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毕春元 史建国 《生物产业技术》 2011年第4期80-82,共3页
一 概况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化研究室,是专门研发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发机构,自1983年建所以来一直从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工作。1986年研制成功基于溶氧电极的葡萄糖测定仪。1989年... 一 概况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化研究室,是专门研发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发机构,自1983年建所以来一直从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工作。1986年研制成功基于溶氧电极的葡萄糖测定仪。1989年研制成功的基于过氧化氢电极的血乳酸测定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科学院 生物传感器 重点实验室 研发机构 生物研究所 固定化酶 测定仪 研究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定向固定化策略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
2
作者 王兴保 马耀宏 +7 位作者 薛云龙 黄晓珍 邵越 于毅 王丙莲 刘庆艾 张立鹤 公维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94,共21页
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高效、特异性强以及器型小巧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监控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酶的固定化是决定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性、灵敏性、重现性)的关键步骤,通过随机固定化(物理吸附、共价... 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高效、特异性强以及器型小巧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监控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酶的固定化是决定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性、灵敏性、重现性)的关键步骤,通过随机固定化(物理吸附、共价交联等)容易引起酶活力下降、固定化稳定性低等问题,而利用氨基酸残基突变、亲和肽融合以及核苷酸特异结合等优化酶分子空间取向,为解决随机固定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基于定点突变引入带有官能团的特定氨基酸(赖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非天然氨基酸)、通过基因工程融合亲和肽(金结合肽、碳材料结合肽、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及利用核苷酸与目标酶(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等策略来实现酶分子传感元件定向固定化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酶电极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多种传感界面固定化酶表征技术的应用领域、各方法的优点和应用局限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性能酶传感元件创制及酶电极传感器的制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固定化 酶电极 生物传感器 酶分子空间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在纤维素乙醇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冯东 王丙莲 +3 位作者 梁晓辉 李雪梅 李大海 刘仲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13-317,共5页
为探讨生物传感器在纤维素乙醇测定中的应用,采用乙醇生物传感器分析仪对发酵液中的纤维素乙醇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特点、规律。结果:乙醇生物传感分析仪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0.2~20.0mg/100mL,回归方程为:Y=5.00225X+0.72273,R=0.9... 为探讨生物传感器在纤维素乙醇测定中的应用,采用乙醇生物传感器分析仪对发酵液中的纤维素乙醇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特点、规律。结果:乙醇生物传感分析仪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0.2~20.0mg/100mL,回归方程为:Y=5.00225X+0.72273,R=0.99976;对乙醇的检测快速而准确,检测时间为20s,回收率为99.3%~100.4%;与气相色谱方法、酒精计法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专一性强,且仪器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为0.2mg/100mL。乙醇生物传感分析仪用于纤维素乙醇检测,具有检测精度高、速度快(20s)、稳定性好、使用成本低等优势,有望代替酒精计、气相色谱仪等,成为检测纤维素乙醇含量的新方法、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纤维素 乙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测定宝石-卡本内特干红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L-乳酸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毕春元 于清琴 +2 位作者 李保国 张颖超 赵晓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9年第4期52-53,共2页
苹果酸是葡萄酒中重要的有机酸之一,其生理代谢比较活跃,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在葡萄酒酿造工艺中起关键作用。葡萄酒的苹果酸-乳酸发酵(以下简称MLF)是乳酸菌以L-苹果酸为底物,在苹果酸-乳酸酶催化下转变成L-乳酸和CO2的过程。酸... 苹果酸是葡萄酒中重要的有机酸之一,其生理代谢比较活跃,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在葡萄酒酿造工艺中起关键作用。葡萄酒的苹果酸-乳酸发酵(以下简称MLF)是乳酸菌以L-苹果酸为底物,在苹果酸-乳酸酶催化下转变成L-乳酸和CO2的过程。酸味尖刻的二元酸L-苹果酸向酸味柔和的一元酸L-乳酸的转化,使葡萄酒总酸下降,酸涩感降低,使酒体口感酸味柔和协调,果香突出,提高葡萄酒的品质。如果对MLF控制不当,就有可能给葡萄酒带来刺激的酸乳味、苦昧等,还可产生某些挥发性的酚类或生物胺(如组胺、腐胺、尸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红葡萄酒 L-苹果酸 乳酸含量 生物传感器 发酵过程 苹果酸-乳酸发酵 宝石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铝纳米通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5
作者 陈燕 李雪梅 +1 位作者 李秋顺 史建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92-1095,共4页
