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利奇马”对山东省降水影响的成因分析
1
作者 卢慧超 栾兆鹏 张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FY-2G卫星TBB(云顶黑体亮温)资料,从垂直螺旋度、MPV(湿位涡)等角度对台风“利奇马”造成山东省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多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风槽和台风中尺度云团是造成山东省强降水的直接...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FY-2G卫星TBB(云顶黑体亮温)资料,从垂直螺旋度、MPV(湿位涡)等角度对台风“利奇马”造成山东省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多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风槽和台风中尺度云团是造成山东省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西风槽与台风倒槽相互作用造成低空强辐合,以及低空东南暖湿急流的稳定维持是造成山东强降水的主要原因。(2)TBB低于-50℃区域及中低层正螺旋度垂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台风造成的强降水落区,中低层正螺旋度值迅速增大与降水强度存在正相关。(3)MPV1负值区不能对应强降水落区,表明此次过程对流不稳定性相对较弱;MPV1正、负值过渡区则能够有效反映强降水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利奇马” 降水 垂直螺旋度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OF分析的山东省年降水区域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任建成 谷山青 卢晓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究山东省不同气候分区年降水量的时空特征,为该地区气候分析、防灾减灾提供更加区域性的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山东省95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降水年值数据,首先对山东省年降水场进行气候分区,然后通过相关统计方法... [目的]探究山东省不同气候分区年降水量的时空特征,为该地区气候分析、防灾减灾提供更加区域性的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山东省95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降水年值数据,首先对山东省年降水场进行气候分区,然后通过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各分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山东省各降水模态降水偏少的年份更多,降水偏多的年份降水强度更大,年代际变化均较为明显,但各模态降水偏多偏少的年份分布及强度变化有所不同。(2)山东省年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降水场划分为东南沿海区(Ⅰ区)、西北平原区(Ⅱ区)和中部山地区(Ⅲ区)3个区域,各降水分区年降水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趋势率各不相同,突变均不明显。(3)山东省各降水分区年降水量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东南沿海区年降水场存在2个较为明显的能量中心,中心尺度均为2~3 a,未来变化具有强持续性;西北平原区年降水场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能量中心,中心尺度分别为5~7 a, 3 a和2~3 a,未来变化具有持续性;中部山地区年降水场存在2个较为明显的能量中心,中心尺度分别为2~3 a, 6 a,未来变化具有强持续性。[结论]山东省降水偏少的年份更多,降水偏多的年份降水强度更大,年降水场大致可分为3个分区,各分区年降水量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且未来变化均具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 区域特征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重标极差分析法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1年山东省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昱薇 杨成芳 +2 位作者 傅刚 朱晓清 鄢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2,共10页
本文利用2016—2021年山东省1886个气象观测站逐时大风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客观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省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年间山东省年均有1476个气象观测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春季大风约占全年的40.... 本文利用2016—2021年山东省1886个气象观测站逐时大风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客观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省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年间山东省年均有1476个气象观测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春季大风约占全年的40.1%,每日10—17时时间段大风天气年均超过1000站次,14时前后大风频率最高,偏北大风约占79.3%,北西北(NNW)方向最多。山东省北部沿海地区大风出现频率最高,站均30次以上,南部沿海地区和鲁中山区大风站均10~30次。6年间全省发生瞬时风力13级以上的共有14个站,12级以上的共有64个站,其中雷暴大风占据主导,最大风速为章丘站的39.9 m/s。系统性大风以爆发性气旋大风为主,大风分布与其移动路径及低压中心强度密切相关。高空冷涡是雷暴大风的主要影响系统,其中东北冷涡影响下大风次数占比达63.6%;低槽系统影响的大风发生次数次之,槽前型和槽后型天气系统对山东强对流天气影响机理不同。本文研究结果为山东大风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系统性大风 雷暴大风 爆发性气旋 高空冷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摩羯(2018)影响山东的外围螺旋雨带成因研究
