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包装袋中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的气相色谱—质谱快速筛查与检测
1
作者 张智力 吴艳凤 +3 位作者 刘春宏 齐永润 孔祥坤 许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的安全性影响其盛装食品的风味、质量和保质期等,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作者建立了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试液经过滤、定容后用气相... 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的安全性影响其盛装食品的风味、质量和保质期等,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作者建立了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试液经过滤、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通过对称样质量、提取溶剂、提取时间、色谱条件等进行分析优化,结果显示,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在16 min内分离出峰,峰型对称性好,磷酸三乙酯在0.015~0.8 mg/L、磷酸三苯酯在0.04~1.0 mg/L浓度梯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磷酸三乙酯、磷酸三苯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3和1.5 mg/kg,定量限分别为1.5和4 mg/kg。在3种浓度加标水平下,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加标回收率在95.11%~99.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4%~2.41%之间,建立的方法具有简捷高效、灵敏度高和准确性高的优点,可应用于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磷酸三乙酯和磷酸三苯酯快速筛查、确证和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塑料 快速筛查 磷酸三乙酯 磷酸三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球技术对单个DNA分子的体积放大检测
2
作者 李林林 许士明 +2 位作者 刘鹏飞 王恬 张晓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2-587,共6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体积放大技术的DNA单分子检测方法。利用杂交反应,采用直径约6μm磁球对DNA分子进行单分子标记后,通过对磁球的计数,可实现对单个DNA分子的定量检测。该方法采用常规显微镜配合常用的电荷耦合器(CCD,也可用目... 该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体积放大技术的DNA单分子检测方法。利用杂交反应,采用直径约6μm磁球对DNA分子进行单分子标记后,通过对磁球的计数,可实现对单个DNA分子的定量检测。该方法采用常规显微镜配合常用的电荷耦合器(CCD,也可用目视)即可实现对单个DNA分子的计数。方法用于炭疽热DNA的单分子定量检测,其线性范围为5×10-16~1×10-14mol/L。该方法简单方便,且具有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适用性,为极低浓度生物分子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球 体积放大 DNA 单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用PET容器中二甘醇的检测及迁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君 王微山 +3 位作者 杨学军 许超 张智力 武吉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8-3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结合红外光谱技术,对食品包装用PET容器中二甘醇的存在状态、含量以及迁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PET食包容器中二甘醇总量和单体含量的外标方法。结果表明,二甘醇以链间醚键和游离单体2种形态并存... 采用气相色谱,结合红外光谱技术,对食品包装用PET容器中二甘醇的存在状态、含量以及迁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PET食包容器中二甘醇总量和单体含量的外标方法。结果表明,二甘醇以链间醚键和游离单体2种形态并存于PET中,并以醚键形式为主;迁移结果表明,在最苛刻的条件下,二甘醇在酸类食品中的迁移量最大,并且随温度的升高和迁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甘醇 存在状态 气相色谱 迁移 食品模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检测装修板材的燃烧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玉泉 杨森 +3 位作者 付跃进 郑金凤 彭力争 于广和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了量化考察装修材料在真实火灾中对燃烧的反应和燃烧性能,并规范其使用范围,选取常用的4种装修板材,采用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测定材料的燃烧增长速率、总热释放、烟气增长速率和总生烟量等参数。结果表明,单体燃烧试验装置能够准确评定... 为了量化考察装修材料在真实火灾中对燃烧的反应和燃烧性能,并规范其使用范围,选取常用的4种装修板材,采用单体燃烧试验装置,测定材料的燃烧增长速率、总热释放、烟气增长速率和总生烟量等参数。结果表明,单体燃烧试验装置能够准确评定各材料的燃烧性能;由于材料主体成分及处理工艺不同,防火涂料涂刷细木工板和难燃胶合板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普通细木工板和橡塑保温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修板材 单体燃烧试验装置 燃烧增长速率 烟气生成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根成 吴建国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74-76,共3页
系统分析了影响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的因素,对甲醛的收集、甲醛含量的定量操作两个步骤中的关键操作点进行了阐述,本文对规范实验室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人造板 甲醛释放量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非复合薄膜安全性能的评价
6
作者 郭风 王微山 +2 位作者 慕春玲 武吉伟 宋玉峰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44-47,71,共5页
研究了塑料包装材料对长时间存放的液体食品中不挥发物的迁移规律。采用食品包装常用的5种塑料薄膜,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模拟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与浸泡时间的线性关系,延长浸泡时间至120 d以及在极限试验条件下的不挥发物... 研究了塑料包装材料对长时间存放的液体食品中不挥发物的迁移规律。采用食品包装常用的5种塑料薄膜,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模拟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与浸泡时间的线性关系,延长浸泡时间至120 d以及在极限试验条件下的不挥发物迁移量。在3种浸泡液中的不挥发物总量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乙酸浸泡液(4%)中的迁移总量最多,最大值为28.5 mg/L,在乙醇浸泡液(65%)中的迁移总量最少,最大值为20.5 mg/L,A薄膜在长达120 d的模拟浸泡液中,不挥发物总量达到了55.5 mg/L,极限使用条件下,在正己烷浸泡液中的迁移总量最多,最大值为95.5 mg/L。在3种浸泡液中5种薄膜均存在迁移行为,危害程度有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浸泡液 迁移 不挥发物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次性竹木筷中4种抑菌防腐剂残留量的分析研究