将制备好的氧化铝纳米通道经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使其表面修饰了氨基后,再在含生物素的缓冲溶液(pH 5.5)中反应12h,制成表面固定了生物素的氧化铝纳米通道,通道孔径约50nm。另取PVC管一段,在其顶端用PVC/THF混合液粘附制备好的... 将制备好的氧化铝纳米通道经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使其表面修饰了氨基后,再在含生物素的缓冲溶液(pH 5.5)中反应12h,制成表面固定了生物素的氧化铝纳米通道,通道孔径约50nm。另取PVC管一段,在其顶端用PVC/THF混合液粘附制备好的聚合物膜,再将上述修饰好的氧化铝纳米通道用有机硅橡胶粘在敏感膜的底部,作为工作电极待用。以生物素-亲和素体系为模型,用经修饰的氧化铝纳米通道为识别载体进行电位法检测,实现了亲和素的检测。亲和素的质量浓度在0.10~0.60mg·L-1范围内与相应的电位变化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05mg·L-1。试验结果验证了氧化铝纳米通道电位生物传感器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膜电极 氧化铝纳米通道 生物传感器 生物素 亲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电极的乳酸检测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彦儒 公维丽 +7 位作者 马耀宏 王丙莲 张振宇 孟庆军 杨艳 杨俊慧 刘庆艾 郑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9-546,共18页
乳酸(C3H6O3),又名2-羟基丙酸、丙醇酸,属于羟基酸的一种。乳酸在食品工业、临床医学、生物技术等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高通量检测不同样品中的乳酸成为目前业界研究的重点。传统乳酸检测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或需要昂贵... 乳酸(C3H6O3),又名2-羟基丙酸、丙醇酸,属于羟基酸的一种。乳酸在食品工业、临床医学、生物技术等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高通量检测不同样品中的乳酸成为目前业界研究的重点。传统乳酸检测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或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乳酸生物传感器可以克服这些限制,不需要样品制备,能够快速、简便、可靠地定量测定食品或血浆中的乳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乳酸酶电极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两种类型——基于L-乳酸氧化酶(L-LOD)和L-乳酸脱氢酶(L-LDH)的乳酸生物传感器。本文综述了L-LOD和L-LDH结构特征、来源及催化机理,讨论了改善基于酶电极的乳酸传感器性能的3种策略(电极材料改造策略、酶固定化策略、酶分子工程改造策略),还根据用于制造乳酸生物传感器的不同载体包括膜、透明凝胶基质、水凝胶载体、纳米颗粒等对乳酸生物传感器进行了归类分析,最后本文将目前商品化应用的酶电极乳酸生物传感器特点进行了对比总结讨论,阐述了乳酸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应用方向,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检测 乳酸生物传感器 L-乳酸氧化酶 L-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光栅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秋顺 蔡雷 +4 位作者 马耀宏 杨俊慧 杨艳 孟庆军 史建国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502,共28页
长周期光纤光栅是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的一种无源光学器件,由于其具有无后向反射、对折射率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集成化、不受电磁干扰、耐酸碱腐蚀、不需要参比电极等诸多特点,在折射率传感领域备受关注。自从2000年Bentley研究组第... 长周期光纤光栅是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的一种无源光学器件,由于其具有无后向反射、对折射率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集成化、不受电磁干扰、耐酸碱腐蚀、不需要参比电极等诸多特点,在折射率传感领域备受关注。自从2000年Bentley研究组第一次将长周期光纤光栅用于抗原的检测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长周期光栅在生物物质的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被用于抗原抗体、细菌病毒、蛋白质、DNA、酶及核酸等诸多生物物质的检测。本文对长周期光纤光栅近年来在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长周期光纤光栅在生物物质检测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光栅 生物技术 检测 传感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酚双加氧酶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吕鹏 史建国 +4 位作者 冯东 庄重 王建传 凌建亚 张长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1-493,共3页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L68的细胞裂解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后,依次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Hydroxyapatite柱层析和Sephadex G-150 凝胶过滤分离,提取到邻苯二酚双加氧酶.经SDS-PAGE检测,达到电泳纯.将酶反应与氧电极偶联,研究了...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L68的细胞裂解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后,依次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Hydroxyapatite柱层析和Sephadex G-150 凝胶过滤分离,提取到邻苯二酚双加氧酶.经SDS-PAGE检测,达到电泳纯.将酶反应与氧电极偶联,研究了检测水体中邻苯二酚的邻苯二酚双加氧酶传感器.以100mmol/L磷酸钠标准缓冲液(pH7.24)作为该酶传感器的的工作介质,在25℃条件下测得传感器对邻苯二酚标准液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0.2~3mmol/L,检测限为0.05mmol/L,响应时间为1min,平均回收率达到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酚双加氧酶 生物传感器 邻苯二酚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线阵列干涉传感器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洋 何皓 +3 位作者 李秋顺 史建国 李明宇 董文飞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3期421-427,共7页