4
作者 盛春岩 范苏丹 +2 位作者 曲巧娜 刘诗军 朱文刚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2-693,共22页
2018年第14号台风“摩羯”8月14日北上影响山东期间,在台风东南侧鲁中以东地区出现了台风外围螺旋雨带,导致多地出现短时强降水。基于雷达、逐小时降水量、地面、探空、飞机报资料,并利用美国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 2018年第14号台风“摩羯”8月14日北上影响山东期间,在台风东南侧鲁中以东地区出现了台风外围螺旋雨带,导致多地出现短时强降水。基于雷达、逐小时降水量、地面、探空、飞机报资料,并利用美国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对螺旋雨带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围螺旋雨带是由多条线状对流系统合并发展而成。台风外围螺旋雨带表现出较明显的前导层状(LS)降水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特征,即线状MCS由多个对流单体组成,对流为后向发展,且存在多次较强线状MCS由侧面并入线状MCS的过程。强降水主要出现在线状对流系统成熟阶段。强降水水汽主要来自850 hPa以下台风周边的近地层大气。对流发生前,山东上空中低层受高温高湿热力不稳定大气控制,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有利于对流系统发展。随着台风缓慢北上,500 hPa高空有冷空气向下侵入,在台风东南侧鲁中地区900 hPa以下出现西南风和偏南风、以及偏南风和东南风气流的局地辐合,辐合动力抬升触发不稳定大气能量释放,激发出多条局地线状对流系统。对流系统沿引导气流向北发展,西侧对流系统向北发展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与前部线状对流系统多次合并加强,逐渐形成细长的外围螺旋雨带。对流发生过程中上升气流明显强于下沉气流,在成熟阶段对流系统的前方低层出现干冷下沉气流,600 hPa以上高度的对流区随高空引导气流快速东移,对流系统迅速减弱。同化AMDAR飞机报资料可以改进WRF模式台风路径和风场预报,准确预报出对流系统的动力触发机制,从而准确预报出台风外围螺旋中尺度雨带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摩羯” 外围螺旋雨带 短时强降水 WRF数值试验 线状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茶树冻害气象监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俊翰 朱秀红 +1 位作者 郑海涛 迟庆红 《农业工程》 2023年第8期63-67,共5页
为科学指导北方茶农进行冻害防御,分别开展了冻害观测和调查,通过茶园调研、专家咨询、茶农和专家座谈等工作,统计分析了1966年以来山东省茶区27次重度以上冻害过程,学习和借鉴部分南方省份茶树冻害等级气象指标,结合茶树引种到北方后... 为科学指导北方茶农进行冻害防御,分别开展了冻害观测和调查,通过茶园调研、专家咨询、茶农和专家座谈等工作,统计分析了1966年以来山东省茶区27次重度以上冻害过程,学习和借鉴部分南方省份茶树冻害等级气象指标,结合茶树引种到北方后经过几十年驯化,其抗冻能力已明显提高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北方茶树越冬期冻害和萌芽期冻害气象监测指标,并进行了实际观测和验证。结果表明,山东省茶树冻害气象监测指标可作为指导北方茶园防冻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冻害 气象监测指标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害对山东省茶叶产量的影响评估
6
作者 朱秀红 郑芳 田洪良 《中国茶叶》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为科学评估山东省茶树冻害影响情况,将山东省茶树冻害分为越冬期和春茶期冻害两类,分别找出影响两类冻害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建立了山东省茶树越冬期和春茶期冻害减产预测模型。经验证,所得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可... 为科学评估山东省茶树冻害影响情况,将山东省茶树冻害分为越冬期和春茶期冻害两类,分别找出影响两类冻害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建立了山东省茶树越冬期和春茶期冻害减产预测模型。经验证,所得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可以用来指导茶农科学防冻,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推动山东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害 春茶 减产率 产量模型 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涡背景下山东省“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侯淑梅 朱晓清 +5 位作者 史茜 唐巧玲 孟宪贵 刘畅 高荣珍 刁秀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8-1342,共15页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剖析了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冷涡位于最有利于山东出现强对流的关键区,大尺度天气系统强迫强,对流层中层异常强的冷空气南下影响前期异常增暖的山东地区,造成“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异常程度更能代表动热力强迫的强度,异常程度达到2σ以上有可能造成极端强对流天气。当冷涡南下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异常程度增加时,其东南象限仍能产生极端强对流天气。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组织化发展,飑线的长轴走向与0~6 km垂直风切变矢量方向相同,新单体发生、发展、合并的区域位于风矢量差大值中心前沿。低层暖湿平流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暖湿空气,是CAPE重建的机制,是超级单体群和长飑线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对流 高度组织化 天气尺度系统异常 CAPE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4—2019年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邱粲 刘焕彬 +2 位作者 万程程 赵路娜 温家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3,共7页
