同分期分组,分析腺、鳞癌原发灶FDG摄取与肿瘤大小以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鳞癌原发灶的最大径大于腺癌(3.87±1.83cmVs3.08±1.56cm,P=0.004);鳞癌原发灶的SUVmax也大于腺癌(11.32±5.59Vs9.22±4.73,P=0.012),鳞癌和腺癌的大小都与SUVmax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587,0.652;P均=0.000),腺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鳞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无显著性差异(P=0.662),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腺癌的SUVmax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20,P=0.000),鳞癌SUVmax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0.083,P=0.509)。结论:肺癌FDG摄取受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影响,肺腺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正相关而肺鳞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鳞癌 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食管癌FDG摄取的临床因素探讨
3
作者 冯瑞 李明焕 +3 位作者 孔莉 周伟 杨国仁 于金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研究性别、年龄、病变长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状况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食管鳞癌患者68例,根据术后病理确定其病变长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 目的:研究性别、年龄、病变长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状况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食管鳞癌患者68例,根据术后病理确定其病变长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SUVmax)的影响,并分析转移状态(无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FDG摄取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食管癌患者的原发灶FDG摄取无明显差异。而病变长度影响FDG摄取:病变长度与其FDG摄取呈正相关(P=0.01)。不同TNM分期、不同转移状态间原发灶的FDG摄取也有显著性差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均与SUVmax呈正相关(P=0.000)。结论: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与病变长度、TNM分期等因素有关,而不受性别和年龄影响关,键而词且FD食G管摄肿取瘤值较原高发还灶提示发已射经型有计淋算巴机结转脱移氧或葡分萄期糖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原发灶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分子影像在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岳宁 袁双虎 杨国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55-859,共5页
肺癌是国内外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持续的新生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是肿瘤增殖、浸润、复发和转移的基础,也是目前肺癌生物学治疗热点之一。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整合素的作用至关重要。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 肺癌是国内外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持续的新生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是肿瘤增殖、浸润、复发和转移的基础,也是目前肺癌生物学治疗热点之一。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整合素的作用至关重要。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肽能特异地与整合素结合,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RGD分子探针,可使肿瘤血管显像,能反映肿瘤血管的变化。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RGD肽的肺癌显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 整合素 肺肿瘤 分子影像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扫描方案改善^(18)F-FDG PET/CT工作效率
5
作者 宋平 金琳芝 +6 位作者 田雨 赵亚飞 田疆 张昊 刘治国 杨国仁 王能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4-598,共5页
目的观察组合扫描方案对改善^(18)F-FDG PET/CT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75例需接受PET/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及C组各25例,分别采用不同^(18)F-FDG注射剂量和采集时间行PET/CT检查,观察A、B和C方案及3种组合方案对^(18)F-FDG P... 目的观察组合扫描方案对改善^(18)F-FDG PET/CT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75例需接受PET/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及C组各25例,分别采用不同^(18)F-FDG注射剂量和采集时间行PET/CT检查,观察A、B和C方案及3种组合方案对^(18)F-FDG PET/CT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A、B、C 3组每公斤体质量放射性计数、肝脏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及纵隔SUV_(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拟结果显示,显像剂总剂量为1850、3700及5550 MBq时,采用组合方案可缩短总检查时间;总剂量达7400 MBq及以上时,采用组合方案可使单位时间内检查数量增加1~2例并缩短总检查时间;总剂量相同情况下,采用组合方案,显像剂例均成本低于单一方案。结论采用不同^(18)F-FDG注射剂量和PET床位采集时间组合方案有助于增加检查例数、缩短总检查时间,提高PET/CT工作效率;必要时分批运输显像剂可进一步降低例均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靶向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丛斌斌 刘治国 +7 位作者 孙晓 曹晓珊 邱鹏飞 王春建 张朝蓬 田崇麟 吴爽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85,共7页
背景与目的:示踪剂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关键,传统荧光示踪剂无法靶向前哨淋巴结且荧光强度弱。探寻一种近红外荧光强度更大、穿透力更好的新型增强近红外荧光示踪剂聚甲川菁染料分子Cy754,并将其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结合形成新... 背景与目的:示踪剂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关键,传统荧光示踪剂无法靶向前哨淋巴结且荧光强度弱。探寻一种近红外荧光强度更大、穿透力更好的新型增强近红外荧光示踪剂聚甲川菁染料分子Cy754,并将其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结合形成新型近红外荧光靶向示踪剂Cy754-Rit。方法:化学合成新型增强近红外荧光示踪剂Cy754,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激发光谱、吸收光谱等,将其与Rit进行直接偶联。测定Cy754-Rit标记率,检测新型示踪剂中单抗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采用近红外成像仪将Cy754-Rit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Rit的荧光强度作比较,检测其安全限度,通过前哨淋巴结动物模型验证其前哨淋巴结的定位特性,并与Cy754、ICG-Rit、核素进行对比。结果:Cy75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18,激发波长为740 nm,发射波长为760 nm。直接偶联并纯化的Cy754-Rit保持了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Rit上的Cy754标记率为100%。Cy754-Rit的荧光强度优于ICG-Rit(3.08×1010 vs 6.56×108)。透析纯化后的新型增强靶向示踪剂中未检测到细菌和热原。实验动物局部注射,观察2周后,局部及全身无红肿也无皮疹,无死亡。Rit与Cy754偶联的最佳的物质的量比为1∶80。Cy754-Rit能够准确地定位前哨淋巴结,其定位特性与核素相似,但发射荧光穿透力优于ICGRit(14.3 mm vs 13.2 mm)。结论:Cy754-Rit的制备工艺简便、高效、无放射性,其荧光强度较传统荧光靶向示踪剂明显增强。经动物模型局部注射能够准确地定位到前哨淋巴结,显像清晰稳定,穿透力好,但仍需临床试验进行相关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靶向示踪剂 利妥昔单抗 聚甲川菁染料 淋巴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