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纪蕾 王颖 +5 位作者 刘天红 李晓 李红艳 姜晓东 孙元芹 唐欢欢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年第3期190-197,共8页
发展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是山东省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加快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简述国内外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及目前存在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应用型人才缺乏... 发展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是山东省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加快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简述国内外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及目前存在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应用型人才缺乏、市场推广不够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等问题,从加强平台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刺激市场需求、推进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合理配置海陆生物产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山东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制品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纪蕾 李红艳 +6 位作者 王颖 姜晓东 李晓 刘天红 孙元芹 唐欢欢 郑永允 《渔业研究》 2019年第5期430-440,共11页
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山东省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龚柏兹曲线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同时运用修正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山东省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龚柏兹曲线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同时运用修正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技术和研发能力、政府政策以及机遇等六个方面总结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医药 产业竞争力 钻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环渤海区域主要鱼类资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翘楚 邹琰 +3 位作者 张少春 王英俊 赵丹 宋爱环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47-651,共5页
根据1996—2012年山东省海洋捕捞数据,进行了山东省环渤海区域主要鱼类资源捕捞量变化研究,分析了蓝点马鲛、带鱼、鳀鱼、鲐鱼4个主要优势种的资源年间变化,并讨论了变化原因与管理政策。研究表明,1996年以来山东环渤海区域鱼类的捕捞... 根据1996—2012年山东省海洋捕捞数据,进行了山东省环渤海区域主要鱼类资源捕捞量变化研究,分析了蓝点马鲛、带鱼、鳀鱼、鲐鱼4个主要优势种的资源年间变化,并讨论了变化原因与管理政策。研究表明,1996年以来山东环渤海区域鱼类的捕捞总产量持续增长,而到2007年后产量明显下降;主要鱼种渔获物结构较为稳定,但逐渐趋于多元化;由于多年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鱼、带鱼、银鲳衰退明显;蓝点马鲛的捕获量较为稳定;而鳀鱼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发,2006年以后出现了严重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环渤海 鱼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晓 王颖 +2 位作者 李红艳 纪蕾 郑永允 《渔业研究》 2020年第6期533-543,共11页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海洋经济中占比越来越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提升我国药物质量,全面建成“健康中国”与“海洋经济强国”伟大目标的重要战略内容。文章通过介绍我...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海洋经济中占比越来越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提升我国药物质量,全面建成“健康中国”与“海洋经济强国”伟大目标的重要战略内容。文章通过介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资金投入偏少、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推动基础研究、保障金融来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产业发展等建议措施,讨论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为加快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医药 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元芹 李晓 +4 位作者 王颖 李红艳 刘天红 李翘楚 郑永允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随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回顾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该领域的产业技术和产品结构现状,概述了沿海主要海洋生... 随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回顾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该领域的产业技术和产品结构现状,概述了沿海主要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地区的发展规划与态势,建议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刺激高新技术向产业倾斜、构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以及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期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具有良好资源基础,在扶持政策持续加码、创新研发能力提升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等因素推动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药物 海洋保健食品 集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红艳 王颖 +5 位作者 李晓 孙元芹 姜晓东 刘天红 纪蕾 郑永允 《渔业研究》 2020年第4期386-393,共8页