基于1984—2019年山东省县级暴雨洪涝历史灾情与12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等,统计分析了山东地区暴雨及其诱发的洪涝灾害损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环流背景、致灾事件、灾害防治能力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因子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1984—2019年山东省县级暴雨洪涝历史灾情与12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等,统计分析了山东地区暴雨及其诱发的洪涝灾害损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环流背景、致灾事件、灾害防治能力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6年来山东省暴雨洪涝历史灾情呈现一定的加重趋势,2002年以后,暴雨洪涝灾害损失加重趋势更加显著且波动幅度增大。2003—2013年是暴雨洪涝灾情最重的10年,年均受灾面积714.3 khm^(2),比近36年平均值高52.6%。鲁西北、鲁西南的黄泛平原地区和鲁南的临沂地区是暴雨洪涝灾情较重的区域。菏泽、滨州、东营3市灾害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滨州市受灾面积倾向率最大,为25.5 khm^(2)/10a,东营市成灾面积倾向率最大,为13.7 khm^(2)/10a。暴雨致灾事件对灾情影响最为显著,2002年以来,暴雨事件发生更多、更强且年际波动幅度增大。暴雨致灾事件的各项指标中,暴雨累计降水量和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是对灾情贡献率最高的因子,与成灾率的相关性系数分别达到0.713和0.686。地区灾害防治能力的加强对于减缓灾情加重的趋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洪涝灾害 损失 山东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北上锋生导致山东省创纪录暴雨天气学成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晓梅 白莉娜 +2 位作者 郭蓉 王文波 马守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8,共1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NCEP/NCAR再分析、风廓线雷达及逐时自动气象站降雨量等资料,对2019年8月10—13日台风“利奇马”造成山东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一次特大暴雨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台风特大暴雨主要为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NCEP/NCAR再分析、风廓线雷达及逐时自动气象站降雨量等资料,对2019年8月10—13日台风“利奇马”造成山东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一次特大暴雨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台风特大暴雨主要为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及台风倒槽直接影响产生,其与冷空气密切相关,冷暖空气交汇的位置正对应强降水落区;(2)特大暴雨发生在θse密集带上冷暖空气交汇的对流不稳定强烈发展的锋生区域。锋生大值中心与特大暴雨中心对应较好,锋生强度对未来6小时降雨预报有指示作用;(3)切变变形锋生为总锋生的主要正贡献,强降水区位于θse密集带上风向曲率最大的地方,在台风预报业务中要注意等θse线密集带上是否出现“对头风”的明显风向切变;(4)强锋生次级环流与台风倒槽辐合及冷暖空气交汇等共同作用导致动力抬升快速增强,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大量释放形成强降水。锋生次级环流上升支最强的区域,正对应降水最强的区域,也是冷暖空气交汇区域;(5)风廓线雷达超低空风场的变化对小时雨强大小有明显的指示意义。近地面层风向发生突变,由东南风转北风的时段与潍坊出现山东全省最大小时雨强的时段一致。低空急流向低空的快速扩展对应着短时强降水的开始。近地面层暖平流的强弱变化影响着此次强降雨的雨强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特大暴雨 冷空气 锋生函数 次级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和小波分析的山东省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任建成 王峰 卢晓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3,共5页
为了探究山东省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山东省29个国家基本、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年降水量介于507.0~104... 为了探究山东省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山东省29个国家基本、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年降水量介于507.0~1047.4 mm,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东省年降水场主要具有2种模态,4种表现类型,分别为全省多雨型,全省少雨型,东南部降水偏多、西北部降水偏少型以及东南部降水偏少、西北部降水偏多型,山东省40 a来降水场表现出4种类型的年份数分别为12,12,2,4 a,4种降水类型分布年份实况验证的准确率达到96.7%;山东省年降水量存在3~9 a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15~32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其中主周期为28,18,4,7 a,分别经历了大约2,3,15,8.5个丰—枯转换期。综上,山东省年降水量由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年降水场具有2种模态,4种表现类型,且具备多时间尺度周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年降水 经验正交函数(EOF) 小波分析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省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任建成 谷山青 +1 位作者 冯存峨 卢晓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7,共11页