开发一种新型TiO2纳米线阵列干涉传感器。首先,通过水热合成法在F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纳米线阵列薄膜。然后,以此复合结构作为传感芯片,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构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调制型薄膜干涉传感器。最后,... 开发一种新型TiO2纳米线阵列干涉传感器。首先,通过水热合成法在F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纳米线阵列薄膜。然后,以此复合结构作为传感芯片,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构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调制型薄膜干涉传感器。最后,以氯化钠水溶液为待测液体介质研究了该传感器对环境介质折射率的灵敏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1.333 5~1.360 4范围内的折射率有很好的响应。TM模式下,在0~3%与3~15%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浓度与该传感器的反射光强度分别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TE模式下,在0~3%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浓度与吸收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而波长基本不变;而在3~15%浓度范围内,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波长逐渐红移,氯化钠浓度与波长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干涉传感器 TiO2纳米线 Kretschmann结构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参数在线检测的谷氨酸发酵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万里 张金玲 +3 位作者 朱思荣 史建国 赵晓华 毕春元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7,共4页
利用生物量在线检测系统和在线控制系统技术,通过探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棒状杆菌S9114菌体浓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谷氨酸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建立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动力学模型。... 利用生物量在线检测系统和在线控制系统技术,通过探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棒状杆菌S9114菌体浓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谷氨酸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建立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得能够描述谷氨酸棒状杆菌S9114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对发酵过程的调控及发酵规模的放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发酵 在线检测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生物素亚适量法生产谷氨酸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金玲 朱思荣 +3 位作者 周万里 史建国 赵晓华 毕春元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8,23,共5页
基于生物量在线检测技术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经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发现硫酸镁、维生素B1和玉米浆为三个影响谷氨酸产酸的主要因素。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借助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回归分析,探讨该... 基于生物量在线检测技术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经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发现硫酸镁、维生素B1和玉米浆为三个影响谷氨酸产酸的主要因素。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借助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回归分析,探讨该工艺的最佳条件值,结果显示:谷氨酸产酸最大理论值为86.52g/L,硫酸镁最佳浓度4.26g/L,维生素B1最佳浓度18.03mg/L,玉米浆最佳浓度33.91mL/L,在10L发酵罐S9114谷氨酸棒状杆菌32℃发酵实验上验证,实测值与理论值呈现很好的一致性,在优化条件下谷氨酸产酸提高了19.7%,为谷氨酸发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 响应面优化 生物素亚适量 PLACKETT-BURMAN Box-Behnk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式生物的中药主要成分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筛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玲晓 彭维兵 +2 位作者 付先军 刘可春 王振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4-1069,共6页
利用荧光转基因斑马鱼模型筛选来源于不同药性中药的主要成分,比较其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差异,为研发抗肿瘤新药提供先导化合物。以TG(VEGFR2:GFP)系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作为筛选模型,18种来源于不同药性中药的主要成分,按照25、50、100μg/... 利用荧光转基因斑马鱼模型筛选来源于不同药性中药的主要成分,比较其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差异,为研发抗肿瘤新药提供先导化合物。以TG(VEGFR2:GFP)系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作为筛选模型,18种来源于不同药性中药的主要成分,按照25、50、100μg/m L的药物浓度分别作用于斑马鱼胚胎,观察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ISVs)生成的影响,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8种中药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作用,其中来源于寒性和热性中药的主要成分抑制作用比较明显,来源于平性中药的成分抑制作用比较弱,5种效果很明显的成分分别是汉防己甲素、木通皂苷D、阿魏酸、丹参酮IIA、儿茶素,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本研究从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来源于不同药性中药的主要成分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筛选出的5种中药成分,具有很明显的抑制斑马鱼体节间血管(ISVs)生成作用,可以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为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活性成分 抑制血管生成 中药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绿原酸A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侯彩平 韩利文 +8 位作者 张凤 楚杰 张轩铭 王荣春 陈锡强 王岱杰 刘可春 田青平 何秋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76,共5页