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引领产业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定量分析了产业各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研究表明,发明专利数、海洋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科... 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引领产业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定量分析了产业各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研究表明,发明专利数、海洋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科研经费收入对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的影响较大。本研究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发现产业未来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将稳步扩大,并据此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灰色关联度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荣成海区潮间带鼠尾藻生长及其化学组分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詹冬梅 吕芳 +3 位作者 栾青 王翔宇 丁刚 郭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为研究山东省荣成海区野生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生长及化学组分的季节性变化,于2016年3、6、10、12月大潮期间采集鼠尾藻样品,并对其长度、生物量和化学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潮间带鼠尾藻在5—7月生长最快,同一时期中低潮位的... 为研究山东省荣成海区野生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生长及化学组分的季节性变化,于2016年3、6、10、12月大潮期间采集鼠尾藻样品,并对其长度、生物量和化学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潮间带鼠尾藻在5—7月生长最快,同一时期中低潮位的鼠尾藻长度和生物量比较大;鼠尾藻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高且随季节变化;鼠尾藻中褐藻胶含量变化范围为20.30%~33.02%,在生长速度较快的6月其含量较高且显著高于3月和12月(P<0.05);而鼠尾藻中岩藻黄素含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6月其含量较低且显著低于12月(P<0.05);鼠尾藻中褐藻多酚含量变化范围为0.32%~3.82%,3月褐藻多酚含量最高。研究表明,月份变化对鼠尾藻的褐藻胶、岩藻黄素、褐藻多酚含量的影响大于潮位的影响,本试验结果可为鼠尾藻活性成分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域海区 鼠尾藻 不同潮位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免疫传感器检测迟缓爱德华氏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淑娴 曲梁静 +3 位作者 刁菁 王晓璐 叶海斌 魏鉴腾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6期38-41,共4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是最为严重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之一,准确、即时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控制该菌传播的关键所在。通过量子点(QDs)标记E.tarda单克隆抗体(Ab),利用生物免疫传感器技术实现E.tarda的快速、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 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是最为严重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之一,准确、即时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控制该菌传播的关键所在。通过量子点(QDs)标记E.tarda单克隆抗体(Ab),利用生物免疫传感器技术实现E.tarda的快速、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荧光通过加入氧化石墨烯(GO)产生淬灭,构建了捕获目标细菌的探针,GO最适淬灭浓度为60μg/L。细菌捕获探针中加入E.tarda后,能够检测到重新恢复强度的橙色荧光。针对E.tarda设计的生物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选取灿烂弧菌、溶藻胶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能明显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而实验组却能显著提高荧光强度。本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在细菌的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免疫传感器 迟缓爱德华氏菌 氧化石墨烯 量子点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团对金刚虾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海斌 王友红 +5 位作者 王晓璐 李乐 于晓清 王淑生 付壤辉 刘洪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52-58,共7页
