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毕春元 史建国 《生物产业技术》 2011年第4期80-82,共3页
一 概况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化研究室,是专门研发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发机构,自1983年建所以来一直从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工作。1986年研制成功基于溶氧电极的葡萄糖测定仪。1989年... 一 概况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化研究室,是专门研发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发机构,自1983年建所以来一直从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工作。1986年研制成功基于溶氧电极的葡萄糖测定仪。1989年研制成功的基于过氧化氢电极的血乳酸测定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科学院 生物传感器 重点实验室 研发机构 生物研究所 固定化酶 测定仪 研究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定向固定化策略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
2
作者 王兴保 马耀宏 +7 位作者 薛云龙 黄晓珍 邵越 于毅 王丙莲 刘庆艾 张立鹤 公维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94,共21页
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高效、特异性强以及器型小巧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监控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酶的固定化是决定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性、灵敏性、重现性)的关键步骤,通过随机固定化(物理吸附、共价... 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高效、特异性强以及器型小巧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监控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酶的固定化是决定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性、灵敏性、重现性)的关键步骤,通过随机固定化(物理吸附、共价交联等)容易引起酶活力下降、固定化稳定性低等问题,而利用氨基酸残基突变、亲和肽融合以及核苷酸特异结合等优化酶分子空间取向,为解决随机固定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基于定点突变引入带有官能团的特定氨基酸(赖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非天然氨基酸)、通过基因工程融合亲和肽(金结合肽、碳材料结合肽、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及利用核苷酸与目标酶(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等策略来实现酶分子传感元件定向固定化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酶电极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多种传感界面固定化酶表征技术的应用领域、各方法的优点和应用局限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性能酶传感元件创制及酶电极传感器的制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固定化 酶电极 生物传感器 酶分子空间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硬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预处理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文浩 韩文佳 +4 位作者 陈安祥 周世晋 王晓龙 陈仪玮 李霞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1-212,共12页
生物质基硬碳因成本低廉、碳源丰富而广泛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但由于生物质前驱体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局限,直接碳化制备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电性能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生物质前驱体进行预处理,调整和优化... 生物质基硬碳因成本低廉、碳源丰富而广泛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但由于生物质前驱体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局限,直接碳化制备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电性能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生物质前驱体进行预处理,调整和优化生物质前驱体的组分和结构,增强其电化学性能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预处理角度出发,首先总结了近年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预处理工艺、作用以及机理,然后综述了化学法、物理法与生物法等三种生物质基硬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者在生物质基硬碳材料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应用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硬碳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2D/3D油水分离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苏洋 秦利明 +1 位作者 陈业红 吴朝军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82,共15页
当前由于漏油事故以及工业油性废水污染,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完成高效油水分离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法、过滤法带来的高能耗、不可回收性等问题,纤维素、壳聚糖等生物基油水分离材料凭借生物降解性... 当前由于漏油事故以及工业油性废水污染,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完成高效油水分离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法、过滤法带来的高能耗、不可回收性等问题,纤维素、壳聚糖等生物基油水分离材料凭借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原材料丰富等独特优势受到诸多学者青睐。本文依据2D、3D生物基油水分离材料的制备方式不同,总结了近几年中通过浸涂、抽滤、静电纺丝等制备2D生物基油水分离材料的常见策略,并且分析了其对表面微纳米结构和表面能的调控机制。总结了定向冷冻、气泡法、溶液反应法等制备3D生物基油水分离材料方法带来的优势和缺陷。同时对各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讨论了生物基油水分离材料在合成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更低碳环保、更高效分离、更强机械性能的生物基油水分离材料等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 油水分离 生物质 纳米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生物质组分新型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卜祺 傅英娟 +1 位作者 秦梦华 张永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113,共12页