【目的】为了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省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山东省2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81年1月—2021年2月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重标极差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山东省气温、... 【目的】为了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省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山东省2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81年1月—2021年2月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重标极差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山东省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结果】结果显示:(1)山东省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4℃·(10 a)-1,年均气温在1986年发生较明显突变,鲁南东部和西部、鲁西北东部及半岛西部增温最快。山东省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倾向率为26.5 mm·(10 a)^(-1),未发生明显突变,鲁西北东部和鲁南东部降水增加最明显。(2)山东省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分别为春季0.5℃·(10 a)^(-1)、夏季<0.3℃·(10 a)^(-1)、秋季0.3℃·(10 a)^(-1)和冬季0.4℃·(10 a)^(-1);春季、夏季、冬季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倾向率分别为5.5 mm·(10 a)^(-1)、19.7 mm·(10 a)^(-1)和3.1 mm·(10 a)^(-1),秋季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趋势率为-1.7 mm·(10 a)^(-1)。各季节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的地区差异较大。(3)山东省年均气温波动能量中心有2个,中心尺度分别为5~6 a和2~3 a,未来变化具有强持续性,平均循环长度为6 a;年降水波动能量中心有2个,中心尺度分别为3~4 a和2~3 a,未来变化具有持续性,平均循环长度为5 a。【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省气温变暖趋势显著,1986年发生较明显突变;降水增加趋势不显著,未发生较明显突变;气温和降水变化均具有周期性特征,且未来变化均具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特征 趋势 山东省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极端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山东省臭氧浓度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义 陈乐奇 +1 位作者 高飞 邬铭法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112-117,共6页
基于ChinaHighO3数据集,提取山东省2013—2020年臭氧(O3)浓度数据,分析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建立10 km×10 km网格,分析山东省臭氧时空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山东省臭氧浓度年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年内各月均... 基于ChinaHighO3数据集,提取山东省2013—2020年臭氧(O3)浓度数据,分析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建立10 km×10 km网格,分析山东省臭氧时空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山东省臭氧浓度年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年内各月均值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呈“倒V形”特征,存在6月、9月一大一小2个峰值;夏季高、冬季低。年均值空间上呈西南(鲁南)高、东部(半岛)低的特征,夏季臭氧浓度西高东低,鲁西北为高值,半岛地区为低值。臭氧浓度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正自相关,集聚性较强,夏季空间正自相关性最强。年均臭氧浓度中,内陆地区多为高值聚类区(HH区);半岛地区及周边多为低值聚类区(LL区),高值聚类区面积大于低值聚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时空特征 空间自相关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方法的山东冷云冰晶特征分布研究
13
作者 王烁 朱文刚 +5 位作者 张佃国 王洪 王文青 袁雅涵 高荣璐 刘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45,共13页
为分析冷云中冰晶的分布特征,揭示冰晶增长演变机制,根据冰晶形状和尺度特征分为8类并进行标注,同时标注1类隔断栏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将9类标签图像整合并建立图像集,利用迁移学习VGGNet16方法进行识别训练,经训练模型分类准确率达98%。... 为分析冷云中冰晶的分布特征,揭示冰晶增长演变机制,根据冰晶形状和尺度特征分为8类并进行标注,同时标注1类隔断栏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将9类标签图像整合并建立图像集,利用迁移学习VGGNet16方法进行识别训练,经训练模型分类准确率达98%。将模型应用到秋季冷云冰晶特征研究中,选取3次积层混合云和3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分析冰晶形状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占比及冰晶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温度通过影响冰晶基面与棱面的比值来决定冰晶初始形状分布,相同温度区间积层混合云内球状冰晶和线型冰晶占比高于层状云,低于-12℃后各类冰晶占比相对固定;积层混合云内线型冰晶直径集中在300~800μm,冰晶谱呈多峰分布,聚合体直径大于600μm,冰晶谱首尾两端浓度相当,球状冰晶直径集中在120~300μm,冰晶谱呈单调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VGGNet16 冰晶形状 冰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一次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大范围漏报原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萍萍 林修栋 张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3-965,共13页