从忍冬根药材中提取异绿原酸A,采用DPPH法、水杨酸比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及还原力测定法来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利用皮肤荧光斑马鱼模型研究异绿原酸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0.5~10μg/m L范围内,异绿原酸A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 从忍冬根药材中提取异绿原酸A,采用DPPH法、水杨酸比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及还原力测定法来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利用皮肤荧光斑马鱼模型研究异绿原酸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0.5~10μg/m L范围内,异绿原酸A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表现出了较好的清除作用,清除率最高分别达97.04%和60.01%;而异绿原酸A在5~200μg/m L范围内超氧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仅达到28.04%;还原力测定OD值在0.5~100μg/m L范围内最高达0.98,说明异绿原酸A的还原能力强;异绿原酸A在皮肤荧光斑马鱼体内抗氧化效果良好,在浓度为25μg/m L时,相对抗氧化能力可达到60.4%。异绿原酸A对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有良好的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绿原酸A 皮肤荧光斑马鱼 抗氧化能力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斑马鱼血管生成及斑马鱼移植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锡强 程丽芳 +9 位作者 徐新刚 刘可春 闫雪生 王希敏 刘瑾 李莹 侯海荣 孙丹丹 韩利文 彭维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研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斑马鱼节间血管生成以及对斑马鱼移植癌的影响。方法采用AB系和转基因(trangenosis,TG)血管荧光斑马鱼(VEGFR2:GFP)作为实验模型动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剂量UA对斑马鱼胚胎背部节间血管(interseg... 目的研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斑马鱼节间血管生成以及对斑马鱼移植癌的影响。方法采用AB系和转基因(trangenosis,TG)血管荧光斑马鱼(VEGFR2:GFP)作为实验模型动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剂量UA对斑马鱼胚胎背部节间血管(intersegment vessels,ISV)生成情况的影响;利用微量注射的方法分别建立斑马鱼的人肝癌细胞及肠腺癌斑马鱼的移植癌模型,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UA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人肠腺癌诱导的肠下静脉丛(subintestinal veins,SIVs)的变化,计算抑制率和SIVs生长情况,结果显微镜示UA 5与10 mg·L-1组引起TG斑马鱼节间荧光血管残缺或者缺失,抑制率分别为20.25%、26.65%;在斑马鱼肝癌SMMC-7721模型实验中,3个UA剂量组可减少移植肝癌细胞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抑制率分别为38.01%、54.69%(P<0.01)、61.88%(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在斑马鱼移植瘤SIVs的实验中,UA 10 mg·L-1与15 mg·L-1组对移植癌诱导的SIVs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UA对斑马鱼生理性及移植瘤引起的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与阻滞VEGFR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斑马鱼 抗癌 血管生成 SMMC-7721 HT-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咪唑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晓敏 何秋霞 +3 位作者 韩利文 袁延强 杨官娥 刘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研究阿司咪唑对斑马鱼的心脏毒性,为斑马鱼的心脏毒性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10、20μmol·L-1的阿司咪唑观察其对7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的形态影响,包括畸形、心囊水肿、血细胞在心区堆积等情况,计算心... 目的研究阿司咪唑对斑马鱼的心脏毒性,为斑马鱼的心脏毒性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10、20μmol·L-1的阿司咪唑观察其对72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的形态影响,包括畸形、心囊水肿、血细胞在心区堆积等情况,计算心率、死亡率及EC50,测量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以及对2 hpf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结果阿司咪唑处理后,斑马鱼出现出心率下降、SV-BA间距增大、血细胞在心区堆积、全身无血流、心囊水肿、心脏停止跳动等中毒现象,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同时观察到阿司咪唑对2 hpf斑马鱼的心脏发育有明显影响。结论利用阳性药物阿司咪唑探讨药物对斑马鱼心脏功能和发育方面的毒性,有助于建立基于斑马鱼的心脏毒性评价筛选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咪唑 斑马鱼 心脏毒性 心率 心脏功能 药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碳致斑马鱼肝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秋霞 彭维兵 +3 位作者 韩利文 袁延强 陈锡强 刘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2-1183,共2页