木质纤维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化石资源替代物。如何有效地将木质纤维原料转化生物材料、化学品和生物燃料等高值产品是科技工作者一直研究的热点课题。探索高效绿色的分离技术,将木质纤维生物质分解为... 木质纤维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化石资源替代物。如何有效地将木质纤维原料转化生物材料、化学品和生物燃料等高值产品是科技工作者一直研究的热点课题。探索高效绿色的分离技术,将木质纤维生物质分解为易于转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实现木质纤维资源高值化、多元化利用的关键。本文旨在介绍木质纤维生物质全组分分离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4种新型的组分分离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法、离子液体法、低共熔溶剂法,以及“木质素优先”策略下催化分离法,探讨了上述新型分离方法的发展现状和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生物质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组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大蒜有机元素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平香 张华勇 +5 位作者 王文博 翁瑞 王玉涛 杜红霞 王文正 秦宏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144,共6页
本试验以山东省65个大蒜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对不同地区及品种大蒜中C、H、N和S共4种有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有机元素与大蒜中主要含硫化合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蒜中C、H、N和S平均含量分别为41.80%、6.30%... 本试验以山东省65个大蒜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对不同地区及品种大蒜中C、H、N和S共4种有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有机元素与大蒜中主要含硫化合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蒜中C、H、N和S平均含量分别为41.80%、6.30%、2.81%和0.83%,与其他蔬菜相比整体含量较高。不同品种、产地大蒜中有机元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东营、临沂和潍坊大蒜4种有机元素最为丰富,济宁大蒜中4种有机元素含量相对较低;相较于其他品种,鲁蒜一号大蒜中C、H、N、S含量较为丰富。N和S元素与大蒜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后期可以作为预测大蒜中主要含硫化合物含量水平的特征性指标,从而实现大蒜品质的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大蒜 有机元素 检测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区域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秀秀 汪俊卿 +6 位作者 吕志远 刘玉涛 张梦梦 商海林 任广花 张晨曦 章成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厂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趵突泉浓香型酒厂厂区内、酿酒车间外、酿酒车间内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厂区内空气样品微生物菌群最丰富,多样...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厂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趵突泉浓香型酒厂厂区内、酿酒车间外、酿酒车间内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厂区内空气样品微生物菌群最丰富,多样性最高,酿酒车间内多样性较低,表明在长期酿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筛选,淘汰不适应酿酒环境的微生物,适宜的微生物富集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且相对稳定的微生物区系。从所有空气样品中共检测出748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340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共注释到20个细菌门、289个细菌属和7个真菌门、149个真菌属。酒厂不同区域空气样品细菌菌群差异较大,真菌菌群相似度较高,与厂区内空气样品微生物相比,酿酒车间内、外微生物群落更接近。此外,在酿酒车间内还发现了机械化浓香型白酒酿造特有的副球菌属(Paracococcus)等微生物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造区域 空气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渣合成生物多元醇制备聚氨酯泡沫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传源 梁俊 +3 位作者 高帅 李朱霖 赵子金 王兆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本研究以木糖渣为原料,以聚乙二醇和丙三醇为改性剂,在特定条件下液化制备木糖渣多元醇,并以水和环戊烷为发泡剂,按比例加入催化剂、聚氨酯匀泡剂和多异氰酸酯制备聚氨酯泡沫。通过探索发泡剂、聚氨酯匀泡剂、催化剂的用量对发泡过程的... 本研究以木糖渣为原料,以聚乙二醇和丙三醇为改性剂,在特定条件下液化制备木糖渣多元醇,并以水和环戊烷为发泡剂,按比例加入催化剂、聚氨酯匀泡剂和多异氰酸酯制备聚氨酯泡沫。通过探索发泡剂、聚氨酯匀泡剂、催化剂的用量对发泡过程的影响,开发了组合料配方,并优化泡沫性能,同时解决了聚氨酯泡沫发泡速度慢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水系发泡下的最佳配比,压缩强度达257 kPa,而以环戊烷为发泡剂的最佳配比,压缩强度达320 kPa;同时,调整催化剂比例和多元醇的pH值,显著提高了聚氨酯泡沫的发泡速度。其中水系发泡下的聚氨酯泡沫,当KOH用量为0.55%,起泡时间从120 s缩短到了50 s,发泡时间从170 s缩短到了90 s;以环戊烷为发泡剂的聚氨酯泡沫,当KOH用量为0.69%时,起泡时间从104 s缩短到了52 s,发泡时间从101 s缩短到了8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渣 生物多元醇 聚氨酯泡沫 环戊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光热材料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国庆 王慧莹 +5 位作者 夏凯莉 邵鲁鹏 毛健贞 杨桂花 许凤 王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0,共5页