本文以金刚虾(Penaeus monodon)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onology,BFT),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为期30d的监测,分析生物絮团对于水质、金刚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红糖作为碳源,... 本文以金刚虾(Penaeus monodon)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onology,BFT),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为期30d的监测,分析生物絮团对于水质、金刚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红糖作为碳源,定期向水体中泼洒金贝斯2号微生态制剂,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养殖法,1~15d根据养殖水质少量换水,15d后每天换水60%。实验第7天透可见水中微小悬浮物,生物絮团生成。实验第15、30天抽取血样,检测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的活性,并称量试验结束时金刚虾的体重、体长和养殖结束时的体长、体重和总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金刚虾生物学体长以及体重远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实验组PO、ACP、SOD、LZM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PO、ACP、LZM在实验期间变化趋势相似,实验第15天的数值要大于实验第30天;SOD是实验第30天大于第15天;实验结果证明了生物絮团技术对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有很好的去除作用(P<0.05)。养殖结束后,实验组产量为143.5kg/池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06kg/池,实验组的成活率64.6%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成活率56.8%(P<0.05)。因此,以生物絮团技术养殖金刚虾不但能够促进金刚虾的生长,还能够提高金刚虾的免疫力,净化水质,这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金刚虾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蚶对3种重金属生物富集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晓 王颖 +2 位作者 吴志宏 刘天红 孙元芹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8-582,共5页
以魁蚶为研究对象,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魁蚶对3种重金属As、Cd、Pb的生物富集试验,对魁蚶体内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非线性拟合,试验结果表明,魁蚶在GB 3097-1997二类水质标准下富集重金属的动力学常数分别为无机砷38.97,... 以魁蚶为研究对象,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魁蚶对3种重金属As、Cd、Pb的生物富集试验,对魁蚶体内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非线性拟合,试验结果表明,魁蚶在GB 3097-1997二类水质标准下富集重金属的动力学常数分别为无机砷38.97,铅1039.88,镉1566.80;富集能力依次为镉>铅>无机砷;生物学半衰期分别为无机砷20.5d,铅15.4d,镉21.3d。结合NY 5135-2005《无公害食品蚶》的安全限量,通过生物富集系数换算得到魁蚶养殖水体中3种重金属安全限量分别为无机砷0.02900mg/L、铅0.00096mg/L、镉0.00064mg/L,可为制定的养殖魁蚶水质标准中安全限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重金属 安全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小龙虾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振杰 姜燕 +3 位作者 徐海强 轩子群 周嗣泉 刘洪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222-223,226,共3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小龙虾产业现状,对未来小龙虾产业的长期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和搜集整理最新产业数据,研究国内和省内小龙虾养殖产量变化趋势,掌握小龙虾加工业、品牌与市场建设方面进展情况。[结果]小龙虾产量稳中有增,... [目的]分析山东省小龙虾产业现状,对未来小龙虾产业的长期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和搜集整理最新产业数据,研究国内和省内小龙虾养殖产量变化趋势,掌握小龙虾加工业、品牌与市场建设方面进展情况。[结果]小龙虾产量稳中有增,市场销售火爆,加工业与品牌建设也在发展中,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结论]研究结果对省内小龙虾产业的长期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养殖产量 养殖模式 加工业 销售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山东省滩涂贝类养殖现状与技术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莉 吴莹莹 +1 位作者 宋娴丽 邱兆星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10期78-80,共3页
山东省沿海滩涂面积广阔,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5%;主要分布于黄河三角洲沿岸,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70%以上,其余的零星分布于沿海较大的海湾,如胶州湾、丁字湾、乳山湾、五垒岛湾及靖海湾沿岸;其中多为软质滩涂,滩涂贝类资源丰富多。滩... 山东省沿海滩涂面积广阔,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5%;主要分布于黄河三角洲沿岸,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70%以上,其余的零星分布于沿海较大的海湾,如胶州湾、丁字湾、乳山湾、五垒岛湾及靖海湾沿岸;其中多为软质滩涂,滩涂贝类资源丰富多。滩涂贝类养殖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开发利用滩涂的主要形式,也是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现状 丁字湾 沿海滩涂 开发利用 靖海湾 胶州湾 乳山湾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十二五”虾蟹类养殖情况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振杰 姜燕 +2 位作者 徐海强 周嗣泉 刘洪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内虾蟹类养殖概况,展望"十三五"时期及未来省内虾蟹类的发展。[方法]采用调查和搜集数据方法,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主要虾蟹养殖种类的产量、面积及经济数据进行处... [目的]分析总结"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内虾蟹类养殖概况,展望"十三五"时期及未来省内虾蟹类的发展。[方法]采用调查和搜集数据方法,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主要虾蟹养殖种类的产量、面积及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近年虾蟹类养殖规律和趋势。[结果]"十二五"期间山东省虾蟹类养殖产量整体稳中有增,养殖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养殖积极性有提高,其中南美白对虾是山东省虾蟹类主导品种。海水虾蟹类养殖产量呈现增长趋势,而淡水产量浮动较大。分地区来看,虾类的主产区是滨州市,蟹类养殖分布广泛,但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对未来山东省虾蟹类养殖长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虾蟹类 养殖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对铜的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元芹 孙福新 +4 位作者 王颖 吴志宏 刘天红 李晓 聂爱宏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7,共6页