肝脏作为人体中重要的解毒器官,是许多化学性物质的重要靶点。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肝脏毒性是很多新药无法最后获批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四氯化碳(CCI。)是经典的肝损伤诱导剂。斑马鱼(Daniorerio)已成为继小鼠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 肝脏作为人体中重要的解毒器官,是许多化学性物质的重要靶点。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肝脏毒性是很多新药无法最后获批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四氯化碳(CCI。)是经典的肝损伤诱导剂。斑马鱼(Daniorerio)已成为继小鼠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模式脊椎动物。四氯化碳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四氯化碳处理斑马鱼仔鱼,通过对斑马鱼肝脏形态学和生物指标观察,确定了四氯化碳对斑马鱼仔鱼的肝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斑马鱼 肝脏毒性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石榴酒澄清剂的筛选及澄清条件优化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亚萍 楚杰 +5 位作者 何秋霞 韩利文 刘可春 吴澎 张洪亚 李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5-179,185,共6页
为选择发酵石榴酒合适的澄清剂,采用明胶、皂土、壳聚糖、果胶酶和复配澄清剂作为原料,以透光率作为测定指标,对发酵石榴酒进行了单因素澄清实验和正交实验,并对澄清前后的石榴酒进行了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皂土、壳聚糖、复配酶制... 为选择发酵石榴酒合适的澄清剂,采用明胶、皂土、壳聚糖、果胶酶和复配澄清剂作为原料,以透光率作为测定指标,对发酵石榴酒进行了单因素澄清实验和正交实验,并对澄清前后的石榴酒进行了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皂土、壳聚糖、复配酶制剂效果较好,最佳添加量分别为1.1、1.0、0.0375 g/L,其中壳聚糖的澄清效果最好,透光率可达到94.6%。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浓度为0.0375 g/L复配澄清剂、1.1 g/L皂土和0.7 g/L壳聚糖时澄清效果最好,达到了98.7%。经理化指标分析,石榴酒总糖、总酚和色度变化最明显,总酚和色度的变化对石榴酒澄清度影响极显著(p<0.01),总糖和总酸对澄清度影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酒 澄清 明胶 皂土 壳聚糖 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糖化力的快速测定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耀宏 孟庆军 +2 位作者 杨艳 杨俊慧 崔进梅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糖化力为大曲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准确快速的测定糖化力对大曲生产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用还原糖测定仪建立了大曲糖化力快速测定方法,并与常规手工滴定方法进行比较。测定结果显示,还原糖测定仪法变异系数较手工方法小,回收率... 糖化力为大曲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准确快速的测定糖化力对大曲生产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用还原糖测定仪建立了大曲糖化力快速测定方法,并与常规手工滴定方法进行比较。测定结果显示,还原糖测定仪法变异系数较手工方法小,回收率也优于手工方法。此法可作为酒曲中糖化力快速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力 大曲 还原糖 还原糖测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马兜铃酸A引起的斑马鱼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雪 刘可春 +6 位作者 王希敏 韩利文 张姗姗 何秋霞 陈锡强 韩建 王荣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1-36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黄酸在马兜铃酸A引起的斑马鱼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肾脏发育完成的斑马鱼仔鱼(4dpf)用马兜铃酸A处理24 h,造成马兜铃酸肾病模型,同时加入大黄酸处理,然后观察仔鱼的表型变化情况,并用肌酐检测试剂盒测定仔鱼组织中的肌酐... 目的观察大黄酸在马兜铃酸A引起的斑马鱼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肾脏发育完成的斑马鱼仔鱼(4dpf)用马兜铃酸A处理24 h,造成马兜铃酸肾病模型,同时加入大黄酸处理,然后观察仔鱼的表型变化情况,并用肌酐检测试剂盒测定仔鱼组织中的肌酐含量,利用q PCR对仔鱼组织中的炎性相关因子(cox2a)和致纤维化因子(TGFβ-1)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马兜铃酸A处理24h后,部分仔鱼出现眼周水肿及血循环系统异常,表现为心跳微弱,心腔缩小,血流缓慢甚至停滞,发生率具有剂量相关性,马兜铃酸处理组仔鱼组织中的肌酐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cox2a和TGFβ-1表达量也比对照组明显上升,同时加入大黄酸能降低异常仔鱼所占比例,降低组织肌酐含量,并下调cox2a的表达,但对马兜铃酸引起的TGFβ-1的上升无影响。结论大黄酸对马兜铃酸引起的斑马鱼肾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斑马鱼 仔鱼 肾脏 大黄酸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酱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免疫传感分析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毕春元 张金玲 +2 位作者 杜祎 高广恒 朱思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6-149,共4页
建立一种新的测定花生酱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免疫传感器分析法。基于间接竞争一步ELISA法,通过触摸免疫传感器彩色显示屏控制仪器完成空白实验、样品测定、结果分析操作,实现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测定。该方法中免疫传感器不仅... 建立一种新的测定花生酱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免疫传感器分析法。基于间接竞争一步ELISA法,通过触摸免疫传感器彩色显示屏控制仪器完成空白实验、样品测定、结果分析操作,实现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测定。该方法中免疫传感器不仅可对整个测定过程提供操作提示,而且还具有计时和自动分析计算功能,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测定的准确率。免疫传感分析法在1.0~100μg/L(R2=0.9997)范围内的线性良好,精确度为1.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104%,其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该研究建立的免疫传感分析法可用于花生酱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 黄曲霉毒素B1 花生酱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