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株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山东株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苗立中 李峰 +3 位作者 吴忆春 王艳 林初文 沈志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1-184,共4页
从山东省几个猪场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中,采集病猪的肺脏、气管和扁桃体等病变组织,经细菌分离得到3个分离株BZ1株、BZ2株、BZ3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动物感染试验等一系列... 从山东省几个猪场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中,采集病猪的肺脏、气管和扁桃体等病变组织,经细菌分离得到3个分离株BZ1株、BZ2株、BZ3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动物感染试验等一系列细菌学鉴定方法,可将3株分离菌鉴定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某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感染的分离与鉴定
2
作者 陈申秒 何福庆 +3 位作者 吴雪莉 蔡培军 贾红梅 杨灵芝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2年第2期52-54,共3页
本试验利用ELISA检测、PT-PCR方法从某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 R SV)感染猪场分离到一株PR R SV,在marc-145细胞盲传第3代可见典型细胞病变,将细胞培养物接种断奶仔猪可... 本试验利用ELISA检测、PT-PCR方法从某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 R SV)感染猪场分离到一株PR R SV,在marc-145细胞盲传第3代可见典型细胞病变,将细胞培养物接种断奶仔猪可引起典型的呼吸困难,发烧等症状,从而确诊该猪场PRRSV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 抗体 PCR检测 细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份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孙本普 王勇 +7 位作者 李秀云 刘锋 王继诰 张宝民 孙在刚 曲百收 袁训成 李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降低而提高;欠年穗粒数或千粒重大大低于平年,穗粒重低,穗数仍然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和穗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平年穗粒数与千粒重互补或穗数与穗粒重互补或穗、粒、重三因素适宜,就能够取得理想产量。因此,不同年份,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少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只有穗数达到甚至突破适宜范围的高限又不倒伏,才能使小麦产量丰年创高产,平年获丰收,欠年不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栽培条件 冬小麦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穗粒数 穗粒重 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靶标自动探测器的研制及试验 被引量:59
4
作者 李丽 李恒 +1 位作者 何雄奎 H.Andreas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9-163,共5页
当前红外靶标自动探测器对绿色作物喷药时,存在对作物和非作物(土壤、枯枝等)都施药的缺陷,造成了药液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该文探讨用红外探测技术实现对靶标的自动探测,同时以颜色传感器为辅助对绿色靶标进行识别,实现红外靶标自动探... 当前红外靶标自动探测器对绿色作物喷药时,存在对作物和非作物(土壤、枯枝等)都施药的缺陷,造成了药液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该文探讨用红外探测技术实现对靶标的自动探测,同时以颜色传感器为辅助对绿色靶标进行识别,实现红外靶标自动探测器仅对绿色靶标进行喷雾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红外靶标自动探测器可对绿色作物靶标进行自动探测,探测的最远距离为85~88cm;探测距离的远近受叶片覆盖率与照度2因素的影响,植物冠层叶片覆盖率越大时,探测距离越远;叶片表面的照度越高时,探测距离越远;叶片覆盖率越大且照度越大时,探测距离越远且工作越稳定,为绿色作物精准施药提供了一种控制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作物 红外探测 精准喷施 颜色 探测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孙本普 王勇 +11 位作者 李秀云 王广元 刘锋 李凤云 张金帮 王继诰 孙爱梅 王宝忠 王淑英 王峰 李萌 朱学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2-56,共5页
通过多年多点多项多品种的小区试验、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研究了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其开花到成熟期的诸因子中,天数是影响冬小麦千粒重高低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的作用最小。冬小麦受干... 通过多年多点多项多品种的小区试验、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研究了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其开花到成熟期的诸因子中,天数是影响冬小麦千粒重高低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的作用最小。冬小麦受干热风的危害较大,在后期浇水不当情况下会引起千粒重下降。干热风对千粒重的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麦田土壤只要能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要,干热风来临时能保持麦株体内的水份平衡,就可极大地削弱干热风的危害程度,使千粒重少下降,甚至不下降;麦田浇水的终止期在乳熟末期前2~3d,水分不足的麦田只要在终止期前浇水,且水量适宜,就有利于千粒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冬小麦 千粒重 温度 降雨 干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与多水平苜蓿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的整体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吉鹍 邹庆华 +1 位作者 王金芬 熊立根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0-48,共9页