7
作者 张智力 吴艳凤 +4 位作者 胡晓青 杨学军 王茂森 梁金海 许超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0,共8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测定一次性竹木筷中4种抑菌防腐剂。方法样品经破碎或粉碎后用甲醇超声提取,旋转蒸干后用正己烷溶解,试液经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建立的4种目标物的定量方法在0.2~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测定一次性竹木筷中4种抑菌防腐剂。方法样品经破碎或粉碎后用甲醇超声提取,旋转蒸干后用正己烷溶解,试液经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建立的4种目标物的定量方法在0.2~10 mg/L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3种浓度的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0.0%~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94%~12.6%;外标法定量如下:联苯、邻苯基苯酚定量限均为0.1 mg/kg,抑霉唑定量限为0.2 mg/kg,噻菌灵定量限为0.3 mg/kg。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捷高效、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实现食品用一次性竹木筷中抑菌防腐剂的快速筛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一次性竹木筷 抑菌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DMS为壳体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核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小波 杨森 +2 位作者 张蒙 何明明 刘白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94,共3页
通过动力学控制和种子聚合的方法,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核,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媒介,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壳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被合成出来,同时用粒径分析、TEM以及XPS等方法进行表征。通过TEM观察,PD... 通过动力学控制和种子聚合的方法,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核,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媒介,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壳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被合成出来,同时用粒径分析、TEM以及XPS等方法进行表征。通过TEM观察,PDMS-40明显具有核壳结构,XPS研究表明PDMS可有效接在PMMA表面且PDMS-40的C/Si比值与PDMS的C/Si比值极为接近。同时,该材料对水的接触角表明该核壳结构可产生更强的疏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PMMA MPS PD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微波食品塑料包装安全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7
9
作者 宋翠 陈淑祥 +2 位作者 高翠玲 王微山 许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综述了国外发达国家及我国对微波食品塑料包装的安全性研究现状,包括微波食品塑料包装中的物质迁移研究、微波对包装材料的物质迁移影响等;介绍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制定的相关微波食品塑料包装的法规及标准。还对国内外... 综述了国外发达国家及我国对微波食品塑料包装的安全性研究现状,包括微波食品塑料包装中的物质迁移研究、微波对包装材料的物质迁移影响等;介绍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制定的相关微波食品塑料包装的法规及标准。还对国内外相关情况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对于微波食品塑料包装的安全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微波食品塑料包装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食品塑料包装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塑料包装的安全性检验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超 王君 +3 位作者 申丽霞 张智力 刘丞 王望舒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85-88,共4页
选取了在食品包装领域常见的再生PET、再生PE、再生PC三类产品,按照食品级原生产品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了检验分析,验证了其是否满足食品包装的卫生要求,另外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进行了探索性检验。在检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再生塑料... 选取了在食品包装领域常见的再生PET、再生PE、再生PC三类产品,按照食品级原生产品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了检验分析,验证了其是否满足食品包装的卫生要求,另外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进行了探索性检验。在检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再生塑料的安全使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塑料 塑料包装 安全 检验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白酒中白色絮状物与爽滑剂的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智力 杨学军 +2 位作者 李瑞芬 吴艳凤 王微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9-253,共5页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低度白酒中白色絮状物及爽滑剂的检测方法。白酒样品经-20℃处理24 h后,采用0.45μm滤膜过滤,收集白色絮状物后用3 mL异丙醇淋洗,对其淋洗液进行GC-MS分析,并对爽滑剂定量分析进行方法学考...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低度白酒中白色絮状物及爽滑剂的检测方法。白酒样品经-20℃处理24 h后,采用0.45μm滤膜过滤,收集白色絮状物后用3 mL异丙醇淋洗,对其淋洗液进行GC-MS分析,并对爽滑剂定量分析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低度白酒样品中检出了白色絮状物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及爽滑剂(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爽滑剂在质量浓度0.5~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98%,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3%,检出限均为0.2 mg/kg,定量限均为0.5 mg/kg。