通过系统梳理生物质应用于光热转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归纳了生物质碳基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纤维素材料和木质素材料的制备过程和应用领域,深入阐释了光热转换性能和独特微纳米结构的构效关系,客观探讨了生物质基光热转换材料... 通过系统梳理生物质应用于光热转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归纳了生物质碳基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纤维素材料和木质素材料的制备过程和应用领域,深入阐释了光热转换性能和独特微纳米结构的构效关系,客观探讨了生物质基光热转换材料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和技术瓶颈,最后提出了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质素 纤维素 太阳能 光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机械法制浆过程麦草废渣基棒状颗粒燃料的性能分析
10
作者 王月莹 杨桂花 +5 位作者 林兆云 王东兴 赵玉 刘刻峰 邵学军 陈嘉川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0,共9页
为提高农业废弃物麦草全组分资源化利用效率,本研究将生物化学机械法制浆过程产生的麦草废渣和制浆废液进行混合,利用液压成形技术制备了麦草废渣基棒状颗粒燃料(简称颗粒燃料),探讨了麦渣粒径和废液添加量对颗粒燃料形貌、稳定性、物... 为提高农业废弃物麦草全组分资源化利用效率,本研究将生物化学机械法制浆过程产生的麦草废渣和制浆废液进行混合,利用液压成形技术制备了麦草废渣基棒状颗粒燃料(简称颗粒燃料),探讨了麦渣粒径和废液添加量对颗粒燃料形貌、稳定性、物理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燃料制备的较优工艺条件为:麦渣粒径范围[0.22,0.90)mm,制浆废液添加量36.31%。该条件下制备的颗粒燃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物理性能和燃烧性能,其松弛密度为1.50 g/cm^(3),抗跌碎性为99.94%,抗渗水性时间为105 min,横向抗压强度为75.1 MPa,径向抗压强度为1.53 MPa,热值为11 715 J/g,燃烧时间可达9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废渣 制浆废液 液压成形 颗粒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及其衍生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11
作者 葛世伟 赵倩 +2 位作者 刘玉 刘耀阳 韦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20,共10页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是极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但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负极锂枝晶等问题造成锂硫电池的比容量低、容量衰减严重、库仑效率差,影响了其实际应用。层状双羟基...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是极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但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负极锂枝晶等问题造成锂硫电池的比容量低、容量衰减严重、库仑效率差,影响了其实际应用。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s)是一种二维材料,具有可调节的插层结构、可控的表面化学性质和独特的拓扑转换特性,作为储能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LDHs对多硫化物具有良好的约束能力,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硫载体可以高效吸附和催化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减少多硫化物的迁移,加快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此外,二维LDHs可涂覆于隔膜作为正极与隔膜间的中间层,通过物理作用阻挡多硫化物向负极的迁移,抑制穿梭效应;LDHs用于锂负极可以促进金属锂的均匀成核和沉积。目前LDHs在锂硫电池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LDH及其衍生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优势,介绍了其在锂硫电池正极、中间层、负极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LDHs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可调节的插层结构 约束能力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光纤光栅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杜永东 张汇元 +4 位作者 王少杰 杨艳 杨俊慧 蔡雷 李秋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91-1798,共8页
长周期光纤光栅通过纤芯基模与包层模之间的耦合感应环境介质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其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背向反射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被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疾病诊断等各个领域。本文对近年来长周期光纤光... 长周期光纤光栅通过纤芯基模与包层模之间的耦合感应环境介质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其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背向反射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被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疾病诊断等各个领域。