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太平洋牡蛎对Cu2+的富集与排出规律。将太平洋牡蛎暴露在不同浓度(0.005、0.01、0.025、0.05、0.1 mg/L)的Cu2+溶液内,35 d后移入自然海水中代谢30 d,观察牡蛎体内Cu2+含量变化规律。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贝... 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太平洋牡蛎对Cu2+的富集与排出规律。将太平洋牡蛎暴露在不同浓度(0.005、0.01、0.025、0.05、0.1 mg/L)的Cu2+溶液内,35 d后移入自然海水中代谢30 d,观察牡蛎体内Cu2+含量变化规律。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贝类体内铜含量的动态监测及检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2等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对Cu2+富集能力较强,0.05、0.10 mg/L组太平洋牡蛎富集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延长;0.005、0.01、0.025mg/L浓度组太平洋牡蛎对Cu2+排出缓慢;0.025、0.05、0.1 mg/L组富集参数k1先增大后减少,k2、CAmax逐渐增加,BCF、B1/2逐渐变小;富集平衡时贝类体内Cu2+含量与外部水体Cu2+浓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富集 排出 双箱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三角洲潮间带泥螺群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童 刘元文 +4 位作者 王英俊 邹琰 吴莹莹 李翘楚 宋爱环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6期347-351,共5页
为了解黄河口泥螺的分布现状和生物学特性,于2014年7、8、11月对黄河口三角洲海域的泥螺群体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其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和早期胚胎发育情况。调查发现,7、8月份泥螺的分布密度较11月份高,约为25只/m^2,11月份泥螺集中分... 为了解黄河口泥螺的分布现状和生物学特性,于2014年7、8、11月对黄河口三角洲海域的泥螺群体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其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和早期胚胎发育情况。调查发现,7、8月份泥螺的分布密度较11月份高,约为25只/m^2,11月份泥螺集中分布于中潮区的中、上部。泥螺主要栖息于滩面上的浅水湾中,它们会频繁地在潮湿的滩面上爬行,并在涨潮时迅速潜入沙中。7、8月份为泥螺的繁殖旺盛期,成体泥螺会在相互靠近1~2 min后进行交尾活动,整个交尾过程持续约25 min。调查中还发现了3只泥螺进行交尾的现象。早期胚胎发育观察发现,泥螺受精卵发育至担轮幼虫阶段所需时长为30. 0~33. 5 h,受精卵发育至膜内面盘幼虫阶段需43~51 h,受精卵发育至浮游面盘幼虫阶段需51~73 h,受精卵发育至匍匐幼虫阶段需73~81 h,受精卵发育至稚螺阶段需81~16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螺 黄河口三角洲 繁殖行为学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免疫传感器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及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淑娴 曲梁静 +5 位作者 叶海斌 王晓璐 刁菁 樊英 于晓清 李天保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2期18-21,24,共5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频发,目前亟需一种灵敏、快速、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该研究采用生物免疫荧光技术,通过不同颜色的量子点(QDs)标记副溶血弧菌抗体(Ab1)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抗体(Ab2)来实现多种病原菌的同时检...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频发,目前亟需一种灵敏、快速、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该研究采用生物免疫荧光技术,通过不同颜色的量子点(QDs)标记副溶血弧菌抗体(Ab1)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抗体(Ab2)来实现多种病原菌的同时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荧光通过加入氧化石墨烯(GO)产生淬灭,构建了捕获目标细菌的探针,氧化石墨烯最适淬灭浓度为60 ng/ml。细菌捕获探针中加入副溶血弧菌或迟缓爱德华氏菌后,能够检测到重新恢复强度的绿色或橙色荧光。副溶血弧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检出限分别为1.5×10~4 CFU/ml和2.1×10~4 CFU/ml。针对副溶血弧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设计的生物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选取灿烂弧菌、溶藻胶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能明显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而试验组却能显著提高荧光强度。该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在细菌的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免疫传感器 副溶血弧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 氧化石墨烯 量子点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山东省虾蟹类产业发展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燕 曹振杰 +1 位作者 徐海强 刘洪军 《黑龙江水产》 2018年第1期4-13,共10页