该方法前处理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以用于低度白酒中白色絮状物的定性及爽滑剂(油酸酰胺)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低度白酒 白色絮状物 爽滑剂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羟酸迁移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璐 周国桁 +2 位作者 申丽霞 张智力 许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4,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同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3种羟酸的迁移量。从流动相、流动相梯度、紫外波长3个方面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最后,按照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同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3种羟酸的迁移量。从流动相、流动相梯度、紫外波长3个方面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最后,按照优化后的色谱条件测试了样品中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的迁移量。结果表明,在1~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 999,回收率为98. 3%~109. 7%,相对标准偏差为0. 14%~3. 75%,方法准确度、精密度高;11 min内完成一次检测,分析效率高,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样品中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的迁移量符合限量要求,证实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而误用条件下的安全评价需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对苯二甲酸 间苯二甲酸 顺丁烯二酸 迁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塑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璐 付金贝 +3 位作者 苏维环 周国桁 许超 孙元浩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6,9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4种方法检测食品接触塑料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选取线性回归方程、检出限、定量限、正确度、重复性5个因素,综合评价4种方法,同时检测了3种不同塑料材质的食品接触样品三聚氰胺的迁移量。结果表明,4种方法的回收率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4种方法检测食品接触塑料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选取线性回归方程、检出限、定量限、正确度、重复性5个因素,综合评价4种方法,同时检测了3种不同塑料材质的食品接触样品三聚氰胺的迁移量。结果表明,4种方法的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5%,方法1检出限较高,方法灵敏度较低;方法2的保留时间短,不易排除假阳性的结果;方法4色谱峰峰形较差;方法3为最佳测试方法,但氨基柱的柱效明显下降。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镀铝膜和淋膜纸碗均未迁移出浓度大于0.5 mg/kg的三聚氰胺单体,满足限量要求;密胺塑料餐具在4%乙酸,100℃条件下,易迁移出三聚氰胺单体,其中,有4个样品超过限量要求;样品来自农贸市场和商店的密胺塑料餐具三聚氰胺的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三聚氰胺 回收率 食品接触塑料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碘含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宁 李林林 +1 位作者 徐正 王恬 《中国果菜》 2019年第7期33-36,共4页
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是非母乳喂养婴幼儿的主要食品,也是碘摄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碘的含量较低且过量摄入对婴儿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准确高效地测定碘的含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对碘含量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是非母乳喂养婴幼儿的主要食品,也是碘摄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碘的含量较低且过量摄入对婴儿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准确高效地测定碘的含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对碘含量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离子色谱法等。文章总结了这几类方法的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手段,并通过分析得出,离子色谱法是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碘含量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碘化物 离子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用塑料编织袋的典型项目检测与分析
15
作者 张智力 慕春玲 +4 位作者 武吉伟 梁金海 赵阳 张维 王微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66,共4页
食品包装用塑料编织袋的安全性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很重要。从国家标准、生产许可证要求及其他质量关注热点,重点分析2种塑料编织袋的拉伸负荷、跌落、剥离力、蒸发残渣及增塑剂项目,研究了食品包装用塑料编织袋中蒸发残渣在4%乙酸(体积分... 食品包装用塑料编织袋的安全性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很重要。从国家标准、生产许可证要求及其他质量关注热点,重点分析2种塑料编织袋的拉伸负荷、跌落、剥离力、蒸发残渣及增塑剂项目,研究了食品包装用塑料编织袋中蒸发残渣在4%乙酸(体积分数)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规律,对蒸发残渣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了编织袋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应对措施,建议标准的修订,建立编织袋产品的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发展绿色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 塑料编织袋 典型项目 检测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乙烯瓶盖在不同浓度乙醇模拟液中油酸酰胺迁移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智力 李瑞芬 +2 位作者 吕波 孙元浩 王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塑料瓶盖中爽滑剂(油酸酰胺)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基于聚乙烯瓶盖中油酸酰胺含量,并对聚乙烯瓶盖中的油酸酰胺迁移量进行迁移规律分析。作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聚乙烯瓶盖在迁移时间为10 d时,不同实验温度、不同乙... 塑料瓶盖中爽滑剂(油酸酰胺)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基于聚乙烯瓶盖中油酸酰胺含量,并对聚乙烯瓶盖中的油酸酰胺迁移量进行迁移规律分析。作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聚乙烯瓶盖在迁移时间为10 d时,不同实验温度、不同乙醇体积分数下,聚乙烯瓶盖在食品模拟液中油酸酰胺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聚乙烯瓶盖在相同迁移时间、相同温度下,油酸酰胺在95%乙醇模拟液中迁移量最大,相同食品模拟液、迁移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油酸酰胺迁移量越大。