就稻草(RS)与苜蓿(MSL)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进行整体评定。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 h,应用经改进的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IMFAEI)对RS分别添补0、20%、40%、60%、80%与100%MSL(MSL0、MSL20、MSL40、MSL60、MSL80与M... 就稻草(RS)与苜蓿(MSL)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进行整体评定。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 h,应用经改进的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IMFAEI)对RS分别添补0、20%、40%、60%、80%与100%MSL(MSL0、MSL20、MSL40、MSL60、MSL80与MSL100)在12、24与48 h研究瘤胃体外发酵的组合效应。各组各时间点的pH值6.75~6.88,NH3-N 3.11~28.74 mg/100 ml,微生物氮2.91~14.57 mg/ml,48 h各组累计产气量与总挥发性脂肪酸分别为120.1~162.4 ml/g OM与41.51~55.45 mmol/l。各组的IM-FAEI自高到低的排序为:MSL60(1.271 1)、MSL40(1.260 3)、MSL20(0.826 5)与MSL80(0.633 3)。本研究RS与MSL适宜添补量为4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苜蓿 体外发酵 组合效应 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肥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翠珍 郑国红 +3 位作者 邵长泉 刘西敏 李政 郝桂喜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0-362,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硅肥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促进糯玉米根系生长发育,总根长平均比对照增加484.80 cm,根数平均比对照增加2.53条,每株根干重平均比对照增加2.55g;对糯玉米株高、穗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硅肥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促进糯玉米根系生长发育,总根长平均比对照增加484.80 cm,根数平均比对照增加2.53条,每株根干重平均比对照增加2.55g;对糯玉米株高、穗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2.3 cm、3.2 cm、4.1 cm和5.5 cm,穗位高较对照平均降低3.7 cm;糯玉米茎粗明显增加,茎粗较对照平均增加0.16 cm;施用硅肥后,糯玉米品质得以改善,糯玉米粗蛋白、赖氨酸、淀粉和可溶性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施用0.08g/kg干土的处理效果最佳,比对照分别增加7.18%、4.55%、1.70%和14.56%;产量显著提高,硅肥用量为0.12g/kg干土,产量最高,经济产量达197.8g/盆,比对照增产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糯玉米 抗倒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与陆地棉种质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纪家华 李红芹 +3 位作者 王恩德 李朝晖 张循浩 韩广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8-33,共6页
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5份转基因抗虫棉、6份柱头外露种质资源和彩色棉等陆地棉优异亲本组配杂交,分析杂种F1的1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平均值为6.18%,16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 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5份转基因抗虫棉、6份柱头外露种质资源和彩色棉等陆地棉优异亲本组配杂交,分析杂种F1的1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平均值为6.18%,16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的平均值为37.41%,24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均值为-15.19%,8个组合出现正向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铃重、单株铃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比强度和伸长率的竞争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多数性状F1代平均值与中亲值和低亲值相关性密切。经配合力分析,双价321、新棉33 B、HK-1、96-67、惠无3055和01 HN 06表现较显著的GCA效应;SCA效应显著的7个性状中,A 1×B 6、A 2×B 5、A 2×B 3等组合有7个性状的SCA效应为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彩色棉 柱头外露 种质资源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粒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本普 王勇 +2 位作者 李秀云 王广元 刘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冬小麦穗粒数主要受返青后 5日滑动平均气温首次≥ 4℃之日~雌雄蕊原基分化时 (即拔节开始天数 )的影响 ,并受其至挑旗期平均最低气温和至抽穗期日照时数的制约。各因素对冬小...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冬小麦穗粒数主要受返青后 5日滑动平均气温首次≥ 4℃之日~雌雄蕊原基分化时 (即拔节开始天数 )的影响 ,并受其至挑旗期平均最低气温和至抽穗期日照时数的制约。各因素对冬小麦穗粒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天数 >日照时数 >平均最低气温。冬小麦高产栽培还应协调好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冬小麦 穗粒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探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本普 李风云 +9 位作者 王勇 李秀云 张金邦 王继诰 杨立凯 张俊生 孙爱梅 李萌 唐宁 孙永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78-181,共4页