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预报是山东省暴雨预报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021年8月30—31日山东中部及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区暴雨天气,主观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暴雨出现大范围漏报。本文利用常规数值模式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对漏报... 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预报是山东省暴雨预报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021年8月30—31日山东中部及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区暴雨天气,主观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暴雨出现大范围漏报。本文利用常规数值模式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对漏报原因进行回顾,结果表明:对大气综合稳定度特征、边界层暖锋锋生特征、超低空急流、低空急流与高空急流垂直相互作用,以及边界层和中层弱冷空气的作用判断不够全面,在环境场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用前期短时间内模式检验结果作为未来模式降水订正的依据等,可能是导致此次暖区暴雨过程预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类似预报中应全面分析条件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特征,关注边界层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和边界层暖锋锋生特征,考虑急流垂直三维结构以及不同高度弱冷空气的作用,并应依据环境场的变化特征,判断数值模式暴雨预报性能,进行合理的动态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预报偏差 对称不稳定 暖锋锋生 模式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政务区数据同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辉 冯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0,共5页
随着气象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深入推进,气象数据在地方政府的发展和决策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政府数据应用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同步方案,以实现政务区的... 随着气象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深入推进,气象数据在地方政府的发展和决策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政府数据应用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同步方案,以实现政务区的数据同步,提升气象数据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依据气象数据的类型和特点,将其划分为一般结构化数据、特色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三类,针对每类数据提出了相应的同步技术方案,构建了针对政务区数据同步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以山东省气象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具备高度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 数据同步 政务DMZ区 Binlog日志同步技术 ETL同步技术 消息路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涡背景下山东南部一次弓形回波极端大风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义青 刘淑鸿 +1 位作者 谢晓华 刘新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7,共13页
2020年5月17日傍晚到夜间,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极大风速超过12级并伴有大冰雹的弓形回波天气过程。为提高对弓形回波造成极端大风环境条件以及风暴结构特征、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多普... 2020年5月17日傍晚到夜间,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极大风速超过12级并伴有大冰雹的弓形回波天气过程。为提高对弓形回波造成极端大风环境条件以及风暴结构特征、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极端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华北冷涡后部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增强了对流层中、低层风垂直切变,促进了位势不稳定的发展,为产生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以及低层温度层结曲线接近平行于干绝热线有利于雷暴大风的形成。初始对流在850 hPa切变线与地面辐合线重合附近触发。大风指数(WINDEX)计算的地面最大风速的潜势与观测的地面极大风较接近。弓形回波具有显著的回波悬垂、弱回波区、强后侧入流等结构特征。强的后侧入流和对流层中层异常干的环境利于形成强下沉气流,极端大风发生在弓形回波凸起位置。冷池加强伴随风暴后侧入流急流的发展,对形成弓形回波和地面大风有直接影响。地面小尺度冷池造成的加压和天气尺度低压造成的减压形成变压风。变压风与冷池密度流相叠加增强了地面大风的强度。地面极端大风是冷池密度流、后侧入流急流和动量下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大风 弓形回波 冷池 动量下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夏山东半岛沿海一次冷涡持续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17
