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乔海霞 潘少香 曹宁 《中国果菜》 2024年第9期12-18,共7页
果蔬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农药残留是影响果蔬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农药残留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严重的会导致中毒、诱发消化系统疾病,甚至癌变。新鲜度是影响果蔬品质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果蔬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商品性... 果蔬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农药残留是影响果蔬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农药残留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严重的会导致中毒、诱发消化系统疾病,甚至癌变。新鲜度是影响果蔬品质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果蔬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商品性等,因此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对于保障果蔬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果蔬农药残留的原因与危害,系统梳理了果蔬中农药残留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如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法、生物传感器法、光谱法、胶体金法、质谱法等,并通过分析总结果蔬中农药残留常见快检技术的优缺点及适宜应用场景,以期促进农残分析更加快捷、精确、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农药残留 危害 快速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技术分析桑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学震 孙庆泽 +4 位作者 刘光鹏 马艳蕊 吕绪强 崔艳平 和法涛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10种、醛类10种、酯类9种、酮类8种、醚、烯和酸类各2种、烷烃和噻唑各1种。金花菌发酵后能使桑叶中苯甲醛甘油缩醛、硫丙醇、1-辛烯-3-醇、1-戊稀-3-酮和己醇等具有不良风味的挥发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同时,增加异丙基乙酸酯、3-羟基丁酸乙酯、甲酸丁酯、2-庚酮、γ-丁内酯、3-羟基-2-丁酮(乙偶姻)和4-甲基噻唑等具有水果和脂肪香气的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发酵桑叶风味改善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金花菌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苹果汁中嗜酸耐热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群特性研究
3
作者 孟秀芹 丁建姿 +5 位作者 张辉 王坤 吴茂玉 申文斌 赵岩 初乐 《中国果菜》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了解和控制浓缩苹果汁中的嗜酸耐热菌,从胀袋浓缩苹果汁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了1株嗜酸耐热菌,并进行菌种鉴定及特性研究。通过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和16S rDNA基因测序以及建立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该分离菌与Aiyclobacillus acid... 为了解和控制浓缩苹果汁中的嗜酸耐热菌,从胀袋浓缩苹果汁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了1株嗜酸耐热菌,并进行菌种鉴定及特性研究。通过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和16S rDNA基因测序以及建立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该分离菌与Ai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 ATCC 49025标准菌同源度>99.51%,确定该分离菌为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A.acidoterrestris)。通过热和酸碱处理考察该菌株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灭菌参数为pH 6.0,105℃热处理20 min的条件下,平板生长菌落数为0,说明该提取条件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浓缩苹果汁中嗜酸耐热菌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苹果汁 筛选分离 嗜酸耐热菌 分离鉴定 菌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草莓硅含量及硅富集规律研究
4
作者 潘少香 马迪 +4 位作者 刘雪梅 宋烨 吴茂玉 刘贵东 闫新焕 《中国果菜》 2025年第6期1-5,11,共6页
准确测定果蔬中微量硅含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硅测定方法存在前处理复杂、基质干扰严重等技术缺陷。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建... 准确测定果蔬中微量硅含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硅测定方法存在前处理复杂、基质干扰严重等技术缺陷。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建立了草莓中微量硅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探索了硅元素在草莓种植中的富集规律,考察了不同施肥浓度和时期对草莓硅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测定草莓中硅含量的微波消解-ICP-MS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130μg/mL,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及准确度等均能满足试验要求。硅元素在草莓种植中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施肥浓度和施肥时期对草莓硅元素的吸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施肥浓度的提高,草莓中硅元素的累积含量越高,在花期施肥比幼苗期施肥更有利于硅元素的累积。本研究能够为果蔬农产品中硅元素的定量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草莓种植过程硅肥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硅含量 草莓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鲜食桃果实综合品质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郑霄 闫新焕 +6 位作者 郑晓冬 刘雪梅 谭梦男 曹宁 宋烨 吴茂玉 潘少香 《中国果菜》 2023年第10期36-41,52,共7页
为评价鲜食桃果实的综合品质,以临沂蒙阴、泰安肥城、淄博沂源三个地区的16个不同品种鲜食桃为试验对象,筛选出桃鲜果品质的相关指标,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选取固酸比、硬度、粗纤维、抗坏血酸4项指标作为鲜食桃品质... 为评价鲜食桃果实的综合品质,以临沂蒙阴、泰安肥城、淄博沂源三个地区的16个不同品种鲜食桃为试验对象,筛选出桃鲜果品质的相关指标,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选取固酸比、硬度、粗纤维、抗坏血酸4项指标作为鲜食桃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桃鲜果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原则,加权灰色关联度越大,样品与“理想品种”越接近。加权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蓬仙桃’和‘中华寿桃’品种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692、0.686,品质优;‘中蟠11号’‘纽扣’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较小。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鲜桃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评价层次分析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果品产业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静 周大森 +3 位作者 张鑫 刘平香 李继兰 公维敏 《中国果菜》 2022年第4期68-71,79,共5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果品生产国,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果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果品质量与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果品标准在引领和规范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果品产业标准化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果品生产国,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果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果品质量与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果品标准在引领和规范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果品产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其对果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果品标准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果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品产业 标准化 产业瓶颈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苹果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琪 范艺璇 +7 位作者 闫新焕 刘雪梅 曹宁 王震 潘少香 谭梦男 郑晓冬 宋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4期31-46,共16页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系统综述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苹果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整合光谱、电子鼻、图像等多模态数据及融合策略,为苹果品质控制、病害检测及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系统综述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苹果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整合光谱、电子鼻、图像等多模态数据及融合策略,为苹果品质控制、病害检测及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电子鼻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五种主流无损检测技术,深入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势与适用场景。