通过多年多点的高产攻关 ,对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重 ,但其分蘖成穗率低 ,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以获得理想穗数 ;多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多 ,但其分蘖成穗率高 ,... 通过多年多点的高产攻关 ,对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重 ,但其分蘖成穗率低 ,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以获得理想穗数 ;多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多 ,但其分蘖成穗率高 ,应适当减少播种量 ,既要获得足够穗数 ,又要防止倒伏 ;中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在穗足的条件下 ,争取穗重。中穗型品种 ,取得高产的机率高 ,因此 ,超高产育种 ,应选育中穗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施用硅肥的效果及适宜用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邵长泉 张翠珍 邵长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采用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的小麦生育性状得以改善,植株抗病性和抗逆性明显增强,产量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硅肥适宜用量,棕壤分别为9.30%~16.42%和75.0kg/hm^2,盐化... 采用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的小麦生育性状得以改善,植株抗病性和抗逆性明显增强,产量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硅肥适宜用量,棕壤分别为9.30%~16.42%和75.0kg/hm^2,盐化潮土分别为7.43%~13.26%和37.5kg/hm^2,砂姜黑土分别为0.53%~5.05%和37.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补饲百脉根瘤胃体外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组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吉鹍 邹庆华 +1 位作者 王金芬 熊立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2-948,共7页
研究稻草(RS)添补百脉根(LC)的瘤胃体外发酵及微生物蛋白(MCP)合成的组合效应(AEV)。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 h,研究RS分别添补0%、10%、20%、30%、40%、50%、60%、70%、80%、90%与100%LC(LC0、LC10、LC20、LC30、LC40、LC50... 研究稻草(RS)添补百脉根(LC)的瘤胃体外发酵及微生物蛋白(MCP)合成的组合效应(AEV)。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 h,研究RS分别添补0%、10%、20%、30%、40%、50%、60%、70%、80%、90%与100%LC(LC0、LC10、LC20、LC30、LC40、LC50、LC60、LC70、LC80、LC90与LC100)在3、6、12、24、36与48 h的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并计算出MCP的AEV。各组各时间点的pH 6.64~6.99,每100 mL瘤胃液中NH3-N 2.98~28.74 mg,MCP 1.18~5.87 mg/mL,AEV 0.642 7%~7.568 3%。各组所测定时间点的平均AEV自高到低的排序为:LC30(3.584 4)、LC40(3.396 4)、LC50(2.890 2)、LC60(2.092 7)、LC20(1.886 9)、LC10(1.023 2)、LC70(0.902 4)、LC80(0.252 6)与LC90(-0.074 4),括号中的数字为AEV,单位为%。本研究表明RS补饲30%LC瘤胃体外发酵MCP的组合效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补饲 百脉根 体外发酵 组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K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青华 张法琴 胡焕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225-3226,共2页
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不同的N、P、K用量对土壤栽培黄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磷素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适量氮钾肥配合增施磷肥可以增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适量氮磷肥配合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 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不同的N、P、K用量对土壤栽培黄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磷素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适量氮钾肥配合增施磷肥可以增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适量氮磷肥配合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K 黄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型棉花杂交种选育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纪家华 李红芹 +3 位作者 李朝晖 王恩德 张循浩 韩广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6-96,共1页
利用杂交、回交转育等育种方法,选育出了综合性比较优良的标记型棉花亲本,并用其育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标记型棉花杂交种。文中讨论比较了几个常用的标记性状。
关键词 标记型棉花 杂交种 选育方法 回交转育 标记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传染性鼻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苗立中 沈志强 +3 位作者 王艳 吴忆春 李峰 林初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21,共3页