本文对近年来长周期光纤光栅在生物检测技术方面的应用进展做了总结,首先阐明了长周期光纤光栅生物检测的原理,其次,介绍了长周期光纤光栅表面生物功能膜的常用固定方法,然后对长周期光纤光栅在DNA、葡萄糖、细菌、癌症、病毒等生物物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目前长周期光纤光栅在生物检测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对长周期光纤光栅生物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光栅 光纤 生物检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对甲酸蒸煮纸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宏宇 倪书振 +3 位作者 张永超 陈晓倩 王兆江 秦梦华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本研究构建了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协同甲酸的蒸煮体系,在蒸煮过程中,利用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与木质素碳正离子的亲核反应,抑制木质素分子间的缩合,从而提高木质素去除率,探究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对纸浆白度和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研究构建了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协同甲酸的蒸煮体系,在蒸煮过程中,利用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与木质素碳正离子的亲核反应,抑制木质素分子间的缩合,从而提高木质素去除率,探究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对纸浆白度和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酸分别与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愈创木酚、紫丁香醇、水杨酸和苯甲醛组成蒸煮体系对杨木和松木进行组分分离,所得杨木浆白度(70.2%)高于松木浆(57.6%)。相比单一甲酸蒸煮体系,添加愈创木酚和紫丁香醇后获得的杨木浆白度由41.5%分别提升至70.2%和69.4%;同时,杨木浆中纤维素含量高于90%,木质素含量低于2%,制备纸张的撕裂、耐破和抗张指数显著提升,分别达3.16 mN·m^(2)/g、1.03 kPa·m^(2)/g和31.5 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木质素 类木质素母体小分子 纸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多肽LLTRAGL抗异烟肼致肝损伤活性评价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雅韵 李滨 +3 位作者 曹永娜 张姗姗 张云 柳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1,共13页
目的构建异烟肼(Isoniazid,INH)致肝损伤斑马鱼模型,对多肽LLTRAGL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肝脏特异表达绿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斑马鱼培养用水)、INH致肝损伤组(INH 6 ... 目的构建异烟肼(Isoniazid,INH)致肝损伤斑马鱼模型,对多肽LLTRAGL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肝脏特异表达绿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斑马鱼培养用水)、INH致肝损伤组(INH 6 mmol/L)、阳性药组(INH 6 mmol/L+GSH10μmol/L)和多肽处理组(INH 6 mmol/L+LLTRAGL 25、50、100μg/mL)。药物处理48 h后,检测斑马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通过TUNAL染色,观察斑马鱼肝脏区域细胞凋亡情况。运用转录组学、分子对接及RT-qPCR技术测定多肽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情况。结果与INH致肝损伤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多肽处理组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均显著恢复,且肝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转录组学分析表明GO富集分析涉及包括与细胞凋亡相关在内的64个条目,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均涉及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多肽LLTRAGL与MAPK信号通路上核心靶点EGFRa、FGFR1、PDGFRa、PDGFRb和INSR具有良好对接能。RT-qPCR结果表明,与INH致肝损伤组相比,多肽LLTRAGL显著下调egfra、fgfr1、map2k2、map3k1、map3k7和mapk12a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下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1、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斑马鱼INH致肝损伤模型,探究了多肽LLTRAGL的保肝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其保肝作用可能为通过参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降低凋亡因子表达,从而缓解肝脏损伤,为INH致肝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LLTRAGL 斑马鱼 保肝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鸭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小军 袁文鹏 +1 位作者 孟秀梅 赵晓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0-243,共4页
以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板鸭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贮藏特性,分析测定贮藏期间板鸭的感官、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其腐败机理。结果显示:板鸭初始pH为6.67、TVB-N值为9.64、Aw为0.93、TBARS值为0.4518、... 以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板鸭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贮藏特性,分析测定贮藏期间板鸭的感官、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其腐败机理。结果显示:板鸭初始pH为6.67、TVB-N值为9.64、Aw为0.93、TBARS值为0.4518、细菌总数为1.06×104cfu/g;包装方式和贮藏温度对样品pH、TVB-N值和细菌总数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而包装方式是影响TBARS值的主要因素;保鲜膜包装板鸭变质主要特征是霉菌污染导致感官的劣变以及脂肪氧化酸败,对于真空包装的板鸭制品,腐败微生物利用蛋白质产生各种臭味的胺类物质、发酵产酸、产生粘液、产气是导致板鸭腐败变质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鸭 微生物 理化性质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蔗糖-葡萄糖双功能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德荣 李梅 +3 位作者 朱思荣 周万里 黄加栋 冯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7-121,共5页
