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灶^(18)F-FDG PET/CT肿瘤代谢体积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芬 张秀丽 +7 位作者 孙晓蓉 霍宗伟 郑劲松 付政 马莉 赵书强 滕学鹏 杨国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活性体积(MTV)与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行PET/CT检查的110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Ⅳ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综合治疗,治疗后随访2...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活性体积(MTV)与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行PET/CT检查的110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Ⅳ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综合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以上,并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TV及标准摄取值(SUV)与预后的关系,ROC曲线比较MTV与SUVmax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结果全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20.9%,ROC曲线分析显示,MTV与SUV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和0.523;MTV≤33.8cm3与MTV>33.8cm3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27.6%和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2年生存率与MTV、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关(P<0.05)。结论晚期NSCLC原发灶MTV与患者的预后相关,MTV较大者,患者的生存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 糖F18: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来向阳 衡雪源 +6 位作者 车峰远 王守峰 石建华 蔡利娟 张金岭 黄伟 李峥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705-3710,共6页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明确二者在肿瘤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4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明确二者在肿瘤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4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应用伊立替康治疗的住院肿瘤患者241例,均进行了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其中177例同时进行了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片段,检测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结果 241例检测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患者中,UGT1A1^*28位点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呈6次重复的野生型(TA6/6)即野生型纯合子180例(74.7%),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突变型(TA6/7)即突变型杂合子56例(23.2%),TA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即突变型纯合子5例(2.1%);177例检测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患者中,UGT1A1^*6位点基因型为野生型(G/G)即野生型纯合子106例(59.9%),杂合突变型(G/A)即突变型杂合子62例(35.0%),纯合突变型(A/A)即突变型纯合子9例(5.1%)。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地区来源肿瘤患者UGT1A1^*28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来源肿瘤患者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部位患者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40岁、肠道、山东地区、甘肃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与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0~60岁、〉60岁、肺部、胃部、其他部位、陕西地区、其他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与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内肿瘤患者中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野生型纯合子频率均较高,但两位点基因型分布有差异,所以研究UGT1A1基因与伊立替康毒副作用时应联合检测UGT1A1^*28和UGT1A1^*6两个突变位点,并且应同时注意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地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因 突变 UGT1A1^*28 UGT1A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模型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健 李宝生 +4 位作者 舒华忠 白曈 尹勇 罗立民 DE CREVOISIER Renaud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40,共8页
通过分析肿瘤放疗及并发症随访数据,拟合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模型参数,并由此预测并发症发病率、优化放疗方案、揭示正常组织放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放射生物物理学近期的研究热点。综述相关文献中提出的6种NTCP模型,并讨论建模及... 通过分析肿瘤放疗及并发症随访数据,拟合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模型参数,并由此预测并发症发病率、优化放疗方案、揭示正常组织放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放射生物物理学近期的研究热点。综述相关文献中提出的6种NTCP模型,并讨论建模及对比模型预测能力的方法;然后介绍近年来提出的几种改进后的NTCP模型,以及几种新的并发症预测技术。从开展临床应用的角度,对NTCP模型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做概括和总结,就NTCP模型在个体化放疗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并发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瘤病毒联合放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
作者 邢力刚 孙晓蓉 于金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溶瘤病毒可通过病毒复制导致肿瘤细胞裂解。目前已有大量针对呼肠孤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腺病毒等溶瘤病毒的作用机制、结构改造、临床安全性的研究,同时有研究证实溶瘤病毒联合放疗具有协同作用,并己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故该... 溶瘤病毒可通过病毒复制导致肿瘤细胞裂解。目前已有大量针对呼肠孤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腺病毒等溶瘤病毒的作用机制、结构改造、临床安全性的研究,同时有研究证实溶瘤病毒联合放疗具有协同作用,并己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故该治疗方法将成为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溶瘤病毒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90核糖体S6蛋白激酶家族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雯雯 宋现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6,共5页
P90核糖体S6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RSK)属于苏氨酸/丝氨酸激酶家族,是Raf-MEK-ERK级联信号通路下游重要的一级效应分子,通过磷酸化大量的细胞内蛋白来调节细胞分裂、存活和分化等,迄今已发现此家族有4个成员,在人体各种细胞及组织... P90核糖体S6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RSK)属于苏氨酸/丝氨酸激酶家族,是Raf-MEK-ERK级联信号通路下游重要的一级效应分子,通过磷酸化大量的细胞内蛋白来调节细胞分裂、存活和分化等,迄今已发现此家族有4个成员,在人体各种细胞及组织中的分布和作用不同,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本文对RSKs与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S6激酶家族 胞外调节激酶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