对50例以打喷嚏、咳嗽、头部肿胀为主要特征的蛋鸡病例进行了病原分离,通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凝集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确诊该病是由A型、C型等副鸡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
关键词 鸡传染性鼻炎 病原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播黑大豆综合农艺措施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长泉 孙汉水 邵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5,共3页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在中等肥力水平滨海盐化潮土条件下研究了夏播黑大豆栽培密度(X1),P2O5(X2)和N(X3)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黑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密度,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X1〉X2〉X3;此外,...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在中等肥力水平滨海盐化潮土条件下研究了夏播黑大豆栽培密度(X1),P2O5(X2)和N(X3)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黑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密度,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X1〉X2〉X3;此外,还研究了3项农艺措施之间的互作效应,建立了黑大豆高产模型,通过模拟寻优获得了产量高于2800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最佳方案为:密度215774~225402株/hm^2,P205施用量265.32~291.56kg/hm^2,N施用量167.59~206.87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大豆 农艺措施 高产模型 模拟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孢囊线虫病研究进展及其抗病育种展望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军 杨庆凯 +1 位作者 王慧捷 王长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大豆孢囊线虫的分布与危害、寄主范围、抗源筛选与利用、生化抗性机制;论述了研究该病的意义。在综述了抗病育种进展的同时,也指出了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注意综合农艺性状改进,合理组配杂交,加强抗性鉴定,注重抗病性... 综述了国内外大豆孢囊线虫的分布与危害、寄主范围、抗源筛选与利用、生化抗性机制;论述了研究该病的意义。在综述了抗病育种进展的同时,也指出了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注意综合农艺性状改进,合理组配杂交,加强抗性鉴定,注重抗病性持久性等问题;还提出了深化抗病分子研究,开展基因转移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抗病育种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病 生物学特性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冯艳忠 沈伟 +5 位作者 王兆山 李凤兰 徐会连 陈赫书 肖绍科 刘娣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2,共5页
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镰刀菌属代谢产生呕吐毒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玉米赤霉烯酮(ZON)等毒性物质,以及由青霉菌属、曲霉菌属代谢产生的具有剧烈毒性的黄曲霉毒素(AF)、赭曲霉毒素(OTA)等。这些毒素对饲料造成严重污染,威胁... 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镰刀菌属代谢产生呕吐毒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玉米赤霉烯酮(ZON)等毒性物质,以及由青霉菌属、曲霉菌属代谢产生的具有剧烈毒性的黄曲霉毒素(AF)、赭曲霉毒素(OTA)等。这些毒素对饲料造成严重污染,威胁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素用量对砂质潮土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保民 韩咏 +3 位作者 张志峰 程庆荣 王彩霞 王法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0,共4页
在砂质潮土上进行了一次性基施不同用量K2O(不施钾肥、93.75kg/hm2、187.50kg/hm2、281.25kg/hm2、375.00kg/hm2、562.50kg/hm2)试验,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00~375.00kg/hm2的范围内,随... 在砂质潮土上进行了一次性基施不同用量K2O(不施钾肥、93.75kg/hm2、187.50kg/hm2、281.25kg/hm2、375.00kg/hm2、562.50kg/hm2)试验,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00~375.00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呈提高的趋势,超过375.00kg/hm2时,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呈下降趋势。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不断升高,其他养分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要保持土壤中速效钾平衡,达到小麦优质高产,以施钾(K2O)281.25~375.00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砂质潮土 钾肥 产量 土壤养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鲁北冬枣果品质量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士宗 李凤云 孟祥宁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鲁北冬枣 果品质量 20世纪90年代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主导产业 特色农业 栽植面积 原因分析 总产量 果品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