作者 褚子禾 梅婵娟 +2 位作者 张灿 万夫敬 辛文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2,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ECMWFre-analysis5,ERA5),对2022年6月14日山东东部沿海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热力、动力特征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ECMWFre-analysis5,ERA5),对2022年6月14日山东东部沿海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热力、动力特征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发生在华北冷涡底部低槽东移至半岛沿海诱发冷性低涡的背景之下;边界层来自黄海的东南风冷湿平流输送为半岛强降水提供了充沛水汽;降水过程阶段性明显,第一阶段降水,低空持续受西部暖平流的影响,大气具有对流不稳定性;第二阶段降水受冷暖平流共同影响,大气由中性层结逐渐转为对流不稳定,并伴有明显的能量锋生。两阶段降水初期均为向岸风风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所致,第一阶段对流造成的冷池对昆嵛山前降水的维持有重要影响,第二阶段强降水的维持则与低空中尺度低涡的生成和维持密切相关,斜压锋生对中尺度低涡的生成有重要作用。涡度分析表明,边界层低空辐合和绝对正涡度平流是中尺度低涡正涡度增长的主要涡源,随着500hPa切断冷涡出现,涡度垂直输送负效应明显增强,与中尺度对流活动有关的边界层以上的水平涡度倾侧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暴雨 低涡 地形抬升 锋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招远地区苹果主要生育期气象条件评估
18
作者 樊献政 王鹏凯 +3 位作者 张娟 林明华 杨金玲 张翠英 《农学学报》 2024年第8期96-100,共5页
本研究基于2022年招远地区苹果物候期的观测数据,对苹果主要物候期(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的气象条件(光照、温度、水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这些条件对苹果生长的影响。同时,对苹果关键生长期的土壤相对湿度和整个生... 本研究基于2022年招远地区苹果物候期的观测数据,对苹果主要物候期(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的气象条件(光照、温度、水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这些条件对苹果生长的影响。同时,对苹果关键生长期的土壤相对湿度和整个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特征也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苹果在全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基本能满足其生长需求。具体而言,生育期内土壤的水分条件适宜;开花期的温度略偏高,但并未影响花期的正常进行;果实膨大期降水较为充足,有利于果园土壤墒情的维持;而在果实采摘期,气象条件有助于苹果的成熟,进而提高苹果的甜度和色泽,最终获得品质良好的苹果。该研究结果为确定苹果生育期内的最佳气象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对于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帮助果农科学管理苹果种植、发展苹果生产以及提高苹果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该研究还为特色气象服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生长 气象条件 物候期 土壤湿度 生育期评估 招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的台风气象服务综合评价——以台风“利奇马”和“烟花”为例
19
作者 孙燕玲 田云菲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227-229,共3页
台风是山东地区夏秋两季常见的重要性灾害天气,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大,台风“利奇马”和“烟花”带来的灾害尤其严重。采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评分标准和气象服务综合评价标准计算台风气象... 台风是山东地区夏秋两季常见的重要性灾害天气,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大,台风“利奇马”和“烟花”带来的灾害尤其严重。采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评分标准和气象服务综合评价标准计算台风气象服务综合评分,从而获得台风气象服务效果,同时对其他类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评价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综合评价 “利奇马” “烟花”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风险知识普及常见问题及措施
20
作者 高翔 林婧君 +2 位作者 李涛 王冰 高瑞华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11期37-39,共3页
为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具体分析近几年重大气象灾害事件暴露出的对极端灾害性天气风险估计不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易被群众理解、基层防灾减灾宣传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气象... 为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具体分析近几年重大气象灾害事件暴露出的对极端灾害性天气风险估计不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易被群众理解、基层防灾减灾宣传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风险 普及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