其次,重点剖析了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种融合策略的技术原理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多种数据融合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光谱数据间的融合、光谱与电子鼻数据的融合,以及机器视觉与光谱数据的融合。最后,结合苹果产业实际需求,详细论述了这些融合技术在苹果品质参数(如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缺陷与病害(如瘀伤、霉心病)识别、品种鉴别,以及农药残留检测等关键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进展。[结论/展望]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苹果无损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苹果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该技术仍面临数据异构性、模型复杂度高及检测设备便携性差等挑战。未来研究应聚焦开发自动融合平台以简化操作,优化轻量化算法提升实时性,设计集成多种检测技术的一体化设备,提高便携性与稳定性,拓展至生长监测和保鲜等新应用场景。随着算法和硬件的协同创新,该技术将为苹果产业智能化提供重要支撑,以促进苹果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苹果 无损检测 品质评估 病害诊断 光谱 电子鼻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宁 闫新焕 +7 位作者 刘雪梅 潘少香 谭梦男 王丽 王震 于素素 李志成 郑晓冬 《中国果菜》 2024年第7期17-21,28,共6页
为同时测定鲜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建立了一种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超声萃取进行前处理,优化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流动相等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在0.5~100.0 mg/m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R^(2... 为同时测定鲜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建立了一种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超声萃取进行前处理,优化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流动相等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在0.5~100.0 mg/m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R^(2)>0.999,加标回收率为96%~108%,重复性RSD分别为2.05%和2.44%。说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鲜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木犀草苷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液态硅肥处理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马迪 潘少香 +6 位作者 宋烨 初国栋 张鑫 梁潇 周大森 陈静 吴茂玉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2期46-51,64,共7页
肥料供给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硬度。本文研究了外源施用液态硅肥对设施草莓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提高草莓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抑制细胞壁降解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升果实... 肥料供给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硬度。本文研究了外源施用液态硅肥对设施草莓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提高草莓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抑制细胞壁降解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升果实硬度,提高K、Ca、Mg等养分含量,抑制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提升果实营养价值及安全性;在幼苗期和生长期分别施用稀释800倍处理和400倍处理对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外源液态硅肥对草莓的果实品质及植株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推广使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硅肥 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苹果品质变化与特征分析
10
作者 谷思梦 潘少香 +3 位作者 谭梦男 宋烨 郑晓冬 王华 《中国果菜》 2022年第10期45-50,共6页
近年来,中国的苹果产业及产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苹果产区呈现西移北扩的趋势,栽植优势区域呈现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转移的趋势,高原苹果在市场中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云贵川高原、黄土高原等典型高原地区所产苹果,通... 近年来,中国的苹果产业及产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苹果产区呈现西移北扩的趋势,栽植优势区域呈现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转移的趋势,高原苹果在市场中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云贵川高原、黄土高原等典型高原地区所产苹果,通过测定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抗坏血酸、总酚、矿物元素含量等指标,分析了不同高原地区苹果品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高原地区苹果普遍具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硬度大、糖酸比适宜、总酚等营养物质含量高等特点;各地区苹果优势项目不同,如四川盐源苹果硬度最大达到7.49 kg/cm^(2);贵州威宁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6.12%;甘肃静宁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5.29%;新疆阿克苏苹果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173 g/100 g;甘肃静宁苹果VC含量最高,为2.32 mg/100 g;西藏林芝果实总酚含量最高,为53.49 mg/100 g。不同高原地区苹果矿物元素含量不相同,各地区不同元素之间有差异性。通过高原苹果的品质特征变化分析,以期为高原苹果品质分级、产品销售及品牌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与特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高原 品质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姜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静 周大森 +3 位作者 宋烨 程亮 张鑫 李继兰 《中国果菜》 2022年第9期76-79,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姜产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生姜全产业链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标准化工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构成层次、标准的类型及标龄等方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生姜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现状,介绍了我国生姜标准体系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姜产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生姜全产业链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标准化工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构成层次、标准的类型及标龄等方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生姜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现状,介绍了我国生姜标准体系的特点,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加快我国生姜产业标准化进程、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标准体系 现状 特点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桑黄菌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李学震 田杰伟 +5 位作者 马艳蕊 孟园 初乐 赵岩 和法涛 刘光鹏 《中国果菜》 2025年第9期11-16,25,共7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桑黄菌品质的影响,以桑黄菌子实体为原料,经5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测定其基本理化成分、色值、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成分,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桑黄子实体品质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桑黄菌品质的影响,以桑黄菌子实体为原料,经5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测定其基本理化成分、色值、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成分,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桑黄子实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桑黄菌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总黄酮含量、总还原力和色差均差异显著。微波干燥处理的桑黄菌子实体的总多酚、总黄酮和总还原力最高;热风干燥处理的桑黄菌子实体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冷冻干燥处理的桑黄菌子实体的总多糖含量和己醛的相对含量最高,色值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多酚、总黄酮、总还原力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总多糖含量、色值和挥发性物质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冷冻干燥处理的子实体提取物综合得分最高,适用于桑黄菌的干制,为桑黄菌干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菌 干燥方式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