由固定化蔗糖转化酶(INV),葡萄糖变旋酶(MUT)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复合酶膜组成的过氧化氢双电极系统,可同时测定样品中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蔗糖电极的葡萄糖干扰用差分法消除。每次进样量25μl,响应时间30s,蔗糖在0~400mg/dl,葡萄糖... 由固定化蔗糖转化酶(INV),葡萄糖变旋酶(MUT)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复合酶膜组成的过氧化氢双电极系统,可同时测定样品中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蔗糖电极的葡萄糖干扰用差分法消除。每次进样量25μl,响应时间30s,蔗糖在0~400mg/dl,葡萄糖在0~200mg/d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连续测定20次蔗糖和葡萄糖的变异系统分别为1.13%和1.05%。蔗糖测定回收率为99.62%~100.97%,蔗糖酶膜使用寿命半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蔗糖-葡萄糖 双功能生物传感分析仪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法测定玉米中赖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冯东 刘仲汇 +5 位作者 李大海 卢连华 刑金川 田长清 王炳莲 孟庆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3-155,共3页
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了玉米中赖氨酸测定的方法。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只对赖氨酸有响应。文中测定系统选用pH7.0的缓冲液,回收率在99.2%~100.8%。应用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了4批玉米样品的赖氨酸含量,结果为0.326~0.349g/10... 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了玉米中赖氨酸测定的方法。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只对赖氨酸有响应。文中测定系统选用pH7.0的缓冲液,回收率在99.2%~100.8%。应用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了4批玉米样品的赖氨酸含量,结果为0.326~0.349g/100 g。分别用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与传统的全自动生化分析(?)对比检测,对2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0.798+0.948x,R=0.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生物传感器 检测方法 赖氨酸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闻 陈贯虹 +4 位作者 高永超 黄玉杰 王加宁 卢媛 KHOKHLOVA L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74-181,205,共9页
土壤石油和重金属污染严重,需要合适的修复技术,微生物技术在修复污染土壤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相关技术-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以及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分析了... 土壤石油和重金属污染严重,需要合适的修复技术,微生物技术在修复污染土壤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相关技术-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以及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分析了现有工作的不足,预测了研究趋势;介绍了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吸附技术及微生物-植物、化学钝化-微生物联用技术,阐述了修复过程对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缺陷和可开展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扼要分析了石油与重金属的交互作用和污染效应,提出了两者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重金属 土壤修复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在纤维素乙醇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东 王丙莲 +3 位作者 梁晓辉 李雪梅 李大海 刘仲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13-317,共5页
为探讨生物传感器在纤维素乙醇测定中的应用,采用乙醇生物传感器分析仪对发酵液中的纤维素乙醇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特点、规律。结果:乙醇生物传感分析仪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0.2~20.0mg/100mL,回归方程为:Y=5.00225X+0.72273,R=0.9... 为探讨生物传感器在纤维素乙醇测定中的应用,采用乙醇生物传感器分析仪对发酵液中的纤维素乙醇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特点、规律。结果:乙醇生物传感分析仪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0.2~20.0mg/100mL,回归方程为:Y=5.00225X+0.72273,R=0.99976;对乙醇的检测快速而准确,检测时间为20s,回收率为99.3%~100.4%;与气相色谱方法、酒精计法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专一性强,且仪器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为0.2mg/100mL。乙醇生物传感分析仪用于纤维素乙醇检测,具有检测精度高、速度快(20s)、稳定性好、使用成本低等优势,有望代替酒精计、气相色谱仪等,成为检测纤维素乙醇含量的新方法、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纤维素 乙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β-羟基丁酸的微生物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加宁 杨合同 马沛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7,共3页
利用已知微生物 ,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对化学合成的聚 - β-羟基丁酸 (PHB)及生物发酵制备的 PHB进行生物降解性研究 ,测定了土壤中降解化学合成 PHB的微生物群体及种类 .结果表明 ,降解化学合成及生物制备 PHB的微生物主要为假单胞杆菌 ... 利用已知微生物 ,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对化学合成的聚 - β-羟基丁酸 (PHB)及生物发酵制备的 PHB进行生物降解性研究 ,测定了土壤中降解化学合成 PHB的微生物群体及种类 .结果表明 ,降解化学合成及生物制备 PHB的微生物主要为假单胞杆菌 ,在土壤中的群体较大 ;化学合成的 PHB降解程度强于生物发酵法制备的 P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性 聚-Β-羟基丁酸 土壤微生物 假单胞杆菌 可降解塑料 降解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