本文根据山东省渔业统计年鉴权威统计数据以及市场监测数据,对目前山东省虾蟹类养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综合分析了省内虾蟹类养殖产量、养殖地理分布及市场价格走势等方面的产业发展形势,探究省内虾蟹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展望未... 本文根据山东省渔业统计年鉴权威统计数据以及市场监测数据,对目前山东省虾蟹类养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综合分析了省内虾蟹类养殖产量、养殖地理分布及市场价格走势等方面的产业发展形势,探究省内虾蟹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产业发展形势,提出了发展建议。该文将对山东省乃至全国的虾蟹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相关主管部门的决策导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虾蟹类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粗提配合超声破碎法制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成 于文超 +8 位作者 蔡忠强 魏磊 陈军 李佳荣 盖超伟 李壮 张子豪 郭文 王晓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4-639,共6页
虽然牡蛎黑色素已经提取鉴定成功,但因为大部分实验需要用到黑色素的水溶液,而天然黑色素不溶于水,致使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功效验证工作难以开展。本课题组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进行制取。... 虽然牡蛎黑色素已经提取鉴定成功,但因为大部分实验需要用到黑色素的水溶液,而天然黑色素不溶于水,致使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功效验证工作难以开展。本课题组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进行制取。首先选用酸碱法,从黑色长牡蛎中提取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将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超声细胞破碎仪进行处理,用盐酸中和至中性,离心取上清并干燥后得到一种黑色可溶性固体;再将该黑色固体分别用激光粒度测试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扫描仪进行检验后,发现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经过超声降解处理后,颗粒粒度大幅下降,其溶解性大幅提高。红外光谱则显示出1630nm左右有明显的峰值,说明超声降解处理并未破坏真黑色素吲哚环等官能团;紫外吸光图谱的比较则显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破碎后,吸收峰仍然出现在210nm左右,但吸收值明显升高,说明超声降解法可以将难溶于水的天然长牡蛎黑色素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颗粒可溶性黑色素,从而提高了紫外吸收值。可溶性牡蛎黑色素的制备成功对推动牡蛎黑色素的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黑色素 酸碱处理法 超声降解法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序列的泥螺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丹 刘莹 +3 位作者 宋爱环 刘梦侠 王慧 刘洪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3-358,共6页
为初步研究泥螺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探讨其遗传多样性的产生背景和维持机制,便于今后更好地保护泥螺种质资源,本研究对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省7个泥螺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经过处... 为初步研究泥螺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探讨其遗传多样性的产生背景和维持机制,便于今后更好地保护泥螺种质资源,本研究对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省7个泥螺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经过处理得到145条631bp长度的核苷酸片段,分析显示A、G、T、C、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83%、18.93%、41.60%、15.64%、65.43%,AT含量高于GC含量。单倍型总数47,共享单倍型数目12。用Arlequin 3.5软件进行AMOVA分析,表明7个群体间COⅠ总遗传分化系数为0.7893(P<0.001),群体间遗传分化大于群体内遗传分化。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7个地理群体的泥螺互相聚在一起,同一群体之间没有明显独立聚在一起的情况。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群体间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螺 线粒体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海鹏 夏婷婷 +1 位作者 许拉 盖春蕾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4-508,共5页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又名“肠道上皮细胞孢子虫”,于2003年被Chayaburakul等[1]首次发现,2009年由Tourtip等[2]从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分离并命名,主要感染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又名“肠道上皮细胞孢子虫”,于2003年被Chayaburakul等[1]首次发现,2009年由Tourtip等[2]从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分离并命名,主要感染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等主要养殖虾类,除了长期肆虐印度、韩国、泰国等[3-5]多个国家的对虾养殖外,对我国对虾养殖业和食品安全也造成了威胁。2013年,我国养殖凡纳滨对虾首次检出虾肝肠胞虫,随后在江苏、山东、辽宁等地[6-9]的养殖对虾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虾肝肠胞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 生物学特性 检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