迁移实验时间为10 d时,食品模拟液的乙醇体积分数越大或实验温度越高时,油酸酰胺的迁移量越大,因此乙醇体积分数大小和迁移温度对聚乙烯瓶盖中油酸酰胺的迁移规律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聚乙烯瓶盖 迁移规律 油酸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水分散体系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国鹏 王君 +2 位作者 李伟 刘尚营 孙德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6-393,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3种形态的MgAl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体系,并以其为乳化剂制备了Pickering乳液.比较了3种颗粒的分散体系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性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低结晶度的颗粒以形...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3种形态的MgAl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体系,并以其为乳化剂制备了Pickering乳液.比较了3种颗粒的分散体系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性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低结晶度的颗粒以形状不规则、结构疏松、表面粗糙的絮状体形式分散于水中,且颗粒尺寸随高速搅拌分散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良好结晶的颗粒以形状规则、结构致密、表面平滑的六角片存在于水中.Zeta电位测试表明,3种颗粒在水中均带正电荷,NaCl可降低颗粒的Zeta电位而使其发生絮凝,但良好结晶颗粒的分散体系在更高NaCl浓度时才出现明显沉淀.分别采用3种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NaCl水分散体系制备了水包油(O/W)型Pickering乳液,并比较了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NaCl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3类乳液的稳定性;良好结晶颗粒稳定乳液的能力强于低结晶度的颗粒;对于低结晶度颗粒,大颗粒稳定乳液的能力比小颗粒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氢氧化物 分散体系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用PVC中3种增塑剂的残留及特定条件下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君 栾玲玉 +3 位作者 张继斌 王望舒 武吉伟 郭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食品包装用PVC中DBP,DEHP和DEHA 3种增塑剂的残留,然后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技术研究了高温下3种增塑剂在脂类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食品包装中均不同程度地有3种增塑剂残留,残留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食品包装用PVC中DBP,DEHP和DEHA 3种增塑剂的残留,然后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技术研究了高温下3种增塑剂在脂类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食品包装中均不同程度地有3种增塑剂残留,残留的增塑剂在高温(80,100℃)条件下,极易快速迁移至脂类食品(模拟液)中,甚至超过欧盟的限量标准(1.5 mg/kg),且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迁移 残留 食品包装 食品模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液态奶中舒巴坦 被引量:13
19
作者 薛霞 王骏 +3 位作者 刘桂亮 宿书芳 张卉 祝建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0-704,共5页
建立了亲水作用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液态奶中微量舒巴坦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2%乙酸水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以甲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经Acquity UPLC BEH HILIC色谱柱分离后采用电喷雾质谱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扫描,外标... 建立了亲水作用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液态奶中微量舒巴坦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2%乙酸水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以甲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经Acquity UPLC BEH HILIC色谱柱分离后采用电喷雾质谱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舒巴坦的质量浓度在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大于0.99,定量下限为1.0μg/kg。加标水平在1.0~50.0μg/kg范围时,回收率为82%~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4.7%。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回收率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液态奶中舒巴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巴坦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 液态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DOM的光解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晓明 李先国 +3 位作者 唐旭利 周璇 刘宝 邹惠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1-196,共6页
1引言 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是溶解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它由腐植酸、富里酸和其他一些可识别的有机物质(氨基酸、糖类,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等)组成,在控制水生态系统的化学、生物、物理性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DOM可以结合环境... 1引言 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是溶解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它由腐植酸、富里酸和其他一些可识别的有机物质(氨基酸、糖类,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等)组成,在控制水生态系统的化学、生物、物理性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DOM可以结合环境中重要的金属离子(Hg,Cu,Ni,Fe,Mn,Cd等)和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除草剂等环境污染物,从而改变它们的迁移、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光降解 水溶液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